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的保險市場現狀分析
美、英、日三國領先
在網路化、信息化背景下,保險業如何融入互聯網浪潮以實現新的發展,是全球保險業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互聯網保險指傳統保險企業或者其他具有資質的金融機構,基於大數據技術搜集的信息,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保險產品,並通過互聯網平台為消費者提供保險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部分或全部保險業務流程網路化的經營活動。
與傳統保險的代理人營銷模式不同,互聯網保險是一種新興的以互聯網平台為媒介的保險開發和營銷模式,基於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傳統保險業帶來變革的沖擊。
目前,美、英、日三國互聯網保險發展走在全球前列。其中,美國是全球保險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最早出現互聯網保險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民第一證券銀行最早推出在互聯網上銷售的保險產品。2007年,美國所有的保險企業都開展了互聯網業務。
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後,美國保險企業的互聯網業務又向移動端傾斜。其中,美國財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公司在移動業務上領先,尤以汽車應用程序占統治地位。健康保險公司方面,隨著大型醫療改革的進行,醫療保險公司正在測試與保健應用程序結合,新的發展潛力得以發掘。在人壽保險領域,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多移動服務程序,人壽險公司不太熱衷移動業務。
盡管美國移動保險的廣泛傳播和使用率漸增,但仍有一系列的困難妨礙客戶使用移動保險,如保險互動頻率過低、缺少感知價值、年輕用戶購買保險比例低、技術困難等。
未來前景依舊廣闊
歷經了逐漸起步和初步發展,全球互聯網保險行業已具備相當規模,革命化的技術發展和大眾化的網路普及為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未來全球互聯網保險行業前景依舊廣闊。
一方面,不斷壯大的全球網民規模及其對保險行業的密切關注為互聯網保險業務積淀了廣闊的潛在客戶群體,給整個行業調整發展模式、迎合多樣需求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互聯網交易規模的持續增長、信息技術網路的日益成熟以及各國法規環境的日益完善都為全球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長遠發展開辟了道路,在客觀上為實現更便捷、更高質量的線上服務提供了條件。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美國的保險行業情況
美國的不太清楚,可以告訴你一些我在英國留學時的情況參考。
首先在國外的保險意識已經深入人心了,而且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國內區別很大。
國外也是社保+商業保險的模式,不過保險的接受程度很高。我從沒接到過保險公司主動給我電話之類的,倒是一到大學報到,學校就幫我買了保險,還給了我一份保險資料,讓我自己打電話去咨詢。當時我就買了份財產險(因為我租房住)。
而且在郵局、超市的貨架上就有保險公司的資料(不過沒有產品,就是公司的業務的介紹和宣傳),排隊時順手就拿份看看,想了解就自己打電話去。我只在學校的學生服務中心,見過一位保險公司的人員,聊了聊,給了我一些建議,因為我是留學生,所以沒有太多的錢可支配。。不過感覺他的友好,有點類似於教堂的神職人員,很友善,會給你許多建議。(因為國外直接問薪水很不禮貌)我就問了問他進入這行業的時間和感受,他說很享受這份工作,能幫助到別人,還有不錯的收入。
總體感覺國外的保險比較全面,種類很多。保險公司的人員都比較專業,電話過去都會聊很多,做的計劃比較完善,就是專業吧。
後來我的同屋被偷了,有賊進屋偷了台筆記本,然後報案啥的,保險公司過來確認,和警察局辦了些手續再賠了點,感覺一切有條不紊。(英國就是這樣,啥事都不用急,按照程序走,不會吃虧。不知道其他國家怎麼樣。)
國內的嘛,早期國內保險公司也是沒有經驗,加上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自己還沒搞明白呢,就出去亂忽悠,所以現在大家對保險的印象都不太好。
現在好很多了,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帶來很多的專業知識、業務流程,國內公司也慢慢吸取教訓。所以目前國內的保險行業還是發展的挺好的,雖然不排除原有的一些舊毛病,不過大部分從業人員都往專業路線發展。
如果你在這里咨詢保險的話,絕大部分朋友給出的建議都是「需求分析」「量體裁衣」,就是進步。
相信隨著老百姓保險知識的豐富,風險意識的發展,我們國內的保險行業也能越來越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美國保險經紀市場現狀
那你知道中國經紀人現狀嗎?美國的證券市場是比中國成熟,相對而言,市場需求比中國是量大一些的。不過現在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經紀人現狀可想而知。所謂的經紀人我覺得其實叫證券推銷員比較貼切一點。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美國保險業現狀2019
從美國法律上來說,不可以。當J1的sponsor終止你參與該項目時起,你的J-1簽證和2019表格同時失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美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及經驗借鑒
美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經驗借鑒
李 欣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成都,610074)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781(2007)02—0130—01
一、美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經驗總結
1、全面的金融產品服務
美國銀行在混業經營模式下形成了集銀行、證券、保
險和投資銀行業務與一體化的多元發展戰略,可以為客戶
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
