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西南財經大學基金會

西南財經大學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3-28 03:16:38

❶ 西南財經大學是一個怎麼樣的學校

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位於成都市杜甫草堂西側。
學校原名四川財經學院,於1952-1953年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部分系科合並組成,薈萃了西南地區的財經教育專家和教授,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彭迪先、陳豹隱、李孝同、梅遠謀、劉洪康、楊佑之、湯象龍等在校任教。學校校址所在地為原成華大學,其前身為上海光華大學(1925年成立),1938年內遷成都興辦的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故校址所在地得名"光華村"。1952年後學校由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學校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管理。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幾代師生員工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培育和弘揚"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秉承"嚴謹、勤儉、求實、開拓"的校訓,堅定"勵精圖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爭創一流"的大學信念,繁榮和發展財經科學,培養高素質經濟、金融人才,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高等財經大學的辦學規律,努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已經建成為國家經濟學、工商管理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國家和西部地區金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及西部財經學科國際交流的中心。
學校已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經、管、法、文、理、工相結合的學科特色。金融學、政治經濟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金融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評審中列全國之首,政治經濟學是全國財經類院校該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也是西部地區理論經濟學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含保險)、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企業管理、統計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數量經濟學、經濟法學、人口學等12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設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後流動站。
學校是國家金融、經濟部門高水平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學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及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英語等9個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擁有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9個本科專業,設有19個院(系)、部;擁有西南地區首家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國首批註冊會計師(CPA)培養基地,是會計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辦單位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單位。設有"中國人民銀行模擬銀行實驗中心"和"全國金融系統出國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培訓中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西南財經大學出國培訓中心"。國家"211工程"專項建設有"金融科研實驗中心"、"會 計電算化"、"統計分析"等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
截至2004年12月,有教職工1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4人,其中,教授130人、副教授214人,博士生導師84人。教師中有劉詩白、曾康霖、何澤榮、趙國良、袁文平、蔣明新等全國著名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導師,還聘請了300餘位國內外經濟學家、銀行家、企業家為我校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6478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2584人。有碩士研究生2934人,博士研究生650人。此外,還有一批國外留學生及港澳學生,以及成人教育學生萬餘人。建校以來,為國家輸送各類畢業生11萬余名,其中金融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規模以及到金融部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居全國高校前茅。各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險、證券、工商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許多畢業生已鍛煉成長為我國金融、經濟部門和各行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幹。一些學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林證券等國外著名機構任職和國外大學任教。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科研強校",充分發揮金融研究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優勢,著力研究國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研究特色。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4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30餘項。"九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類立項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兩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學校出版社連續6年3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經濟學家》雜志是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躋身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期刊",《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學校是西部地區經濟與管理科學的國內外學術交流中心。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研究機構、金融部門及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舉辦了"中國金融論壇"、"企業管理與創新國際研討會"、"中國勞動力市場及再就業政策國際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在全國及海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設有與英國商聯保險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會計師培訓中心"、與澳大利亞安盛·國衛集團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中介人培訓中心"、與日本精算師協會合作的"西南財經大學日本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的"西門子- 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與美國紐約人壽國際公司合作的"紐約人壽國際公司- 西南財經大學壽險管理(LOMA)考試中心"等多個專門教育機構。與華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台灣光華教育基金會在我校設立了"太平洋--光華保險教育基金"。
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學校黨委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1998年獲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授予的"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榮譽稱號。2003年,在防範非典侵襲的戰斗中,校黨委榮獲 "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學校貫徹"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營造優良的辦學環境。校區由光華校區、柳林校區和電子商務學院(綿陽涪江)組成,總佔地面積2300餘畝。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園林式院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後勤生活服務設施,教學場地充足、設施齊全,學生住宿條件好;學生食堂為四川省高校示範食堂。圖書館館藏文獻180萬冊,合訂期刊5萬冊,中文報刊3000餘種,外文報刊300餘種,光碟3800餘種。校園網光纖到戶,網上教學科研資源豐富。體育設施完備,建有體育館,4個標准田徑運動場,73個球類運動場及2個標准游泳池。
面對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養思想品德優良的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心,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以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鞏固居於全國財經大學的前列地位,著力建設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在適當時機,實施由教學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發展戰略;堅持人才強校、學術興校,弘揚和培育"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財大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部分學科國際知名的全國一流重點大學。

