A. 扶貧基金會存在的問題
基金會存在的不足 問題1.基金會的「名不正」導致了它的「言不順」 現在基金會面臨專的最大問題就是沒屬有獲得政府和法律的認可,尤其在在創立初期。2基金會的資金規模有限 這個問題是上一個問題的延伸,基金會沒有獲得一個合法地位,導致其規模無法擴大。3. 基金會缺乏規避風險的措施基金會成立以來。並沒有發生風險危機問題,但這並不代表它永遠不會發生。隨著基金會規模的不斷擴大,風險的防範問題將會日趨重要。據了解,現在基金會中並無任何的風險防範措施,這就使得風險防範措施的建立非常急迫。4. 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5. 人事制度不完善6. 宣傳力度不夠。7.會計制度並不完善基金會現在實行的會計制度是建立在單式記賬的基礎之上的,這種記賬方式的優點為清楚和易懂,容易為村民所理解。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很難反映出基金會資金運作的整體情況,也不易於監管當局的監督。因而隨著基金會規模的不斷擴大,業務的逐漸復雜,這樣的會計制度將不能適應基金會今後的發展。
B. 扶貧資金遲遲不不到位
一直以來,扶貧資金「閑置」或是被挪作他用,造成一種令人尷尬的浪費是不爭事實。盡管中央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確把扶貧資金使用權下放到縣,並且可以統籌使用。然而,一些地方個別部門對扶貧資金的使用顯得過度謹慎,或是人為的設置「障礙」「堡壘」,成了阻隔扶貧資金送達困難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又特別是在脫貧攻堅已然攻城拔寨的當下,出現這種情況,顯然讓脫貧的質量和成效大打折扣。
C. 我需要扶貧基金會幫助我走出困境,如何能得到幫助
找當地的紅十字會,或者團委,民政局
D. 福特基金會的社會改良
社會改良的核心問題是幫助弱勢群體,緩解貧困當然是題中之義。不過把治理城鄉貧困問題作為其常年的優先項目之一的基金會並不太多,福特是少數之一。福特基金會最早於50年代提出「社區發展」和「灰色區域」項目, 大力開發關於青少年犯罪、老年和城市貧民窟問題的研究工作,並協助市政府研究和實施城市改造計劃,於1961—1965年在美國5座城市——奧克蘭、紐黑文、費城、波士頓、華盛頓——和北卡羅來納州實施。所謂「灰色區域」,是指介於郊區和鬧市區之間,通常是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聚居的地區。這是一項綜合 治理計劃,該計劃試圖示範一種治理城市貧民窟的新方法。它試圖推動地方政府和私人聯合組成某種機構,進行實驗性的社區行動。每項計劃包括從學齡前開始的教 育、職業教育、少年犯罪教養班、法律服務、包含健康、家庭、青年就業等項咨詢服務的居民中心,還特別爭取被服務對象參加工作。福特基金會為此共出資 2000萬美元。這一計劃中的許多創意後來為60年代約翰遜的「向貧困開戰」計劃所吸收,同時也推動了大學和學術界對城市貧困人群和少數族裔問題的研究。 1964年底約翰遜政府成立經濟機會辦公室負責「向貧困開戰」計劃,福特就撤出了。
基金會的「挑戰貧困」計劃不斷研究、跟蹤變化中的貧困性質,並隨著需要的變化而轉移重點。80年代初開始從城市發展到農村,因為南方農村由 於傳統製造業式微,農業生產下降而貧困化,有可能出現向城市的移民潮,基金會及時注意到這一問題,並研究對策。在農村的工作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歸納為「生活、就業和創收」, 另一部分是更為治本的農業改進和水土治理。1986年,基金會任命了一個專家組,對前5年的工作作出全面評估,並對今後的工作提出建議,結果形成了7大冊 報告書,統稱《80年代中期報告》(以下簡稱《中期報告》),其中關於扶貧工作占據了最大的篇幅。
《中期報告》首先肯定把扶貧作為持續的優先目標的必要性,因為這是美國的頑症,據統計,美國在任何10年期間總有1/4人口曾處於貧困之中;同時福特基金會由於實力雄厚,是少數能夠多少對改變現狀作出成績的基金會之一。1986—1987年的兩年間,用於城市扶貧項目的預算是6590萬美元,農村為1370萬美元。與1982—1983年的兩年相比,城市增長了57%,農村增長了4.5倍。從1982—1986年的四年中,用於城鄉扶貧的預算占基金會總預算的40%,這還不包括列入其他項目下。但實際與扶貧有關的預算,例如教育、人權和單項資助。此外,基金會還促進了對一些社會問題政策的辯論,並影響了政策的明朗化,例如少女懷孕和福利制度改革等問題。在政府對 某些與扶貧有關的項目大幅度減少預算時,福特基金會的做法吸引了其他基金向這些項目投資,例如社區經濟發展、法律服務等。因此,在這方面,福特起了帶頭作 用,表現在三個方面:長期承諾;把這一主題放在公開日程的顯著地位;影響他人(榜樣作用)。
