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李文凱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李文凱

發布時間:2021-03-27 19:49:53

⑴ 中南大學有哪些院系

中南有三個校區,校本部,鐵道校區,跟湘雅校區,南校區屬於校本部,三個距離挺遠的,鐵道跟湘雅是後來並到中南工業大學的,最好的專業大都在鐵道跟湘雅,所以他們都不太承認是屬於中南的~~論住宿條件的話,在我看來南校區的應該是最好的吧~~ 最近這年又在建新校區,估計你們到時候考過來就在新校區上課了,離湘江挺近~
學院可就多了~~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藝術學院 商學院
法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
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學院 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信息物理工程學院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軟體學院
葯學院 護理學院
基礎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口腔醫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 體育教研部

其中大一的都屬於基礎教育學院~~

⑵ 湖南醫科大學是幾本

一本。

⑶ CMB的基金歷史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簡稱CMB)作為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一部分建立於1914年,1928年從洛克菲勒基金會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基金會。CMB創建之初,籌建了北京協和醫學院,並為其運營提供資金。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CMB撤離中國,轉而資助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諸如日本、韓國、香港、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的醫學教育。1980年CMB接受邀請重返中國,除資助中國十三所醫學大學的醫療教育和醫學衛生領域外,還對蒙古,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等亞洲國家提供資助。

⑷ 中國醫學科學院的歷任領導

麥克林(FranklinC.Mclean)1918-1919
胡恆德(HenryS.Houghton)美國人-1942
顧臨(RogerS.Greene)1928-1938中華醫學基金會駐華代表(代理校長)
劉瑞恆1929-1938中國第一位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博士,協和醫學院第一位中國人校長
李宗恩1947-1957 沈其震1956-1958著名醫學專家,一級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黃家駟1959-1983著名胸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
吳階平1983-1984著名泌尿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
顧方舟1985-1992病毒學教授,六十年代初成功研製脊髓灰質炎口服活疫苗
巴德年1992-2001免疫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⑸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湘雅春秋


