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淚木苦依五木讀後感
一篇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小學作文」走紅網路。這篇作文名字叫《淚》,作者名叫木苦依五木(筆名柳彝),是一名來自大涼山的小學四年級彝族小女孩。整篇文章只有短短314個字,說得卻盡是人生的艱難和無奈,同時也透露著小女孩面對苦難的隱忍和堅強,讀完令人潸然淚下。[1]
中文名
木苦依五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出生地
涼山彝族自治州
出生日期
2003年
職 業
學生
代表作品
《淚》
筆 名
柳彝
就讀學校
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小學
「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一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淚》,讓無數網友為之揪心。12歲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漢文名:柳彝),在作文中描述了她的母親離世前的場景。4年前,她的父親已去世。[1]
作文原稿
短短近三百字,悲傷滲透紙面,網友稱之為「最悲傷的小學作文」。成為孤兒的木苦依伍木,其未來命運也牽動著網友們的心。昨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了解到,父母相繼離世後,木苦依伍木帶著兩個弟弟生活,除了種幾分地,放學後她還要做飯、喂豬。志願者已對木苦依伍木一家進行幫扶,讓她能夠安心讀書。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了吧。媽媽病了,去鎮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那天,媽媽倒了,看看媽媽很難受,我哭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飯吃了,睡睡覺,就好了。」—節選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淚》[3]
B. 最悲傷作文的事件結局
「最悲傷作文」作者哥姐將重返校園,當地政府為輟學的孩子安排學校每月可獲得300元左右補助。
父母患病雙亡後,木苦依五木和姐姐哥哥以及兩個弟弟成了五個孤兒。當地政府與一家人商議後,決定讓木苦依五木和弟弟繼續在村裡的學校讀小學,減免學雜費,同時也為已經輟學的哥哥和姐姐安排好了學校,讓他們重返校園,每月還可得到300元左右的補助。
作文在網上傳播後,索瑪慈善基金會已經籌得了九十餘萬的善款。阿依希望一部分可以用來給孩子們完成學業,其他的則由基金會決定。
徵求哥哥和姐姐的意願後,政府已安排兩人重返校園。木苦小平將被安排在普雄鎮上的逸夫小學讀六年級。大姐木苦依生木將被安排在越西縣職業技術學校上學,這所學校也是不收學費的,並且每個月可以得到300元左右的補助。木苦依生木開學以後她可以自己選擇專業。
C. 給苦衣五木的一封信 作文
最悲傷作文學校索瑪花愛心小學將被強拆現場圖 木苦依伍木所在縣支教老師被禁支教 事件 &最悲傷作文&小學所在縣 要求支教老師&持證&上崗 8月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彝族四年級小學生木苦依伍木的作文《淚》被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發到個人微博上。他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此前采訪時稱,發掘這篇作文的是該基金會派駐的支教老師,他當時在寶石小學教四年級語文。這篇作文隨後被新華社記者刊發,小女孩父母雙亡的辛酸經歷,令眾多網友感到揪心,大涼山的社會問題再次引發外界關注。 8月19日起,索瑪慈善基金會在越西縣的支教點爾賽鄉小學、布海小學、紅旗小學、石門小學、依吉小學、果吉小學等,先後接到校長電話,稱教育局有最新通知,支教老師必須要教師資格證,還要到教育局去參加考核,通過後才可以去支教。 黃紅斌稱,8月27日早上,涼山州木里縣也傳來相似的消息。項腳鄉校長先是給黃紅斌打電話問多久把老師派進去,但沒過一小時又打電話來稱,縣教育部門表示,不能要索瑪的支教老師,而且支教老師要有教師資格證。此前,索瑪在該縣羊窩子小學、甲之店小學已經支教3年。黃紅斌稱,他回復校長可以派有教師資格證的支教老師過去,校長立刻回復:算了,還是不要來了。 據了解,索瑪慈善基金會是涼山當地最大的支教公益組織之一。