❷ 西南財經大學會加入香港會計師公會認證院校嗎

當然是了,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毗鄰杜甫草堂。學校校區由光華校區、柳林校區和電子商務學院(綿陽涪江)組成,總佔地面積2800餘畝。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園林式院校」。學校原名四川財經學院,於1952-1953年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部分系科合並組成,薈萃了西南地區的財經教育專家和教授,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彭迪先、陳豹隱、李孝同、梅遠謀、劉洪康、楊佑之、湯象龍等在校任教。學校校址所在地為原成華大學,其前身為上海光華大學(1925年成立),1938年內遷成都興的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故校址所在地得名「光華村」。1952年後學校由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學校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管理。在長期的學實踐中,學校幾代師生員工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培育和弘揚「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秉承「嚴謹、勤儉、求實、開拓」的校訓,堅定「勵精圖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爭創一流」的大學信念,繁榮和發展財經科學,培養高素質經濟、金融人才,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高等財經大學的學規律,努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已經建成為國家經濟學、工商管理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國家和西部地區金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及西部財經學科國際交流的中心。學校已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經、管、法、文、理、工相結合的學科特色。金融學、政治經濟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金融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評審中列全國之首,政治經濟學是全國財經類院校該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也是西部地區理論經濟學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含保險)、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企業管理、統計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數量經濟學、經濟法學、人口學等12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設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及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英語等9個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擁有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9個本科專業,設有19個院(系)、部;擁有西南地區首家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國首批註冊會計師(CPA)培養基地,是會計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單位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單位。設有「中國人民銀行模擬銀行實驗中心」和「全國金融系統出國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培訓中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西南財經大學出國培訓中心」。國家「211工程」專項建設有「金融科研實驗中心」、「會計電算化」、「統計分析」等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學校堅持「學術興校、科研強校」,充分發揮金融研究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優勢,著力研究國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研究特色。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4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30餘項。「九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類立項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兩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學校出版社連續6年3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經濟學家》雜志是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躋身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期刊」,《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截至2005年9月,有教職工1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46人,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240人,博士生導師85人。教師中有劉詩白、曾康霖、何澤榮、趙國良、袁文平、蔣明新等全國著名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導師,還聘請了300餘位國內外經濟學家、銀行家、企業家為我校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69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768人。有碩士研究生3612人,博士研究生761人。此外,還有一批國外留學生及港澳學生,以及成人教育學生萬餘人。建校以來,為國家輸送各類畢業生11萬余名,其中金融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規模以及到金融部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居全國高校前茅。各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險、證券、工商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許多畢業生已鍛煉成長為我國金融、經濟部門和各行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幹。一些學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林證券等國外著名機構任職和國外大學任教。長期以來,學校把對外交流與合作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和目的,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研究機構、金融部門及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舉了「中國金融論壇」、「企業管理與創新國際研討會」、「中國勞動力市場及再就業政策國際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在全國及海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設有與英國商聯保險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會計師培訓中心」、與澳大利亞安盛?國衛集團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中介人培訓中心」、與日本精算師協會合作的「西南財經大學日本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的「西門子—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與美國紐約人壽國際公司合作的「紐約人壽國際公司-西南財經大學壽險管理(LOMA)考試中心」等多個專門教育機構。與華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台灣光華教育基金會在我校設立了「太平洋—光華保險教育基金」。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學校黨委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1998年獲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授予的「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榮譽稱號。2003年,在防範非典侵襲的戰斗中,校黨委榮獲「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後勤生活服務設施,教學場地充足、設施齊全,學生住宿條件好;學生食堂為四川省高校示範食堂。圖書館館藏文獻180萬冊,合訂期刊5萬冊,中文報刊3000餘種,外文報刊300餘種,光碟3800餘種。校園網光纖到戶,網上教學科研資源豐富。體育設施完備,建有體育館,4個標准田徑運動場,73個球類運動場及2個標准游泳池。面對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學校的學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養思想品德優良的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心,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以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鞏固居於全國財經大學的前列地位,著力建設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在適當時機,實施由教學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發展戰略;堅持人才強校、學術興校,弘揚和培育「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財大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部分學科國際知名的全國一流重點大學。

