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山東農工黨基金會

山東農工黨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3-30 09:58:58

㈠ 請證實當代孔子的後裔!

孔祥林就道出了衍聖公制定的「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務要讀書明理」的祖訓。然後按照孔氏家族的歷史沿革,梳理了孔氏祖訓家風代代延續發展的脈絡,並逐一解釋了孔氏家風的具體要求。
他說,在家庭生活方面,孔氏家風要求子孫祭祀祖先,不忘祖本,與家人相處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則,並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孫。而在個人修為方面,孔氏祖訓宗規強調子孫在面的利益時要做到勿嗜利忘義、管理公務時要秉持克己秉公的原則。

「當今社會之所以出現各種紛爭,就是因為人們忘記了孔子的教誨。因此現今社會需要重新尋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傳統,而這其中就包含優秀的家風家訓。」孔祥林認為運用孔氏祖訓家風可以解決當代出現的各種社會紛爭。
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林表示,。「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至今仍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聯內容。孔氏家族到目前一直傳承著學詩學禮的祖訓,堅守重視教育的傳統,禮門義路的家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生於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2000多年來一直成為影響東方人人生價值觀念和治國為政的主要思想源泉,孔子祖訓家風也成為孔氏家族和很多中國人的行為規范。

㈡ 孔子的後代都出來那些名人

如果說嫡系的話有: 第10代孫西漢孔聚(?-前171),早年追隨漢高祖碭山起義,屢立戰功,曾官左司馬、將軍、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領軍軍夾擊項羽楚兵,大勝.次年六月被封為蓼侯.卒諡「夷」.
第11代孫西漢孔臧,孔聚之子.漢文帝時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數年,著書十篇,賦二十四篇.
第11代孫西漢孔安國,西漢著名經學家.歷任都尉、諫議大夫、臨淮太守等職.晚年,著有《古文尚書傳》、《論語訓解》、《古文孝經傳》、《孔子家語》等書,成為古文尚書學派的開創者.《史記》作者司馬遷曾請教經學於他,後世尊其為先儒.
第14代孫西漢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隨父孔霸徙居長安,通經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後舉方正,入朝任諫大夫.漢成帝即位,舉為博士,遷大將軍,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漢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師,稱病辭職.卒諡簡烈侯.

㈢ 孔子有多少代子孫

截止到2019年七月十日孔子有80代子孫。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後裔總稱,孔子後裔有曲阜孔氏,闕里孔氏,真孔,內孔,內院孔等。現存在的後裔是第80代孫,孔佑仁,孔垂長。

孔佑仁,男,漢族,是孔子第80代嫡長孫,2006年元旦在台灣出生。前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前台當局考試院院長孔德成經一個半月的推敲,為曾孫命名為孔佑仁。

孔垂長,1975年7月出生在台灣台北市,孔子第79代嫡孫,末代衍聖公、台灣前「考試院長」孔德成之長孫。現任台灣地區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2009年9月28日在台灣舉行的「中樞祭孔大典」儀式上,接替孔德成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3)山東農工黨基金會擴展閱讀

截止到2019年七月十日孔子的最近十代子孫為

第70代孫 清孔廣森(1752-1786),經學家、音韻學家。著有《春秋公羊通義》、《大戴禮記注》、《經學卮言》、《詩聲類》等。

第70代孫 清孔廣陶(1832-1890),廣州藏書名家。藏書處稱「三十三萬卷書堂」,與伍崇曜「粵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館」、康有為「萬木草堂」,合稱「粵省四家」。

第71代孫 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廣森子。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官至貴州布政使。善隸書,工吟詠,於古音學頗有研究,曾著《古韻》、《詞韻》。

第71代孫 清孔昭薰,宇惠如,衍聖公孔傳鐸六子孔繼澍之孫。嘉慶舉人,封翰林院五經博士,任山東臨邑縣訓導。刻苦好學,嗜古工詩,好金石學。於曲阜城郊掘得漢、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編成《至聖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孫 清孔憲彝,著名詩人。

