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平台 > 理財投資高回報都是騙局

理財投資高回報都是騙局

發布時間:2021-04-06 16:21:22

❶ 理財是不是都是騙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這幾種騙局:(一)「公安防護」類

近日,家住錫山區的劉女士報警,稱其於5月21日接到一個自稱是通信局的電話,對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辦理的電話卡涉案,並稱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將其的銀行卡凍結。

隨後,電話又轉接到自稱是北京延慶公安局,對方讓其添加了一個QQ號,並發了一張警官證照片給劉女士,讓其點開對方提供的所謂「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鏈接下載一個「公安防護」的APP。不知有詐的劉女士按對方要求先後從四張信用卡以及支付寶借唄套現等方式轉入該APP約22萬元。不久,劉女士發現被騙,於是報警。

(二)投資薦股類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區的張女士使用手機上網時無意點開一個叫紅星杯賭王爭霸賽的頁面,內有老師講課,稱比賽結束後可購買強勢股票。隨後,一自稱「管理員」的網友加張女士微信並發了一個「紅賽牛」的股票APP投資軟體讓其注冊軟體賬戶。於是,張女士通過手機銀行先後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了27.5萬元購買所謂的「牛股」。然而,張女士不久後發現買的對方推薦的股票都虧錢,想把錢轉出來,對方則讓其等到6月10日再轉。6月10日,張女士發現該股票軟體打不開了,損失共計27.5萬元。

(三)投資虛擬貨幣類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區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財群里獲悉了投資比特幣的信息,並在群里「老師」指引下注冊了APP賬號然後開始投資,購買一手比特幣保證金是1000美元,以此類推,可買漲買跌,如果購買的比特幣行情與購買方向相同,就贏了,反之則輸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餘萬元。7月6日,周女士發現無法登陸平台,經咨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倉了,周女士損失共計73萬元。

(四)網路貸款類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區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某氧氣貸」網路平台工作人員電話,問其是否有資金需求。隨後,朱先生添加對方微信,並按對方提供的網址下載了「某氧氣貸」APP操作申請貸款。期間,對方以需要交保證金、手續費等理由讓朱先生轉賬8.1萬余元到指定賬戶,但一直未放貸款。不久,朱先生發現上當遂立即報警,損失共計8.1萬余元。

(五)游戲博彩類APP

近日,江陰市民季先生來到華士派出所報警,稱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薦了一個名為「恩佐娛樂」的網站,並號稱該平台是大平台,信譽好,回報效益高。隨後其又向季先生發送了一個網頁鏈接,並讓其下載該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過自己銀行卡向該平台共注入88萬元,雖期間提現17萬余元,但隨後發現平台無法登陸,損失共計70萬余元。

❷ 為什麼說所有的理財方式都是騙人的

在當前世界的經濟運作中,經濟行為的每一種手段都是騙術,經營者是不會從口袋裡拿一分錢給投資者。
投資理財的人數越多,經營者騙的錢就多,可以這樣解釋這種行騙手段;
理財的經營方式,就和現在交納養老保險和醫保是同樣的手段,國家找來一群吃屎的專家,在各大媒體報刊雜志上造謠生事,說什麼,國家的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虧損了多少多少個億,如果養老保險和醫保投保金額再不調整,就有破產的可能等等。
我們可以算一下,每天有多少人在沒有享受到養老金和醫療金的人就死掉了,一天是死掉的人多還是投保的人多?當然是投保的人多,國家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的總和是X,每天死掉的人是Y,每天投保的人是W,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X-Y+W=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X。
有人會說,那些沒有死掉的人,還在領養老金和醫保金嗎?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不是還在輸出嗎?
那麼,問題的關鍵點就來了,這群沒有死掉的人,他們可是已經繳納了養老保險金和醫保保險金的人群,隨然在金額上沒有當前的金額大,但是,我們把沒有享受到養老金和醫保金的人群的余額添補到還活著的那群老年人的身上,也就持平了。
這樣一來,每天投保人的金額基本上是養老、醫保業的余額,就是贏利。
這部分的金額已經成為固定資產了,當前投保人群的後期支付金額,就有10年以後,投保人群的投保繳納金支付。
總以上可以看出,理財經營業者和養老保險、醫保保險,用的是一個騙錢的手段。

❸ 高回報,高收益的投資理財公司,都是騙子公司嗎

收益 過 高的 肯定 不 靠譜 , 不 過像 聚 勝 這 種年化收益百 分之八 左 右 的還是可以 考 慮 到,收 益不 低又 穩 定 , 關 鍵 風險小。

❹ 網路上投資理財全是騙人的嗎

底層邏輯怎麼看?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看到一款理財產品,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這個時候你就要知道,這8%是給你的。發行產品的平台也需要從中收取費用,就算是只收4%,這兩項加起來,用款方支付的資金成本就已經12%了。

那你就需要去看看用款方是做什麼的,有什麼事情可以保證他的年化收益能達到12%以上。要注意,這里的12%,已經是按照非常保守的方式進行計算了,如果你的年化收益有8%,用款方的實際成本絕不止是這么一點。

像這類的產品,表面看上去收益是還不錯,可是經不起推敲的。如果說根本找不到,或者沒人能說清這錢最後到底用在了哪裡,那就更危險了。

堅守「不懂不投」的原則
不懂不投或許會讓你「錯失」一些暴富的機會,但這可以在每一次投資中,讓你避免重大的失誤。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身邊的朋友買了個從沒聽說過的產品,然後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這個時候,換做是誰都難免會心動。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前期的繁榮只是誘餌,當大多數人都參與到這項擊鼓傳花的游戲中,鼓聲也就該停了。這些最後參與進來的人就是所謂的接盤俠。

不要過於依賴平台
投資理財中平台是否靠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還是以原油寶事件為例,即便是維權、投訴,即便是最後徹查、問責,投資者也不可能一點損失都不用承擔。大部分的損失還是要投資者自己買單的。

這里有一點,就是我們在投資時,是否做好了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心理准備。如果一直想要依靠誰、依靠哪個平台,我們是很難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的,因為這樣我們會覺得可以輕易的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但實際上買單的只能是自己啊。

總結:
我們所能看到的理財平台有真有假,即便是傳統的大平台,投資者依然有大額虧損的可能。唯有看清所投產品的底層邏輯,才能有效規避風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投資,並從一開始就知道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

❺ 高回報,高收益的投資理財公司,都是騙子公司嗎

現在,年回報率超過10%,基本可以判斷為騙子公司

❻ 警惕網上投資理財平台 都是騙局

理財只是掛名實際上就是高利息為引誘投資者上當把投資者的錢騙到手然後拉黑aPP打不開讓投資者找不到平台讓他長期運作騙下一個投資者一個個上當受騙

❼ 現在的這些高回報的短期理財投資都是騙人的

這看你如何理解,事實上這些回報都是預期,是還沒有實現的回報。具體是多少,要看到期的專收益,還要屬扣除手續費,代賣銀行的傭金,研發理財產品的金融公司的
要收取的利潤,到你這兒還剩多少只有天知道。所以不要被高回報所欺騙,同時這些理財產品還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果購買要注意。回報高的,風險肯定大。

閱讀全文

與理財投資高回報都是騙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