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熱圖利奧瓦加斯基金會

熱圖利奧瓦加斯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3-29 19:16:05

⑴ 巴西里約預計將迎來超38萬遊客是真的嗎

據報道,巴西里約熱內盧旅遊局局長尼古拉·費利克斯指出,隨著一年一度的游輪旅遊季到來,預計今年裡約熱內盧接待的遊客數量將超過38萬。費利克斯指出,每年的這段時間對於里約熱內盧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他說:「游輪帶來的遊客將對里約熱內盧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

巴西政府公布的數據表明,在里約熱內盧的94個船舶停靠位中,有23個國際游輪停靠位,一般有18艘國際游輪停靠。其餘71個停靠位是國內游輪停靠位。

⑵ 世界歷史上有幾位總統自殺而死

韓國前總統盧武鉉2009年05月23日清晨(6時40分許)在老家金海市峰下村附近登山時跳崖自殺
24日早晨,巴西總統熱圖利奧-瓦加斯自殺

1954年8月最有名的當屬德國總統希特勒啊

⑶ 1945年在聯合國大會第一個發言的巴西總統是誰

熱圖利奧·多內列斯·瓦加斯(Getúlio Dornelles Vargas,1882年4月19日-1954年8月24日),兩次任巴西總統(1930—1945;1951—1954)。瓦加斯生於南里奧格蘭德州聖博爾雅一個大牧主家庭。1898年起服軍役,後任律師。1909年步入政界,歷任州議員、聯邦議員、聯邦政府財政部長和南里奧格蘭德州州長。

⑷ 歷史上的今天,十月二十六日,都有哪些重大事件

740年:君士坦丁堡發生大地震。 1525年:西班牙承認法國對米蘭的佔領。 1597年:在萬曆朝鮮之役中,朝鮮名將 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擊退日艦130餘艘,是為 鳴梁海戰。 1776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出使法國,謀求法國支持美國獨立運動。 1795年:法國大革命:五人督政府成立。 1825年:伊利運河落成。 1860年:義大利統一:加里波第同意將其征服的兩西西里王國交給撒丁王國君主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 1863年:英格蘭足球總會在英國倫敦成立,成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足球總會。 1864年:中國清朝政府放開礦業壟斷,允許民營資本在 雲南開采銅。 1897年:國聞報創辦。 1905年:挪威獨立,獲得承認。 1909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人安重根暗殺身亡。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希臘佔領塞薩洛尼基,塞爾維亞佔領斯科普里。 1918年:一戰:埃里希·魯登道夫因為拒不服從議和命令,被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解除所有職務。 1925年:尼加拉瓜反美游擊戰爭爆發。 1926年:桑地諾率領尼加拉瓜礦工起義,成立反美游擊隊。 1930年:台灣霧社起義失敗。 1930年:巴西發生軍事政變。 1930年:熱圖利奧·瓦加斯叛變奪取巴西政權。 1933年:紅軍與十九路軍簽訂反日反蔣初步協定。 1937年:中國國民革命軍謝晉元中校率領400多名士兵進駐 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抵抗日軍,四行倉庫保衛戰爆發。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軍在菲律賓萊特島附近海面上爆發的萊特灣海戰中經過六天的戰斗終於擊敗 大日本帝國海軍。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勒令11種報刊停刊。 1945年:奧地利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 1947年:克什米爾土邦君主決定加入印度。 1948年:遼沈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廖耀湘所率的國民革命軍包圍在遼寧西部區域。 1954年:的里雅斯特歸還義大利。 1951年:邱吉爾77歲再度執政。 1955年:越南國正式更名為越南共和國,吳廷琰出任第一任總統。 1955年:盟軍結束對奧地利的佔領,奧地利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 1957年:朱可夫被清除出蘇聯中央領導層 1958年: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赫魯曉夫要求美國從土耳其撤出導彈,以換取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遭到美國拒絕。 1971年:英國安妮公主訪問香港。 1972年:美國總統安全事務特別助理 亨利·基辛格秘訪越南,謀求結束越南戰爭。 1975年:埃及前總統薩達特訪問美國,這是埃及元首首次訪問美國。 1979年:韓國總統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身亡。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已滅絕。 1981年:香港實施二級制水。 1986年:首屆世界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在法國舉行。 1987年:香港恆生指數單日下跌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證券委員會成立。 199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獨立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1994年:約旦和以色列簽訂和約。 1995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動工。 1996年:美宣布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嫌疑犯無罪。 1998年:港府擊退金融大鱷索羅斯。 1998年:颶風米奇造成無家可歸人數最多的一次颶風。 1999年:英國上議院通過法案,取消世襲貴族的投票權。 2001年:美國總統簽署美國愛國者法案。 2002年:莫斯科人質危機結束,50名 車臣武裝分子和150名人質在 俄羅斯特種部隊的營救行動中死亡。 2011年: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波音787客機,首次投入商業飛行。 2012年:中國寧波市鎮海區市民遊行示威反對中石化PX項目 。

