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 分析舉辦中俄文化交流年活動的意義
化交流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力。冷戰後,在國際關系中文化的作用愈發顯得重要。有著傳統友誼的中俄兩國不斷擴大在人文社會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新亮點。
冷戰後中俄文化交流及特點
(一)政府主導,頂層推動。20年來中俄文化交流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始終由兩國政府主導。在科技方面。1992年12月兩國政府簽訂了《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為兩國按照國際慣例開展科技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礎。1997年6月,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雙方正式決定,在委員會框架內設立科技合作分委員會,以統一協調和管理在科技合作領域中的事宜。兩國在分委員會框架內還成立了「中俄重點科研院所合作工作小組」,並採取了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兩國科研機構和企業在科技園區推廣科技成果、加強科技園區管理方面的交流、形成在高科技領域的雙邊合作機制。[1]自2002年以來,在中俄兩國共組織了四次大規模、高層次的展覽和學術研討會。
文化方面。1992年,兩國政府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在該協定框架內,兩國文化部陸續簽訂了7個文化合作議定書,使中俄文化交流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後,兩國文化部長開始定期互訪,並簽署了兩國定期文化交流的合作計劃。兩國的總理會晤機制在中俄文化藝術交流上,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2001年9月簽署的《中俄總理第六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指出,雙方同意在對等的原則基礎上定期舉辦文化節,制定並實施包括電視、電影和戲劇藝術領域的文化合作項目,開展文藝人才培訓方面的合作,制定並協商相互設立文化中心的思想。
教育方面。1995年6月,兩國簽署了《中俄關於相互承認學歷學位證書的協議》。2000年12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訪俄,與俄羅斯副總理馬特維延科共同主持中俄教科文衛體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此後,在委員會工作機制內成立了中俄教育合作分委會,把中俄教育交流與合作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廣度與深度,相得益彰。中俄文化交流在廣度上是全方位的,除文化領域的各個封面外,還包括科學技術、醫學、媒體、學術等等。從地域看,既有中央層面,也有地方各級。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特別是與俄羅斯交界的省,也都有自己的文化交流,如黑龍江省和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州、濱海邊區等。廣度還體現在俄羅斯對華技術援助方面。在俄方的倡議下,1998年「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化合作示範基地」在煙台高新技術開發區正式啟動。[3]2001年,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基地「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園」和「黑龍江中俄科技合作及產業化中心」。[4]
至於深度,到2009年,在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已達到18000人,在中國的俄羅斯留學生也達到9000人。中國留學生的留學層次包括了本科、碩士和博士,所學的專業從傳統的語言、音樂、繪畫,到航天、太空醫學應有盡有。[5]2009中俄雙方在華舉辦的「俄語年」活動超過260場,范圍涉及中國的14個省。中俄民眾參與文化的交流的積極性也日益提高,1993年中俄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影視、體育等各個領域的團互訪共115起,1735人次。[6]
(三)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國家年」和「語言年」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盛會。2006年3月,中國「俄羅斯年」,俄羅斯七個聯邦區領導、65個州長來華訪問,數萬俄羅斯人來華舉辦活動。中方直接參加「俄羅斯年」活動的人數約50萬人,通過媒體經常關注「俄羅斯年」活動的人數達幾億。[7]另外,中國還舉辦了俄羅斯文化節,北京「莫斯科周」、上海「聖彼得堡周」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更多中國人近距離接觸了俄羅斯的優秀文化,在社會各界掀起了一股「俄羅斯熱」。雙方還共同舉辦了涉及政治、經貿、文化、科技和軍事等多個領域的300多項活動,內容涉及政治、經貿、文化、科技、軍事、傳媒、地方交往等多個領域。中俄雙方在「國家年」的框架下,還舉辦了大學生藝術節、大學校長論壇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人文交流活動不僅是俄羅斯「中國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俄文化交流的積極歷史作用表現為:中俄文化交流促進了兩國間不同文化的的認同,因此,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和誤會的產生,給雙方的合作提供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很多問題都是世界性的,需要國家間的合作才可以得到妥善地解決,面對這樣的情況,中俄之間的國際合作也就成為必然,而文化交流也就成為了兩國進行國際合作的橋梁和紐帶。
