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基金會發展環境

基金會發展環境

發布時間:2021-03-05 07:26:48

1. 中國公益基金會的發展狀況如何

會越來越好的

2. 美中環境基金會如何形成的

美中環境基金會,簡稱USCEF,是一個有著十多年歷史,在美國和中國駐有辦事處的非政府環境組織。自1993年以來,美中環境基金會建立了與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事業。1995年1月,美中環境基金會在北京成立了辦事處,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開設辦事機構的國際環保組織。

美中環境基金會主要任務是幫助中國政府部門進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致力於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相互協調發展,並且通過環境示範項目加強美中兩國雙邊友好關系。美中環境基金會是一個項目執行性的非會員組織,雖然也對一些項目合作夥伴進行一定的資助,但是工作重點在於引進國際專家的技術支持和先進經驗,創建並執行環境示範項目。

美中環境基金會的工作重點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為中國政府部門建立多方合作渠道。美中環境基金會協調聯合中外專家和技術力量,建立多方合作小組,以支持中國的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的環境教育和環境管理工作。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有效地推進項目開展。美中環境基金會通過協調中外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企業、院校和專業協會等多方相關單位,共同開展環境教育和資源保護項目。

提供優質服務,獲得項目資助。美中環境基金會引進海外專家資源,比如景觀規劃與建設、公園解說與遊人教育、自然保護區規劃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教育和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專家,幫助開展中國的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資助,並且能夠高效率低成本開展工作,使贊助者為環境事業的投入得到最佳回報。

美中環境基金會主要開展有以下兩方面的工作:資源保護規劃和環境教育。

3. 甘肅省老少邊困地區教育發展基金會環境怎麼樣

甘肅省老少邊困地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的省級基金會,由甘肅省民政廳注冊登記,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是甘肅省唯一一所以發展教育為宗旨的基金會。
甘肅省老少邊困地區教育發展基金會聘請原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飛青、盧克儉,原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杜大仕為名譽理事長,聘請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慧娥,原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崔正華為名譽副理事長,聘請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柯茂盛、原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韓正卿、原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郝洪濤、原甘肅省教委主任羅鴻福、原甘肅省文化廳廳長張炳玉、原甘肅省經委副主任劉長凱、原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炳武等為顧問。理事會由省內各有關方面領導、社會賢達和社會各界熱心教育事業的各方面人士組成。
甘肅省老少邊困地區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要從事:募集資金,組織資助我省的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獎勵對甘肅省教育改革和發展作出特殊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和獎勵青年教師和優秀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接受國內外支持甘肅省教育事業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的捐贈資金,開展國際合作,從事項目開發,舉辦各類教育實體,積極為甘肅的教育發展事業貢獻力量。
基金會下設:普通教育工作委員會、職業教育工作委員會、民族教育工作委員會、教育實業發展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少兒教育中心、辦公室、募集部、項目部、信息聯絡部、策劃部、財務部等工作部門。
教育是關於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大事,也是關系億萬學生成長和家庭幸福的大事。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的教育事業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十分落後,特別是老、少、邊、困地區,尚有不少學生仍在十分簡陋的房屋和窯洞中讀書,還有些兒童因家境貧寒上不了學或面臨綴學。因此需要社會各界伸出雙手,積極支持甘肅的教育事業。
甘肅省老少邊困地區教育發展基金會衷心希望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國內外有識之士、社會賢達,把支持發展教育事業、助學濟困看作是一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看作是一項應盡的社會義務。也懇切希望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都積極捐資捐物,關心下一代,支持教育事業。
伸出我們的雙手,助學濟困,奉獻愛心。

4. 中國境內目前有哪些環境保護基金會

1、中國境內目前環境保護基金會有: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版、廣東省環境保護基金權會、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等。
2、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於1993年4月,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基金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咨商地位」。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建立了嚴格的資金籌集 、管理和使用制度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捐贈者和公眾的監督。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本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人類」的原則廣泛籌集資全。並將之用於獎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資助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和項目,促進中外環境保護領域的交流與台作,推動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3、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英文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成立於1993年4月,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基金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資商地位」。

