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學金融理財知識教育有必要嗎
個人覺得普及金融理財知識有點過早。中小學生一來處於成長的初級階段,手裡一般只有一些零花錢或者說過年過節時收到的壓歲錢。只要教會孩子,適度使用就行了。到高中再普及相應的金融理財知識會比較有效。
2. 小學生如何面對金融理財教育觀念800字作文
要學會把家庭資產合理地投資在不同的標的物上,從而兼顧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專需求。
家庭資產從簡單屬大類上劃分為兩種,一類是實物資產,包括房產、黃金、藝術品等;
另一類是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基金、信託產品、儲蓄等。
當我們面對多種資產,考慮應該擁有多少種資產、每種資產各佔多少比重時,資產配置的決策過程就開始了。資產配置可以是一種投資理念,也是一種投資技巧,並且蘊含著奇妙的投資藝術。應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來為家庭謀劃財富生活,把握未來幸福。
還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學會合理投資,將投資從股票、基金轉向更為安全的國債、黃金等領域 , 除了努力工作,規律儲蓄也是理財的重要途徑之一。儲蓄一定要先設定目標,例如買房子、存教育基金等,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此外,購買保險和自用住宅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財方式。
3. 什麼是中國家庭的理財教育
有些家長為讓孩子學習進步而賞錢,此舉無異於賄賂,是極其錯誤的。
——東方
當我們批評孩子們那些無視父母的艱辛勞動、揮金如土的日常行為時,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在我們這個以克勤克儉為傳統美德的國度里,在對下一代人的教育中,理財教育是一個盲點。
長期以來我國對錢的教育是迴避的,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我們尊奉的是「勤於教子,恥於經商」、「君子不言利」的文化傳統,追求金錢成為人人皆批的丑惡思想。盡管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一些觀念逐漸進入我們的詞彙中,盡管鼓勵勤勞致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口號的提出,對多年來的空泛宣傳進行了一些糾偏,但在對錢和利的宣傳上我們的官方媒體仍然是遮遮掩掩,對青少年進行理財教育更是諱猶不及。
另外,家長們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學知識,語數外最重要,經濟、金融知識則被排除在外。父母在這一時期應竭盡全力,有的貧困父母甚至賣血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結果有的孩子離開了父母就根本不會花錢,甚至上了大學連日常生活用品也不會買,不會花錢自然成了無能的代名詞。
與此相反,就有世界發達國家很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在那裡,理財是中小學和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學校和家長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按照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為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以孩子的零用錢為例:中國的父母是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無償無條件的提供;美國家長也認為給孩子零用錢本質上應該是無償無條件的,但他們多了一種意識,總想在這種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上,為孩子的未來做點什麼。於是便有了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及看起來過於苛刻的要求:孩子必須以做家務事為代價,換取零用錢等等,這與他們崇尚獨立的精神是一致的。在美國,父子上飯店各買各的單,孩子18歲以後就獨立生活,成年子女向家裡借錢立契約的事司空見慣。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專家們呼籲,我們不能再用保守的觀念來看待理財了。
確實,孩子從小就會接觸金錢,對於他們來說,錢不可能是真空,既然如此,何不教會他如何對待錢呢?
目前,我國的大中小學校還沒有開設理財教育課程,這就更需要家長在這方面高度重視,花點心思,教會孩子不僅會花錢,而且會理財。家庭是對孩子進行理財素質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場所。因為無論從教育的內容還是實施的條件,學校所能承擔的相對有限,家庭則能為這種教育提供所需的內容,組織起具體活動。
4. 中小學生應該學習金融理財知識嗎
聖才電子書為您解答:
支持,這樣可以加強自己孩子的自理自立的能力,也可以起到鍛煉孩子的作用。
希望可以幫到你!
