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文藻的建設愛德基金會
1985 年,在丁光訓主教的領導下,韓老與 匡亞明 先生等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由基督徒發起的非政府組織「愛德基金會」, 從海外教會吸收了不少資金,用於國內的社會服務,例如農村扶貧、水利建設等項目;在醫療衛生方面,愛德基金會重視培訓村一級的醫療人員,對艾滋病蔓延也做了許多防治及宣傳工作;在社會福利方面重視孤寡老人的濟救,以及對聾啞人、麻瘋病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懷;在文化教育方面,引進外籍教師,幫助提高高等院校的外語教 學質量,同時還開展對失學兒童的救助。這 20 年來愛德基金會的工作項目已遍及全國 30 個省、市、自治區的 200 多個縣市,項目受益人數百萬。其中自 1996 年開始,它對雲南、廣西、河南等省區開展了約 200 萬人次的艾滋病預防培訓教育;同時對老、少、邊窮地區開展農村綜合發展項目,培訓各種技術人員 6000 餘人,受益人數也達到了 200 萬人。
高質量的印刷品,如字典等工具書類。愛德印刷廠的成立使成千上萬的中國基督徒能極方便地買到質量高而價格低的《聖經》,而且惠及到貧困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信徒。從此,有些生活貧苦的人可以免費得到《聖經》,而且少數民族的基督徒可以讀到本民族文字的《聖經》,這不但有助於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客觀上也有力地抵制了海外敵對勢力以偷運《聖經》的方式進行滲透。
據一位在上世紀 80 年代與韓老共事的印刷廠經營部經理回憶:當年地方幹部對開放政策還不夠理解,韓老就對他們的某些保守思想進行耐心的說服。同時,韓老反對在工作中大吃大喝,接待客人也只是在工作餐的基礎上加兩個菜。他提倡愛德印刷廠要有企業文化。愛德印刷廠有一本內部刊物《愛德人》,名字是由韓老親自題寫的,其內容是報道廠內的好人好事,還報道員工生活困難,廠內職工如何發揚愛心,彼此資助;或者動員職工無償獻血,發揚關愛社會的公德心等等。每年廠里都組織一次全廠職工大會,講評過去一年的優缺點,安排下一年的奮斗目標,同時每年都要表彰 10 位十佳員工。十多年來韓老堅持參加職工大會,從不缺席,而且每年都要講話鼓勵員工。愛德印刷廠在經濟上每年都有財務審計,年出口聖經接近 300 萬冊,年創匯 500 萬美金。這些成績當然來自全廠職工的努力,但與韓老的辛勤努力不可分。因此我們一直在心中感激他。
為了愛德基金會和印刷廠的建設,韓老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在國內國外四處奔波,使這兩項工程有利於中國教會及中國社會的貧困人民。 2006 年 2 月 7 日 ,世界基督教聯合會秘書長 Samuel Kobia 致信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曹聖潔牧師,對韓文藻的逝世表達了哀悼。 Kobia 牧師在信中高度評價了韓老的功績:「作為一名愛國宗教領袖,文藻在中國社會積極展開了教會的使命,鼓勵教會成員參與國家建設、同時亦不在信仰上做出妥協,並幫助他們將宗教價值觀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他在建立愛德基金會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在愛德基金會建設成一個專業的社會發展機構、保證基督徒在社會發展中的參與時進行了富有活力的領導。」
② 劉思宇主要從事什麼愛心工作
劉思宇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青少年愛心大使」、聯合國志願者項目(The 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 (UNV) programme)的中國成員、世界銀行青年戰略Youthink的中國成員、中英美奧林匹克教育NexusBridge中國成員、全球愛心人士在線社區ammado的中國成員、青年行動網路(YouthActionNet)的中國成員、全球青年應對氣候變化在線社區Unite for Climate的中國成員、Action Without Borders項目Idealist的中國成員、發展中國家企業小額信貸支持網路Kiva的中國成員、世界自然醫學組織健康組織促進會注冊會員、SIP China 社會創新俱樂部(Social Innovation Park)會員。
同時,劉思宇擔任了國內外多個組織的志願者——雲南省青年志願者,中國十字會志願者,中國扶貧基金會志願者,綠色和平國際組織志願者,綠石環境保護行動志願者,中華環保聯合會會員,中國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注冊會員,中華環保網環保環保志願者,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志願者,IFAW 中國伴侶動物網(IFAW ARC)志願者,國際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志願者,愛德基金會志願者,國際青年成就(JA)中國部志願者,中國公益網會員、志願者,香港地球之友的會員,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熊貓護照持有者,是1級參與者。作為雲南青年志願者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500小時。
③ 留守兒童的關愛組織
