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影基金會湯喆
據報道,2005年,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王名教授提供的數據,境外在華社團的數目大約在3000到6500家之間,其中資助機構2000家,項目機構1000家,商會行業協會2500家,宗教社團1000多家。「它們雖未經登記,但卻都在默許下正常開展工作。」來自官方的說法是,活動在中國大陸的各種境外NGO大約有2000多個。 近幾年,我國從政府、社會組織到個人參與慈善的熱情都很高,各類基金會和慈善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到2007年底,各類社會組織已有38.06萬個,其中各類基金會1369個,比1988年增長86倍。據統計,2007年慈善捐贈總額超過223億元,王振耀非常樂觀地對記者說,今年的捐贈總額還將超過這個數字。
⑵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財產管理
本基金會為公募基金會,本基金會的收入來源於:
(一)組織募捐的收入;
(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自願捐贈;
(三)投資收益;
(四)其他合法收入。
本基金會組織募捐、接受捐贈,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本基金會組織募捐時,應當向社會公布募得資金後擬開展的公益活動和資金的詳細使用計劃。重大募捐活動應當報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本基金會組織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攤派及變相攤派。
本基金會的財產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挪用。
本基金會根據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使用財產;捐贈協議明確了具體使用方式的捐贈,根據捐贈協議的約定使用。
接受捐贈的物資無法用於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用途時,基金會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用於捐贈目的。
本基金會財產主要用於:
(一)實施本基金會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捐贈支出;
(二)公益資助項目的管理費用支出;
(三)本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
(四)理事會決定的其它費用。
本基金會的重大募捐、投資活動是指:
(一)依據國家法律規定需經審批的或全國性募捐活動;
(二)預計募捐在500萬元以上的募捐活動;
(三)金額在100萬元(含)以上的投資活動;
(四)理事會認為對本基金會影響重大的其他活動。
本基金會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本基金會每年用於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總收入的70%。本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本基金會開展公益資助項目,應當向社會公開所開展的公益資助項目種類以及申請、評審程序。
捐贈人有權向本基金會查詢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於捐贈人的查詢,基金會應當及時如實答復。
本基金會違反捐贈協議使用捐贈財產的,捐贈人有權要求基金會遵守捐贈協議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捐贈行為、解除捐贈協議。
本基金會可以與受助人簽訂協議,約定資助方式、資助數額以及資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會有權對資助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受助人未按協議約定使用資助或者有其他違反協議情形的,本基金會有權解除資助協議。
本基金會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本基金會接受稅務、會計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稅務監督和會計監督。
本基金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出納。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本基金會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業務及會計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會對下列事項進行審定:
(一)上年度業務報告及經費收支決算;
(二)本年度業務計劃及經費收支預算;
(三)財產清冊。
本基金會進行年檢、換屆、更換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應當進行財務審計。
本基金會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年度檢查。
本基金會通過登記管理機關的年度檢查後,將年度工作報告在登記管理機關指定的媒體上公布,接受社會公眾的查詢、監督。
⑶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成就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嘎納電影節 1975年胡金輇(香港)《俠女》獲最高綜合技術獎 1988年陳凱歌《孩子王》獲教育貢獻獎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 1993年《戲夢人生》獲組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評委會特別大獎 1994年葛優《活著》獲最佳男演員、人道精神獎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佳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泄》(香港)獲最佳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獲技術大獎 2000年姜文《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 2000年楊德昌《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 2000年梁朝偉《花樣年華》(香港) 獲最佳男演員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香港) 獲最佳技術大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 (中國台灣) 獲技術大獎 2001年蔡明亮《你那邊幾點》(中國台灣) 獲最佳電影技術獎 2001年楊潮《待斃》獲電影基金會青年第三獎 2002年賈樟柯的《任逍遙》 2003年婁燁的《紫蝴蝶》 2004年楊超《旅程》獲金攝影機獎提名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評委會獎 柏林電影節 1981年《三個和尚》獲最佳編劇銀熊獎 1982年阿達《三個和尚》獲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 1983年許雷《陌生的朋友》獲特別獎 1985年侯孝賢(台灣)《童年往事》獲評委獎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金熊獎 1989年謝飛《本命年》獲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 1989年吳子牛《晚鍾》獲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秦俑》獲娛樂電影榮譽獎 1991年《大太監李蓮英》特別鼓勵獎 1992年《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最佳兒童影片獎 1993年謝飛《香魂女》獲金熊獎 1993年李安《喜宴》獲金熊獎 1993年《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新電影論壇獎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3年寧瀛《找樂》獲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 1993年王君正《天堂回信》獲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 1993年嚴浩《太陽有耳》獲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1994年王小帥《冬春的日子》(黑白片)入圍柏林影展青年論壇 1994年吳子牛《火狐》獲 「特別推薦獎」 1995年李少紅《紅粉》獲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1996年嚴浩《太陽有耳》獲 「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 2000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銀熊獎 2000年賈樟柯《小武》獲青年論壇大獎——沃爾夫岡斯道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1年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盲井》獲藝術貢獻銀熊獎 2003年張藝謀《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2004年朱文《雲的南方》獲非競賽單元的「NETPAC」獎 2005年顧長衛《孔雀》獲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2005年蔡明亮(台灣)《天邊一朵雲》獲銀熊獎——最佳藝術成就獎 張元《媽媽》獲青年論壇最佳影評獎
