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人壽儲蓄型保險哪種好
所謂的理財,廣義上說,保險本身就是一種理財工具,因為最終,保險產品的功能,是保障客戶的財務安全,人生的生老病死,最後都歸結為經濟問題,都是錢的問題,有錢沒錢錢多錢少,都是問題。
狹義上講,非傳統壽險的功能,除了保障責任外,還兼顧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教育金、養老金等等而已,從這些形式上看,就知道,這都是中長期理財,說白了,都是和人生相關的生活規劃,都是人生規劃,這就不是簡單收益率多少的問題。
無論傳統類型保險(具有現金價值),還是分紅險或萬能險,本身都有一定的強制儲蓄功能,但因為形態模式的不同,各自具有自己的特點。
所以,在購買選擇是,還是因人、因家庭、因需求,合理規劃選擇的。
⑵ 想買人壽保險,請問香港人壽保險公司哪個好
你好,你是想買人壽保險吧,我覺得富通保險的「盛悅」萬用壽險保障計劃挺不錯的。保額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自由選擇,而且還能實現每年不低於2%的派息率,還有,投保兩年後,資金還可以靈活調用。像我這種需要資金周轉的,這種靈活的彈性設置實在太棒了。如果你想人壽保障兼顧財富增值可以考慮一下。
⑶ 哪些人不適合購買香港保險
大陸身份居民就不推薦去購買香港保險!現在香港代理人所推薦的那些保險大陸很多公司都有的賣!沒必要去那裡投,而且你怎麼知道這個代理人就是真的代理人??不會被騙??香港的那些經營人壽保單的保險公司是可以倒閉的!!
⑷ 境內居民已買香港人壽保險合規嗎
近日香港保險的銷售繼續火爆,國內各大媒體也進行了廣泛關注。其中上海衛視、CCTV2均對赴港投保做了相關報道。
各大媒體的報道,均闡明了香港保險本身的獨特優勢。關於CCTV2的報道,我們也看出赴港投保的火熱也引起外匯管理局的重視;
關於外匯管理局的職責需要大家明確:
外匯管理局主要是負責外匯收支、買賣等國際結算業務,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等實行的管理措施。
從外管局的職能不難看出,其主要是負責外匯管理的國家機構,和保險毫無關系,更不用講香港等第三地市場了。
那CCTV2報道所指出的購買分紅險不合規指的是什麼呢?
其實此則報道中只是說明在香港利用刷卡的方式購買分紅保險不符合外管局外匯管理的要求,只是繳費方式的問題,並不是講購買香港保險不合規。
大家也不必大驚小怪,其實我國的外管局對於境外消費早有要求,之前也因為境外不法套現行為進行整頓。去年財新網等媒體曝光了利用銀聯卡在澳門「假購物,真套現」的手法,規避內地對於公民攜帶現金出境的限制,令內地和澳門聯合展開了一次對於地下錢庄的大掃盪,大量珠寶鍾錶店被要求移除銀聯刷卡業務,兩地也達成了反洗錢合作意向。
內地外匯管理局也在去年9月推出新規定,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境外累計取現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銀行卡此前規定僅為每卡每日境外取現不超1萬元,也就是年累計總額可達到300多萬,與目前的10萬上限相比,縮減幅度相當驚人。
下圖是外管局在2010年便發布了境外刷卡消費的通知,其中也涉及到金融類消費的刷卡要求。(詳見第6條)
我們再看一看香港保監處是如何規定內地客戶赴港投保的:
從上面文件回復不難看出,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任何人士在香港內完成投保都是符合要求的。
同樣,我們反過來想一下,國內保險公司也是接受外國人士投保的,購買保險一樣也是合法的。
綜上所述,內地人士赴港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我們的外管局只是因為最近人民幣的貶值,對外匯管理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刷卡繳費的方式將會受到更多限制,這種監管是對所有外匯渠道的,而不是單單限制香港保險。
最後補充一下,香港保險刷卡繳費只是為了方便內地客戶。保險還可通過匯款、網銀、轉賬、支票等多種方式完成。還是建議大家趁著還能刷卡,抓緊采購,去購買產品同時在辦張香港銀行卡,未來會更加方便。
