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聽朋友說在金山詞霸上看到「美國白宮將首次在中國大陸招收10名實習生
I don't know.
『貳』 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的介紹
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成立於1965年,是一家非盈利的私立國際組織,致力於保護修復世界瀕危的藝術、文物和建築。
『叄』 分析現代美國基金會問世的社會背景
美國基金會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的出現被人們稱之為慈善事業的「革命」和「慈善工 業」 時代的來臨。
歷史淵源
美國現代慈善基金會的興起得益於慈善傳統和宗教傳統,但是僅有慈善的動機和願望是不夠的,創立慈善基金會需要巨額財產作後盾,而讓富翁們把錢掏出來也需要外部的壓力。
社會背景
1.從189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稱為美國的改良時期,除20年代略有逆轉以外,這個時期奠定了美國20世紀大部分的政治基調。在這一背景下,有遠見的企業家明智的做法是採取主動,融入社會改良的潮流。最方便的、最現成的手段就是發揚捐贈的傳統,並使其組織更加有組織、有目的地達到最大效果。美國社會中重要的中介力量———現代慈善基金會,在這一社會與時代背景下開始興起,並成為美國一個獨特的現象。
2.另外,當時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潮也加快了基金會的發展。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改良主義作為20世紀的兩大思想體系相互制衡。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美國找到了最適宜的發展的土壤,也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第一批巨富,從而為基金會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另外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改良主義之間的消長、沖突和互補,於是到20世紀促成進步主義運動,對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持尖銳批評態度,矛頭指向大財團和金融家,同情勞動者和社會弱勢群體。有遠見的企業家採取主動,融入潮流中,發揚捐贈的傳統。
做為追逐利潤的成功者,他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傾向是其必然的結果,尤其是在自由競爭最為激烈的年代裡。但是在時代變革的推動下,他對自己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傾向做出了適時的修正、調整,這充分反映了他們的明智與敏銳。
『肆』 關於「瑞恩的井」基金會的資料
一個年輕的媽媽心裡很矛盾。她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長得乖巧,學習好,還富有愛心,電視上說哪兒受災了,學校一號召,他就積極捐款;報上說哪個小姐姐得了白血病要做手術沒錢,他也踴躍掏錢;北京奧運會他也准備捐款。雖然每次只有一二十元,但這樣的事多了,對一月只有幾百元收入的媽媽來說,也不是無所謂的事情。如果不滿足孩子的願望,又怕挫傷了他的童真。她的一個朋友聽說後,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加拿大一個6歲男孩瑞恩在學校得知非洲的孩子不但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葯品,甚至喝不上潔凈的水,很多孩子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70塊加元就能為他們挖一口井,回家就向媽媽要70塊錢。但母親說錢太多,家裡負擔不起。在孩子一再懇求下,母親最後只答應如果他想為非洲的孩子挖口井,就得自己賺錢。怎麼賺錢呢?母親畫了一張有35個格子的表格,瑞恩每做一回家務,母親就往一個餅干盒裡放2元錢,之後他就可以把表格中的一個格子塗黑,所有的格子都塗黑後,那70塊錢就歸他了。而且他平時做的家務並不包括在內。瑞恩很高興地答應了,他放棄了很多玩樂的時間幹家務,玩具也不買了,還幫鄰居撿暴風雪後掉落的樹枝……最後花了4個月攢夠了70加元。當他把辛苦積攢的錢交給有關組織時卻得知,70元只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實際需要2000加元時,孩子天真地說道:「那我再多幹些活兒賺錢吧!」。但母親知道孩子已經盡力了,她一個朋友為孩子的故事所感動,四處寫信希望能幫助孩子實現夢想。後來瑞恩的故事被登上了報紙,上了電視,許多人紛紛捐款,不僅幫助瑞恩完成了第一口井的挖掘,隨後還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會,該基金會已為非洲8個國家挖了30口井!瑞恩因此接受了加拿大總督頒發的國家榮譽勛章,還被評選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瑞恩的媽媽當初真的缺70加元嗎?當然不是,他的母親是這樣說的:「70塊錢對6歲的孩子來說是筆很大的數目。如果他想要,就應付出努力,而不是簡單地把錢從爸爸媽媽手裡拿走,再交到老師那裡。」瑞恩通過自己的努力,由此明白了父母的艱辛,樹立起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伍』 國際領袖基金會如何准備參加他們組織的去美國的一個活動!