黃紅斌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多校長在電話里表示無奈。&有的支教老師已經教了幾年,跟帶的孩子也熟了,突然給孩子換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延續很不好。&黃紅斌介紹,此前,索瑪基金會已經在越西開展支教活動長達3年時間,支教老師多作為公辦老師的補充,個別條件艱苦的偏遠教學點沒有公辦老師願意去,支教老師不僅承擔全部教學任務,還要在課後給學生們煮飯。支教老師都是志願者,沒有工資拿,每月全部收入就是基金會發放的600元生活補助。 位於越西縣申果庄的紅旗小學,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是越西縣條件最為艱苦的教學點之一,山上手機信號都沒有,該小學只有一、二年級兩個班,兩間破舊的教室。浙江工業大學畢業的25歲女支教老師胡雯傑,曾在山上過了半年與世隔絕的生活,打個電話還要翻一座山。小學生們從家裡背來的土豆,就是老師們的口糧。 黃紅斌介紹,紅旗小學校長2013年主動給基金會打電話,說學校沒老師了,沒法開課,請求支教老師支援。基金會派了四名支教老師過去教書,這兩年,該校
D. 木苦依的淚讀後感
昨日剛才看了「精準地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數年內脫貧的攻堅戰已在各地吹響了沖鋒號角」的新聞,今日就讀到了大涼山小學生木苦依伍木(漢族名「柳彝」)於今年的6月20日寫下的這篇作文。
還看到在她作文之後老師寫下的那段「點評」:
「用『心』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心聲』,催人淚下,心碎!最後一句抄自課文,是『學為己用』的極佳範例!」
無疑,網上看到的這張據說是出自大涼山某支教青年用以與朋友「分享」的木苦依伍木的作文微信照片,應該算是眼下最「火」也理應最「火」的一則微信了!
其「火」的程度,就連偶這通常從不在意「微信」之文的人都被它牢牢吸住了眼神;且反反復復地讀了許多遍!
這篇讀著無不讓人感覺心疼心碎的「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作者木苦依伍木雖然只是一位生長在缺醫少葯的堪稱為「最」的老少邊窮地區(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的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的最普通不過的小學四年級學生,但令偶覺得很是吃驚的是,全文「干凈」得來竟沒有一句「口水話」和「廢話」不說,居然還連「主題」、「段落」、「字詞」和「標點符號」等都幾乎都找不出一個「錯處」!
當然,寫這篇「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的木苦依伍木,自然還算不得「世界上最悲傷的」孩子。
僅就「世界上」這三個字而言,木苦依伍木(等)的確還不算「什麼」——常會看到那些在外國勢力干預下終年都生活在戰亂不斷、戰火不息的國度里苦苦掙扎著的一個個幼小生命那貧病交加的無助眼神,不由讓人想到,類似木苦依伍木這樣的山區孩子很多雖然都很窮很不幸,但其生存的大環境,畢竟還沒有戰火,還是「很安全」的!
而那些生在戰亂、長在戰亂中的「世界上最悲傷的孩子們」,還莫說會提筆「作文」,恐怕就連「上學念書識字」的權利,都是自幼就被全部剝奪了的!
識字,能作文,且連文章的主題、段落、字詞、標點符號等都掌握的堪稱「比較精準」的木苦依伍木寫的這篇讀著就讓人心疼的「最悲傷的作文」,的確是一則「用『心』去寫出來的『心聲』」!
所以能催人淚下、感人肺腑、讓人心碎,無不跟其文字涌流出的「心聲」息息相關。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了吧」……開篇明義,連標點符號全都算在內的這短短的41個字,雖然僅有「小學四年級」的小小的木苦依伍木,就能用它去表述出極為豐富的「信息」——
爸爸已經走了,是四年前走的;思念爸爸;媽媽也很想念爸爸;但媽媽的想念不是用嘴說的,而是像爸爸那樣「疼我」;即便生活很窮,也「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
短短41個字的開頭段,就為之後的「媽媽也走了」(「疼我」的兩位雙親,在四年間先後辭世,只扔下了我和弟弟妹妹)做出了豐厚扎實的鋪墊;進而為「淚(奔)」主題的淋漓揭示奠定了堅實基礎。
「媽媽病了,去鎮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文字干凈得來沒有一點兒「口水話」和「廢話」,然短短的第二段連標點符號在內的22個字,就已將讀者的心給一下子拽到了「媽媽也病了?可別也跟著走了」的揪心之中!