中俄文化交流可以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別是可以克服兩國經濟發展的障礙,進
而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 中俄文化交流有助於推進中俄經貿合作。鞏固和發展兩國的睦鄰友好關系,經貿合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發展經貿合作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經濟問題,它還存在著很多非經濟問題產生的影響。商品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可以通過商品看到並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商品競爭也意味著文化的競爭。所以,文化交流對了解兩個國家的現實狀況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中俄文化交流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
文化交流需要向深層次跨越,不能使文化交流簡單化、片面化,把文化交流簡
單化為文藝演出活動,片面地滿足於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要從中俄文化交流中找出其富含的先進文化,進而將其吸收進來,為我所用。在中俄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發掘對方文化的深厚歷史沉澱對兩國的認識和深入了解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克服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中俄文化交流不平衡在18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18、19世紀由俄國介紹到中國來的作品可以說是如同涓涓溪流,由中國介紹到俄國去的作品可以說是滾滾洪流。在20世紀這個情況正好顛倒了過來。當前,中俄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則表現在俄方通過民間、商演渠道來華演出的藝術團組數量大大超過了中國赴俄藝術團組的數量。其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市場得到了巨大發展,對俄羅斯藝術團組有一定的需求,而俄方的文化市場對中國藝術團組的需求有限。所以,對於中俄文化交流的不平衡現象還需要兩國政府和相應的文化機制來調和。
第三,解決文化交流中的不適應因素。隨著兩國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尤其是懂俄語、懂文化藝術、了解文化交流操作程序的復合型人才更加奇缺。中國近年來俄語教學出現了嚴重滑坡,尤其在年輕人當中,俄語沒有像英語那樣走入中國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課堂,對我國了解俄羅斯文化產生了巨大的阻礙。
第四,民間文化交流仍需加強。我們注意到,兩國民間的文化交流比較少。中俄之間進行的文化交流基本上都是官方或者是半官方性質的。而民間,特別是地方、企業、團體則參與的比較少。另一方面,在兩國邊境地區,那裡的人民有著傳統的文化往來方式,然而,
這些民間的文化交流卻缺少政府的支持,因此形式還很不規范,成效也不顯著,屬於較低層次的文化交流。所以這些現象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不僅注重官方,同時注重從民間來加強中俄之間的文化交流。
❷ 中俄文化交流不斷加強,能舉出一二個例子嗎
中文名交流不斷加強能一舉一動的例子嗎?我覺得是不可以的。
❸ 俄中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一、俄中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是一個組織而不是學校,小心被騙。
二、根據資料了解如下: 總部設在莫斯科俄中友協、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內,在聖彼得堡市、圖拉市等多個城市設有分部、代表處等。
❹ 中俄文化來往有哪些
近年來,中俄兩國在文化活動各領域、邊境和地區間文化合作的范圍不斷擴大。專家表示,加強中俄兩國的民間交往,是深化和拓寬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兩國民眾認識,促進友好協作,是中俄兩國需要面對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8月18—24日,由中俄兩國文化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和俄羅斯阿穆爾州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俄文化大集」在兩國的黑河市和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舉行。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文化貿易,文化交流,友好合作,繁榮發展」,以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活動為主要內容。