「國際領袖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國際性團體組織,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Foundation」。本會以促進美國亞太裔領袖及全球亞太地區領袖的各項國際交流活動,包括企業、經貿、金融投資、政治、社會、科學、教育、藝術、文化等內容,並以孕育國際未來青年領袖為宗旨。
本會將適時匯整及研討美國與亞太地區間相關的國際事務,並將整合後的所有信息與結論,定期交由青年加以相互研討與運用,以利青年提升境界、視野、格局及擁有亮麗的未來,爾後具備有創造力、執行力及競爭力,成為真正有國際觀的青年領袖。
本會為因應現今自由化信息世紀的沖擊,而政經發展的國際化、全球化有其特殊需要,所以全面進行與亞太地區領袖交流溝通與合作,除將與國際組織進行商務洽談、區域資源合作及彼此互助支持外,並將研發辦理各項國際人才之領導訓練,來提升美國亞裔企業家及小區領袖的國際地位,奠定全世界所有亞太裔繁榮的願景與更加輝煌的前途。
本會為全美最著名的亞太裔青年領袖訓練機構,每年定期表揚促進國際經貿繁榮,發揚中華文化傳承有卓越成就的傑出人士;或在世界各地有成功事跡與貢獻的亞太裔專業人才,褒揚其在全球各行各業的專業領域中,發揮了亞太裔族群的堅毅奮發及造福人類的精神,激勵下一代效法與學習,以為所有人的典範及為青年領袖楷模。所以聯邦勞工部趙小蘭部長於本會在華府舉辦的年會及頒獎典禮上公開表示,『國際領袖基金會系一個值得贊美的卓越組織,其最主要的宗旨,乃是提供亞太裔青年一個可以成為領袖的訓練機會,而基金會負責的主辦者已洞悉並了解到這目標對我們未來的亞太裔小區是多麼的重要 ---』。
基金會各項活動:1. 暑期公共事務實習計劃 (Civic Fellowship) 、美國亞太裔領袖高峰會 (Conference on Asian Pacific American Leadership, 簡稱 CAPAL) 、國際事務交流計劃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Program)、年度企業及領袖高峰會議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Conference)、全美亞太裔傑出人士楷模獎 (Leadership Awards)
『陸』 介紹一下索羅斯的背景
喬治·索羅斯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國,並在倫敦經濟學院畢業。1956年去美國,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
1979年索羅斯在紐約建立了他的第一個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個東歐基金會,又於1987年建立了蘇聯索羅斯基金會。現在他為基金會網路提供資金,這個網路在31個國家中運作,遍及中歐和東歐,前蘇聯和中部歐亞大陸,以及南非,海地,瓜地馬拉和美國。這些基金會致力於建設和維持開放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公共設施。索羅斯也建立了其它較重要的機構,如中部歐州大學和國際科學基金會。
索羅斯曾獲得社會研究新學院、牛津大學、布達佩斯經濟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波倫亞大學(義大利)將最高榮譽——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索羅斯先生, 以表彰他為促進世界各地的開放社會所做的努力。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團內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認為在其28年歷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資基金中具有最好的業績。
『柒』 中華宋慶齡國際基金會王東喜簡介
王東喜,黨員,特務連連長,出生於河南省林縣,1976年5月在和靜鎮為搶救戰友壯烈犧牲。
王東喜
基本信息
性別:男
籍貫:河南省林縣
政治面貌:黨員
出生日期:
生前情況
生前部隊:陸軍
生前職位:特務連連長
立功情況:不詳
犧牲情況
犧牲時間:1976-5
犧牲戰役:為搶救戰友壯烈犧牲
犧牲地點:和靜鎮
安葬地:位於和靜縣和靜鎮查汗通溝村南側。
『捌』 美國白宮首次在中國大陸選拔10名實習生有哪些條件
■破綻重重被質疑「商業噱頭」
不過,這則「猛料」,很快被指出有很多「破綻」。
在白宮的官方網站上,明確列出了成為實習生的條件:必須是美國公民;必須年滿18歲;必須是在讀或者畢業兩年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如此看來,非美國國籍的學生根本無法申請這一職位。
另外,白宮實習生分為「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個實習期。網站上明確說明,現在2011年秋季實習申請已經結束,所有1月23日後遞交的申請材料都將不再受理。這就意味著,即使有資格申請,那麼也絕對不可能在夏天甚至是秋天去白宮實習。
此外,這樣一項看似是選拔英才的活動,卻是以某房地產公司命名的,而且報名地點也是設立在該公司的一棟樓盤中。這些帶有明顯商業色彩的舉動,都讓媒體質疑,這是不是企業想借機炒作的「噱頭」呢?
