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新的網路理財騙局有哪些
最新的網路理財騙局有以下幾種
一、利用金融類釣魚網站進行宣傳
金融類釣魚網站主要是通過仿冒真實網站的地址或者頁面內容的方式來欺騙受害者轉款,由於仿冒程度高,用戶如果不仔細辨認很難發現。也有的是在金融機構銷售理財、基金產品等交易數額較大的平台上植入木馬,通過盜取第三方賬號與買家進行交易,騙取買家資金。目前來看,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金融類網站出現,琳琅滿目,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偽。
二、以高收益為誘餌
面對手中有閑錢又急於投資的投資者,騙子往往打出年化收益率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甚至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且超低風險的旗號,即可吸引一大批投資者投資購買。比如一家互聯網理財公司承諾每7天分一次紅。公司突然要求向其賬戶中至少充值兩萬元,不然賬戶會被永久凍結。當客戶想撤資時,網站就再也無法打開。
網上絕大多數虛假投資理財陷阱均以高額返利吸引投資者,許諾「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而一旦「吸金」成功,騙子就會就會立即關站消失,追討損失十分困難。
三、利用二維碼釣魚網站進行詐騙
與傳統釣魚網站相比,二維碼釣魚網站在手法上更容易讓用戶上鉤。用戶只要掃描二維碼,在不能驗證網址和網站真實性的情況下,極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隨著二維碼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各種商品的外包裝、宣傳都能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平台。
四、P2P投資理財跑路騙局
P2P投資憑著其理財門檻低、收益高、操作簡單等優勢,獲得許多工薪階層的喜歡。不過P2P行業依然不夠成熟,監管尚未完全落實。有些P2P平台打著高收益的幌子,撈一筆錢後,就跑路了,到頭來投資者連本金都很難要回。
Ⅱ 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路理財平台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各種理財產品也跟著層出不窮,很多人都知道理財的好處,但是卻不知道有很多人也是因為理財而傾家盪產。金融行業是個無底洞,如果你不懂這行,千萬別碰,很多上當受騙的,會被騙的血本無歸。
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去購買理財,更不要被高利息所迷惑。銀行發布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5%的,都是5萬起步,投資周期也在好幾個月以上。而虛假的理財產品都是都是項目很多,但是沒有實質的項目說明。大家還是提高警惕,還是去銀行櫃台辦理比較好,至少咱們放心啊。像網路上那些理財產品,不懂的話就不要去碰了,不去碰就不會被騙,這是最笨的辦法了吧。
Ⅲ 如何識別網上投資理財騙局
1、識別網上投資騙局:沒有第三方託管的不去
潔身自好,提高自我修養和素質。別總是想著不勞而獲,通過投資就可以一夜變富豪。我們要知道財富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獲取的。也不要做一些坑蒙拐騙的行當去騙取別人的錢,有這樣的心都不行。
網路騙子行業山外有山,有一天你也會被更大的騙子騙的。總之要時刻想著天下只會掉陷阱,不會掉餡餅的。有好的發財之道,人家早就去發財了,還要告訴一個與你毫不相關的人,讓你發財。
(3)網路平台理財騙局揭秘擴展閱讀
2011年5月初,在一個飯局上,經商的雷女士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劉某原。對方自稱是「中國電信長沙分公司某業務經理」,代理電信黃頁廣告業務,公司馬上要統計了,其業務量還差一點,一旦完成,公司便會發放高額的回扣和獎勵。
劉某原勸說雷女士,先出100萬元在黃頁上投放廣告,幫他沖業務量,等其他公司投放廣告的資金到位後,他就會把100萬元本金連同13萬元提成都給她。
剛開始,雷女士很謹慎,不願借錢。為打消雷女士的疑慮,劉某原向她出具了借條並蓋上了「公章」,又將個人名下價值100萬元房屋的「房產證」作抵押,最終從雷女士手裡借走了99.9萬元。
過了一個多月,雷女士不但沒有收到回報,而且劉某原也失聯了。發覺情況不妙,雷女士拿著「房產證」去相關部門查詢,竟然是假的,她馬上向警方報案。
2017年8月4日,民警在瀏陽市某小區將劉某原抓獲。據其交代,他以需要完成電信公司業務量為由,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先後騙取包括雷女士在內的多名被害人200多萬元。
Ⅳ 請問現在的那些所謂的互聯網平台是騙局,還是理財
現 在 這 類 平 台 有 很 多 , 目 前 國 內 有 3 0 0 0 多 家 平 台 , 所 以 對 於 投 資 者 還 是 需 謹 慎 選 擇 靠 譜 安 全 的 平 台 , 最 好 選 擇 像 萬 順 網 , 這 這 類 : 1 . 有 資 金 托 管 ; 2 . 保 險 公 司 和 擔 保 公 司 合 作 承 保 的 ; 3 . 風 控 能 力 強 ; 4 . 平 台 背 景 實 力 好 ; 5 . 收 益 合 理 , 不 會 過 高 的 平 台 , 這 類 平 台 投 資 者 會 更 加 有 保 障 。
Ⅳ 網路上投資理財全是騙人的嗎
底層邏輯怎麼看?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看到一款理財產品,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這個時候你就要知道,這8%是給你的。發行產品的平台也需要從中收取費用,就算是只收4%,這兩項加起來,用款方支付的資金成本就已經12%了。