❸ 西南財經大學

本科的金融學雙語實驗班最好,金融學院有金融學雙語實驗班、金融工程學和金融學這三個系,錄取的分數線也不同,雙語實驗班要高一些。
西財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有關數據你可以去www.swufe.e.cn上查詢
西財本科校區現在成都溫江區,環境不錯,學習氛圍濃厚,圖書館、通宵自習室等設置也齊備,西財很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性化,從校到院再到系都會組織很多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

❹ 西南財經大學的知名校友

西南財經大學的知名校友:劉家義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尚福林中國銀監會主席,王東,女,西南財經大學EMBA學員,當選2006年全國十大EMBA精英人物。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前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等等。

西南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成立於2007年10月13日,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秉承「凝聚情感、成就校友、助力西財、奉獻社會」的工作理念,聚集校友資源,拓展合作渠道,為校友事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在宣傳西南財經大學、促進各地校友會建設與發展、推動校友與母校之間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已見成效。



❺ 孫蓉的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蓉,女,1963年生於成都。經濟學博士(師從袁文平教授)。現為西南財經大學校黨委委員,保險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所長。是四川保險學會理事暨學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司法鑒定人,成都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科研成果百餘項。曾獲得全國金融教育先進工作者、西南財大教學名師(首屆)等稱號,並先後獲得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10餘項教學科研獎。是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保險學原理》的課程負責人。
● 主要研究領域:商業保險理論與實務、保險法、農業保險、保險與經濟的相關分析等。
● 學術成果:共計100餘項。先後獨著或參著專著 7部,發表論文、譯文60餘篇,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及工具書18部;承擔各類課題16項(在研4項)。在學術成果中有8項為全國統編或規劃教材(其中全國高校重點教材主編、副主編各1項),1項為省級精品課程教材,20餘項發表於《保險研究》、《財貿經濟》、《改革》、《生態經濟》、《財經科學》、《中國保險》、《上海保險》、《理論與改革》、《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學報》、《保險職業學院學報》、《天府新論》、《西南金融》等全國核心期刊;主持及主研國家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211工程」規劃重點課題、校管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重點課題等。
● 主要科研目錄:
(一)在海內外出版的專著
《中國商業保險資源配置論》(獨立專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戰略研究——基於金融混業經營的視角》(領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農業保險新論》(第一編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中國大陸財產保險理論與實務》(參著),台灣五南書局2003年版;《農村社會保障的國際比較及啟示研究》(參著),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中國經濟改革30年:金融卷》(參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社會資本與城市貧困問題研究——一個理論框架及四川城市社區經驗證據的檢驗》(主著,排名第二),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二)主要完成與承擔的科研課題
主持:「中國保險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保險法律體系的健全」,中國人民銀行1998年度科研項目資助課題,2002結項;「金融混業經營背景下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戰略研究」,西南財大「211工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06年結項;「中國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論」,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2003年度課題,2007年結項;「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構建與制度創新研究」,四川省委2008年度課題,2009年結項;等等。
主研:「農村社會保障的國際比較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年課題,2005年結項;「中國保險中介人制度研究——保險中介人的市場行為模式」,西南財大1999年211課題,2001年結項;「社會資本視角下的四川城市貧困問題理論與實證研究」, 四川省哲學社科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重點項目課題,2009年結項;「社會資本視角下政府反貧困政策績效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年課題,在研;等等。
(三)教材及辭典
主編:《保險學原理》(四川省精品課程教材),西南財大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2010年第三版;《保險法概論》,西南財大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財產保險》(全國普通高校金融類「九五」規劃重點教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副主編:《財產保險》(全國高校保險學系列教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2002年、2003年版;《保險學基礎》,西南財大出版社2003年、2006年、2010年版;《基礎保險學》,西南財大出版社1993年版。
參編:《保險經紀理論與實務》(全國保險經紀資格考試指定教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農業保險》(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金融類專業「八五」統編教材),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保險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定用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保險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定用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保險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財產保險》(21世紀高等學校金融學系列教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經濟法律通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等等。
(四)主要學術論文
論保險合同法律規范在適用中存在的問題,《保險研究》2002(9);
中國保險業誠信缺失的制度分析,《保險研究》2003(9);
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回顧、現狀與展望,《生態經濟》,2007(2);
保險資源配置中的政府與市場,《保險研究》2008(5);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保險業的變遷與發展,《保險研究》2008(12);
國有資產管理的自有資金模式與風險控制,《改革》,2009(1);
風險認知、利益互動與農業保險制度變遷,《財貿經濟》,2009(6)。
● 海外經歷:於1996年、2000年、2001年、2006年、2009年赴香港、俄羅斯和台灣訪問、研修或作學術演講。
● 主要獲獎情況及其他社會反響:
(一)教學類
1996年主講並負責申報的《保險學原理》課程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2004年被評為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
多次在學生評教中獲得全校第一名、第二名。
多次榮獲優秀教師等稱號,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項。
2007年獲西南財經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獎。
2007年獲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2007年金融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二)科研類
論文:2000年 「開放保險市場與發展民族保險業」獲四川省金融學會第九次金融科研優秀成果獎,該論文被人大報刊復印中心《金融與保險》1998年第9期全文轉載。
論文:「中國保險業誠信缺失的制度分析」 (獨立撰寫),發表於《保險研究》2003年第9期,2004年獲中國保險學會、《保險研究》優秀論文特等獎和2003年度西南財經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署名唯一),並被收錄到《保險研究》2004年增刊「優秀論文匯編」以及《中國保險論叢——管理之道》(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年版)中;被《中國保險網》、《中國保險經紀網》、《世界經理人周刊》、《博愛人》、《和訊網》等保險及相關網站的10餘個網頁轉載,經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四川大學圖書館)核查,在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和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至2006年3月已查找到引用本文的文獻共計13條。
專著:《中國商業保險資源配置論》(獨立撰寫),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獲2005年西南財經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署名唯一)。
專著:《農村社會保障的國際比較及啟示研究》(參著),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2009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署名第二)。
專著:《社會資本與城市貧困問題研究——一個理論框架及四川城市社區經驗證據的檢驗》(第二主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2010年獲四川省經濟學會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署名第二)。
(三)其他
榮獲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多次參加全國經濟師、助理經濟師職稱考試命題工作;全國自考《保險學原理》等課程的命題工作。
2002-2010年先後參加全國人大《保險法》(修正案草案)的立法調研座談會、巨災保險調研座談會、《保險法》司法解釋草案討論會以及省政府法制辦《四川省消防條例》(草案)設計論證會,作為專家參會發言及提交書面意見。
2004-2009年已先後有10餘名(項)指導的學生獲得本科生科研獎(科研處、共青團委主辦)、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光華獎、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