■主辦方稱計劃遭媒體誤讀
面對一片質疑聲,美國豐收基金進行了回應。
該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總負責人林裕翔對媒體表示,他們的「飛鷹計劃」是為中國大陸學生提供體驗白宮實習的機會,說招募「白宮實習生」,是媒體的誤讀。
據介紹,這次活動的全稱是「2011年暑假華盛頓特區國際青年菁英領袖大會」,活動是讓學生們參觀五角大樓、國會山、白宮等場所,聆聽並參與事務性討論,議題包括全球經濟、綠色能源、國內外事務等。活動時間並非是一個月,而是兩周,其中在白宮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天。
可見,無論從性質、時間還是內容上,「飛鷹計劃」和「白宮實習生」似乎都完全不沾邊。此外,要參加「飛鷹計劃」還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林裕翔表示,報名費和手續費是300美元和500美元,再加上食宿,全程費用至少要1.5萬美元,相當於10萬人民幣。
■波瀾再起「豐收」被指「假李逵」
主辦方的澄清,讓「白宮實習生」事件看似水落石出。但3月1日,從美國傳來的一則消息,再次打破平靜。這一次,被質疑的不是「去白宮實習」的消息真偽,而是主辦方美國豐收基金會的身份。
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當天在洛杉磯宣布,將在法律顧問的協助下採取多項行動,禁止美國豐收基金會不當使用國際領袖基金會的資料在中國進行不實宣傳。
國際領袖基金會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證實,基金會執行長、美國政界知名華裔董繼玲表示,美國豐收基金會在重慶的活動,利用國際領袖基金會過去十餘年的成就和相關宣傳資料,進行了不實宣傳。
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成立於1999年,以支持推動亞裔青年積極參與美國主流政治為宗旨。該基金會從事培養亞裔青年領袖的訓練工作,每年資助35位實習生及120位亞裔學生參與領袖訓練,在白宮、國會及聯邦政府各部門實習,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美國前勞工部部長趙小蘭、美國前商務及運輸部部長峰田都曾擔任該基金會的名譽理事。
■在美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據美國《僑報》報道,國際領袖基金會法律顧問鄧洪表示,豐收基金會非法使用了國際領袖基金會的宣傳資料,包括國際領袖基金會學生活動的照片,抄襲了國際領袖基金會的所有經歷,並誤導在中國的民眾,稱只要交付巨額資金即可到美國白宮實習。鄧洪表示,這些不實宣傳已構成毀約、侵犯智慧產權及盜用他人資料的非法行為。
鄧洪表示,2010年9月,美國豐收基金會曾聯系國際領袖基金會,該基金會的楊女士稱,願意成為國際領袖基金會眾多合作組織之一。此後雙方達成一紙臨時意向書。此後不久,豐收基金會未經國際領袖基金會同意一再使用後者的資料做不實宣傳,為此,2010年11月國際領袖基金會終止了雙方的意向書。
國際領袖基金會法律顧問約曼森(Mason Yost)已向美國豐收基金會發出禁止令,限期10天內停止豐收基金會的一切侵權行為,並停止使用國際領袖基金會的任何文宣資料。若豐收基金會未能照辦,國際領袖基金會將訴諸司法解決問題。鄧洪則表示,如果豐收基金會有欺騙行為的話,將隨時在美立案追究其刑事責任。
■人去樓空發聲明推卸責任
身處漩渦之中的豐收基金會,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據了解,豐收基金會網站總部設在美國洛杉磯附近的小城亞凱迪亞市,此外在中國上海、中國台灣還設有辦事處。
該基金會在1日晚些時候給媒體發出一份聲明,稱某房地產公司未得美國豐收基金會允許,就通過媒體做出了錯誤的報道,之後其他媒體皆做錯誤轉述。特此聲明,詳情皆在近日豐收基金會法律顧問聯合召開記者會時說明與澄清一切不實報道,基金會皆保留法律控訴權利。
在看到這份聲明後,本報記者多次嘗試登錄該網站,但網頁均無法打開。記者致電基金會上海辦事處,但對方告知,「我們是一家公司,不是豐收基金會。」記者給一個報名處打電話,無人接聽;又聯系和基金會合作舉辦「飛鷹計劃」的房地產公司,但被告知公司只是有冠名權,至於活動還需要向基金會了解。
記者又撥通豐收基金會工作人員郎女士的手機,對方表示不能做出任何回答。在被問及「為何網站無法登錄」的問題時,郎女士說她不知道。當記者又提出是否可以聯絡林裕翔以了解「飛鷹計劃」進展時,郎女士說:「不認識這個人。你這不是浪費時間嗎?連網站都沒有了,你還問什麼呀,找什麼負責人呀。」隨後就掛上了電話。
結論:假的!
