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資與理財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
投資是指作為經濟行為主體的法人或自然人經過投資決策,通過投入一定的資金和資源以獲取未來投資收益的經濟行為。按照不同的標准,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也可分為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總的來說,投資是資本的形成過程和動態化。
理財是指資金的籌措和使用,是一種財務管理技巧,同時又是使投資收益達到最大化所採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種生財之道。根據理財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國家理財、企業理財、家庭(個人)理財。國家理財是宏觀理財,指財政運作方法和預算管理技巧;企業理財是中觀理財,指企業投資融資技術和財務管理技巧;家庭(個人)理財是微觀理財,指家庭(個人)的財產管理技巧和投資融資技術。
投資與理財的不同之處在於以下方面:
一、目標不同。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利潤,投資關注的是這筆錢的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率。而理財不一樣,理財的目標是實現個人的財務目標。
二、分析方法與依據不同。理財是為了實現人生的目標與理想, 因此在理財方案的分析與設計過程中,非常關注個人的實際情況,例如關注個人的 目標、風險偏好、職業生涯、健康狀況、 人生安排(買房、結婚、生子、養老、遺 產安排等人生事件)等等。投資是為了實現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在分析時更加關注投資標的本身(例如市場的機會與風險、 投資工具的選擇等等),但很少關注人的因素。
三、結果不同。投資的結果是資產的保值增值,而理財的目標是人生理想的實現。
四、涵蓋的范圍不同。例如買賣股票可以列入投資的范疇,但消費習慣的分析與改善計劃一定不屬於投資范圍。 為了人生目標的實現,我們需要對於 我們的消費進行分析研究並作出科學合理 的安排與計劃,這一定屬於理財的范疇。 再例如購買純消費型的意外保險與醫療保 險,是為了增加家庭整體的抵禦風險能力 ,但由於不產生任何收益,不能算是投資 ,但這的的確確是家庭理財的一部分。
2. 個人理財實質就是儲蓄和投資是否正確
個人理財實質就是儲蓄和投資不正確,觀點是片面的。
個人理財是指根據財務狀況,建立合理的個人財務規劃,並適當參與投資活動。個人理財的投資包括:股票、基金、現貨、期貨、國債、儲蓄等十個內容。現代意義的個人理財,不同於單純的儲蓄或投資,它不僅包括財富的積累,而且還囊括了財富的保障和安排。
3. 學習個人投資理財的意義
學習個人復投資理財,可以處理好個制人的收入與支出。
投資是個人理財里的一種,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 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外匯、基金、股票、債券、存款和人壽保險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
4. 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實際上是同一個概念是對還是錯
個人理財是說使用個人的錢進行理財,家庭理財使用整個家庭財富進行理財,兩者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區別。
5. 個人理財與投資
呵呵
個人理財 包括:
1、對收入與支出的管理
2、平衡資產與負債
3、利用合理的方專式保證資產增值,屬即所謂的「錢生錢」
因此「投資」是理財的一部分,好比是白馬是馬的一種。
區別就在於,投資著重考慮投入產出比,投資更傾向於大項目,需要考慮風險因素,通常意義上,「投資」就是對較大規模的項目的投入以博取收益
而通常意義上的「個人理財」則是趨於低風險的財產保值
這些都是通常意義上來說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投資是個人理財里的一種,或者說是一份子
對於有錢人來說,他們的錢只存放在銀行里顯然不如活用這筆錢去搞一個好項目更有錢途,於是在我們看來,他們就「投資」了,但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他們對於自己手頭上過多的資金余額追求一下保值增值而已,也是「個人理財」,但是這種方式對於其他人來說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於是久而久之,「投資」就隱約帶上了「有錢人專用」的招牌了,不要被這個假招牌搞混嘍!
