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省老年基金會理事長是什麼官
群眾團體一個,就是那個團體的負責人
2. 全國(健康)飲水普及工程組委會是虛假機構,請大家不要相信
哦,多謝提醒
3. 創芯國際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創芯(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投資基金與科學家團隊組建的高科技產業化發展規劃企業。本公司集個體化醫學應用、微流控晶元技術、生物分析人工智慧基因編輯中心、精準醫學研究院等多中心於一體,實現權威及前沿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法定代表人:王哲君
成立時間:2018-03-08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廣州市黃埔區瑞發路1號自編(1)棟四層016房
4. 廣州天澤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是誰他是什麼來頭大神們幫幫忙
l 曹剛 是廣州天澤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據網路搜索得知他的官銜還挺多的 廣東省這些委員; 湖南湘西自治區政協委員; 湖南省永順縣政協委員; 廣東省工商局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 廣東省老年基金會副會長 廣東省老年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廣東省直機關天澤文體中心主任; 神啦。他是神人,一天得干多少活。
5. 廣東省數學會會長叫什麼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國家衛生部主管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於1995年成立。會長由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同志擔任。2001年3月17日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 選舉並報請主管部門批准由李深任會長(法定代表人), 耿精忠任副會長兼秘書長。
本協會是由一批從事老年保健事業的醫學保健專家、學者、熱心老年保健工作的社會活動家、企業家和有識之士組成。協會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全心全意為全社會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務。
協會本著「以人為本,誠信至上」的原則,樹立服務意識、發展意識、協作意識和品牌意識,通過長期的不懈努力,把協會辦成知名社會團體。
協會的會徽:以三片綠色銀杏葉為主題,象徵健康與長壽,人與自然的和諧,也代表著老年保健事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協會的任務:
(一)宣傳、普及老年保健知識。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向廣大中老年朋友宣傳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
(二)培訓保健及疾病防治專業人才和工作者。開展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和老年保健工作的調查與研究,為有關部門提供製定政策的依據;開展學術交流,興辦科普報刊,出版有關書籍。
(三)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四)舉辦各種展覽會,協助企業推廣高質量、高科技的保健品、醫療保健器械。
(五)興辦實體。
(六)開展一切有利於中老年朋友身心健康的活動。
協會的業務范圍:
學術研究、信息交流、業務培訓、國際合作、咨詢服務、展覽展示、醫療保健、健康教育、項目推廣、興辦實體。
協會開展健康產品推廣工程,向社會推薦有利健康的相關產品。
協會下設專家委員會、企業理事會、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若干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及隸屬的辦事機構。
協會主管、主辦《養生大世界》雜志,目前已由月刊改為半月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歡迎。
協會發展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歡迎熱心老年保健事業的人士積極加入本協會,為老年保健事業發展做貢獻
追問:
我系問廣東省噶會長啊,吾系中國噶
回答:
大哥,我根本找不到這個協會!~你要是要「廣東省老年文化協會」「廣東省老年基金會」我還能幫你找,但是你要的這個我找不到。。。
追問:
誰說沒有!地址在廣州市越秀區米市路38號3樓
回答:
網上找不到啊!~
6. 廣東省民政廳的行政單位
負責制訂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的方針、法規、規章、政策並監督實施;負責全省性社會團體、涉外社會團體和省內組織的跨地、市社會團體的審批登記、管理;負責全省基金會的審批登記、日常管理和年度檢查工作;負責全省性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管理等各項工作;承擔民政部委託的在粵全國性社會團體、基金會及其分支代表機構的管理、監督、年度檢查工作;指導、監督各市縣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和社會組織重大案件的查處。
民間組織管理局下設綜合處(加掛執法處牌子)、登記管理一處、登記管理二處。其主要職責分別為:
綜合處(加掛執法處牌子):負責文秘、檔案、機關事務工作;負責地方性社會組織管理法規的起草及法律的宣傳教育;負責全省性社會組織的執法監察工作;配合有關部門管理境外非政府組織在粵活動,查處涉外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指導市、縣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開展執法監察工作。
登記管理一處;負責全省性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的籌備、成立、變更、注銷登記的審批;負責全省性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的年度檢查及日常管理;負責民政部委託的在粵全國性社會團體及其分支(代表)機構的管理、監督和年檢工作;負責本省涉外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工作;負責民政部委託的涉外社會團體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市、縣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開展社會團體登記管理工作和涉外社會團體屬地管理工作。
登記管理二處;負責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的成立、變更、注銷登記的審核報批工作;負責全省性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的年度檢查及日常管理;負責涉外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管理工作;負責民政部委託廣東的在粵全國性基金會的日常登記工作;指導市、縣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開展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的業務工作。 廣東老齡工作和機構建設已走過了19年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 初始成立,老齡工作起步階段(1983至1991年)