近年來,中俄兩國在文化活動各領域、邊境和地區間文化合作的范圍不斷擴大。專家表示,加強中俄兩國的民間交往,是深化和拓寬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兩國民眾認識,促進友好協作,是中俄兩國需要面對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中俄關系不斷邁上新台階
「中俄兩國關系正不斷邁上新台階,就社會科學領域而言,中俄學術交流活動比過去在數量上有所增加,涉及的面也更廣。」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告訴記者,過去,雙方的學術活動主要集中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現在,交流活動開始在俄羅斯各個地方開展,范圍也有所增加,一些非政府類的科研學術單位也加入到學術交流活動中來。
姜毅表示,中俄學術界進行高層次、密切的交流合作,增強了兩國知識界之間的相互認識。中俄學者間的交往,也有助於向對方國家宣傳本國政策、理念,加強兩國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中俄之間的關系雖說是歷史最好的時期,但雙方在政治互信、民眾文化交流等多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餘地。」
「中俄文化大集活動將力爭成為中俄兩國進行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有效渠道,成為中俄地區間文化合作的品牌項目和在文化領域落實《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的重要平台。活動兩主辦城市僅一江之隔,通過中俄文化大集,進一步拉近了黑龍江省與阿穆爾州人民心靈之間的距離,文化真正發揮了『以文化人』的獨特作用。」黑龍江省文化廳廳長宋宏偉表示。
「隨著中國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作為周邊國家之一,俄羅斯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多次來華進行學術交流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葉甫蓋尼·格拉奇科夫教授向記者表示,中俄關系的發展是建立在兩國許多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隨著中俄關系的日趨成熟,雙邊關系已經穩定在一個發展的軌道上。兩國在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開展雙邊合作的同時,也要注重維護兩國關系的發展走向,實現和平發展。
「民間外交」擴寬中俄發展道路
近年來,中俄民間交往逐漸成為促進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內容。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研究員李傳勛表示,這些活動的舉辦擴大了兩國的交往范圍,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互相信任,鞏固和發展了中俄兩國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營造了良好周邊環境。此外,加強雙方民間的交往,不僅對加強雙邊文化合作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還可以擴大雙方在貿易領域的交往,進而推動兩國經濟領域的合作。「中俄關系目前日趨成熟,也符合兩國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雙方共同的利益很多,合作發展的前景也很廣闊。」
格拉奇科夫表示,中俄關系的發展前景非常好,兩國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很多領域都有合作交流,這些交流應繼續下去。目前在莫斯科大學有很多中國留學生,他們融入了俄羅斯生活,拉近了中俄民眾的心理和文化距離,為兩國關系的穩定和溝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❺ 俄中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赴俄留學費用是多少
建議走自費留學,一年也就5,6萬人民幣,你說的公費生現在很不靠譜。
❻ 俄羅斯統一基金會是指什麼
不知道。
俄羅斯統一基金會副總裁伊萬諾夫?亞歷克西在孔戴總統接見他時表示,該基金會欲以BOT方式在位於幾內亞南部沿海梅拉科雷三角洲地區的本提建一商港,該港口包括:集裝箱集散碼頭、石油棧橋碼頭、若乾冷凍倉庫、礦產品及貨物散裝貨場。港口碼頭全長4650米,可同時停泊大小海輪22艘,集裝箱年處理能力為85-90萬標箱(科納克里自由港僅為15萬標箱)。本提商港的主要任務是將來自歐洲、亞洲的集裝箱分流到西非次地區其他鄰近國家,如獅子山、馬里、布吉納法索等。
❼ 什麼是中俄文化交流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國。早在公元10世紀,中國的絲綢、錦緞等商品就已傳人歐俄境內。基輔羅斯大公國時期,古羅斯人已與中國北方的契丹族有了接觸,此後,「契丹」(KN.TAU)之稱便被沿襲下來,成為俄國對中國的稱呼。13世紀上半葉,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在西征中曾在伏爾加河下游建立欽察汗國,對羅斯諸國進行統治。元朝建立後,歐俄地區與中國之間驛路通暢,交通便利,聯系空前密切。中國的銅鏡製作技術就是在這一時期傳人歐俄境內的。這一時期,不少羅斯軍士、工匠也來到中國,並長期留居內地。