❻ 西南財經大學和首都經貿大學哪個好

當然是西南財經大學好了,給你看簡介
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毗鄰杜甫草堂。學校校區由光華校區、柳林校區和電子商務學院(綿陽涪江)組成,總佔地面積2800餘畝。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園林式院校」。

學校原名四川財經學院,於1952-1953年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部分系科合並組成,薈萃了西南地區的財經教育專家和教授,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彭迪先、陳豹隱、李孝同、梅遠謀、劉洪康、楊佑之、湯象龍等在校任教。學校校址所在地為原成華大學,其前身為上海光華大學(1925年成立),1938年內遷成都興辦的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故校址所在地得名「光華村」。1952年後學校由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學校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管理。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幾代師生員工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培育和弘揚「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秉承「嚴謹、勤儉、求實、開拓」的校訓,堅定「勵精圖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爭創一流」的大學信念,繁榮和發展財經科學,培養高素質經濟、金融人才,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高等財經大學的辦學規律,努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已經建成為國家經濟學、工商管理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國家和西部地區金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及西部財經學科國際交流的中心。

學校已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經、管、法、文、理、工相結合的學科特色。金融學、政治經濟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金融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評審中列全國之首,政治經濟學是全國財經類院校該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也是西部地區理論經濟學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含保險)、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企業管理、統計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數量經濟學、經濟法學、人口學等12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設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後流動站。