在具體做法上,福特基金會有一些創新,主要是鼓勵和支持其 他投資者參與社區扶貧工作。一種形式是資助成立或支持已有的各種「社區開發公司」,吸引投資,激活經濟。這些公司的業務內容有:改造城市貧困社區;對開發性和服務性項目進行投資,例如對城區低收入住宅的開發 投資;建立社會福利研究機構。基金會還對這些公司提供金融和管理方面的咨詢。另一種形式是在企業和有關項目中充當中介者。總的思想是,使有關投資者在扶貧 的同時也能得利,同時促使經濟繁榮,社會進步。
體現帶頭作用的另一工作就是研究問題,稱為「創知」工作。就是不斷根據形式變化提出問題,組織專題討論或資助專家學者進行研究,以便選擇恰當的重點,使扶貧工作事半功倍而有長遠效應。
在80年代的具體項目中有兩大重點值得一提,都與從尼克松到里根削減福利經費有關。
① 青年就業問題。從在校生做起,舉辦與就業相聯系的訓練班,在校外則支持社區與政府機構舉辦這類訓練項目。5年中每年為此花費10億美元,受益青年達75萬人。
② 貧苦婦女兒童健康問題。這是社會中最弱的群體,而又與 社會的長遠發展關系重大。實際上這一領域從50年代起就是福特的關注點之一,不過在70—80年代政府大幅度削減福利中,這一群體受害最大,其嚴重性更加 突顯出來,所以成為福特80年代特別關注的重點。此項計劃統稱為「兒童生存/貧困婦女與兒童公平起點」計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計劃生育、婦女在家庭 中的權利與健康的關系、幼童(3歲以下)生存與公平起點。具體做法是先建立少數社區的示範工作站,與志願人員或團體合作,派工作人員幫助貧困婦女提高家庭 地位,懂得運用醫療服務提高防病意識,保護兒童健康,然後收集資料,總結經驗,加以推廣。5年中用於該項計劃國內部分共計2100萬美元。
此外還有特殊幫助對象如懷孕少女、南方農村的貧苦婦女、貧困地區的嬰兒、失學兒童等。 社會改良與種族問題,特別與黑人問題分不開。這是福特基金會長期關注的核心之一。五六十年代正是種族問題尖銳化和民權運動高漲之時,因此基金會在推進種族平等方面態度比較鮮明,工作也做得較多。在1950年的工作 方針中就強調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嚴重性,明確以此為工作重點。在各大基金會中它直接用於反對種族歧視和黑人福利的撥款遙居榜首,從50年代到60年代末不 到20年間總數達25億美元。其中突出的是支持「有色人種協進會法律辯護和教育基金」的活動,主要是保證黑人在登記選舉、就業、居住和司法管理方面有平 等的機會。這一資助延伸到墨西哥裔美國人和美國本土人(即印第安人)及婦女等。此外還關注國外的種族歧視,長期支持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支持巴西非洲裔人 的平等權利以及亞洲爭取憲法更加公開地對待少數族裔問題的運動。
教育方面,1956年一次性撥巨款資助全國各本科大學、醫學院和醫院,盡管不是專為黑人,但全國60家黑人院校都受到資助。
福特基金會對民權運動間接和直接的資助,比較突出的有:
1953年正當麥卡錫主義猖獗之時,資助「共和國基金」(一個民權組織)1500萬美元,用以維護公民自由權,特別是黑人的權利。 50年代資助南方教育報告服務社,每年對教育方面取消種族隔離的進展情況作出調查報告,這項工作對推動南方有關機構解決種族隔離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1962年基金會董事會在一項決議中進一步明確要擴大 有關支持黑人履行選舉權,實行一切種族在教育、就業、住房、娛樂、社交和政治方面機會均等的工作。60年代後期更加直接支持黑人爭取政治權利的活動,通過 一些組織支持黑人捍衛選舉權、培養青年黑人政治活動家等。 1968年,出資數百萬美元在華盛頓建立了一個「社 區改革中心」,宗旨是推動全國各城市成立強有力的社區組織以「提高窮人決定自己命運的呼聲」;與此相聯系,成立了一個游說組織——「社區事務委員會」。由 於華盛頓的貧窮地區實際上黑人占絕大多數,這一項目實際的幫助對象也是黑人。 由於這一系列被認為「激進」的活動介入了政治,引起了白人 保守派的反對。50年代和60年代都有國會調查基金會的事件,福特首當其沖。1968年遭到第二次國會調查(罪名之一是資助黑人競選)之後,基金會又於 1971年大張旗鼓地宣布出資1000萬美元以6年為期用於資助一批黑人高等院校。各方對此舉的評論不一,有的認為是基金會的反擊,表示繼續支持黑人;有 的認為是妥協,說明回到教育,退出政治。1968年董事會第一次吸收一名黑人,改變了大基金會清一色為白人的歷史(現在不少基金會的領導機構都已有黑人, 不足為奇)。
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繁榮,基金會的資金也相應增加。福特 基金會除繼續原來的領域外,還開拓了一些新的領域,其中有宗教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傳媒在公民和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還有一些組織得到長期捐款,與扶貧和少 數民族有關的有:「關心非洲裔組織」),「人力示範研究公司」,美國公民權利聯盟等。此外,有幾筆一次性的大額捐款也是這一時期的特殊項目,它們是:
5200萬美元給北卡社區自助中心。該中心與全美聯邦國家抵押協會合作致力於增加低收入和少數民族家庭的住房擁有率。這筆款項中的200萬美元用於對這項計劃實施10年的成績評估。 2600萬美元用於資助「畢業夢想成真」 計劃。這是一項成功的公立學校改革項目,先在休斯頓開始,後來推廣到美國其他地區。在考試成績提高、學校氣氛改善、高中畢業率增加、十幾歲學生 懷孕率減少和升學率提高等方面成績顯著。基金會准備資助將這一計劃擴大到6個城市10萬名學生。參與合作的機構有其他公益組織,也有聯邦政府。 900萬美元用於支持對「肯定性行動」的結果的研究和對話,並研究幫助發言權較少的群體的其他途徑。這個問題對美國仍然很重要,因為在各方面 的生活中,膚色、性別的區別還很明顯。 另外還有一個與扶貧無直接關系,卻與社區文化有關的4000 萬美元「匹配」贈款項目,捐給全美國28個藝術文化團體,包括戲劇、舞蹈、詩歌、博物館及其他領域。這些團體都表現出特殊的創新精神,其中大部分接受者是 第一次接受福特捐款,並願同時為新的工作積極籌款。這一項目為期5年,接受團體在這期間進行合作,交流經驗和技術。驅使福特基金會做這件事的原因是意識到 文化機構對美國的思想生活、表達自由和社區活力極為重要。
僅2000年一年,福特基金會對「和平與社會正義」項目的 撥款就達8000萬美元,支持全世界的人權活動,其中2600萬美元用於少數族類的權利和種族正義,700萬美元用於難民和移民的權利,800萬美元用於 婦女權利。另外還有1400萬美元用於支持原來的有色人種協進會和墨西哥裔人的法律教育基金,進行有關「肯定性行動」的訴訟和爭取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E. 我們新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是以扶貧濟困為目的,有什麼比較好的名稱
您好。
可以叫青春幫基金。原因如下:
1.青春是個永恆的話題,而且大家都是年青人。
2.青春幫,既體現了你們的性質,還體現類別。
3.這個名字比較充滿正能量。
望採納,謝謝。
F. 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不足有哪些
分配問題!個別一些阻礙等問題!
G. 中國扶貧基金會我家的房子爛得不行了四面通風,像我這樣的情況能得到援助嗎
想多了
你去問問村長?
你天天去他家鬧一下
看到會給你想辦法
H. 我們群里想成立基金會,就是幫助困難戶
幫幫我吧
I. 我想辦一個慈善基金會,主要用途:扶貧濟困.但有一個問題要問
這種情況很特殊,從社會籌集資金靠個人辦不到,必須有正規正式的背景機構做代理,但代理機構又對資金擁有絕對的管理使用權,除非這個基金會的絕大部分資金由你出,也就是說你是大股東哪樣你才能對資金管理使用權有絕對的支控能力,但也不是絕對的,至少資金的去向代理機構有權知曉。最麻煩的是這種形勢的機構又被政府控制和管理。
J. 你認為扶貧基金會與農村信用社在風險防範上有哪些區別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2、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現在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3、由於業務對象是合作社成員,因此業務手續簡便靈活。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3月,是專業從事扶貧工作的全國性非政府組織。
中國扶貧基金會以搭建社會貧富互動平台,傳遞慈善愛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己任,以勵精圖治、求真務實的精神,致力於動員社會參與,創新扶貧方式,推動政府公益政策制定,促進公民社會發育,實現社會平等、公正和共同富裕。 它的宗旨是:扶持貧困社區和人口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現脫貧致富和持續發展。 使命是: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基本生產條件和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促進受援人脫貧與自立,強化基層管理與組織,減輕社會疾苦與不安,傳遞人類愛心與善心,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目標是:最好的產品設計;最大限度地瞄準窮人;推動窮人參與和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