化的需求。銀行理財服務含蓋投資規劃、合理避稅、現金
管理、遺產管理、旅遊服務等眾多方面。
2、理財顧問在美國商業銀行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顧客籌劃財富管理策略時,需要一個精通財務、財
政和家庭背景的夥伴為他們提供專業指引。這個獨特的角
色便是「個人理財顧問」。在美國商業銀行,絕大部分理財
顧問都有 CFP(CertifiedFinancial Planner)或 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證書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理財顧問根據
每個客戶的財務狀況及風險偏好,遵循一個考慮周全的理
財程序——個人財務策劃執業操作規范流程,制定不同的
投資策略及收益目標,並根據最新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投
資組合,以達到最大投資效益,保證把客戶的利益和需要
放在第一位;為客戶實現其生活、財務目標進行專業咨詢,
並通過規范的個人理財服務流程實施理財建議,防止客戶
利益受到侵害。
3、市場細分和定位以及成熟的客戶管理體系
客戶管理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基礎,客戶管理首先
要建立在市場細分和定位的基礎上。因此,細分市場、差
別服務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基本思路,也是美
國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手段之一。細分市場的標准主要有
地理位置、客戶的收入高低、客戶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
年齡層和生活方式等。銀行強調的是「以市場為導向,以
客戶為中心」經營理念。實施客戶關系管理是美國銀行個
人理財業務重要的營銷服務戰略,通過實施客戶關系管理,
科學地建立銀行與客戶聯系的平台,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客戶
的資料,了解客戶不同的理財需求,甚至准確地計算出每一
位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使銀行顯示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同
時,根據對客戶的差異分析,按照結構進行分層管理,為客
戶提供量身定製的理財產品及服務,也使美國銀行體現出更
高的服務水準。
4、信息科技在個人理財業務應用廣泛,形成綜合化立
體化銷售和服務網路
信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為金融機構擴展個
人理財業務創造了條件。同時,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的有
機整合是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一是金
融機構與目標客戶實現溝通、達成交易的途徑和手段呈多
樣化、綜合化、立體化的特點。除了傳統的營業網點、ATM
等自助設備以外,客戶還可以藉助互聯網、電子郵件、電
話、無線接入設備等多種途徑辦理賬戶查詢、轉賬、投資
等理財業務。二是基於信息技術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CRM)普遍應用,金融機構藉助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
術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為客戶提供個性
化、定製的理財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提高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建議
1、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豐富個人理財業務內涵
在現行金融管理體制下,我國商業銀行首先應該在現
有產品的基礎上,提升服務層次,創新理財產品,使居民
的貨幣資產在儲蓄、支付和消費環節以及證券、保險、基
金等投資領域合理流動,並從這些業務辦理過程中得到綜
合的效益。其次,通過與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甚至可以適當考慮
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更便利的營銷
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具綜合性的理財服務,努力實現從單
一的銀行業務平台向綜合理財業務平台轉變。
2、培養專業的客戶經理,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著重培養一批扎實專業知識和極高
綜合素質的客戶經理,使他們既能對宏觀經濟形勢、行業
發展趨勢、金融市場走勢有很強的分析預見能力,有懂得
營銷技巧,能夠通曉客戶心理,為不同職業、不同消費習
慣、不同文化背景的各類人士提供理財服務。同時我國商
業銀行應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執業人員自律性的行業
標准,創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從業人員資格認證體系,
以規范中國金融理財業的發展,全面提升理財服務的水平。
3、做好市場細分與市場定位,更好的為客戶提供差異
化服務
我國商業銀行應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把有限的資
源用於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的重點優質客戶
上,因此,中資銀行在市場定位上應該進一步向中高端客
戶群體傾斜。通過明確目標市場,銀行可以對不同的客戶
群體選擇合適的營銷渠道。
4、加大技術投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技術系統
一方面,我國各大商業銀行應在現有的網上銀行的基
礎上,拓寬服務范圍,增加金融品種,整合證券、基金、
外匯、國債、保險以及個人綜合授信等個人理財業務,構
建全能的理財業務平台。另一方面,盡快建立包括客戶信
息模型、客戶分析模型、理財工作平台、理財方案模型等
功能的系統。
6. 美國保險市場現狀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我國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
