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梅琳達蓋茨的基金會怎麼樣

梅琳達蓋茨的基金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03-27 22:47:16

❶ 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項目推進

2012年8月15日,蓋茨向加州理工學院授予10萬美元獎金,表彰該校在研製獨立型太陽能馬桶方面的努力,該系統可對水進行再循環,並將人類排泄物分解轉化為可儲存能源。
蓋茨密切關注這種新型馬桶的進展。他指出,隨地排泄產生的衛生問題,每年奪去15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的生命,而西方式馬桶並不適用,因為後者需要復雜的下水道系統,且太過費水。因此蓋茨大力推動馬桶技術的創新,他指出,自1775年抽水馬桶問世後,這方面就沒有什麽根本性創新。
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同天宣布,向各機構的馬桶項目提供共計340萬美元的新資金,該基金在「馬桶革命」方面投資已累計達650萬美元。 2014年6月4日,比爾蓋茨基金會(GCE)宣布廣州公司贏得比爾蓋茨基金會第12輪 「探索大挑戰」,憑借研究項目成為本輪大挑戰中國區唯一的獲獎機構,也是「探索大挑戰」2008年創辦以來第14位中國區獲獎者!
全世界每年生產避孕套150億只,用戶有7.5億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研,有50%的男性不願使用避孕套的原因是因為避孕套會影響性生活質量,一旦該世界難題得以解決,避孕套市場將會 有一個幾何級數增長。當避孕套厚度減少到30微米以下而不影響其安全性時,避孕套帶來的異物感幾乎不存在,避孕套壁與皮膚之間的貼合度會增加,觸感傳達更加靈敏。也就是達到避孕套的終極夢想——戴了和沒戴的感覺一樣!在不影響性生活真實感的情況下,有效避免意外懷孕、性病和艾滋病傳播!
蓋茨還提供10萬美元贊助款給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以研發使用超輕的傳導材料石墨烯製作的安全套。此外,基金會還提供了10萬美元給美國俄勒岡大學,以資助其進行聚氨酯製作安全套的研究,面市成品的厚度將不到目前市面上最薄安全套的一半。
研究者稱,研發下一代安全套的目的是鼓勵伴侶更樂於使用安全套,除了有助於避孕外,也有助減少性病以及艾滋病病毒等的傳染。
蓋茨表示,發達國家廠商對於研發瘧疾、結核病等葯物缺乏興趣,原因在於這些疾病在先進國家並不普遍,但「超薄安全套會有市場,因為安全套多年以來一直沒有太大創新」。

❷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怎麼樣

知名人士的公司,你去應聘?什麼崗位?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 開的基金公公司應該不會忽悠你吧。
不過我只是來圍觀的,我並不知道答案。

❸ 「已捐贈360億美元,會把錢都捐出去」,比爾蓋茨的慈善人生究竟是怎樣的

比爾蓋茨現在累計捐贈已經高達了360億美元,並且比爾蓋茨還表示自己會把錢都捐出去。比爾蓋茨的慈善人生可以說是一個首富到首善的轉變,可以這樣說,比爾蓋茨賺取了世界的錢,然後再以慈善的方式把這些錢全部花出去。


2000年比爾蓋茨與妻子成立了「蓋茨基金會」,這也是比爾蓋茨第2份正式的職業,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慈善基金會。到2018年蓋茨基金會已經累計捐款501美億美元,在全球超過100多個國家中開展慈善,工作重點幫助的對象是「健康、發展、以及孩子的教育」。

