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平台 > 金融交易儲蓄率

金融交易儲蓄率

發布時間:2021-03-28 13:37:48

① 誰可以提供給我中國近10年來的儲蓄率和人居GDP 的值啊!謝謝阿!盡快阿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

② 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在哪裡找

對於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可以在國家資料庫的官網查詢(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具體步驟:

1、進入官網,選擇年度數據選項

補充:

③ 中國儲蓄率數據表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④ 通貨儲蓄率如何計算

一、名詞解釋

1.利息-----是借貸關系中借入方支付給貸出方的報酬。利息是伴隨著信用關系的發展而產生的經濟范疇,並構成信用的基礎。

2.利率-----是指借貸期滿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出的本金額的比率。利率體現著借貸資本或生息資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數量的尺度。也有稱之為到期的回報率、報酬率。

3.收益資本化-----各種有收益的事物,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貸放出去的貨幣金額,甚至也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資本,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而倒算出它相當於多大的資本金額。

4.單利法------是指在計算利息額時,只按本金計算利息,而不將利息額加入本金進行重復計算的方法。其計算方便,手續簡單。一般適應短期借貸。

5.復利法-----是單利法的對稱,是指將利息額計入本金,重新計算利息的方法。復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義的計算方法。一般適於長期借貸。

6.年利率-----以年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幾表示。

7.月利率-----以月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幾表示。

8.日利率-----以日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日利率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

9.官方利率-----由一國貨幣管理當局或中央銀行所規定的利率。

10.公定利率-----由銀行公會確定的各會員銀行必須執行的利率。

11.市場利率-----按照市場規律而自由變動的利率,即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關系直接決定並由借貸雙方自由議定的利率。

12.固定利率----指在整個借貸期限內,利息按借貸雙方事先約定的利率計算,而不隨市場上貨幣資金供求狀況而變化的利率。它對於借貸雙方准確計算成本與收益十分方便。

13.浮動利率-----指借貸期限內,隨市場利率的變化情況而定期進行調整的利率,多用於長期的借貸及國際金融市場。

14.基準利率-----指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當它變動時,其他利率也相應發生變化。

15.差別利率-----指金融機構對不同部門、不同期限、不同用途、不同種類以及不同借貸能力等實行不同的利率。它體現了金融機構不同的貸款意向以及國家的政策傾向。

16.短期利率-----一般來說,一年期以內的信用行為被稱為短期信用,相應的利率即為短期利率。

17.長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為通常稱之為長期信用,相應的利率則是長期利率。總的來說,較長期的利率一般高於較短期的利率。

18.名義利率-----指包含了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

19.實際利率-----指物價不變從而實際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率。通常情況下,名義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即可視為實際利率。

20.終值和現值-----任何一筆貨幣金額都可根據利率計算出在未來的某一時點上將會是多少金額。這個未來的金額就是終值,即本利和,而最初的本金即現值。

21.即期利率-----指對不同期限的債權債務所標示的利率。

22.遠期利率-----隱含在給定的即期利率中從未來的某一時點到另一時點的利率。

23.到期收益率-----相當於投資人按照當期市場價格購買債券並一直持有到期滿時可以獲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24.利率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儲蓄隨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現象。

25.利率對儲蓄的收入效應-----儲蓄隨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現象

20.利率市場化-----是指通過市場和價值規律機制,在某一時點上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運行機制,它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它強調在利率決定中市場因素的主導作用,真實地反映資金成本與供求關系,靈活有效地發揮其經濟杠桿作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利率決定機制。

二、名詞術語中英對照

利息 interest

利率 interest rate

回報率、報酬率 return rate of return

資本化 capitalization

本金 principal

單利 simple interest

復利 compound interest

年利率 annual interest rate

月利率 monthly interest rate

日利率 daily interest rate

官定利率,官方利率 official interest rate

市場利率 market interest rate

固定利率 fixed interest rate

浮動利率 floating rate

基準利率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差別利率 differential interest rate

長期利率 long-term interest rate

短期利率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名義利率 nominal interest rate

實際利率 real interest rate

即期利率 spot rate of interest

遠期利率 forward rate of interest

到期收益率 yield to maturity

利率的風險結構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利率的期限結構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違約風險 default risk

風險溢價 risk premium

流動性風險 liquidity risk

稅收風險 tax risk

預期假說 expectation theory expectation hypothesis

分割市場理論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segmented markets theory

流動性升水理論 liquidity premium theory

利率對儲蓄的彈性 interest elasticity of saving

利率對投資的彈性 interest elasticity of investment

利率管制 interest rate control

利率市場化改革 market 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三、公式匯總

1.單利法計算公式:

I=P·r·n

S=P(1+r·n)

式中, I代表利息額,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S表示本金與利息之和,簡稱本利和。

2.復利法計算公式:

I=P[(1+r)·n-1]

S= P·(1+r)·n

式中, I代表利息額,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S表示本利和。

3.收益的計算公式: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4. 收益資本化的計算公式:

P=B/r

5.現值和終值的計算公式:

P=S/(1+r)·n

式中, S代表終值,P代表現值,r代表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

6.一次支付現值系數的計算公式:

一次支付現值系數 =1/(1+r)·n

式中, 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

四、重點難點釋疑

1.如何理解利息在收益資本化中的作用?

