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介紹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WWF一直致力於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500萬支持者和超過100個國家參與的項目網路。WWF致力於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及生物的生存環境,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減少人類對這些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影響。
2.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怎麼樣
發展總要與毀滅結伴嗎?WWF可不這么想,每年三月底全球范圍的一小時運動,西風回東漸,北京已經響應兩屆(記憶答中大力宣講),哥本哈根成為事實上的氣候巴黎和會,環保,絕緣於政治與野心,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在你我眼中更彌足珍貴!
3. 為什麼人們資助世界自然基金會
因為其成立的宗旨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其致力於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4.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是一個社會企業嗎。
世界抄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WWF一直致力於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500萬支持者和超過100個國家參與的項目網路。
WWF致力於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及生物的生存環境,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減少人類對這些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影響。
5.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
1979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一份特殊的協議。協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六人委員會,三名成員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另外三人來自新組建的中國環境科學協會。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和機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聯系。它在中國開始了重點優先項目,其中第一個就是大熊貓的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因此成為在中國開展實地工作的第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1980年 美國科學家喬治·夏勒博士受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邀請來到中國開展熊貓研究。
1985-1988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於大熊貓以及其棲息地的調查。根據這一調查,大約有1000隻大熊貓在野外棲息。
1992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大 熊貓及其棲息地管理計劃,計劃新建14個新的熊貓保護區,提高原有的13個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創建15個生態走廊促進不同熊貓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等到這個計劃結束,60%的熊貓棲息地將得到保護。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了一系列的熊貓保護工作,包括培訓,巡護和科研設備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龍熊貓繁育中心,支持卧龍保護區五一棚區域的每月監測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降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環境教育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對於資源的需求不會造成對於環境的破壞;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森林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森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經營,以提供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功能;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成立;TRAFFIC開始在中國開展與野生動植物貿易相關的研究與保護工作。
1997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開始平武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強調在保護項目中考慮當地社區發展,以實現如何緩解熊貓與人之間的沖突;「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在中國發起。該項目旨在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中國中小學課程中。 1996-2000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平武培訓了300多名自然保護員工和當地政府官員,培訓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區管理、監測、反盜獵及社區如何參與保護等。
1998年 四川省林業廳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始岷山區域的11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
1999年 第三次全國熊貓調查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了技術與資金支持;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白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區可持續社區的建設,與當地群眾共同努力恢復和弘揚藏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並推動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00年 中國新的房間空調器能效標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助於節約大量電力資源,防止低於 最低能效標準的空調器在市場上銷售。
2001年 開展2001濕地使者行動,主題為「把知識帶回家鄉」,10個高校環保社團到長江項目示範點接受培訓後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宣傳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經驗;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區域-秦嶺山脈開始實施保護與發展共進項目;森林認證工作組成立,並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以制定中國的森林認證政策;TRAFFIC中國項目成立;600多隻天鵝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產業初現成果,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 14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全球第71份獻給地球的禮物,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份「禮物」;世界自然基金會和陝西省林業廳簽署協議,新建13個自然保護區及5條生態走廊。該項目旨在將秦嶺區域破碎的熊貓種群重新聯系起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四川大熊貓保護通訊創辦,成為四川省各熊貓保護區間的一個有效交流平台;中國國有林首次獲得FSC認證,共計420,000公頃;包括長江項目在內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匯豐銀行「投資大自然」 項目正式啟動。這個新啟動的長江項目主要工作區域在湖北,目標是恢復沿岸湖泊與長江的聯系。
2003年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正式在北京啟動並舉行首次工作會議,計劃在未來的二年裡給中央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如何加強流域綜合管理的建議書;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秦嶺項目的推動下,陝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個熊貓自然保護區和5條生態走廊,使秦嶺的熊貓保護區域超過15萬公頃。這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確認為「獻給地球的禮物」;
岷山的17個熊貓保護區都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中國頒布《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該指南是中國教育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密切合作完成的。它的頒布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融入中國50萬所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課程中;TRAFFIC成立傳統中醫葯咨詢專家組。專家組的建立旨在為中葯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004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首次長江中下游水鳥普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目前有1596隻野生大熊貓;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白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區可持續社區的建設,與當地群眾共同努力恢復和弘揚藏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並推動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05年 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路的一部分,中國森林和貿易網路也在這次會議上正式宣告成立。該網路旨在促進承諾負責任的森林經營單位和購買林產品公司之間的市場聯系;9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30個;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動創建的 「長江論壇」在武漢啟動。來自水利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交通部、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及長江幹流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高層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長江流域保護與發展大計。
6. 自然基金會是個怎樣的機構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52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約12000個環保項目。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作為一個主要的環保項目籌集者、一個值得信賴的資金掌管者、一個高效的經營者,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與各國、各級政府、各國際性機構及其他非政府組織及項目執行地的當地民眾通力合作來達到其環保目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創始階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也曾幫助建立了一個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自然保護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1960年,赫胥黎前往東非,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該地區野生動物保護活動的顧問。回到倫敦後,赫胥黎在《觀察家》報上發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國公眾。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類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壞動物棲息地,捕殺野生動物,那麼該地區的野生物種在20年內就會毀滅殆盡。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國引起轟動,公眾們開始認識到自然保護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赫胥黎收到許多公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一位名為維克多·斯托蘭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創立一個國際組織來籌集保護自然的資金,但斯托蘭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適合親自創辦這樣的組織。赫胥黎於是與英國自然保護組織總幹事鳥類學家馬克斯·尼科爾森取得聯系。