❹ 比爾蓋茨捐出所有個人財產有何看法

有人這么認為: 一:
如果比爾-蓋茨把全部個人資產捐出後,捐出的資產,就與他「一刀兩斷」,沒有任何關聯,那就是真的;如果蓋茨資產捐出後,是把錢捐到《蓋茨基金會》,而《蓋茨基金會》的會長,又是比爾-蓋茨的父親(威廉-蓋茨)擔任的。這樣的換個牌子的資產轉移法,就叫搞慈善,那就是個騙局。為什麼呢?
比爾-蓋茨通過這樣的資產轉移,從比爾-蓋茨的私人的金庫,轉到《蓋茨基金會》的金庫,但金庫大門的鑰匙,仍然掌握在蓋茨家族手中,比爾-蓋茨仍然可以動用《蓋茨基金會》的資金,進行投資到一些企業,甚至去買美國國債股票和外國政府的債券等去賺錢活動。不同的是,通過《蓋茨基金會》去搞投資活動,可以免去政府高額的稅收。
比方說:《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去搞投資,就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而這些報酬,都屬於比爾-蓋茨自己所有。
一句話,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後,可以得到三個好處:1.可以得到「公德無量」的口碑;2.可以逃避50%,甚至60%的「遺產稅」;3.在《蓋茨基金會》的名義下,仍然可以進行商業活動,而且可以得到政府免稅的優惠待遇。
中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跟美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是兩個概念。中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是把錢捐出去後,就像撥出去的水,就覆水難收了。而美國比爾-蓋茨理解的「捐獻慈善」,是把錢捐出去後,就像嫁出去的女兒,還可以再回娘家的。
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說要到中國來,游說中國的富豪們也要向他們學習,都把錢捐出來,這就像黃牛要勸說老虎要吃草不要吃葷一樣,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要中國的富豪們都把錢捐出來給慈善,不是不可能,只要中國政府願意把美國的慈善基金會的一套玩意兒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來,中國的富豪同樣也會願意都把錢捐出來的。
比爾-蓋茨是個企業家,是個商人,全世界的商人都是一樣的,都想賺錢,都想賺得越多越好,賺錢多多益善是商人的本質,不想賺錢的商人,是變不了富豪的。
比爾-蓋茨要捐出個人全部資產的消息被披露後,許多中國人,就迫不及待的對美國富人的個人高尚品德,大捧特捧,而自己又不願意去認真的思索一下,為什麼美國的富人,對把自己的資產都捐獻出來的熱情,會這么高。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難道最後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錢送給人家嗎?比爾-蓋茨,既然要做好事,把錢捐出來就捐出來唄,把錢交給美國政府不就了事嗎?為什麼還要成立《蓋茨基金會》,再把錢交給《蓋茨基金會》,然後,再任命自己的父親當《蓋茨基金會》會長。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如果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要來中國游說中國的富豪的話,是否先把《蓋茨基金會》的錢,先發給幾億的中國窮人,這樣游說起來,才有說服力。

二:

6月27日,在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微軟公司總部,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右)在員工送別自己的活動中講話。旁邊是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當天,比爾·蓋茨度過了他在微軟最後一個全職工作日。

這些天,蓋茨辭去微軟董事長,將主要管理蓋茨基金會一事,在我國被媒體炒的沸沸揚揚。我國的不少媒體或個人,就蓋茨基金會一事做為證據,大談「仁慈」、「人道」。有人還把蓋茨主要管理蓋茨基金會,說成是「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大談的蓋茨用資金成立基金會就是「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 ,是「大公無私」,基金會就是從事「慈善」等說法。

許多網站曾刊登一篇名為《投資利益抵觸基金宗旨蓋茨基金會擬調投資策略》的文章。文章實際指出蓋茨基金會在「慈善」名義下大肆賺錢贏利。文章引用美國《洛杉磯時報》的話說,蓋茨基金會投入大量資金「持有一些企業的股票或債券,這些公司與蓋茨基金會所宣稱的促進健康、安居和社會福利問題等目標相抵觸」。

《洛杉磯時報》還說,「慈善」的蓋茨基金會每年從其盈利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而這些投資實際與其冠冕堂皇宣稱的「社會公益活動相沖突」。根據《洛杉磯時報》資料,被某些人宣揚為主要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蓋茨基金會,其「總資產的41%以上(約87億美元)被投資到了一些企業,這還不包括該基金會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和外國政府債券。」

根據文章引用的《福布斯》報道,據說主要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的蓋茨基金會,「 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實際上,通過投資經營擴大慈善事業已經成為美國許多慈善基金會的基本運作模式。像多數慈善機構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將總資產的5%用於捐贈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稅收,另外95%的資產用於投資。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因此,被某些人宣揚為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其利潤率高達15%左右,比許多公開宣布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的利潤率還要高。而右派們大肆宣揚蓋茨基金會的 「慈善」,卻避而不談蓋茨基金會在「慈善」下賺錢的真實。

實際上,「慈善事業」幌子下通過投資經營來賺錢並增加自己的財富,已經成為美國許多資本家賺錢並增加自己的財富的經營模式之一。而右派卻硬要把將資本從其他經營模式轉為基金會這種資本經營模式,美化為「將資產全部捐獻出去了」。實際上,基金會這種資本經營模式披上仁慈的外裝,還能帶來減免稅收的巨大經濟利益。像美國多數號稱從事慈善事業的基金會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只要將總資產的5%用於捐贈,就可以使整個基金會獲得減免稅收好處。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而這使蓋茨基金會另外95%的用於投資贏利資產獲得減免稅收好處。這個好處超過了它的14億美元捐贈。