5. 你認為中小學是否應該開設金融理財課
中小學校我個人覺得開設金融理財課有些早,畢竟正好是學習知識基礎的時候。心無旁騖才好。可以適當的給予勤儉節約的教育就夠了,純手打,給個好評吧,如果不滿意,可以在問我
6. 中國家長如何給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一定要這么做
中國家長怎樣給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一定要這么做
嫑忘
中國大部分家長一般會很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成績,卻忘記培養他們獨立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習慣。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後者才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此外,還有理財方面的能力。
現在大多數城市家庭孩子從小沒有體會過拮據的滋味,缺什麼父母就給什麼,而且父母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買了一大堆衣服、玩具等。有的孩子看到別人有新奇的玩具,自己也一定要。在他們的概念里,錢似乎是憑空生成的一樣。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更需要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理財教育這個話題。
一、英國父母的理財教育有哪些特色
最近,妙資金融理財師在某門戶網站閱讀了一位在英國定居的華裔爸爸寫的文章,這位中國爸爸李先生在英國的生活經歷和感觸,他們一家從2009年移民到英國,今年孩子已經快8歲了。和英國人接觸以後,才發現英國不僅政治制度、社會環境和中國不一樣,教育觀念尤其是理財教育更是另一番景象。
在大多數中國父母的觀念中,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至於賺錢那都是大人的事情,也很少主動和孩子談錢,更不要說進行金錢教育了。
來英國後,李先生發現英國家庭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理財意識,他們會根據孩子成長特點,每個階段要求他們掌握的內容也不一樣。英國消費比較理性,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灌輸這樣的理念,孩子們要學會用紙幣買麵包牛奶,並學會找零錢。
上小學後,父母和老師會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學會「省著花」。比如是去超市買瓶裝水還是自帶水壺。
大部分英國家長都會鼓勵孩子做家務、打工賺錢,小到洗碗掃地、大到幫助鄰居除草、做臨時保姆、送報紙,只要能賺錢的活都會鼓勵孩子去做。雖然我們很多人會對英國父母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教育方法感到反感,但是通過勞動去實現願望的體驗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也更早地認識社會現實。同時,他們從賺錢的不易中更珍惜勞動所獲得的回報。通常來說,孩子會把錢花到有用的地方,也不會大手大腳不知節制。
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父母會幫助孩子開設屬於他本人的銀行賬戶,將孩子從親朋好友所得的饋贈、孩子勞動所得、每個月零花錢存到銀行,甚至為孩子購買股票以便積累未來上大學的學費。很多10幾歲的學生在學校會學習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包括怎樣進行預算和儲蓄。不少中學開設理財課程,教育孩子學習社會生存技能、商業管理、貿易的本質、理財等知識。
二、中國家長應該如何進行理財教育
中國家長一般都會主動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零花錢和理財教育結合起來豈不是更好。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做家務,通過勞動培養他們的金錢意識。比如說,每項家務明碼標價,做多少活,給多少錢。讓孩子主動發現「賺錢的機會」並學會和家長談判「我可以做什麼,你要給我多少錢」,讓他們從小就認識到:努力勞動才有零花錢,只有依靠自己不斷努力,才能不斷賺取零花錢。
如果想要孩子學會理財,那麼應該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錢相關的細節。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方式幫忙他們建立基本的理財意識。玩「大富翁」類游戲可以讓孩子建立起投資的初步印象,對投資知識有初步了解。家長平時有意識地和孩子玩一些買賣物品的小游戲,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計算能力,還能建立起金錢概念、對東西的價格高低有初步認識。
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雖然國情不一樣,但是國外優秀的理財教育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家長們可以從小讓孩子自己支配自己的錢,幫忙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培養為自己負責的態度,這樣等他們長大以後更好地應對生活和財富挑戰。
7. 要不要對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
現在經濟發展起來,生活逐漸好了,小學生在平時也能接觸到一些金錢,甚至是比較多的金錢,比如過年時的紅包,或者說生日的紅包,就是平時上學時候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他的零花錢,小學生手中收到的錢其實還是比較可觀的。所以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對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
總之,我覺得有必要對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爸爸媽媽可以從一些平時的消費和小朋友適合的投資入手進行教育。
8. 怎麼教孩子理財 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重要
所以教孩子理財,更需要的不是多麼高深的理論知識,而是有足夠的耐心,知行合一,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一點點理解理財的含義,一點點開發他的財商。
雖然力哥自己暫時還沒辦法實踐我的兒童財商教育理論,但我對我將來孩子的教育是很有信心的,我覺得我應該是個好老師,而且我曾經做過幾次線下的兒童財商教育講座,力哥說理財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又好玩啦,現場效果都不錯,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有資格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的。
今年8月底開學前有個新聞,說廣州36所中小學開學後將試點金融理財課。媒體最關注的是這套課程的高中版內容涵蓋了股票投資,包括怎麼在證券公司開戶,怎麼進行股票期貨交易,甚至可以利用軟體模擬炒股。
你要知道,那會兒正好是股市從5000點稀里嘩啦一路跌破3000點的時候,爸媽自己都在股市裡虧得家都找不到了,還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炒股,這不是開玩笑嗎?這不是引誘未成年人犯罪嗎?所以當時社會反響並不太好,很多人覺得這么做太拔苗助長了,連我們成年人在股市的暴漲暴跌面前都很難自持,經常犯錯,那些三觀都還沒完成形成的小屁孩,他們又如何能戰勝得了自己內心的貪婪和恐懼呢?你這不是要提前讓孩子毀三觀嗎?
