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險理賠 > 社會保險基金屬於國民收入中的

社會保險基金屬於國民收入中的

發布時間:2021-03-26 00:11:36

1.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屬於什麼會計科目是不是應交稅金因為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列印在電子繳稅憑證中

屬於應付職工薪酬。因為私人企業不願意主動交納,所以許多地方都由稅務部門代收,這就是列印在稅票上的原因。

2. 關於社會保障制度,正確的說法是:( ).

注意:A不是特殊消費基金,而是特殊消費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來源於國民收入,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終形成的特殊消費基金。
這種基金用於保障特定當事人的生活消費,實際是一種社會收入調節手段。社會保障制度的創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產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3. 社保指的是什麼

社保即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分擔年老、失業、疾病以及死亡等社會風險,實現社會安全,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

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

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3800萬人棄繳社保,加大了個人賬戶空賬壓力。

(3)社會保險基金屬於國民收入中的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作為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過一定的制度實現的。我們將由法律規定的、按照某種確定規則經常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和措施體系稱之為社會保障制度。

由於各國的國情和歷史條件不同,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內容不盡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為滿足社會成員的多層次需要,相應安排多層次的保障項目。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全球的社會保障模式,大致可分為國家福利、國家保險、社會共濟和積累儲蓄四種,分別以英國、前蘇聯、德國、新加坡為代表。

目前我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為社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

社會保障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機制」,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穩定器」。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一項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4. 社會保障屬於什麼,是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社會保障基金來源於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國民收入初次分配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5. 社會保障定義

指社會保險或保障機制,幫助公民面對某些社會風險如:失業、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的生存資源如教育、醫療等。

社會保障一般包括社會保險、社會互助、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內容。[1]現代社會保險由奧托·馮·俾斯麥於19世紀在德國創立。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

(5)社會保險基金屬於國民收入中的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的組成

社會保障作為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過一定的制度實現的。我們將由法律規定的、按照某種確定規則經常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和措施體系稱之為社會保障制度。

由於各國的國情和歷史條件不同,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內容不盡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為滿足社會成員的多層次需要,相應安排多層次的保障項目。

目前我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為社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

社會保障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機制」,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穩定器」。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一項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6. 社會保障主要包括

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的社會保險或保障機制,一般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優撫和社會福利等內容。其本質是追求公平,目的是滿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 社會保險需以相關法律為依據,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公民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化的產物,以19世紀80年代德國俾斯麥政府頒布並實施的一系列社會保險法令為標志。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全球的社會保障模式,大致可分為國家福利、國家保險、社會共濟和積累儲蓄四種,分別以英國、前蘇聯、德國、新加坡為代表。中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為社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社會保障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機制」,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穩定器」。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一項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7. 在統計中,社會保險稅增加對GDP、NDP、NI、PI和DPI這五個總量中哪個總量有影響為什麼

一、社會保險稅實質上是企業和職工為得到社會保障而支付的保險金,它由政府有關部門(一般是社會保險局)按一定比率以稅收形式徵收。

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會保險稅的增加並不影響GDP、NDP和NI,但影響個人收入PI.社會保險稅增加會減少個人收入,從而也從某種意義上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

應當認為,社會保險稅的增加並不直接影響可支配收入,因為一旦個人收入決定以後,只有個人所得稅的變動才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二、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國內生產凈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收入(PI),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其實社會保險費也算作職工收入的一部分,你可以參考別人的工資條,上面的信息大致是:某人的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個人所得稅+可支配收入(到手的錢)。並且公司統計稅前利潤的時候,工資總額是算做管理費用里計算稅前利潤的。

公式簡化:GDP=個人收入+公司稅前利潤。當社會保險費增加時,個人工資總額增加(即收入增加),公司管理費用增加,公司稅前利潤減少(利潤=收入-費用)。並且個人收入增加值=稅前利潤減少值=社會保險費增加值,由此可見GDP不變。

(7)社會保險基金屬於國民收入中的擴展閱讀:

一、社會保障稅的課稅范圍通常是參加本國社會保險,並存在僱傭關系的僱主和雇員在本國支付和取得的工資,薪金及不存在僱傭關系的自營業主的所得,

僱主和雇員的納稅義務一般以境內就業為標准,即凡在征稅國境內就業的僱主和雇員,不論國籍和居住地何在,都必須在該國承擔社會保險納稅義務。

而對於本國居民為本國居民僱主僱傭但在國外工作取得的工資、薪金,則除個別國家外一般不列入課稅范圍。

二、社會保障稅的課稅對象主要是僱主支付的工資薪金額、雇員取得的工薪收入額及自營業主的事業純收益額。在具體實施中,盡管各國社會保障稅的模式不同,課稅對象規定有所差異,但其基本內容是相同的。