而且據有關資料,2003年蓋茨基金會有268億美元的資產,2005年底蓋茨基金會共擁有350億美元資產。因此,2005年,被某些人宣揚成極其「仁慈」的蓋茨基金會,其捐獻14億美元,極可能還未達到其要求捐贈5%的百分比。

蓋茨將幾百億資產轉為自己名下的基金會去賺錢贏利,並且一年賺得幾十億美元。卻硬要把蓋茨將錢從左口袋放入右口袋的行為,說成是「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蓋茨「裸捐」。似乎蓋茨已捐得赤身裸體、一絲不掛。蓋茨將「財產全數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實際上,蓋茨是將原來在A處賺錢的資產,轉到B處----蓋茨基金會賺錢。這種左手轉右手,從左口袋取出放在右口袋,或者說資本經營模式的變化,怎能說是蓋茨將「財產全數捐」?有將自己的財產捐給自己的說法嗎?蓋茨「完成了從企業家到慈善家的轉身」。美國基金會(包括蓋茨基金會)從事「慈善、公益」,而基金會(包括蓋茨基金會)精於賺錢,大肆贏利。

2006年6月16日,香港的星島環球網一文章寫道,「美國的大型慈善基金會素以投資精明著稱。以蓋茨基金會為例,其在美國以投資的『多樣性』和『保守性』而聞名。其慣用的手法就是簡單的『低吸高拋』,借機獲利。除了股票之外,蓋茨基金會還大量投資於短期投資項目,包括美國政府債券、高等級商業票據及短期貼現債券,還有國內國際共同基金投資、高收益企業證券和國際企業和政府證券等。

據《福布斯》報道,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回報,而2001年其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8%左右,……其高效的投資水平令人稱奇。因此有人認為,蓋茨大筆捐錢是為了逃避政府的高額財產稅。也有一些人認為,蓋茨這樣做是為了改善近年來因打官司而被損毀的公司形象」。

另一篇文章也根據《福布斯》數據,分析了蓋茨基金會到底是熱衷於慈善還是賺錢。「據《福布斯》報道,據其年報,該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這個總數是其財產轉讓所得的12億美元的3倍多。2001年蓋茨基金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8%左右。……甚至當標准普爾 500股指的股息下降12% 的時候,蓋茨基金年收益率還能達到7.8%。這些數字表明,這家慈善機構的工作重點似乎不是放在慈善事業而是其投資報酬上。」

2007年1月,我國的許多網站都刊登一篇名為《蓋茨基金會違背投資宗旨破壞世界環境?》的文章,文章說,「有國外媒體報道,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部分投資行為與其初衷相違背。據《洛杉磯時報》報道,蓋茨基金會將大筆資金投入到石油公司,這將給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帶來巨大的災難。這與基金會與貧窮和艾滋病作斗爭的宗旨相違背。

同時,蓋茨基金會所投資的一些醫葯公司還曾被指控阻止向貧窮國家提供低價葯品。另外,蓋茨基金會每年從其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而這些投資可能與其宣稱的社會公益活動相沖突。」

蓋茨基金會為了賺錢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的唯利是圖行為,不僅發生在國外,也發生在中國。被吹捧為「大公無私」、「 高尚的道德情操」體現的蓋茨基金會早就在我國投資賺錢贏利,並使我國一些跟風投資的民眾損失慘重。這些事情也是大肆稱贊蓋茨基金會「慈善」、 「 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哈美人士避而不談的。他們只談蓋茨基金會要來我國從事慈善活動。

2004年8月6日新浪刊登了名為《減持海域化工蓋茨基金獲利就跑追漲股民遭套牢》的報道。報道說:「近日蓋茨基金在香港炒中國股票激起人們的無限激情,蓋茨概念股北人股份(資訊 行情論壇)(600860)昨天再度漲停,然而,正當股民還在狂歡之時,一瓢冷水就當頭潑來:蓋茨基金開始出貨了!

香港聯交所昨日公布的交易資料顯示,蓋茨基金在8月3日減持了278.8萬股海域化工股份,每股均價1.35元,持股量由5.38%降至4.8%。該基金當初買入的均價是0.94港元/股,此次賣出每股獲利0.41元,一個月的收益率達到43%。蓋茨基金初玩中國股票,就嘗到了甜頭。

蓋茨基金是在7月5前買海域化工,8月2日公布消息,公布當天海域化工股價飆升36.7%,收於1.34港元,由於是跳空高開,大部分香港股民追漲的成本都在1.25港元以上。

蓋茨基金8月3日出貨,當天海域化工下跌11.85%,昨天在香港股市大漲的情況下該股再跌3.36%,報收1.15港元,8月3日追漲的股民普遍賬面虧損10%以上,慘被套牢。」