「去鎮上,去西昌」這僅有的6個字,不光表現了山區貧困人家「看病難」的艱辛,也昭示了「當地缺醫少葯」的嚴酷生活現實,還隱晦地暗示出媽媽的病的不易醫治;這還不算,還側面揭示出了幼小的木苦依伍木對「媽媽病了」的萬分焦急——陪著生病的媽媽奔這兒、跑那兒,四處尋醫問葯。
結果,「錢沒了,病也沒好」……
「那天,媽媽倒了,看看媽媽很難受,我哭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飯吃了,睡睡覺,就好了。』」
「錢沒了,病也沒好。」自然接踵而至的,就會是「媽媽終有一天病倒無法走動」了?木苦依伍木的第三段依舊是干凈得來沒有一點兒「口水話」和「廢話」,僅用了短短的60個字,就表達出了豐富的「信息」——
媽媽的病日漸加重;沒錢也沒處醫治;這天終於倒了;而且被病魔折騰得「很難受」;年紀雖小但很懂事的木苦依伍木,強忍住內心的焦急和悲傷,不斷給媽媽鼓勁,「媽媽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支持你……睡睡覺,就好了。」
自然,「把我做的飯吃了」這7個字,業已清清楚楚地表達了木苦依伍木一直都很勤勞,會做飯;媽媽病了後全家人的「吃喝」,一股腦全都壓在了木苦依伍木的肩上。
小小的木苦依伍木,除了很懂事地強忍住內心的焦急和悲傷不斷給媽媽鼓勁之外,還在用「做飯(做事)」的具體行動讓媽媽「別擔心、操心」,以期媽媽能放寬心盡早痊癒……
除此之外,小小的木苦依伍木還能病倒的媽媽做些什麼呢?
之後的6段,木苦依伍木用僅有的包括標點符號在內的160多個文字,很「干凈」很「詳盡」地訴說了「媽媽走了」的全部過程……
最後結尾那段的30個字雖然借用了「課文上的句子」,但明顯「為我(文)所用」得來非常貼切!十分「干凈」地點題、挈領、收尾,將「淚奔」之心描述得淋漓盡致——
「課本上說,有個地方有個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想念母親流下的淚水。」
一篇「用『心』去寫出來的『心聲』」所以能催人淚下、感人肺腑、讓人心碎,無不跟其文字涌流出的「心聲」息息相關!
木苦依伍木的這篇《淚》的作文,總共雖僅有300出頭的文字,且「干凈」得來沒有一處「口水話」和「廢話」,但卻字字句句都能拽住讀者的心!
「心聲」文字具「意猶未盡」特色的一個最突出之處,就在於它能牽著讀者的心走得很遠很遠——這個懂事且又非常不幸的木苦依伍木的「將來」會是如何?
木苦依伍木的這篇作文,寫的是她「2013年」經歷的事兒;將它發現後將其拍照並發到網上的,是「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很顯然,木苦依伍木的一家,已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日前「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攜支教老師一同去木苦依伍木的家家訪——
「面前是一棟破舊的簡易房,空心磚砌成。除了一個開縫的舊沙發,屋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在外屋,一個三角鐵架子上放著鍋,是木苦依伍木做飯的地方,土豆和玉米是孩子們的主食。她家的院子里還養著豬。
見到老師,靦腆的木苦依伍木笑得很開心,還為大家煮了幾個大土豆。但她話還是很少。慢慢聊天中,支教老師了解到,木苦依伍木家共有姐弟五人。大姐16歲,目前在成都打工,二哥15歲,也在外打工。木苦依伍木排行老三,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10歲、一個5歲。父親幾年前去世後,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心臟病時常犯,到鎮上、西昌市「看病」,總也不見好,懂事的木苦依伍木承擔了大部分家務。直到2013年,母親病逝。
自此,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的責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伍木的肩頭。姐弟三人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兩位老人年歲已大,身體也不好。支教老師了解到,不在學校的時間,木苦依伍木要給弟弟做飯、割豬草喂豬,還要忙活地里的農活。『她家有幾分地,種著幾百斤土豆。』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從她的生活狀態,老師們也大概猜到了木苦依伍木上課遲到的原因」……
E. 最悲傷作文的新聞評價800
我不大的時候,隨著爸爸媽媽工作的調轉,從老家來到了山海關。仍在老家大興安嶺工作的爺爺沒有給我留下什麼印象。
