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可以提供給我中國近10年來的儲蓄率和人居GDP 的值啊!謝謝阿!盡快阿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
Ⅱ 從宏觀角度分析中國消費率低、投資率高、儲蓄高的原因
一、我國消費率低的原因
1.勞動力充分壓制工資。我國目前大約有1.5億農民工在城市工作,每年還有至少幾百萬農民工繼續進入城市。在經濟高速增長、人均GDP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的充分供給壓制了工資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勞動報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進而擴大了收入差距,並壓抑了大眾消費的增長,導致最終消費增長滯後於GDP增長的情況。
2.收入差距致儲蓄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城鎮住戶收支調查數據,10%的城鎮最低收入家庭的消費率高達96%,而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消費率只有63%。而收入差距擴大意味著高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長快於低收入居民,這會導致平均的居民儲蓄率上升而消費率下降。
3.相關制度需要健全。在改革進程中,我國工資水平從政府決定轉向了由勞動力的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但保護勞工的立法和社會保障、公共福利等制度尚未健全。在勞動者收入單純由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決定,沒有形成補充市場的保障制度的情況下,沒有自發機制來保證勞動者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隨經濟增長而同步增長。近年來,社會保障體系正在發生明顯改善,但亟待進一步健全。
4.企業帶動儲蓄上升。企業儲蓄迅速上升,成為帶動總儲蓄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我國目前缺乏一套合理的資源稅體系和國有企業紅利分配製度,諸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收益和國有企業利潤可以由企業支配,從而使企業未分配利潤越積越多,成為企業儲蓄的重要來源。
5.公共服務激勵不足。各級地方政府對擴大產出規模、加快經濟增長有強烈的沖動,而在完善公共服務和實現充分就業方面激勵不足,過多地鼓勵資本密集的大項目投資和大中型企業發展,而對勞動密集型的小企業發展缺乏重視,這使要素配置發生傾斜,企業規模和產業的資本密集度不斷上升,因而減少了就業機會,擴大了收入差距,加速了消費率的下降。
6.公共資金存在漏洞。政府的公共資金和資源管理體系存在漏洞,制度規范不健全,透明度低,特別是對預算外資金的徵收和使用更缺乏監督,導致了公共資金使用不當、流失和貪污腐敗現象,嚴重惡化了收入分配格局。
二、中國投資率高原因
城鎮居民住房制度改革
1998年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城鎮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福利分房逐步取消,使長期被壓抑的需求迅速釋放。因此,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的支柱性產業。從1998年到200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由3614億元增加到13158億元,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2.0%,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高7.1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由1998年的12.7%提高到2004年的18.8%。需要指出的是,住房消費有其雙重性,對個人而言,住房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投資品。既能促進裝修等消費,也會抑制其他消費。舊體制下,住房通常是福利性消費,不需個人直接支付消費成本,個人收入可以更多地用於其他消費;在新體制下,住房逐漸成為商品,個人消費時需要直接支付費用,這必然擠壓個人的其他日常消費。2004年個人購買商品房已佔商品房銷售的90%以上,這也是為何現階段投資率高、消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積極財政政策
從1998年到2004年7年間,國家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9100億元,由此形成了數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經過若干年不斷的追加投資,國債投資的累積效應逐步顯現出來,形成了較強烈的投資慣性,一些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表現尤為突出。如,總投資262億元的青藏鐵路,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的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總投資近5000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10多萬公里的縣際和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此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危舊房屋改造投資也大幅度增加。
3.重化工業加速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居民消費熱點向住、行轉變,住宅、汽車、電子通訊和基礎設施等產業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化工等重化工業產業的發展。2004年我國規模以上重工業占工業比重達到66.5%,比1998年提高了9.4個百分點。2004年,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6.3%,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98.8%,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41.4%,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6.9%,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43.2%,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2.7%,均超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8%的增速。