⑸ 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歷史是什麼日子

740年:君士坦丁堡發生大地震。 1525年:西班牙承認法國對米蘭的佔領。 1597年:在萬曆朝鮮之役中,朝鮮名將 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擊退日艦130餘艘,是為 鳴梁海戰。 1776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出使法國,謀求法國支持美國獨立運動。 1795年:法國大革命:五人督政府成立。 1825年:伊利運河落成。 1860年:義大利統一:加里波第同意將其征服的兩西西里王國交給撒丁王國君主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 1863年:英格蘭足球總會在英國倫敦成立,成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足球總會。 1864年:中國清朝政府放開礦業壟斷,允許民營資本在 雲南開采銅。 1897年:國聞報創辦。 1905年:挪威獨立,獲得承認。 1909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人安重根暗殺身亡。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希臘佔領塞薩洛尼基,塞爾維亞佔領斯科普里。 1918年:一戰:埃里希·魯登道夫因為拒不服從議和命令,被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解除所有職務。 1925年:尼加拉瓜反美游擊戰爭爆發。 1926年:桑地諾率領尼加拉瓜礦工起義,成立反美游擊隊。 1930年:台灣霧社起義失敗。 1930年:巴西發生軍事政變。 1930年:熱圖利奧·瓦加斯叛變奪取巴西政權。 1933年:紅軍與十九路軍簽訂反日反蔣初步協定。 1937年:中國國民革命軍謝晉元中校率領400多名士兵進駐 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抵抗日軍,四行倉庫保衛戰爆發。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軍在菲律賓萊特島附近海面上爆發的萊特灣海戰中經過六天的戰斗終於擊敗 大日本帝國海軍。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勒令11種報刊停刊。 1945年:奧地利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 1947年:克什米爾土邦君主決定加入印度。 1948年:遼沈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廖耀湘所率的國民革命軍包圍在遼寧西部區域。 1954年:的里雅斯特歸還義大利。 1951年:邱吉爾77歲再度執政。 1955年:越南國正式更名為越南共和國,吳廷琰出任第一任總統。 1955年:盟軍結束對奧地利的佔領,奧地利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 1957年:朱可夫被清除出蘇聯中央領導層 1958年: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赫魯曉夫要求美國從土耳其撤出導彈,以換取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遭到美國拒絕。 1971年:英國安妮公主訪問香港。 1972年:美國總統安全事務特別助理 亨利·基辛格秘訪越南,謀求結束越南戰爭。 1975年:埃及前總統薩達特訪問美國,這是埃及元首首次訪問美國。 1979年:韓國總統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身亡。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已滅絕。 1981年:香港實施二級制水。 1986年:首屆世界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在法國舉行。 1987年:香港恆生指數單日下跌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證券委員會成立。 199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獨立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1994年:約旦和以色列簽訂和約。 1995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動工。 1996年:美宣布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嫌疑犯無罪。 1998年:港府擊退金融大鱷索羅斯。 1998年:颶風米奇造成無家可歸人數最多的一次颶風。 1999年:英國上議院通過法案,取消世襲貴族的投票權。 2001年:美國總統簽署美國愛國者法案。 2002年:莫斯科人質危機結束,50名 車臣武裝分子和150名人質在 俄羅斯特種部隊的營救行動中死亡。 2011年: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波音787客機,首次投入商業飛行。 2012年:中國寧波市鎮海區市民遊行示威反對中石化PX項目 。。。。

