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險理賠 > 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原因分析

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原因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15 15:14:37

❶ 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國家有什麼辦法

1、收支不平衡只是部分省,不是全國。
2、國家早就規定社會保險基金由財政兜底。

❷ 簡述國家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響

產生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結構性失衡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往往取決於貿易收支狀況。如果世界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本國輸出商品的結構也能隨之調整,改該國的貿易收支將不會受到影響;相反,如果該國不能適應世界市場的需求而調整商品的輸入結構,將使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發生不平衡。由這類因為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而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稱為結構性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西方國家經濟受再生產周期規律的制約。在再生產周期的各個階段,由於人均收入和社會需求的消長,會使一國的國際收支產生不平衡。由於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發展,主要西方國家經濟周期階段的更替會影響其他國家經濟,致使各國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這類跟經濟周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稱為周期性不平衡。
(三)收入性失衡
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可能是由於經濟周期階段的更替,也可能是由於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所引起的。一國國民收入的增減,會對其國際收支產生影響:國民收入增加,貿易支出和非貿易支出都會增加;國民收入減少,則貿易支出和非貿易支出也會減少。這種由於國民收入的變化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稱為收入性不平衡。
(四)貨幣性失衡
在一定的匯率水平下,一國貨幣如果高估,則該國商品的貨幣成本與物價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必然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從而使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相反,則出口增加和進口減少。這種由於貨幣對內價值的高低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稱為貨幣性不平衡。
(五)政策性失衡
由於一國推出重要的擴張或緊縮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或者實施重大改革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六)貿易競爭性失衡 由於一國商品缺乏國際競爭力所引起的失衡
(七)過度債務性失衡 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發展民族經濟的過程中,違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則,借入大量外債,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時一些發達國家實施高利率政策和保護主義措施,結果使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逆差不段擴大
(八)偶發性原因
除以上各種經濟因素之外,政局動盪和自然災害等偶發性因素,也會引起貿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額資本的國際移動,因而使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就上述各個原因來說,經濟結構性因素和經濟增長率變化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具有長期、持久的性質,而被稱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僅具有臨時性,因而被稱為非持久性不平衡。

❸ 養老保險基金問題

養老保險基金現存問題與解決對策

2010-2-6 10:48 來源:法律教育網【大 中 小】【我要糾錯】
摘要:養老保險是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基金又是養老保險中必不可缺少的條件,在當前,做好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與徵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對養老保險基金現存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問題;對策

在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今天,養老成為整個國家、社會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為保證人們退休後的生活,養老保險應運而生。所謂養老保險,是指國家和社會以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依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法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年齡後,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對於保障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於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尚不發達,所以不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現階段中國養老保險中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

我國現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堅持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留有部分積累」的原則籌集。但是,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覆蓋范圍狹窄,大多由擁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繳納,一些民營單位、私人企業受利益的驅使,拖欠甚至脫逃繳納的范圍,許多虧損企業也無力按時繳納,農村養老保險尚處於起步階段,問題重重。通過籌集原則可以看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由三方共同負擔,但是從中受益的卻是個人,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繳納基金的積極性,目前尚沒有一部明確的法律規定企業必須繳納基金,再加上一些新建立的企業游離在社會保障之外,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難上加難。而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方面,表現出的「工作的一代」供養「退休的一代」的代際贍養原則,又加重了個人與企業的繳費負擔。

(二)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

體制養老保險基金與財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養老保險容易被挪用和拖欠。由於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人口結構、收入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為了防止外地人員的流入,各地普遍嚴格限制跨地區的參保人員個人賬戶基金轉移。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管理格局,使得各統籌地區的社保經辦機構,只能管理本地區參保人員的有關情況,而對參保人員在異地是否曾參保則無過問。再加上冒領保險和提前退休現象的與日劇增,更為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蒙上了層層迷霧。

(三)養老保險基金的發放

在退休金的發放方面,受職務高低和退休時間的影響。職務高的繳費數量大,享受的退休金也多,職位低的則反之。退休早的職工繳費少,享受的退休金也少。而退休晚的則反之。正是這種原因造成了養老金發放中的一些不平等與失衡現象。

(四)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

在養老保險保值方面,雖然我國規定在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但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費大都被用於支付現期的退休金,對於剩餘資金,政府規定除保留兩個月支付款外,其餘金額的80%必須購買政府債券或存入銀行,利息用於未來養老金的支付。受通貨膨脹影響,這些收入極少,因而出現養老保險金結余不斷貶值,個人賬戶空賬的現象,這必然會對未來養老保險帶來沉重負擔。

