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險公司nbv什麼意思
nbv(英文名為net
book
value)
賬面凈值
保險公司邊際nbv業務是壽險公司最關鍵的指標——新業務價值增速略超預期。
2014年行業基本面持續樂觀,壽險優於產險,投資優於保費,投資風險可控。
1)保險公司持續加大非標資產配置,總投資收益率繼續提升,利差擴大。非標資產集中於基礎設施債權計劃,風險可控。
2)2014年銷售環境改善,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速預計將顯著超過2013。
3)估值較低,無風險因素。
『貳』 保險公司邊際NBV業務是什麼意
NBV(英文名為Net Book Value) 賬面凈值,保險公司邊際NBV業務是壽險公司最關鍵的指標——新業務價值增速略超預期。
2014年行業基本面持續樂觀,壽險優於產險,投資優於保費,投資風險可控。
1)保險公司持續加大非標資產配置,總投資收益率繼續提升,利差擴大。非標資產集中於基礎設施債權計劃,風險可控。
2)2014年銷售環境改善,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速預計將顯著超過2013。
(2)保險剩餘邊際和新業務價值擴展閱讀:
評估價值被自然引入,但仍無法闡述估值提升過程
評估價值=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新業務價值倍數,其解決了PEV未考慮後續NBV的問題,但需要對未來較長時間的NBV增速做出預估,且新業務價值倍數一般不會發生大的變動,因此評估價值無法體現估值持續提升的動態過程;
P/NBV/NBV增速(類PEG)的引入可以給出來自於NBV增速的估值視角
市場一般認可新業務價值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是其高估值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認為可以從新業務價值增速的指標視角來探討估值的合理性,即採用P/NBV/NBV增速指標(類似於PEG概念)。若指標小於1,則表示從NBV增速的角度,當前估值仍有提升空間,指標越小,股價安全邊際越高。
※ 中國優質壽險公司未來3年NBV增速可以保持在20%以上
健康險的滲透率仍低:對標美國健康險發展規律,中國健康險占存量保費的比例有望在未來10年從10%左右提升至20%,結合新國十條對於未來5年總保費增速15%的規劃,則未來5年健康險的復合增速將在30%以上;
保險代理人紅利繼續釋放:參考香港經驗,假設每150人對應一位舉績代理人,那麼8億城鎮人口需要533萬舉績人力的,當前中國舉績代理人數量僅為200萬出頭,增長空間仍然巨大。
其次,中國壽險將會從保費定保額的模式回歸至保額定保費的模式,件均保費和人均件數將有較大的提升潛力,成為推動NBV較高速增長的新引擎。
『叄』 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
新華保險可靠。
新華保險全稱「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6年9月,總部位於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壽險企業。
公司主要股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瑞士再保險集團。新華保險旗下控股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新華保險建立了完善的產品體系,涵蓋了傳統保障型產品和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新華保險以強大的實力和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風險保障和理財服務,已成為行業領先的、具有較大品牌影響力的壽險公司之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如何對保險股進行估值
保險股估值的主要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 基本邏輯下,通過比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論股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從而指導投資者具體投資行為。從國際上來看,保險股估值的方法主要分為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
一、相對估值法
1. 市盈率(PE)法:合理股價=每股收益(EPS)合理的市盈率。PE估值法相對簡便,是目前運用較廣的估值方法,但對於收益波動很大或者受益為負的企業並不適用。
2. 市凈率(PB)估值法:合理股價=每股凈資產合理的市凈率。較適用周期性較強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賬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的企業。
二、絕對估值法
1.現金流量折現(DCF)法:將項目或企業資產在生命周期內將要產生的現金流折現,計算出當前價值的一種估值方法。DCF估值法是最嚴謹的對企業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則上該模型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公司。
2.股利折現(DDM)模型:將企業未來分配股利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現到當前,從而得到公司的價值。DDM模型適用於分紅較為豐厚且分紅政策穩定的公司。