1901年,有意在華發展醫學教育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在美國康州成立了雅禮會(Yale—in—china)。
1903年,選定長沙興醫辦學。
1906年,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畢業生胡美(E.H.Hume)受邀在長沙市的西牌樓,正式開辦了湖南省內的第一所西醫醫院—雅禮醫院。與同時開辦的雅禮學堂隔街相望。
1914年7月21日,由湖南育群學會代表湖南省政府出面,與美國雅禮會合作,按照1913年7月雙方興辦醫學的「草約」,正式簽訂了合作創辦醫學教育的「十年協定」。根據這個協定,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聯合在長沙創辦一所新型的西式醫科大學——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並推舉顏福慶博士為第一任校長。這個《協定》上呈北洋政府國務院後,很快得到了內閣教育、財政、內政、外交等各個部門的批准。12月8日在長沙市潮宗街舉行了學校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從此,在中國教育史上,顏、胡、譚攜手,開拓了中美合作辦高等醫學教育之先河,創辦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1915年2月,湘雅醫學會接收了西牌樓雅禮會醫院,並將其遷入潮宗街公房醫學校之東部,更名為湘雅醫院;雅禮護病學校則更名為湘雅護士學校。在湘雅醫學會的管理下,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湘雅醫院和湘雅護士學校,既是統一整體,彼此連結,互為依存,又彼此獨立,自成體系。
與此同時,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報呈北洋政府國務院及教育部立案,並迅速在外交部等,爭取國內外財政資助與地方合作。其時,顏福慶校長的哥哥顏惠慶,在北京,先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長,後任內閣總理。通過顏惠慶從中斡旋,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乃於1915年9月順利地被北洋政府核准立案。
1915年,湖南育群學會呈請湖南省政府撥款,在長沙市北門外的麻園嶺購地3000多方(合9英畝,54. 9市畝),即在現今湘雅醫院東部籌備建築及校舍。美國雅禮會亦通過募捐,在與校區毗鄰的西部購地1400方建築新醫院——湘雅醫院。10月8日,新醫院開工興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威爾遜教授主持了奠基典禮。
1924年7月,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聯合創辦湘雅「十年協定」屆滿。經雙方反復磋商,決定繼續合作辦學,並於 1925年5月8日,雙方代表簽定了續約十年的協定。它與第一次協約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點:
1、將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湘雅醫科大學;
2、湘雅醫科大學全權為中國方面管理,學校董事會完全由湖南育群學會負責產生;
3、湘雅醫院仍然由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雙方共同管理,並由雙方派代表聯合組成醫院董事會。
合辦湘雅的續約,送請北京國務院、內政、外交、教育等部,以及湖南省省長公署、內政、教育各司審批,均准予備案。根據續約的條款安排,改組了校、院董事會。湖南育群學會選舉曹典球為湘雅醫科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共同推選龍紱瑞為湘雅醫院董事會董事長。
其間,湘雅醫科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分派在全國各大醫院臨床實習。李振翩所在的第五班學生在北京協和醫院實習時,正遇上孫中山先生在該院住院治療。應同學們的請求,孫中山先生揮毫題寫了勉詞(如右圖所示)。
孫中山先生提寫的這一勉詞,刊發在1925年6月湘雅醫科大學學生部李振翩主編的《湘雅》雜志上。
大革命時期在聲勢浩大的排外浪潮中,外籍教師離湘後,中方教師也相繼離開了湘雅,湘雅停辦。
1929年,顏福慶主持了湖南育群學會的特別會議,重組了由25人組成的湘雅校董會;任命王子玕博士為湘雅醫科大學校長,兼湘雅醫院院長、湘雅護士學校校長;確立學制為七年。
1931年,民國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醫科大學校董事會立案;同年12,學校更名為私立湘雅醫學院。 1937年11月24日,長沙城遭敵機轟炸。接著,南京陷落,武漢告急,張孝騫和校友們不忍將湘雅醫學院陷入敵手決定西遷。然而,這一決策卻遭到了雅禮會的強烈反對。美國人認為,即使長沙淪陷,湘雅仍可依賴屋頂上的美國星條旗保護。對此,張孝騫予以斷然拒絕,並得到了全校師生員工的支持。
為此,學校成立了遷校委員會。原擬定低年級學生遷往西南繼續隨校學習,高年級學生及湘雅醫院留守長沙,以協助湖南的抗日救護及衛生防疫工作。後教育部與湘省卻批遷廣西桂林。
