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省普寧主要大姓有哪幾個
姓氏結構
普寧現有姓氏總數在260~320之間
其中人口
萬以上姓氏有
陳、黃、李三姓,普寧市為中國大陸陳姓及黃姓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縣市:其陳姓總人數有近40萬,約佔全市人口17%,黃姓總人數17萬,佔全市總人口7%以上,李姓總人數約11萬,約佔全市人口4.8%
人口5~10萬的姓氏有10
個,
分別是:林、張、楊、方、王、鄭、賴、許、吳、羅;
其中林、張、楊、方
4姓人數在9~10
萬之間
;
人口在2~5萬的姓氏有11
個
,分別是:蔡(約3.3萬)、庄(約3萬)、溫(約3萬)、蘇(2.8萬)、劉、謝、鍾(2.5萬)、周(2萬多)、江、邱、詹
人口在1~2萬的姓氏有13
個
,分別是:何(近2萬)、顏(1.5萬)、韋(約1.5萬)、廖(1.5萬)、洪(1.4萬余)、余、葉、馬、曾(1.2萬)、盧、郭(1.2萬)、官、肖、
這樣全普寧人口上一萬的姓氏共計37個,為中國大陸縣域之最!
另有人口5000~10000姓氏21
個
,分別是:杜(9600多)、房(9200多)、秦(8800多)、田(8300多)、朱(8200多)、胡(近8000人)、辜(7000多)、古(6000多)連、馮、潘、高、傅、巫、梁(5300多)、沈、翁、章、朱、藍(5200多)、紀(5000多)
2. 求廣東普寧里湖鄭氏來原及字輩
可追溯到是漳浦舊鎮光德公派下。
落實為光德公第七世景安公的子孫後裔。
六世敦承公生四子:長房景華為廟前派、次房景中為頂圍派、三房景和為松霖派、四房景安為打鐵派。(此來這昭穆族譜記載)
我們普寧里湖鄭氏為四房打鐵派一族,其認定為打鐵派理由有三點。
一、我們始祖興祖公墳墓的墓碑文里有明確寫到「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娘仔望」的字樣,這可以斷定我們始祖乃是福建漳浦遷到此地的。
二、我們始祖興祖公是以打鐵事業為生,傳說我始祖父子二人從福建以打鐵為生一路走下來,來到我們里湖松柏圍村,見此地乃風水寶地可以落地生根,創辦事業。於二世、三世建祖祠:曰「興祖祠」。以上可以斷定我們乃是漳浦舊鎮光德公第七世打鐵派(四房景安公打鐵派門下)。
三、我們興祖祠里有堂號及對聯:
漳浦分支源流遠
光遠堂
泰安永聚世澤長
漳浦光德公祠上的堂號:「光德堂」與我們「光遠堂」有關聯也可以斷定。
唯有兩點無法考證的就是,1、景安公打鐵派是明朝中期,而我們興祖公乃是明朝末年,中間相差一百多年左右,現疑慮是在我們興祖公從福建打鐵做生意時路過的那一段時間,很有可能是中間有兩到三代人或幾代人不清楚,也無法考察?2、景安公是「泰」子輩,我們松柏圍村古時候的村名是叫「泰安圍」不知這兩者有沒有關聯?
字輩是:《興剛哦次、萬奠爾時、文學盛德、達定成銘》
3. 知道普寧果隴的來說下
果隴鄉面積寬廣,在普寧勢力也較為強大,該鄉只有一姓《庄》,比較團結,勢內力在容普寧也是最強的。果隴鄉位於普寧池揭公路,屬燎原鎮管轄,鄉村公路面積就差不多達三公里長,公路兩旁都是該鄉的范圍,果隴鄉也是普寧的正宗正牌第一大鄉,但由於解放後,普寧的一些鄉村實行合並,導致果隴鄉現在只能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不過正確來說,也是從情理事實出發來說,果隴鄉仍是普寧第一大鄉,畢竟那些鄉村是合並才超過果隴鄉的,姓氏也不統一。果隴鄉自古人才輩出,舊社會的果隴鄉敢跟政府對抗,政府也怕三分,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現在的年輕一輩果隴子弟,繼承了老一輩果隴的勇敢與智慧,使果隴鄉勢力一直長盛不衰,故而名震普寧,甚至一些外地人不認識普寧市,只認識聽過果隴鄉的名氣,在普寧有一句話,「一俏果隴庄」,俏是潮汕土話,意思就是強大。整句話意思就是說果隴鄉的勢力是第一強的!從舊社會的白色恐怖鄉村到現在的白葯之鄉,果隴人民經歷了太多的風波浪,養成了果隴人民彪悍勇敢又不失智慧善良的民風,現在的果隴鄉,正在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向前前進,繼續打造果隴庄的輝煌。