一是課稅對象不包括納稅人工資薪金以外的其他收入。即不包括由僱主和雇員工資薪金以外的投資所得、資本利得等所得項目,但作為稅基的工資薪金既包括由僱主支付的現金,還包括具有工資薪金性質的實物性及其他等價物的收入。

二是應稅工資薪金通常規定最高限額,超過部分不繳納社會保險稅。

三是一般不規定個人寬免額和扣除額。因為社會保險稅實行專稅專用原則,籌集的保險基金將全部返還給納稅人。

8. 為什麼個人收入要在國民收入的基礎上減去公司利潤和社會保險金

減去的是,公司未分配利潤。就是公司自己留下來了,沒有分到個人手中。

9. 社會保障基金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社會保障基金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實施社會保內障制度而容建立起來、專款專用的資金。社會保障基金一般按不同的項目分別建立,如社會保險基金、社會救濟基金、社會福利基金等。其中,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股減持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和投資收益。截至2004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總規模是1711億元,從來源看,主要來自中央財政撥款,其中財政預算撥款1148億元,佔67%,國有股減持收入261億元,佔15%,彩票公益金收入129億元,佔8%。作為國家戰略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需要通過投資運營實現其保值增值。投資運營方面,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原則是「安全至上,注重效益」。

10. 政府在社會保險籌資中的有哪些責任

(一)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br> 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由經濟發展來支持的,它要以經濟實力作為基礎。因<br>此一般來說,各國的社會保障水平是與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水平<br>不足,使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人們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往往造成社會的不穩定;而<br>保障水平過高又會加重在業者的負擔,不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且會使一些人成<br>為躺在國家身上的懶漢,削弱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建立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時,應很<br>好地吸取其他國家通過幾十年實踐得來的寶貴經驗和教訓。<br>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是一個人口大國,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br>,必須保持較高的積累水平,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不可能很高<br>,一般來說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另外,社會保障與所有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br>相關,具有很強「剛性」,易上難下,在這方面我們一定不能再走「福利國家」開始<br>大包大攬、繼而騎虎難下的老路。我國經濟還不夠發達,但人口卻先於經濟出現了老<br>齡化的趨勢,這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十分不利的。<br> (二)社會保障應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的原則。<br> 社會保障是建立在法律基礎上的,以國家為主體的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因<br>此,從理論上說,它應該是公平的,一視同仁、無歧視地對待所有的公民。<br> 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鍵是處理好<br>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平與效率是一對矛盾,但又不是截然對立的,一個經過精心設<br>計的制度,可以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使公平和效率可以同時得到適<br>度的發揮。這里說的公平,不是數量上的完全相等,而是權力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br>平等,是機會的平等。按勞分配也是公平,分配的公正、合理、公平,可以激勵勞動<br>者,提高效率,進而達到更高水平的公平。社會保障在本質上是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br>,這種分配在某種意義上帶有一些「按需分配」的性質,但一定要適度,要避免因分<br>配不當造成的鼓勵懶惰機制。對生活困難者的救助,要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為目標<br>。社會保險的待遇和給付標准,既要與個人保險金的繳納水平和繳納時間長短掛鉤,<br>又要體現社會互濟的原則,既要切實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有利於激勵廣大<br>在職職工的積極性。<br> 所謂公平與效率統一,在社會保障中還應體現在公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力與繳納<br>費用的義務對等。公民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力,應該與社會貢獻及交費水平對等,而不<br>應該受行業、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在社會保障制度中的社會保險是由單位和個人共<br>同負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強制儲蓄」,對於這種社會保障,必須堅持<br>義務與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多儲蓄多收益。