4.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快速穩定增長、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較低、外商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國際資本加速向中國投資,一些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7年(1998-2004)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02億美元,比前19年(1979-1997)的總和還多1201億美元。利用外資又主要集中在製造業,2004年外商直接投資中製造業的比重達到71%,比1998年提高14.7個百分點。與此相伴,一些高耗能產業也在向我國轉移,許多是通過加工貿易的形式進入我國的。2004年我國已成為鋼鐵、鋁錠凈出口國。
三、中國儲蓄率高原因
1.居民收入增加,為儲蓄猛增奠定基礎;
2.城鄉居民個人特別是農村居民個人的投資渠道狹窄,消費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將儲蓄作為最鍾情的投資方式;
3.消費領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費下降;
4.價格心理預期走低,延遲了居民即期消費行為;
5.高收入階層消費飽和,投資渠道不暢,貨幣沉澱於長期儲蓄 ;
6.非居民性資金的流入構成的「假性」存款占相當比重;
7.股市行情不盡如人意,投資者從股市撤資,部分資金流向儲蓄;
8.信貸消費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費水平處於升級儲備期;
9.社保體制不健全,資本市場效率低。
Ⅲ 投資等於儲蓄,高投資率等於高儲蓄率嗎
在封閉經濟中S=I,在不封閉的情況下可以有國際借貸,儲蓄就不一定要等於投資了,S>I說明CA>0,S
Ⅳ 請問:儲蓄率和投資率有什麼區別
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所佔的百分比。
投資率通常是指一定時期(年度)內總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但國內生產總值由於受進出口的影響,又有生產額和使用額的區分。因此,投資率也可以從以下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率=總投資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額×100%
或
投資率=總投資額/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100%
Ⅳ 我國投資率和儲蓄率在2008年的時候分別是多少
2008年的投資率:43.92%
2008年的儲蓄率:43.04%
Ⅵ 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在哪裡找
對於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可以在國家資料庫的官網查詢(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具體步驟:
1、進入官網,選擇年度數據選項
補充:
儲蓄是廣義概念,包括狹義的國內儲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及外匯儲備。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額所佔的百分比。
自2009年以來,我國儲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儲蓄超過一萬元。
Ⅶ 用西方經濟學原理解釋中國儲蓄率為什麼很高
一、我國儲蓄屢創新高近10年間,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數次調整儲蓄利率。盡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國的居民儲蓄率卻節節攀升,每年以0.5個百分點的速度一路高漲。2006年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05年12月末,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突破14萬億元,達到141050.99億元。數據顯示,05年12月末,我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8.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95%。這是05年一年內,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連續跨越的第三個萬億元大關。05年1月,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突破12萬億元,5月份即突破13萬億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儲蓄存款持續增長階段(1978年到1988年)。這一階段儲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長30%以上。2.儲蓄存款高速增長階段(1989年到1996年)。這一階段在基數已經較大的情況下,儲蓄存款余額繼續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這一時期儲蓄存款余額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1.6%。3.儲蓄存款減速增長階段(1997年到2000年)。這一階段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繼續增長,但儲蓄存款余額的增長速度開始下降,增長率從94年的41.5%,一直下滑到98年、99年、00年的15.4%、11.6%、7.9%。同時,新增儲蓄存款的增長速度開始出現負值。4.儲蓄存款恢復性增長階段(2001年至今)。這一階段居民儲蓄資金經過99年下半年和00年明顯分流之後,01年居民儲蓄分流明顯減緩,儲蓄存款增長速度重新加快,定期儲蓄佔比提高,存款的穩定性有所增強。二、儲蓄存款余額屢創新高伴隨著消費率的持續走低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經突破14萬億元,創造了歷史新高。儲蓄存款的不斷增多,對老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因為總體上老百姓可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多了。而在儲蓄額不斷攀升的同時,居民最終消費率卻在連年下降。數字顯示,近5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持續走低,分別為61.1%、59.8%、58.2%、55.5%、53.9%。十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為59.5%,比世界平均消費率低近20個百分點。從儲蓄反映出來的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卻與最終消費率的連年下降相伴隨,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消費信心缺乏消費信心用來概括影響居民消費的各種因素的總合,這些因素包括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經濟發展情況、居民收入增長率、人口年齡結構以及文化背景等。缺乏消費信心是致使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持續低下的原因之一。首先,經濟體制改革的縱深發展使得消費者對未來收入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強。