二、我國養老金體制改革的建議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

對現行養老基金籌集方式的改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基金徵集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體現基金徵集同待遇支付相配套、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聯系的基本原則,資金來源多渠道,實現城鎮勞動者全覆蓋的養老保險基金徵集制度。

(二)養老保險基金管理

應該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養老金發放的體系。這樣可以避免參保人員退休時只能在某一地區享受養老待遇而不能跨地區享受。對於無法轉移或不願轉移到其他統籌地區的養老保險,在當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戶口遷移出本地區時,也應允許其領取個人賬戶儲存金。同時還要健全各級政府的勞動保障的有關機構體系,採取獎懲措施,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養老基金的挪用與拖欠。

(三)養老保險基金發放

首先,對正常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企業,應按時足額發放退休金,不允許採取差額撥付的辦法。對有能力而不按時繳納的企業要積極進行催繳,除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外,還要按規定加收滯納金。對確無能力繳納的困難企業,各級勞動部門和社會保險部門要及時辦理緩繳手續,以保證按時足額發放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減發、停發或緩發。其次,應以當地社會平均水平為准。加大基金的調劑力度,使收入相差不太懸殊,充分地體現保障制度帶給人們的優越性。

(四)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

首先應加大各級政府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力度,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其次建立一種能對風險與投資實施有效控制的養老資金投資體制,投資於那些風險相對小,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領域,增加資金來源。國務院體改辦宏觀經濟體制司司長宋曉梧建議,成立專門的、相互競爭經營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營運個人賬戶,以達到個人賬戶基金的保值增值。

(五)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問題

自1999年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入整頓規范階段,但是大多數地方並沒有做出適當的回應,在基金籌集、管理與發放上均不規范。首先,在基金的籌集方面,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多沒有企業的繳納,只有本人自願繳納,這就違背了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性質,而這種單方的繳納方式更偏向於商業保險。而農民由於資金方面的限制拖欠,逃避繳納養老保險基金的問題嚴重,這樣不但加重了農民的負擔,還造成養老保險體系的不完善。即使農民按時按量繳納了保險,但是地方政府的挪用情況又十分猖獗。所以,首先要減輕農村老年人的貧困問題;其次要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再次養老基金要一直保持在最初規定的利率下,防止因利率下調帶來的損失,只要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的農民繳納養老基金。同時還要通過宣傳教育,讓農民自願繳納養老保險基金。

參考文獻:

1、張左已。領導幹部社會保障知識讀本[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

2、蔡秀靜。防止養老保險基金不必要流失的思考與對策[J].經濟師,2006(11)。

3、彭樹生。論「稅費分籌」——深化改革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方式的探討。

4、劉曉娟。對養老保險基金發放工作的幾點建議[J].財會月刊,2003(2)

❹ 論述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手段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結構性失衡
因為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跟經濟周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
(三)收入性失衡
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一定時期一國國民收入多,意味著進口消費或其他方面的國際支付會增加,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
(四)幣性失衡
因一國幣值發生變動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當一國物價普遍上升或通脹嚴重時,產品出口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在其他條件不便、變的情況下,出口減少,與此同時,進口成本降低,進口增加,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反之,就會出現順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國推出重要的經濟政策或實施重大改革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調節國際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財政政策 採取擴大或縮減財政支出和調整稅率的方式來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當國際收支大量順差、國際儲備較多時,採取增加財政預算、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率、刺激投資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費水平,促使物價上漲,增加國內需求和進口,減少順差。當國際收支大量逆差時,則可採取削減財政預算、壓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緊縮通貨等措施,迫使國內物價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減少逆差。

金融政策 採取利率調整、匯率調整和外匯管制等政策來調節一國的國際收支:①利率調整。提高或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和再貼現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資本的流入,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當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順差時,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資本外流和擴大投資規模,使順差縮小。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資流入,控制投資規模,使逆差縮小。但是,提高利率會使本幣匯率上升,容易影響國內投資,抑制商品出口,從而發生貿易收支逆差或使逆差擴大,從根本上影響國際收支的改善。因此,只有在幣值嚴重不穩,國內經濟和金融狀況不斷惡化時才採取調整利率的措施。②匯率調整。通過貨幣法定升值或貶值,提高或降低本幣的匯率,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升值後,本國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就會相應提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就會下降,在客觀上起到鼓勵進口、抑制出口的作用,從而使順差減少;相反,貨幣貶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逆差。但運用匯率手段調節國際收支失衡,往往會遭到其他國家的抵制。③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機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預外匯的自由買賣或採取差別匯率。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擴大、外匯入不敷出時,制定嚴格的外匯管制條例,對外匯買賣、外匯的收入和支出實行嚴格管制,控制外匯的支出和使用,防止資本外逃,可以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效果。