『玖』 香港背景的資料
建議到[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網站瀏覽一下: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index.jsp
香港旅遊發展局的官方網站,可以幫您了解香港。
網站內容包羅香港旅遊資訊,如:購物血拚、美食餐飲、觀光/旅行團、酒店/旅館/飯店/住宿、地圖、親子活動、文化活動/藝文節目、節日慶典、歷史文化、傳統風俗、都會風采、海港風光、郊野景緻……這樣對你該有幫助!
也可以查閱:
http://ke..com/view/2607.htm
http://www.so-quickly.com
找一些您想要的關於香港方面的資料!
以下是一個要,希望合用!
香港----國際商務中樞
地理位置優越(中國的南大門)
香港地處中國東南端,同時也位於迅速發展的東亞地區的中心地帶,位置優越。香港總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及新界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香港的235個離島也歸入新界范圍,最廣人為知的是大嶼山。大嶼山既是香港新機場的所在地,也是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選址。在中心駕車或乘搭鐵路,迅即便可直達,十分便捷。本港公司在亞洲區以至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而香港的企業家亦憑以業務觸覺敏銳兼具備「生意頭腦」而馳名海外。香港擁有一個深水港,人口達680萬,秉承中國人刻苦耐勞的精神,與中國有不可分割的深厚關系。香港人處事靈活、教育程度高,而且富創業精神,正是香港能爆發驚人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原因。香港地理位置特殊,每當北美地區夜幕低垂,而歐洲各國晨曦初現時,香港則已日光照耀。換言之,只要跨國公司在北美與香港、或歐洲與香港同時設有辦事處,實際上便可利用兩地時差,全日24小時運作,處理不同項目。對於從事信息科技及金融服務行業的公司而言,無疑十分便利。
全球服務中心
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中逾80%來自服務業。服務業的經營范圍包羅萬象,由遍及世界各地的海空運輸以至承包生產、軟體設計,無一不達國際先進水平。鑒於競爭激烈,本港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都是全球最低廉的。近年國際長途電話市場開放,本港長途電話收費亦隨之顯著下降,現時由香港致電美國的收費,比起美國州與州之間的電話費還要廉宜。
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
在一九九九年,共有880家公司以香港作為亞洲區總部。美國公司設於本港的地區總部數目最多(205),其次是日本(114)和英國(82)。此外,約有1,650個國家都選擇香港為其地區辦事處。這些地區總部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出入口貿易、其它商業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金融財經、製造、運輸及相關服務。
政府行政架構精簡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香港政府亦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而知名,既樂於支持工商業的發展,卻又極少干預市場運作。在過去連續六年,香港都獲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列入「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
香港的投資
香港信息開放,法治制度完備,政府開明廉潔,都是吸引企業選擇來港經營的主要因素。根據工業署的《海外公司駐香港 地區代表調查1999》顯示,本港的外商企業達2,400家,其中840家 為區域總部,另1,650家則為區域辦事處。受訪者表示,政府廉潔、信息開放、政治穩定、銀行及財務設施優良、地理位置及稅務制度等 ,都是他們作出投資決定時首要考慮的因素。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認 為香港信息發達,加上一流的銀行及財務設施、低稅省⒓虻サ乃爸?、完善的基礎建設,以及廉潔的政府,令香港獲得很高的評價。