6. 理財的本質是什麼
理財看四樣:
支出
收入
債務
資產
支出:人不會掙錢,就已經開始花錢了。一開始父母給錢花,慢慢長大後學會掙錢的本事了,就要接棒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不管怎麼樣,不管貧富老幼,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面臨開支的問題。人生開支除了吃喝拉撒,還有一項最最大的開支,那就是賦稅。在發達國家,節稅成為控制開支的一個重要課題。
收入:支出隨時都有,收入就不一定。人還沒出娘胎,開支就已經有了。但人要有收入,大多數人都是要到十幾二十幾歲才開始有的。
理財的最起碼最基礎的功課,就是要做到收支平衡。
債務:如果你的支出沒有收入來填補,那就必然產生債務。債務可以應急,但不可以養債。債的本質是別人的財富,短期借來周轉一下應個急,還債的時候是要還本付息的,如果只還了本金,那就欠下了人情債。廣東俗語說的好:人情債,還唔嗮(還不盡)。欠債還是盡快還掉比較好,不然拖死你。
資產:任何屬於你的,有實際使用價值的東西,都是你的資產。有些所謂資產只有針對你個人的專屬價值,比如你的家庭照片,這對別人可能是沒有用處的。但通常有很多資產對他人和對你都有相等的用處,比如汽車,房屋等,這些就有了轉讓價值。還有一種特殊的資產:錢,屬於金融資產。
資產里有一種特別的類型,就是資本。這種資本可以是上面所說的金錢,也可以是汽車或其他東西,這種特殊資產和普通一般資產的區別是,它能產生孳息。比如,你把房子出租掉,這個房子的所有權還是你的,但使用權的部分時間被你轉讓給其他人了,你就可以據此跟租借方要求經濟補償,這就是孳息,也就是日常所說的租金。當租金能彌補你出讓使用時間的損失,甚至還有溢價,房子就成為了生息的資本。它從普通資產的性質,轉變成為了能產生利潤的資本。
把上面的四項內容理順了,安排好收支和資債的周期節奏,讓收大於支,讓資大於債,就是理財的全部任務。
而投資只是創造、購買、盤活資產,是理財里的一小部分。而那些銀行理財產品更是掛羊頭賣狗肉,所謂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投資品而已,只是普通百姓一聽說投資兩個字,就認為有風險,而用理財產品來替代投資品,就能讓大家趨之若鶩,忘記風險和可能的損失。
7. 理財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生活方式嗎
理財是什麼?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理念。
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理財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理財。究其根本原因,這些人缺乏一種理財的理念。財富的積累是一點一滴聚集而成的,絕不是某些人幻想的「一夜暴富」。更重要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有門道。理財,也需要我們去領悟。
中國當前正在掀起一股理財熱潮,理財節目、理財雜志、理財論壇、理財培訓、理財產品以及理財機構等,風起雲涌般地在中國大地上產生。什麼是理財?為什麼要理財?怎樣去理財?正在日益為國人所關注。
首先,理財是一種觀念。常言道:「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里蘊涵著基本的理財觀念。有人可能會說:「我又掙不了多少錢,又有什麼財可理呢?」可是那些把企業做得井井有條的業界精英、腰纏萬貫的富家子弟,又有幾個會打理自己的個人財富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意思是說即使是富有的人最後也會揮霍一空甚至窮困潦倒。投資銀行JP摩根的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大部分超級富豪過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額財富,「敗家率」達80%。有人把《福布斯》雜志最新的全球400位首富排行榜與20年前的同一排行榜相比,結果發現,平均每5名榜上有名的超級富翁中,只有1名能在榜上屹立不倒。富翁破產的原因,除了財富巨大增加了管理難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上缺乏正確的理財方法,又不注意節約開支,隨意地揮霍,最後導致破產。
錢少的時候,你可能會抱怨無財可理;錢多的時候,人們又覺得沒有時間去理財。有錢、無錢、錢多、錢少,都成了忽視理財的借口。理財並不是富人的專利。你的收入本來就勉強維持生計,除去開支所剩無幾,似乎無財可理,可是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理財不但要開源,也要節流,錢少的人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和規劃自己的支出,花好每一塊錢,增加自己的投資知識,盡量獲得高回報率,使自己的財富增值。實際上,理財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