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資和儲蓄有什麼關系,是投資越多國民收入越高么,如果是,中國何不取消銀行利息,讓人都拿錢去投資
二者的關系,土話說就是:都是一個娘養的孩子,走著不同的道路。票子都是政府印製、通過中央銀行發行的(包括外幣,也是受政府調控的),但流動的方向、范圍不同。個人或單位把錢存(儲蓄)到銀行,銀行要支付利息。(有時是〇利率,有時是付利率)這部分錢數目及其巨大。銀行要拿去投資,主要方向是大型國有企業,國家級重點項目等等。銀行還有支持國家本身存在的重任。比如軍隊建設,比如政府部門的開支等等。這部分卻實賠錢的。它是由稅收轉到銀行,再由銀行發錢,再通過市場消費然後循環的。現在國家富裕了,普通百姓手裡有了不少錢,許多私營企業有了不少錢。這些錢如果存在銀行,不能生值了。而許多大項目,目前中國也不可能由私人去做。這樣,國家放開了政策,允許個人在一定范圍之內進行投資。你所投資的方向,賺了錢,投資者就增加了財富。賠了,投資者就虧了錢。但是總體上說,投資越多,百業興旺發達,國民收入就越高。因為百業興旺發達了,市場活躍了,就業增加了,國家的稅收也就增加了,加上國有企業的發展,整個國家就欣欣向榮了。總之,個人直接投資,銀行用儲戶的錢投資,都是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的有利手段。至於銀行的利息,如果把每年物價上漲等因素計算進入,早就是付利率了。全民投資的時代早就到來了。需要提醒一下:個人投資是有風險的。收益越高,風險就越大。銀行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銀行也加入了保險。如果銀行倒閉,50萬元以下,由保險公司保證本金不失。超過50萬,就另外清算了。
B. 投資和儲蓄是什麼收入等於消費加投資加儲蓄嗎
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解釋是,人們的錢不是自己用就是存銀行,而銀行里的錢又總貸出去的。
C. 分述消費、儲蓄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設,居民收入Y
消費C
儲蓄S
投資I
在只考慮兩部門經濟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為國民總收入
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即Y=C+S
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而國內生產總值又等於總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費+儲蓄=消費+投資
同時可以推得I=S,即儲蓄等於投資
消費水平的變動與國民收入增長的變動有著直接的依存關系,當國民收入的增長較快時,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水平也增長較快,而在某些時候,消費水平的增速會高於或低於國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穩定合理,國民經濟就可以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當消費的增長超過國民收入的增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高消費時,消費與生產的正常比例就會遭到破壞。這時候消費需求相應減少,消費品市場供過於求,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弱化。由於生產與消費之間的不協調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資本運動受阻,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生產活動的被迫緊縮。
儲蓄存款是信用機構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發展儲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的調整,可以聚集經濟建設資金,穩定市場物價,調節貨幣流通,引導消費,幫助群眾安排生活。
D. 投資等於儲蓄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和國民收入決定中的區別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系。這種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恆等關系。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使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投資總等於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系並不是一回事情。
E. 論述居民收入、消費、儲蓄與投資之間的相互關系
居民收入Y,消費C,儲蓄S,投資I(兩部門模型,不考慮政府)。
居民收入一部分用於消費,另一部分用於儲蓄,所以,Y=C+S。
通過銀行,儲蓄被轉化為投資,我們認為I=S。
當居民總消費=投資總產出時是理想的狀態。
Y增加時,C和S隨之增加,I也增加,投資增加後,同時也帶動就業增加以及居民收入Y增加,這樣形成一個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增長模型。
F. 居民收入、消費、儲蓄與投資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居民收入Y 消費C 儲蓄S 投資I
在只考慮兩部門經濟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為國民總收入
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即Y=C+S
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而國內生產總值又等於總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費+儲蓄=消費+投資
同時可以推得I=S,即儲蓄等於投資
三, 金融危機爆發的直接導火索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的公司給那些信用評級不高的居民貸款(次級貸款),使他們能順利買房,並將此以證券的形式發放,但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景氣以及利率的不斷下調,很多居民無力還貸,而購買了大量次級債券的公司蒙受了巨大損失。由於美國的金融工具相當復雜,受牽涉的公司越來越多,虧損越來越嚴重。貝爾斯登,雷曼相繼倒閉,美林被收購,高盛和JP摩根也轉向了存貸業務,美國真正意義的投資銀行不復存在。金融危機實際已轉化為金融海嘯,因為它已波及到實體經濟的諸多行業。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美國人的過度消費,超前消費。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的大爆發,美國人不再願意多消費,寧願將貨幣放在自己身邊,投機動機大大減少,這樣造成的結果當然是實體經濟遭受巨大損失,人們不願買奢侈品,不願買車,不願...可以看到,美國的汽車也已經瀕臨破產,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已是熱鍋上的螞蟻。美國政府已採取7000億美元的就市措施,給銀行注入資金。並且採取降低利率等措施,但由於危機過於嚴重,效果並不顯著。
G. 儲蓄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應該是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
國民收入增加,儲蓄收入有可能增加.但居民儲蓄意願又與經濟形勢有些關聯,如果投資環境不好,通脹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是對儲蓄增加有利的,反之,儲蓄仍然不會提高.人們會提前消費已保證存款不縮水。所以說,儲蓄增加並不意味著國民收入會增加,但國民收入增加一定會有儲蓄的增加.
H. 論述居民收入、消費、儲蓄與投資之間的相互關系
居民收入Y 消費C 儲蓄S 投資I
在只考慮兩部門經濟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為國民總收入
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即Y=C+S
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而國內生產總值又等於總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費+儲蓄=消費+投資
同時可以推得I=S,即儲蓄等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