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啥國人對保險這么排斥
其實人們不是排斥保險,而是排斥做保險的人。
在未從事這個行業之前,本人也是非常煩保險的,因為經常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接到某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尤其是深圳本地的那家。
之後因為辭職休息,考慮新的出路,機緣巧合遇到一個保險公司的營銷員,抱著開放的心態去接觸。排斥歸排斥,但是起碼,我要了解商業保險具體是什麼東西。再後就聽了一些課。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可以嘗試去做。確實也因為身邊有很多沒錢治病的例子,15年奶奶得了子宮頸癌,也是花了二三十萬,現在一直在康復階段。
其實,很多得了癌症的人,都不是病死的。一個是怕死的,一個是窮死的。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的概率還是挺大的。可就是我也沒錢,托到後期就很難治療了。只要有錢,就算不能治癒,也能延長生命,更家人相處更久一點。
B. 為什麼大數人都很排斥保險呢
首先保險行業的工資是不固定的 家裡人一方面怕孩子承受不了壓力、怕孩子失敗
其次排斥可能是當地有些代理人員工作不規范、導致本地保險口碑不好、大家以訛傳訛,產生排斥感
第三很多傳統的壽險公司大多人員採取殺雞取卵、追求業績考核,在保險業務不熟練時、保險意義與功用沒學透時就通過准客戶一百等方式要求新入司人員在緣故客戶身邊下手、
希望所寫的對您有所幫助,具體的解決辦法我也可以和您分享下
對於您的建議您自己再次靜下心來解讀下保險的意義與功用更多回答
C. 為什麼這么多人討厭保險行業
大部分原因是我們業務員和客戶之間未能解釋清楚,及後續服務,及繁瑣的理賠,根主要的原因是相當一批業務員業務素質很低造成對保險行業的誤解
D.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討厭保險行業
理論上來說,保險交易是最需要誠信的,因為,信任的需求來源於承諾與兌現承諾的時間差,兌現落後於承諾的時間越長,該類交易就越需要信任的支持,而長期壽險業務大概是各類交易中承諾與兌現間時間差最長的交易,所以也是最需要信任的交易。
但現實中,有相當數量的人不相信保險、不信任保險公司,批評言辭如:「保險是騙人的」,「賣保險的是騙子、買保險的是傻子」,「保險是好東西,但保險公司不是好東西」等。我周圍的不信任者就包括學生、同事、家人甚至上級,給我帶來不少的尷尬。這學期剛開學,保險專業的學生就向我抱怨說,教他們會計的老師知道他們是保險專業時,公開了自己對保險的蔑視 ( 會計學老師為什麼會這樣,我後面有分析 ).
信任可以簡化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在保險交易中,廣泛的不信任帶來了巨大的交易成本,銷售人員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客戶溝通,很多客戶甚至拒絕與保險銷售人員進行任何溝通,大大增加了保險銷售的難度和銷售成本,也給保險銷售人員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我博客的一位讀者留言說:「如何拜訪讓客戶不討厭,我從事保險業 10 年還有恐懼感!」銷售本身就要克服心理恐懼,保險銷售需要克服更大的恐懼。
為什麼人們不信任保險和保險公司?我從普遍原因 ( 任何領域都存在 ) 和特定原因 ( 保險領域的特定問題 ) 進行分析。
1 、普遍原因
普遍原因是指任何領域都存在的不誠信的共同原因。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國造假盛行,不講誠信的行業和企業太多了:飯店有地溝油,奶粉中有三聚氰胺,茶油添加劑安全度有造假,狂犬疫苗有造假,航空公司飛行員的飛行資歷也有造假,房地產公司賣的房子誇大建築面積 ( 大連一退休局長按照國家相關規范通過專業測量發現自己家的兩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均少了大約 10 平米,之後為 3000 多戶家庭免費測量,發現開發商所稱的建築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誇大 ) ,唐駿更是公然宣揚「能騙到所有人就是成功」。為什麼中國人這么壞呢?為什麼中國人似乎已經沒有了道德底線呢?
