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師范大學獎學金
從大二開始評,第一次評看的是大一的成績,先看德育分,在班級前50%,再按成績分一二三等。
② 山東師范大學校長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商志曉 商志曉
商志曉,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1959年10月生於山東莒縣。1983年山東師范大學政治系畢業;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自1986年起在山東省委黨校從事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建設等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期間曾於1995年至1997年掛職擔任山東省嘉祥縣副縣長)。1997年晉升教授。2001年任山東省委黨校副校長。2005年獲山東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10年5月任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是國內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研究專家。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6部、主編著作30餘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3項(其中重點課題1項)、省級項目18項,獲全國、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餘項次,其中省部級一等獎6項(包括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曾多次出席由中央決定召開、中央宣傳部等部委聯合主辦的全國性重要理論研討會,多次參加中央就重大問題進行的調研座談、征詢意見及有關部委組織的專題研究活動。現為全國「四個一批」理論人才、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山東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山東省優秀知識分子標兵」等榮譽稱號。兼任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哲學學會會長、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山東省黨的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山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領導小組成員等職。受聘擔任多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校長:趙彥修 趙彥修,男,1954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彥修
所學專業:發育生物學;研究方向:植物發育遺傳學。 簡歷:1975年考入山東師范大學生物系,1978年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又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93年保送至英國考文垂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以後,堅持回國為中國的教育發展效力。回國以來,他一直工作在教學工作第一線並做出了突出成績。先後被破格晉生為副教授、教授,1998年被遴選為博士指導教師,1999年被俄羅斯社會科學院評為通訊院士。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被評為全國優秀回國人員、全國骨幹教師、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十大留學回國科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同時還兼任了大量的行政職務。自1993年起,先後擔任山東師范大學生物系主任、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山東省科學院院長、山東師范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山東省科協副主席、中共山東省委委員、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學術機構方面,擔任山東省生物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山東遺傳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教育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等。 研究領域:植物抗鹽細胞和分子生物學。 主要成就:先後承擔國家海洋863計劃項目兩項,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一項,山東省科委重大項目一項,省計委重大項目一項,國際合作課題兩項,省級研究課題十多項,取得八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30餘篇。尤其是在抗鹽生物工程方面取得較大成績。 承擔課題: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鹽生植物高效鹽誘導啟動子」一項,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小麥耐鹽基因工程一項」,省科技廳重大攻關項目「植物耐鹽基因工程」等課題多項。
③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的魏建老師簡介
魏建教授
魏建教授,1958年生於青島市。現任山東師范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兼任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骨幹、「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山東師范大學教學名師、第八屆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
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山東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現代文學史」課程負責人。主持並完成了3項省級教學改革課題,參與主編全國「高等院校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教材」1種,主編其他教學改革教材7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第2位)、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第2位)、二等獎(第1位)、三等獎(第1位)各1項,被聘為教育部第二屆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指導的博士畢業論文曾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
已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編學術著作9部,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文學評論》2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0篇、《魯迅研究月刊》和《郭沫若研究》11篇。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分卷第一作者)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還獲得劉勰文藝評論獎等其他省級科研獎3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並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項,省級科研項目4項。被《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東西文化交流研究》等雜志聘為編委,還被聘為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近年來魏建教授的主要學術精力集中在對《郭沫若全集》之外散佚的大量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和研究。這一工作已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學界極為重視。2009年8月在美國約翰 ∙ 霍普金斯大學舉行的世界第一次郭沫若學術大會上,魏建教授獲得「2009郭沫若研究傑出研究獎」。
④ 潘慶玉的介紹