我覺得吧,都上高中了,學點股票投資知識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問題的關鍵是誰來教高中生炒股。
因為我們正規的學校教育系統,從小學到大學,從來就沒有系統教過孩子如何正確理財,哪怕是那些大學里專門學經濟學專業的,其實也還是不太懂理財。現在市場上專業的理財師,都是工作以後再通過專業培訓才慢慢掌握系統理財知識的,包括力哥也是這樣。所以今天中小學里的老師,有幾個人真正懂理財呢?
到時候孩子長大了,炒股虧得一塌糊塗,爸媽質問:「你的股票投資知識是誰教的呢?」孩子吧嗒吧嗒眨著小眼睛,說:「我的股票知識是體育老師教的」……這么一來,你不是誤人子弟嗎?你還別說,這些理財課程真的就是什麼數學老師、物理老師或者政治老師來教的,他們自己都不怎麼懂理財,你給他們一本教材,一本教綱,就讓他們去上理財課了,那結果,呵呵,你懂的。
其實廣州並不是國內第一個試點中小學理財教育的城市。上海好幾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試點了,而且也編寫了一整套教材,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高考考理財科嗎?不考吧。既然高考不考,那老師就沒有認真教孩子理財知識的動力。
就像高三的時候,許多副科最後都讓位給了語數英主課一樣,像體育課之類的地位好慘的,動不動就被侵佔。理財課也是一樣的,本來就是試點,所以試著試著,最後就不見了……因此力哥敢在這里打賭,廣州的理財課程試點最後一定會無疾而終,除非高考加試一門理財科目。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悲哀,這就是天朝孩子的無奈。
5到7歲的學齡前階段
所以教孩子學理財,靠學校教育,我覺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希望都不大。到頭來,還得靠我們家長自己教。但我們家長一樣是理財小白,那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雖然兒童財商教育在國內一直方興未艾,但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人家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了。從國外的成熟經驗來看,兒童財商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必須要跟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成長,循序漸進,一點點讓他加深對理財的理解。
我個人覺得,4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連貫的記憶,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學習更多的是一種生物本能,所以孩子太小的時候是沒必要特地考慮什麼理財教育。
5到7歲的學齡前兒童,已經有了完整的語言能力和辨別能力,所以就可以開始對他進行財商教育。
首先,你要有意識地教他認識錢。知道這是錢,這個硬幣代表1元,那個紅色上面畫著一個老人頭的紙片代表100元。這張小紙片和你吃好飯擦嘴巴的紙巾可不一樣哦,不能擦擦嘴就扔掉哦,上面都是細菌呢!然後你還要告訴他,這錢能幹什麼用?能買好吃的,好玩的。但是這錢可不是從天而降的哦,是爸爸媽媽通過辛苦勞動獲得的哦。你想要獲得錢,以後也一樣要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哦。
出門逛商店的時候,你也要教他來認識價格標簽,讓他去數錢,去付賬,去找零,知道錢是怎麼運作的。因為這時候孩子還沒有上學,雖然有些接受過早教的孩子學過拼音,學過算數,但這時候你還是更應該培養他們正確對待金錢,正確理財的意識,而不是具體的理財技巧。
我覺得這段時間,應該重點培養孩子這么幾個理財意識。
第一,要讓孩子意識到錢不是萬能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很寶貴的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比如你的生命,比如藍藍的天空,比如你每天要呼吸的新鮮空氣,比如時間,比如和平,比如人的自由,比如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很多人之所以反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是他自己本身對金錢有偏見,覺得教孩子理財就是讓孩子從小跌進錢眼裡,這樣長大了不是更會變成一個見錢眼開的勢利鬼嗎?
錯!
正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沒有在孩子懵懵懂懂,爸媽說什麼他就聽什麼就記住什麼的時候,把最重要的理財觀念告訴他,導致後來孩子在社會上慢慢自己摸爬滾打學習的時候,才會越來越容易掉入錢眼裡。誰叫你們父母從小不教我呢?那我只能從社會上去學了。而我們今天的社會能教給孩子的可不就是赤裸裸的拜金主義嗎?