學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及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英語等9個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擁有3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5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9個本科專業,設有19個院(系)、部;擁有西南地區首家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國首批註冊會計師(CPA)培養基地,是會計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辦單位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單位。設有「中國人民銀行模擬銀行實驗中心」和「全國金融系統出國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培訓中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西南財經大學出國培訓中心」。國家「211工程」專項建設有「金融科研實驗中心」、「會計電算化」、「統計分析」等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科研強校」,充分發揮金融研究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優勢,著力研究國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研究特色。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4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30餘項。「九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類立項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兩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學校出版社連續6年3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經濟學家》雜志是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躋身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期刊」,《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截至2005年9月,有教職工1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46人,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240人,博士生導師85人。教師中有劉詩白、曾康霖、何澤榮、趙國良、袁文平、蔣明新等全國著名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導師,還聘請了300餘位國內外經濟學家、銀行家、企業家為我校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69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768人。有碩士研究生3612人,博士研究生761人。此外,還有一批國外留學生及港澳學生,以及成人教育學生萬餘人。建校以來,為國家輸送各類畢業生11萬余名,其中金融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規模以及到金融部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居全國高校前茅。各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險、證券、工商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許多畢業生已鍛煉成長為我國金融、經濟部門和各行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幹。一些學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林證券等國外著名機構任職和國外大學任教。

長期以來,學校把對外交流與合作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和目的,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研究機構、金融部門及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舉辦了「中國金融論壇」、「企業管理與創新國際研討會」、「中國勞動力市場及再就業政策國際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在全國及海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設有與英國商聯保險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會計師培訓中心」、與澳大利亞安盛·國衛集團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中介人培訓中心」、與日本精算師協會合作的「西南財經大學日本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的「西門子— 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與美國紐約人壽國際公司合作的「紐約人壽國際公司- 西南財經大學壽險管理(LOMA)考試中心」等多個專門教育機構。與華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台灣光華教育基金會在我校設立了「太平洋—光華保險教育基金」。

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學校黨委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1998年獲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授予的「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榮譽稱號。2003年,在防範非典侵襲的戰斗中,校黨委榮獲「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後勤生活服務設施,教學場地充足、設施齊全,學生住宿條件好;學生食堂為四川省高校示範食堂。圖書館館藏文獻180萬冊,合訂期刊5萬冊,中文報刊3000餘種,外文報刊300餘種,光碟3800餘種。校園網光纖到戶,網上教學科研資源豐富。體育設施完備,建有體育館,4個標准田徑運動場,73個球類運動場及2個標准游泳池。

面對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養思想品德優良的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心,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以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鞏固居於全國財經大學的前列地位,著力建設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在適當時機,實施由教學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發展戰略;堅持人才強校、學術興校,弘揚和培育「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財大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部分學科國際知名的全國一流重點大學。