⑹ 巴西前幾任總統

瓦加斯時期

1德奧多羅·達·豐塞卡
2弗洛里亞諾·佩紹托〔缺任〕
3普魯登特·德·莫拉伊斯
4坎波斯·薩萊斯
5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
6阿方索·佩納
7尼洛·佩薩尼亞〔缺任〕
8赫耳墨斯·達·豐塞卡
9文塞斯勞·布拉斯
10德爾芬·莫雷拉〔缺任〕
11埃皮塔西奧·佩索阿
12阿圖爾·貝納德斯
13華盛頓·路易斯
中間缺任
16尤里科·杜特拉
17熱圖利奧·瓦加斯
18卡費·菲爾霍
19卡洛斯·盧斯
20內雷烏·拉莫斯
21儒塞利諾·庫比契克
22雅尼奧·奎德羅斯
23拉涅里·馬茲利
24若昂·古拉特
25拉涅里·馬茲利
軍事獨裁時期
26卡斯特略·布朗庫
27佩德羅·阿雷克索
28奧米利奧·梅迪西
29埃內斯托·蓋澤爾
30若昂·菲格雷多
新共和國時期
31若澤·薩爾內
32費爾南多·科洛爾
33伊塔馬爾·佛朗哥
34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35盧拉·達·席爾瓦
36迪爾瑪·羅塞夫