第72代孫孔憲鐸(1935年生),曾任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學術副院長、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

第73代孫孔慶東,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孫孔慶翔(1983-),美國偶像參賽者。

第74代孫孔繁禮(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蘇軾研究專家。

第74代孫孔繁星,當代詩人。

第74代孫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書記。

第74代孫孔伯華,譜名繁棣。中醫學家。山東曲阜人。與汪逢春、蕭龍友、施今墨並稱北京四大名醫。

第75代孫孔祥熙,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

第75代孫孔祥柯,字則君,北京譯學館英文專業畢業,山東省議會議員、副議長、山東高等學堂教務長、校長,山東人民赴巴黎和會請願代表。

第75代孫孔從洲,譜名祥瀛,字郁文,國民黨陸軍第三十八軍中將副軍長,後率部起義。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第二炮兵學校校長、高級炮兵學校校長,炮兵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兼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授中將軍銜。其子孔令華,娶毛澤東女李敏。

第75代孫孔祥吉,當代著名清史學家。

第75代孫孔祥東,國際知名鋼琴家。

第75代孫女孔祥明,當代著名圍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孫 孔祥德,香港戲班「七小福」之一,藝名元德,與洪金寶和成龍為師兄弟。

第76代孫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學家。

第76代孫孔新峰(1980—),山東曲阜人,孔子嫡裔76代孫,族名令峰。教授,政治學博士,當代中國政治學者,現任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

第76代孫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上海外貿學院教授、香港孔教學院永遠名譽院長等職。

第76代孫孔令馥(1952─),藝名謝雪心,香港粵劇演員。。

第76代孫孔泉,外交官,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外交部長助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第76代孫孔令輝,(1975─),世界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有「乒乓王子」之稱。歷年來在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男單排名中位居前列。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

第76代孫孔傑,原名孔令傑,圍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孫孔令奇(1980─),台灣歌手,美國籍。

第77代孫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襲封31代衍聖公(最後一代衍聖公)

第77代嫡孫女孔德齊(1915年生),第32代衍聖公孔德成大姐,嫁給前清探花、著名書法家馮恕的之子,婚後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1917年生),孔德成二姐,嫁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第78代孫孔維克(1956─),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書畫家,山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作品入選「1997中國畫壇百傑展」。

第78代孫孔眾。

第79代孫孔垂長,孔德成長孫,從商。

第79代孫 孔垂森。

第79代孫孔垂燊,為孔眾所生。

第80代孫孔佑仁,孔垂長長子。

㈣ 山東省科學院賈永飛簡歷

賈永飛,管理學博士,副研究員,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碩士生導師,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科技政策、創新治理及管理科學等。近年來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基金項目(APEC),國家「十三五」科技規劃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科技部創新辦專項、山東省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綱要、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軟科學重大項目等20餘項。承擔科技部、省委省府及有關政府部門各類委託重大任務30餘項。榮獲省部級等獎項5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已出版《政府科技投入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效應研究》《山東省創新發展指數評價研究》《山東省創新地圖》等著作5部;部分科研成果在省政府《決策參閱》、《科技日報》等全文刊發。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公共管理專委會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創新與創業分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創新戰略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發改委現代海洋產業智庫專家,山東省應用統計學會理事,山東省電子商務協會理事,中國農工黨山東省委參政議政智庫專家,山東省電子商務協會創新戰略咨詢專家,濟南市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咨詢專家,夏津縣鄉村振興專家顧問團科技顧問等等。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加拿大曼托尼巴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等高校訪問及學術交流。

㈤ 孔子後裔中有哪些名人

如果說嫡系的話有: 第10代孫西漢孔聚(?-前171),早年追隨漢高祖碭山起義,屢立戰功,曾官左司馬、將軍、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領軍軍夾擊項羽楚兵,大勝。次年六月被封為蓼侯。卒諡「夷」。

第11代孫西漢孔臧,孔聚之子。漢文帝時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數年,著書十篇,賦二十四篇。