貿易管制政策 貿易管制政策的著眼點是「獎出限入」。在獎出方面,主要是實行出口信貸、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和出口補貼。出口信貸是由進出口銀行為擴大出口向本國出口商或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是由國家行政當局對本國出口商向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買方信貸提供擔保,一旦進口商拒付貨款或無力償還貸款而使本國出口商受到損失時,由國家負責補償損失。出口補貼是國家行政當局為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本國出口商提供現金補貼或稅收方面的優惠。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實行關稅壁壘、進口配額制和進口許可證制。關稅壁壘是指貿易進口國為限制或阻止某種商品的輸入而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措施。進口配額制即貿易進口國為限制進口而對某些商品的進口規定最高的數量或金額。進口許可證制度是貿易進口國為限制進口而對某些商品實行進口控制的手段。它規定,某種商品只有在領取許可證時才能獲得進口所需的外匯。

國際借貸 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籌資或政府間貸款,可以獲取資金彌補國際收支逆差。但在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獲得國際貸款的條件往往很苛刻,勢必增加還本付息的負擔,使今後的國際收支更加惡化。因此,國際借貸只能作為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權宜之計。

❺ 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著哪些嚴峻問題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國家為化解公民老年風險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會保障制度。世界各國大都通過立法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為實現勞動者老有所養提供保障。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創建,80年代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90年代開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對於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建立完善以養老等社會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關繫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黨和政府對養老保險工作極為重視,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實現「兩個確保」的工作要求。然而,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在運行方面卻面臨著嚴峻的財務危機,主要是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赤字逐年加大。這一問題如果不及時研究解決,將危及到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動搖社會保障制度的根本。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統籌制度的實施是從1986年開始,到2002年收繳支付總量達到240億元,人員覆蓋范圍包括職工和退休人員達到近400萬人。1998年以前基金收支基本上年年有結余,1999年開始出現赤字,收支狀況逐年失衡。1999年赤字為1.4億元,2000年為5.4億元。鑒於基金的嚴峻形勢,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均下大力量組織進行了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基金的征繳工作,市政府與區縣政府簽訂了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指標責任書,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增加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才止住了赤字進一步增大的勢頭。即使如此,北京市2002年養老保險的赤字仍在4億元左右。預計幾年下來,過去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將會消耗殆盡,而且這兩年的擴面征繳工作比較深入,下一步基金增收的潛力已非常有限。在今後一定時期內,如何籌集充足的資金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已成為一個現實問題。
造成養老保險基金赤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養老保險實行現收現付制,單位從參加養老保險開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就開始由統籌基金支付,基金缺少一個必要的積累過程,而同期國家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又明顯不足。二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退休人員數量增加較快,總量不斷加大,而繳費人員數量增加相對緩慢,人口負擔系數逐年上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以2000年11月1日為標准時間進行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6.96%(按國際標准,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及以上人口佔7%以上,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表明我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北京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已超過8%,老齡化更加突出。養老保險負擔系數接近0.5,即幾乎是每2個職工繳費供養1名退休人員,負擔很重。同時,近幾年基本養老金水平增加顯著,支付壓力逐年加重。三是養老保險承擔了過多的體制改革成本,近幾年國有企業實行減員增效,股份制改造,大批職工失業或隱性失業,大量富餘人員辦理提前退休手續,繳費人員減少,退休群體急劇增大,企業負擔實際上轉化為社會保險負擔。2000年和2001年部分中央勘察研究設計單位和部分市屬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參加養老保險統籌,從轉制之月開始繳費,以前年度不補繳,視同繳費,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納入統籌基金支付,原來由財政負擔的部分費用轉由養老保險統籌負擔,更加重了基金壓力。四是社會保險覆蓋面不夠廣,個體私營企業參保率不高。已經參加養老保險統籌的,有很多單位依法繳費意識不強,為了少繳社會保險費,瞞報、漏報繳費基數,拖欠養老保險費,造成養老保險費不能應收盡收。
北京經濟較為發達,養老保險基金到位率每年都在95%以上,基金收支狀況如此,全國形勢更不容樂觀。近兩年國家對社會保障的投入都在幾百億元,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從現在開始採取措施,解決養老保險基金不足的問題。鑒於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矛盾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相應的解決辦法也應從多方面系統考慮。如,確定和保持合理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嚴格控制退休人員的增長,重點是控制提前退休;提高養老保險基金資本化管理運營能力,使其保值增值;考慮適當延遲退休年齡;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繳費基數的審核,爭取應收盡收。
即使採取以上辦法和措施,仍難以徹底解決目前存在的養老保險基金不足問題。為此,建議建立養老保險財政儲備金制度,彌補當前的養老基金不足並為今後進行必要的積累。儲備金主要來源:一是每年從財政收入中(包括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提取資金彌補當前養老保險基金不足,再從財政增收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養老保險財政儲備金,專項用於養老保險基金的積累;二是建立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機制,將出售小企業或國有股減持所得變現資金、國有土地佔有稅等收入,注入儲備金;三是發行社會保險彩券,從社會上籌集一部分資金。同時對通過這些渠道籌集到的儲備金,進行資本化管理運營,實現儲備金的保值增值。
養老保險制度關系國計民生,加大對養老保險的投入,建立養老保險財政儲備金制度,不僅是市場經濟體制下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的需要,也是保證養老保險制度正常運行的迫切要求。建議財政等有關部門抓緊研究解決。如果不從現在就採取措施建立儲備金,積累養老保險基金,就難以應對未來時期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屆時財政也難以承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急急急!!!我國養老基金「空帳」形成的原因和解決的基本思路