3.內涵價值(EV)法:每股壽險價值=調整後的每股內涵價值+每股新業務價值合理的新業務價值乘數。這種方法較為復雜。
不能簡單地用PE和PB
PE和PB是股票估值中最常用的兩種方法,在美國也運用廣泛,但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它們對我國的保險股進行估值,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我國保險市場增長很快,每年新增保單很多,而收入和支出在時間上卻不配比。其中的壽險多是長期業務,有的期限長達數十年。根據謹慎性原則,我國會計准則要求新保單的成本一次性攤銷,不能遞延。這樣,盡管新增保單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賣得越多,當期的盈利壓力也越大;二是壽險准備金的提取根據不同政策和方法得到結果相差很大,盈利也相應地大幅波動;三是壽險公司負債的不確定性和投資收益水平的不穩定性,使分析師難以預測下一財務年度的盈利水平。目前壽險業務價值構成我國保險公司價值的主要部分,簡單運用PE和PB對其進行估值可能造成評估結果偏差較大。
基於以上原因,可採用歐洲運用最多的內涵價值法對我國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進行估值,而PE和PB則作為其他業務的主要評估方法。
內涵價值法的簡單介紹
內涵價值法又稱精算評估法,它是在一定的精算假設下,逐期對保險公司內涵價值進行調整,並評估當期的新業務價值,得出公司價值=內涵價值+新業務價值合理的新業務價值乘數。內涵價值法主要分三個步驟進行:調整凈資產、評估有效業務價值和預測新業務價值。調整評估基準日的凈資產,一般指按市場價值計價的資產減去負債。調整的項目可能包括扣除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遞延保單獲取成本和准備金「過於保守」的余額部分,以及計入按市場價值計價的「未計及」資產以反映公司資產真正的市場價值。評估有效業務價值,首先對保單進行分類,然後用資產份額法模擬有效保單,根據險種、投保年齡、交費方式、領取年齡、責任期等因素分類別建立精算模型,並確定模型中使用的參數,最後把預測的參數代入模型,計算出模型的利潤流,根據一定的貼現率貼現成當前價值。參數包括定價利率、死亡率、發病率、意外發生率、退保率、費用率、稅率、紅利率、紅利增長率、投資回報率以及再保險等變數。預測新業務價值,根據公司的未來前景規劃和保險市場的發展情況,使用一系列風險貼現率,選擇現有上市的險種模型作為未來新單利潤的預測。新業務分為兩種:一是在現在運行的、由目前已具備的分銷能力產生的業務基礎上產生的新業務;二是在新業務和新的分銷渠道基礎上產生的新業務(或是其他可以替代的分銷渠道)。預測新業務價值有點類似於根據當前利潤預測公司未來利潤的方法,是基於持續經營假設產生的對未來價值的期望。
以上是對保險公司壽險業務的價值評估,但這只是估值過程的一步。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內涵價值法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那麼,我們有必要試一試這些「基礎」是否牢靠,這就是評估工作的另一步——敏感性分析。進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於測試各種因素(利率、投資收益率、死亡率、費用率、繼續率、責任准備金評估基礎等)的變化對壽險業務價值的影響,從而有助於壽險公司在決策時朝著增加公司價值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檢測風險,使得公司能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防範,有助於壽險公司的穩健經營。例如,我們可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測算內涵價值,據此分析公司的價值對利率變化的敏感程度,同時還可分析不同產品線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等等。由此,公司經營者可對公司的一些策略進行調整,以增強公司抵抗利率波動風險的能力。顯然,通過敏感性分析,可以對壽險經營在將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進行模擬,使得決策者(投資者和經營者)能預知先覺,永遠在決策時領先一步。
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內涵價值法是評估我國保險公司壽險業務價值較為理想的方法。但是,這里仍有很多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一是估值建立在各種假設、精算方法和模型之上,它們是否准確合理對估值有著極大的影響;二是新業務價值乘數具有很強的杠桿效應,它的變化會使保險公司估值產生劇烈變動。根據公司不同、時間不同則有不同的新業務價值乘數,這是保險公司估值中的難點;三是評估保險公司價值時不能簡單地把壽險業務價值和其他業務價值分開估值,最後簡單相加。目前國內的分析師大部分採用簡單相加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卻割裂了壽險業務和其他業務的共性以及協同作用;四是對保險公司估值需要考慮公司的非財務價值。構成保險公司非財務價值主要有公司管理、員工隊伍的素質、銷售隊伍的穩定性、客戶資源以及公司品牌等等,這些非財務價值對公司的發展極為重要,是我們估值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總之,保險公司的估值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全面總結。內涵價值法具有的多種假設和易變性使它不僅是一種估值方法,而更像一門藝術。但這並不是說它不適合用來估值,作為科學與藝術結合的估值方法,它仍是評估保險公司價值的有力武器。