第11代孫西漢孔安國,西漢著名經學家。歷任都尉、諫議大夫、臨淮太守等職。晚年,著有《古文尚書傳》、《論語訓解》、《古文孝經傳》、《孔子家語》等書,成為古文尚書學派的開創者。《史記》作者司馬遷曾請教經學於他,後世尊其為先儒。

第14代孫西漢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隨父孔霸徙居長安,通經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後舉方正,入朝任諫大夫。漢成帝即位,舉為博士,遷大將軍,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漢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師,稱病辭職。卒諡簡烈侯。

第19代孫東漢孔宙(103- 163),字季將。少好學,治嚴氏《春秋》,舉孝廉,授郎中,遷元城令。是時,泰山附近動亂,孔宙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門人立碑示後,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東廡。

第20代孫東漢末年的孔融(153-208),字文舉。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殺。

第26代孫晉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後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後遷尚書,疾篤未任。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諡「簡」。有集傳世。

第32代孫南朝孔奐(514-583),字休文,居會稽。好學善屬文,通經史百家。侯景之亂,孔奐獨傲然自若,自謂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陳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晉陵太守,後為御史中丞、吏部尚書等。有集傳世。

第32代孫唐孔穎達,經學家。最重要的著作為《五經正義》,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第33代孫唐孔紹安,以文才知名,隋末為監察御史。歸唐拜內史舍人。少年時誦古文集數十萬言,曾奉詔撰寫《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十卷,今存詩七首。

第37代孫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時與李白、韓准、張叔明、陶河、裴政隱居徂徠山,稱「竹溪六逸」。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授左衛兵曹參軍,累官至給事中、河中、陝、華等州招討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受命為魏博宣慰使,成功勸說藩鎮田悅歸順。後為藩鎮李懷光部眾所殺。

第38代孫唐孔述睿(730-800),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代宗召為大常寺協律郎,轉國子監博士,遷尚書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後升為諫議大夫兼皇太子侍讀,改秘書少監兼右庶子,復為史館修撰。「述睿每遷,即至朝謝,俄而辭疾歸。」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贈工部尚書。

第45代孫北宋孔道輔(985-1039),字原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舉進士第,授寧州軍事推官。九年(I016年)遷大理寺丞,知仙源縣(今曲阜縣),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優人以孔子為戲,道輔怒退,契丹陪罪,後不敢侮慢宋使。後知兗州,曾訪得孟子墓,建廟於墓之西南。卒後,受祀於鄒縣孟廟,稱先儒孔氏。

第46代孫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輔次子。登進士第,知仙源縣(今曲阜縣)。司馬光上章推薦,遷為太常博士,後為司農少卿,後遷鴻臚。編有《孔氏宗譜》、《闕里世系》等。

第47代孫北宋孔平仲,字義甫。性剛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貶官。長於史學,工文詞,著有《續世說》等書。與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黃庭堅論元祐人才,譽稱「二蘇(蘇軾、蘇轍)聯璧,三孔分鼎」。

第54代孫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國子生授膠西主簿、安慶錄事,轉光山尹,遷陝西行台御史、湖廣都事、太常禮儀院判、太常禮儀使。元文宗時,楚中因災動亂。遷思迪為湖廣都事,以宣撫安定為主策,動亂遂告平息。

第60代孫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學工詩,尤精顏真卿書法,明代孔廟石碑多出其手。一生為官清正,篤信陽明之學,足跡所至,均開館會生徒。著有《易經代言》、《詩經代言》、《書經代言》、《四書代言》等。

第62代孫明孔聞詩(?-1643),字四可。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授中書舍人。崇禎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條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時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縣,聞詩應援守御,戰績卓著。編有《奏議》數卷。

第63代孫明孔貞運(1574-1644年),字開仲。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試第二名賜進士第,授翰林院編修。官至東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代為輔相。編著有《詞林典類》等書。

第63代孫清孔貞瑄,字壁六,清順治庚午舉人,博學多才,潛心研究經史,尤精算學、韻學。由泰安學正升雲南大姚知縣,因爭公道不得而辭官。 晚年專事著述,著有《聊園文集》等。