留守兒童健全人格培養,是蘇北首家公益心理機構陽光心理服務中心鄧道梅提出並開展的,通過心理關愛,幫助這些孩子建立自信,積極樂觀向上.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幫助留守兒童的團隊中
中心宗旨:立足社區服務社區專業服務創造價值
中心願景:願陽光灑滿每個角落,溫暖每個心房。 公益簡介:有福童享愛心聯盟(請參閱「返利網站公益聯盟」)是為了幫助以5800萬留守兒童為主體的弱勢群體而設立的購物返利公益平台,相關聯方有商家、愛心人士(購物者)、公益方、愛心聯盟網站。
聯盟使命:致力於打造幫助留守兒童的公益平台,影響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留守兒童。
聯盟願景:安得愛心千萬顆,大庇留守兒童俱樂呵。有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幫助留守兒童的團隊中,為留守兒童帶去希望、溫暖、力量、勇氣、健康和快樂。
運作模式:通過有聯盟與無數個商家的真誠合作,讓在這個聯盟網上購物的愛心人士,可以獲得一定額度的返利,再斟酌捐助多少給留守兒童。
聯盟公益方: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壹基金、南方公益、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真愛夢想、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yahoo公益、鳳凰網公益、騰訊公益、新浪公益、網易公益、搜狐公益、南方公益。 「快樂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行動,是由衛康公益特別支持,中國青年報社,四川青年志願者協會,四川、貴州、甘肅、雲南、重慶、廣西6個省(區、市)團委和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等聯合主辦的青年志願者關愛留守兒童專項志願服務行動。
「快樂學校」沒有固定教室和固定教師,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志願者依託各地的留守學生之家,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等方面,讓留守兒童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感受親情和快樂。
「快樂學校」發源於四川。2010年7月,團四川省委、中國青年報社、四川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聯合發起了「快樂學校」四川省關愛留守學生志願服務行動。隨後的兩年多,「快樂學校」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分別舉行,志願者人數和服務規模逐步擴大。
2013年的寒假,「快樂學校」首次走出四川,在四川、貴州、甘肅、雲南、廣西、重慶這6個留守兒童較多的地區同步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32名大學生志願者,分別前往6地開展為期7至10天的志願服務活動。
④ 有沒有長期捐獻衣服的地方
有,可以通過好意世界公益捐贈舊衣服,方法如下:
1、整理打包需要捐贈的舊衣服,版夠5公斤就可以權了;
(4)雲南省愛德基金會擴展閱讀:
捐衣注意事項:
1、禦寒衣物為主,羽絨服、毛衣、棉褲、襯衣、長袖T恤、圍巾、帽子、手套、被子等。
2、盡量少捐夏天衣服,不要鞋子、內衣。
3、衣物干凈,不要有明顯污漬、破洞,扣子、拉鏈必須完整無缺,因為貧困山區購買這些服裝配件很困難。
⑤ 關於劉思宇的事跡,誰知道
他的博客裡面有專門的事跡介紹。
http://blog.sina.com.cn/lsylovess
⑥ 德宏大學有幾個
德宏職業學院德宏職業學院是一所國家公辦高等職業學校,座落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德宏芒市三棵樹旁。學院前身為德宏衛生學校,始建於1960年,已經歷50年的風雨歷程。2003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評審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9年4月,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德宏職業學院,成為一所以醫葯、經濟、工業、水利為主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佔地750畝,校舍近6萬平方米,面向全省及鄰國招生,學校現開設護理(含涉外)、葯劑、檢驗、影像、葯學、食品衛生、葯品營銷和財會、計算機、水電工程、汽車修理等專業。近幾年來與中英婦幼項目、愛德基金會聯辦醫療婦幼專業。1995年與昆明醫學院、中央電大、雲南省電大、大理學院、德宏師專、曲靖醫專、楚雄醫專聯辦全日制三年專科、五年制專科和成人專科、本科班。使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得到鍛煉提高。學院確立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學定位、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有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較高的教職工隊伍。學院注重理念與實際結合,加強實驗室現代化設施的建設,教學和科研教研相結合,現有實驗室40餘個(包括三所中專)。