『伍』 致遠金融:保險nbv是什麼意思
NBV(英文名為Net Book Value) 賬面凈值
保險公司邊際NBV業務是壽險公司最關鍵的指標——新業務價值增速略超預期。
擴展閱讀:
從趨勢來看,2017-2019年將是NBV從高增速向穩增速過渡階段,期間伴隨的是新單結構中保障型保費佔比逐步提升至50%和NBV貢獻提升至70%。考慮134號文實施臨近,市場對2018年NBV增速多有疑慮。我們在不同基數和不同新單增長情景下預期2018年NBV中性增長幅度位於7%-15%,高增速位於20%-30%;而2019年NBV增速將穩定在25%左右。2018年中性假設下新單保費中保障型保費佔比將從20%-40%大幅提升至30%-50%區間,保障型保費NBV貢獻將從35%-60%提升至50%-70%,2019年結構優化有望持續提升。保障類保費穩定性優於非保障類業務,行業新單保費和NBV增長將從高增長向穩增長過渡。
結構優化和穩增長是估值對標友邦保險的重要基礎,相較於高增長,穩增速更有助於提升估值中樞。2010-2016年友邦保險EV、NBV和新單保費復合增速9.3%、25.2%和16.7%,增速平穩但持續性強,新單利潤率從37%提升至56%,PEV估值約在2倍。目前上市險企將在2017-2019年間完成高增長向穩增長過渡,保費結構優化、新單利潤率提升是核心變化,在利率保持平穩的環境下,保險估值中樞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短期來看,關注保險資金投資改善空間、責任准備金計提壓力釋放和稅延養老方案落地。1、預期下半年股債市場投資收益率均有改善空間,上半年國債利率上行約70bp但尚未傳導至險企凈投資收益率,凈投資收益率剔除基金分紅因素外均有下滑,考慮2016年下半年險資重配置資產收益率改善,預期2017年下半年凈投資收益率有改善空間;2017年中期上市險企賬面累積浮盈趨勢有改善,當前浮盈比重位於1.2%-6%區間,權益改善依然有一定空間。2、責任准備金計提壓力釋緩,2016年下半年評估利率下行約20bp,多計提規模在35-200億元,2017年同期預期評估利率下行約3-6bp,計提壓力將明顯緩解,凈利潤具備同比持續改善空間。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明確稅延養老12月底前啟動試點,預期稅延養老漸行漸近。
『陸』 價值與價格背離 保險股何時「翻身」
價值與價格背離 保險股何時「翻身」
發布時間:2014-05-08 09:09:20 作者:中國保險報數據中心 李忠獻 來源:中國保險報·中保網
■今年一季度,A股四家上市險企保費收入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除中國人壽外,其他三家公司凈利潤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飄紅的業績下,保險股估值水平仍處歷史低位
■四家險企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保險股存在一定的「安全邊際」
■保險股的估值修復有望在下半年迎來,優先股試點鋪開和滬港通啟動或將成為助推器
隨著A股四家上市險企一季度報告的相繼出爐,四家險企一季度的成績單也全部揭曉。數據顯示,四家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都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盈利表現卻出現分化。擁有壽、產險業務的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6.2%和44.3%,另兩家險企則差強人意,新華保險凈利潤小幅增長6.5%,中國人壽則同比下降28.3%(如表一所示)。
表一 A股四大上市險企2014年一季度經營情況
保險股價值被低估,中國平安被嚴重低估
面對上市險企的這份成績單,投資者卻不給面子。截至4月30日,保險股指數跑輸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圖一上的點描述的是今年初投資一定數額並持有至該時間點的投資收益率)。今年以來,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別下跌10.8%、6.5%、13.3%和12.4%。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勢頭有所放緩,保險股也隨之一路走低。2013年,保險業開始表現出復甦之勢。年報顯示,2013年四大上市險企共實現凈利潤666.0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70.2%。增幅最低的中國平安也有40.4%,增幅最高的中國人壽更是高達123.9%。然而,亮眼的業績並沒有反映在股市這個晴雨表上,2013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的股價分別下跌30.44%、8.69%、17.64%和20.61%。保險股存在一定的價值背離。
到了今年一季度,除中國人壽外,其他三家險企的凈利潤都有不同的增長,而保險股卻仍呈下跌趨勢,價值與價格相背離的程度不斷擴大。特別是盈利能力較強的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其價值與股價相背離的程度最大。即使是凈利潤下滑的中國人壽,我們也認為其股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被低估,其凈利潤的下滑主要受總投資收益率下滑和責任准備金計提規模較高的影響,公司的其他盈利指標均表現良好。