從1983年至1991年是廣東省老齡工作的頭8年。繼1982年中國老齡問題委員會成立之後,1983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廣東省老齡問題委員會。這是廣東省成立的第一個協調解決老齡工作問題的機構。1986年3月,廣東省召開了第一次全省老齡工作會議,會上提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五個老有"方針,明確了老齡委的性質和任務。它的性質是在黨委、政府直接領導下的一個工作實體,是黨委和政府統管老齡工作的綜合辦事機構;它的任務是對有關老齡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經過努力,到1987年,全省絕大多數地級市都成立了老齡委並積極開展工作。
二、步入正軌,走上制度化、法制化階段(1991至1999年)
1991年到1999年,這是廣東老齡工作的第二個8年,相對第一個8年,老齡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老齡工作步入正軌一個最鮮明的標志是《廣東省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條例》於1991年1月10日經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條例》的頒布,不僅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也從法律上確定了老齡工作的地位和任務。隨著廣東老齡化形勢的不斷發展,1995年10月省機構編委會下發文件,將省老齡問題委員會更名為省老齡委員會,去掉"問題"兩字,表明不僅要研究老齡問題,更要做好老齡工作。文件明確省老齡委員會為省政府的老齡工作議事協調機構,核定辦公室人員編制15名,辦公經費得到保障。從此開始,省老齡委主任由省政府一名副省長擔任。各市及大多數縣、區(市)也參照省里模式進行改組,老齡工作逐漸走上正軌,上情能下達,下情能上報,政令能暢通。1996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布實施,廣東老齡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97年省政府下發通知(粵府函[1997]126號),明確省老齡委員會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機構,確立了省老齡委的執法地位,加強了省老齡委的工作力度。各市紛紛效仿,廣東老齡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階段。
三、工作"三個轉變",發揮"三個作用",走向正規化階段(1999年至今)
1999年至今雖只有短短3年時間,但廣東老齡工作卻發生了巨大變化。1999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成立,並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任老工委主任。2000年8月,全國老齡工作會議召開,會上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2000年6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成立廣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明確省老工委是省政府主管老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並賦予主要工作職責:1、研究制定全省老齡事業發展戰略及重大政策,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實施老齡事業發展規劃;2、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做好維護老年人權益的保障工作;3、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加強對老齡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綜合管理,推動開展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種活動;4、指導、督促和檢查各市的老齡工作;5、承辦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和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老齡工作職能劃入民政部門,省老工委主任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長擔任,常務副主任由一位副秘書長擔任,省老工委辦公室主任由民政廳廳長兼任,機構理順,人員落實。同年11月,召開了全省老齡工作會議,傳達了全國老齡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全省老齡工作,還下發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的通知》(粵發[2000]18號)。《通知》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把老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地要建立健全老齡工作議事協調機構,並在民政部門建立適應老齡工作需要的辦事機構,提供必需的工作經費。各級民政部門在機構改革中積極配合,主動爭取,截止2002年1月底,全省各地級市老工委辦公室全部納入了民政部門管理,廣東老齡工作機構順、人心穩、政令通,工作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省老工辦按照全國老工辦要求,切實實行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的"三個轉變",充分發揮好"三個作用",即參謀助手作用、綜合協調作用、督促檢查作用。省老工委一成立即改變思路,重點抓了《廣東省老齡事業發?quot;十五"計劃綱要》的起草和省直各涉老部門制定實施《老年法》若干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及落實情況。2001年12月,《廣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正式出台,為老齡事業描繪出美好藍圖,也為老齡工作開辟出廣闊前景。到2002年1月底,已有6個涉老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出台,為實施《老年法》提供了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支持老齡工作,2001年3 月專門劃撥固定辦公用房600平方米,財政撥專款裝修,使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第一次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從形式到內容已全面走向工作正規化。
7. 中國直銷協會秘書長是誰
叫李金元,我是在別處網站看到的·!