養老保險的基金缺口是體制運行的最大難關,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人口老齡化。據統計,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3億,占總人口的10.2%。10%是老齡化社會的臨界點,也就是說我國已進入老齡型國家的行列。由於1950—1958年、1962—1970年以及1985年以後3次生育高峰,加上計劃生育政策、不斷預期的人口壽命延長、撫養孩子的成本增加等因素,使我國面臨著比西方國家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另外,我國現有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這意味著我國每年凈增380多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50多萬80歲以上的老年人。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占總人口的33% ,到2040年將佔45%,而以此相對應的勞動力隊伍的規模將開始下降,1995年65歲(含65歲)以上的退休人數與職工比為1:10,預計2050年將下降為1:5。這種人口走勢預示著我國勞動者的數量將相對下降,社會保險繳納水平也會隨之下降,養老保險基金積累將相對縮小。
2.退休年齡低。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建立的企業職工退休制度,對退休年齡有明確規定,1958年和1978年曾兩次修改。1991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原職工退休年齡規定給予延續,即男職工滿60周歲,女職工滿5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提前退休的規定:男職工滿50周歲,女職工滿45周歲,因疾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提前退休即病退;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有毒有害工種(即特殊工種)的工作,男職工滿55周歲,女職工滿45周歲,可提前退休。
世界各國退休年齡不盡相同。全世界165個國家對退休年齡做了具體規定,男女退休年齡相同的多於男女退休年齡不同的國家(相同98國,佔59 4% ;不同67國,佔40.6%)。男性平均退休年齡高於女性。1999年,全世界165個國家平均退休年齡,男性為60.5歲,女性為58.6歲;凡男女退休年齡有差距,都是男性高於女性;男性一般比女性高3~5年;最高退休年齡(享受養老金年齡)男女都是67歲(丹麥、冰島和挪威),男女最低退休年齡(享受養老金年齡)為5O歲(史瓦濟蘭、尚比亞、科威特等);我國退休年齡男性6O歲,女性5O至55歲。
其中,男性「工人」與女性「工人」退休年齡差距為1O年,是世界上兩性退休年齡差距最大的國家。我國男性低於世界平均退休年齡0.5歲,女性低於世界平均退休年齡8.6歲。因此,我國應在普遍提高退休年齡的同時,縮小男女之間的差距。
3.覆蓋面狹窄。在我國,養老保險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全覆蓋。社會保險的公平原則要求將全體國民都納入社會安全網,但在我國真正能享受到社會保障的人只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有企業和城鎮大集體企業職工,而這部分人員只佔社會成員的一小部分。據調查,各地國有、集體企業使用的本地籍農村勞動力、外來勞動力,特別是建制鎮以上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城鎮自由職業者,並未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覆蓋范圍。
另外,一些國有、集體企業參保人數大幅度下降。隨著企業改制力度的加大,近年來,各地中斷繳費的職工急劇上升。據勞動保障部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01年6月 ,全國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比上年年底減少25萬人,降幅為0.28% ,參保繳費人數減少155萬人,降幅為1.45% ,而我國同期計增離退休人員79萬人,多支出養老金105億。
4.基金投資運營管理水平不高,方式單一,難以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為了加強對基金的管理,國務院明文規定,目前養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除預留相當於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債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這種嚴格的投資政策造成了基金的低收益率,而實際收益率低是基金收支失衡的主要因素。
在我國現行的部分基金積累制的籌資機制下,基金收益率只有超過通貨膨脹率和工資增長率,才能保證其未來的抗風險能力。投資政策的限制使基金只能用於購買國債或存入銀行。由於2O世紀8O年代以來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基金的實際收益率自1992年之後一直為負數。事實表明,養老基金存在貶值『口』題,這必然會使基金的保值增值難以實現,最終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的長、短期收支失衡。
5 實際繳費率低。在我國,工資總額遠遠小於實際的勞動收__入,同時基金征繳率明顯偏低,基金收入大打折扣。與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作為社會保險費基石的工資總額在我國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勞動收入非工資化、非貨幣化程度高,工資總額大大少於勞動收入;第二,社會保險制度核定的繳費工資額小於工資總額。我國的勞動收入由實物收入和貨幣收入組成。貨幣收入又包括政府統計口徑的工資總額和非工資收入。雖然政府規定工資總額由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組成,但企業會以種種名義發放不統計在「工資總額」內的收入,形成一部分非工資收入。這樣,社會保險機構核定的繳費工資總額遠遠小於統計口徑的工資總額。
6.轉製成本的客觀存在。過渡時期的社會政策存在轉製成本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養老保險從「現收現付」轉為「統賬結合」是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項根本性的制度變革,在轉制過程中,必然會有相關的轉製成本出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隱性負債補償問題。在原有的現收現付模式下,當期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支付當期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而當期職工的養老金則由下一代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支付。這種代際轉移支付使現收現付制能一直延續下去,任何一代人的養老金總有明確的支付主體。但在「統賬結合」的制度實行後,當期職工的繳費只負責自身的養老金積累,既不需要承擔為上代人養老的義務,也不依賴下一代人為自己養老,代際之間的轉移微乎其微。但那些已退休職工和在實施個人賬戶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也就是所謂的「老人」和「中人」,由於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養老金積累,而是通過現收現付制對上一代退休職工做出了自己的養老貢獻。在制度轉變後,這部分人的養老費支付自然失去了資金來源,這就是在轉制過程中必須面對並且應予以補償的一種「隱性負債」。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製成本的規模,不同的研究者估算的結果不一樣。世界銀行測算約為5萬億元,我國勞動部門測算為2~3萬億元。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林雙林通過研究認為,1996年我國的退休金債務應該在30512~4576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4%~60%。武漢大學的李珍以1993年為例,從當年退休規模、當年退休人口平均生命余數、「中人」在舊制度下形成的退休金權益規模等靜態因素人手,估算出基於狹義和廣義退休金的靜態總規模分別為1993年GDP的40%和60%。可見,無論是哪一種測算結果,其轉製成本部是巨大的。