1961年,尼科爾森召集了一批科學家和公共關系專家,均贊同成立斯托蘭所建議的基金會。由於新成立的基金會計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攜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其總部遷到瑞士日內瓦湖北岸莫爾日的一個小鎮,他們決定將基金會的總部設立於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其十分歡迎。在雙方合作協議書上這樣寫到:「我們將共同努力,去喚起公眾的意識,讓世界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於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為慈善團體登記注冊。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個國家計劃於1961年11月23日在英國建立,愛丁堡公爵擔任主席。12月1日,美國也繼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國家機構,接著是瑞士。
7. 世界自然基金會簡介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前身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World Wildlife Fund)。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瑞士。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一個全球性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WWF自1980年以來已同國際及地方各級政府和其他國際性機構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終目標是制止並最終扭轉地球自然環境的加速惡化,並幫助創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為達到目標, WWF意欲通過保護基因、物種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確保現在和將來可持續地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減少污染,制止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開發和消耗,來達到保護自然及生態進程的目的。主要致力於:
1.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2.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推動減少污染和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開展的活動眾多,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如我國的大熊貓保護項目等。
瑞士總部
地址:Hohlstrasse 110, Postfach, 8010 Zürich
電話:01 297 21 21
網站:http://www.wwf.ch/
8.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發展情況
197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一份特殊的協議。協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六人委員會,三名成員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另外三人來自新組建的中國環境科學協會。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和機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聯系。它在中國開始了重點優先項目,其中第一個就是大熊貓的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因此成為在中國開展實地工作的第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
1985-1988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於大熊貓以及其棲息地的調查。根據這一調查,大約有1000隻大熊貓在野外棲息。
1992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管理計劃,計劃新建14個新的熊貓保護區,提高原有的13個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創建15個生態走廊促進不同熊貓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等到這個計劃結束,60%的熊貓棲息地將得到保護。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了一系列的熊貓保護工作,包括培訓,巡護和科研設備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龍熊貓繁育中心,支持卧龍保護區五一棚區域的每月監測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降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環境教育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對於資源的需求不會造成對於環境的破壞;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森林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森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經營,以提供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功能;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成立;TRAFFIC開始在中國開展與野生動植物貿易相關的研究與保護工作。
199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開始平武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強調在保護項目中考慮當地社區發展,以實現如何緩解熊貓與人之間的沖突;「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在中國發起。該項目旨在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中國中小學課程中。1996-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平武培訓了300多名自然保護員工和當地政府官員,培訓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區管理、監測、反盜獵及社區如何參與保護等。
1998年四川省林業廳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始岷山區域的11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
2000年中國新的房間空調器能效標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助於節約大量電力資源,防止低於 最低能效標準的空調器在市場上銷售。
2001年開展2001濕地使者行動,主題為「把知識帶回家鄉」,10個高校環保社團到長江項目示範點接受培訓後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宣傳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經驗;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區域-秦嶺山脈開始實施保護與發展共進項目;森林認證工作組成立,並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以制定中國的森林認證政策;TRAFFIC中國項目成立;600多隻天鵝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產業初現成果,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14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全球第71份獻給地球的禮物,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份「禮物」;世界自然基金會和陝西省林業廳簽署協議,新建13個自然保護區及5條生態走廊。該項目旨在將秦嶺區域破碎的熊貓種群重新聯系起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四川大熊貓保護通訊創辦,成為四川省各熊貓保護區間的一個有效交流平台;中國國有林首次獲得FSC認證,共計420,000公頃;包括長江項目在內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匯豐銀行「投資大自然」項目正式啟動。這個新啟動的長江項目主要工作區域在湖北,目標是恢復沿岸湖泊與長江的聯系。
2003年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正式在北京啟動並舉行首次工作會議,計劃在未來的二年裡給中央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如何加強流域綜合管理的建議書;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秦嶺項目的推動下,陝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個熊貓自然保護區和5條生態走廊,使秦嶺的熊貓保護區域超過15萬公頃。這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確認為「獻給地球的禮物」;
2005年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路的一部分,中國森林和貿易網路也在這次會議上正式宣告成立。該網路旨在促進承諾負責任的森林經營單位和購買林產品公司之間的市場聯系;9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30個;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動創建的 「長江論壇」在武漢啟動。來自水利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交通部、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及長江幹流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高層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長江流域保護與發展大計。
9.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不是屬於非營利組織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經驗最豐富的非政府、非盈利的國際自然保護組織
但我個人認為只能說不以盈利為目的!
10.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什麼
世界自然基金會概述
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過去叫做World Wildlife Fund Intenational——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現在更名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於1961年9月11日成立於瑞士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莫爾各斯(Morges),創始人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標是保護地球的生物資源。40多年來,在多方的支持下,WWF成長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獨立性非政府國際環境保護組織。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我們擁有47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96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12000個環保項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使命
WWF's mission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9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1980年,WWF正式來到中國,1996年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此後陸續建立了七個項目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70多名員工,開展了包括物種、森林、淡水、能源與氣候變化、環境教育和野生物貿易等多方面的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最終目標是制止並最終扭轉地球自然環境的加速惡化,並幫助創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為達到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意欲通過以下途徑以達到保護自然及生態進程的目的。為此WWF致力於:
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減少污染和浪費性消費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