5. 想辦一個基金會,關於治理環境的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希望營造公益氛圍,發展公益事業,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資助重點包括:水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宣傳,以及支持環保類公益組織的發展。

6. 基金會的發展現狀

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8日,中國共有基金會4115家,其中公募基金會1476家,非公募基金會2639家。自2010年非公募基金會數量超過公募基金會之後,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很快。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增長迅速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政策推動,《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了非公募基金會的地位和基本運作規則,近幾年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許可權下放進一步促進了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2008年之後社會對慈善行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關注;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提高了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免稅比例等。
從數量與分布概況看,基金會發展顯現出以下趨勢:
1. 基金會數量自2004年以來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
2. 活動領域發展趨勢:一枝獨秀、整體多樣;
3. 7個省市基金會數量占據全國總數的61%。

從地域分布上看,基金會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著較多的基金會。截止2013年底,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內蒙古、湖南省是基金會最多的10個省份。 在美國,基金會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關注的范圍日益擴展,除了關注傳統的扶貧、教育、環境、醫療、公共事業等領域外,還擴展到全球發展、精神、個人潛質發掘等方面。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捐贈范圍為全球發展、健康、教育。E-bay創始人奧米迪亞夫婦的基金會則是積極支持個人潛質發掘。懷特基金會則將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研究、藝術、人文科學上。
截止2013年底,我國基金會的活動領域大多集中在教育以及傳統的救災濟貧、扶弱助殘、醫療救助、文化等方面,而致力於推動藝術、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區發展、及公益支持等更為廣闊的社會公共領域內的基金會則比較少。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基金會已經更多地關注新興領域,包括國防建設、傳媒、地質科學等方面,包括:雲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環球公益基金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等。 2011年,中國公益慈善界經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先是郭美美網路炫富的行為引發了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接著,中華慈善總會發票事件、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中非希望工程、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的投資放貸,又相繼遭到輿論的質疑和抨擊。在「一人生病,全家吃葯」的公益界,不斷涌現的慈善丑聞使得整個公益行業的公信力都受到影響。
正如當年的希望工程創始人、如今的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所言,由郭美美引發的「官辦」慈善公信力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顯現:「盡管四個機構涉及的麻煩和背景、原因、性質各不相同,但社會對這些事件的質疑和責問,不論是專業還是外行,理性還是不理性,無不指向『官辦』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表達了對『官辦』慈善機構的不信任。這個亂局的出現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歸根到底是官民不分的慈善體制惹的禍。」
2012年8月29日,中基透明指數(簡稱FTI)在北京發布。中基透明指數,即中國公益基金會透明指數。這是一套有關基金會透明標準的評價系統,其評價指標包括基金會的基本信息、財務信息、項目信息、捐贈信息等共60個,並以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完整度等作為參數,以排行榜單為呈現形式。排行榜將按照基金會最新透明分數每周更新一次,排名越靠前,代表基金會透明度越高。中基透明指數由基金會中心網、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國NPO自律行動委員會、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和眾多基金會組織參與研發。「它標志著我國公益基金會在制定社會管理標准方面邁出了重大一步。」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據介紹,這個指數具有公開性、科學性、民間性、國際性,將推動我國公益基金會行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中基透明指數一方面樹立行業可量化的透明度標准,另一方面分享實踐經驗和互聯網工具,實現基金會透明度的提升和基金會管理能力的跨越式發展。這個指數將幫助基金會根據標准增強自身透明度,並了解自己的信息公開程度在行業內的位置。對於公眾而言,可以以透明指數作為捐贈參考,從而促進慈善行業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 1、公募基金會亟需轉型
公募基金會擁有著公募權這一優勢資源,很多老牌公募基金會規模擴大迅速。然而,「如何把錢花好」成為這些基金會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這促使他們思考基金會的未來定位。有些則開始了由運作型向資助型基金會過渡的轉型嘗試;也有基金會開始創造平台,將公募權分享給草根公益組織。
事實上,自2010年開始,一些全國大型公募基金會就紛紛宣布,將從操作型基金會轉向資助型基金會,即基金會由籌資後自己做項目,轉變為培育和資助草根公益組織。
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試圖從操作性基金會轉型資助型基金會,然而捐贈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以及草根公益組織專業性不高、執行項目效果難以預估的現狀,使得公募基金會轉型步履維艱。
2、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的挑戰
對於大多數非公募基金會來說,其自身的可持續性的資金來源問題也開始引起重視。按《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基金會每年支出資金不是來源於投資回報,而是來源於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因此如何保證基金會自身的良性發展已經是個問題。
如何獲得持續性的基金來源,採取多樣的基金增值方式,獲得安全的高收益,已經成為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無法繞過的課題。事實上,在一些基金會發展發達的國家,捐助基金會不是單純的捐助,而是一種「投資」。非公募基金會應該利用自身的創始基金進行運作投資,產生效益,從而使基金會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可持續地發展。