從P/EV(價格和內含價值比,可以看出一個公司股票的估值程度。EV是險企的內含價值,類似於其它公司的凈資產,是保險公司的清算價值。用EV而不用凈資產,就在於險企的保單是有價值的)的角度來看,近年來,保險股估值持續走低,與行業歷史估值數據相比,均處在最低位。四家上市險企的P/EV值已經全部跌至1倍以下或接近1倍(如圖二、三、四、五所示)。
從市盈率的角度來說,四家上市險企的市盈率都位於10倍到20倍的合理區間內。截至4月30日,中國人壽為15.53倍,中國平安為10.99倍,中國太保為15.99倍,新華保險為14.06倍。其中,中國平安的市盈率最低,被低估的程度最嚴重。
從今年一季度報告披露的股東名單來看,四家上市險企前10大流通股東已經罕見公募基金的蹤跡,主要為國企或者海外投資者,甚至中國人壽的10大流通股東裡面還出現了境內自然人投資者。對比近年來的股東名單,會發現前十大股東穩定,持股集中,並呈現長期投資的趨向。如果未來前10 大股東長期持有上市公司,這幾家險企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實並不大。
其中,中國人壽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餘A股的市值只有182億;中國平安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27.4%,其剩餘A股的市值為1360億,為四家險企之首;中國太保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64.9%,其剩餘A股的市值為360億;新華保險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82.1%,其剩餘A股的市值為僅為75億。
基本面向好,保險股內在價值不斷上升
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當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的時候,估值將重新迎來修復。
無論是從上市險企去年的年度報告來看,還是從今年的一季度報告來說,我們認為保險行業已經走出了前期低迷的發展階段,隨著保費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投資收益的增加、保險環境的逐漸改善、監管政策的不斷放鬆,保險行業的基本面在向好發展,而目前保險股票被明顯低估,用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話來說,保險股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
盡管受去年基數較高、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下滑和責任准備金計提規模較高的影響,中國人壽一季度利潤下滑28%,但是公司已經度過了2013年的滿期給付高峰,壓力大幅減輕。由於債券結構的持續優化、另類投資佔比的提升,凈投資收益率有所上升,並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2014年,中國人壽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推進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公司持續發展能力。在保持規模業務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首年期繳業務,積極發展短期險業務,著力提升業務價值。
中國平安一季度在計提減值高達52.6億的情況下(去年一季度減值僅為18.3億),凈利潤仍然實現大幅增長46.2%,增速領先同業,遠超市場預期;保費和投資收益增速均領先行業。其中,壽險業務同比增長23%,個險渠道佔比87%,從各家壽險公司首年保費渠道結構和繳費結構對比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平安渠道結構和繳費結構的優勢遠遠領先於行業。產險業務一季度同比增長28%。在車險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公司產險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長,產險承保競爭力顯著,並且綜合成本率也好於同業平均水平。
同時,中國平安的金融互聯網布局領先同業,已布局了陸金所、萬里通、車市、支付、移動社交金融門戶等業務,建立了客戶價值分群體系和客戶大數據分析平台,推進客戶遷徙,完善交叉銷售。2014年,中國平安將繼續圍繞「醫、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門戶,建立領先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平台。
中國太保「聚焦營銷渠道,聚焦期繳業務」的發展策略成效初現,一季度營銷渠道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在壽險保險業務收入中,營銷渠道實現新保業務收入72.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3.8%。營銷渠道新保業務大幅增長,將推動公司新業務價值的迅速增長,為全年新業務價值增速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但財產險業務增速放緩,產險依然處於盈利向下周期,公司將注重控制綜合成本率。一季度公司實現投資收益79.11億元,投資資產比2013年末增長7.8%。投資資產中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接近80%,未來保險公司以投資債券、定期存款、債券投資計劃等為主的投資模式將延續,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性將繼續減小,穩定性增強。