<br> (三)社會保障制度要法制化,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br> 社會保障的法制化,意味著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和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障權力和<br>機會的平等,同時也為社會保障的具體操作提供法律依據。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br>,一定要建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社會化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br>濟要求有可以自由流動的人才市場,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是統一的,<br>不能以行業或地區進行分割。社會保障的立法權應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保障<br>制度的基本政策和制度要統一,並要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及各級分<br>支機構,社會保障的具體制度制定和行政管理由各級社會保障部門負責。依靠基層政<br>權組織形成社會化的社會保障網路體系。將目前各部門、各單位分散管理逐步轉變為<br>統一的社會化管理,將目前各單位承擔的社會保障事務性工作轉變為社會化服務。<br> 社會保險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它以財政為後盾,但社會保障基金與財<br>政資金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其資金的使用不能混同於一般財政資金,必須實行基金管<br>理,堅持專款專用。由於它是一種政府行為,所有收支都應列入國家社會保障預算,<br>結余資金投資於風險性最小的國家債券,以使其保值增值,不得直接用於彌補財政赤<br>字或進行風險性投資。一旦基金出現赤字,經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可以向財政借款解決<br>。<br> (四)適應我國二元經濟的現狀,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br> 改革和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從我國二元經濟的實際出發,我國已有的社<br>會保障,一方面是國有單位職工享受著很高的保障和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是廣大農村<br>人口的養老、醫療等基本保障幾乎完全依靠個人和家庭。可以說是一個「跛腿」的巨<br>人,一條腿很長,另一條卻很短,雖然從長遠看,我們必須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br>,但在目前階段則應從實際出發,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改革和完善包括全<br>體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險體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br> 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構想<br> 從各國的經驗和我國過去的實踐來看,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br>每個層次的目標不同,保障對象不同,資金來源和管理辦法也不同。<br> 第一個層次是社會救助,這是國家對無生活來源、無家庭依靠並失去工作能力的<br>人以及收入在最低生活標准以下的個人和家庭的一種無償救助,這是最低層次的社會<br>保障,一般來說,這種保障對象的人數不多,並應該隨著經濟的發展日益減少。這是<br>一種無償的社會保障,體現了國家和全體納稅人對弱者的無私的社會救助,當然,這<br>種社會救助只能以最低生活需要為目標。其資金來源是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br> 第二個層次是社會保險,這是社會保障的基本組成部分,覆蓋對象是人口的最主<br>要部分――全體勞動者,當勞動者在年老、失業、疾病、傷殘以後,能通過社會保險<br>制度獲得一定的收入補償,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其資金來源一般採取個人和單位共<br>同負擔的辦法,參加者得到的保險金給付水平與其過去年代所繳納的保險金多少、時<br>間長短正相關,既要體現社會互濟,又要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br> 第三個層次是社會福利,指國家或國有單位免費或低價為職工提供的一些服務,<br>如義務教育、住房補貼、特殊人員的優撫政策、發放實物、各種生活補助等,這是社<br>會保障的更高層次,它的資金來源也是直接或間接由國家負擔的。在我國現階段,這<br>種社會保障還不宜過多地發展。<br> 三、社會保障制度具體運作方案的設計<br>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是社會保險,即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主要<br>是養老和醫療保險,資金的籌集和個人帳戶的建立是改革中的熱點和難點。下面是對<br>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運作方案的一些構想。<br> (一)完善保障最低生活標準的社會救助制度。<br> 建國以來,我國就先後建立了一些對少數貧困人口的社會救助制度,如對農村「<br>五保戶」、貧困戶的救助,對城鎮貧困戶的救助,對災民的救助等。當前社會保障制<br>度的改革就是要將這些社會救助納入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對收入確實低<br>於最低生活標準的個人和家庭進行社會救助。最低生活標準的界定,應採用「恩格爾<br>定律」,根據城鎮和農村、各個地區不同的生活費用標准,分別制定各地不同的標准<br>,對低於最低生活標准以下的居民進行社會救助。對農村貧困地區的救助,應改變過<br>去那種以縣或鄉、村為救助對象的辦法,將社會救助工作落實到個人和家庭。隨著我<br>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貧困地區也不是家家都貧困,我們可以學習國外的作法,每年調<br>整和公布一次各地方的「貧困線」,由人均收入低於貧困線的個人和家庭提出救助申<br>請。