4. 普寧市風俗習慣
1、鬧元宵舊俗來:「鬧元宵」的節源日,大致如下:正月十五夜走老爺,正月十五下午遣香,正月十五夜送船,正月十六日倒旗法。
2、清明「上墳」:清明中,人們必須在家裡祭拜祖宗,然後帶香燭紙料,「三牲果品」及鞭炮等物去「上墳」。
3、六月二十四奉財神:普寧商戶,不論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貫有奉拜「財神爺」的習俗。
4、「七月半」農歷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也稱「鬼節」,不少地方則叫「七月半」。農村家家戶戶習慣做白果品,以豆為餡,印製成人、魚、花等形狀,俗稱「人仔果」。
5、冬至節:在農歷十一月,無定日,陽歷則固定為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節前夜,家家戶戶都做米粉圓,俗稱「冬節圓」。
5. 普寧賴姓深汕高速十三標老闆是誰
黃楚龍,男,漢族,廣東普寧市東埔村人。深圳星河地產董事長。普寧商會會長。2015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317名。2016胡潤房地產富豪榜,黃楚龍以105億排名第45。
6. 普寧十大旅遊景點有哪些
普寧,廣東省轄縣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東北接榕城區,與揭東區隔河相望,南鄰惠來縣,西北接揭西縣,東毗汕頭市潮陽區和潮南區,西南連陸豐市;境內主要河流有練江。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回歸線在此經過,並受海洋暖溫氣流調節,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和景點豐富,以山水風光、天然溫泉、潮人文化、革命跡地、宗教寺廟等名勝古跡為特色,構成了普寧特有的自然、人文游景觀。2006年,因城市自然風景秀麗、生態環境優美而獨具生態特色魅力和生活特色魅力入選由世界著名品牌大會主辦機構世界品牌組織評選的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強。
普寧市是廣東省革命老區,境內分布有眾多歷史文物、古跡和革命文物遺址,經發掘管理,現查明普寧市有:古文化遺址13處、古墓葬8處、古建築11處、名勝古跡7處、古碑刻18處、革命遺址39處、革命紀念建築物5處、革命烈士墓6處、館藏革命文獻遺物200多件。
普寧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甘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洪寺幽探、南岩遠眺、雲石樵徑的「普寧八景」,這些勝跡都在古城洪陽的周圍,八景中現只有靈匯甘泉、培風塔、南岩、雲石岩尚存。
培風塔在洪陽鎮烏犁村西,俗稱烏犁塔,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七層平面八角形,塔身高36米,為磚石框架貝灰三合土結構,塔內有內轉石階120級,建築甚有特色。
境內盤龍閣、西林古寺、七星洞天、馬嘶岩、南岩古寺、雲石岩、白水岩、浴龍岩、樟崗岩、圓通庵等古剎名寺,無不山清水秀、古木參天。
7. 關於普寧洪陽方氏的歷史
說到普寧就不得不說整個潮汕地區!~
據廣東省地圖冊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普寧縣,取名"普遍寧謐"之意.1993年撤縣建市(縣級市).全市面積1519平方千米,人口185.6萬人,轄19個鎮,1個鄉,5個街辦,市政府駐流沙鎮.是廣東省著名僑鄉.
