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險制度要改革。是真的嗎
不是明年 是今年10月1日。
新的保險法出台,勢必會引起新的改革,更加保障了 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發的利益。
對一些責任進行了更明確的立法界定,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行業慣例。
② 2019保險政策改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保由稅務局統一徵收會從2019年1月1日開始。
國務院、人社部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各地社保徵收工作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政策原文節選:
《改革方案》還就完成新稅務機構掛牌、制定新稅務機構「三定」規定、開展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推進稅費業務和信息系統整合優化、強化經費保障和資產管理、**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等重點改革任務進行了具體部署,並明確了相關保障措施。
要求各省、市、縣稅務局按期逐級分步完成集中辦公、新機構掛牌並以新機構名義開展工作。從嚴從緊控制機構數量,進一步優化各層級稅務組織體系和征管職責,完善結構布局和力量配置,做到機構設置科學、職能職責清晰、資源配置合理。
同時,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則,合理確定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到稅務部門的范圍,對依法保留、適宜劃轉的非稅收入項目成熟一批劃轉一批,逐步推進。要求整合納稅服務和稅收征管等方面業務,優化完善稅收和繳費管理信息系統,更好便利納稅人和繳費人。
③ 2019中國保險行業改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8年11月3日,第三屆保險開門紅博覽會即將在北京九專華山莊屬開幕,眾多保險大咖和保險業界精英將再次齊聚北京,聚行業多方之力,共謀2019年保險開門紅!
本屆紅博會邀請了原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王憲章、原中國保險學會會長羅忠敏等行業泰斗,以及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創始院長郝演蘇等專家學者,將會深度解讀當前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保險業最新的政策法規,遠瞻保險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讓保險從業者更為熟悉保險業的時代特點和未來走勢,明確自身發展方向,提前布局謀劃。
④ 汽車保險改革改了什麼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車險已經進行了改革,不論其成功與否,也不論其對於老百姓是好是壞,我們買保險也是按照新的政策進行了。那就讓我們擦亮眼睛,看清楚這裡面的大坑,不要往裡跳!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一坑:基礎保費的計算基礎。
通常,我們的車損險有一個基礎保費,然後再乘以相對應的費率就是我們車損險要交的保費,而這個基礎保費是以車價作為計算基礎的。請注意,「車價」是個坑!!!對於新車來說,車價以新車價作為計算,這個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用了一年、兩年……的車,還以新車價作為基礎,這就有問題了,因為車是有折舊的。而正是這個折舊價,會很大地影響車損險的保費。比如說一輛10萬的新車,他的保費是1000塊,那麼用了一年的車,折7萬塊,那麼保費就應該是700塊。這個是保險銷售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他可以用10萬作為基礎,也可以用7萬。但這是你可以主動問他的。
第二坑:出險次數與次年保費的關系。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可以看出來險改後,出險越多,次年保費就會越貴。我們真的就「千萬不要出險」了嗎?那買保險幹嘛?都讓保險公司白賺嗎?其實這也是險改的初衷啊!但是,我們是有智商的人,我們算算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報保險,什麼時候自己修修就可以。我們還以保費1000塊為例子。
情況一:報保險。那麼第二年保費是1000塊,第三年是850,第四年是700,第五年以後是600。
情況二:自己修。那麼第二年保費是850塊,第三年是700,第四年是600,第五年以後也是600。
那麼報保險比自己修最後保費是多了150+150+100=400元。也就是說,1000塊的保費如果修車需要花400塊以上,那麼請你果斷報保險,別讓他們佔便宜!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三坑:賠付率高的車型保費高。
何為賠付率高?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們的數據顯示該車型出險次數多、賠償金額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是不做虧本生意的。這些車型的成本就轉嫁到車主的頭上。這條不多說了,反正就是規定,龜腚。我們買賠付率低的車型就是了。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四坑:零整比高的車型保費高。
零整比是什麼?就是你買配件攢一輛車出來的錢可以買得到幾輛新車。這個坑跟第三坑如出一轍,反正就是成本轉嫁。龜腚,我們沒招。買零整比低的車型吧。
不得不說的是,合資普通品牌里,德國品牌的零整比較低,日本品牌的零整比較高,韓國品牌的還可以。
不得不說的是,合資豪華車裡面,賓士的零整比奇高,攢一輛可以買6輛,還沒算人工費!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五個不算坑,作為司機都要一萬個注意,保費增加只是對違章行為的一個最輕微的懲罰!