⑺ 巴西總統是誰

簡述 巴西總統,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巴西的總統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以後建立的。此後,巴西有過六部憲法,兩個獨裁時期和三個民主時期。在民主時期當中,投票是強制性的。 現任總統是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來自巴西工人黨。2002年當選,次年就任,任期至2011年。他得到的票數使巴西當選總統當中最多的。2006年10月1日的選舉中,他得到了5820萬張票。 [編輯本段]總統的權力 作為總統制國家的元首,巴西總統擁有很大的權力,他有效地掌握著國家政府、在國外代表這個國家、任命內閣成員和最高法院成員,同時也是巴西軍隊的總司令。 巴西總統還有很大的立法權力,它可以向國會提出法律建議,或者使用「臨時手段」,也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不經過國會批准就馬上頒布並施行法律的權力。 [編輯本段]擔任總統的要求以及任期 根據1988年憲法,巴西總統必須是在巴西出生的國民、居住在巴西、35歲以上、有黨派屬性並擁有一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 巴西總統的任期為四年,可以連任一次。關於連任的條款是1997年16號憲法修正案加上的。 [編輯本段]總統的特權 巴西總統可以使用阿爾沃拉達宮作為居所,普拉納爾托宮作為辦公場所。總統配有醫療和安全方面的專門人員、秘書和助手。還有專車和專機(所謂「巴西空軍一號」) [編輯本段]歷任巴西總統 1889年,德奧多羅·達·豐塞卡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建立了共和國,1891年,一部與美國憲法類似的巴西聯邦憲法誕生,國名也叫做「巴西合眾國」。那個時代雖然從理論上講,巴西是個民主國家,但是實際上該國被一些地區大寡頭統治者。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大寡頭交替執政。農村的選票常常被大地主控制,由於選舉權有文化程度要求,只有不到6%的巴西人有選舉權。而且實際上也只有富人才能選舉或被選舉。 1930年,慘遭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的巴西爆發革命,舊的共和國終結,聖保羅州的大寡頭華盛頓·路易斯成為總統,他破壞了聖米兩州輪流執政的制度,在下一次選舉當中還支持來自聖保羅的普列斯特斯。然而,路易斯在任期結束前3周被推翻,普列斯特斯並沒有能上台。 這一時期的巴西總統有: 德奧多羅·達·豐塞卡 1889.11.15-1891.11.23 代理總統至1891年2月,巴西頒布憲法後,仍被選為總統,由於他與立法院有沖突,他試圖終止憲法運作,用總統令治理國家未成,被迫辭職。 弗洛里亞諾·佩紹托 1891.11.23-1894.11.15 豐塞卡的副總統。豐塞卡辭職後繼任。 普魯登特·德·莫拉伊斯 1894.11.15-1898.11.15 是巴西第一個經普選產生的總統。 坎波斯·薩雷斯 1898.11.15-1902.11.15 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 1902.11.15-1906.11.15 1918年,他再次當選,但不幸在就職前去世。 阿方索·佩納 1906.11.15-1909.6.14 阿爾維斯的副總統,在任內去世 尼洛·佩桑尼亞 1909.6.14-1910.11.15 佩納的副總統,佩納去世後繼任,在他的任期內,巴西的奴隸制被最終廢除。 赫耳墨斯·羅德里格斯·達·豐塞卡 1910.11.15-1914.11.15 為首任總統的侄子。 文塞斯勞·布拉斯 1914.11.15-1918.11.15 豐塞卡的副總統。 德爾芬·莫雷拉 1918.11.15-1919.7.28 當選總統應為阿爾維斯,但他在就職前去世,這樣莫雷拉作為布拉斯的副總統接任總統。莫雷拉有心理問題,1919年,巴西新憲法誕生,他提前放棄了職務。 埃皮塔西奧·佩索阿 1919.7.28-1922.11.15 1919年當選,以便完成莫雷拉的任期。 阿圖爾·貝爾納德斯 1922.11.15-1926.11.15 華盛頓·路易斯 1926.11.15-1930.10.24 在任期完成前夕被推翻 熱圖利奧·瓦加斯 1930.11.3-1945.10.29 巴西大獨裁者,1945年被推翻 若澤·利尼亞雷斯 1945.10.29-1946.1.31 巴西大法官,在瓦爾加斯被推翻後繼任。 1945年,瓦加斯被政變推翻,但是他此後曾一度再次當選,而且他的影響力維持到第二共和國結束。這一時期巴西政局不穩。1954年,瓦加斯在政治危機中自殺身亡,此後便是一系列任期很短的總統執政。1961年,右翼的誇德羅斯上台,但7個月後辭職,當時總統和副總統時分別投票的,副總統則是誇德羅斯的政敵,左翼政治家古拉特,政治危機最終解決,古拉特當選總統,但職權較以前的總統減少。1963年,公民投票決定恢復總統制,1964年,古拉特被政變推翻。這一歷史時期的巴西總統有: 加斯帕爾·杜特拉 1946.1.31-1951.1.31 巴西社會民主黨人 熱圖利奧·瓦加斯 1951.1.31-1954.8.24 屬於巴西工黨,1951年再次當選,任內自殺身亡 卡菲·菲略 1954.8.24-1955.11.9 瓦爾加斯的副總統,軍隊阻止其行使職權。 內雷烏·拉莫斯 1955.11.11-1956.1.31 參議院議長,代總統,社會民主黨人 茹塞利諾·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 1956.1.31-1961.1.31 社會民主黨人,任內將首都遷往巴西利亞 雅尼奧·誇德羅斯 1961.1.31-1961.8.25 巴西天主教民主黨人,在任內辭職。 若奧·古拉特 1961.9.7-1964.4.1 誇德羅斯的副總統。在任內被政變推翻 1964-1985年,是巴西的軍事獨裁時期,這一時期巴西的總統有: 卡斯特洛·布蘭科 1964.4.15-1967.3.15 軍事獨裁者 科斯塔·席爾瓦 1967.3.15-1969.8.21 軍事獨裁者,後因中風,失去履行職權的能力,權力被軍人執政委員會取代。 埃米利奧·梅迪西 1969.10.30-1974.3.15 軍事獨裁者 埃爾內斯托·蓋澤爾 1974.3.15-1979.3.15 軍事獨裁者 若奧·菲格雷多 1979.3.15-1985.3.15 軍事獨裁者 在80年代,軍隊政府開始了漸進的民主化進程,1988年,新憲法獲得通過,1989年,根據憲法展開的總統選舉進行,巴西回歸民主化社會。1985年後的巴西總統有: 若澤·薩爾內 1985.3.15-1990.3.15 費爾南多·科洛爾 1990.3.15-1992.10.2 幾十年以來第一位民選總統,1992年遭彈劾,被迫辭職。 伊塔馬爾·弗蘭科 1992.10.2-1995.1.1 科洛爾的副總統,在科洛爾辭職後繼任。 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1995.1.1-2003.1.1 巴西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2003.1.1至今 巴西現任總統

