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公益事業有付出的藝術家有哪些
李啟剛
為弘揚愛國精神,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傳統,振奮專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屬義和諧社會,全面推進中華公益事業的發展,由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等多家國家級社會團體共同發起了中華之魂社會公益宣傳活動。該活動得到了中央領導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德生、劉華清、遲浩田、李水清、鄒家華等熱情關注和大力支持。在該活動中,我所退休職工李啟剛同志創作的國畫《春酣》和《和諧富貴》兩幅作品被載入《中華之魂·熱衷公益事業的人民藝術家作品集》中,並獲得「熱衷公益事業的人民藝術家」勛章一枚。其作品已被組委會暫時收藏,作為公益事業的拍賣品,拍得款項善後全部捐贈社會公益事業。
『貳』 世博會志願者具體工作是什麼
「志願者」的英文為volunteer,來源於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決心或渴望」。在西方,志願者被認為是在職業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強制驅使,為改進社會、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們。我國的志願者協會給「志願者」下的定義是:不為物質報酬,基於良知、信念和責任,志願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誌願者有不同的稱謂,例如在我國香港稱其為「義工」,在我國台灣稱其為「志工」。
今天,志願服務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志願者的身影已遍布於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志願服務是什麼呢?有人認為日常生活中的善舉就是志願服務;有人認為志願服務是不能有任何酬勞的;還有人認為只捐錢沒有從事實際服務工作的不能算作志願服務。那麼,到底什麼是志願服務?
志願服務是個體為了增進鄰人、社區、社會的福祉而進行的非營利、不支酬、非職業化的行為。志願服務的表現形式很多,從傳統的鄰里互助到今天的為解除痛苦、解決沖突與消滅貧窮而進行的努力等都屬於志願服務。
美國社會工作協會認為,追求公共利益、本著自我意願與選擇而結合的一群人稱為志願服務團體,參與這種團體工作的人稱為志願者,而這種團體工作則稱為志願服務。
志願服務應具有以下特徵:(1)自願行為:出於個人的濟世胸懷服務社會,其行為是自願選擇,而非受第三人或外界的強制。(2)無報酬的奉獻行為: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資源和善心為鄰居、社區、社會提供幫助,但求
奉獻,不求回報。(3)出於助人動機的行為:幫助他人,使社會更美好。
今天的志願服務已經發展成一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事業,主要有自助和互助型志願服務、慈善事業型志願服務、運動和宣傳型志願服務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志願服務的形式更加豐富,它在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方面的作用也更加顯著。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2001國際志願者年」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志願精神是聯合國精神的最終體現。」這句話指出了志願精神的本質,表達了人們對志願服務的由衷贊美。志願服務的精神概括起來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1.奉獻
「奉獻」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獻,即不求回報地付出。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願服務精神的精髓。志願者在不計報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權的情況下參與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活動,這些都體現著高尚的奉獻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棄優越的物質條件,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中國,為八路軍提供醫療救治服務,幫助創辦了軍區衛生學校,親自編寫各種教材並講課。1939年秋,他在搶救傷員時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犧牲。白求恩大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中國,這種國際主義精神也是奉獻精神的重要體現。
2.友愛
志願服務精神提倡志願者欣賞他人、與人為善、有愛無礙、平等尊重,這便是友愛精神。志願者之愛跨越了國界、職業和貧富差距,是沒有文化差異,沒有民族之分,沒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愛,它讓社會充滿陽光般的溫暖。如無國界醫生,他們不分種族、政治及宗教信仰,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們奉獻的是超國界之
愛。1999年10月15日,無國界醫生組織因「一直堅持使災難受害者享有獲得迅速而有效的專業援助的權利」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3.互助
志願服務包含著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志願者憑借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幫助那些處於困難和危機中的人們。志願服務者以「互助」精神喚醒了許多人內心的仁愛和慈善,使他們付出所余,持之以恆地真心奉獻。「助人自助」幫助人們走出困境,自強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獲得生活的能力後,也會投入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志願活動中,這些志願活動都涵蓋著深刻的「互助」精神。
4.進步
進步精神是志願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志願活動中無處不體現著「進步」的精神,正是這一精神使人們甘心付出,追求社會和諧之境的實現。
志願服務有著重要的價值,對個人與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志願者受到人們的尊敬,志願服務也受到社會的重視。那麼,志願服務的價值有哪些呢?