近年來,我國體制改革向縱深進展,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教育、醫療等制度的改革。雖然這些改革措施從長遠看有利於經濟發展,但從短期看,居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預期提高。消費信心的缺乏,使得老百姓在考慮收入的支配時,預防意識明顯增強。其次,我國目前的人口結構特徵使得總體上表現出來的社會總體消費信心不高。一般來說,低齡及高齡兩個年齡段的人口對儲蓄的貢獻小於中青年齡段,因為除了收入上具有優勢以外,中青年還要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壓力,因而消費信心減弱,儲蓄動機增強。我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齡水平正處在對儲蓄貢獻最高的時段。最後,消費環境的不夠透明、不夠規范也降低了人們的消費慾望。儲蓄率居高不下,而消費支出卻沒有同比增長。除了提高收入,讓老百姓手中有的錢外,排除非收入制約因素對刺激消費同樣重要。非收入制約因素包括行業壟斷、商業欺詐、信息不對稱、流通存在問題、產品不對路、供給質量不高、服務不到位等。2.住房、教育、醫療負擔沉重眾多研究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在住房、教育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比較高。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的調查顯示,子女教育費用、養老、住房排在居民總消費的前三位;而人民銀行04年第四季度關於「儲蓄目的」的調查也顯示,居民儲蓄的目的依次是「攢教育費」、「養老」、「買房裝修」。住房、教育、醫療方面的負擔使得我國居民以支付這些支出為目的的儲蓄意願很高。首先,近年來教育費用的持續攀升大大強化了居民的儲蓄願望,影響了城鄉居民家庭的消費傾向。例如,據常州市城調隊05年的抽樣資料,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19年共需投入基礎教育費用約13.1萬元,比1999年的測算增加了5.1萬元。其次,不斷上漲的房價已經超過了居民生活的承受能力。例如,目前在杭州、寧波和溫州的市區,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價格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大大超過了國際認定的發展中國家一般在4倍至6倍的標准。最後,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沒有基本養老保險,85%以上的城鄉居民沒有醫療保險。在群眾看病貴、葯品價格高等體制性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之前,居民消費意願必然受到抑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凡是有後顧之憂的人,薪水無論多少,都不敢亂花,因為父母妻兒不一定都有穩定的收入,醫療費用上、子女教育開支龐大以及養老制度不明朗。3.消費主力軍掌握的財富和儲蓄存款余額相對較少一方面,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經突破14萬億元,相對於我國13億人口來說,人均擁有的存款超過了1萬元;但另一方面,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也在不斷上升,目前已經達到0.447,已明顯高於國際上收入貧富差距0.4的警戒線。這表明,不斷遞增的財富儲蓄存款余額並不是平均分配給每一個百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受城鄉人口比重和收入差距的影響,中國儲戶結構與收入不對稱。人數最多的中小儲戶,擁有的存款並不多。因此,真正需要消費的人,口袋裡沒有足夠的錢;而真正有錢的人,他們考慮的是如何使用現有資本使財富增長,而不是先把手中的這桶金消費掉。據分析,貧富差距過大是導致銀行儲蓄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根據經濟學的普遍規律,當個人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時,其消費量將停止增長,而投資、儲蓄在個人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將大幅增長。具體來說,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三個階層對儲蓄、消費、投資的行為有較大差別。對高收入階層來說,收入中用於日常消費的開支比例很小,的錢是用來投資的。在我國,由於投資渠道狹窄,一些人就只能選擇將錢存在銀行里。對於中等收入階層,日常耐用消費品的普及程度已經很高了,而新的享受性消費熱點尚未形成,加之高房價高教育費用等壓力,這部分人的存款傾向增加。而低收入者由於許多方面都得不到相應的社會保障,即使有錢也盡量節約消費。因此,要降低目前的高儲蓄率,單純從刺激居民的消費需求方面著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增加社會的總體收入水平,並且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降低貧富差距。4.投資機會,特別是金融投資渠道缺乏從全球經濟角度而言,我國居民儲蓄率明顯偏高,長期以來一直保持在40%左右,遠遠高於世界25%左右的一般水平。這其中除了我國所具有的儲蓄傳統外,把僅有的一點閑錢存到銀行成為許多居民不得已而為之的理財方式。中國人民銀行上月公布的05年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也印證了目前我國城鎮居民面臨的儲蓄「兩難境地」:一方面大多數居民對利率水平的認可度降低,認為存錢的意義不大;另一方面,由於其他投資渠道不暢通,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不得不選擇繼續把的錢存入銀行。調查表明,有62.1%的居民認為存款利率低,較上季提高2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平下,認為「儲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數佔比為39.5%,較上季提高1.6個百分點,這一比例達到近兩年的次高水平。可以想像,在對利率水平認可度有所降低的前提下仍然追捧儲蓄存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目前投資渠道匱乏。而股市低迷不振,房市面臨調控,以上兩渠道分流儲蓄能力減弱,又進一步帶來居民儲蓄保持較快增長、十餘萬億元資金以存款方式保存在銀行的結果。首先,股市長期低迷已使越來越多的居民缺乏投資渠道和投資熱情。我國資本市場形成資本的質量不高,投資者從上市公司獲得回報少得可憐,這使得我國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居民龐大的儲蓄資金。統計顯示,1993年至2003年11年間,上市公司分紅比例最低的為1997年的23%,最高的2001年也僅為56.5%。每年平均有65%的上市公司沒有給予投資者任何回報。截至03年,連續三年派發現金紅利的上市公司只有244家,其中只有85家上市公司的稅後股息率超過國內1年期的定期存款稅後利率。投資股票收益低的現象使得投資者根本無從分享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的成果,更令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喪失殆盡。