在中國股票市場上,蓋茨基金會一貫利用股票市場中它操縱炒作起來的「蓋茨概念」,誘使廣大股民跟風抬高蓋茨基金會購買的股票價格,然後蓋茨基金會拋出其股票獲利,同時「大公無私」、「 高尚道德情操」地將使蓋茨基金會獲利的中國股民拋向虧損、套牢境地。「大公無私」、「 高尚的道德情操」蓋茨基金會這種靠損害他人利益來獲利的真實面目,高歌蓋茨基金會慈悲的哈美人士是不會談及。

金融界》的這篇文章,講述蓋茨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捐助醫療科研的幌子下,參與衛生決策,而決策「考慮的對象永遠只是自己」,並且專制地要求醫療科研必須與蓋茨、洛克菲勒等捐助方的「意願相一致」,「 利益相一致」。如科研課題負責人不按捐助方的意願行事,「仁慈」的基金會就會專制地要求受捐助方將科研課題負責人隔離、下崗。文章說:「近日,世界衛生組織負責瘧疾的官員抱怨,由於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瘧疾研究越來越廣,已處於支配該領域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蓋茨基金會的一家獨大將可能阻礙科學家們在該領域提出不同意見,使得在世界范圍內共同制定衛生決策的功能逐漸喪失。

在一份諒解備忘錄中,世界衛生組織的瘧疾部主管阿拉塔·科崎博士向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提出了自己的憂慮:蓋茨基金會捐給世界衛生組織的錢是『關鍵的,但同時有著深遠的、意想不到的後果。』

『 由於研究經費的限制,世界上許多在瘧疾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科學家,在研究導向上都必須與支持自己研究的機構意願相一致。』科崎博士說:『如果每個在這個領域做研究的人都要與自己的集團利益相一致,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獨立性將會越來越難以保證。』

此外,科崎認為,基金會資助的研究方嚮往往都偏重自己的喜好,如果蓋茨基金會的決策足以對世界范圍內的機構有著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這將對世界范圍政策的制定過程有著不良的影響,政策將不會估計到所有人的利益。

……科崎博士在世界衛生組織是一位性格剛直的官員,曾因為抗擊世界肺結核擴散而受到行內的尊敬。然而此次在抗擊瘧疾項目上,科崎被『隔離』,其原因是他得罪了像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捐贈方。科崎認為這些基金會在參與世界性衛生決策時,如同一個封閉的內部工作程序,其考慮的對象永遠只是自己。他補充,基金會總是把其既得利益者所看到的數據融入到政策的制定中。」
世界衛生組織的瘧疾部主管阿拉塔·科崎博士這個案例,只是無數個資本家基金會用「慈善捐贈」來專制、霸道地控制受捐助方的案例之一。科崎博士這個案例之所以暴露出來,是因為「科崎博士在世界衛生組織是一位性格剛直的官員」,他不屈從資本壓力,他以為西方真的是「科研自由」,他以為西方真得「尊重」民主自由,「尊重人材」,而他是「受到行內的尊敬」的人材,所以認為他能按自己的科研方向行事。他沒明白壟斷資本基金會的「仁慈」只是騙人幌子,壟斷資本是社會的統治者,壟斷資本要求社會的一切人都服從自己的權力,即使在所謂「慈善捐贈」時也不例外。因此科崎博士「得罪了像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捐贈方」而被隔離。

❺ 如何與比爾蓋茨 梅琳達慈善基金會取得聯系

在網上打開網路搜索到談倆的基金關聯協會,再用自己電腦系統自帶的電專子郵箱聯系就可以,前提是你得屬懂英文
http://ke..com/view/192072.htm#4
或者你可以嘗試通過我國高端媒體嘗試聯接

❻ 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介紹

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成立於2000年1月,其創立者為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回茨及其妻答子梅琳達·蓋茨。該基金會屬非營利性質,旨在促進全球衛生和教育領域的平等。2015年9月24日,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消息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22日在美國西雅圖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在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基礎上結成合作夥伴。