隨著我一天天長大,和爺爺遠距離接觸也一天天多了起來。從我會說話的時候起,爺爺每周都會打電話或寫信給我,說說生活學習的事,還告訴我很多道理。爺爺經常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等爺爺退休了就去陪你。」幾年時間,爺爺給我買的各種讀物和用具就幾乎堆滿了我的小屋。我的心裡總是滿溢著爺爺的溫情,我是爺爺的孫女,也是爺爺的心肝寶貝。
聽老家來的人講,爺爺是位聞名的外科醫生,他不圖報酬、不計名利,救治好很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在當地德高望重。我覺得爺爺是個知識淵博、可親可敬的人,非凡期盼能和他見上一面,所以天天夜晚都要計算一遍爺爺距離退休的日子,平時積攢著想給爺爺買小禮物的零用錢,設計著爺爺來後的小藍圖。
F. 「最悲傷作文」悲傷在哪裡
我最熟悉的一個人
我最熟悉的一個人就是我的奶奶,她長著彎彎的眉毛,圓圓的眼睛,還有一個大大嘴巴。
她有一顆cixi shanliang(慈祥善良)的心靈,我每次生病的時候,無論家裡有錢無錢,她都會盡全力給我斗夠(湊錢),讓我上醫院治療輸血,讓我小小的生命又能多活一次,我在心裡很感ji(激)我的奶奶,我奶奶是用一生心血和汗水來撫養我。
有時,我看見我的奶奶為我的病落淚流汗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悲傷,如果我能活著長大,我一定會好好孝順我的好奶奶。
我想到我的好奶奶對我的病情fu(付)出了這么多,不知道我的奶奶有沒有這收huo(獲),但我的奶奶沒有yuanyan(怨言),我有時候真恨我自己得了這種病。我真想我的病能全好,讓我奶奶也好輕松一下,她也好快快樂樂地度過晚年,讓我奶奶也好xiangshou(享受)天倫之樂。
G. 結局要悲傷的作文
「最悲傷作文」作者哥姐將重返校園,當地政府為輟學的孩子安排學校每月可獲得300元左右補助。
父母患病雙亡後,木苦依五木和姐姐哥哥以及兩個弟弟成了五個孤兒。當地政府與一家人商議後,決定讓木苦依五木和弟弟繼續在村裡的學校讀小學,減免學雜費,同時也為已經輟學的哥哥和姐姐安排好了學校,讓他們重返校園,每月還可得到300元左右的補助。
作文在網上傳播後,索瑪慈善基金會已經籌得了九十餘萬的善款。阿依希望一部分可以用來給孩子們完成學業,其他的則由基金會決定。
徵求哥哥和姐姐的意願後,政府已安排兩人重返校園。木苦小平將被安排在普雄鎮上的逸夫小學讀六年級。大姐木苦依生木將被安排在越西縣職業技術學校上學,這所學校也是不收學費的,並且每個月可以得到300元左右的補助。木苦依生木開學以後她可以自己選擇專業。
H. 最悲傷作文的網路質疑
在這篇四川涼山四年級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淚》被曝光在網上後,正反雙方一直是爭議不斷。在得到了該女孩的消息後,當地多個政府部門來到了小女孩的家裡了解情況。據官方表示,木苦依五木的家與網傳的照片相同,家境屬實,屬於家徒四壁的情況。
作文的最早發布者、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表示,發出這篇作文的本意並不是想募捐,「孩子缺的不是錢,而是關愛。」
據最早發布這篇作文的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說,他是2015年7月8日在看望寶石小學支教老師的時候,在一間教室牆壁上所貼的孩子們寫的作文里,發現《淚》這篇作文的。
黃紅斌說,讀完作文後,他和支教老師一起到木苦依五木家中進行家訪。根據黃紅斌介紹,木苦依五木的父母共有5個子女,大姐16歲,二哥15歲,2人均在外打工。12歲的木苦依五木排行老三,下面還有2個弟弟,一個10歲,一個5歲。在父母去世後,照顧2個弟弟的責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五木的肩上。
2015年7月11日,黃紅斌將這篇作文發到了微博上,隨即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淚》這篇作文在網上流傳開後,網友們也在表達著自己的愛心,有不少人表示要給木苦依五木捐款。不過黃紅斌表示,因為國家對孤兒有每個月600元的生活補貼,木苦依五木和她的弟弟缺乏的不是金錢,而是關愛。黃紅斌還表示,索瑪慈善基金會已經把木苦依五木的2個弟弟接到了位於西昌的索瑪花愛心小學免費讀書和學習。
中共涼山州委宣傳部發來《關於涼山小女孩寫「世界上最悲傷作文」情況的調查報告》。該份報告共有5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是,從2014年開始,政府把木苦依五木家的5個孤兒都納入了孤兒專項基金保護中,對每個孤兒每個月都會發放678元的補助,加起來共有3390元,都由他們的奶奶來代領。此外,調查報告中還提出,網上作文產生的經過是,學生木苦依五木寫了篇作文,然後支教老師任中昌看到後自己改寫成了作文《淚》,然後叫木苦依五木照著他的手稿進行了原文抄寫。