為什麼古代的私塾就是整天讓孩子死記硬背那些聖人說的話,原因很簡單,因為以孩子當時的認知能力,他沒有辦法完全理解孔子孟子說的那些話。但這段時間卻是他一生中記憶力最好,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學的階段,所以一定要在這個黃金時段內讓他們一輩子都忘不掉這些聖人說的話。
教孩子理財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錢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而且你的重點不應該放在讓孩子知道錢是身外之物中最重要的東西,反而要更多的培養孩子錢不是那麼重要的意識,讓他們知道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知足,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幸福,不要去和別人攀比。這樣的觀念一定要在他上學以前深深扎在他的腦子里。因為一旦進入學校這個社會,他就很容易被同學之間在物質上的攀比之風所影響。
第二,要讓孩子養成權衡取捨的能力和習慣。
經濟學的核心就是權衡取捨,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財富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慾望和需求卻是無限的,那如何才能讓有限的財富最大限度滿足全社會的需要呢?這就是經濟學要研究的問題。如何讓我手裡有限的財富最大限度滿足我自己的需求呢?這就是理財要解決的問題。
孩子都喜歡玩具,但現在孩子的玩具那個貴啊!孩子見一個愛一個,玩厭了就始亂終棄,再吵著買新玩具……這和現在許多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換女朋友玩是一樣的,這就是人的天性。所以父母一定要遏制孩子的這種天性。你別總和孩子說這個玩具太貴,這個我們買不起。你反復這樣說,孩子就會形成強烈的怨恨情緒,覺得為什麼我的需求你們總是不能滿足?為什麼做出犧牲的總是我?都怪我爸媽沒錢!如果有錢,我想買什麼玩具就買什麼玩具!然後小孩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看這樣就會把孩子帶到一個錯誤的思維方向上去。
而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做選擇題。我們說好了,你每個月有100元的零花錢可以買玩具,但你前兩天剛買了這個鋼鐵俠,這個月的零花錢已經用完了,所以我們只能等到下個月再買了。或者說,這個玩具要200元,但這個月的零花錢只有100元,所以你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買另一個更便宜的玩具,要不就是等到下個月零花錢到了的時候再把兩個月的錢合在一起買這個玩具。
你這樣說小孩就知道自己能掌握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買了這個就買不了那個,他就不得不去做選擇。如果想買貴的就要等待攢錢,就要學會克制慾望,延後消費。
在我們一生的道路上,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權衡取捨,不管是時間的分配,婚姻的選擇,職業的選擇,旅遊目的地的選擇,還是生活中各種投資和消費上的選擇。孩子越早了解到這一點,越早開始學習計算得失,找到在財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獲得自身滿足感的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那他就會越早成熟起來。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交換意識和合作意識。
人類是群居動物,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能夠創造更大的財富。在買玩具的錢已經用完的時候,孩子還想要別的玩具怎麼辦呢?你可以讓他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讓他知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你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緊緊抓在自己手裡,而要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樣你才能騰出手來,去抓對你來說更重要的東西。
同時你也要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一起完成一些任務,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力量。這種資源互換、優化資源配置的意識對他一生都有幫助。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
當然,要讓孩子有奉獻精神,光說是沒用的,首先得你父母自己有奉獻精神。你得熱心公益慈善,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裡植入慷慨和慈善的種子,讓他知道幫助別人,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快樂。尤其可以以孩子的名義來捐助一些慈善項目,讓孩子感到無比的光榮。
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財商教育,核心是讓他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並記住一些最重要的理財觀念。
8-12歲的小學階段
到了8-12歲的小學階段,因為已經會寫字了,會算數了,就要從單純的理念教育上升到實際的理財運用上。
首先,一定要讓他形成記賬的好習慣。