❼ 巴菲特捐款給蓋茨基金會是怎麼回事兒

「股神」巴菲特已向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及其他4家家族慈善機構捐出了價值約28.4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巴菲特此前已宣布,將捐出自己的幾乎全部財富。
這是巴菲特的第10次年度捐贈,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巴菲特此次捐出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2064萬股B級股,而到目前為止的捐贈總額超過了215億美元。
在巴菲特的此次捐贈中,蓋茨基金會獲得了1576萬股股份,占總額的76%。蓋茨基金會專注於在全球范圍內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消除貧困。
此次獲得捐贈的其他慈善機構包括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以巴菲特已去世的前妻命名的基金會),以及由巴菲特的孩子們管理的Sherwood and NoVo基金會等。
巴菲特現年84歲,他目前仍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的18.8%股份。《福布斯》雜志估計,巴菲特的身家超過64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
根據《福布斯》的數據,比爾·蓋茨以787億美元的身家排名全球第一。蓋茨同時也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以及巴菲特的密友和合夥人。
巴菲特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份大部分為A級股,這些股份代表了該公司32.9%的投票權。
巴菲特通常會在7月份進行捐贈,而每次捐出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份達到5%。由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持續上漲,因此這一捐贈的價值也在不斷提升。
慈善機構通常會出售獲贈的股份,以籌集活動資金。這也是巴菲特期望中個人財富的用途。巴菲特也會向其他慈善組織進行規模較小的捐贈。

❽ 梅琳達·蓋茨的關於評價

蓋茨心中的妻子
從某種意義上講,蓋茨和梅琳達並非門當戶對,後者的學歷更高。梅琳達擁有杜克大學計算機科學和經濟專業學士學位,以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盡管去年6月獲得了榮譽學位,但蓋茨卻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最有名的輟學生。梅琳達還是一位運動健將,曾經完成過馬拉松比賽,並攀登過1.441萬英尺高的雷尼爾山頂峰。在蓋茨方面,他僅有的運動就是偶爾打打網球和高爾夫球,再有就是從去年開始跑步。
蓋茨承認,梅琳達很善於理解人,至少比他做得好。事實上,他經常將妻子作為一名傾聽者,有時還會談到微軟的事務。2000年,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取代蓋茨就任微軟CEO,當時正是梅琳達幫助蓋茨度過了這段難熬的轉換期。蓋茨說:當時我經常與梅琳達討論這一問題。作為蓋茨夫婦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巴菲特直言不諱地表示:蓋茨需要梅琳達。
朋友眼中的蓋茨夫婦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梅琳達非常幸運,但熟悉蓋茨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一位微軟高級管理人員曾說:「(蓋茨)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感情。」蓋茨非常嚴肅,同時又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梅琳達知道丈夫喜歡看書,於是就建了一個家庭圖書館。此外,她還相當注意配合丈夫的愛好和興趣,兩人經常玩猜謎和拼圖等智力游戲,參加很多富有挑戰性的活動。 如圖是參加2012年福布斯400富豪榜創辦30周年拍攝雜志封面截圖。
此外,蓋茨的個人衛生習慣實在讓人難以忍受,這在美國電腦界早已傳為笑談。他可以連續幾天不洗澡,要是坐飛機出去開會的話,回到家裡,身上准散發著一股臭味。但這些梅琳達都忍了下來,所以在蓋茨眼裡,梅琳達不僅辦事干練,更重要的是她具備一個賢妻的特質,「像一隻溫順的小綿羊」。
結婚後,梅琳達非常注意保護家庭隱私,她想給人們製造的印象是———蓋茨一家也過著普通的生活。但實際上,蓋茨一家並不像她描述的那樣「平凡」。他們在西雅圖市郊華盛頓湖邊的一棟別墅由幾幢大樓閣組成,下有通道連接,並設有暗道機關。別墅中還有電影院、娛樂中心、健身房、巨大的游泳池以及一個18米高的瀑布。為了保護家庭隱私,蓋茨夫婦花了約1440萬美元買下了別墅所在的整個街區。
梅琳達所說的其它工作包括:在床上噴灑殺蟲劑以抵禦攜帶瘧疾病毒的蚊子;提供殺菌劑阻止艾滋病傳播;開設小額貸款以幫助窮人開辦公司和農場。例如,梅琳達兩年前曾經前往肯亞,目的是在非洲推動綠色革命,帶動農產品產量增加。2006年,蓋茨基金會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一個項目上建立了合作關系。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加蒂斯·羅丁(Judith Rodin)表示:梅琳達是一名全盤考慮者,經常同蓋茨一起深入地研究問題。他們希望帶來變化,但是從不異想天開。
蓋茨基金會的巨大影響力來自於梅琳達的全盤考慮和蓋茨的出眾智慧。U2樂隊主唱Bono是蓋茨夫婦的好友,同時也是蓋茨基金會的受贈人(Bono領導了一項反貧困運動)。他認為,蓋茨與梅琳達是天作之合。他說:蓋茨總是過於強烈,我甚至有時稱他為'殺死比爾',而梅琳達給他帶來了理性。
巴菲特也認為,梅琳達讓蓋茨變成了一名更好的決策者。他說:蓋茨當然是絕頂聰明,但在把握全局方面,梅琳達更勝一籌。當被問到如果沒有梅琳達,他是否還會向蓋茨基金會捐款時,巴菲特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是'我無法確定'。