附註:首先必須明白,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是完全合法的。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內地居民赴港期間向香港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早在2010年,廣東省保監局就做出明確表示:如果內地投保人自行出境,並自願購買香港保險,那麼這些保單就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護。
此外,根據香港法例第41 章保險公司條例,任何在香港獲授權之保險公司,在香港推介人壽保險均屬合法,不論銷售對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國人士或中國內地人士。
香港的保險是對全世界開放的,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可以申請到香港來經營,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到香港來買保險,只要過程是符合香港法律,這就是自由市場經濟。
香港是全世界知名的自由經濟體,有英國遺留下來的完善的普通法法治體系,且執行有效,所以,只要在香港合法簽訂的保單,不管投保人是何種國籍,一律受香港保險監理處監管,也受香港法律的保護。
內地居民(大陸居民)在香港簽單的合法保單,跟香港本地人簽訂的保單,權益是完全相同的。
事實上,香港保險公司對於客戶投保的一系列流程把控是非常嚴格的。
香港保險公司通常都有設立簽約認證中心,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時,必須親自前往辦理(18歲以下未成年人可有監護人帶上資料代為辦理)。客戶在辦理香港保險購置手續時,在保險公司簽約認證中心,都會三方見證,並進行錄音錄像,作為客戶赴港投保的記錄。此外,內地居民的港澳通行證、甚至是過關記錄(過關小票)等,都將作為投保憑證保存下來。所有這些在香港境內簽署的投保文件,都是受到香港法律認可和保護的。
⑸ 香港保險為什麼那麼火
您好!香港保險之所以很火,與其保額、保障范圍、預期收益、條款設置等方面有關。具體如下:
1、費率低,保額高: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的保費只是內地購買保費的1/3,甚至1/2,尤其是保誠,價格不僅便宜,預期收益還很高。這也是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價錢之所以比內地便宜這么多,主要是因為香港保險費用是按照國際發達國家標准制定的,香港醫療制度健全,基礎保障費非常便宜。再加上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相對更便宜。
2、保障范圍更廣:香港地區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通常都比較廣泛,拿重大疾病險為例,內地保險公司只提供30多種重大疾病,與此相比,香港重疾險可以保障50多種重大疾病,另外還提供原位癌等60多種早期或非嚴重的保障,總共能夠提供120鍾左右的疾病保障。
4、預期收益更高:除了保障,港險的預期收益也更高,對內地居民來說,購買香港保險是投資增值不錯的選擇。香港地區儲蓄型保險收益大多都提供5%—10%的年復合回報率(當然是基於現金價值計算的),有時甚至高達20%。除此之外,還有每年保證的或者非保證的現金紅利或復利。於此相比,我國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定位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調為3.5%。
4、條款設置人性化:香港是一個法制的地區,在如下三個方面特別人性化。1)在保險保單這塊,能夠給消費提供一個「不可爭議」的條款,規定香港保險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兩年以上的壽險保單「作廢」。簡單來說,保險公司以投保人隱瞞、漏報、誤告等理由予以抗辯的期限是兩年,超過兩年保險公司便不得以此為由拒付賠償金。2)在國內投保人壽險,由於免賠責任、免賠條款,由於天災、地震、暴亂、示威等不是或不一定投保人故意參與令自己死亡的事故,受益人是拿不到賠償的。而在香港投保人壽險,保單是沒有免賠責任、免賠條款的。保障不會因為投保人搬遷、移民、轉職業等等而改變,各保險公司只在自殺理賠有時間規定,香港保險都賠付保額。3)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為個別保單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費管道,協調及排解他們與投訴局會員公司就個人保單而引致的索償糾紛。只要保單是有投訴局會員公司,按香港法律出發,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其居住地在哪,皆可獲得投訴局的免費服務。