央行05年四季度的調查表明,只有5.1%的居民認為「投資股票最合算」。其次,投資房地產在面臨宏觀調控的情況下,持幣觀望比例增加。在股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投資房地產一度是近年來部分居民認為「更為安全」的主要投資渠道。但05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影響,我國部分地區住宅價格增幅開始放緩,成交量大幅下降,原本有購房意願的部分居民和投資者開始持幣觀望。央行05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稱,在房地產價格波動劇烈的上海,「未來三個月准備購房」的居民人數比例僅為7.3%,較上季下降3.7個百分點,創歷史最低,居民購房觀望氣氛濃厚。與之相對應的,05年三季度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大幅增加。央行數據顯示,05年三季度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速由二季度的平均16%上升至17.5%,最高月份達到18.1%,增幅月環比也由二季度的平均相差0.3個百分點翻番至三季度的0.6個百分點。據分析,三季度居民儲蓄意願被再次激發,除了此次匯率改革人民幣升值2%令居民對人民幣信心增強這一因素外,與房地產宏觀調控措施有效抑制了住房投資性需求,當前居民消費意願和購房意願回落關系密切。最後,近年來新興的理財投資由於缺乏誠信制度和相應的規范,始終未能成為居民重要投資渠道。雖然理財熱在各城市興起,部分居民也開始嘗試以購買保險等理財產品作為投資方式,但由於這一新興市場缺乏規范,產品過分宣傳投資效應,加之一些代理商在推銷中的違規行為,導致這一市場正在面臨誠信危機,讓消費者和投資者望而卻步。綜上所述,其他金融投資渠道的不景氣和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居民手中的閑置資金集中湧向了銀行,形成了儲蓄存款。三、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的貢獻與危害近20多年中,我國儲蓄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儲蓄率大體維持在38%至40%左右,而同期儲蓄率同樣較高的日本、韓國,其儲蓄率則處於31%至32%左右。高儲蓄率帶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好處也有危害,這都與中國不同時期的具體國情有關。1.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首先,改革開放以來,高儲蓄率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充足資金來源,是支持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其次,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從銀行角度而言,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背負大量不良資產的同時還能正常運轉,其原因也在於儲蓄率居高不下,銀行有源源不斷的社會資金流入。當前銀行已有和已剝離尚未處理的不良資產、證券和非證券資產損失、保險業的投資損失和利差損失等積累的數額巨大,很難消化,如果不是高儲蓄率的支撐,金融的運行和平衡就將被打破。最後,高儲蓄率伴隨著高投資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最近10年間,中國以遠高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率,實現經濟高速增長,最根本原因在於高投資是以充分的國內儲蓄為保障。儲蓄是投資的來源,有了充足的資金供給,加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很高,存在著巨大的投資需求,在外部條件上形成了投資率上漲的壓力。而投資正是我國經濟近幾年實現高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14萬億的居民儲蓄余額,意味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有能力儲蓄,這是看得到的財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從長期增長因素看,高儲蓄率、高投資率以及比較旺盛的市場需求,還有充裕的勞動力,仍可以保持我國經濟繼續較快增長。2.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的危害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儲蓄率居高不下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最近幾年,在宏觀經濟總體形勢的影響下,高儲蓄率帶來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我國過高的儲蓄率值得擔憂,不希望這種現象再繼續下去。首先,儲蓄的高增長加大了銀行的壓力,極易形成和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由於目前我國金融改革還沒有到位,金融市場規模偏小,投資渠道狹窄,銀行除了貸款給企業,很少有其他渠道來消化存款。儲蓄轉化投資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導致銀行業的風險累積。其次,儲蓄的高增長使我國形成了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格局,而債券和股票市場等直接融資卻發展總體滯後,導致間接融資比例過大。結果企業融資高度依賴於銀行體系,銀行承擔了一些本應由金融市場承擔的風險,金融風險向銀行業集中。最後,我國經濟中存在的投資率過高、較多依賴出口、消費率偏低等問題的根本原因,也在於我國的儲蓄率過高。有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投資增長27.8%,依然保持高位。而過去幾年,我國的儲蓄率一直佔到GDP的45%左右,這就意味著還有很大的資金等待投資。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高儲蓄率必然導致高投資率,也就造成了產能過剩的局面,而我國連續多年高增長的投資依然無法完全吸收過高的儲蓄率,而高投資率所形成的產能又不能被國內消費吸納,這就形成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較大,而國內需求相對不足的局面。四、降低儲蓄率、擴大內需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任務和重要手段之一綜合上文論述,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既有貢獻,也有危害。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時間上來看,貢獻地來自於過去,危害影響到未來;從性質上來看,貢獻地指向我們應該竭力避免和改變的方面,危害主要針對我們要追求的方面。也就是說,我們經濟發脹的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讓這種貢獻無的放矢。這樣,就目前的時間點和經濟形勢來講,高儲蓄率的危害成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為了保持我國經濟在未來長期穩定的增長,降低儲蓄率、擴大內需是不僅是重要任務,也是重要的手段.