❾ 對比爾蓋茨捐出所有個人財產有何看法字越多越好

一:
如果比爾-蓋茨把全部個人資產捐出後,捐出的資產,就與他「一刀兩斷」,沒有任何關聯,那就是真的;如果蓋茨資產捐出後,是把錢捐到《蓋茨基金會》,而《蓋茨基金會》的會長,又是比爾-蓋茨的父親(威廉-蓋茨)擔任的。這樣的換個牌子的資產轉移法,就叫搞慈善,那就是個騙局。為什麼呢?
比爾-蓋茨通過這樣的資產轉移,從比爾-蓋茨的私人的金庫,轉到《蓋茨基金會》的金庫,但金庫大門的鑰匙,仍然掌握在蓋茨家族手中,比爾-蓋茨仍然可以動用《蓋茨基金會》的資金,進行投資到一些企業,甚至去買美國國債、股票和外國政府的債券等去賺錢活動。不同的是,通過《蓋茨基金會》去搞投資活動,可以免去政府高額的稅收。
比方說:《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去搞投資,就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而這些報酬,都屬於比爾-蓋茨自己所有。
一句話,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後,可以得到三個好處:1.可以得到「公德無量」的口碑;2.可以逃避50%,甚至60%的「遺產稅」;3.在《蓋茨基金會》的名義下,仍然可以進行商業活動,而且可以得到政府免稅的優惠待遇。
中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跟美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是兩個概念。中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是把錢捐出去後,就像撥出去的水,就覆水難收了。而美國比爾-蓋茨理解的「捐獻慈善」,是把錢捐出去後,就像嫁出去的女兒,還可以再回娘家的。
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說要到中國來,游說中國的富豪們也要向他們學習,都把錢捐出來,這就像黃牛要勸說老虎要吃草不要吃葷一樣,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要中國的富豪們都把錢捐出來給慈善,不是不可能,只要中國政府願意把美國的慈善基金會的一套玩意兒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來,中國的富豪同樣也會願意都把錢捐出來的。
比爾-蓋茨是個企業家,是個商人,全世界的商人都是一樣的,都想賺錢,都想賺得越多越好,賺錢多多益善是商人的本質,不想賺錢的商人,是變不了富豪的。
比爾-蓋茨要捐出個人全部資產的消息被披露後,許多中國人,就迫不及待的對美國富人的個人高尚品德,大捧特捧,而自己又不願意去認真的思索一下,為什麼美國的富人,對把自己的資產都捐獻出來的熱情,會這么高。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難道最後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錢送給人家嗎?比爾-蓋茨,既然要做好事,把錢捐出來就捐出來唄,把錢交給美國政府不就了事嗎?為什麼還要成立《蓋茨基金會》,再把錢交給《蓋茨基金會》,然後,再任命自己的父親當《蓋茨基金會》會長。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如果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要來中國游說中國的富豪的話,是否先把《蓋茨基金會》的錢,先發給幾億的中國窮人,這樣游說起來,才有說服力。

二:

6月27日,在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微軟公司總部,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右)在員工送別自己的活動中講話。旁邊是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當天,比爾·蓋茨度過了他在微軟最後一個全職工作日。

這些天,蓋茨辭去微軟董事長,將主要管理蓋茨基金會一事,在我國被媒體炒的沸沸揚揚。我國的不少媒體或個人,就蓋茨基金會一事做為證據,大談「仁慈」、「人道」。有人還把蓋茨主要管理蓋茨基金會,說成是「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大談的蓋茨用資金成立基金會就是「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 ,是「大公無私」,基金會就是從事「慈善」等說法。

許多網站曾刊登一篇名為《投資利益抵觸基金宗旨蓋茨基金會擬調投資策略》的文章。文章實際指出蓋茨基金會在「慈善」名義下大肆賺錢贏利。文章引用美國《洛杉磯時報》的話說,蓋茨基金會投入大量資金「持有一些企業的股票或債券,這些公司與蓋茨基金會所宣稱的促進健康、安居和社會福利問題等目標相抵觸」。

《洛杉磯時報》還說,「慈善」的蓋茨基金會每年從其盈利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而這些投資實際與其冠冕堂皇宣稱的「社會公益活動相沖突」。根據《洛杉磯時報》資料,被某些人宣揚為主要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蓋茨基金會,其「總資產的41%以上(約87億美元)被投資到了一些企業,這還不包括該基金會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和外國政府債券。」