新華保險一季度凈利潤和凈資產同比分別小幅上漲6.5%和4%。雖然一季度滬深300指數下跌7.9%,但新華保險依然取得了年化總投資收益率5.1%的好成績,在四家上市險企中最高,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在另類投資(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計劃、信託等理財產品)佔比的放大。而且資產減值損失相對較少。公司現有融資計劃包括發行50億次級債和發行50億債務融資工具,用以增強償付能力。
兩大「起搏器」助推保險股抬頭
從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的差值角度來看,保險股的走勢短期內或還將繼續面臨調整(如圖六、七、八、九所示,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差值曲線向上表明市場上購買股票、做多的能量越大。反之,做空能量越大)。四家上市險企的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差值曲線都在維持不斷震盪的格局。
整個A股市場也因IPO重啟、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持續發酵而承受巨大壓力。政府雖然發布了一些微刺激政策,有針對性的促進某些經濟領域的增長,但是經濟學家們也表示這些措施短期內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基於此,我們認為整個5月份,市場依然維持弱市格局。隨著微刺激措施的效果顯現,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大環境之下,保險股的估值修復有望在下半年迎來,而優先股試點的鋪開和滬港通的啟動將成為保險股估值修復的「起搏期」。
優先股試點可使險企的投資和融資兩方面均可受益。投資方面,險企可以通過投資其他公司發行的優先股提高收益率。據了解,銀行板塊首隻優先股浦發銀行終於在4月29日浮出水面,相信四大行及一些其他大藍籌也將在不久之後推出優先股。我們預計國內優先股發行股息將在6%以上,高於目前保險公司的凈投資收益水平,有利於險資提高投資收益率。
融資方面,優先股也將是保險公司多元融資渠道的一個完善和體現。險企可以藉助發行優先股緩解資金來源壓力。但近期,上市險企可能會謹慎考慮優先股的發行,由於償付能力充足,暫不會通過優先股融資。
4月10日,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的聯合公告,批准上交所、香港聯交所等開展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4月30日,滬港通正式出台細則。盡管試行初期可能會有很多限制,但由於兩地投資者構成、風格偏好和上市牌照等差異,保險股長期存在很深的折價,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A股折價率接近20%,滬港通的落實有助於A股險企股價上揚,估值抬升。
另外,隨著滬港直通的擴大和外匯管制的放鬆,險資大量持有的藍籌股將受益於國際資本的流入,有助於體現保險股的高彈性。同時,險資在總資產15%的范圍內可投資境外資產,滬港通也給險資帶來更多港股投資機會。除此之外,滬港通還可促使A股入選MSCI新興市場指數,有望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提升藍籌股的估值。
隨著機構對藍籌股的價值再發現,偏好投資基本面清晰、業績明朗的藍籌股將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首選。優先股的啟動、滬港通的即將成行以及未來藍籌股率先實行T+0交易制度,藍籌股將成為各路資金熱捧的投資標的,價值投資的主流投資理念也將確立。
『柒』 2019年3月保險股下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價值與價格背離保險股何時「翻身」
發布時間:2014-05-0809:09:20作者:中國保險報數據中心李忠獻來源:中國保險報·中保網
■今年一季度,A股四家上市險企保費收入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除中國人壽外,其他三家公司凈利潤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飄紅的業績下,保險股估值水平仍處歷史低位
■四家險企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保險股存在一定的「安全邊際」
■保險股的估值修復有望在下半年迎來,優先股試點鋪開和滬港通啟動或將成為助推器
隨著A股四家上市險企一季度報告的相繼出爐,四家險企一季度的成績單也全部揭曉。數據顯示,四家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都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盈利表現卻出現分化。擁有壽、產險業務的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6.2%和44.3%,另兩家險企則差強人意,新華保險凈利潤小幅增長6.5%,中國人壽則同比下降28.3%(如表一所示)。
表一A股四大上市險企2014年一季度經營情況