當然,要讓他記賬,前提是他得有自己獨立支配零花錢的權利。在上學前,他只有知情權和選擇權,最終的實際支配權還是在父母身上的。而上學以後,你給他支配的零花錢,也要提前預估一下,算一下他一個月要花的交通費,買零食的錢,買玩具的錢,買文具的錢,買課外讀物的錢等等,大概總共要多少,你在這個基礎上再多增加20%,就是孩子每個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了。
零花錢一般一個月一給最合適。一下子給太多錢,孩子亂花收不住也不行;給的太少,就很難培養孩子自己控制消費節奏的能力。
當然,一開始孩子獲得了一筆錢的支配權,很容易胡亂花錢,結果才過了幾天就把一個月的零花錢都花完了。你再問他這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其實也說不出個究竟,因為孩子能買的無非就是一些零食玩具,都是小額支出,花著花著錢就不見了。所以你就要督促他每天記賬。
記賬既能幫他練習寫字,又能幫他練習算數,還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就會自己意識到,哎呀,今天我錢花太多了,接下去幾天我得少花點錢,不然到月底就沒錢了……哎呀,今天不應該買這個的,應該留著錢明天買那個才對……這樣他就會慢慢學會提前做好預算,規劃自己下個月的消費,多少錢用來買書,多少錢用來買零食,多少錢用來買玩具。這種統籌規劃的能力也是理財的基本功。
記住,不要怕孩子在理財的道路上犯錯,孩子一定是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的,你得把一部分金錢的支配權轉讓給他,讓他自己負責,讓他體會到正確的消費決策帶來的快樂和錯誤的消費決策帶來的悔恨,這樣他才能在理財能力上有所成長。畢竟在10歲的時候在幾十塊錢的問題上犯錯,總比他20多歲的時候在幾千幾萬塊錢的問題上犯錯要好得多。
第二,就是要讓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為什麼上文中我建議你多給孩子20%的零花錢預算,就是讓他學會克制慾望,堅持儲蓄。當然這是需要父母引導的,尤其是引導他為了買一樣比較貴的東西來做一個儲蓄計劃。比如買一台新電腦,或者買一個新手機,或者買一輛新的自行車等等。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給孩子買一個儲蓄罐,讓他把每月結餘下來的零花錢存起來。存到足夠買新手機的錢的時候,就把儲蓄罐里的錢都拿出來。注意,一定要買一個透明的儲蓄罐,讓孩子每天能看到這錢在增加。一方面,這會讓他感覺到距離實現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試探,讓他每天看到這些錢,就有沖動想把錢拿出來去買別的,放棄這個儲蓄計劃。不管他是中途放棄還是最終堅持下來了,這都是非常寶貴的理財經驗。
更聰明的一種辦法是引導孩子反向儲蓄。比如孩子想買一輛500元的自行車,而他每個月的零花錢是300元,那就讓他每個月拿到300元零花錢的時候,先把100元存到儲蓄罐里,剩下200元才能拿去花,這樣只要5個月,他就能攢夠買車的錢了。
如果他嫌攢錢速度太慢,每個月就拿出150元先存到儲蓄罐里,這樣2個半月就可以買車了。這個道理和我們成年人每個月工資到手之後先扣掉一筆錢去基金定投一樣,不是先管這個月花費,用到最後如果還有多餘的再存起來,而是先把要存的錢拿出來,多下來的才能拿去花。這才是正確的理財思維。
第三,還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聰明消費,貨比三家的能力。
比如同樣是要買零食,大超市裡的價格就比便利店裡的價格便宜,不同的超市又經常會做出不同的促銷活動,你要學會在超市搞促銷的時候去買零食。再比如你想要玩具或者書,可以先去實體店打樣,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真的要買,然後再到網上去看看是不是價格更便宜。再比如說出去吃飯或者旅遊的時候,你可以教孩子下載折扣券或者買團購券,或者去搶一些促銷秒殺的特惠商品等等。
總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是一味的讓孩子拚命節儉省錢,當然適當的節儉意識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用相對最少的錢獲得相對最多最好的商品和服務,這才叫聰明消費。而要讓孩子學會聰明消費,首先父母自己得學會聰明消費,這樣孩子才會有樣學樣。
第四,孩子年紀一點點大了,需要用錢的地方也一點點多了,如果孩子覺得你給的零花錢太少不夠用,那又該怎麼辦呢?辦法一是我上一集說過的,教他延遲消費,等下個月發零花錢了再買。
辦法二是教他提前透支消費。老爸可以借錢給你去買,但你要支付利息。比如你一個月零花錢是300元,但因為我提前把你下個月的零花錢預支給你了,就要扣掉30元利息,只能給你270元。如果你要這270元,下個月零花錢就沒了。如果你不要,那下個月還是照常給你300元。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去算了,到底要不要為了提前一個月買到這個寶貝,而損失30元零花錢呢?
現在許多家長都對還在讀大學或者已經工作的孩子,三天兩頭信用卡透支還不出錢這件事恨得咬牙切齒,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沒有從小接受正確的提前消費教育!我們不鼓勵孩子提前消費,但父母應該給孩子提前消費的選擇權,讓他知道延後消費帶來的好處,以及提前消費帶來的壞處。小時候他就體會到了提前消費的缺點,長大了才會在遇到信用卡這種沒錢也可以瀟灑一刷的魔鬼工具的時候,能夠克制自己的消費沖動。
第三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賺錢意識。但孩子還小,不可能到外面去打工掙錢,只能在家裡做做家務賺錢。關於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教育界一直都有爭議。有人說這樣做挺好的,讓孩子知道通過自身勞動是能獲得物質回報的,但也有人說這么做不好,因為從經濟學上說,家務勞動並不產生財富,不算在GDP里,而且如果孩子做家務媽媽應該給工錢,那媽媽做家務孩子是不是也要給工錢呢?