潘慶玉,生於1971年,教育學博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師從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首席教育科學家基蘭˙伊根教授學習教育哲學與課程理論。研究方向涉及教育基本理論與教育哲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文學理論與作品研究、高考制度與命題改革等領域。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碩)導,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導師;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獎獲得者,加拿大西門·菲沙(SFU)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國際富有想像力的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課程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初中語文「三人行」工作坊主持人,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專家。曾任山東省新課程高考方案研製課題組主持人、全國統一高考(山東卷)基本能力測試科目研製專家組組長。
⑤ 山東師范大學怎麼樣
山東師范大學師范專業方面:師范類專業絕對很好,非師范類專業可能就差一些吧。
⑥ 山東師范大學教務處電話能打通嗎
能,電話號碼: 0531—86180245,0531-86182282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教育學原理
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化學、生物學
山東省一流立項建設學科:生物學、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教育學
山東師范大學簡稱「山師」,國家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國培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入選院校;山東省省屬重點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范館;1903年從山東大學堂分出並成立山東師范學堂;1944年成立山東省師范專科學校;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范學院,系建國後山東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齊魯大學的物理、化學、生物三系並入;1981年更名為山東師范大學。
據2019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199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010人,正高級職稱361人、副高級職稱712人、博士生導師195人、有6名雙聘院士、22人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全國「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19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8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2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優勢學科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先後16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3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1人入選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人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⑦ 山師大是一本大學嗎
山東師大在山東省是一本,在外省,除了雲南省以外(對雲南的同學不公平)都是二本招生,山東師大是山東省屬重點大學,在山東省屬高校里名列前茅,與山東農業大學不相上下,外省的同學可能更知道濟南大學。
2020年7月21日,學校在長清湖校區樹蕙堂報告廳舉行建校70周年倒計時100天活動。省政協副主席、校黨委書記唐洲雁,校友代表、山東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山東師大濟南校友會會長陳光華,學校領導曾慶良、張文新、姚東方、王洪禹、滿寶元、邢光、王傳奎、萬光俠出席活動。副校長王洪禹主持活動。活動通過學校官方新媒體平台、海報新聞客戶端同步直播。
(7)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擴展閱讀
山東師大師資力量
據2019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199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010人,正高級職稱361人、副高級職稱712人、博士生導師195人、有6名雙聘院士、22人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全國「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19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8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2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優勢學科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先後16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3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1人入選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人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雙聘院士:徐至展、郭柏靈、佟振合、朱健康、曹進德、張勇民
國家「萬人計劃」:商志曉、萬光俠、唐波、張春陽、魏建、徐繼存、呂文明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唐波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趙彥修、戚萬學、唐波、曾慶良、董育斌、何洪彬
國家級「教學名師」:朱德發、王瑋、戚萬學、李法曾
長江學者:董育斌、王宏、李娜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唐波、周軍、張春陽、蔡陽健
全國「四個一批」人才:商志曉、萬光俠
⑧ 山東師范大學是國家"985工程"或"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嗎
都不是
只是省屬的大學!
⑨ 山師的教育集團怎麼樣啊,待遇如何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的精神,積極探索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科學教育體制機制,提升高校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服務社會的能力,經山東省民政廳審批,山東師范大學於2014年2月組建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集團)。
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以 「引領山東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學生」為宗旨。一方面,基於基礎教育階段人的發展規律,積極探索與實踐科學有效的教育與培養模式;另一方面,基於山東師范大學及其附屬中小學的自身優勢,有序輸出先進的管理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集團致力於以資源整合的方式可持續地實現優勢資源的高效共享,努力成為創新性教育模式、經典品牌學校、權威優秀師資以及基礎教育改革經驗的重要陣地,為人才培養與教育均衡發展提供助力。
2015年,學校成立基礎教育工作委員會,成員由基礎教育辦公室、基礎教育集團、附屬中小學及學校有關部門組成。目前,集團已擁有29所合作辦學校(園)區。集團目前與加拿大列治文區教育局、蒙特利爾、魁北克省博斯愛特舍門教育局、瑞典蒙道爾市教育局、日本大阪府香芝市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門簽署了友好合作協議,並與美國康州瑞基小學、布里塞班市克雷菲爾學校(小學、中學)、伊普斯維奇學校、英國UCS(大學學院中學)、德國波恩FEG文理中學、新加坡菩提學校(小學)、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香港聖三一堂小學等不同學段的學校締結姊妹學校,定期組織開展長期留學、交流訪學、迷你留學等多種形式的國際教育交流活動。
⑩ 田家炳的基金會
設立
田家炳基金會是田家炳先生於 1982年創辦,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專事捐辦慈善公益事業。基金會資金來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個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獻,從不向外籌募。