新區規劃正在實施當中,擁有醫葯、工、經、水電實習基地60餘家,校內外基地能滿足辦學需要。畢業生就業,特別是護理、葯劑、檢驗形勢良好。德宏職業學院以培養高等實用型醫護人才為主,德宏州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和雲南省農墾總局第二職工醫院為附屬醫院,是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臨床醫師、護師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為學院提供了強有力的教學實踐基地,為醫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學院繼承艱苦創業的優良作風,堅持教科研促教學的發展思路。近年來,在全國及省、州刊物發表交流論文420餘篇,20餘名教師參編各類教材和輔導教材,學校組織編寫了《大中專生就業實訓手冊》、《中老年保健》、《成長教育》、《醫學論文匯編》和《德宏醫學教育》等書刊,為學院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坐落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進行文藝演出 州府所在地潞西市。學校前臨國家AAAA級名勝風景區勐巴娜西珍奇園,背靠東南亞最大的勐煥金塔和群山綠林環繞的孔雀湖。學校有東校區、校本部和西校區三個校園,佔地總面積達322畝。校園風景秀麗、綠樹成蔭、綠草成片、花開四季、美麗神奇的油棕、九屏棕貫穿校園東西南北,形成一道全國高校獨有的亮麗風景線。學校建築總面積近80000㎡,在校全日制生近3000人(不含2006級新生)。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及其他各類函授學生2000餘人。教職工315人,其中專任教師214人。現設有八個教學系、1個教學部,即中文系、數學系、外語系、計算機科學系、經濟管理系、法政系、職業技術教育系、藝體系、社會科學部。學校設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有計算機網路教室9個,入網計算機517台,多功能電教室(多媒體教室)5個,共948座。多功能數字化語音室5個,共236座。有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實驗室、微格教室、財會模擬實驗室,電工實驗室,雙向視頻教室,學術報告廳、影像資料演播室,有琴房、畫室、雕塑廳、展覽室、有20000㎡田徑運動場。圖書館藏書13.18萬冊,電子圖書14萬冊。
⑦ 雲南德宏職業學院怎麼樣
德宏職業學院是一所國家公辦高等職業學校,座落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德宏芒市三棵樹旁。學院前身為德宏衛生學校,始建於1960年,已經歷50年的風雨歷程。2003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評審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9年4月,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德宏職業學院,成為一所以醫葯、經濟、工業、水利為主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佔地750畝,校舍近6萬平方米,面向全省及鄰國招生,學校現開設護理(含涉外)、葯劑、檢驗、影像、葯學、食品衛生、葯品營銷和財會、計算機、水電工程、汽車修理等專業。近幾年來與中英婦幼項目、愛德基金會聯辦醫療婦幼專業。1995年與昆明醫學院、中央電大、雲南省電大、大理學院、德宏師專、曲靖醫專、楚雄醫專聯辦全日制三年專科、五年制專科和成人專科、本科班。使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得到鍛煉提高。學院確立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學定位、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有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較高的教職工隊伍。學院注重理念與實際結合,加強實驗室現代化設施的建設,教學和科研教研相結合,現有實驗室40餘個(包括三所中專)。新區規劃正在實施當中,擁有醫葯、工、經、水電實習基地60餘家,校內外基地能滿足辦學需要。畢業生就業,特別是護理、葯劑、檢驗形勢良好。德宏職業學院以培養高等實用型醫護人才為主,德宏州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和雲南省農墾總局第二職工醫院為附屬醫院,是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臨床醫師、護師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為學院提供了強有力的教學實踐基地,為醫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學院繼承艱苦創業的優良作風,堅持教科研促教學的發展思路。近年來,在全國及省、州刊物發表交流論文420餘篇,20餘名教師參編各類教材和輔導教材,學校組織編寫了《大中專生就業實訓手冊》、《中老年保健》、《成長教育》、《醫學論文匯編》和《德宏醫學教育》等書刊,為學院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