1938年7月1日,湘雅醫學院便將首批設備裝船駛離長沙。當時船到衡陽,就接到廣西方面撕毀原協約的信息。廣西省政府的條件是:抗戰勝利後湘雅醫學院須留在桂林,不再返湘。這使張孝騫難以接受。而當時在貴州省貴陽市的各醫事機關,熱烈歡迎湘雅遷築,並表示願意協助湘雅的臨床教學工作。南京中央醫院亦西遷貴陽;新成立的貴陽醫學院也急盼湘雅支援。於是張孝騫毅然趕赴貴陽察訪,喜得沈克非院長和姚克方所長的熱忱支持與幫助,故張孝騫當機立斷,決定西遷貴陽。返回長沙後,經多方努力,他租用了西南運輸處的回空車輛,將全校40多噸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等經桂運築;而260多名學生、教職員工及其家屬,則乘車經湘西赴貴陽。輾轉經過一個星期,終於在1938年11月勝利完成了學校的大轉移。這次搬遷,由於張院長精心組織,周密部署,人員貨物完好無損。到貴陽後,學校先在東山,後在次南門外的石洞坡,租賃民房,草建校舍,於10月24日正式上課。
1938年11月23日凌晨,長沙城在「文夕大火」中幾為灰燼。湘雅護校遭解散,僅湘雅建築倖存。1944年日軍進逼長沙,湘雅醫院醫護職工和家屬被迫逃亡湘潭和安華,而湘雅建築群則化為斷壁殘垣。 1940年6月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召開469次會議,討論批准了湘雅醫學院國立案;並於同年8月,正式將學校更名為國立湘雅醫學院。自此,湘雅每年得到教育部撥給的教育經費20萬元,從而緩解了經濟困難。
1944年,因戰事遷校重慶楊公橋。
1945年至1946年,湘雅人員分五批先後回到長沙。
1949年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9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部部長袁任遠、副部長劉壽棋、江峰聯合簽發文教手第二號命令,定於9月11日開始接管國立湘雅醫學院,並派鄭瓊為接管代表。9月8日,凌敏猷院長簽發「奉令派員接管布告」,並遵囑要求在接營期間,本校各部負責人應經常駐校,隨時准備接管。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部接管國立湘雅醫學院。
1951年12月8日校慶日舉行,從而正式確立了湘雅醫學院領導湘雅醫院,湘雅護校的管理體制。
1953年4月1日,學校主管領導關系亦由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領導劃歸中央衛生部領導,學校各項經費預算,皆由中央財政委員會交高教部擬定。4月14日,學校填報給中央衛生部的各項數據如下:校園基地面積75076.57平方米,使用面積為23094.47平方米,學校經費核定為101億余元,附屬醫院維持費為28億余元。
1953年6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批復:定於當年10月1日,將湘雅醫學院正式更名為湖南醫學院。相應的,附屬醫院和附設護校相繼更名為湖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湖南醫學院附設護士學校。
當時全校擁有教職員工2823人;擁有本科、專科、醫師班、檢驗班、技術生、高級中級師資班各類學生946人;校園面積134011.13平方米(合201畝);圖書館藏各類圖書5500餘種,約合近萬冊。其中,中外文各類專業雜志近600種;附屬醫院有病床460張,年門診量逾22萬人次,年出院人數超過6000人次。全校各二級行政、業務機構共38個。
從1979年起,湖南醫學院(包括附屬醫院)經費、外匯、基建投資和進口儀器設備等,由衛生部負責。
自1979年,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等組織取得聯系,在「不幹涉內政、不傳教、不妨礙與其它團體發展關系」的條件下,經國務院批准與美國雅禮協會恢復了合作關系。 1987年,學校按照黨的第十三大關於黨政分工的決定.對黨委和校長的工作作了明確分工,從而使學校的工作分為黨、政兩大系統運行。從8月份起,實行醫德醫風、醫療質量三級考核評審制度。同年12月,學校基於事業的發展而報請湖南省政府、國家衛生部同意,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湖南醫科大學。第二天,在校慶73周年之際,正式舉行了掛牌儀式。
當年,學校引進高校畢業生189人、中專畢業生130人,其它各類人員130人。選派了78人赴國內進修培訓。完成了技術職務、聘任增資、工資微調等增資工作。在職稱改革中,繼續完成了定編、定崗、定工作量、定職責等任務,發出了全校13個專業技術職務系列3445人的聘書聘約。經衛生部批准實行了校長負責制。
學校為加強外事工作,擴大對外交流,召開了首屆外事工作會議。是年,學校邀請、接待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典、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96位外賓,進行了43次學術講座,聽課人數逾兩千,作實驗技術示範5次,手術示範6次;聘請了6位外國專家任學校的名譽教授或醫學顧問。此外,還獲得丹麥政府出口信貸和贈款混合使用的貸款70萬美元。
1996年9月通過立項審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由國家衛生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
2000年4月,為順應中國高校教育改革潮流,原中南工業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原湖南醫科大學合並為中南大學,並組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4月29日中南大學組建後,11月起,更名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2014年10月18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將迎來百年華誕。學生作為主體全面參與策劃、組織以及實施的整個過程。