李金元,男,漢族。1958年6月出生於河北滄州。教育背景: EMBA(南開大學)<br> 主要公司: 天津天獅集團有限公司 <br> 籍貫:河北滄州 <br> 職位:總裁 <br>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br> 總部所在地: 北京恆基中心 <br> 先後在油田、塑料和飼料行業工作過十四年。<br> 1992年用僅有的積蓄加上借款共2000萬元人民幣創建天獅集團並投入到高鈣產品的研發。<br> 1996年,他為老家滄州投資近千萬元修路、打井、建學校;隨後,他捐資40萬元給天津市慈善協會,資助本市200名特困大學生入學;1997年,他出資800萬元,幫助西藏、新疆貧困地區建起希望小學;1998年,他為抗洪救災捐款捐物2200萬元,並以7000餘萬元投資建起天獅職業技術學院。<br> 1998年天獅已發展成一家以高科技產品為主導、多種產業並存發展的大型跨國集團。伴隨著21世紀的曙光,李金元總裁率領天獅集團已在國際社會建立起牢固的市場框架。 <br> 2000年4月天獅集團在北京召開第一屆國際年會;同年8月在俄羅斯莫斯科召開首屆國際"8·3"慶典;此後,又分別在泰國、德國、印尼陸續召開了第二、三屆國際年會及國際發展戰略研討會。天獅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引起了巨大反響,極大地推動了天獅在世界170多個國家的銷售態勢,真正實現了生產、營銷、資源整合的本土化經營,並在美洲、歐洲、非洲、東南亞等近9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公司或分支機構。李金元總裁搶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率先在海外開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做了表率。 <br> 2002年,繼"健康人類,服務社會,發展實業,報效國家"的企業理念後,李金元總裁創造性地提出了"六網互動"的營銷模式。"六網互動"是天獅集團有效進行全球資源整合與利用的最好說明,也是天獅幾年來國際市場實踐與理論的高度統一。國際互聯網、國際物流網、國際教育網、人力資源網、國際資本運作網、國際旅遊網的交織、牽引與互動,正有力地推動了天獅國際市場的發展,它可以保證天獅集團健康、長遠、有序地發展,並在未來以較強的盈利能力和優良的品質進入世界五百強。<br> 個人簡歷<br> 1986年9月—1989年7月 天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 <br> 1995年—1997年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 企業管理專業 <br> 2002年—今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 EMBA(在讀)經濟師 <br> 1978年7月—1982年9月 華北油田 任生產主管 <br> 1982年9月—1985年7月 長春塑料廠 任廠長 <br> 1985年7月—1992年7月 滄州渤海飼料蛋白粉廠 任廠長 <br> 1992年—今 天津天獅集團有限公司 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br> 1992年用僅有的積蓄加上借款共2000萬元人民幣創建天獅集團並投入到高鈣產品的研發。 <br> 1996年,他為老家滄州投資近千萬元修路、打井、建學校;隨後,他捐資40萬元給天津市慈善協會,資助本市200名特困大學生入學。 <br> 1997年,他出資800萬元,幫助西藏、新疆貧困地區建起希望小學。 <br> 1998年,他為抗洪救災捐款捐物2200萬元,並以7000餘萬元投資建起天獅職業技術學院。 <br> 榮譽稱號: <br> 當選為營養保健品協會第二屆理事副會長; <br> 天津市老有所為促進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br> 天津市老年基金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br>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榮譽研究員及高級顧問; <br> 中央民族大學文化交流研究所名譽所長(客座教授); <br> 喀什天獅教師獎勵基金會董事會名譽董事長; <br> 策勒縣天獅小學名譽校長; <br>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特邀理事; <br> 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 <br> 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 <br> 被科學技術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評為十大傑出跨世紀科技人才、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市場經濟特邀為全國理事會理事; <br> 被授予「九五」立功優秀經營者稱號; <br> 西部地區經濟開發顧問、第十屆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慈善協會副會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br> 被俄羅斯衛生部授予「俄羅斯人民健康突出貢獻」獎; <br> 被沃爾基斯·阿爾卡基·伊萬諾維奇先生授予「友好和平與生態安全」榮譽獎; <br> 被國際直銷協會主席邁克爾·謝菲爾德先生授予「世界直銷傑出領導人」; <br> 被亞太地區國際會議協調委員會授予「亞太地區優秀企業家」稱號; <br> 被授予中國私營經濟人首選人物; <br> 被俄羅斯國際航空、航天人問題研究院授予《榮譽院士》證書; <br> 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授予科學院獎章; <br> 被聘為中國國情研究會行業研究會;為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理事; <br> 被聯合國規劃中心專家委員會頒發享受聯合國規劃中心保護身份; <br> 被《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吸納為中國企業家全國理事會常務理事; <br> 被授予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稱號; <br> 被授予UN國際生態與生命科學院榮譽博士; <br> 被評為中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br> 第十一屆天津市政協委員(經濟委員、科技教育委員)、第一、二屆天津市武清區政協常委; <br> 當選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九屆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常務理事; <br>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和天津市食品學會授予李金元先生2003年天津市食品科技貢獻獎。 <br> 08年中國民營醫葯首富創業吏<br> 從介紹李金元的各種版本的資料中,都不難發現這樣的文字:他所開創的天獅集團,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直銷企業。 <br> 李金元是河北滄州人。14歲那年,家境小康的李金元未經父親同意就離開了學校,選擇去油田工作,然而,李金元在油田工作兩年時間很快就表現出不安分,李金元便利用南北差價,開始進行了兩地倒賣。李金元攫取了「第一桶金」。 <br> 20歲時,他就當上華北油田的一名生產主管,隨後開始擔任長春塑料廠廠長、滄州渤海飼料蛋白粉廠廠長等職務。然而李金元並不滿足現狀,1992年,34歲的他毅然把廠子交給別人管理,自己跑到天津,在天獅兩個字下,一切從頭開始。 <br> 李金元的時運並不像當初那般好。開始,他想搞房地產項目,但是1993年恰逢國家緊縮銀根,加強對相關行業的監管,他未出手就受到了迎頭一擊。 <br> 隨後,李金元充滿希望地將投資方向轉到了天然動植物功能素骨參的製造上。 <br> 正當李金元以為自己走對路、前途一片大好的時候,正當李金元與老一代天獅人准備點燃門前安放好的鞭炮時,命運之神再一次與李金元開起玩笑——長達三個月的產品試驗宣告失敗。這一次,為了買技術、買設備、征地、建廠房,再加上相關費用,李金元把2000多萬元扔在了天津那個叫武清的地方。這些錢,是他全部的家業和幾十年來的積蓄,還有向親戚朋友的借款。 <br> 長期積累的資本在瞬間化為灰燼,對於剛剛還希望滿懷的他來說,不啻於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br> 重頭再來 <br> 只要心不敗,一切都可以重頭再來。這是李金元在回憶過去那段遭遇時反復強調的話。 <br> 天然動植物功能素骨參,可以說是李金元在保健品行業和天津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開始,而他為這個第一次付出的代價卻沉重如斯。不過,接連遭到打擊的李金元並沒有向命運低頭。1994年秋,李金元放棄研製骨參,轉向天獅營養高鈣素。然而,產品的銷路不暢又成為關系天獅存亡的大敵。盡管李金元賣掉了一切可以賣掉的東西:汽車、廠房、生產資料,但苦苦支撐的局面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 <br> 只要是我認定的事,哪怕前面的路再苦再難,我也要做好。不到萬不得已,我決不輕易選擇放棄。然而,決不言棄的李金元此時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br> 當時正是春寒料峭,為了增強鬥志,他每天都到河裡去洗冷水澡。那可真是一段難熬的日子。李金元的外甥女孫淑英不無感慨。 <br> 就在眾人認為天獅大勢已去之時,李金元卻從大多數保健品傳統的廣告宣傳與代理銷售的模式中跳了出來,選擇了直銷。沒想到,這一跳,成了李金元聚集財富的開端。 <br> 其後短短3年間,李金元在全國發展了大約300萬人的傳銷隊伍。僅1996年初到1997年8月,天獅靠傳銷就有了19.89億元的銷售額,利潤高達6.39億元。 <br> 但李金元沒想到的是,高利潤的傳銷業1998年被國家禁止。此時天獅集團已在全國設立了34個分公司,1700多個代辦處。 <br> 李金元正是在恰當時間選擇了適當的路徑:轉戰海外才有了他日後反向收購、一夜暴富及一系列的瘋狂舉動。李金元首戰選在俄羅斯市場,並很快大獲全勝。之後,李金元又迅速在烏克蘭、匈牙利、波蘭等國家相繼建立起天獅保健品傳銷網點。至今,李金元已將業務發展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br> 編者按:在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里,天津首富李金元(資產2.94億美元)卻排在第29位。雖然李金元在胡版和福版里的位置相差甚大,但是雙方都舉牌認可了他的富豪身份。他從一名石油工作做起,一路打拚將保健品天獅直銷網點遍布全球。<br> 哎不知如何說你好了。 [編輯本段]【2梅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李金元,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廣東梅縣人,在職本科學歷,經濟師,1971年2月參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br> 1971年2月後,任梅縣地區化纖廠班長、工會主席;1976年5月後,任梅縣地區第三、四批路線教育工作隊隊員;1977年12月後,任梅縣地區工藝實驗廠股長;1983年6月後,任梅縣地區工藝總廠副廠長、代廠長、黨支部書記;1986年9月後,任梅縣地區(梅州市)工藝總廠廠長、黨支部書記兼服裝廠廠長;1990年3月後,任梅州市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副經理;1991年2月後,任梅州市外貿開發公司經理;1993年3月後,任梅州市旅遊局副局長、市旅遊總公司副總經理;1994年9月後,任梅州市政府駐深圳辦事處副主任、興梅實業聯合公司副經理、黨委副書記;1995年5月後,任梅州市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主任,興梅實業聯合公司經理、黨委書記;1998年5月後,任中共五華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縣長、縣長;2001年5月後,任中共五華縣委書記;2003年3月後,任中共五華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2003年5月後,任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2007年1月後,任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br> 省九次黨代會代表,省十屆人大代表,市委四屆委員;市第三屆、四屆人大代表。<br> 工作分工:協助市長負責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發改、糧食、鹽業、城鄉建設、房管、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市政公用事業、旅遊、信息產業、打私、人防、法制、檔案、應急管理辦工作,聯系人大、工會、共青團工作。協調「開放梅州」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