幾年前曾經與一位台灣人討論過類似的問題,這位台灣老兄說:「台灣的情況要好很多,我認為是文化大革命摧毀了大陸人們之間的信任機制,摧毀了人們的價值觀。」當時沒有太多的體會,後來閱讀了很多分析信任的論著 ( 最好的是鄭也夫教授寫的《信任論》 ) ,發現上述分析有道理。
事實上,信任的歷史建立過程是:首先在熟人之間,即有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 ( 同居一地,相互熟悉 ) 的人之間建立,熟悉產生信任;然後,隨著勞動分工和專業化的推進,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走向了陌生人社會,陌生帶來的恐懼感使得人們成立了大量的同鄉會、公會、會所、行會等組織,人們藉助這些組織內部的信任關系帶來的穩定感在城市中闖盪。分工和專業化使人們之間交易盛行,隨著市場交易的增加,那些重復性的交易能夠促使交易雙方講誠信,因為不講誠信,對方就不與他交易了。那些「一錘子買賣」的交易雙方很容易失信,這時,行會或者政府會出面干預和懲罰。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也逐漸建立起來了。簡言之,人們之間的信任,要麼來自血緣、地緣,要麼出於壇壇眾生之間自願的結合與互惠交易,當然還有政府對欺詐的懲罰。
新中國建立後,開始實行計劃經濟。首先,計劃經濟杜絕了互惠交易,沒有了交易,信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壤。其次,人們開始依附於一個個國營單位,在老早的國營企業呆過的人知道,貌似終身僱傭制,貌似生老病死、住房等問題都由企業負責了。但實質上,從上到下,沒人熱愛自己的單位,沒人捍衛單位的利益,單位領導並不謀求把「蛋糕」做大,從而為成員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多的國營單位成員只能緊緊盯住本單位內部的那張永遠做不大的「小餅」,看自己如何能夠多分點,既然是小餅,一是肯定分不到多少,二是你有我就沒有。所以,國營單位內部進行著劇烈的斗爭,斗來斗去,還是沒得到多少利益,想走,終身僱傭嗎,誰也不許走,只有繼續內斗。在對少量同一資源的強烈爭奪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逐漸喪失了。人們對計劃經濟時期的國營企業充滿怨恨但又毫無辦法。 ( 現在的央企大為改觀了,不但有巨額利潤,還有令人艷羨的員工高收入,但這不是來源於市場競爭力和經營效率的提高,而是來源於土地的免費使用資金的免費或低息使用,以及不許他人插手的行政壟斷,另外,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巨大發展為央企榨取巨額利潤提供了現實保障。 )
計劃經濟和國營單位制度消滅了壇壇眾生之間自願的結合與互惠交易,加上不斷地內斗,陌生人之間的信任被掃地出門了。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鼓勵採用揭發和批判方式開展思想斗爭,揭發的自然都是熟人的問題,所以,熟人之間,包括師生之間、親人之間的斗爭開始了,子女與父母要在政治上劃清界限,歷來最緊密的家庭分裂了,大規模的「殺熟」運動導致熟人之間的信任也開始土崩瓦解,也就是說,人類最基本最原始的熟人之間的的信任也瓦解了。中國人干壞事的心理障礙 ( 或稱道德底線 ) 被逐一清楚了。
由此造就了中國這個不具信任、不講誠信的社會。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突起,互惠交易開始了,按說應該培養起大家的誠信和信任。但是,第一,信任的特點是易毀難建。信任創建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信任摧毀確是剎那間的事情。信任一旦喪失,重新恢復到原來水平需要漫長的時間。亞伯拉罕?林肯深知這一特性,在他寫給亞歷山大?麥克盧爾的信中談到「一旦你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就永遠無法再得到他們的尊崇。」 第二,市場經濟中的不誠信交易依賴於政府的懲罰來矯正。但是,在政府力量無比強大的市場經濟中,為了政績,政府不是保護消費者,而是與企業結成聯盟,在企業失信時表現出無比的寬宏大量。誠信不重要, GDP 才重要。第三,在物質社會的高度誘惑下,消費者充滿了消費慾望,雖然專家說食品有毒,但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吃了再說。某品牌國產汽車被德國人稱為「來自中國的廢鐵」,但在部分國人看來是既寬敞又大方,低價買「牛逼」,先開著再說。人們也許已經麻痹了,不太在乎這些。
2 、特定原因
1) 企業發展急躁症
保險公司瘋狂地與過去比、與國際比、與銀行比,比營業收入、比資產規模、比業務范圍、比是否是世界五百強。尤其是,同為金融業,銀行卻總是壓在保險頭上,讓保險業顏面盡失,所以,保險公司的目標是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做大保費規模和資產規模,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地位。為此,公司給基層銷售單位攤派巨額銷售任務,基層壓力很大,為了保住烏紗帽,只能完全貫徹公司上層的規模發展策略,無暇顧及客戶的的感受。
規模是第一位的,誠信是第 n 位的。結果,嗜規模成性的保險公司對待誠信有如嗜 GDP 成性的地方政府對待環保:「嘴上哈哈,紙上畫畫,牆上掛掛」 .