7. 福特基金會的中國狀況

為美 *國 中 情* 局 在中*國的*特 務 * 機* 構,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對我國*的政專* 治進 行*干*預,國* 人*需 警 醒*!!堤屬 防 美*國佬的* 顏色革*命!*

8.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發展情況

197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一份特殊的協議。協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六人委員會,三名成員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另外三人來自新組建的中國環境科學協會。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和機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聯系。它在中國開始了重點優先項目,其中第一個就是大熊貓的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因此成為在中國開展實地工作的第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
1985-1988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於大熊貓以及其棲息地的調查。根據這一調查,大約有1000隻大熊貓在野外棲息。
1992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管理計劃,計劃新建14個新的熊貓保護區,提高原有的13個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創建15個生態走廊促進不同熊貓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等到這個計劃結束,60%的熊貓棲息地將得到保護。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了一系列的熊貓保護工作,包括培訓,巡護和科研設備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龍熊貓繁育中心,支持卧龍保護區五一棚區域的每月監測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降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環境教育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對於資源的需求不會造成對於環境的破壞;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森林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森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經營,以提供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功能;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成立;TRAFFIC開始在中國開展與野生動植物貿易相關的研究與保護工作。
199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開始平武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強調在保護項目中考慮當地社區發展,以實現如何緩解熊貓與人之間的沖突;「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在中國發起。該項目旨在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中國中小學課程中。1996-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平武培訓了300多名自然保護員工和當地政府官員,培訓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區管理、監測、反盜獵及社區如何參與保護等。
1998年四川省林業廳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始岷山區域的11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
2000年中國新的房間空調器能效標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助於節約大量電力資源,防止低於 最低能效標準的空調器在市場上銷售。
2001年開展2001濕地使者行動,主題為「把知識帶回家鄉」,10個高校環保社團到長江項目示範點接受培訓後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宣傳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經驗;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區域-秦嶺山脈開始實施保護與發展共進項目;森林認證工作組成立,並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以制定中國的森林認證政策;TRAFFIC中國項目成立;600多隻天鵝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產業初現成果,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14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全球第71份獻給地球的禮物,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份「禮物」;世界自然基金會和陝西省林業廳簽署協議,新建13個自然保護區及5條生態走廊。該項目旨在將秦嶺區域破碎的熊貓種群重新聯系起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四川大熊貓保護通訊創辦,成為四川省各熊貓保護區間的一個有效交流平台;中國國有林首次獲得FSC認證,共計420,000公頃;包括長江項目在內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匯豐銀行「投資大自然」項目正式啟動。這個新啟動的長江項目主要工作區域在湖北,目標是恢復沿岸湖泊與長江的聯系。
2003年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正式在北京啟動並舉行首次工作會議,計劃在未來的二年裡給中央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如何加強流域綜合管理的建議書;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秦嶺項目的推動下,陝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個熊貓自然保護區和5條生態走廊,使秦嶺的熊貓保護區域超過15萬公頃。這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確認為「獻給地球的禮物」;
2005年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路的一部分,中國森林和貿易網路也在這次會議上正式宣告成立。該網路旨在促進承諾負責任的森林經營單位和購買林產品公司之間的市場聯系;9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30個;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動創建的 「長江論壇」在武漢啟動。來自水利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交通部、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及長江幹流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高層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長江流域保護與發展大計。

閱讀全文

與基金會發展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