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平台 > 投資理財的原理

投資理財的原理

發布時間:2021-03-26 23:17:07

㈠ 理財賺錢的原理是什麼

拿借貸的錢去抄賺錢,從投資理財的角度去看,如果你的資產回報率高於你的融資成本的話,你就盡可能地去借貸吧,利用杠桿掙錢。借貸的錢有助於你的自有資金發揮四兩拔千斤的效果,大大提升你的自有資金回報率,獲得遠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率的回報。
在目前利率的水平下,房產是相對較好的投資產品,但風險也不小。上海房產在過去的三年裡,年收益率沒有低於15%的。房地產的收益率主要由資產回報率和租金回報率組成。上海房租的年回報率一般在5%。兩者之和是20%,也就是說,上海房地產資產年收益率在20%。但目前從銀行貸款的融資成本是6%以下,因為按揭利率是6%以下,因此通過運用銀行貸款與市場利率之間的套利,賺取利差可達15%。

㈡ 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 把20萬變50萬的原理

朋友:你好
能問這樣的問題,說明樓主是一位注意細節的人,喜歡思考問題。

原理就是:復利,俗稱利滾利。用一個公司來表示:20W*(1+0.08)的20次方。

還有什麼理財問題,可以Q我下面的注冊號聊。

祝生活愉快!

㈢ 談談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在投資理財中的應用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在其風靡全球的經濟學入門教材《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經濟學十大原理,在教材的開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對經濟學門外漢來說看似高深的經濟學理論。這十大經濟學原理從十個方面為我們解釋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經濟現象。下面,僅以個人的理解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看法。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設基礎之上。其中重要的一個假設即是資源是稀缺的。而同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當人們面臨的資源是稀缺的而其慾望是無窮的時候,他必然面臨這一定的選擇。中國人常說「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這樣的道理。人們在做出選擇的同時必定面臨著權衡取捨。生活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在平時的行為中總是表現出這樣的權衡取捨。當你擁有一大筆錢的時候,你會選擇去買一輛車還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車子還是房子能給你帶來最大的效用?因為你擁有的錢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你會選擇兩者都購買,但你的預算不允許你這樣做,在有限的金錢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選擇。此乃謂之「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在經濟學的成本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即同樣的資源用在一個用途之後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講,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以前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只考慮看的見的成本的傳統。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人們不僅僅應該考慮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本損失,更應該考慮一些潛在的看不見的機會成本。理性的經濟人都會考慮機會成本。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我們在大學畢業之後做出是否繼續上研究生的經濟決策。鑒於目前人類本身還沒有分身術,我們去繼續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機會成本即是同樣的時間內我們參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們工作的機會成本即是我們上研究生所能擁有的美好未來。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分析是經濟學理論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學家們相繼提出了很多邊際量的概念,比如邊際成本,邊際效用,邊際消費傾向等等。邊際即自變數每變化一個單位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基於某些自然或者心理的作用,隨著某些物質的增加,其帶來的作用或者效果增加並不是與其增加量同比例的而是遞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等就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兒。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每個人在消費的時候都會考慮他多花的一元錢所得到的好處或者滿足是多少。即商品的邊際效用遞增還是遞減的。人在飢寒交迫的時候的一個饅頭給他帶來的效用要遠遠大於他富足的時候。人在貧窮的時候所擁有的一元錢的意義遠遠大於他富裕的時候。因為邊際量有這樣的性質,所以理性的經濟人在做出經濟決策時會考慮邊際量的大小。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是理性經濟人假設。這一假設就是說人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自私自利的。經濟人都在試圖以既定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的情況下試圖去使自身成本最小化。因而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會權衡收益與成本,而激勵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經濟行為的成本與收益。這就勢必使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

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是政府進行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前提。當政府發布一項經濟政策的時候,他應該充分考慮理性的經濟人會對他所發布的政策做出什麼樣的反應。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理性預期學派就認為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會使政府的經濟政策效果大大減弱。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貿易的過程即是兩個經濟主體進行交換的過程。所謂交換就是互通有無的過程。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成本理論指出,每個人或國家都在生產自己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品來與比人或他國進行交換,這樣的交換使得交換之後的總福利要比自己各自生產各自的東西要大得多。