⑹ 請問中國醫科大學怎麼樣

中國醫科大學是我國知名的醫科類大學,學校環境優美,學習氛圍十分濃厚,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該學校:

1、院系設置方面。學校設有15個學院(學部)、4個研究院。在醫學、教育學、理學、工學、哲學和管理學等6學科門類擁有學位授予權;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護理學、生物學等7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師資方面。學校在職教職工9052人。全校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9.38%,全校教授級821人,副教授級1137人,研究生指導教師1633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471人。

3、基礎設施方面。學校總佔地面積129.9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9.67萬平方米。圖書館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路東北地區中心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葯衛生科技項目查新咨詢單位;館藏紙質書刊133萬冊,電子資源計160萬冊;訂購中外文全文書刊資料庫92種。

(6)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李文凱擴展閱讀:

中國醫科大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合作成立了中英聯合學院,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丹麥、西班牙、朝鮮、芬蘭以及澳門和台灣等國家、地區的107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關系;

與世界銀行(WBG)、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等機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學校是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簡稱「111計劃」)。有434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受聘為學校榮譽職稱,近年來開展了113項重要國際合作項目,38個CMB項目。

⑺ 中南大學的葯學院怎麼樣他的師資怎麼樣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為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歷史和優良辦學傳統的高等醫學院校。1914年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雅禮協會聯合創建,是我國創辦較早的一所西醫高等學校。90多年來,先後更名為湘雅醫科大學、湘雅醫學院、湖南醫學院和湖南醫科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秉承「公勇勤慎,誠愛謙廉」「求真求確,必邃必專」的院訓院風,造就了張孝騫、湯飛凡、謝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醫學專家,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
湘雅醫學院堅持「穩定規模,適當發展,提高質量和注重效益」的指導方針,確定了以研究生為重點、本科生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並重、積極發展成人教育與繼續教育的模式,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多功能的教育體系。臨床醫學七年制(本碩通讀)教學名列前茅,2004年成為第一批(五所)承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醫葯院校之一。學院設有6個學院、3個附屬醫院、110個教研室、83個研究室及11個研究所;有遺傳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葯理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神經病學、胸心外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耳鼻喉科學8個國家重點學科和外科學(普通外科)國家(培養)重點;有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內科學(心血管學)、兒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耳鼻喉科學、外科學(神經外科學)、內科學(腎病)、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生理學、眼科學、外科學(普通外科)13個省級重點學科;有病理學、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葯理學、兒科學、診斷學、內科學、病理生理學、精神病學、醫學(衛生)統計學、臨床麻醉學11門「國家精品課程」;有7個國家和省部級培訓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部、省重點實驗室。設有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精神醫學、口腔醫學、醫葯信息、麻醉學、護理學、葯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10個本科專業,均屬國內一流水平。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MPH(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1個。2003年,同時成為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和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CMB)在中國引入醫學教育國際標準的試點院校,是醫學教育國際標准化本土化研究與實踐的排頭兵。
湘雅醫學院現有教職工1773人(不含附屬醫院),其中教授級人員179人、副教授級387人、講師級627人;兩院院士3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名;國家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及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名;博士生導師167名,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242名;有151名專家在國際學術團體與全國性學會中任職。
有各類學生12000餘人。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多次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業務統考、臨床技能考核中名列前茅。學院設有10餘種獎學金和特困生及助學金,年頒獎學金和助學金總額420多萬元。獎學金受獎面達41%以上。因該院畢業生外語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連續幾年學生就業率在97%以上。
科學研究在國內佔有較高的學術地位。1994~2006年,全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2741項,其中參加國家「863」高技術項目19項,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3項,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項,獲得多基因遺傳性腫瘤多階段發病過程轉錄組學規律及其分子機制研究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8項。發表科研論文16169篇,出版學術專著36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88項,獨創了「基因家族-候選疾病基因克隆」新方法,並於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類神經高頻聽力下降耳聾的疾病基因,實現了我國本土上克隆遺傳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學院現佔地面積77萬多平方米(不含附屬醫院),圖書館藏書661231冊,中外期刊141912冊,為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路中南地區中心館和醫葯衛生科技項目咨詢定點單位。三所附屬醫院共有編制病床3000餘張,開放床位4000餘張,年門診量200多萬人次,急診20餘萬人次,年出院病人7餘萬人次。三所附屬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湘雅醫院和湘雅二醫院為全國「百佳」醫院。另有8所臨床學院和24個穩定的教學基地,為臨床教學和生產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該學院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十分活躍,與美國雅禮協會、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美中友好協會、世界衛生組織的關系不斷發展,與美國、日本、西歐和非洲等25個國家、地區的學術交往日趨擴大加深,先後聘請了近100名外籍專家和教授來校任教,接待前來考察、講學的外國專家學者1400餘人次,1600人出國進修、講學、科研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獲各種資助千餘萬美元。

⑻ PICO原則是什麼

PICO是基於循證醫學(EBM)理論的一種將信息格式化的檢索方式。為participants, interventions, comparisons, outcomes的縮寫。PICO將每個問題分為四個部分:participants( 對象)、interventions(干預)、comparisons(對照)、outcomes(預後)


在此處可分別指對象,干預(治療手段、檢查方法),對照(與其他治療或檢查的區別),預後(期望達到的目的)。提供更多的細節將得到更加准確的搜索結果,並且通過偶然性的搜索來避免信息過載。


(8)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李文凱擴展閱讀:

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中國Cochrane中心),自1996年7月正式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原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始籌建,1997年7月獲衛生部認可,1999年3月31日,經國際Cochrane協作網指導委員會正式批准注冊成為國際Cochrane協作網的第十四個中心。

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現有專、兼職骨幹10人,已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全國二十餘個兄弟院校數名臨床及其他專業人員參與。中心的建立和運行得到了衛生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支持和國外有關學術團體或組織(包括美國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中澳機構合作項目,世界衛生組織等)的資助。


⑼ 中國首個護理博士點是哪個學校哪一年開始設立的

2004年9月15日《健康報》第2版

我國首個護理學博士項目近日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聯合創建。其宗旨在於為中國護理教育、護理科研及行政管理方面培養高級人才。 正如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中國不僅受到護士短缺的困擾,並且培養未來護士的教育者也極度缺乏。

此次兩校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得到了中華醫學基金會(CMB)的資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將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共同制定護理博士生培養計劃,講授課程設置和交流實施項目。學制為期三年,其中包括在學習期間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學習半年。畢業後這些具有博士學位的護士將留在中國,或為中國護理教育,護理研究和護理管理的骨幹。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院長Martha Hill強調:「我們應將這個傳統繼承下去,為中國創建一個護理學博士教育模式,並爭取能在中國其他重點醫學院校中推廣和應用。」

閱讀全文

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李文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