❼ 養老保險雙軌制的意義

養老保險雙軌制與我國原計劃經濟下的勞動用工管理體制有關系。實際上起初無論是國企還是機關事業單位其職工退休後的待遇都是有單位自行解決的。只是由於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不同步等多方面原因才導致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的雙軌制。

養老金「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其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

(7)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原因分析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已列入「十二五」規劃,在《決定》中,對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表述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相對於「推進」、「研究」等詞,「實現」一詞更表現出政府落實此項改革的力度。

養老金全國統籌這一政策目標雖然已經提出多年,但是連省級統籌也沒能完全實現。2012年社保基金審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有17個省尚未完全達到省級統籌的「六統一」標准。

省級統籌以及全國統籌的主要阻力,在於央地之間的利益博弈。金維剛指出,2012年養老保險基金結餘2.4萬億,但一半以上集中在東部幾個省市,中西部許多地區出現養老金收支缺口,需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進行發放。

在有些地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需要中央大量補助的同時,經濟發達省份則形成了超過千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卻由於未實現全國統籌,中央不能調劑使用。

在養老保險補助方面,多年來也形成了地方依賴中央的格局,2010年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資金為185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佔86%。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受國家發改委委託,目前正在草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

該中心副主任楊立雄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方案最大的難點,在於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既能減少發達地區對於「被統籌」的阻力,照顧其利益,同時又能讓欠發達地區受益,並保證他們的征繳積極性,避免完全依靠中央轉移。

在實現全國統籌時,應在中央建立調劑金,讓有結余的省份拿出一部分放到中央形成基金,然後這個基金就可以用來分配到養老保險基金虧空比較嚴重的省份。

不要把所有的基金結余都收到中央來,那樣發達地區就沒有積極性。也不能讓不發達的省份就等著中央發錢,應當要調動起自己徵收養老金的積極性。「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關鍵就是設立好激勵機制。」

統籌的另一層含義,是以財政為主,統一個人所得稅和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形成國民養老金。如此,即使由於收入過低而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人,也能夠得到一份基礎養老金,其本質相當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但是其水平會進一步提高。