雖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競爭的,但絕對的競爭對雙方都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帶來的只是福利的損失。這也就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個國家所應該遵循的重要法則!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如何有效配置的一種學科。市場和計劃是兩種現存的基本資源配置方式。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依靠的是競爭機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歷史的實踐經驗表明,市場機製作為配置稀缺資源的方式確實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探索經驗表明,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體制的完美結合造就了今天強大的中國!在市場經濟中,個人及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獨立自主的進行經濟決策,而非計劃經濟中的由政府壟斷了經濟決策權。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為自己的極大利益或極大效用而不擇手段,正是這種激勵作用才使得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指使著人們在追求自己福利最大化的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出現之前,古典主義經濟學佔領了經濟學理論領域的統治地位。古典主義經濟學假設市場可以自動出清並在長期中保持充分就業狀態,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動搖了古典主義的基石,隨之而起的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凱恩斯認為市場不是出清的,並且價格具有剛性。造成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制定合適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總需求進而引導經濟走向復甦。由於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陷,市場調節有時候會導致市場失靈。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場調節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難免會導致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在市場不能充分發揮或者有效配置資源的情形下,政府就應該出面替代市場的作用或者改善市場調節的結果。當今世界實際上已經沒有純粹的市場經濟體,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美國與非洲國家的生活水平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歸根結底是因為生產力水平的差異。一國的生產力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他生產產品和勞務的能力。經濟增長指的是一國或一地區生產產品和勞務的總量長期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的源泉來自於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勞動生產率水平以及制度。但是資源的可用量對於每個國家或個人來說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固定的,決定其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總量的因素就落到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和制度之上。

生活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之間的關系也引導著政府如何提出合適的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更大程度上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指出通貨膨脹不外乎是一種貨幣現象。當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時,通貨膨脹必然發生。所謂通貨膨脹指的是整個價格水平的長期持續增加。貨幣的發行由中央銀行所決定,當央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時必定會引起貨幣供給的增加,但是生產能力在短期內並不可能上升,這就在經濟中產生了過多的貨幣與相對過少的商品。貨幣就會追逐商品進行套利從而推高商品的價格。近期我國的CPI高漲的背後即是前幾年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實行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貨幣超發的後果。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學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據美國的經驗數據提出了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十年之後的1968年,索洛和薩繆爾森在菲利普斯提出的理論之上進行了發展和創新而得出了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揭示了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短期取捨關系。即當失業率上升的時候,通貨膨脹率會降低,當失業率下降時,通貨膨脹率會上升。政府可以依據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失業率和通脹率的合理區間,當經濟在這一合理區間內運行的情況下可以不去干預,一旦經濟運行偏離了這一合理區域,政府即採取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適當干預。

隨著經濟學的發展,這一取捨關系逐漸遭到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質疑。新古典主義認為經濟人所做出的決策都是理性的,對與政府的每一個政策都有理性預期。這樣就抵消了政策的效果。

㈣ 誰來講解一下P2P理財的原理

P2P理財的原理就是借款人在P2P理財平台進行借款,而投資人通過對借款人的審核對和平版台的審核進行投資的權過程。P2P理財的原理就是互聯網金融中介平台,為借款人和投資人搭建了一個共融的橋梁。P2P理財中的借款人誠信非常重要。如果借款人不會發生逾期或者壞賬,那麼投資者的資金就是安全的。比如錢小串的借款人是桔子分期大學生分期消費貸款,這樣的借款人就是安全的。

㈤ 個人投資理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有哪些理財方法

學會計賬
記賬能讓你控制財務狀況,簡單易見的財力狀況讓你對生活專更有計劃,能讓你知道屬你所有的錢流向的一切,很容易控制你的錢包該怎麼花,之前的我的錢花哪了?這些問題將得到解決!
固定存款
這錢一定要每個月都存一定金額,不能有花多少都無所謂的心態。
合理用你的信用卡
千萬不要這樣,在你沒有那麼大能力的時候,不要提前去消費。
第四步:開始你的投資之旅吧