保險股價值被低估,中國平安被嚴重低估
面對上市險企的這份成績單,投資者卻不給面子。截至4月30日,保險股指數跑輸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圖一上的點描述的是今年初投資一定數額並持有至該時間點的投資收益率)。今年以來,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別下跌10.8%、6.5%、13.3%和12.4%。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勢頭有所放緩,保險股也隨之一路走低。2013年,保險業開始表現出復甦之勢。年報顯示,2013年四大上市險企共實現凈利潤666.0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70.2%。增幅最低的中國平安也有40.4%,增幅最高的中國人壽更是高達123.9%。然而,亮眼的業績並沒有反映在股市這個晴雨表上,2013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的股價分別下跌30.44%、8.69%、17.64%和20.61%。保險股存在一定的價值背離。
到了今年一季度,除中國人壽外,其他三家險企的凈利潤都有不同的增長,而保險股卻仍呈下跌趨勢,價值與價格相背離的程度不斷擴大。特別是盈利能力較強的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其價值與股價相背離的程度最大。即使是凈利潤下滑的中國人壽,我們也認為其股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被低估,其凈利潤的下滑主要受總投資收益率下滑和責任准備金計提規模較高的影響,公司的其他盈利指標均表現良好。
從P/EV(價格和內含價值比,可以看出一個公司股票的估值程度。EV是險企的內含價值,類似於其它公司的凈資產,是保險公司的清算價值。用EV而不用凈資產,就在於險企的保單是有價值的)的角度來看,近年來,保險股估值持續走低,與行業歷史估值數據相比,均處在最低位。四家上市險企的P/EV值已經全部跌至1倍以下或接近1倍(如圖二、三、四、五所示)。
從市盈率的角度來說,四家上市險企的市盈率都位於10倍到20倍的合理區間內。截至4月30日,中國人壽為15.53倍,中國平安為10.99倍,中國太保為15.99倍,新華保險為14.06倍。其中,中國平安的市盈率最低,被低估的程度最嚴重。
從今年一季度報告披露的股東名單來看,四家上市險企前10大流通股東已經罕見公募基金的蹤跡,主要為國企或者海外投資者,甚至中國人壽的10大流通股東裡面還出現了境內自然人投資者。對比近年來的股東名單,會發現前十大股東穩定,持股集中,並呈現長期投資的趨向。如果未來前10大股東長期持有上市公司,這幾家險企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實並不大。
其中,中國人壽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餘A股的市值只有182億;中國平安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27.4%,其剩餘A股的市值為1360億,為四家險企之首;中國太保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64.9%,其剩餘A股的市值為360億;新華保險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佔A股流通股本的82.1%,其剩餘A股的市值為僅為75億。
基本面向好,保險股內在價值不斷上升
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當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的時候,估值將重新迎來修復。
無論是從上市險企去年的年度報告來看,還是從今年的一季度報告來說,我們認為保險行業已經走出了前期低迷的發展階段,隨著保費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投資收益的增加、保險環境的逐漸改善、監管政策的不斷放鬆,保險行業的基本面在向好發展,而目前保險股票被明顯低估,用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話來說,保險股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
盡管受去年基數較高、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下滑和責任准備金計提規模較高的影響,中國人壽一季度利潤下滑28%,但是公司已經度過了2013年的滿期給付高峰,壓力大幅減輕。由於債券結構的持續優化、另類投資佔比的提升,凈投資收益率有所上升,並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2014年,中國人壽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推進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公司持續發展能力。在保持規模業務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首年期繳業務,積極發展短期險業務,著力提升業務價值。