對此,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小學支教教師任中昌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回應,班上的孩子都是講彝語,漢語對他們來說是「外語」。他們的漢語講得還是不錯的,但是寫成文字卻是一塌糊塗,特別是作文的行文格式、標點運用上都不行,要他們把內心真實的感受准確表達出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任中昌說,在一節課上,他給孩子們講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文——《小珊迪》。
《小珊迪》描述的同樣是一個孤兒的故事。飢寒交迫的孤兒珊迪,在街上賣火柴,但是買火柴的人卻沒有零錢,小珊迪於是拿著整錢跑走。正當買火柴的人認定珊迪是個騙子的時候,珊迪的弟弟拿著零錢出現了。原來,珊迪因為換零錢,被馬車撞倒,軋斷了雙腿,生命垂危。
故事最後,雙腿已斷的珊迪握著探望者的手,「突然,他眼裡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任中昌說,在講這篇課文時,他哭了,孩子們也哭了,大家都非常的感動,於是他就讓學生們寫篇作文,名字就叫《淚》,要求圍繞著傷感來寫。
在第一次看到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時,任中昌表示文章是寫得一塌糊塗,但基本能看懂。於是,他就按照作文的要求,對木苦依五木的作文進行了重新整理。不過,任中昌強調,自己並沒有對文章的字詞語句進行過任何修改,所有的內容都是她的,自己只是修改了行文格式和錯別字,讓孩子知道作文的標准化和規范化,然後讓木苦依五木照樣抄寫了一遍。
對於作文事實的真實性,任中昌表示,應該是不會有問題的,自己對木苦依五木家中情況不是非常了解。
而針對有網友認為作文作假的說法,任中昌稱,網路這么發達,有各種聲音非常正常,畢竟網友並沒有去過現場,對真實情況並不了解。
I. 為什麼對最悲傷作文態度強硬
——「最悲傷」作文發表以後……解說:來自四川大涼山,這篇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引來社會無數同情。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我們把她接過來以後,她每天在兒童村裡,只用學習,只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用去考慮其它的。解說:但是這篇最悲傷作文的真實性如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小學支教教師任中昌:這些統統都是原話,這些全部都是原話,我那個時候還真不知道她家裡到底是什麼情況?解說:特殊的地區,特殊的孩子,一家民間公益機構。《新聞1+1》今日關註:「最悲傷」作文發表以後……評論員白岩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這兩天在互聯網上,一個四川大涼山12歲的彝族女孩所寫的作文《淚》,可以說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種關注跟看完了之後讓人心酸和難過緊密相關,因為在這個文字簡潔的作文當中,我們看到這12歲的小女孩,既失去了她的母親,也失去了她的父親。因此這兩天在媒體關注這篇作文的時候,我們能看到這樣的一些文字。12歲女孩寫出「最悲傷作文」。「最悲傷」小學作文看完,網友只剩心疼。大涼山老師分享最悲傷小學作文:比悲傷更悲傷。那麼在看到這樣的悲傷作文之後,今天一天我們在采訪這篇作文的過程當中,突然感覺到一切都變得那麼復雜。這個復雜並不是簡單地對或者是錯,好或者是壞,真或者是假,而是非常非常復雜。我覺得用復雜來說可能更准確,為什麼?比如說提這樣幾個問號,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假如這篇作文,其實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孩子寫的原文,那麼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那麼如果不是原文,這中間的過程又是什麼樣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當地對這樣的孩子包括對她的幾個弟弟照顧的又怎麼樣?政府有沒有作為?作為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再接下來,最早把她的作文推上互聯網的是一個公益基金會,但是這個公益基金會在把她推上互聯網之後,這兩天其實收到了很多捐款。但是他不可能把這個捐款用到這個孩子的身上,而是與其他孩子相關的救助項目上,那麼又是否妥當?今天我們的節目,只是呈現這種復雜,而不作出我們自己的評判,我們會連線這個孩子作文有關的老師,公益基金會的負責人,以及王振耀,來,就讓我們現在開始。