公元14世紀初,莫斯科公國開始興起,並在反對欽察汗國奴役的斗爭中逐漸強大起來。至16世紀上半葉,莫斯科公國境內的居民已形成操同一語言的俄羅斯民族;統一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已發展成為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國。明清之際,俄國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侵擾活動持續了40餘年,中俄之間軍事沖突不斷,最終導致雅克薩之戰(1685年至1686年中國軍隊驅逐沙俄侵略者的戰役)。
1689年(康熙2 8年),中俄兩國簽訂了第一個界約——《尼布楚條約》,從而奠定了中俄兩國外交和通商關系的基礎。條約簽訂後.兩國交往不斷,公文信函增多,清政府出於翻譯往來公函的需要,在北京設立「俄羅斯學」(又稱「俄羅斯文館」),「學生額二十四名,由八旗學生挑取」。俄羅斯學學生主要學習拉丁文和俄文。早期俄羅斯學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代俄文翻譯人才,這些人為中俄交往做出了貢獻。另外,依據條約規定,俄國對華貿易合法化,成為了在北京進行通商貿易的第一個歐洲國家。
公元1728年中俄《恰克條約》的簽訂,進一步確定了兩國中段邊界,並對中俄外交、邊境糾紛、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等許多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同時制定了准則。從此,中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全面發展時期。1730年和1731年,清朝官員先後率使團分赴莫斯科和彼得堡,祝賀俄皇即位,參加俄皇加冕典禮,這是中國最早派往歐洲國家的外交使團;恰克邊關互市興起,兩國間的貿易額不斷增長;俄國傳教士、留學生定期來華,在北京學習中國文化、擔任翻譯、教授俄語,從而促進了中俄文化交流,並奠定了俄國漢學研究的基礎。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的勝利,給予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影響,給予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從此,中俄兩國間的文化交流便在全新的背景下展開,在更廣闊的領域里進行,呈現出一派色彩斑斕的景象。
❽ 俄中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公派生靠譜嗎在線等
一、俄中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是一個組織而不是學校,小心被騙。
二、根據資料了解如下: 總部設在莫斯科俄中友協、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內,在聖彼得堡市、圖拉市等多個城市設有分部、代表處等。 基金會的宗旨是發展中俄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促進相互間社會、經濟、科教、文化以及區域和城市間的交流合作。
主要工作范圍是: 1、參與執行兩國各級政府及機構制定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項目 2、向俄中雙方企業及民間機構提供商務信息咨詢策劃 3、積極促進俄中兩國間文化教育交流,幫助兩國學生到對方國家留學,參與組織校際間合作辦學 4、組織接待安排公務商務察團培訓團 5、組織學術交流會、學術年會圓桌會、雙邊會談,籍以提高教育、科學文化領域工作的文化素質及職業技能 6、過互聯網及各種媒體出版信息手冊及廣告方式,收集和推廣兩國關於教育科學文化發展的信息 7、舉辦慈善募捐音樂會、演出會、展覽和其它活動 8、協助並開展旨在支持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領域內的各種文化普及、商業及慈善活動。
三,建議你回原來的學校詢問一下這個錄取通知的真偽情況。
❾ 淺談中俄文化交流什麼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有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兩國的官方文化交流穩步發展。從1992年開始,兩國的文化部長就開始實現了定期互訪,雙方定期簽署了兩國文化交流的合作計劃。在1997年、1998年這兩年中,在俄羅斯舉辦了中國文化節,在中國舉辦了俄羅斯文化節。到2003年和 2004年,兩國再次互辦文化活動,雙方都派出了數百人的強大陣容,而且成為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盛世。就是官方的交流非常穩定,而且富有熱情。 第二,兩國的民間文化交流日趨活躍,交流形式呈多樣化。也就是說,中俄兩國民間文化交流近年來明顯活躍,雙方民眾對對方國家的文化都懷有濃厚的興趣,像友城之間的交流,各種專業協會之間的交流。另外,兩國博物館、圖書館之間的館際交流,還有各種專業樂團之間的直接交流越來越頻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本國的文化舞台。剛才談到兩國文化交流的趨勢,我想借用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的話,他說:「 我們正在思考通過什麼方式能讓兩國青年人彼此對視、相互對話,我想現在是時候了」。應該說表達的是雙方共同的想法和看法,因此我覺得兩國文化交流的趨勢應該是向熱、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