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雲喜獲提前退休,阿里巴巴的今天,為什麼法律精英蔡崇信功不可沒
馬雲喜獲提前退休,阿里巴巴的今天,法律精英蔡崇信確實功不可沒。
蔡崇信,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華爾街一家知名並購公司的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是一名法律精英。從事稅法業務。此外,蔡崇信擁有廣泛的政治和商業人脈。他出生在台灣的一個法律家庭。他的祖父是杜月笙的法律顧問。他的父親是台灣第一個從耶魯大學獲得法學博士的人,也是耶魯大學的經理。他在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加入了阿里巴巴。從公司結構的完善和十八羅漢的股權分配等方面,他將新生的阿里完善為一個具有完整國際慣例的公司形式,為阿里巴開了一個好頭。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了一半。馬雲按照計劃提前退休,不用擔心公司的發展。這一切都歸功於法律精英蔡崇信。
對於法律部門來說,把法律工作放在前期可以幫助企業順利成長。有些人只有說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話,才有可能展示他們的能力。事實上,解決問題的最好能力是他們不需要解決問題。
㈡ 馬雲與蔡崇信是怎麼認識的
蔡崇信在美國金融公司工作,本來是來找馬雲談給阿里巴巴風投的事,後台蔡崇信看到阿里巴巴比較有前途,放棄了自己年薪70萬美元的工作加入了阿里巴巴。
㈢ 馬雲和蔡崇信之間是有些什麼的關系
蔡崇信是馬雲的好朋友、好搭檔、好合夥人。蔡崇信是個才子,持有耶魯大學經濟學及東亞研究學士學位和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阿里巴巴創立之際,馬雲急需資金,蔡崇信則代表投資方與馬雲接洽。當時的蔡崇信任職於德國的一間投資公司,年薪已達七十萬美元。可是蔡崇信後來選擇放棄已有的職業,加入馬雲的創業團隊並領取每月500元的工資。不得不說,蔡崇信的眼光真的很准。
蔡崇信自己在下決定之前也認真想了想。「我第二次去杭州是因為我在馬雲身上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不只是他所描繪的商業願景和他眼中閃耀的光芒,還有整個團隊的人,他的忠實支持者。他們都相信這願景。我告訴自己,如果要加入一個團隊,這就是了。他們有一個頭腦清晰的領導,能把握全局。誰都能感受到他有很強的親和力。」
㈣ 馬雲能拿到那麼高額的融資真的是因為蔡崇信的原因嗎
1999 年 5 月,蔡崇信從香港飛到杭州見馬雲,首次見面,就被馬雲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打動了。一聊就是四天。根據《股權戰爭》一書中的描述,在那幾天里,蔡崇信當時是這么跟馬雲說的,「Jack,那邊的工作我不幹了,我加盟阿里巴巴。」據說,聽到這個消息後,在遊船上的馬雲驚訝得差點跳入西湖。就這樣,蔡崇信放棄了 6 位數的年薪(據報道說是 70 萬),當上了當時這么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 CFO,每月只拿 500 塊錢的薪水。
所以,當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見到馬雲的時候,也不得不驚嘆:眼前這位瘦削的年輕人,竟然獲得了高盛的投資,還擁有一位華爾街投資銀行家北京的蔡崇信做他的 CFO!
㈤ 馬雲和蔡崇信是怎麼認識的
馬雲這樣評價蔡崇信,「他是專門負責與投資人對話的,我有一個重大的涉及股東利益的想法時,先讓蔡崇信明白,他再跟投資人講明白。」
㈥ 在阿里巴巴里,為何只有馬雲與蔡崇信為永久合夥人
首先他們的的三觀應該是一致的,所以在看待做事情上面是能夠達成一致的,能夠意見達成一致,目標也是一樣的,所以就能夠長久的合作。
馬雲當初面見蔡崇信主要是為了談投資事宜,沒想到這一談卻把蔡崇信談過來了。蔡崇信起初是代表公司與馬雲進行談判,而在談判過程中蔡崇信發現馬雲的想法大有可為,出於對資本的敏感蔡崇信在與馬雲談判後的第二天找到了他,並表示要加入阿里巴巴。蔡崇信的突然造訪把馬雲嚇了一跳。要知道當時蔡的資產可是能收購好幾十個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
也好在馬雲一心想把阿里做大,才沒有拒絕這樣一尊大神,要知道正常的小公司前期根本不會就上市及股權方面做工作,更別說企業規范化運作了。而蔡崇信這樣一尊大佛馬雲卻有勇氣把他留下,不得不說有才華又有遠見的人真的很可怕。蔡在加入阿里巴巴後就任CFO,當時月薪只有500元,不及原來的千分之一。
蔡的到來給了阿里巴巴一個重塑的機會,也正是有了蔡的加入才讓阿里巴巴正式成為一家公司,而在之前阿里巴巴只是一個「三無團隊」。盡管媒體的焦點大多集中在馬雲及孫正義上,但是蔡對阿里巴巴的成功才是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無論是主導收購中國雅虎還是成立香港總部及後來的阿里巴巴兩次上市,都離不開蔡崇信。
有人說孫正義是馬雲的貴人,其實蔡崇信才是。他不僅是馬雲的貴人,同時也是阿里巴巴的規劃者,沒有他,相信即便有孫正義也不會有現在的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