㈥ 投資與理財主要是干什麼,以後有發展么

投資和理財呢 是不可分割的作為專業和事業發展方向當然是不錯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 只要活著 就要花錢 就得賺錢 所以投資和理財自然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謂投資 就是用錢去賺錢 是如何讓我們賺取更多的錢 收益比較可觀但是同時伴隨相對的風險 畢竟就是股神巴菲特也不是穩賺不賠的而理財呢 就是讓我們如何保住冒著風險賺來的錢 不讓錢貶值 不讓錢流失如何去理財呢 你可以參考一下 4 3 2 1法則就是所謂的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你的總資產 可以這樣做一個分配 40% 用於房產 不動產 和各類投資30%用於日常生活開銷 20%作為儲蓄 靈活支取 10%作為保險和保障計劃比方說哈 你今年的年收入在10萬左右 你就可以用4萬作為房貸供應或者房租或者做生意的本錢或者投資資本 3萬 作為你生活上的開支 2萬 存在銀行 作為應急或者臨時的開銷 比方說結婚隨禮啊什麼的 而有1萬要做保障啊 保險啊 醫療方面的儲備不知道我這么說 是否能給你一點點思路 順便提一嘴 投資方面 有個80定律就是你要用來作為投資的錢 用80減去你的年齡加上一個百分號比如你30歲 你可以用來投資的錢就是50% 比如你50歲 你用來投資的錢最好就不要超過你資產的30% 這是一種風險控制 還是那句話 雞蛋 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

㈦ 個人理財有哪些基本原理與方法

個人理財有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現金為王:不超額消費,不使用信用卡,不負債(房貸除外)

信貸消費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強調使用現金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而對於信貸消費的依賴,常常來自於下面幾個看起來十分有力的觀點:

1.信貸消費可以積累個人信用

2.手上的現錢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要合算

3.消費積分可以換禮物

但是實際上,以上觀點都並非那麼站的住腳:

1.信貸消費可以積累個人信用

我們不妨進一步來問,積累個人信用為了什麼?為了可以提高信貸額度,為了更容易的申請住房貸款。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現在負債,是為了以後可以負更多的債。除非人們能從負債中得到快感,否則無論如何這也不是一個合理的理由。

在當下銀行濫發住房貸款,甚至需要連環政策加以遏止的情況下,對於能否申請到住房貸款的擔憂缺乏根據。即使長遠來看,具有購房能力的家庭或個人,所面對的問題也不是能否申請到貸款,而是能夠申請到多少的問題。一個好的信用記錄可以幫助你申請到更多的貸款,但是否因此你也背上更多的債務,住上超出家庭財務承受能力的房子,把自己的收入完全暴露在房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當中?

2.手上的現錢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要合算

且不說這樣的想法只是把現金流出向後推遲了最多一到兩個月,就投資本身來講,收益和損失的機會從來都是相等的。當我們想著用信用消費空出的現錢投資時,往往只看到了收益的可能性,卻忽略投資的下行風險。一到兩個月的投資(更確切地說是投機)收益,能否抵消所承受的這種風險?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3.消費積分可以換禮物,換里程

一個被許多實驗證明,也符合我們常識理解的事實是,在消費積分的刺激下,人們傾向於花更多的錢,而其中很多的消費是原本不必要的。結果是,為了換來很多我們並不十分需要的禮物或機票,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心甘情願的花了很多冤枉錢。這種心態,實際上跟網路游戲里的打怪積分升級一脈相承,是不折不扣的落入了設計者一套系統的商家的陷阱。

制定月度預算:保證每一分錢都有妥當安排,每月收支平衡

緊急資金:在活期儲蓄賬戶中長期儲備相當於3-6個月生活費用的緊急資金,以應對短期內不確定風險

房子:房貸期限不超過15年,利率選擇固定利率,月供不超過家庭稅後收入的四分之一

車子:買車只購買車況有保證的二手車,規避新車短期內的大幅貶值

投資:以5-10年內表現良好的公墓基金為投資對象,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長期投資。盡量不投資股票,黃金等風險較高或收益較低的投資物