宗旨
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創會宗旨,致力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捐資推動教育、醫療、衛生、文娛、康樂、交通等社會公益事業,實踐「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的理念;倡導並創造條件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學術交流;建立一個理想和諧、充滿愛心的社會,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廣道德教育;協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主要工作簡報
(捐資項目統計至2006年2月止)
香港
積極支持各大慈善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博愛醫院、仁愛堂、公益金、救世軍、鍾聲慈善社等興辦社會福利活動,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捐單位有圖書館、療養院、老人宿舍、老人日間護理中心、綜合醫療中心各1所,家務助理服務中心、老人中心各2所,青少年中心3所,幼兒園、幼兒園5所,小學4所、中學1所及本會主辦的中學1所。在大專院校方面計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資助項目包括教學樓、游泳池、學術研究基金、大學基金、獎學金和貸學金等。
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項目數百宗。在全國60餘所高校捐資興建教育書院、教學樓、師資培訓中心和體育中心,另捐辦專業學校9所、中學110餘所、小學35所及幼兒園5所、醫院29所。其他項目包括國家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北京市自然博物館「田家炳生物標本館」、南京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學交流中心」及全國鄉村學校圖書室1150間。在田家炳先生祖籍梅州市轄屬各市、縣、區之醫療、教育、交通及其他有關民生公益二百餘宗,受捐單位逾百。2009年5月,田家炳向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捐助三百萬,校名更名為「四平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其捐助學校包括湖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吉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田家炳書院(原杭州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河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田家炳教學樓(第九教學樓)、西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七號教學樓)、西南大學田家炳教學樓、重慶工商大學田家炳書院、重慶師范大學田家炳書院。河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新疆師范大學田家炳教學樓、四川省西充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日照田家炳實驗中學等。田家炳先生被聘為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榮譽院長。
台灣/澳門
1984年在台灣捐出新台幣五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支持文化教育活動,並每年為全省大專院校品學兼優、家境清寒的學子頒發獎學金。2004年捐助台灣交通大學興建田家炳光電中心。2005年捐助澳門大學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其他
資助各院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和贊助教育機構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多所大學設立中國學者訪問基金;贊助各地田家炳中學舉辦各類交流考察活動。在內地,於全國各地田家炳教育書院/學院、田家炳中學設立獎生金,培育更多優秀學生。
推動中國德育
田家炳先生生平修身立品,推己及人,對德育尤為重視。先生認為中國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必首重德育,以培養高尚完美的人格。為此先後資助在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舉辦三屆「廿一世紀學校德育發展路向」研討會;2005年又捐資100萬元,委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推行「田家炳基金會學校德育發展及研究計劃」,更具規劃、更有針對德育實效的推動中國的德育工作。
另又定期舉行「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匯集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和田家炳系列中學校長,分享及交流管理經驗,提升田家炳系列學校的管治效能和提高辦學素質。
未來展望
多年來,基金會的捐資項目已遍布全中國,且深得各省市區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人士的鼓勵、支持和肯定。田家炳先生除了出資捐助,更堅持到訪基金會資助的每所大學及中學,與師生交流處世為人的道理,親自實踐人格教育的理想。
在跨向廿一世紀的新時代,基金會仍將竭綿薄之力,繼續不分畛域地推動更廣泛的社會慈善工作,以造福民生,並以資助和發展國家的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事業為首重工作。深盼各界賢達,鼎力協助,時賜良箴,不勝感盼之至。
縱觀歷史,田氏家族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出了足以彪炳千秋的貢獻。從戰國時期齊國田氏歷代國君創立『稷下學宮』,進而倡導對中華民族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百家爭鳴』之風,到田家炳先生辛勤創業到無私助學,都深深反映了其體恤民族之苦,關切民族之生,關愛民族文明教化的千古憂思、綿綿大愛。中華文化的奠基時期,真正引領中華正氣,並對民族產生巨大正面影響的,即常被提起的『正能量』的,必有田家。
田家炳先生,堪與田齊君主相提並論。
齊田創立的稷下學宮正是『百家爭鳴』的發源之地,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就連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孟子、荀子其實都只是該『大學』中的一員。
齊威王初年,為聚集人才創建稷下學宮,將學者封為「大夫」。學宮綿延數代,一直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稷下學宮規模宏大,「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稷下先生們備受尊寵,到齊宣王時,「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徙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以致稷下先生多達千有餘人,而稷下學士有「數百千人」。由於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學者,便出現了《管子》等大批著述論作。
稷下學宮實行「不任職而論國事 ,無官守,無言責」的方針,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各個學派並存。四方游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世稱「百家爭鳴」。對此,司馬光在《稷下賦》中贊曰:「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歷史證明,推動中華民族前行的動力,正是這種『百家爭鳴』的強大精神動力,而非任何一堂之言,一人之說。
行星
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決定將該台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著一個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156,軌道傾角(即小行星軌道面和黃道面之間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幾乎是在黃道面上運行;它的軌道半徑長為2.366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的平均距離,約等於一億五千萬公里),這就是說田家炳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三億五千多萬公里;繞太陽運行一周需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