我覺得吧,這個問題沒必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上綱上線,洗洗襪子,掃掃地,刷刷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但平時又嫌臟嫌累不願乾的家務活,然後從爸媽那裡賺到10塊20塊錢,他花起這錢就會特別心疼,畢竟這不是爸媽天經地義雷打不動給你的零花錢,而是你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養成這種靠勞動賺錢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別總夢想著天上會掉餡餅,別總以為爸媽賺錢很容易。
另外在小學階段,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一些能夠提高財商的游戲。比如大富翁游戲,還有更復雜一點的現金流游戲。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理財知識,肯定要比單純的灌輸知識要好得多。
13-18歲的中學階段
而到了13-18歲的中學階段,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就要更進一步了。沒錯,你得開始教他投資的學問了。
首先,你要帶他認識銀行,銀行是我們學習投資理財的大門。你要教孩子如何在銀行開戶,如何在ATM機上取錢和存錢,如何轉賬匯款,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的利率是怎麼算的,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到孩子上高中了,支出更多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辦一張附屬信用卡,給孩子更大的透支消費的許可權,當然如果孩子亂透支,你也要及時進行批評,並凍結他的賬戶。
然後你還要教他基金方面的知識。包括為什麼貨幣基金的收益比銀行儲蓄的利率高?為什麼債券基金是家庭金融資產的中流砥柱?為什麼基金定投比單純的銀行儲蓄能獲得更高的長期回報?包括每年過年拿到的壓歲錢,你也應該鼓勵孩子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讓這筆錢增值。雖然你也應該要教他股票投資方面的基礎知識,但你更應該鼓勵他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來間接投資股市,以相對更小的風險來獲得股市投資回報,而不應該讓他整天想著看各種各樣的炒股書籍,試圖通過預測股市漲跌來賺錢。
當然,還有保險、黃金、房子、包括P2P在內的其他各種投資門類的知識,你也要一點一點告訴他,最終一定要讓他形成強烈的風險意識和資產配置的觀念。
另外孩子上高中了以後,在寒暑假期間,你也可以鼓勵孩子到外面去打工賺錢。這時候,孩子身體已經基本發育好了,你再讓他通過做家務賺錢就不合適了。不過高中生出去打工在中國可能只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因為我們的高中生,寒暑假不要被迫去學校或者家教老師那裡補課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你發現了沒有,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講究的是先道後技,循序漸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往往也最聽爸媽的話,這時候就應該把最重要最根本的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告訴孩子,這叫做道,而不是急著讓他們整天盤算如何炒股賺錢,這個屬於技。就像我們學數學的時候,肯定要先學加減乘除,然後再學開方運算。到了上小學以後,就要既灌輸正確的道,也要教他有用的技,而到了上中學以後,則要越來越多的教他可以用於實戰的理財知識和技巧。
那些理財的技,晚一點學沒關系,但影響一生的道,一定要趁孩子三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趕快深深印在他的心底。因為年齡越大,孩子就會越來越多的受到學校以及媒體尤其是網路上信息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等孩子上大學了,你再開始教他這些理財的大道理,往往就聽不進去了。因為到那時,可能很多新知識反而是你的孩子懂得比你多,很多地方他可以當你的老師,你還怎麼教他呢?