對那些喪失勞動能力需要長期進行救助的對象也可以簡化申請手續。<br> (二)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覆蓋全體勞動者的養老保險制度。<br> 我國最終要建立的是覆蓋全體勞動者的養老保險制度,一切勞動者將不受行業、<br>所有制、城鄉等因素的影響,在勞動期間一律按照法定的交納比率交納養老保險金,<br>退休後按照法定的水平享受養老金。但在目前城鄉之間、不同所有制之間養老保險水<br>平相差懸殊的基礎上,只能採取逐步過渡的辦法。在農村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自願<br>參加,起到示範效應,以後再強制實行。目前主要是不斷改革和完善城鎮職工的養老<br>保險制度。<br>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宜採用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作法,一方面個人領取<br>養老金的多少與過去交納養老保險金的數額和年限有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養老金具<br>有一定的互濟性,不能取出或繼承。一個人只要在工作期間按規定交納了保險金,退<br>休後就能領取養老金直到生命中止。從全社會平均來說,個人退休後得到的養老金總<br>和應等同與個人帳戶中的養老金總和,但具體到每一個人就不一定了,壽命長者領取<br>的養老金總和就會大大超過其個人帳戶上的數額,而壽命短者則相反。從資金管理上<br>來說,屬於現收現付與部分積累相結合的方式,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是採用的這種方法<br>。<br> 由於養老保險是一種強制性的全民的社會保險,考慮到全體居民的承受能力,它<br>只能是一種較低水平的生活保障,養老金應大約相當於在職職工工資的50%左右。除<br>強制性的養老保險以外,國家還應鼓勵收入較高的職工進行個人保險,使其在喪失勞<br>動能力之後能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對政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職工可以按財政撥款<br>的比例由財政為他們建立相當原工資10%左右的補充保險。<br> 養老保險金的交納比例,需要經過大量科學預測和計算才能確定,是一個非常復<br>雜、嚴肅的問題。比例高了,將會給財政和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比例低了,將很快<br>出現入不敷出,過於頻繁的調整又會對職工個人帳戶的管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需要<br>十分慎重。目前是由各省、市、自治區分別確定交納比例,這對於人才流動和建立全<br>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都是不利的,應盡快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確定全國統一的<br>交費比例。基金的管理可以先由各省的社會保險部門(未建立的可由勞動部門)承擔<br>,但一定要建立社會保險預算,納入財政監督。基金只能用於支付職工的養老金,節<br>余部分購買國家債券,不得挪作他用。<br> 養老保險金的交納,可採取個人和單位各負擔一半的辦法,無單位的個體勞動者<br>則應自己負擔全部費用。因為交納水平與以後的領取水平相關,相信廣大勞動者是會<br>積極交納的,這是徵收管理工作的一個有利條件。<br> 對已有多年工齡的中年職工,他們個人交納的養老保險金年限短、數量少,又很<br>快面臨退休,應制定相應的過渡辦法。可以採取新老辦法相結合的方式,在退休時,<br>交納保險金之前的工齡按老辦法計算養老金,之後的工齡按新辦法計算養老保險金。<br>如:以30年為標准交費工齡,某職工交費之前的工齡為20年,退休後他可以得到按老<br>辦法計算養老金的2/3,其餘1/3則要按其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資金的多少進行計算。<br> 到本世紀末,爭取在我國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鎮所有勞動者,權力與義務相對應、<br>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br> (三)覆蓋全體職工的個人與單位共同負擔的失業保險制度。<br> 失業保險基金應實行社會統籌。其原則應該是以支定收、留有少量儲備。為簡化<br>管理,可以對所有就業人員實行統一的交納標准。對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凡屬非自<br>願中斷就業,並在失業前累計工作時間滿一年的,進行失業保險登記後,都可按規定<br>領取失業救濟金。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期限按失業前工作時間的長短劃分不同檔次,超<br>過此期限以後轉入社會救濟。<br> 失業保險金的發放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發放水平過高、時間過長,必然導<br>致一批人寧願選擇不就業,這在西方各國是屢見不鮮的。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br>,一定要避免這種養懶漢的現象出現。因此,失業保險金的發放水平應低於勞動者的<br>最低工資水平,發放期限最長不要超過24個月。<br> (四)建立城鄉有別、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醫療保險制度。<br>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若干年內還不具備建立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險制度的可能性<br>。因此,我們認為改革的目標還應定位在分別完善城鄉不同的醫療保險制度。<br> 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從1995年1 月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進行了試點,主要內<br>容是:醫療保險費用由國家、單位個人共同負擔。職工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用(約<br>占本人工資收入1 %)和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的50%記入個人帳戶,其餘<br>作為社會統籌。