中國平安一季度在計提減值高達52.6億的情況下(去年一季度減值僅為18.3億),凈利潤仍然實現大幅增長46.2%,增速領先同業,遠超市場預期;保費和投資收益增速均領先行業。其中,壽險業務同比增長23%,個險渠道佔比87%,從各家壽險公司首年保費渠道結構和繳費結構對比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平安渠道結構和繳費結構的優勢遠遠領先於行業。產險業務一季度同比增長28%。在車險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公司產險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長,產險承保競爭力顯著,並且綜合成本率也好於同業平均水平。
同時,中國平安的金融互聯網布局領先同業,已布局了陸金所、萬里通、車市、支付、移動社交金融門戶等業務,建立了客戶價值分群體系和客戶大數據分析平台,推進客戶遷徙,完善交叉銷售。2014年,中國平安將繼續圍繞「醫、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門戶,建立領先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平台。
中國太保「聚焦營銷渠道,聚焦期繳業務」的發展策略成效初現,一季度營銷渠道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在壽險保險業務收入中,營銷渠道實現新保業務收入72.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3.8%。營銷渠道新保業務大幅增長,將推動公司新業務價值的迅速增長,為全年新業務價值增速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但財產險業務增速放緩,產險依然處於盈利向下周期,公司將注重控制綜合成本率。一季度公司實現投資收益79.11億元,投資資產比2013年末增長7.8%。投資資產中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接近80%,未來保險公司以投資債券、定期存款、債券投資計劃等為主的投資模式將延續,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性將繼續減小,穩定性增強。
新華保險一季度凈利潤和凈資產同比分別小幅上漲6.5%和4%。雖然一季度滬深300指數下跌7.9%,但新華保險依然取得了年化總投資收益率5.1%的好成績,在四家上市險企中最高,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在另類投資(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計劃、信託等理財產品)佔比的放大。而且資產減值損失相對較少。公司現有融資計劃包括發行50億次級債和發行50億債務融資工具,用以增強償付能力。
兩大「起搏器」助推保險股抬頭
從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的差值角度來看,保險股的走勢短期內或還將繼續面臨調整(如圖六、七、八、九所示,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差值曲線向上表明市場上購買股票、做多的能量越大。反之,做空能量越大)。四家上市險企的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差值曲線都在維持不斷震盪的格局。
整個A股市場也因IPO重啟、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持續發酵而承受巨大壓力。政府雖然發布了一些微刺激政策,有針對性的促進某些經濟領域的增長,但是經濟學家們也表示這些措施短期內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基於此,我們認為整個5月份,市場依然維持弱市格局。隨著微刺激措施的效果顯現,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大環境之下,保險股的估值修復有望在下半年迎來,而優先股試點的鋪開和滬港通的啟動將成為保險股估值修復的「起搏期」。
優先股試點可使險企的投資和融資兩方面均可受益。投資方面,險企可以通過投資其他公司發行的優先股提高收益率。據了解,銀行板塊首隻優先股浦發銀行終於在4月29日浮出水面,相信四大行及一些其他大藍籌也將在不久之後推出優先股。我們預計國內優先股發行股息將在6%以上,高於目前保險公司的凈投資收益水平,有利於險資提高投資收益率。
融資方面,優先股也將是保險公司多元融資渠道的一個完善和體現。險企可以藉助發行優先股緩解資金來源壓力。但近期,上市險企可能會謹慎考慮優先股的發行,由於償付能力充足,暫不會通過優先股融資。
4月10日,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的聯合公告,批准上交所、香港聯交所等開展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4月30日,滬港通正式出台細則。盡管試行初期可能會有很多限制,但由於兩地投資者構成、風格偏好和上市牌照等差異,保險股長期存在很深的折價,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A股折價率接近20%,滬港通的落實有助於A股險企股價上揚,估值抬升。
另外,隨著滬港直通的擴大和外匯管制的放鬆,險資大量持有的藍籌股將受益於國際資本的流入,有助於體現保險股的高彈性。同時,險資在總資產15%的范圍內可投資境外資產,滬港通也給險資帶來更多港股投資機會。除此之外,滬港通還可促使A股入選MSCI新興市場指數,有望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提升藍籌股的估值。
隨著機構對藍籌股的價值再發現,偏好投資基本面清晰、業績明朗的藍籌股將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首選。優先股的啟動、滬港通的即將成行以及未來藍籌股率先實行T+0交易制度,藍籌股將成為各路資金熱捧的投資標的,價值投資的主流投資理念也將確立。