❽ 既要滿足達到目標替代率又要維持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應該怎麼辦

是由勞動部門負責徵收,有些省份則是
由稅務部門負責徵收。但由於都缺乏強有力的征
收手段,致使有能力繳納的企業故意隱瞞工資總
額,少交統籌資金或轉移銀行賬戶,拖欠不交等
的現象十分嚴重。
(二)政府尚未承擔制度轉軌債務的責任,使
得養老保險基金嚴重缺乏補充基金。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核心內容,社會保險
是以國家的強制力推行而又以政府財政做後盾的
社會保障制度。從社會保障的本義上來說,政府
就應該承擔基金收不抵支的財政責任。更主要的
是,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金的「老人」和「中人」,
在舊制度下並未參加養老保險,在低工資、低福
利的情況下進行國有資本積累,同時也積累了自
身的養老保險權益,因而其在舊制度下的連續工
齡被視為新制度的繳費年限,由養老保險基金支
付其養老保險待遇。這種制度性支出的來源本應
由同級財政負擔,這是政府應償還的歷史債務。
但近年除中央財政劃撥一定的資金補充養老保險
基金,明確保障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外,
地方財政基本上沒有資金解決「老人」和「中人」
的待遇支出,使養老保險基金面臨在沒有補充的
情況下又要支出的雙重壓力。
(三)制度外支出的隨意擴大,嚴重增加了養
老保險基金的負擔。
養老保險的支出范圍,國家是有明確規定的,
但一些地方政府根據改革的需要,為了緩解暫時
困難,隨意擴大了基金支出的項目和范圍,主要
是把企業改革轉制的成本轉嫁到養老保險基金上
來。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為轉制企業的職工辦理
了提前退休的手續,養老保險基金不但減少保費
的收入,還要支付養老金;一些地方不嚴格執行
視同繳費年限的范圍,不利於養老保險開源節流;
甚至一些地方把本該由國有企業或政府支出的用
於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的經費,也從養老保險基
金中暫付。諸如此類的制度外支出,使養老保險
基金不堪重負。
二、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的主要
對策
(一)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征繳率,嚴
格核實繳費工資基數,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
收入來源。
第一,要大力提高養老保險覆蓋面。參加養
老保險覆蓋面的大小,覆蓋率的高低是基金收繳
工作的源頭。當前,國有、集體制、公有制企業
已基本上參加養老保險,擴面的潛力主要在非公
有制企業上。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覆蓋面要
123
=繳費人數*收繳率*繳費工資基數
*繳費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繳費
人數、繳費率、繳費工資基數和收繳率中的任意
一項,都能導致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收
入的提高。但是,目前除了繳費率外,在繳費人
數、繳費工資基數和收繳率三方面都存在不盡如
人意的地方,具體來說:
第一,養老保險覆蓋面低。我國政策規定,
122
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必須加強宣傳,講明政
策,讓大家理解參加社會保險的好處。(2)明確
部門責任,齊抓共管。各級政府要把擴大覆蓋面
作為鞏固兩個「確保」的關鍵措施進行安排和部
署,由政府牽頭,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組成領導
小組負責抓實施。工商、稅務等部門要分塊負責
抓。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通過加強年檢、年
審、發票管理、認真審核繳費情況等手段保證應
參保企業100 %納入參保養老保險名冊,保證參
保企業在冊人數100%參統。(3)加強社會保險
的立法,變政府在社會保險方面對企業的軟約束
為硬約束。強制年齡結構輕的中外合資企業、私
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其他經濟成份的企業和個
人都參加養老保險。
第二,加強征繳力度,力求企業繳費工資基
數真實可靠,提高征繳率。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
必須有徵繳率的保證,否則就會成為養老保險的負
擔。因此,必須努力加大征繳力度,提高征繳率。
一是要加強清欠力度。對有繳費能力而故意拖欠
的企業,對視國務院「征繳條例」為兒戲的企業,
社保部門應對它們進行分門別類,先由勞動部門
的監察大隊下達「限期繳納通知書」,仍不繳費的