利息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用利息來表示收益,從而使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這種轉化的主要作用在於導致了收益的資本化,即各種有收益的事物,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貸放出去的貨幣金額,甚至也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資本,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而倒過來算出它相當於多大的資本金額。

正是按照這種規律性的關系,有些本身並不存在一種內在規律可以決定其相當於多大的資產,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資本價格。如土地,它本身並不是勞動產品,從而不具備決定其價格的內在根據,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於是就可以取得價格;有些本來不是資本的東西也因收益的資本化而視為資本,以人力為例,若一人年工資為 3萬元,當年利率為10%時,他的人力資本額可達30萬元。收益資本化發揮作用最突出的領域是有價證券價格的形成。

收益資本化是商品經濟中的規律,只要利息成為收益的一般形態,這個規律就起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這一規律日益顯示出它的作用。如在土地的買賣和長期租用、相對工資體系的調整,以及有價證券的買賣活動中,價格形成都受這一規律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收益資本化」規律的作用還會不斷擴大與深化。

2.怎樣把握利率的種類?

各種利率是按不同的劃分法和角度來分類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種類利率的特徵。按計算利率的期限單位可劃分為:年利率、月利率與日利率;按利率的決定方式可劃分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按借貸期內利率是否浮動可劃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劃分為:基準利率與一般利率;按信用行為的期限長短可劃分為: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實水平可劃分為: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按借貸主體不同劃分為:中央銀行利率,包括再貼現、再貸款利率等;商業銀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貸款利率、貼現率等;非銀行利率,包括債券利率、企業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備優惠性質可劃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利率的各種分類之間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3年期的居民儲蓄存款利率為4.95%,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別利率、長期利率與名義利率。各種利率之間以及內部都有相應的聯系,彼此間保持相對結構,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形成一國的利率體系。

3.如何理解馬克思和西方經濟學的利率決定論?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准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系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於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系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系決定利率。如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減函數,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數,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以馬克思觀點為指導,借鑒西方經驗,考慮平均利潤率、資金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幅度、國外經濟環境等各種因素對利率決定的影響。

4.如何分析決定與影響我國利率的主要因素?

一個國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制約。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決定和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潤率的平均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利率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承受不了;相反,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

(2)資金的供求狀況。在平均利潤率既定時,利息率的變動則取決於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與企業利潤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是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雙方通過競爭確定的。一般地,當借貸資本供不應求時,借貸雙方的競爭結果將促進利率上升;相反,當借貸資本供過於求時,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制約,因而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決定性作用。

(3)物價變動的幅度。由於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遭受貶值後如何取得補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這種關心使得從事經營貨幣資金的銀行必須使吸收存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吸收存款;同時也必須使貸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獲得投資收益。所以,名義利率水平與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4)國際經濟的環境。改革開放以後,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國際間資金的流動,通過改變我國的資金供給量影響我國的利率水平;②我國的利率水平還要受國際間商品競爭的影響;③我國的利率水平,還受國家的外匯儲備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資政策的影響。

(5)政策性因素。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例如,建國後至十年動亂期間,我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在討論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時,應當注意,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簡單地套用哪一種西方理論,而應該以馬克思的利率理論為指導,借鑒西方理論中的合理成分,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來研究問題,從而正確地把握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5.為什麼說利率在現代經濟中發揮著「經濟杠桿」的功能?

利率是指借貸期滿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出的本金額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經濟功能:聯系國家、企業和個人、溝通金融市場與實物市場、連接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中介功能;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與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協調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的調節功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功能;把重大經濟活動控制在平衡、協調、發展所要求的范圍之內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過上述五種功能發揮出來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備這些功能,是因為利率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經濟利益。由此,利率發揮「經濟杠桿」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宏觀經濟活動中通過影響儲蓄收益可以調節社會資本的供給,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儲蓄;(2)通過對投資成本的影響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總量和投資結構,例如提高利率會減少社會投資總量,而差別利率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結構,總儲蓄和總投資的變動將影響社會總供求;(3)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利率可以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與收益發揮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4)通過改變儲蓄收益對居民的儲蓄傾向和儲蓄方式的選擇發揮作用,影響個人的經濟行為。