『捌』 最新保險概念股一覽表 保險概念股票有哪些
保險板塊備受「青睞」
與10月以來大盤的整體「拉鋸」相比,同時期保險板塊的表現堪稱「優異」。據統計,10月以來,在69個Wind主題行業中,保險指數以8.14%的漲幅,成為統計區間內主題行業中毫無爭議的最大贏家。從昨日行業內個股方面的表現來看,根據Wind數據,截至收盤行業中6隻成分股全數實現上漲。其中,新華保險(63.50 -1.03%,診股)、中國人壽(31.31 +1.10%,診股)的漲幅超5%,即便是墊底的中國平安(64.13 +0.11%,診股)也有0.20%的漲幅,這在昨日「跌多漲少」的盤面中,表現已屬相當優秀。
今年以來,一向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投資者對上市險企頻拋「橄欖枝」。據上市險企三季報顯示,除一向「鍾情」板塊的公募基金之外,證金公司、匯金公司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資機構。以中國平安為例,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分別增持了中國平安的H股和A股,持股比例分別從二季末的33.54%、1.78%升至三季末的33.85%、2.19%。
在板塊、熱點頻繁切換,市場情緒「陰晴不定」的市場中,保險板塊的集體走強,其實並非偶然。近日摩根大通發表的研究報告稱,第三季度中國上市險企盈利復甦,主要是由於宏觀環境有利(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和股票市場穩定),以及行業本身表現強勁(產品組合和債務儲備結構改善)。而該機構也表示,從第三季上市險企的業績中反映出的行業基本面支持市場對板塊的重新估值,預計未來數季度板塊市場盈利仍會上調,這也將進一步刺激板塊的表現。而從資金方面來看,根據Wind數據,近5個交易日,在10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僅有15個行業出現了資金凈流入,而在這15個行業中保險行業以近5日凈流入8.74億元位列第三。從昨日的資金流向來看,雖然盤面整體回調,兩市資金整體凈流出態勢有所加劇,但從保險板塊仍然呈現的資金流入來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資金對保險板塊的「青睞」。
機構看好後市
在昨日市場的整體回調中,保險板塊的逆勢上漲無疑是盤面中的最大看點。雖然當前市場情緒依然不穩,後市走向也仍存分歧,但由於行業「靚麗」的三季報,對板塊的樂觀之聲已成為當前多數機構的一致共識。
東吳證券(10.80 -1.37%,診股)表示,上市保險公司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業績全面加速增長,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42.38 +0.76%,診股)、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98.3%、41.4%、23.8%、5.3%,業績增速較上半年明顯提升,主要源於投資端持續發力+需求端高景氣延續。而由於投資與需求共振下「靚麗」基本面的延續,從上市險企三季報來看板塊拐點已全面確立。
針對板塊三季報業績超市場預期,中泰證券認為,主要為壽險剩餘邊際持續強勁釋放、投資端向好、准備金因素逐漸出清等多重因素疊加所致。轉型保障是保險基本面提升的根本邏輯,隨著消費升級、家庭保障意識覺醒,保障型產品的需求端空間依然較大,保險公司也有充足動力提升保障型產品佔比。目前四家保險公司17PEV估值不到1.2倍,估值切換後 18PEV僅1倍左右,估值提升空間仍然較大,繼續看好保險股長期投資價值。
『玖』 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是什麼意思
新業務價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計的在一段時期內售出的人壽保險新業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
新業務價值提供了衡量由新業務活動為股東所創造價值的一個指標,從而也提供了評估公司業務增長潛力的一個指標。
新業務價值受到產品定位、戰略、銷售渠道等因素的影響,它和保費收入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個公司的保費收入高,內含價值未必高。
(9)保險剩餘邊際和新業務價值擴展閱讀:
新業務價值產品的特性:
當下,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走上了轉型的康莊大道,近年來相關的文章連篇累牘。
概括一下,就是產品結構從儲蓄型業務向保障型業務轉型,保費結構從躉繳業務向期繳業務轉型,根本的目的是藉由這些轉變來提升自身的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
保障型的業務和儲蓄型業務的差別,本質上來說,是保險公司所提供的風險對沖服務在范圍上的差別。
如果不考慮產品內含的投資回報,保障型業務對沖的風險包括疾病和死亡,儲蓄型產品對沖的風險一般僅限於死亡。
一說到疾病,花樣就比較多了,疾病本身分為重大疾病和一般疾病,診療方式有門急診和住院,給付手段有醫療給付和費用補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每一類風險對沖服務都有其相應的對價,因此,保障型產品作為一種多風險解決方案,業務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