2) 保險產品天生讓保險公司難以體現誠信
保險承保的多為小概率事件,這意味者,對客戶來說,成本 ( 保險費 ) 是必須花的,但收益 ( 保險金 ) 很少能看到。長期性人身保險產品更是如此,是成本的長期付出和收益的更長期看不到。而且,對於長期性人身保險產品來說,人們並不需要重復購買。所以,總體而言,人身保險多屬於「一錘子買賣」,而非「重復交易」,再加上總看不到收益,這使得通過重復交易來建立信任這一途徑失靈了,但重復交易是市場經濟下建立信任最好的途徑。
3) 保險銷售方式令人生畏
金融業有句老話「銀行躺著吃飯、證券坐著吃飯、保險跑著吃飯」。保險業有句老話:「保險是賣出去的,而不是買進來的」。跑著吃飯意味著主動出擊,這個客戶不願意買,下個客戶也未必,還不如抓住這個不放、窮追猛打、直至對方屈服。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銷售方式呢?原因有三:第一,保險承保的風險往往是那些人們比較忌諱的、害怕的、不願談論的,生怕談論會引火燒身的風險,如死亡、癌症、急性心臟病、機動車事故、飛機墜毀、火災、爆炸等;第二,人們對於保險承保的「小概率、大損失」風險,沒有主動管理的慾望,因為這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實在太小,以至於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人們天生膚淺,感受不到就是不存在。第三,在眾多的消費品面前,保險排不上隊。我贊同社會學家鄭也夫教授提出的觀點,人在滿足溫飽過上較為舒適的生活後,主要的追求有兩個:牛逼和刺激,牛逼就是通過事業成功和炫富 ( 尤其是炫富,因為陌生人無法知道事業成功,但寶馬一看就是寶馬 ) 來獲得人們的承認和羨慕,刺激的含義是,現代工作和生活太安穩了,與祖先相比太缺乏刺激了 ( 祖先為了吃飯與大型野獸搏鬥是家常便飯,充滿了刺激,我們卻不可能去捕獅子 ) ,祖先遺傳的基因要求我們去找點刺激,如炒股、賭博、飆車等。可惜,保險既無法使人「牛逼」,也無法使人「刺激」。在人們的消費目錄里,保險排不上隊。
被窮追猛打的客戶會想,既然東西好,干嗎追著我賣,既然追著我賣,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說不準是傳銷,是騙子,古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嗎!可惜,保險產品就是幾張薄紙,沒有任何味道。
我常想,那麼多的企業和行業都在欺詐客戶,欺詐程度不下於保險業,為何它們的形象似乎遠好於保險業呢?經過與多人的交流,答案很可能是:其他行業多數賣的是必需品和能使人「舒適、牛逼、刺激」的商品或服務。自己主動送上門挨宰,只能怨自己嗎!保險不同,保險是在銷售人員的百般勸說、威逼利誘 ( 以危險相逼、以收益誘惑 ) 、送禮吃飯、尊如達官顯貴的情形下才勉強購買的,有些人一輩子也沒被這樣「尊重」過,事後要是感覺被騙了,心裡會感覺剛才還被史無前例地捧到了天上,轉眼之間又被無情地扔進了地獄,落差實在太大,那是絕對咽不下這口氣的,投訴狀告不成,至少也要到網上把保險公司罵個半死。
4) 新東西總是難以被接受
壽險業真正的發展也就不到 20 年的時間,由於保險產品的復雜性和非必買性,人們對保險還知之甚少,甚至買過保險的人也是如此。確實,對常人而言,即使經過艱苦、認真的研究,也很難搞清楚保單條款的含義,更難搞清楚那張充滿不確定的保單價值演示表。即便買了保險,人們也沒有興趣去研究它們。
如前所述,熟悉導致信任,不熟悉自然不信任。從這一點來看,不信任恐怕還要延續很長的時間。
5) 急功近利的銷售
就像中國的政府、絕大多數企業和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保險營銷員也是急功近利的,由於只有傭金收入,急功近利更嚴重了。為了賣出保單,誇大保單責任、保單收益,不提或少提除外責任等對客戶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信息。為了賣出保單,片面迎合客戶的心理,將保險說成存款,另外還送保障,事後客戶退保,發現,自己存款多年,居然本金都撈不回來!騙子之聲不絕於耳了。
6) 服務不到位
兩個月前的一天,我奇怪地收到一家壽險公司的邀請,參加一場高端客戶酒會,我沒多少錢,與眾多「高端人士」人士舉杯只能增加我的自卑感,但我還是去了,我實在喜歡看各色人等在保險面前的反應,另外,高端人士的反應不易見。不令我驚訝但又一次被證實的是,高端人士對理財和保險知之甚少,這使我克服了部分自卑。但一位高端客戶 ( 某商會副會長 ) 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跟我講,自己買了保險後,保險公司會每年寄來一些資料 ( 分紅通知等 ) ,自己從來不會看,希望保險營銷員能定期給自己解釋一下保單情況、分紅情況等。但是,買保險一兩年後,當初的營銷員不見了,保險公司也像沒了蹤跡,對保險公司越來越失望。
顯然,營銷員流失率高、三年或五年傭金制等原因導致的孤兒保單和服務不到位,導致了客戶對保險公司的不信任。
7) 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