第64代孫清孔尚任,知名戲曲《桃花扇》作者,與《長生殿》作者洪升齊名,俗謂「南洪北孔」。博通經學、史學,康熙帝拜為「國子監博士」遷戶部主事。後《桃花扇》一劇,被糾舉心懷明朝,遂罷黜,遂歸故里養老。

第69代孫清孔繼汾(1725~1786),經學家。有《闕裏文獻考》100卷,《孔氏家儀》14卷,《樂舞全譜》2卷,《匡儀糾謬集》3卷,《行餘詩草》2卷,並校刻《文獻通考序》1卷。

第69代孫清孔繼涵(1739~1783),校勘學家。有《微波榭叢書》。

第70代孫清孔廣森(1752-1786),經學家、音韻學家。著有《春秋公羊通義》、《大戴禮記注》、《經學卮言》、《詩聲類》等。

第70代孫清孔廣陶(1832-1890),廣州藏書名家。藏書處稱「三十三萬卷書堂」,與伍崇曜「粵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館」、康有為「萬木草堂」,合稱「粵省四家」。

第71代孫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廣森子。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官至貴州布政使。善隸書,工吟詠,於古聲韻學頗有研究,曾著《古韻》、《詞韻》。

第71代孫清孔昭薰,宇惠如,衍聖公孔傳鐸第四子孔繼汾之孫。嘉慶舉人,封翰林院五經博士,任山東臨邑縣訓導。刻苦好學,嗜古工詩,好金石學。於曲阜城郊掘得漢、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編成《至聖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孫清孔憲彝,著名詩人。

第72代孫孔憲鐸(1935年生),曾任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學術副院長、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

第73代孫孔慶東,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孫孔慶翔(1983-),美國偶像參賽者[來源請求]。

第74代孫孔繁禮(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蘇軾研究專家。

第74代孫孔繁星,當代詩人。

第74代孫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書記。

第74代孫孔伯華,譜名繁棣。中醫學家。山東曲阜人。與汪逢春、蕭龍友、施今墨並稱北京四大名醫。

第75代孫孔祥熙,(1880-1967)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

第75代孫孔祥柯,字則君,北京譯學館英文專業畢業,山東省議會議員、副議長、山東高等學堂教務長、校長,山東人民赴巴黎和會請願代表。

第75代孫孔從洲,譜名祥瀛,字郁文,國民黨陸軍第三十八軍中將副軍長,後率部起義。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第二炮兵學校校長、西南軍區軍械部部長,高級炮兵學校校長,炮兵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兼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授中將軍銜。其子孔令華,娶毛澤東女李敏。

第75代孫孔祥吉,當代著名清史學家。

第75代孫孔祥東,國際知名鋼琴家。

第75代孫孔祥明,當代著名圍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孫孔祥德,香港戲班「七小福」之一,藝名元德,與洪金寶和成龍為師兄弟。

第76代孫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學家。

第76代孫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上海外貿學院教授、香港孔教學院永遠名譽院長等職。著有回憶錄《風雨人生》(大陸改名為《今生今世》出版》,《大哉孔子》,《孔裔談孔》,《曠古同欽》,《說孔古今談》,《論語精句今用新解》。

第76代孫孔令馥(1953─),藝名謝雪心,香港粵劇演員。[1]。

第76代孫孔泉,外交官,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外交部長助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第76代孫孔令輝(1975─),當代著名乒乓球運動員。

第76代孫孔傑,原名孔令傑,圍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孫孔令奇(1980─),台灣歌手,美國籍。

第78代孫孔維克(1956─),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書畫家,山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作品入選「1997中國畫壇百傑展」。

㈥ 除了共產黨,大陸人士都可以加入那些黨派呢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
主 席:周鐵農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於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系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系和社會聯系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為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目前有黨員8.2萬多人。創始人為宋慶齡、何香凝、李濟深。
歷史軌跡 今日民革