❼ 西南財經大學是不是211工程的

當然是了,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毗鄰杜甫草堂。學校校區由光華校區、柳林校區和電子商務學院(綿陽涪江)組成,總佔地面積2800餘畝。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園林式院校」。
學校原名四川財經學院,於1952-1953年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部分系科合並組成,薈萃了西南地區的財經教育專家和教授,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彭迪先、陳豹隱、李孝同、梅遠謀、劉洪康、楊佑之、湯象龍等在校任教。學校校址所在地為原成華大學,其前身為上海光華大學(1925年成立),1938年內遷成都興辦的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故校址所在地得名「光華村」。1952年後學校由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學校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管理。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幾代師生員工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培育和弘揚「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秉承「嚴謹、勤儉、求實、開拓」的校訓,堅定「勵精圖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爭創一流」的大學信念,繁榮和發展財經科學,培養高素質經濟、金融人才,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高等財經大學的辦學規律,努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已經建成為國家經濟學、工商管理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國家和西部地區金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及西部財經學科國際交流的中心。
學校已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經、管、法、文、理、工相結合的學科特色。金融學、政治經濟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金融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評審中列全國之首,政治經濟學是全國財經類院校該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也是西部地區理論經濟學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含保險)、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企業管理、統計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數量經濟學、經濟法學、人口學等12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設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後流動站。
學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及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英語等9個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擁有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9個本科專業,設有19個院(系)、部;擁有西南地區首家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國首批註冊會計師(CPA)培養基地,是會計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辦單位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單位。設有「中國人民銀行模擬銀行實驗中心」和「全國金融系統出國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培訓中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西南財經大學出國培訓中心」。國家「211工程」專項建設有「金融科研實驗中心」、「會 計電算化」、「統計分析」等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科研強校」,充分發揮金融研究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優勢,著力研究國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研究特色。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4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30餘項。「九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類立項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兩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學校出版社連續6年3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經濟學家》雜志是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躋身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期刊」,《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截至2005年9月,有教職工1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46人,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240人,博士生導師85人。教師中有劉詩白、曾康霖、何澤榮、趙國良、袁文平、蔣明新等全國著名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導師,還聘請了300餘位國內外經濟學家、銀行家、企業家為我校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69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768人。有碩士研究生3612人,博士研究生761人。此外,還有一批國外留學生及港澳學生,以及成人教育學生萬餘人。建校以來,為國家輸送各類畢業生11萬余名,其中金融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規模以及到金融部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居全國高校前茅。各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險、證券、工商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許多畢業生已鍛煉成長為我國金融、經濟部門和各行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幹。一些學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林證券等國外著名機構任職和國外大學任教。
長期以來,學校把對外交流與合作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和目的,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研究機構、金融部門及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舉辦了「中國金融論壇」、「企業管理與創新國際研討會」、「中國勞動力市場及再就業政策國際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在全國及海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設有與英國商聯保險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會計師培訓中心」、與澳大利亞安盛?國衛集團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中介人培訓中心」、與日本精算師協會合作的「西南財經大學日本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的「西門子— 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與美國紐約人壽國際公司合作的「紐約人壽國際公司- 西南財經大學壽險管理(LOMA)考試中心」等多個專門教育機構。與華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台灣光華教育基金會在我校設立了「太平洋—光華保險教育基金」。
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學校黨委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1998年獲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授予的「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榮譽稱號。2003年,在防範非典侵襲的戰斗中,校黨委榮獲「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後勤生活服務設施,教學場地充足、設施齊全,學生住宿條件好;學生食堂為四川省高校示範食堂。圖書館館藏文獻180萬冊,合訂期刊5萬冊,中文報刊3000餘種,外文報刊300餘種,光碟3800餘種。校園網光纖到戶,網上教學科研資源豐富。體育設施完備,建有體育館,4個標准田徑運動場,73個球類運動場及2個標准游泳池。
面對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養思想品德優良的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心,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以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鞏固居於全國財經大學的前列地位,著力建設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在適當時機,實施由教學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發展戰略;堅持人才強校、學術興校,弘揚和培育「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財大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部分學科國際知名的全國一流重點大學。

❽ 西南財經大學辦了哪些學術期刊

期刊名稱:財經科學 ((原名《四川財經學院學報》 ,1984 年改現名)
主辦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期刊名稱:經濟學家
主辦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社會科學學術基金會

財經科學 就是 西南財經大學的學報。
四川財經學院,在1985年更名為 西南財經大學

❾ 西南財經大學在國外的知名度

西南財經大學國外的知名度,主要來自西南財經大學的西部地區經濟與管理科學國內外學術交流中心,每年都要舉辦和承辦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研討會,比如一年一度 「中國金融論壇」、「海峽兩岸會計、統計、金融學術研討會」、「中德貨幣政策研討會」、「香港經濟學年會」、「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中國研討會」等重要的大型學術會議。

西南財經大學目前有外國留學生363人,佔在校學生23951人的比例不大。

西南財經大學,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大學之一,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
西南財經大學以金融學科為優勢,在金融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是1925年在上海創辦的光華大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教育部主管。

❿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師資力量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現有專任教師7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人,教授21人,副教授27人,學院絕大部分教師擁有博士學位,很多教師畢業於國內外著名大學。同時聘請包括James A. Ohlson、Stephen H. Penman、Rajiv Banker等國際頂尖會計學教授為學院客座教授。多位教師入選「會計名家培養工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新世紀優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學術類)」,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榮譽。

閱讀全文

與西南財經大學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