根據文章引用的《福布斯》報道,據說主要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的蓋茨基金會,「 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實際上,通過投資經營擴大慈善事業已經成為美國許多慈善基金會的基本運作模式。像多數慈善機構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將總資產的5%用於捐贈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稅收,另外95%的資產用於投資。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因此,被某些人宣揚為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其利潤率高達15%左右,比許多公開宣布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的利潤率還要高。而右派們大肆宣揚蓋茨基金會的 「慈善」,卻避而不談蓋茨基金會在「慈善」下賺錢的真實。

實際上,「慈善事業」幌子下通過投資經營來賺錢並增加自己的財富,已經成為美國許多資本家賺錢並增加自己的財富的經營模式之一。而右派卻硬要把將資本從其他經營模式轉為基金會這種資本經營模式,美化為「將資產全部捐獻出去了」。實際上,基金會這種資本經營模式披上仁慈的外裝,還能帶來減免稅收的巨大經濟利益。像美國多數號稱從事慈善事業的基金會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只要將總資產的5%用於捐贈,就可以使整個基金會獲得減免稅收好處。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而這使蓋茨基金會另外95%的用於投資贏利資產獲得減免稅收好處。這個好處超過了它的14億美元捐贈。

而且據有關資料,2003年蓋茨基金會有268億美元的資產,2005年底蓋茨基金會共擁有350億美元資產。因此,2005年,被某些人宣揚成極其「仁慈」的蓋茨基金會,其捐獻14億美元,極可能還未達到其要求捐贈5%的百分比。

蓋茨將幾百億資產轉為自己名下的基金會去賺錢贏利,並且一年賺得幾十億美元。卻硬要把蓋茨將錢從左口袋放入右口袋的行為,說成是「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蓋茨「裸捐」。似乎蓋茨已捐得赤身裸體、一絲不掛。蓋茨將「財產全數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實際上,蓋茨是將原來在A處賺錢的資產,轉到B處----蓋茨基金會賺錢。這種左手轉右手,從左口袋取出放在右口袋,或者說資本經營模式的變化,怎能說是蓋茨將「財產全數捐」?有將自己的財產捐給自己的說法嗎?蓋茨「完成了從企業家到慈善家的轉身」。美國基金會(包括蓋茨基金會)從事「慈善、公益」,而基金會(包括蓋茨基金會)精於賺錢,大肆贏利。

2006年6月16日,香港的星島環球網一文章寫道,「美國的大型慈善基金會素以投資精明著稱。以蓋茨基金會為例,其在美國以投資的『多樣性』和『保守性』而聞名。其慣用的手法就是簡單的『低吸高拋』,借機獲利。除了股票之外,蓋茨基金會還大量投資於短期投資項目,包括美國政府債券、高等級商業票據及短期貼現債券,還有國內國際共同基金投資、高收益企業證券和國際企業和政府證券等。

據《福布斯》報道,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回報,而2001年其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8%左右,……其高效的投資水平令人稱奇。因此有人認為,蓋茨大筆捐錢是為了逃避政府的高額財產稅。也有一些人認為,蓋茨這樣做是為了改善近年來因打官司而被損毀的公司形象」。

另一篇文章也根據《福布斯》數據,分析了蓋茨基金會到底是熱衷於慈善還是賺錢。「據《福布斯》報道,據其年報,該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這個總數是其財產轉讓所得的12億美元的3倍多。2001年蓋茨基金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8%左右。……甚至當標准普爾 500股指的股息下降12% 的時候,蓋茨基金年收益率還能達到7.8%。這些數字表明,這家慈善機構的工作重點似乎不是放在慈善事業而是其投資報酬上。」

2007年1月,我國的許多網站都刊登一篇名為《蓋茨基金會違背投資宗旨破壞世界環境?》的文章,文章說,「有國外媒體報道,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部分投資行為與其初衷相違背。據《洛杉磯時報》報道,蓋茨基金會將大筆資金投入到石油公司,這將給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帶來巨大的災難。這與基金會與貧窮和艾滋病作斗爭的宗旨相違背。

同時,蓋茨基金會所投資的一些醫葯公司還曾被指控阻止向貧窮國家提供低價葯品。另外,蓋茨基金會每年從其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而這些投資可能與其宣稱的社會公益活動相沖突。」

蓋茨基金會為了賺錢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的唯利是圖行為,不僅發生在國外,也發生在中國。被吹捧為「大公無私」、「 高尚的道德情操」體現的蓋茨基金會早就在我國投資賺錢贏利,並使我國一些跟風投資的民眾損失慘重。這些事情也是大肆稱贊蓋茨基金會「慈善」、 「 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哈美人士避而不談的。他們只談蓋茨基金會要來我國從事慈善活動。

2004年8月6日新浪刊登了名為《減持海域化工蓋茨基金獲利就跑追漲股民遭套牢》的報道。報道說:「近日蓋茨基金在香港炒中國股票激起人們的無限激情,蓋茨概念股北人股份(資訊 行情論壇)(600860)昨天再度漲停,然而,正當股民還在狂歡之時,一瓢冷水就當頭潑來:蓋茨基金開始出貨了!