5、流程簡單,審核相對寬松:香港的保險,大部分還是以提供保障為本業,對於風險分保及風險管理都能好好掌控。因此投保流程會相應簡單許多,審核也比較寬松。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香港投保人壽保險或重大疾病保額港幣300萬以內,都是免體檢。若需要體檢,費用由保險公司支付,如果保額在五十萬美元以下,只須簡單申報財務狀況。
6、離岸資產保護:最後一點,香港保險的最大優勢還是資產的合理配置。通過港險這一渠道,將人民幣資產轉化為美元資產或者港幣資產。由於保險公司具有很高的保密性,高端客戶可享受保險產品將部分資產安全轉移到境外,同時可以保險公司,動用資產杠桿將資產放大,通過UL的方式,保險公司和私人銀行合作,你只需交100萬美金,私人銀行就會貸給你100萬美金,然後這200萬美金的價值就可以實現1000萬美金的保額。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會每年給你反還保證紅利,私人銀行也會,這樣下來,一年光紅利與利息的收益就接近9萬美金。而香港作為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擁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在全世界廣泛投資,一直都是有錢人的最後避難所,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格外比較的。
⑹ 請問~香港最大人壽保險公司是哪家
信誠人壽。
⑺ 香港保險主要有哪些險種
香港的長期保險業務產品分為保障型和投資型兩大類。目前,內地市面上的香港保險的種類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重大疾病險,第二種是高端醫療險、第三種是大額保險。
一:重大疾病險
1、香港的重疾險保障范圍更廣、保費低且保障時限長。有保險專家專門比價顯示,同一種類型保單,香港保險保費只有內地的60%左右。且香港重疾保險,多保至終身。
2、內地規定重疾至少包含6種,共有25種重疾全國適用統一條款,而香港多數險種包含30多種重疾,部分甚至有50-100種以上重疾種類。
3、另一方面,內地保險公司對疾病的定義更嚴格,例如「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許多情況均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不保」。
二:高端醫療險
對於高端醫療險而言,香港保險的針對性十分強,優勢明顯。比如香港一款高端醫療險,主要有7個方面的優勢:
1、提供終身醫療保障高達5000萬港幣。
2、每年可使用的醫療基金高達2000萬港幣。
3、涵蓋所有疾病住院及治療所需費用。
4、尊享全球最頂尖5%優質醫療服務。
5、指定醫院住院直接結算(住院免找數)、終身保證續保。
6、用有限的額度(約36萬-120萬人民幣)買斷終身所需醫療費用。
7、最低繳費期6年,第12年後任意時間可領回所繳全部本金,並有可觀的紅利盈餘。
三:大額保險
1、赴港買大額壽險也比較劃算。例如香港某保險公司的一款大額壽險,用客戶繳納等值100萬美金的保費,在87歲之前不論任何原因身故,都可以獲得500萬美金的賠償,直接賠付給受益人。
2、香港壽險的賠付比例相當於1:5,如果使用貸款,賠付比例相當於1:22。
⑻ 長期儲蓄型保險的意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儲蓄分紅險種
一般以10年為底限設計,最大的特色所在,便是「保險滿期生存保險金」這一條款。10年或更長的投保期限後,若被保險人平安生存至保險期滿的生效對應日,保險公司便會如數給付相當於多年累計保費總額略有升值的「滿期生存保險金」和累積紅利。
滿期生存保證金便是投保者在保險計劃開始時可選擇確定的儲蓄目標。加上保險公司每年的紅利,投保者的收益將可能遠遠超過預期。如在保險期滿前終止保單,投保者也可獲得按保單累計年期而確定的保單現金價值和保單終止前的累積紅利。
舉例