⑻ 2018年世界盃巴西啤酒價格漲了嗎

6月25日據報道,巴西聖保羅州旅遊、服務和商業聯會(FecomercioSP)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指出,今年世界盃期間巴西啤酒的價格與上屆世界盃相比增長了26%。

巴西信用保護服務機構(SPC Brasil)及國家商店聯合會(CNDL)公布的數據也表明,在進行世界盃期間的開銷預算時,74%的消費者給啤酒特意留下了預算。

巴西熱圖利奧瓦加斯基金會的經濟學教授馬科斯•費爾南德斯(Marcos Fernandes)指出:「在市場上購買啤酒回家喝要比在酒吧喝酒便宜很多,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即使巴西國家隊在本屆世界盃上進入決賽,酒吧也不會賺很多錢。」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⑼ 本人生日2月15日,請問這一天有什麼大事發生

宇文覺建立北周(557年)-----

宇文覺(542—557),一名陁羅尼,即北周孝閔帝。鮮卑族。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覺繼承其父字文泰的官爵,襲太師、柱國、大冢宰。其後又被封為周公。
宇文覺在中山公宇文護的支持下,於557年2月15日(北周孝閃帝元年正月初一日)代西魏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宇文黨建周後,封西魏恭帝為未公,未幾就將他殺死。字文護則開始居功自傲,自任大冢宰,專斷國政。
557年9月,宇文護廢大王宇文覺,將其貶為略陽公。不久宇文覺被毒身亡。

顧炎武逝世(1682年)-----

顧炎武(1613——1682),字忠清,初名絳。明朝滅廣後改字為寧人,號亭林。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少年時參加復杜,反宦官權貴斗爭。
清兵南下,曾在崑山、嘉定一帶參加抗清斗爭。失敗後,遍游華北,致力於邊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並聯絡同道,以圖恢復明朝。
顧炎武的學問淵博,對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的訓詁之學皆有研究。他反對理學,主張「經世致用」反對脫離實際的空談「心、理、性、命」,注重廣求證據,開清朝朴學風氣。他提出」博學於文」、「行已有恥」的古訓,他還特別重視廉恥,認為「土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在政治上,他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要求君主分權而治。
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亭林詩文集》、《肇域志》等。
1682年2月15日(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日)病逝。