⑷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中國電影基金會項目的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根據《中國電影基金會章程》和國家有關法規,結合中國電影基金會項目工作特點,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國電影基金會實施的項目是指為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發展而開展的籌資募捐活動或根據捐贈人意願設立的專項項目。
第三條項目的開展要充分體現社會公益和社會效益的目標,充分發揮捐贈單位和合作單位的作用。
第二章組織和實施
第四條對大型合作項目或可持續性項目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和合作單位或捐贈單位成立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總體規劃。領導小組之下設項目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等工作。
第五條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項目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相關標准規范,組織信息發布及宣傳工作;項目辦公室根據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及相關標准規范,制定工作規劃和方案,編制年度預算並具體組織項目實施。
第六條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和合作單位或捐贈單位組成項目檢查驗收組或委託中介機構,對項目進行跟蹤和動態管理,並在項目結束後對項目效果進行評價。
第七條中小型項目或一次性項目,可根據工作需要只設立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
第八條對有捐贈使用用途的項目,盡量按捐贈者意願辦理,其餘按基金會宗旨和有關規定辦理。
第九條為確保項目的實施,中國電影基金會必須與合作單位或捐贈單位正式簽訂協議,並明確權益和義務。
第十條項目實施由雙方單位共同承擔的,合作期限一般不超過五年。
第三章項目資金管理
第十一條根據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及合作協議或捐贈協議文本要求,項目實行專項資金管理。
第十二條由我會主辦、承辦的或者以我會名義開展的相關項目,其經費都必須進入中國電影基金會帳戶。
第十三條根據協議文本要求,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
第十四條項目經費撥付由項目辦公室編制項目經費預算,制定用款計劃,經中國電影基金會相關部門審核後撥付給項目實施單位,經費管理由中國電影基金會負責。
第十五條項目結束後,中國電影基金會負責向項目合作單位或捐贈單位報送專項資金財務決算。
第十六條專項經費接受民政部或上級主管部門指定專門機構審計檢查。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七條中國電影基金會具體項目參照本辦法制定項目實施細則。
第十八條本制度經中國電影基金會辦公會審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⑸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業務范圍
基金會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接受海內外熱心支持中國電影事業的政府、組織、團體、企業和個人提供的資金、物資捐贈及技術援助;
(二)按照合法、自願、有效的原則,廣泛募集公益資金,增加基金來源,實現公益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資助具有社會公益價值、弘揚社會主旋律、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影視創作,鼓勵創新和探索跨媒體、多形式的影視優秀作品;
(四)支持和鼓勵國產影視的譯制和推廣,打造中外影視交流平台,建立長效交流機制;
(五)構建專業性、高水平的學術平台,支持影視文化學術研討和學術專著出版;
(六)搭設公益服務平台,開展電影專項評選和獎勵活動,組織開展公益放映惠民工程,號召影視藝術家投身公益事業;
(七)搭建電影人才培育平台,拓展人才培養載體建設,扶持和推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提升中國電影新生力量的影響力;
(八)支持影院、院線建設,積極吸納社會資本,開拓影視融資中介服務,開發多元化影視市場,推動電影產業繁榮發展;
(九)支持電影技術的革新和開發,有效實現產業融合與協作,推動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科學發展;
(十)其它有益於電影事業發展的公益活動。
⑹ 中國電影家協會青年電影工作者委員會的秘書長
製片人。1988年就職於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從事中外文學交流。
1992始,擔任美國美中文化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副會長,開展美中民間文化交流。1995年至2000年,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擔任特邀研究員,在斯坦福大學及美國西海岸矽谷地區從事科技政策研究;同期創辦《矽谷時代》雜志,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
2000年創辦閃亮文化傳播公司,擔任董事長兼CEO,2001年開始承製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世界電影之旅》等欄目,擔任製片人,並負責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海外報道工作至今。此外還擔任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等社會職務。
在2003、2004和2005年度分別獲得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
2004年在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主辦的「創新創意製片人2004」活動中被評選為 「中國百佳電視製片人」 。 中國電影家協會組織聯絡部副主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獎辦公室負責人。
從事影協工作20年來,組織策劃了包括《中國電影人大聯歡》、《紀念中國電影百年-雲南紅河電影周》、《紀念中國電影百年暨謝鐵驪從影55周年》等一系列影人聯誼及紀念活動。
多年來,積極組織影人從事電影采風創作活動。
1997年開始負責組織中國電影金雞獎的評獎工作及中國影協會員管理工作,2006年開始負責組織大眾電影百花獎的評獎工作。曾兩度被評為中國影協優秀工作者。
⑺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理事成員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決策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設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回長和理事。
理事長兼法人答代表:張丕民、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王嘵暉、任謙、張寧、喇培康、任仲倫、曹寅、劉麗娟、王中軍、於冬、葉寧、王長田、金燕
副會長:成龍、馮小剛、韓三平、章子怡、施建祥
⑻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公益活動
中國電影基金會和電影專業人士、文化界人士和企業家攜手,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專:
1、通過獎勵傑出的電影藝屬術家鼓勵中國電影創作;
2、共同組織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3、資助電影專著的出版;
4、舉辦電影藝術、技術和管理研討會;
5、參與故事片及專題片製作,如《長征》、《周恩來》等;
6、與北京師范大學聯合辦學(已畢業學生600名);
7、保送優秀學生到海外進修電影專業;
8、開展電影文化交流,在國內外組織電影回顧展;
9、舉辦中國電影專業人士的書畫展;
10、組織有關電影文化的大型演出和音樂會。十六年來的努力,中國電影基金會以精彩的活動、對電影業發展的促進和成功的國際合作,在海內外獲得良好聲譽。
⑼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介紹
中國電影基金會(CFF),創立於1989年10月27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800萬元,來源於社會捐贈。
⑽ 關於中國電影基金的問題,在網上看到泰囧說12億多會分給國家電影基金什麼的,就很納悶。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