假設一名30歲的被保險人,於2002年8月1日投保了20份某保險公司的儲蓄分紅型保險,共繳納20000元保費,則2012年8月1日可領取22880元,外加若干紅利。
儲蓄分紅險種的紅利計算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累積生息,即紅利按保險公司每年確定的紅利累積利率以復利方式計息,全部累積紅利在合同終止時領取,又或是按年領取紅利等,不一而足,依各保險公司的具體產品各有不同。
固定收益上限
根據保監發[1999]93號《關於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明確指出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復利2.5%,並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
意思就是說儲蓄型保險在不計算分紅的情況下之考慮保單固定收益的話,年化復利收益是不會超過2.5%的,對於大陸內各家保險公司都一樣。(香港地區保險公司不受到保險法的限制,所有在大陸內銷售的保險均受此限)
儲蓄險誤區
首先,少兒通常並不需要壽險,因為從經濟角度講,絕大部分兒童並非家庭經濟支柱,失去子女對父母最大的打擊是精神層面的,而非物質、經濟的。因此,投保壽險意義不大。同時,少兒壽險的保額有著明確限制,未成年人死亡保險承保限額最高10萬元,目的是盡可能規避道德風險。若父母為孩子投保很多壽險,保費其實是浪費了。
第二,儲蓄型保險雖然有著越早投保,費率越低的特點,但父母在考慮時不該忽視保費的時間價值。站在保險公司的立場,不同年齡投保所需保費都是考量了死亡率、性別、教育金返還時間、數額等各方因素的,並不存在在某年齡投保最劃算這樣的情況,因此,家長無需執著於早些為孩子投保,徒增繳費壓力。
第三,家長不該期望一份周全的保險保到老,因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在變化著,他所處的家庭環境、經濟環境、生活環境都不會一成不變,因此,一份你現在看來十分滿意的保險產品,在多年後可能價值已明顯縮水。與其放眼不確定的未來,不如更扎實地看待現在,真正考慮給孩子帶來風險的因素,並最大程度排除經濟影響。。
⑼ 香港富衛保險怎麼樣
香港保險業自1841年開始發展,發展至今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至今,據不完全統計香港保險香港260多家保險公司,人壽保險60多家,保險經紀、代理機構600多家。其中,不乏像香港保誠、安盛、友邦等這樣國際性的知名保險公司。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保險概念和體系。出現今天這個話題,正確看待香港保險正是基於兩地的異同點出發的。如果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兩地保險。
兩地各有優勢:短期效益vs長期效益
以兩地重疾險為例
香港保險假設為8歲男孩購買總保費約合人民幣47萬元上下的少兒儲蓄類保險,香港B公司和內地G公司出具的兩份保單的對應保額分別為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0.76萬元,以1美元=6.1523人民幣元計價,下同)和19.86萬元人民幣。
每年領取的教育金或保證現金這部分,香港B公司5年後開始返還,直到終身;內地G公司則從投保當年就開始返還至17歲,這兩種方式哪種更劃算,與被保險人的預期和工作生活情況大有關連。
到第13個保單年度結束即被保險人年滿21周歲後,香港B保單13年領取現金累計為2.35萬美元(摺合為人民幣14.458萬元),
而內地G保單為25.216萬元人民幣,差距近1倍。
以該階段的現金領取額看,內地保單完勝。
如果投保人希望教育金盡早發揮作用,選擇內地這份保單更合適。
如果投保人希望為子女留下一份長期生效的儲備基金,則香港保單設計更為適宜其需求。
假設香港B保單的被保險人在30歲退保,其保單對應的現金價值總額為27.4萬美元。
再加上此前已經領取的4.9萬美元,總計為32.3萬美元(摺合為人民幣198.7萬元)。
內地G公司保單由於在21周歲之後不再發放教育金,直到45歲可再領取滿期保險金即所交保費46.5萬元,加上此前領取的25.216萬元,共計領取額度71.7萬元。
這一階段,香港保單回報又高出不少。
上述對比顯示兩地儲蓄型保險產品的不少差異。
一:香港儲蓄型保障計劃多數保單前2年現金價值均為零,內地保險計劃很少有頭兩年現金價值為零的情況,例如上述退休保險計劃,內地保單繳費第一年的現金價值為3.43萬元。