香港是進出中國內地經商及投資的大門,同時也為內地經濟現代化提供所需的人才及資金。 目前約有半數出口貨品仍然經香港轉運內地,而香港在內地的投資額亦占當地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約五成。 每天約有800班渡船、100班航機、35班列車及 27,000部車輛穿梭中港兩地。 香港約有50,000家公司於華南地區自置生產設施 ,聘用員工約達500萬名。目前本港約有10萬人在內地工作,主要負責管理及培訓職務。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也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投資者, 國內約有2,000家企業在香港注冊,資產總值接近2,000億美元,是香港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資者。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香港憑著本身的技術及與內地機構的聯系,定能加強在世界貿易市場的地位,香港經濟多個行業亦會有良好的前景。隨著金融業的開放,有興趣投資東亞地區的投資散戶及機構投資者將會陸續增加投資,中小型外資企業亦有可望進一步增加直接投資,鑒於香港一直扮演中介的經紀角色,這項發展將令香港受惠。
香港的電訊業亦可從中受惠,原因是企業及日見普及的互聯網服務將於未來數年對電訊造成需求,而國內亦訂立新例,准許外資電訊供貨商擁有50%股權的企業在國內經營。部分人士更預期,香港將會帶頭發展新互聯網軟體,研製特定軟體及互聯網素材, 迎合國內用戶及世界各地華人社會的需求。對於這個行業而言,小型公司股票市場在香港及區內其它地區崛起,加上外國投資者及風險資金企業參與發展的途徑越來越多,定必有助業務發展 。
香港與外界的聯系
中港兩地的聯系許多專門論述在中國內地經商的著作都鼓勵企業預先打通關系,才好應付內地復雜的營商環境。國內有不少舉足輕重的人物可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因此,人際關系及聲望往往是企業在國內洽談商務時最重要的資產。
人際關系正是香港企業家的過人之處。香港代理商在內地交際廣闊,認識當地廠房、供貨商及散戶買家,可以輕易物色到分銷商,進行市場調查,並且熟悉不同地方掌管土地的機關,同時亦深諳與各省市政府打交道的竅門。與主要人物及機構建立關系,可令企業事半功倍。建立這些關系代價不菲,但香港代理商、顧問及企業家通常已掌握了一定關系。外商如有意到內地經商,不論是在內地銷售產品或者在當地從事生產,都可與香港企業合作或 委託香港代理商經辦,以節省起步時間,使業務發展更為順利。香港總商會、本港各行業組織及管理顧問公司都可為您提供資料,物色具備國內營商經驗的合作夥伴。
香港的電信網路服務
隨著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的本地電話服務專營權於1995年6月30日屆滿,三間公司分別獲發牌照以競爭形式營辦固定電訊服務。
香港是首個擁有全面數碼化電話網路的主要城市。亦是亞洲以至全球電話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每100人便有72具電話或55條電話線。
2000年全港約有490萬具電話。電話及其輔助器材均以具競爭力的價格供市民隨意選購,並直接接駁本地電話網路。
此外,本港市民亦可享用各種各類的數據通訊服務。本港在1996年12月巳引進來電顯示服務。同時適用於本地和海外通話的公眾收費電話多不勝數。本地電話收費只需港幣1元,比很多主要城市的便宜。
截至2000年4月,全港的傳真線達392,000條(每100 條商業電話線有24條傳真線),增長速度維持在每月2000條左右。目前,香港有超過230萬個互聯網用戶戶口 。
香港的旅遊
旅遊業香港是一個旅遊熱點,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香港酒店林立,豐儉由人,各式餐廳食肆約共6,000家,旅遊名勝多不勝數 。
為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
以目前價格計算,香港迪士尼樂園在未來的40年,預計將總共為香港帶來約1,480億元的增值經濟得益,例如各行業的利潤及雇員的收入。香港迪士尼樂園首年預計會有超過500萬人次進場參觀。約在15年後,每年最高會遞增至1000萬人次。香港迪士尼樂園落成後第一年, 將可吸引約340萬名外地遊客(包括140萬名額外遊客)。
在15年後,預計遊客數目將增至730萬名(包括290萬名 額外遊客)。香港迪士尼樂園啟用後第一年的遊客額外消費預計約為83億元; 而由第20年開始,每年的額外消費會增至168億元 。
香港的信息科技教育