就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同時,發揮新聞媒體
的監督作用,對欠費大戶通過新聞媒體曝光,讓
企業接受社會監督。二是要加強審核、督察工作,
力求使企業上報的繳費工資基數真實可靠,一經
發現有瞞報漏報現象,堅決依法處置,決不姑息。
(二)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嚴禁提前退休,開
源節流,緩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的矛盾
退休年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養老基金支
出。據有關專家測算,如將退休年齡推遲一年,養
老基金就可減少支出5% -10%。因此,如何確定
退休年齡一直為各方面所重視。我國把男60歲,
女50歲(幹部55歲)作為法定退休年齡是上世紀
50年代規定的,幾十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和預期壽命都有了極大提高,現在的退休年齡已
與我國人口的健康狀況不相適宜,這既增加了養
老基金支出,增加了國家負擔,又沒有充分合理
地利用這些人力資源,因此應提高退休年齡,具
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應縮小男女差別。
這是因為女性生存壽命長已是普遍現實,同時女
性勞動繳費年限往往少於男性而養老金享受年限
卻高於男性。因此,在退休年齡上縮小男女差別
既具有可行性,又是大勢所趨。其次,提高高級
專業人員退休年齡。這是因為:第一,越是學歷高
的人員,求學時間越長,按照現行退休年齡規定,
他們在職勞動時間就越短,從而形成高學歷專業
人員比一般人員繳費期也短的情況;第二,專業人
員特別是高級專業人員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提高
專業人員退休年齡有利於這部分人才盡其用;第
三,提高這部分人養老金的開始支付年齡,應可減
少和推延養老基金的支出。當然以上措施在具體
實施時,不可一蹴而就,應分階段逐步推進,盡
量減少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再次,還必須嚴禁
提前退休。一段時間來,由於各種原因企業在執
行退休政策方面大都把關不嚴,使提前退休問題
突出。盡管國家已出台了嚴禁提前退休的規定,
但一些地方這種做法仍屢禁不止。提前退休,從
局部看是精簡人員,提高了效率。從短期看還似
乎緩解了勞動力市場的壓力,但這種簡單解決問
題的方法,將給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帶來很
大沖擊。一方面使在職勞動人數減少,大大縮短
了這些職工的繳費年限,從而減少了養老保險基
金的收入;另一方面又使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增多,
使這些職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大大延長,增加了
養老金的支出,這一增一減使養老金陷入更深的
困境。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對各地已經辦理的提
前退休進行全面檢查清理,並區別不同情況分別
做出處理之外,另一方面是今後一定要規范對職
工退休審批工作的管理,尤其要加強對職工因病
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和對特
殊工種退休的管理,堅決制止和糾正提前退休。
如果確實是改革需要,要實行提前退休,作為改
革的成本,這部分提前退休人員的有關費用應由
財政負擔,而不應該轉嫁給企業和在職職工。
(三)明確國家對「老人」、「中人」養老金
權益中相當於「個人賬戶」金額的償還責任,加
大政府投入,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的不足。
政府要把「老人」和「中人」在舊制度下積
累的養老金權益中超過基礎養老金的部分作為轉
製成本,承擔起應盡的支付責任,將有利於縮小
社會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減輕其支付壓力,從
源頭上防止了個人賬戶空賬的擴大。
政府承擔的「老人」和「中人」在舊制度下
積累的債務金額雖然十分龐大,但只要作出制度性
安排,採取逐步償還的辦法,既解決歷史遺留問
題,又不至於使財政負擔不起。所謂逐步償還,
即測算基金償還額,然後分若干年期安排,由財
政逐年對付。
(編輯校對:余朝錫史愛平)

❾ 養老金缺口是基金收支還是征繳收入和支出

「養老金缺口」指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征繳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失衡問題。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原因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