然而,利率發揮作用不是無條件的。它一方面要受到利率管制、授信限額、市場開放程度、利率彈性等環境性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具備完善的利率機制,其中包括市場化的利率決定機制、靈活的利率聯動機制、適當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結構等。如果利率機制本身存在缺陷,那麼利率的杠桿性作用也很難發揮出來,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利率的杠桿性作用,就是要強調市場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使政府對利率的調控間接化。中央銀行應建立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體系,從而使三大貨幣政策工具都能影響利率,並使反映市場供求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符合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商業銀行體系對利率的升降變化應有相當的靈敏度;微觀經濟主體的融資行為要建立在健全的利益機制基礎上,且對利率有較高的彈性。只有從幾個方面逐步進行改革,才能改善現有利率機制,充分發揮利率對我國經濟的作用。

⑤ 面對金融危機 各大銀行儲蓄率居高不下 你怎麼認為

1.銀行是間接融資的主要場所,當前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普遍受到資金短缺影響,對資金的需求量大。近期證券市場融資操作難、審批難,因此特別中小企業普遍採用銀行貸款方式融資;短期出現需求大於供給;銀行吸收資金採取基準利率下的浮動利率,各大銀行儲蓄率居高不下是市場調節的結果。
2.國際積極呼籲擴大內需,加大金融扶持,是對企業復甦和擴大規模、調整產業結構發送信號,增加信心,經濟復甦步步推進。
3.股市風雲變化,上證指數總是玩「過山車」,企業、個人投資舉棋不定,處於「流動性陷阱」銀行儲蓄風險相對較低,目前利率誘人,加上根據生命周期理論,教育儲蓄、養老儲蓄、方式多樣,效果顯著。

⑥ 求1978-2014年中國儲蓄率的數據,謝謝!

不知道你具體要哪一個,在統計年鑒上找吧。
舉例: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⑦ 中國儲蓄率數據在哪找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⑧ 為什麼高儲蓄率不好說詳細點!

高儲蓄率的利與弊

居民儲蓄存款的高速增長有其兩面性,一方面,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但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第一,抑制即期消費。儲蓄與消費的關系是一種此消彼漲的關系,與過高的居民儲蓄率相伴隨的,必然是過低的即期消費率和長期下降的平均消費傾向。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已經由1952年的83.6%下降到2002年的58.2%,而2003年消費率又下降至56%左右。一項2004年一季度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平下,城鎮居民認為「更多消費(包括借債消費)最合算」的人數佔比30.8%,消費意願接近歷史最低水平,而選擇「更多儲蓄」的居民佔比為34.7%。其中城鎮居民除對買車、買房表現出較大的熱情外,普遍消費意願減弱。

第二,極易形成和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儲蓄的高增長加大了銀行的壓力,極易形成和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因為,這么多的錢存在銀行,銀行不僅將來要還本,還要為此支付巨額的利息,如果不能有效地運用這筆資金,那就會增大經營風險。目前,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偏小,投資渠道狹窄,銀行除了貸款給企業,很少有其他渠道來消化這筆存款。在這一背景下,不少銀行在向企業發放貸款時往往存在著盲目追求貸款規模、忽視貸款質量的傾向,這無疑是造成銀行不良貸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不利於我國融資格局的優化。儲蓄的高增長還使我國形成了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格局。2003年,國內非金融企業和部門各種融資方式所佔的比例,銀行貸款高居85.1%,包括國債股票和企業債在內的直接融資僅佔14.9%。這種融資格局的最大弊端,就是隱含著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作為金融中介的銀行的資金來源結構是以高負債、低資本金為特徵的,銀行貸款方面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導致資產負債表的惡化,並有可能釀成金融危機;另外,這種融資格局易使企業形成以外源融資為主,尤其是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資本結構,事實說明,這種資本結構是不利於企業長遠、穩定發展的。

⑨ 我國1990-2011年居民儲蓄率、政府儲蓄率以及企業儲蓄率是多少,哪裡找或者怎麼算,這是論文要的數據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⑩ 什麼是儲蓄率,我國近年來的儲蓄率

儲蓄率
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儲蓄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總儲蓄率和個人儲蓄率。 總儲蓄率是指一國儲蓄金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總儲蓄率=總儲蓄/國民生產總值×100% 在西方經濟學中,總儲蓄是居民個人儲蓄,公司企業儲蓄及政府機構儲蓄的總和。 個人儲蓄率是指一國個人儲蓄金額占個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中國的個人儲蓄率則是指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有個人在銀行儲蓄存款的金額占城鄉居民或單位職工貨幣收入的百分比。 個人儲蓄率=存入儲蓄的金額/居民或職工收入總額×100% 在研究儲蓄與收入的關系時,西方經濟學認為可以用平均儲蓄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來加以說明。前者是指儲蓄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後者是指儲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佔比例。 儲蓄率除了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響之外,還受以下一些重要因素的影響:(1)國家的金融政策和經濟指導思想;(2)人口與就業狀況;(3)國民消費結構;(4)市場供應與價格變動情況;(5)政治上和心理上的因素。

我國近年儲蓄率在世界名列前茅,1994年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二,1996年儲蓄率高達41.4%。1991年到1996年出現11100億人民幣的存差。

閱讀全文

與金融交易儲蓄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