品味汽車,樂享生活,廣結天下有料、有夢、有情懷之友!持續關注,往期結尾很精彩,下期內容更好看。
⑤ 2019年保險大改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是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版案》,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權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⑥ 車保險改革是2020什麼時候開始
從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
中國銀保監會年9月2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等精神,就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提出《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自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
(6)保險改革擴展閱讀
重大改變
1、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
為更好發揮交強險保障功能作用,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銀保監會會同公安部、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研究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將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0.2萬元不變。
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100元不變。
2、商車險主險和附加險責任
在基本不增加消費者保費支出的原則下,支持行業拓展商車險保障責任范圍。引導行業將機動車示範產品的車損險主險條款在現有保險責任基礎上,增加機動車全車盜搶、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不計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等保險責任,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車險保障服務。支持行業開發車輪單獨損失險、醫保外用葯責任險等附加險產品。
⑦ 聽說2020年車子保險改革了
從這次的改革內容來看,交強險的限額提高,如未出險,保費最高可打五折;而商車險的保障責任變得更加全面,價格也進行了下調。以上只是車險改革的一部分,擴大保險公司的理賠責任。如何投保車險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參考參考:《車險套路大揭秘,老司機教你不花冤枉錢》。
交強險如果不繳納,公安機關有權扣留車輛並罰款2倍保費。
詳細的限額變化奶爸已經整理成一張表,具體如下:
主要新增了玻璃單獨破碎險、機動車全車盜搶險、發動機涉水險、自燃險、不計免賠險、指定修理廠險和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
而且刪除了一些容易引起理賠爭議的條款,比如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
2、第三者責任險最高限額1000萬
把原先的額度從5萬-500萬提升到10萬-1000萬。
3、價格進行下調
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至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升到75%。通過降低成本來下調保費。
4、對無賠款優待系數進行優化
將考慮賠付記錄由前一年擴展到前三年,降低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
此次車險的改革,無疑是對有車一族比較友好的,額度提高價格下降,相信以後也會往這方面進行調整。不過有了車險並不是說就能在馬路上為所欲為了,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哦。
⑧ 2019年保險改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9月6日,備受市場關注的人身險新規正式出台,保監會官網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和《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表示:堅持「保險姓保」,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對包括分紅型保險、萬能型保險和投資連結型保險在內的新型保險產品強化監管。
而如何強化監管?會否一刀切?如之前傳言所說引「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通知》明確政策將平穩實施,給市場以明確預期,引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但不符合要求的保險產品,2017年4月1日前應當全部停售:
五、各公司應嚴格執行《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16〕22號)有關規定,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和相關認定標准做好產品預期存續時間的評估工作。
(一)自2017年1月1日起,對於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變額年金保險產品,應按照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定義要求進行評估和報告。
(二)自2017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不得將終身壽險、年金保險、護理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
(三)自2017年1月1日起,對於附加萬能保險和附加投資連結保險等附加險產品,應單獨評估該產品的預期存續時間,並判斷其是否屬於中短存續期產品。
六、保險公司董事長和總精算師應切實加強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資本管控和業務規劃等工作,應根據公司資本實力等因素合理確定中短存續期產品的保費規模。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本條所要求的限額以內。
(一)自2016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
(二)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給予公司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
基準額=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2015年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范圍為2016年至2020年。
(三)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70%以內,2018年及以後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四)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50%;自2020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40%;自2021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30%。
(五)對中短存續期產品違反限額要求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將按規定要求,對相關公司採取停止部分或全部新業務等監管措施。
八、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對於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保險產品,應當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中國保監會此前印發的有關規定與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為准。