普寧位於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西境,地理位置為東經115°43'--116°1',北 緯 23°05'--23°31',北回歸線橫貫境內北部,與北京同一時區。
揭陽是潮汕地區最早載入史籍的古縣之一,和海陽、潮陽並稱「三陽」。早在義安郡及後來的潮州郡之前,就有揭陽地和揭陽縣的存在。習慣叫法稱「古揭陽」,以別於設置獨立行政區劃後的揭陽縣。夾義的揭陽縣是設置於漢武帝元鼎六年(121),不過當時的揭陽縣轄境比現在的揭陽大得多。19叨年潮汕地區分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市。揭陽市統轄普寧、揭西、惠來,及增設的揭東縣。揭陽榕城為揭陽市駐地。
普寧市
普寧轄境原屬潮陽縣的一部分。明嘉靖四十二年,朝廷下詔,從潮陽縣分出洋烏、黃坑、戎水三個都置普寧縣。萬曆十五年又割洋烏、戎水歸潮陽縣管轄,清初上述兩都又重歸普寧縣管。因此,在不少舊存族譜中,談到遷移地時,常把潮陽與普寧混為一談。其實普寧黃氏是潮汕黃氏中重要的一支,全市有黃姓人口約15萬多人,約占普寧全市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人口居第二位,僅次於陳姓。黃姓宗親分布於全市。17個鎮、2個農場。全市計有黃姓人聚族而居村落102個。有一村一姓者,也有與其他姓氏和睦共居的。據調查,居住於流砂鎮的有馬柵等12個村落;,居住於占隴鎮的有西社的西南等8個村落,居住於大南山鎮的有灰寨等6個村落,居住於梅塘鎮的有泗坑等4個村落,居住於池尾鎮的有高明等4個村落,居住於大壩鎮的有半徑等3個村落,居住於燎原鎮的有埔上寮等3個村落,居住於洪陽鎮的有雨堂等9個村落,居住於南溪鎮的有籃兜等2個村落,居住於廣泰鎮的有山後等6個村落,居住於赤崗鎮的有五福嶼等3個村落,居住於麒麟鎮的有南坡等8個村落,居住於南徑鎮的有磨石坑等7個村落,居住於下架山鎮的有坡烏等5個村落,居住於石碑鎮的有古嶺等5個村落,居住於雲落鎮的有中央寨等5個村落,居住於里湖鎮的有竹頭等4個村落,居住於大池農場的有新星等3個村落,還有馬鞍山場的里仁村等。其中人口5000以上者有流沙鎮的東埔村等8個村,3000-5000人者有流沙鎮的馬柵村等11個村,1000-3000人者有雲落鎮的下新埔村等 25個村,500-1000人者有南徑鎮的磨石村等30個村,100-500的有洪陽鎮的新安村等26個村,100人以下者有雲落鎮的神前坑等2個村。其中聚族而居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是梅塘鎮的泗坑村,近8千人,人口最少的是雲落鎮的上洞,僅60多人。
根據資料,普寧黃氏絕大部分屬禾坪派,但因分布村落較廣,世系較難理順。現僅對幾個主要世系進行闡述:
化公分派僚公世系:就已知材料,普寧屬於化公分派僚公世系的黃姓村落有:普寧占隴鎮西社黃氏、黃坑五福嶼黃氏、興仁鄉班湖(今普寧市裡湖)黃氏、坤頭山黃氏、山後村黃氏、東堆黃氏、桂嶺新鄉黃氏等地。譜雲:黃僚為峭山公10世,九傳至黃侗叟,創潮陽直浦。後代子孫分居潮陽各地(普寧時屬潮陽)。其分創普寧各鄉簡述如下:
占隴鎮西社黃氏:
1世峭山公。
2世寧化公。
3世道公。
4世文公。
5世省察公。
6世春公。
7世仁公。
8世潛善公。
9世久養公。
10世寮公,創居梅州。
11世吉慶公。
12世日新公。
13世文煥公。
14世淑敬公。
15世德彝公。
16世伯九公。
17世禮卿公。
18世侗叟公,子二:皇甫、經德;黃經德曾被朝廷任為潮陽縣知縣,黃侗叟隨子人潮,創居潮陽直埔都。
19世皇甫公,黃侗叟長子,曾以翰林學士致政,故其後代子孫尊稱為「致政公」。宋末自閩人潮,卜居潮陽奉恩鄉麻田麓之霞霖;有四子:松岩、松霍、松山、松澗。
8. 請問一下廣東省普寧市大坪鎮有幾個村有姓房的嗎
11個村,有姓房的
9. 我是房氏的,我想知道我的祖先是誰!~有分!~
房氏出自陶唐氏,是堯的後代。堯有個兒子開始被封於丹水,人們稱他為丹朱回。因為他沒有治理天答下的能力,堯就把帝位讓給舜了。舜又把丹朱封到房(今河南遂平縣),建立房國,為房侯。丹朱的兒子陵 ,以父封地為姓,稱房陵,其後遂為房姓。房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清河縣東)。堯之子丹朱,舜封為房邑侯, 其子陵,以父封地為氏,其裔孫雅為清河太守,始居焉,今房姓稱清 河郡,本此。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所載,房氏望出清河郡。又據《姓氏考略》 所載:房氏望出清河、濟南、河南。
1、清河郡: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郡。相當於今河北省清 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2、濟南郡:漢代有齊郡之地設置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相當於今 山東省臨淄一帶。
3、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將秦朝三川郡改為河南郡 。相當於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中書堂":唐代房玄齡十八歲就中了進士。李世民舉兵,房玄 齡跟他南征北戰、出謀劃策十餘年。李世民當了皇帝,封他為中書令 ,任宰相十五年。
10. 有誰知道普寧市大坪鎮姓房的字輩是怎麼排的
我知道就是 崇 佰 仲 濟 美 我就是濟字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