最後的忠告
而在長達十多年的理財教育過程中,有兩點是當爸媽的一定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形成統一戰線。讓孩子從小樹立起規則意識,言出必行,錯了就該受罰,這個月錢用完了接下去就啥都不能買。不能老爸唱紅臉,老媽唱白臉,或者老爸剛剛教育好孩子這個玩具要下個月才能買,回頭孩子跑外公那裡一撒嬌,外公心一軟就給孩子買了。孩子可精明了,他最懂得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他會本能地朝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發展。如果家裡的大人不能夠齊心協力,在孩子面前鐵板一塊的話,那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很難成功的。
第二,俗話說的好,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是我們最親的家人,天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你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叫他對人有禮貌,你自己就不懂禮貌,孩子怎麼會懂禮貌呢?你叫讓他要勤儉節約,你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孩子怎麼可能會節儉呢?你天天和孩子說爸媽養你多不容易,以後長大了你一定要孝順爸媽,可你自己平時周末都很少抽空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爸媽,孩子長大了能對你有多孝順呢?不管是教孩子理財還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再說兩句子女教育規劃的問題。
子女教育規劃是理財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力哥說的七顆龍珠中的一顆。但許多家長在提到子女教育規劃時,腦子里想到的就是錢,就是籌集孩子以後上大學或者留學的經費。
力哥一直認為,如果你現在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有點捉捉襟見肘,你就沒必要優先考慮子女未來上大學的教育經費。最重要且緊急的,是你父母的養老基金,尤其是看病的錢,因為他們可能不久於人世,等他們撒手人寰了,你想孝敬他們都沒機會了。另一個重要且緊急的,是你的買房基金。都說成家立業,要成家,你總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吧。再接下去,你要考慮重要但不緊急的你自己未來的養老基金。最後,才是考慮同樣重要但不緊急的子女教育基金。
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情況下,子女教育基金應該是最後考慮的。而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其實也沒有必要特地准備子女教育基金,比如你有兩、三套房子,到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如果家裡錢不夠用,賣掉一套房子就行了。
真正需要提前做好子女教育基金規劃的,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家庭。這種家庭就有必要考慮專門設立一個子女教育基金賬戶,通過基金定投或者購買教育保險的方式來長期投資,專款專用,避免將來由於家庭財務出現危機,導致孩子因為沒錢的關系而無法完成學業,那你做父母的肯定會感到非常愧疚。
但錢的問題只是一方面,子女教育規劃更重要的說的是人的問題。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獲得一張金燦燦的文聘,而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把你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素養、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教孩子理財的道理實際上也是在教孩子長大了應該怎麼做人的道理。
有些荔枝私下和我說他的理財目標的時候,我覺得很好笑,因為他一個很重要的理財目標是幫自己的兒子准備好將來結婚和買房的錢。我說你兒子現在才5歲,他將來娶媳婦買房關你屁事啊?到時候你買得起房自己買,買不起房老爸如果還有餘力的,幫你籌點首付,老爸自身難保的,不好意思,你就租房結婚吧,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如果孩子結婚買房也是你的責任,那是不是你兒子將來的養老金都要你提前幫他准備好呢?那你兒子將來長大了能幹什麼?他還需要干什麼?他還有任何認真學習,努力拚搏的動力嗎?你覺得你這樣殫精竭慮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你覺得花這么多錢讓孩子去補課,讓孩子從小學這個學那個,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最後還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讓他去國外一個三流大學混一張文憑出來,你這到底是愛他還是害他啊?你覺得你花這么多錢在孩子身上,最後是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才,還是培養成一個沒出息的啃老族呢?
今天的中國社會太浮躁,人人都想賺快錢,今天中國的教育同樣很浮躁,老師只要孩子死記硬背,考試考高分,完全不會去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和質疑精神。到最後走上社會的時候,許多年輕人一心就想開後門走捷徑,一點苦也吃不起,而且肚子里只有書本知識,沒有生存技能,卻又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你說這樣的年輕人能有多大的事業成就?
我們個人是沒有辦法和這個社會和這個體制對抗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來教育孩子,尤其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在第一季介紹金錢君的時候,我就說過,有些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你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對子女的教育,就是不能完全靠錢解決的,而需要你花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去培養他。無論是培養他的理財意識,還是把他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9. 如何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在大部分家庭里,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庭大事的決定權總是長輩,孩子在家裡就得乖乖聽爸媽的。其實這樣不利於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從小就缺少對家庭財務的了解,很容易導致他們的消費觀和家庭收入相脫節。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理財習慣,將讓孩子受益終生。如何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呢?
第一步:讓孩子清楚知道「錢是什麼?」
首先,讓孩子知道金錢的重要性,不如:金錢生存的基礎;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等等。其次,讓孩子知道成功,幸福與金錢的關系。告訴孩子擁有金錢不等於成功,不等於擁有幸福,金錢可以滿足人物質方面的需求,不一定能滿足精神需求。
第二步:讓孩子知道家庭的錢是家人勞動所得
讓孩子知道要想花錢就要努力勞動。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平時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活,做完後給一定的錢的獎勵,這樣做事為了讓孩子知道勞動的必要性。我個人覺得孩子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父母的錢都不是他的錢。這樣能讓孩子從小知道錢是要靠自個去掙的,不能盯著父母的錢包。
第三步:讓孩子懂得如何有效使用金錢
帶孩子出去千萬別讓孩子見到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要讓他知道在哪裡買實惠,讓他懂得貨比三家的好處。平時,帶孩子出去買東西,我們可以不告訴孩子哪家店鋪的東西賣得比較貴,哪家賣的比較便宜。然後,拿出金額一樣的錢讓他到店兩間店鋪去買同樣的一包零食,等他從那兩家店鋪出來時我們可以問他手裡的零錢還剩多少以及讓孩子告訴我們哪家的東西便宜。
第四步:讓孩子知道金錢有哪些用途
金錢除了消費買東西外,還可以存起來拿利息,還可以用來投資。讓孩子在理財的過程中感受到希望和快樂。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掙錢有理,花錢有道。我認為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我們就得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紅包利是錢,我們可以慢慢引導他們去管理,但是不能責怪孩子或是批評孩子。
第五步,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家長做的不夠的地方。我們老想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是等孩子懂事了就太晚了,到那時你會發現孩子根本就聽不進你的教導。所以我們在3歲開始理財教育。為什麼選擇三歲了,因為3歲開始孩子開始懂一些事了,但是3歲的孩子還特別依賴父母,他們會聽我們的教導。怎麼教孩子呢?