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也對文件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堅持「保險姓保」,提升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促使人身保險公司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進一步發展風險保障類和長期儲蓄類業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1、再次提高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
我們在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中將保險金額與保費或賬戶價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該風險保障水平已是世界較高水平。此次,我們進一步將人身保險產品主要年齡段的死亡保險金額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該風險保障要求超過美國、歐洲、亞洲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要求。
2、下調萬能保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
根據市場利率下行情況,將萬能保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上限下調0.5個百分點至3%,高於評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險產品報中國保監會審批,防範利差損風險,同時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同時,為保持產品之間的平衡,鼓勵發展風險保障類業務,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評估利率維持3.5%不變。
3、對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提出比例要求
繼續保持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的管控,同時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在公司業務結構中的佔比提出了明確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給市場以明確預期,引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
4、進一步完善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
將投資連結保險產品納入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規范范圍,要求保單貸款比例不得高於現金價值或賬戶價值的80%,對附加萬能保險和附加投資連結保險進行單獨評估,防止保險公司通過投資連結保險、保單貸款、附加險等方式規避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
5、完善產品設計有關監管要求
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將終身壽險、年金保險、護理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堅持上述產品的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屬性。要求保險公司合理確定各項產品費用收取,對於利潤測試結果顯示新業務價值為負的產品不接受審批和備案。
6、強化總精算師責任
明確總精算師的履職要求和報告義務,進一步強化總精算師的責任,對於履職不到位的總精算師給予取消資格等嚴厲處罰,切實發揮總精算師在公司產品精算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新規出台,明年開門紅後,行業保費與投資規模或下降
新規規定不符合要求的保險產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受規模限制與結算利率下降的影響,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明年將顯著下降。
而監管層預期的影響是,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逐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業務結構將逐步優化,保險公司盈利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保監會還將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強化對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的監管力度,嚴守風險底線。「加快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要求保險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變成融資平台。」
⑨ 汽車保險改革改了什麼影響嗎
車險已經進行了改革,不論其成功與否,也不論其對於老百姓是好是壞,我們買保險也是按照新的政策進行了。那就讓我們擦亮眼睛,看清楚這裡面的大坑,不要往裡跳!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一坑:基礎保費的計算基礎。
通常,我們的車損險有一個基礎保費,然後再乘以相對應的費率就是我們車損險要交的保費,而這個基礎保費是以車價作為計算基礎的。請注意,「車價」是個坑!!!對於新車來說,車價以新車價作為計算,這個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用了一年、兩年……的車,還以新車價作為基礎,這就有問題了,因為車是有折舊的。而正是這個折舊價,會很大地影響車損險的保費。比如說一輛10萬的新車,他的保費是1000塊,那麼用了一年的車,折7萬塊,那麼保費就應該是700塊。這個是保險銷售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他可以用10萬作為基礎,也可以用7萬。但這是你可以主動問他的。
第二坑:出險次數與次年保費的關系。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可以看出來險改後,出險越多,次年保費就會越貴。我們真的就「千萬不要出險」了嗎?那買保險幹嘛?都讓保險公司白賺嗎?其實這也是險改的初衷啊!但是,我們是有智商的人,我們算算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報保險,什麼時候自己修修就可以。我們還以保費1000塊為例子。
情況一:報保險。那麼第二年保費是1000塊,第三年是850,第四年是700,第五年以後是600。
情況二:自己修。那麼第二年保費是850塊,第三年是700,第四年是600,第五年以後也是600。
那麼報保險比自己修最後保費是多了150+150+100=400元。也就是說,1000塊的保費如果修車需要花400塊以上,那麼請你果斷報保險,別讓他們佔便宜!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三坑:賠付率高的車型保費高。
何為賠付率高?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們的數據顯示該車型出險次數多、賠償金額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是不做虧本生意的。這些車型的成本就轉嫁到車主的頭上。這條不多說了,反正就是規定,龜腚。我們買賠付率低的車型就是了。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四坑:零整比高的車型保費高。
零整比是什麼?就是你買配件攢一輛車出來的錢可以買得到幾輛新車。這個坑跟第三坑如出一轍,反正就是成本轉嫁。龜腚,我們沒招。買零整比低的車型吧。
不得不說的是,合資普通品牌里,德國品牌的零整比較低,日本品牌的零整比較高,韓國品牌的還可以。
不得不說的是,合資豪華車裡面,賓士的零整比奇高,攢一輛可以買6輛,還沒算人工費!