那你就需要去看看用款方是做什麼的,有什麼事情可以保證他的年化收益能達到12%以上。要注意,這里的12%,已經是按照非常保守的方式進行計算了,如果你的年化收益有8%,用款方的實際成本絕不止是這么一點。
像這類的產品,表面看上去收益是還不錯,可是經不起推敲的。如果說根本找不到,或者沒人能說清這錢最後到底用在了哪裡,那就更危險了。
堅守「不懂不投」的原則
不懂不投或許會讓你「錯失」一些暴富的機會,但這可以在每一次投資中,讓你避免重大的失誤。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身邊的朋友買了個從沒聽說過的產品,然後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這個時候,換做是誰都難免會心動。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前期的繁榮只是誘餌,當大多數人都參與到這項擊鼓傳花的游戲中,鼓聲也就該停了。這些最後參與進來的人就是所謂的接盤俠。
不要過於依賴平台
投資理財中平台是否靠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還是以原油寶事件為例,即便是維權、投訴,即便是最後徹查、問責,投資者也不可能一點損失都不用承擔。大部分的損失還是要投資者自己買單的。
這里有一點,就是我們在投資時,是否做好了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心理准備。如果一直想要依靠誰、依靠哪個平台,我們是很難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的,因為這樣我們會覺得可以輕易的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但實際上買單的只能是自己啊。
總結:
我們所能看到的理財平台有真有假,即便是傳統的大平台,投資者依然有大額虧損的可能。唯有看清所投產品的底層邏輯,才能有效規避風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投資,並從一開始就知道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
Ⅵ 網路理財常見騙局有哪些
網路理財常見騙局有非法集資和新型傳銷兩種:
1、非法集資:「P2P」平台承諾高額利息收益,投資資金全入個人腰包。一。他們的詐騙行為都是通過吸引投資者作為新手剛開始不清楚市場,並且首次投資會有大量優惠或者返現活動,投資者會有佔便宜的心理,與此同時他們就會忽略這個公司和這個產品的合規性,這些平台跑路都是沒有企業注冊信息與經營信息的空殼公司。
2、新型傳銷:打著官方旗號、承諾高息收益,促銷返利誘人上當。
為吸引投資,這些投資項目和傳銷組織往往會打出冠冕堂皇的旗號。據警方介紹,很多非法集資的實施者和傳銷組織都會假借國家、區域或者行業的發展政策,編造或者偽造項目名稱,以此來虛構「投資產品」和「發財機會」,增強迷惑性和說服力。要警惕宣傳中借用的國家政策或者疑似國家政策的說法,增強辨別力。
(6)網路平台理財騙局揭秘擴展閱讀:
網路傳銷犯罪特徵:
1、虛擬性,網路是一個虛擬空間,非法傳銷者利用網路這一特徵,藉助高科技、電子商務等名義,遮人耳目,大搞空手道。上述案例中,會員得到的僅僅是虛擬的網路空間(所謂的電子商務包,也不過就是租用該公司的伺服器空間),從傳銷傳統的實物產品發展為純粹以發展會員獲得獎金為目的,有些付費方式都是網上支付,完全「電子商務化」了。
2、欺騙性,利用網站作為傳銷平台,比傳統意義上的傳銷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該些傳銷網站多打著遠程教育、培訓個人創業、電子商務的旗號吸引人,掩人耳目,遮蓋其發展會員(下線)牟利的本質。
3、隱蔽性,與傳統傳銷相比,網路傳銷隱蔽性更強。發展會員都是在網路上進行,會員必須通過網站才能加入傳銷,並且使用的用戶名都是假名或者代號,並且都有各自的登陸密碼,彼此之間的聯系主要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工具(icq)來完成。工商部門查處時,根本無從查證公司網站的真實信息和會員的真實身份,僅憑網路上的信息要追查上線幾乎是不可能的。
4、跨地域性,互聯網傳播具有跨地域性,使得傳銷突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即使在一國內,也是遍地開花。
Ⅶ 如何辨別網路上的理財騙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財騙局越來越多,揭露的越來越多,但理財貌似有神奇的「魔力」總能吸引到一些人進行理財,下面請看具體分析!
1、羨慕別人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之前都是存銀行,但在網上看過太多理財賺錢的案例,心思活絡,就看不上那點利益了,所以做理財
2、貶值
通貨膨脹,錢貶值中,存銀行放著也是放著,擔心貶值,做點理財讓資金發光發熱,發揮最大價值
3、思想
看過太多成功人士的雞湯,和成功人士也在做理財,覺得自己也要有這種理財思維
4、環境因素
覺得理財很新奇,別人做什麼投資,周圍的人都說理財,就自己沒有做,隨大眾,所以跟著做,後形成習慣
5、高收益
太多宣傳一本萬利的事,覺得做理財就有這么高收益,沒有看到其中風險,被高利所誘惑
6、心理因素
很多人覺得虧損的厄運從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只要做理財就能夠改變現狀
理財不是豺狼虎豹,選擇正確的理財很重要,每個人都對理財有不同看法,理財只是一種能讓財富更加快速增長的方式,理性看待,理性投資,很多朋友直接問我哪個理財平台好,理財都有風險,就是現在錢存銀行也是不保本的,所以一定要理性我能推薦的就是兔子金服平台,我自己用過2年多,感覺還不錯,可以試著投資一下。
Ⅷ 警惕網上投資理財平台 都是騙局
理財只是掛名實際上就是高利息為引誘投資者上當把投資者的錢騙到手然後拉黑aPP打不開讓投資者找不到平台讓他長期運作騙下一個投資者一個個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