解說:這兩天一篇叫做《淚》的小學生作文可以說是傳遍了網路,而這篇300多字的作文,也被網友們稱作是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她,就是寫下最悲傷作文的女孩,今年12歲的木苦依五木,是四川涼山州小學四年級的彝族學生,而最早將這篇作文發到網上的,是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網名「老邪哥哥」,據他說今年7月,他在去木苦依五木所在的小學探望志願者時,看到了一間教室的牆壁上,貼著孩子們新近的作文。其中一篇以《淚》為標題的作文,吸引了他的注意。7月11日,黃紅斌就將這篇作文,發在了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隨即引發了網民的關注。黃紅斌說,讀完作文後,他和支教老師一同到木苦依五木家進行家訪,根據黃紅斌介紹,木苦依五木的父母共有五個子女,大姐16歲,二哥15歲,兩人都在外打工,12歲的木苦依五木排行老三,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10歲,一個5歲。在父母去世後,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五木的肩上。平時,玉米和土豆是他們全部的飯菜。這篇作文在網上流傳開之後,網友們也表達著自己的愛心,還有不少人表示要為木苦依五木捐款,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幫助。不過,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表示,因為國家對孤兒有每個月600元的生活補貼,木苦依五木和她的弟弟們缺乏的是關愛而不是金錢,他還表示,基金會已經把木苦依五木的兩個弟弟接到了位於西昌的索瑪花愛心小學免費讀書和學習。為什麼對最悲傷作文態度強硬
J. 評論:誰在炒作和消費《最悲傷作文》
——「最悲傷」作文發表以後……
解說:來自四川大涼山,這篇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引來社會無數同情。
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我們把她接過來以後,她每天在兒童村裡,只用學習,只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用去考慮其它的。
解說:但是這篇最悲傷作文的真實性如何?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小學支教教師任中昌:這些統統都是原話,這些全部都是原話,我那個時候還真不知道她家裡到底是什麼情況?
解說:特殊的地區,特殊的孩子,一家民間公益機構。
《新聞1+1》今日關註:「最悲傷」作文發表以後……
評論員白岩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這兩天在互聯網上,一個四川大涼山12歲的彝族女孩所寫的作文《淚》,可以說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種關注跟看完了之後讓人心酸和難過緊密相關,因為在這個文字簡潔的作文當中,我們看到這12歲的小女孩,既失去了她的母親,也失去了她的父親。因此這兩天在媒體關注這篇作文的時候,我們能看到這樣的一些文字。
12歲女孩寫出「最悲傷作文」。
「最悲傷」小學作文看完,網友只剩心疼。
大涼山老師分享最悲傷小學作文:比悲傷更悲傷。
那麼在看到這樣的悲傷作文之後,今天一天我們在采訪這篇作文的過程當中,突然感覺到一切都變得那麼復雜。這個復雜並不是簡單地對或者是錯,好或者是壞,真或者是假,而是非常非常復雜。我覺得用復雜來說可能更准確,為什麼?比如說提這樣幾個問號,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假如這篇作文,其實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孩子寫的原文,那麼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那麼如果不是原文,這中間的過程又是什麼樣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當地對這樣的孩子包括對她的幾個弟弟照顧的又怎麼樣?政府有沒有作為?作為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再接下來,最早把她的作文推上互聯網的是一個公益基金會,但是這個公益基金會在把她推上互聯網之後,這兩天其實收到了很多捐款。但是他不可能把這個捐款用到這個孩子的身上,而是與其他孩子相關的救助項目上,那麼又是否妥當?今天我們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