1.精神價值
志願服務具有崇高的精神價值,這是超越物質追求的。對志願者個人來說,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奉獻精神得到彰顯,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同時,志願服務對整個社會的精神追求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無論是古老的東方文明,還是悠久的西方文明,都含有對至善至美的社會精神的追求。
2.社會價值
志願服務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志願服務以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為主體,在城鄉發展、社區建設、搶險救災以及大型社會活動等公益事業中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志願者通過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懷,消除了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志願組織的存在是政府和市場功能的重要補充,它們以獨特的方式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服務。另外,通過共同參與志願活動,不同社會群體與階層之間加強了相互了解和溝通,緩解了社會矛盾,增進了社會信任,對社會問題的消解發揮了積極作用。
3.經濟價值
志願服務能夠創造社會經濟價值。志願服務不以獲得直接的工資、福利為目的,因此許多社會公益活動和大量的非營利組織願意讓志願者參與其中,從而獲得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大大地節約了成本,為社會直接或間接地創造出價值與效益。如在大型活動中,通過志願者提供無償服務,可以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關資料顯示,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有6萬多名志願者,節省經費約1.3億美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有約4.7萬名志願者,節省經費約9000多萬美元;2004年雅典奧運會有6萬多名志願者,節省經費約1.2億美元。
4.教育價值
志願服務能夠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青少年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是青少年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的現實途徑之一。在志願服務實踐中,青少年豐富了生活體驗,培養了公民意識,提高了組織和協調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和榮譽感。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素質能力得到整體提高,這為社會的良性運行和未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以上價值外,志願服務對其直接受益者——服務對象,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志願者讓服務對象感受到人間的溫情與關懷,幫助服務對象融入社會,增強服務對象的自信心和歸屬感。
『叄』 plt是什麼意思
PLT 是血小板(blood platelet)的簡稱。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狀不專規則,比紅細胞和屬白細胞小得多,無細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為125~350×1000000000個/L,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
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J.B.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3)白求恩公益基金會贈葯電話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血小板日
3月20日是每年一度的中國血小板日,這個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與ITP家園-血小板病友之家聯合發起的日子與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血小板認識、推動血小板採集、科學應對輸注風險、加強患者用葯安全性認知,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關注血小板疾病,關愛、救治血小板疾病患者。
『肆』 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單位名單出爐,看看有哪些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和《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國家稅務局 北京市地方稅務局轉發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京財稅〔2014〕546號)的有關規定,經研究,現將北京市2013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十批)、北京市2014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十批)、北京市2015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七批)、北京市2016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二批)予以公布。
附件1
北京市2013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十批)
1. 北京藝能愛心基金會
附件2
北京市2014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十批)
1.北京市金鼎軒公益基金會
2.北京市集郵協會
3.北京高新疼痛診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4.北京綠谷教育基金會
5.北京展覽館協會
附件3
北京市2015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七批)
1. 北京市思誠朝陽門社區基金會
2.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
3.北京京育教育發展促進會
4.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
5.北京汽車行業協會
6.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
7.北京普通教育名師研究會
8.北京市職業病防治聯合會
9.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葯發展基金會
10.白求恩公益基金會
11.北京新東方公益基金會
12.北京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
13.北京中間藝術基金會
14.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
15.中華口腔醫學會
16.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
17.北京岐黃中醫葯文化發展基金會
18.北京友好傳承文化基金會
19.北京嚮往助老公益基金會
20.北京紹興企業商會
21.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
22.北京常春助學慈善基金會
23.北京賽意公益基金會
24.北京圓網慈善基金會
25.北京櫻桃公益基金會
26.北京坤慈公益基金會
27.北京北方醫葯健康經濟研究中心
28.北京市環亞青年交流發展基金會
29.北京市邏輯學會
30.北京市工程實驗室技術應用協會
31.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