誤導事件、理賠糾紛事件、遠低預期分紅事件 ( 預期很可能是由銷售時的說法決定的 ) 、退保不滿事件等能夠摧毀信任的消極事件只要一發生,就會引人注目。但是,保險公司大量的正常理賠事件、客戶回訪事件等積極事件發生多少,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另外,人類心理有一個特性:總認為壞消息的源頭比好消息的源頭來的可靠,進一步摧毀了信任。例如,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某某保險公司挺好的,後者可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如果前者對後者說,某個保險公司如何如何騙了自己,後者可能會記住好長時間,並反復叮囑自己不要上當。
早上剛上班,打開網站,倒杯水,愜意地瀏覽當天的新聞事件,你發現:基本都是壞消息。除了黨報,絕大多數媒體總是願意為大家提供各種各樣的壞消息,而不是像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 7 點的新聞聯播的第二個十分鍾 ( 前十分鍾:領導很忙;中間十分鍾:全國人民很幸福;後十分鍾: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媒體知道,這樣才能吸引眼球。媒體也要吃飯嗎!
現代網路使得壞名聲傳的更易、更快、更遠。
給廣大保險營銷員的建議:
1 、信任易毀難建,為了保險業和我們的未來,多做提高保險業形象的事,不做有損於保險業形象的事。
2 、要揣摩客戶的心理,不但包括買保險時的心理,還包括買保險後保險期限內的心理過程,及時給予關心和服務。
3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建立小范圍的信任。
4 、不要詆毀同業,詆毀同業就是詆毀自己。在公眾眼裡,保險業是一回事。
5 、耐心等待保險消費從眾時代的到來。從眾,就是對信任的信任,既然大多數人都買了,或者身邊大多數人都買了,就說明這是好東西,我也一定要去買。從眾購買行為是不需要分析產品好壞的,就像很多人有了錢就拿到銀行存起來,是不需要動腦子的。那時,保險就好賣了。但前提是,大家不要讓整個保險業自毀長城,讓自己也無法等到那一天。
E. 為什麼都很抵觸保險行業
保險其實在國外是個很不錯的行業,(很多各大書店出版的那些什麼《推銷之神》、《王牌推銷員》中介紹的偉大推銷員都是從事保險行業的),在國外保險已經成為很多人能接受也肯購買的一種東西,而在我們國內,情況卻恰恰相反,我們很多人對保險有種抵觸情緒,為什麼呢?因為有太多不正規的東西造成了我們這個印象,同時參與保險行業推銷的人員,層次千差萬別,有大學金融高才生,也有幾十歲下崗再就業的叔叔阿姨輩的人物,總體給人感覺國內的保險行業是個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的行業。那麼保險行業是不是真的如此糟糕,這份工作難道沒有前途可言嗎?我個人覺得未必,現在保險行業的很多知名公司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也紛紛打算制定各種格言的政策來完善這個行業,那麼對於以後再進入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就是個很好的福音,保險行業雖整體給人感覺不好,但它在國內生存的比較久,國人現在對於保險也不像過去那麼感冒,基本上現在年輕人就有保險這個意識,所以我建議你不妨試試。不過,小保險公司就沒必要去了,這種公司遲早是要被淘汰的。友邦、中宏仁壽、海爾紐約等大型的保險公司才是個明智的選擇。
F. 為什麼大家都那麼排斥保險行業
與其說排斥保險,不如說排斥保險從業者,根本在於保險業一直不規范,好多人就在裡面渾水摸魚,一顆老鼠壞了一鍋湯
G. 為什麼很多人不認可保險行業
說到保險,不少人義憤填膺,一位網友更是表示:「保險就是有證的騙子。本人受過保險的騙局!同時接受過業務員培訓,他們都說了,一到保險合同中用的文字就讓人搞不清、讓今後爭議中保險公司處於有利地位」。
其實民眾覺得保險不「保險」,主要還是由於兩個原因;
1.保險理賠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買保險就是為了在出事時能理賠,可是由於銷售過程中或客戶理解上的種種問題,有很多人在理賠上遇到了困難。
而且「身患重病的人遭到了保險公司拒賠」,這是絕佳的新聞素材,一經報道就能引起討論,無論保險公司是真的故意還是無辜,總之臟水已經潑了,行業名聲也就逐漸臭了。
2.令人不快的銷售方式
俗話說「上趕著不是買賣」,可是保險卻不是這樣。
自從保險代理人模式引進後,各大保險公司就搞起了人海戰術,你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不認識保險代理人,沒聽過保險話術的家庭。
這種狗皮膏葯一樣的推銷模式背後,是從業門檻的降低和專業度的匱乏,這兩者都讓大家對保險留下了不靠譜的印象。
畢竟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樣鋪天蓋地的宣傳,總讓人覺得像是江湖騙子才乾的事?