我認為可以參考這個:
3歲: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教孩子明白我們無法把商品統統買回家,必須在購買時做出選擇。
5歲: 教孩子認識錢幣的等價物如:1元可以買兩個棒棒糖或一包qq糖等等。
6歲:教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7歲:教孩子學會找零錢。
8歲:教孩子看懂商品的價格標簽。
9歲:教孩子明白,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比如:幫媽媽買菜,掃地,擦皮鞋,洗碗,並學會把賺到的錢存到儲蓄賬戶里。
10歲:教育孩子學會單獨制定個人一周開銷計劃,並學會在購物時比較價格。
11歲:教育孩子每周節省一點錢,以備在有大筆開銷時使用。
12歲:教孩子單獨制定並執行一個月的開支計劃,教孩子懂得並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比如:銀行卡,活期定期存款等等。
一個成年人不僅要懂得賺錢,還應懂得理財。我們這一代從小沒學過理財,現在即使手裡有錢了,還是不懂得怎麼辦才好。如果只存款,根本就不能錢生錢,如果我們做別的投資比如股票、基金和期貨等等。我們大多數人因沒有這方面知識,對未知的東西我們都會特別害怕。還有,我們大多數人只知道有存款或是投資方面的理財,不知道日常開銷和收入的管理和控制也是理財。我們只看見有形的投資,卻不知個人成長方面的投資也很重要。比如孩子的學歷教育,自己和家人的智力投資等等。因此,如果我們讓孩子從小開始學會理財,那麼他以後在理財路上就可以少走些彎路和冤路。
10. 如何加強小學生理財教育
或許成年人偶爾有過賒賬的經歷,但沒有經濟能力的小朋友也去賒賬,就讓人大跌眼鏡了。最近,市民王女士發現,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上個月竟然因為買零食在學
校周邊的小店賒賬120多元。她領著兒子到小店還錢時,發現店老闆拿出的賬本上,密密麻麻記載著許多學生的姓名和欠賬金額。針對這種現象,記者近日進行暗
訪發現,像上述這種小店賒賬的情況,在市內不少學校門口的小賣店竟都成了常態。以上摘自《南方日報》近期的一篇新聞報道。
據了解,如今小學生校外
賒賬成風,這一問題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學校和家長應加大加強少兒理財教育力度,尤其是家長,究竟應該如何教孩子合理地花錢?很多家長對此表示苦
惱和困惑,也有很多家長並沒有教孩子合理花錢的意識和行為。對此,理財專家表示,教孩子理財,培養孩子財商並不難,關鍵看家長如何跟孩子談錢。而且,在孩
子的理財教育中,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專家指出,5歲~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在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
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少兒階段就開始,抓得越早,效果越好。」招商銀行衢州支行零售部總經理、國際金融理財師何春生說,家長應該讓
孩子從小就知道錢的來源與用途,知道怎樣賺錢和花錢,5歲~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家庭培育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何春生認為,在學校財
商教育普遍缺失、家庭財商教育良莠不齊的大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就變成了「啃老族」、「月光族」,其背後的問題理應得到學校與家長的關注。青少年心
智尚未成熟,理財意識十分淡薄,他們的消費行為十分隨意,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消費習慣是否合理,存在哪些問題。
何春生介紹了這樣一個事
例。家長童先生是一位私企老闆,每個月給讀小學的孩子200元零花錢,孩子因此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在理財師的指導下,童先生和孩子簽訂了一份「君
子協議」,協議的內容包括:每年壓歲錢的支出重點放在學習上;每次超過50元的大宗消費要事先向父母報告;每個月向父母領零花錢的標准為60元;每天記
賬,每月向父母匯報一次;如果每個月存起10元以上的錢,父母將在他的存款中追加入相同數量的錢。現在,童先生的孩子不僅改掉了亂花錢的習慣,還存下了一
筆數目不小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