醫療費用首先從個人帳戶中支付,不足時,個人負擔小部分,社會統<br>籌基金中支付大部分。通過試點我們發現了方案設計中的一些問題:<br> (1)個人帳戶與社會統籌的關系沒有擺對, 醫療費首先從個人帳戶支付,超額<br>的由統籌解決,這就形成了一種逆向調節的機制,個人帳戶中存款越多的,個人負擔<br>的醫療費也越多,存款少看病多的就佔了便宜。於是,在試點地區人們普遍採取了全<br>家集中花一個人帳戶里的錢之「對策」,使社會統籌基金嚴重超支而個人帳戶卻有大<br>量節余。<br> (2)醫療改革滯後,缺乏鼓勵其努力降低醫療費用的機制, 相反醫療費特別是<br>葯費越高醫院獲利就越多。因此改革試點並沒能有效地解決醫療費連年增長的問題。<br> 針對試點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設計的醫療保險制度方案是:個人帳戶與社會統籌<br>相結合的大框架不變,個人與單位的交費比例不變,重新調整個人負擔與社會統籌的<br>關系,建立促進醫療機構努力降低費用的激勵機制。具體有以下幾點:<br> (1)個人交納工資的1%進入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單位交納的醫療保險也按各人<br>工資的1%計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進入社會統籌。 醫療費的報銷,在保險范圍內的<br>一律由社會統籌報銷,保險范圍之外的由個人帳戶支付,超額部分自己負擔。這里的<br>關鍵是制定嚴格、合理的醫療保險范圍,只有那些確實是必不可少的檢查、治療和葯<br>費才能列入保險范圍,例如有些葯品既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那麼進口葯品就不能進<br>入保險范圍,住院只有普通病房屬於保險范圍,要住高級病房則要由個人帳戶或自己<br>負擔。這樣就建立起了個人的制約機制,限制了醫療費用的過高開支。個人帳戶的余<br>額可按略高於銀行活期存款的利率計息,但職工不能將其取出或繼承。<br> (2 )醫療保險基金由目前歸財政部門直接管理改為由衛生部門管理,財政部門<br>進行監督。建立起一種推動醫療費用節約使用的機制。這樣,作為醫療機構的主管,<br>衛生部門會積極地推進醫療體制的改革,改變目前醫院靠開「大葯方」賺錢的局面;<br>衛生部門是醫葯管理的內行,他們可以及時、准確地對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進行調整<br>,並能有效地監督醫療費的使用情況,通過審查處方、查閱病例等手段制止「一人保<br>險,全家吃葯」現象的發生。<br> 在鄉村應繼續健全合作醫療網,以解決農村人口最基本的醫療需要。有條件的地<br>區可以逐步建立類似城鎮的醫療保險制度。<br> (五)開征社會保障稅,建立社會保障基金。<br> 當今世界各國籌集社會保險費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由社會保險機構根據<br>各個社會保險項目單獨確定保險費率,分別徵收,經費來源相互獨立,專款專用。這<br>種方式能確切反映各個項目的收支情況,但互濟性差,收費手續復雜,不利於降低保<br>險成本。第二種是將若干社會保險項目的費率合並,由國家稅務部門統一徵收,所籌<br>經費可在個人社會保險項目之間調劑使用,這種方法利用了徵收個人所得稅的程序,<br>有利於降低徵收成本,又可以保證保險基金的及時入庫。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優<br>勢明顯的第二種方式。<br> 我國社會保險金的徵收最終也應通過開征社會保險稅的途徑,使這種政府行為更<br>加規范、更加高效。具體稅目可採取逐步擴大的方式,第一步先徵收養老保險稅和失<br>業保險稅。社會保險稅的徵收也應採用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辦法,與個人所得稅的<br>徵收相協調,以利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樣做也有利於社會保險基金的財政管理。<br> (六)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服務社會化。<br> 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它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社會保障法律的規<br>定,負責制定各項具體的規章制度、政策和實施辦法,組織社會保障的實施工作。該<br>部門的主要職能有:管理社會保障檔案和個人帳號,按規定及時、准確地發放社會保<br>障金,保證社會保障基金的合法使用、安全運營。編制社會保障預、決算報告,處理<br>有關社會保障的查詢、申訴和糾紛等事務。<br> (七)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正確運用及保值增值。<br>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強制實行的保障制度,它的最終責任主體是國家,<br>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和運用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社會保障基金一旦出現赤<br>字,最終要由政府來負擔。因此作為以政府權利為依託組織的資金運行,應該在國家<br>的財政收支中反映出來,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絕大多數國家也正是這樣做的。我國<br>可以在目前由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組成的復式預算基礎上,增加一項社會保障預<br>算,將社會保障的收支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br> 社會保障基金是廣大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失去工作之後的最後保障,也是維<br>護社會安全穩定的資金保證,因此,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一定要堅持慎重原則,基金<br>的保值增值一定要避免風險。在正常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說投資的回報率越高其<br>風險性越大。社會保險基金結余的運用只能投資於購買國庫券、國家債券方面,不能<br>為追求資金的增值將其變成一種風險投資。

閱讀全文

與社會保險基金屬於國民收入中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