現時,在高等教育界,大約五分一的學生修讀有關信息科技或工程系的課程。大約10%的研究撥款用於信息科技方面。另外,各高等教育院校致力提供及更新有關設備,改良教學及學習過程,務求使學生能多接觸最新的信息科技,以應付大趨勢下的新挑戰。此外,網上課程亦是高等教育的新趨勢。香港公開大學計劃於未來兩至三年提供某些主要以網上教學為基礎的課程。香港公開大學現時亦擁有亞洲最大的電子圖書館。另外,教資會最近亦撥款5,100萬元支持本港三所大學共同發展一個有關信息科技的項目,以發展信息科技成為香港的其中一個卓越領域。此外,政府亦大力施行各項主要措施,包括為中小學添置電腦、為所有學校接駁上網、透過信息科技教育資源中心為教師提供專業及技術支持等,另亦於部分中小學實施先導計劃,藉以建立一套利用信息科技教與學的最佳方法。
香港的基礎建設
香港現正進行多項有利於工業發展的基建計劃。各項大型基建計劃往往能依時完成,甚少出現延誤,亦毋須經過繁復的審批程序。本港近年建造的鐵路、隧道及道路項目均能一一依時竣工。在未來五年,政府將耗資逾 2,350億港元(300億美元),進行多項大型鐵路、道路、土地、港口建設工程 和眾多較小型的工程。這些工程不但有助保持香港作為地區運輸樞紐的地位, 亦可改善香港人的生活質素,並且將提供數以萬計的職位,刺激本港經濟增長 。
正在計劃和實施六項鐵路工程,將令本港現時長143公里的 鐵路網路增加超過60公里,並且有助開發新界西北部作進一步發展。計劃進行 的道路工程,包括改善及興建約100公里長的策略性道路,這不但有助紓緩市 區道路擠塞的情況,而且將提供通往邊界的重要新道路,連接本港與中國南部 及內地其它地區。計劃進行的土地工程,將為九龍、港島及新界開拓超過600 公頃新土地,以供興建房屋,以及撥作商業、零售及康樂用途 。
香港的文化
香港融匯了古今中外的優良傳統,這點最能從遍布全港的文 化博物館及藝術館反映出來。正因為文化根源深厚,本港的博物館和藝術館除了展出珍貴的中國歷史文物外,還擺放了不少當代藝術傑作,堪稱中西合璧,一應俱全。香港的博物館及藝術館饒富教育意義,前往參觀誠屬賞心樂事,實在不容錯過。
香港科學館的展品多屬互動形式,益智又有趣味性;香港太空館放映闊銀幕的全天域電影及天象節目,引人入勝;而全港最大的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長期展覽中國藝術品,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對茶藝有興趣的人士 ,不應錯過位於港島區的茶具博物館(Flag staff House Museum of Tea Ware) ,重溫華夏文化的茶道藝術及精萃。
在語言方面,香港通行多種語言,其中粵語(廣東話)及英語同屬香港的官方語言。廣東話是華南地區的方言,也是香港最普遍的口語,香港有97%人懂廣東話。不少人也能聽、講英語,而本港的政府部門及法庭亦使用英語。本港有部分人能操普通話(中國內地的官方語言),而一般人都能 聽懂普通話。此外,另有部分人士使用中國其它方言,他們多屬從華南地區及沿海省市來港的居民。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勞動人口適應力強,教育程度高 。
香港的治安
香港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城市。罪案率與新加坡相若,實際上比東京還要低。相對倫敦以至美國各大城市,香港的罪案率還低得多。在香港 ,持有槍械屬嚴重罪行。無論晝夜,任何人都可安心在街上行走。香港人口大多為華人,主要來自華南地區。在一九九九年年底,在港的外籍人口有495,200 人。此外亦有相當人口來自北美洲、東南亞、澳洲、英國及印度。
香港的醫療
香港的醫療系統十分全面化,在亞洲區內數一數二;護理服 務可媲美全球最優秀的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均能操英語,香港亦有提供各項主要專科醫療服務。香港設有多家醫院,各類房間收費不同。香港的醫療及保險費用較大多數西方國家為低,而且求醫方便,質素極佳。
『拾』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簡介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原稱基金會)是美國成立最早又頗有影響的研究院之一,是版卡內基權家族的第二大基金會;同時,它也是美國著名的主流思想庫,標榜超脫黨派、兼容並蓄,以「促進國家間合作以及美國的國際交往」為宗旨,並重視研究的「實際結果」。通過對其政治觀點和傾向性的分析可知,研究院偏向於國際主義、多邊主義,主張進行裁軍、軍備控制、接觸談判和國際合作,並支持把聯合國作為國際論壇和世界秩序的象徵,思想傾向屬於典型的「中間派」。
研究院主要研究國際事務和美國外交政策,特別是移民問題、核不擴散問題、地區沖突問題、多元主義、民主建設和使用武力問題。其總部設在華盛頓,在莫斯科等城市設有研究中心。除了日常研究,研究院還通過實地考察、舉辦會議、出版刊物、提交研究報告、合作研究等形式,擴大其政治影響和學術地位。研究院也把「培養軍備控制、地區安全、國際法等國際事務研究與活動的人材」作為其重要宗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