Ⅷ 影響中國投資率的主要因素
定向增發作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渠道,這幾年實現了數量和規模的迅速增長。由於實施定向增發的門檻相對較低,上市公司往往傾向於通過定向增發來解決項目的融資需求、實現集團的整體上市以及通過並購重組來擴大公司的實力。定向增發以其高收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然而參與定向增發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據統計2016年定向增發市場解禁的收益率同比下降了幾乎一半,跌破定向增發發行價股票的數量和幅度也在變大。一方面,隨著機構參與數量的增多,激烈的競價使得定向增發折價率越來越低。另一方面,大量定向增發股票的解禁使得市場承壓,而市場的波動也會反過來對定向增發收益產生很大的影響。另外,上市公司還可能發生定向增發項目的收益不及預期,導致業績變臉,股價下跌,影響定向增發收益的情況。面對定向增發市場的急劇擴張以及參與定向增發風險的逐漸積聚,投資者需要分析定向增發收益率的影響因素,藉此來實現對定向增發標的的快速篩選,以便更充分的完成參與定向增發前的准備工作。本文的研究參考了國內外學者關於定向增發的假說和結論,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和提出假設,並建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本文對投資收益率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定向增發折價率的影響因素分析,折價率越高,機構投資者參與增發的安全邊際也就越高。第二個部分是關於定向增發收益率的影響因素分析,在這個方面,前人大都討論的是機構參與一年鎖定期的定向增發收益情況,而大股東參與的三年期定向增發收益情況卻很少提及。故本文著重討論了僅機構參與定向增發和有大股東參與定向增發這兩種情況下定向增發收益率的影響因素。在折價率的模型中,我們發現實施增發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大股東是否參與認購定向增發、定價基準日和增發上市日的時間間隔、增發上市日前一年的日均換手率和增發折價率有顯著正向的關系,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增發折價率有顯著的負向關系。在收益率的模型中我們發現僅機構參與定向增發的情況下,定向增發折價率、資產負債率對定向增發收益率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公司總市值和滬深300市凈率對定向增發收益率有顯著負向的影響。有大股東參與定向增發的情況下,定向增發的折價率和定向增發收益率之間有著U型的關系。大股東或關聯方的認購比例、三年期凈資產收益率的復合年增長率對定向增發收益率有正向的影響。而發行期首日前一年的日均換手率對定向增發收益率有顯著負向的影響。
機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領域:
金融; 證券; 投資;
關鍵詞:
定向增發; 定向增發折價率; 定向增發收益率;
管好自己就能成功
8個方向,74個方法,學會自我管理。精選白岩松、孟非、孫儷、舒淇等70多位名人的故事,解析興趣、個性、情緒...
曹操傳(上下)
從小吏到聖人,歷經數次磨難和升遷,如何步步升級、成就千秋偉業?曹操的人生啟示錄 >>
人際交往心理學
掌握人際交往心理學,再也不怕跟人打交道。拆穿行為的層層表象,挖掘隱秘的內心世界,掌握人際交往的秘訣。
讀書是最美好的事
讀什麼書?讀書應該達到什麼境界?讀書的方法與技巧……收下這本閱讀指南,讓讀書成為最美好的事。
說話是門技術活——...
解鎖與上級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說話是門技術活,掌握與上級溝通的9種技巧,提升工作效率,告別嘴笨拙舌。
再見,拖延症
再見,拖延症!幫你擺脫一大惡習——拖延。戰勝拖延,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Ⅸ 中國儲蓄率數據在哪找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