鴻章誕辰(1823年)-----

李鴻章生於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人。1861年輔佐曾國藩,配合外國侵略軍攻陷蘇、常有功榮升為江蘇巡撫。1865年任兩江總督,調淮軍6萬多人鎮壓起義軍。1870年經曾國藩力薦,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軍政、外交大權。後為挽救晚清,大辦洋務,陸續開辦製造局、招商局、織布局、煤礦、鐵路等企業,主張官辦,向國外購買軍火、擴充淮軍實力,建立北洋艦隊,成為洋務派的首領。李鴻章反對抵抗外國侵略,主張妥協投降,與外國簽訂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如《中英煙台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等;對內反對維新變法,鎮壓義和團。
李鴻章1901年離開人世。

俄國音樂家格林卡逝世(1857年)-----

格林卡,1804年6月1日生。1818—1822年就讀於彼得堡高等教育學院,同時隨菲爾德與邁耶學習鋼琴。作為音樂愛好者,曾創作歌曲和相當數量的室內樂作品。在義大利的3年,對貝里尼和唐尼采蒂的音樂深為喜愛。然終因思鄉心切,產生按俄羅斯風格創作之念。曾創作俄羅斯主題的管弦樂曲(1834)。歌劇《為沙皇獻生》使他因此成名。在此期間,還寫了一些最優秀的歌曲。1842年他的第2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上演。1845年在巴黎由柏遼茲等人指揮演出了他的兩部歌劇的選段,這是俄羅斯音樂在西方上演的先聲。最後一部著名作品是為亞歷山大二世加冕舞會寫的《節日波格涅茲舞曲》(1855)。他的作品不多,但成為俄羅斯優秀作品的基礎,對以後的作曲家,如巴拉基列夫、鮑羅丁與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有明顯影響。
1857年2月15日逝世。

美西戰爭爆發(1858年)-----

1858年 2月15日,美戰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引起美西戰爭,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當時,美國自獨立後已日益發展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企圖獲得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決定先從衰老的西班牙五國入手。古巴是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之一,是通向中美洲、加勒比海水域和巴拿馬地峽的戰略要地。當時,為反抗西班牙在古巴的血腥殖民統治,古巴的民族解放運動十分高漲。美國就利用這一情緒,在古巴的土地上,用古巴人民的血肉,向西班牙挑起了戰爭。「緬因」艦神秘地爆炸只是挑起戰爭的一種借口。在這次戰爭中,西班牙在古巴的艦隊全部被殲滅,軍隊全部投降。12月10日美西雙方簽訂了《巴黎條約》,把菲律賓、關島和波多黎各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割讓給美國。古巴形式上獨立,實則也成了美國的勢力范圍。

華興會正式成立(1904年)-----

1904年2月15日,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華興會在長沙正式成立。推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秦毓鎏為副會長。會員有陳天華等約500餘人,多屬知識分子。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口號。為避免清朝官吏的注意,「對外用辦礦名義,取名華興公司」。另設「同仇會」為外圍組織,專門聯絡會黨,設「華漢會」聯絡新軍。准備於11月16日慈禧70壽辰那天預埋炸彈,武裝起義。未發事泄,黃、宋等逃亡日本。

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

1912年2月15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並通過建都南京的決議。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列強支持下,玩弄陰謀和權術,即以革命壓清廷委任他以軍政大權,又軟硬兼施,壓南京臨時政府妥協。他在南京臨時政府保證讓出政權以後,又策動軍隊和官僚壓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朝隆裕太後頒降懿旨說:「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強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這樣,清廷政權交給了袁世凱。13日,袁世凱通電贊成共和。14日,孫中山至參議院辭臨時大總統職。15日,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至此,南京臨時政府和清政府都把政權移交給了袁世凱。參議院同時建都南京,是根據孫中山的辭職條件做出的決議。孫中山的目的,是要袁世凱離開他長期盤據的北方勢力圈子,以受到南方革命環境的制約。孫中山同日親謁明孝陵,既是為了向推翻蒙古統治的明太祖致敬,又是一種政治姿態,意在表明南京才是革命的首都。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1913年)-----