二:香港保險多保至終身,而內地儲蓄型保險計劃保障期間跨度非常大,例如少兒類成長保險保障至22歲、25歲、30歲、45歲的比較多見,保障至60歲、80歲的產品非常少。
評價:現金價值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地保險市場環境和經營理念不同。現金價值為零顯示香港保險公司對於退保風險控制更加嚴格。而內地由於民眾較差的風險意識和部分營銷員不當的銷售方式,使得內地保險公司往往不得不投入更多資源處理退保風險。
三:香港保險產品在退保方面的支出顯著低於內地產品,從而能夠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生存金給付給客戶,同時利潤率也略低於內地。
評價:終期紅利差別也是兩地儲蓄型保險差異的主要區別之一。保單中演示的終期紅利一般是不保證的,有時一些保險公司實際收益率會達不到其演示收益率,但總體而言香港的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非常豐富,投資收益率一般要高於內地保險公司表現。
造成兩地保險產品價格不同的原因很多。保單定價需要考慮預定利率、生命表、費用率、利潤率等多種因素。內地保險產品的保單預定利率一般比香港公司高,但設定的利潤率可能也高於香港公司,此外,香港和內地的生命表也有所差異,香港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更廣,這也會影響保費的釐定。
有專家詳細研究過兩地保單後認為,內地市場要解決該不該買保險等消費者教育問題,市場教育需要投入成本,大進大出的銷售人員職業素養跟不上消費者成長,使得保險銷售渠道能力不足也會增加成本。
四:在香港地區保險的銷售過程中,簽約的環節相對復雜、繁瑣,比如「面簽」一定要到保險公司談話、詢問。
內地保險銷售雖然也有品質控制環節,但仍有不少漏洞。買賣雙方互相信息不對稱,也推高了保險成本。此外,還認為,香港保險業發展時間長,市場主體充分競爭、監管清晰透明,投訴渠道多,可以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對於內地保險業也是一種借鑒。
五:相對於重疾險保單,儲蓄型保險對於匯率變化的敏感性更強。香港保單多以美元或港幣計價。
購買香港保險對價格不敏感的人居多
購買香港保單的多為中高端人群,去香港買保險保費支出多在數萬以上,數十萬上百萬也很常見。因為赴港購買保險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成本和精力。價格敏感人群即便保險費便宜過內地保險,但仍不足以替代時間和繁冗手續增加的成本。
隱形差異存在
雖然內地人士對香港保單的性價比十分青睞,但在購買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隱形差異」。這主要是考慮到投保人居住地不在香港,相對的風險性較高,所以保費也會相應增加。
「一般來說,內地訪客在香港簽署的人壽和醫療類保單基本條款與香港居民大致相同,而一些重疾險的保費則有一定的差異,某些重疾險保單內地人購買的保費可能貴於香港本地人。
香港保險理賠糾紛要關注
對於內地人士到香港地區購買保險,陸國城認為,最大的麻煩在於理賠糾紛。雖然香港公司賠付較快,但由於兩地存在多種差異,一旦發生理賠糾紛,內地被保險人必須要到香港去協商甚至走法律程序,需要聘請香港律師。香港律師收費高昂,即便被保險人最後贏得官司,訴訟費用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甚至可能會佔到理賠額的一半。
由於本地保險市場日趨飽和,內地訪客已經成為香港地區各大保險公司爭相搶奪的一塊「大肥肉」。
理賠糾紛發生怎麼辦?
香港的保險理賠程序通常比較正規,一般在遞交齊全的資料以後,一切正常的話,在8-15個工作日完成理賠。
以重疾險理賠為例,被保險人需要填寫賠償申請表,並由被保險人的診治醫生填寫相關疾病的醫生報告,以及相關疾病的病理報告和其他相關檢驗報告等。此外,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被保險人進行體檢,相關費用則由保險公司承擔。
一般索償投訴可以分三個步驟,首先向保險公司進行內部投訴,在接到保險公司最終賠償決定後仍不滿意,則可以考慮先向保險索償投訴局進行投訴,最後再考慮聘請律師進行法律訴訟。
⑽ 香港的壽險好還是儲蓄型保險好
保險沒有好壞之分,要看你需要什麼樣的保險了,唯一的差距體現在保費和保障工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