汽車保險改革後的5個大坑,沒看之前千萬不要買車!
第五個不算坑,作為司機都要一萬個注意,保費增加只是對違章行為的一個最輕微的懲罰!
品味汽車,樂享生活,廣結天下有料、有夢、有情懷之友!持續關注,往期結尾很精彩,下期內容更好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⑩ 2019年保險大改革 重疾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談到大病保障的問題,我們首先應反思一些問題,比如說,三年以前我們很少聽說名人長大病的例子,但近幾年,先後發生了眾多的名人得大病過世的例子,梅艷芳、馬華、馬季、趙麗蓉、付彪、高秀敏、陳曉旭、候耀文等等。我們對他們深表痛惜得同時,也不得不反思:現在怎麼有這么多長大病的啊。這些都是公眾人物,大家都知道,像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有多少長大病的呢……數據我們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病的發病率的的確確提高了(據權威數據統計:人一生長大病的概率為72.18%),這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病發病率這么高呢。通過對比不難發現,改革開放前,中國的飲食結構基本以素食為主,那時的疾病主要表現在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例如肝炎、肺炎、腎炎、氣管炎等。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飲食結構也隨之變為以葷食為主,疾病表現為營養過剩,出現大面積的「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時間提前至三十歲左右。所以,飲食結構的改變,是疾病發病率迅速提升的重要原因,合理膳食是現代人應該關注的課題。工作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改變,也日益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改革開放以前企業的工作重點是抓勞動紀律,抓產品數量,大家工作的時候做私活的人很多,下班決不做上班的事,上班時間能夠不幹私活就已經是很好了。但是現在企業的工作重點是抓經濟效益、抓市場競爭和產品及服務創新,職工上班與下班的區別越來越不明顯,下班將工作帶回家的人越來越多,現代人大面積出現亞健康病徵,抵抗力普遍下降,疾病的發病率隨之上升。社會的競爭趨於激烈,人們的工作壓力會越來越大,尤其是白領階層,應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環境的改變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數據顯示:中國連續17年出現暖冬,氣候的改變對人體一定有影響,大氣臭氧洞的擴大使紫外線輻射越來越厲害,不斷的出現劇毒化學物品泄漏海洋的事故,不斷的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工業化程度越高,對環境破壞越大!今年重慶、濟南等地暴雨橫行,造成巨大損失,據專家分析,環境的改變,氣溫的變暖是禍首。另外,城市的汽車尾氣污染、裝修污染等更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生病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對許多人來說,得了重疾或許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重疾的治癒率越來越高,存活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這都是以高昂的醫療費用為代價的。所以,得了重疾不可怕,可怕的是到時候沒有足額的醫療開支費用。如果幸運的話,我們可能有一分社會保險。自99年開始,經國務院批准,全國城鎮實行醫療體制改革,職工醫療費用全部移交社會保障體系解決。社會保障體系只解決職工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不足部分,由職工自行購買商業保險解決。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有了社保,就可以萬事大吉,高診無憂了。其實,用過的人都知道,社保受免賠額、報銷比例、封頂線以及統籌葯品等嚴格的限制,萬一住院,其實能報效50-60%就不錯了。如果不幸患了大病,約70%都要靠自己負擔,像一些療效好的進口葯品都是不在報銷范圍之內的。現在真的患了重疾,少則十幾萬,一般都要三五十萬,像換肝、換腎等都要3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