1913年2月15日,由讀音統一會制訂的中國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誕生了。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國內公布。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購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缺點是沒有採用國際通行的拉丁字母形式,也沒有採用音素拼寫法,所以字母拼寫與實際讀音仍未切合。

東北抗日聯軍發表統一建制宣(1935年)-----

1935年2月15日,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制宣言》發表。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抗日武裝。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號召人民武裝抗日,組織了抗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領導的抗日義勇軍。這支部隊人數最多時曾達55000多人。統一編成第一至七軍,楊靖宇、王德泰、趙尚志、李延祿、周保中、夏雲傑、李學福分別任軍長。

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1937年)-----

1937年2月15日,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南京舉行。會上,宋慶齡等人聯名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楊虎城等人提出了西安方面關於抗日救國8項議案;李宗仁等人提出保障言論自由、保護愛國運動、解放群眾及加強救國運動案等。
會上,盡管國民黨沒有放棄反共立場,但在對內政策上基本確定了停止內戰,實行國共合作的原則。
這次會議是國民黨向著和平和抗日的方向轉化的開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戰爭開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解放區土地改革開始(1948年)-----

1948年 2月15日,***發出《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的黨內指示。
「不要性急」,要「先組織貧農團」,「再組織農民協會」;「不要全面動手」;要「取得經驗,逐步推廣」;「反革命分子必須鎮壓,但嚴禁亂殺」。
工作步驟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打擊地主,中立富農;二是平分土地,對待富農應有區別。

喬治六世下葬(1952年)-----

1952年2月15日,喬治六世(2月6日逝世)下葬在溫莎城堡喬治教堂。他的遺孀伊麗莎白(即現在的太後)及其女兒(現在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國家的君主、總統和委員們向他告別。
喬治是在1936年,也就是在他兄長愛德華八世退位並與「我愛上的那個女人」沃利斯·辛普森結婚之後繼承王位的。喬治在位期間正值英國處於最困難的時候,但是他和他的妻子不斷激勵他們的臣民們渡過了與希特勒作戰的艱苦歲月。在倫敦遭到了轟炸時,他們就呆在這個城市,人們經常看到他們為這次戰爭效力的情景。
喬治的長女,伊麗莎白二世將替他統治英國。這位當年25歲的女王得知父親突然駕崩後,中止了非洲的旅行,同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立即飛回倫敦。這對夫婦有兩個孩子,查爾斯和安妮。

前蘇聯軍隊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

1989年2月15日,駐阿富汗蘇軍司令格拉莫夫中將乘坐裝甲車從阿富汗北部城市海拉頓來到蘇阿邊界。他和最後一批蘇軍人員通過蘇聯西南部烏茲別克共和國與阿富汗交界的阿姆河上的「友誼橋」進入蘇聯國境。這標志著一個歷史性事件的結束:根據1988年4月簽署的《關於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日內瓦協議》,蘇聯軍隊按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是戈爾巴喬夫1985年上台以後在調整外交政策方面的重大決定,是他的新思維在外交方面的體現,也可以說是蘇聯為改善國際形象所做出的明智抉擇。
1978年4月,阿富汗發生了軍事政變,推翻了達烏德總統的政權。但是,在蘇聯支持下奪取政權的人民民主黨內部矛盾很深,1979年9月,人民民主黨第一任主席塔拉基被當時任總理的阿明殺死,阿富汗政局日趨混亂。1979年12月,蘇聯悍然武裝入侵阿富汗,處死阿明,扶植流亡國外的旗幟派領導人卡爾邁勒上台,從而拉開了阿富汗戰爭的序幕。
蘇聯的武裝入侵激起了阿富汗全國范圍內的抵抗,這個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的小國成了一塊蘇聯吞不下的硬骨頭。阿富汗問題一直使蘇聯在國際上處於空前孤立的地位,它不僅使蘇聯在與美國的爭奪中十分被動,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蘇聯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和發展關系的障礙。聯合國曾先後通過10項決議,譴責蘇聯對阿富汗的侵佔和佔領。只有撤軍才是蘇聯擺脫困境的出路。
蘇聯人民日益增長的反戰情緒是促使戈爾巴喬夫撤軍的另一因素。當然,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阿富汗人民不屈不撓的武裝抵抗。盡管承受著巨大的民族犧牲,近100萬人死於戰亂,500萬人淪為難民,然而國破山河在,阿富汗人民同仇敵愾,在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下,同用現代化武器武裝起來的蘇軍和喀布爾政府軍展開了長達9年的游擊戰。
1982年,在聯合國的調解下,巴基斯坦政府和喀布爾政權開始了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間接會談,並於1988年4月在日內瓦達成協議,蘇聯和美國作為執行協議的保證國也在協議上簽了字。這項協議肯定了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要求保證阿富汗難民安全體面地返回家園,並且規定了蘇聯撤軍的時間表,即蘇軍在1989年2月15日前全部撤出阿富汗。
《日內瓦協議》的執行基本上是順利的。用主持巴阿間接會談的聯合國秘書長私人代表科多韋斯的話來說就是,盡管出現某些困難,但那都是「次要的,合乎邏輯的」。駐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於1988年8月15日撤出了一半,約5萬人,至1989年2月15日,蘇聯軍隊全部撤出了阿富汗,從而結束了蘇軍對阿富汗長達9年的佔領。

