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都說這個理財平台是騙人的可我三次投資,都安全收回了呀!怎麼回事
理財就是賭博掛理財投資名掛羊皮買狗肉利用高利息來騙投資者上當讓投資者的錢打水漂最後血本無歸變向型賭博只有輸沒有贏
❷ 投資理財是不是騙人的
歡迎關注招行理財,招行有儲蓄、大額存單、基金、理財產品、外匯、黃金、白銀等版投資可供您選權擇。
風險和收益基本成正比,要求保本就選擇儲蓄,追求低風險可以考慮貨幣基金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追求高收益可以了解投資型基金、外匯,黃金及白銀,若您當地有招行,可以聯系網點客戶經理交流理財事宜。
❸ 警惕網上投資理財平台 都是騙局
理財只是掛名實際上就是高利息為引誘投資者上當把投資者的錢騙到手然後拉黑aPP打不開讓投資者找不到平台讓他長期運作騙下一個投資者一個個上當受騙
❹ mfc理財平台是騙局嗎
mfc理財平台是騙局。
該平台加入門檻較低,只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就能注冊成為會員。有意加入者需繳納700元、1400元、3500元、7000元、14000元、35000元不等的會員費才能獲得會員資格。
該平台對外宣稱投資MFC能通過買賣虛擬幣「易物點」盈利,一年後利潤可達投資額的一倍多。陳朋從這一平台中萌生了發財的絕妙想法,他充分利用這一平台的特性,架構了一個龐大的傳銷網路。
(4)理財交易平台是騙人的嗎擴展閱讀:
浠水偵破mfc理財騙局:
2016年1月份以來,男子吳某到浠水縣工商局反映其親屬童某最近一直向其推銷一款理財產品,並許諾其只要購買該產品,會有高額回報,可以憑此產品致富發財。吳某發現童某行跡很反常,他懷疑童某疑似陷入了傳銷。
縣工商局執法人員將這一線索反饋至浠水警方後,浠水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立即展開調查。經過2個多月的調查摸底工作,警方進一步掌握了一手線索,發現在浠水縣城北一酒店的518室內,經常有大量人員聚集,人員進進出出,室內有授課用的黑板和多台電腦、點鈔機、驗鈔機等。
不時能聽到房間內傳出的授課聲音,和多媒體設備上還有PPT課件播放介紹一款「MBI、MFC」游戲理財項目。警方初步判定,這里很有可能是一處傳銷窩點。2016年3月22日,浠水警方開始立案偵查。
經過縝密偵查,民警確定了這是一起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犯罪案件,且是一起有組織、有分工的團伙案件,涉案人員較多,涉案金額巨大。為確保取得大量一手證據,成功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民警開展了大量走訪摸排、調查取證工作。
最終查明:這起案件是一起以推廣「MFC」理財產品為幌子,用虛擬貨幣買賣交易套取錢財的新型網路傳銷案件。
❺ 理財是不是都是騙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這幾種騙局:(一)「公安防護」類
近日,家住錫山區的劉女士報警,稱其於5月21日接到一個自稱是通信局的電話,對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辦理的電話卡涉案,並稱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將其的銀行卡凍結。
隨後,電話又轉接到自稱是北京延慶公安局,對方讓其添加了一個QQ號,並發了一張警官證照片給劉女士,讓其點開對方提供的所謂「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鏈接下載一個「公安防護」的APP。不知有詐的劉女士按對方要求先後從四張信用卡以及支付寶借唄套現等方式轉入該APP約22萬元。不久,劉女士發現被騙,於是報警。
(二)投資薦股類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區的張女士使用手機上網時無意點開一個叫紅星杯賭王爭霸賽的頁面,內有老師講課,稱比賽結束後可購買強勢股票。隨後,一自稱「管理員」的網友加張女士微信並發了一個「紅賽牛」的股票APP投資軟體讓其注冊軟體賬戶。於是,張女士通過手機銀行先後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了27.5萬元購買所謂的「牛股」。然而,張女士不久後發現買的對方推薦的股票都虧錢,想把錢轉出來,對方則讓其等到6月10日再轉。6月10日,張女士發現該股票軟體打不開了,損失共計27.5萬元。
(三)投資虛擬貨幣類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區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財群里獲悉了投資比特幣的信息,並在群里「老師」指引下注冊了APP賬號然後開始投資,購買一手比特幣保證金是1000美元,以此類推,可買漲買跌,如果購買的比特幣行情與購買方向相同,就贏了,反之則輸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餘萬元。7月6日,周女士發現無法登陸平台,經咨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倉了,周女士損失共計73萬元。