中國民主同盟(民盟)
主 席:蔣樹聲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1941年3月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1月16日,張瀾在重慶公開宣布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有盟員18.44萬多人。主要創始人為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章伯鈞等。
歷史軌跡 今日民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
主 席:陳昌智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於1945年12月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系的知識分子發起,在重慶成立。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目前有成員10.9萬人。創始人為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
歷史軌跡 今日民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
主 席:嚴雋琪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於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進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民進有會員10萬多人。主要創始人為馬敘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等。 歷史軌跡 今日民進

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
主 席:桑國衛
1930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農工黨主要由醫葯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有成員10.2萬多人。主要創始人有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等。 歷史軌跡 今日農工黨

中國致公黨(致公黨)
主 席:萬 鋼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是由華僑社團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成為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政黨。致公黨主要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組成,目前有黨員3萬多人。主要創始人為司徒美堂、陳其尤。 歷史軌跡 今日致公黨

九三學社
主 席:韓啟德
1944年底,一批進步學者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政治民主,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與民主科學精神,在重慶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在重慶正式召開九三學社成立大會。九三學社主要由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有成員10萬多人。創始人有許德珩、潘菽、塗長望等。
歷史軌跡 今日九三學社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主 席:林文漪
在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主義運動的台灣省人士於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台盟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目前有成員2100多人。主要創始人為謝雪紅、楊克煌。

前途都比較廣闊,但相當難加入。民主黨派有規定,不在在校學生中發展成員。民主黨派主要吸收具有高等學歷(碩士研究生以上)及中級以上職稱的知識分子,並符合該黨派其它條件的人員。

㈦ 孔子被尊為聖人,他的後代有青史留名的嗎

只是我國在前秦時期的偉大的哲學思想家也是儒家的開創者,與此同時他還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是他的後代到底有沒有人在青史上留名了,答案是有。

你當代孔氏家族也有相當多的名人,並且數不勝數,孔憲擇美國某一大學副校長和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孔慶東北大教授、孔祥熙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等等一系列的當代名人。

孔氏家族以儒學為基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組建成為一個具有特殊文化的名家族,在中國歷史長河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象,這是一個家族的成功,更是孔子作為榜樣的儒家教育的成功。你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孔子,這位偉大的影響力.是因為他的成功才讓這個家族青史留名,這種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也是極其偉大的,這可以算是孔子另外的一種成就,正是以孔子為榜樣的這種精神力量,讓孔子的後人們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在前進的腳步永遠沒有停下。

這是值得所有人去學習的,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家風,還有這樣的家族的榜樣才驅使著這個孔氏家族,在歷史的長河中越走越遠。我們可以學習這樣的家風,奠定良好的家族基礎,最終讓家族走的越來越遠,也讓自己的後人們能夠千絲萬縷留下印記在歷史上。

㈧ 黨派算是社會團體嗎

黨派不算是社會團體。

「黨派」,本身只是一種意識形態,是用來聚集有共同政治立場、共同政治目標方向的人的一種組織形式,黨派是各政黨或政黨中各派別的統稱。

社會團體是為一定目的由一定人員組成的社會組織,可分為以營利為目的和以非營利為目的兩類社會團體,成立社會團體除需要一定數目的人員組成以外,還要制定章程、到有關機關登記,有的還須依法申請許可等等。

(8)山東農工黨基金會擴展閱讀:

社會組織稱謂的提出和使用,有利於糾正社會上對這類組織存在的片面認識,形成各方面重視和支持這類組織的共識。我國將社會組織分為三類,即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

社會團體是由公民或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按章程開展活動的社會組織,包括行業性社團、學術性社團、專業性社團和聯合性社團。基金會是利用捐贈財產從事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包括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

㈨ 在濟南如何加入加入農工黨

中華人民共國。。萬歲。。。

㈩ 中國農工黨的委員會是什麼編制的單位,收入有哪些

民主黨派,公務員編制。參照中共黨委級別,各低半級。農工黨中央委員會理論上與我黨中央平行,但參政不執政。各省農工黨委員會書記為副省(部)級。收入為黨員黨費及下屬創收性企業,用於各項黨內開支。

閱讀全文

與山東農工黨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