美國等四國就聯合反毒簽署《卡塔赫納聲明》(1990年)-----

1990年2月15日哥倫比亞總統巴爾科、 玻利維亞總統帕斯·薩莫拉、 秘魯總統加西亞和美國總統布希在哥倫比亞沿海城市卡塔赫納就國際范圍的聯合反毒行動舉行高級會晤,並簽署了《卡塔赫納聲明》, 宣布4國將配合行動,控制毒品的生產、加工、交易與消費。
會議前夕有消息說,哥倫比亞毒品大王與恐怖分子簽訂了一個懸賞3000萬美元刺殺布希的合同,還說將用一種肩上發射的導彈攻擊布希的座機等,因此會議採取了嚴密的保衛措施,除四國首腦隨行的保安人員外,哥倫比亞政府出動了5000名訓練有素的保安人員,海軍封鎖港口,直升飛機在豪華旅館上空盤旋,甚至動用了號稱「殺手」除彈機器人。

⑽ 1984為什麼那麼像中國

1984年年初,28歲的孫延林接到guoqing閱兵通知。為參與這一重大時刻,他忍受著零下18℃的低溫,一天站4小時軍姿。為改掉腦袋右偏的毛病,他在脖子上別了顆別針。

站到5月時,孫脖子上全是血。那年夏天巨熱,地面溫度45℃,幾個月下來,孫延林掉了近10公斤。9月28日,完成最後一次合練。回到閱兵村,已是凌晨兩點。後來的一切告訴他,所有的汗水,似乎都是值得的。

他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人。

guoqing35周年閱兵一事,早在1981年鄧小平就發了話。由於各種原因,閱兵中斷了25年。這次閱兵,處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要搞成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其宗旨也很明確,叫做:

振奮民族精神、鼓舞愛國熱情、檢閱建設成就、增長四化志氣。

為此,一汽挑選最好的材料和技術人員,造了一輛「紅旗C770TJ型」活動頂篷高級檢閱車。北京近郊專門建了閱兵村,有公路、有營房,食堂、醫院齊備,日常設施一應俱全。

10月1日,1000人組成的軍樂團奏樂,一萬多人組成的42個地方方隊雄赳赳地走過長安街,自研武器紛紛亮相。在激昂的鼓點中,孫延林轉頭看到了高高的城樓。誰也沒想到,群眾隊伍路經廣場時,北大的學生突然展開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小平您好」四個大字。

閱讀全文

與熱圖利奧瓦加斯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