(四)網路貸款類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區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某氧氣貸」網路平台工作人員電話,問其是否有資金需求。隨後,朱先生添加對方微信,並按對方提供的網址下載了「某氧氣貸」APP操作申請貸款。期間,對方以需要交保證金、手續費等理由讓朱先生轉賬8.1萬余元到指定賬戶,但一直未放貸款。不久,朱先生發現上當遂立即報警,損失共計8.1萬余元。
(五)游戲博彩類APP
近日,江陰市民季先生來到華士派出所報警,稱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薦了一個名為「恩佐娛樂」的網站,並號稱該平台是大平台,信譽好,回報效益高。隨後其又向季先生發送了一個網頁鏈接,並讓其下載該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過自己銀行卡向該平台共注入88萬元,雖期間提現17萬余元,但隨後發現平台無法登陸,損失共計70萬余元。
❻ 網路上投資理財全是騙人的嗎
底層邏輯怎麼看?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看到一款理財產品,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這個時候你就要知道,這8%是給你的。發行產品的平台也需要從中收取費用,就算是只收4%,這兩項加起來,用款方支付的資金成本就已經12%了。
那你就需要去看看用款方是做什麼的,有什麼事情可以保證他的年化收益能達到12%以上。要注意,這里的12%,已經是按照非常保守的方式進行計算了,如果你的年化收益有8%,用款方的實際成本絕不止是這么一點。
像這類的產品,表面看上去收益是還不錯,可是經不起推敲的。如果說根本找不到,或者沒人能說清這錢最後到底用在了哪裡,那就更危險了。
堅守「不懂不投」的原則
不懂不投或許會讓你「錯失」一些暴富的機會,但這可以在每一次投資中,讓你避免重大的失誤。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身邊的朋友買了個從沒聽說過的產品,然後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這個時候,換做是誰都難免會心動。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前期的繁榮只是誘餌,當大多數人都參與到這項擊鼓傳花的游戲中,鼓聲也就該停了。這些最後參與進來的人就是所謂的接盤俠。
不要過於依賴平台
投資理財中平台是否靠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還是以原油寶事件為例,即便是維權、投訴,即便是最後徹查、問責,投資者也不可能一點損失都不用承擔。大部分的損失還是要投資者自己買單的。
這里有一點,就是我們在投資時,是否做好了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心理准備。如果一直想要依靠誰、依靠哪個平台,我們是很難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的,因為這樣我們會覺得可以輕易的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但實際上買單的只能是自己啊。
總結:
我們所能看到的理財平台有真有假,即便是傳統的大平台,投資者依然有大額虧損的可能。唯有看清所投產品的底層邏輯,才能有效規避風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投資,並從一開始就知道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
❼ 理財交易平台是騙人的嗎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只是某項理財產品的風險點專在哪裡而已屬!
某些平台證件都不一定齊全的所謂理財平台,不知道是從哪裡包裝來的理財產品,如果是一味的狂拉人和推銷,判斷上去是不會太可靠的,因為狂拉人狂推銷的這種情況在一家平台快要跑路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資金鏈斷裂的前兆。
當然,理財平台也有好的,有些有正規資質的理財平台擁有優質投資資源的理財產品,這種平台是可以信得過的。只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面要多長一個心眼了。
❽ 萬達理財交易平台是真的嗎確實能賺到錢嗎
媽的我被坑了1萬,我以自己的經歷告訴你別信那個
❾ 百度和所謂的理財平台是一夥的騙人的嗎
不是所謂的理財平台,而是,網路有自己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問題直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