32.北京大成企業研究院
33.中國應急管理學會
34.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35.中國氣象服務協會
36.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
37.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研究基金會
38.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
39.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
40.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
41.中國岩畫學會
42.中國醫葯商業協會
43.中國麻風防治協會
44.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
45.北京健康管理協會
46.北京誠棟公益基金會
附件4
北京市2016年度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單位名單(第二批)
1.北京保險學會
2.北京保險行業協會
3.中華志願者協會
4.北京網路公益基金會
5.北京市育英學校校友促進教育基金會
6.北京恩玖非營利組織發展研究中心
7.東潤公益基金會
8.北京幽蘭文化基金會
9.北京華彬文化基金會
10.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校友促進教育基金會
11.北京京華公益事業基金會
12.北京民力健康傳播中心
13.北京德威佳業博士後科學基金會
14.北京九台公益基金會
15.北京汽車經濟研究會
16.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
17.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18.頂新公益基金會
19.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
20.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
21.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
22.北京民防協會
『伍』 上海,益賽普有沒有贈葯活動,怎麼參加
1,上海有贈葯的,是有指定醫院的
2,今年益賽普的贈葯活動總贈送金額是4600萬葯物
3,參加可以加官方微信咨詢
4,這個活動是通過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的
『陸』 白求恩基金會的問題
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員會
http://www.bethunemf.com/
(右上角語言選專擇中屬文)
『柒』 求問搞慈善能不能賺錢
?這個問題很糾結。2010年第27期《新民周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尷尬的「中國式公益」》,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式慈善事業的思考。
文章說:「社會企業是介於純粹的非營利機構與商業企業之間的組織,它與前者一樣關注社會問題、關心弱勢群體,但不用等著人家給錢才能辦事;與後者一樣追求商業利益,但並不以賺錢為最終目的,或者說,不以股東分紅為目的。」「社會企業家的理想是,以企業模式解決教育、環保、鄉村開發、扶貧、人權、醫療保健、助殘等社會問題,走出一條兼具公共利益和商業價值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做好事的同時,也能自給自足。」
「社會企業在中國落地、發芽,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一批關心社會之士、特別是年輕人的理想主義的沖動。然而在傳統觀念中,『慈善』散財並不求回報,『商業』卻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要,兩者涇渭分明。對於商業企業而言,高利潤對應著高風險,賺賠自有股東承擔。『慈善事業就不同,它既不是出於自利,又不能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監督就在所難免。可是監督永遠有誰來監督監督者的問題。』」「大的慈善機構手裡往往掌握著巨額捐贈資金,如果能乾的管理者能夠用這筆資金在市場上運作賺錢來幫助更多的貧困同胞,是不是被允許?該不該給獎勵?萬一運作失敗,要負什麼責任?」
「有人說,在中國今天這樣一個社會各階層因為佔有社會資源嚴重不均等,而引發更大社會失衡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福利系統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社會企業這種新型模式的誕生,恰好填補了政府和傳統慈善機構力所不能及的空白,只要認清賺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賺錢之後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為更多人群提供服務,又能維持自身運營,還為政府解了憂,豈不一舉多得?」
「也有另一種質疑的聲音:當真有一大堆錢擺在面前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守住『公益』與『私利』的平衡,記得最初的社會使命?往往到最後,錢不但是手段,也成了目的。」
文章後面用了大量的篇幅(三個版面的文章用了兩個多版面)講了「要不要賺錢、要不要做大?」講很多社會企業「頭兩年做的時候在那裡死撐,過了兩年就撐死。」「自己先撐死了,還怎麼去幫助別人?」等等,盡管文章沒有最後定論說做公益是需要賺錢的,只有賺錢才能把事業做大,但傾向還是十分明顯的,即「做公益賺錢並不可恥」,「不可能要求所有企業或個人一夜之間同時變成白求恩」,「只要合法,做慈善不必面對道德審判」,「具有可投資的社會企業必須有盈利性、成長性、擴展性和社會性,能夠產生持續經營的能力」。
我以為「搞慈善」是不能賺錢的,讀了這篇文章,我有很多的不明白:一、慈善是否一定要以錢為標准?出力行不行?捐物行不行?,傳統的「慈善是散財並不求回報」,這話現在還對不對?二、慈善是少數有錢人可以實施的行為,還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量力而行的行為?如果一定要捐錢,那麼捐多少錢才夠得上是現在所講的「慈善」?三、如果捐錢就是慈善,那麼有錢就捐,沒錢就不捐,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怎麼會發生「有人沒錢死撐,把自己撐死」這樣的情況呢?四、捐款是需要有一個機構來運作的,這個機構叫慈善基金會。一直捐款的企業可以建立基金會,偶爾捐款的企業不用建立基金會,這也很簡單呀。五、捐款可以免一部分稅,這是鼓勵企業為社會做好事,發展慈善事業,免掉的錢遠遠少於捐出的,企業不會由此贏利。六、同外國慈善基金會不同,中國特色的慈善基金會分為兩類:一類叫公募基金會(官辦),可以公開募集資金,有政府背景;一類叫非公募基金會(民辦),不可以公開募集資金,沒有政府背景,捐款由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出,同外國的私人基金會、公司基金會差不多。七、文章提到的「大的慈善機構手裡往往掌握著巨額捐贈資金」,顯然講的是公募基金會,這些錢絕大部分來自於國有企業和人民大眾,是公共財產,不是基金會的私有財產。換句話說,這些錢是公開場合定向募集的(如汶川地震),按規定70%以上是要送到該去的地方去的,公募基金會把這些錢留下來作為自己的資本去生錢是沒道理的。八、如果企業與慈善機構的區別,僅僅是一個以贏利為目的,一個不以贏利為目的,手段和過程都一樣,這目的不目的的是沒法區別的。僅從分析
「?」這個句子的句式也可以得出「搞慈善」是手段、「賺錢」是目的這個結論的。九、連政府機關、人民「公僕」都無法保證不出貪官污吏;「搞慈善」可以贏利,誰能保證「不是白求恩」的企業和基金會打著慈善的幌子去謀取不義之財呢?十、「社會企業必須有贏利性」這個門一開,將嚴重敗壞慈善的聲譽,真正「搞慈善」的慈善家也將蒙受不白之冤,再碰上汶川、玉樹地震,誰還願意捐錢呢?在金錢至上、社會缺乏道德自律、信仰、誠信的狀態下,人們怎麼會相信他們捐出的錢都給了災區人民了呢?怎麼會相信我們這里也會有白求恩或比爾·蓋茨這樣的「外國傻瓜」存在呢?捐了錢還要被人家懷疑動機不純、圖謀不軌,還會有國人願意再繼續「搞慈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