二、應如何提高民眾信任度?
關於如何提高大家對保險的認同感和信任,經濟學家郎咸平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關鍵在於兩點。
首先,保險合同是重中之重。
保險是沒有實體的,大家投保後就只能收到一份保險合同,日後出險也都是按照合同辦事,賠不賠,賠多少,怎麼賠,這些都由合同說了算。
可以說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合同問題,後續的其他任何問題,也都是因為雙方對合同的理解出現了分歧。所以保險公司應盡量確保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對於合同充分理解,否則就會造成一系列糾紛。
其次,業務員應提高專業能力。
雖然業務員的主要工作在於銷售,但不能為了出單罔顧規則和客戶利益。業務員應該加強知識學習,提高專業程度,在進行銷售時要盡到讓客戶充分理解產品的責任,以誠待人,而非靠隱瞞和誘導出單。
H. 為什麼那麼多人排斥保險行業呢
大多數中國人都比較排斥保險行業,這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保險跟不好的事掛上勾,不吉利。就跟有些小孩一說到死亡,有些大人就說呸呸呸一樣,認為晦氣。大多數人並無想的周到,保險也是給自己一份保障嘛,人生並無不可能都事事順利嘛。
I. 為什麼那麼多人排斥保險
大部分人排斥的是商業保險,因為商業保險在購買之初,保險業務員的不專業的介紹和實際保險內容有很大出入,商業保險繳費金額高,等理賠時出現這也不能理賠那也不能理賠的狀況。所以很多人對商業保險很排斥。
J. 為什麼很多人對保險都很抵觸
有的人看到產品介紹,不是癌症就是身故,還沒買,聽著整個人就已經不好了。中國人凡事都講究圖吉利,買東西也講究喜慶,但保險是得病或者死了才能用到,因此很多人覺得太忌諱了。
特別老一輩的人,傳統觀念很重,認為買保險就是在咒自己,會產生天然的排斥。以至於有很多人為父母買保險,都是偷著買,如果被發現,難免被亂罵一通。
還有就是十幾年前,各家重疾險的理賠條件都不一樣,不僅疾病定義不同,診療手段也有一些限制。就造成了,同一個疾病,有的保險公司能賠,有的保險公司不能賠。而條款文字太多又復雜難懂,用戶根本就很難理解。這就非常容易讓人對保險產生了負面的想法,覺得保險想要理賠太難了。
(10)為什麼大家都排斥保險行業擴展閱讀
投保必知
(1)當業務員拜訪您時,您有權要求業務員出示其所在保險公司的有效工作證件,包括《保險銷售從業人員資格評書》、《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執業證》。
(2)您有權要求業務員依據保險條款如實講解險種的有關內容。當您決定投保時,為確保自身權益,請認真閱讀保險條款。
(3)在填寫保單時,您必須如實填寫有關內容並親筆簽名;被保險人簽名一欄應由被保險人親筆簽署(少兒險除外)。
(4)當您付款時,業務員必須當場開具保險費暫收收據,並在此收據上簽署姓名和業務員代碼;您也可要求業務員帶您到保險公司付款。
(5)投保一個月後,您如果未收到正式保險單,請向保險公司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