人壽保險:人壽保險的三個原則是:1. 要定期人壽不要終生人壽 2. 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10倍 3. 定期人壽期限應為15-20年

1.要定期人壽不要終身人壽:

終身人壽的保費比定期要高,雖說保險公司聲稱會償還本金並附加一定類似儲蓄的利息,但年均收益率大致都在5%一下。而且隱藏成本比較多,一旦退保,之前保

費會被保險公司吃掉很多甚至全部。選擇消費型的定期人壽,自己對省下來的保費進行投資。受益要遠遠高於保險公司的儲蓄率。

2. 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10倍:這是一個經驗值,用於保障受益人10-20年的基本生活。

3. 定期人壽期限應為15-20年:合理投資15-20年後,個人凈資產的水平已經可以為家人提供天然的財務保障,人壽保險自然失去意義,因此不再需要額外的保障。

養老金:降低對政府養老金的期望,建立自己的養老金計劃

盡早為自己設立一個定期投資計劃以替代並無100%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具體操作方式為:

1.預計退休後每年生活費用(以當下幣值表示),假設每月5,000元,即每年60,000元

2.這筆生活費用將由投資公募基金獲得,因而退休時的基金本金金額應為60,000元 / 8% = 750,000元,這里的8%按照預期基金年均收益率12%減去預期通脹率4%。基金年均收益率要放在10-20年的水平上去計算,只看近一兩年的表現不是基金投資應有的態度。

3.預計自己的退休年齡,以確定投資期限,從25歲開始每月投資至60歲退休,投資期限為35年,420個月。

4.利用年金現值公式計算,仍取8%為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得到每月投資額327元;計算過程為:750,000 x (8%/12) / ((1+8%/12)^420 - 1)。

其他:盡量不與親友發生財務關系,不向親友借錢,也不借錢給親友;夫妻使用同一銀行賬戶;盡早設立遺囑

最後還想補充一點,個人理財當中80%是行為,只有20%是各種知識和算計。上面的內容,百分比也好,復利計算也好,都不是絕對的,也並不高深。理財當中最難的不是掌握這些演算法,而是付諸行動並能長期堅持簡單、正確的原則。

積累財富跟保持體型在很多情況下很相像:所有人都知道健康飲食加合理運動可以減掉贅肉,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個好身材,不是道理大家不懂,而是能夠認真實踐的少。解決這種人所共有的惰性,有兩個方面可以考慮:

第一是制訂計劃的時候不要太激進,慢慢來,不要讓身心在潛意識里產生抵抗感。決定減肥的時候,多少人是上來就跑1萬米,最初幾天鬥志滿滿堅信自己能夠堅持,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其實心裡已經意識到身體受到了「傷害」而無法承受,退堂鼓隨時會敲起來。這是因為人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後,本能的會產生抗拒心理,最終導致放棄。

這種時候,倒不如循序漸進,就理財來說,一開始每月的存款或定投都不必太多,不影響已有的生活方式,慢慢養成新的儲蓄、投資習慣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增加份額。

第二是計劃中要有目的讓自己不時感到有成就感。比如上面提到的不用信用卡這一條,如果你現在正在用信用卡,而且還好幾張,但是決定說好我不用了,把這些卡換清就銷戶。那我建議你把卡按照欠款多少從少到多排序,從最少的那張開始還,省出不必要的花銷來集中火力還清,還完一張再還下一張。這樣的好處是,不用多久你就能感覺的少一張卡,少一份累贅的愉悅感,這對你實行計劃就會有激勵的效果,從而更加活力全開的清除剩餘的債務。

總之,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所以在個人理財上我們不應該苛求自己一定按照理性思維來,非要求一套怎樣的公式規矩自己。把個人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考慮到自己的計劃中,行動起來,才是個人理財的真諦,畢竟,「個人」是排在「理財」前面的。

閱讀全文

與投資理財的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