香港聯交所昨日公布的交易資料顯示,蓋茨基金在8月3日減持了278.8萬股海域化工股份,每股均價1.35元,持股量由5.38%降至4.8%。該基金當初買入的均價是0.94港元/股,此次賣出每股獲利0.41元,一個月的收益率達到43%。蓋茨基金初玩中國股票,就嘗到了甜頭。

蓋茨基金是在7月5前買海域化工,8月2日公布消息,公布當天海域化工股價飆升36.7%,收於1.34港元,由於是跳空高開,大部分香港股民追漲的成本都在1.25港元以上。

蓋茨基金8月3日出貨,當天海域化工下跌11.85%,昨天在香港股市大漲的情況下該股再跌3.36%,報收1.15港元,8月3日追漲的股民普遍賬面虧損10%以上,慘被套牢。」

在中國股票市場上,蓋茨基金會一貫利用股票市場中它操縱炒作起來的「蓋茨概念」,誘使廣大股民跟風抬高蓋茨基金會購買的股票價格,然後蓋茨基金會拋出其股票獲利,同時「大公無私」、「 高尚道德情操」地將使蓋茨基金會獲利的中國股民拋向虧損、套牢境地。「大公無私」、「 高尚的道德情操」蓋茨基金會這種靠損害他人利益來獲利的真實面目,高歌蓋茨基金會慈悲的哈美人士是不會談及。

《金融界》的這篇文章,講述蓋茨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捐助醫療科研的幌子下,參與衛生決策,而決策「考慮的對象永遠只是自己」,並且專制地要求醫療科研必須與蓋茨、洛克菲勒等捐助方的「意願相一致」,「 利益相一致」。如科研課題負責人不按捐助方的意願行事,「仁慈」的基金會就會專制地要求受捐助方將科研課題負責人隔離、下崗。文章說:「近日,世界衛生組織負責瘧疾的官員抱怨,由於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瘧疾研究越來越廣,已處於支配該領域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蓋茨基金會的一家獨大將可能阻礙科學家們在該領域提出不同意見,使得在世界范圍內共同制定衛生決策的功能逐漸喪失。

在一份諒解備忘錄中,世界衛生組織的瘧疾部主管阿拉塔·科崎博士向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提出了自己的憂慮:蓋茨基金會捐給世界衛生組織的錢是『關鍵的,但同時有著深遠的、意想不到的後果。』

『 由於研究經費的限制,世界上許多在瘧疾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科學家,在研究導向上都必須與支持自己研究的機構意願相一致。』科崎博士說:『如果每個在這個領域做研究的人都要與自己的集團利益相一致,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獨立性將會越來越難以保證。』

此外,科崎認為,基金會資助的研究方嚮往往都偏重自己的喜好,如果蓋茨基金會的決策足以對世界范圍內的機構有著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這將對世界范圍政策的制定過程有著不良的影響,政策將不會估計到所有人的利益。

……科崎博士在世界衛生組織是一位性格剛直的官員,曾因為抗擊世界肺結核擴散而受到行內的尊敬。然而此次在抗擊瘧疾項目上,科崎被『隔離』,其原因是他得罪了像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捐贈方。科崎認為這些基金會在參與世界性衛生決策時,如同一個封閉的內部工作程序,其考慮的對象永遠只是自己。他補充,基金會總是把其既得利益者所看到的數據融入到政策的制定中。」
世界衛生組織的瘧疾部主管阿拉塔·科崎博士這個案例,只是無數個資本家基金會用「慈善捐贈」來專制、霸道地控制受捐助方的案例之一。科崎博士這個案例之所以暴露出來,是因為「科崎博士在世界衛生組織是一位性格剛直的官員」,他不屈從資本壓力,他以為西方真的是「科研自由」,他以為西方真得「尊重」民主自由,「尊重人材」,而他是「受到行內的尊敬」的人材,所以認為他能按自己的科研方向行事。他沒明白壟斷資本基金會的「仁慈」只是騙人幌子,壟斷資本是社會的統治者,壟斷資本要求社會的一切人都服從自己的權力,即使在所謂「慈善捐贈」時也不例外。因此科崎博士「得罪了像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捐贈方」而被隔離。

閱讀全文

與梅琳達蓋茨的基金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