盡管保險業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與國民經濟發展相比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如下:
1、保險市場正確需求不足和錯誤需求泛濫同時並存。
目前,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許多人對保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認為自己不會發生事故、或者認為保險公司是賺錢為目的,保險實際並沒有什麼好處,沒有充分認識到保險是轉移和分散風險的手段,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人身與財產風險認識不足,缺乏風險防範意識,這導致對保險的正確需求不足。同時,很多人又錯誤地認為保險可以賺更多的錢,可以令人暴富,或者把保險單純地當作投資手段,忽視了保險產品的本質特徵。
2、保險市場有效供給不足。
有效供給不足主要表現在:供給主體少、壟斷程度高、保險商品少,且不對路。目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與財產保險公司總共不足100家,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佔中國保險市場份額的70%—80%,其餘保險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僅為20%左右,這說明中國保險市場屬於寡頭壟斷型保險市場。由於壟斷程度高、有效競爭不足,導致險種少、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質量低劣。一方面有些保險產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有些保險產品過剩。
3、保險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我國保險祛律法規體系已經初具規模,基本涵蓋了保險合同行為、保險經營和監管的各個環節。保險經營和保險監管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建立了適應我國保險實踐的法律法規體系。保險監管機構的嚴格執法對於規范保險經營行為、提高保險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護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善保險監管具有重要意義,有利地推動了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但我國保險立法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表現為:(l)法規體系的層次不高。我國目前僅有一部保險法律,大量指導保險經營和保險監管的規范屬於規章和一般規范性文件,低層級的法規影響了對保險市場進行規范的權威性。當與別的相關法律發生沖突時,就不能適用專為保險市場制定的法規,這將影響到保險市場的調整。(2)部分法規不能適應保險市場創新和發展變化的需要。目前,針對保險市場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有的還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調整。特別是對保險市場的日新月異的業務創新,缺乏預見性,有時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隨著保險業內外情況的變化,一些規定已不能適應保險實際的需要,與保險市場發展相脫節,一些新的保險違法行為缺乏相應的法律予以規定,原有的相關規定需要加以修改。(3)部分法律法規與上位法相沖突,比如某些監管方面、市場准人方面的規定,實際上與保險法或其他法律相沖突。監管部門存在擴權沖動,導致保險市場的規范和發展存在障礙。同時,一些法律法規過於教條,缺少可操作性,需要制定相應的實施細節。
4、市場競爭不充分。
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成為我國保險市場的普遍現象,為了達到快速增長的目標(有些保險公司制定發展計劃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市場的實際情況),很多保險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通過高返還、高手續費、提高保障范圍等手段在市場上爭攬客戶。這種不計後果的競爭行為不僅導致保險公司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經營風險日益加大,而且破壞了市場秩序,影響了保險公司的信譽。
5、保險市場主體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很多保險公司雖然重視服務,但服務質量不高,企業與客戶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在服務內容、形式、方式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其次,公司違規現象嚴重,弄虛作假的現象屢禁不止,有些保險公司擅自提高或降低費率,擴大承保責任,增加無賠款返還,超規定增加保險代理手續費,未經監管部門批准擅自開設新的保險品種。再次,資金運用情況不理想。目前,我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狹窄,資金運用機制簡單,以銀行渠道為主。19%以來,迫於通貨緊縮及其預期的壓力,中央銀行連續8次降息,銀行存款年收益率只能保證在2%—3%左右的水平,而許多壽險公司前些年推出的保單回報率卻高達9%左右,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形成明顯的利差損(保費收人與資金運用收益率)。資料顯示:2002年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收益率為3.14%,低於2000年的3.59%和2001年的4.3%,2003年保險公司總資產中銀行存款高達50%。
6、保險中介市場發育不足。
我國的保險中介機構的業務規模、市場地位等都處於起步階段;保險中介市場目前發展還很不規范;保險中介市場佔有率過低,在我國保險市場上應有的作用還沒得到充分的發揮等等。盡管近兩年我國保險中介隊伍迅速擴張,但市場現存的不和諧現象仍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在發展中尋求突破也成為當前我國保險中介市場健康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據統計,我國保險業務來源有74.5%是通過保險中介,但主要是通過保險營銷員和銀行等機構的兼業代理,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佔有率較低。其中,我國保險經紀公司在財產險業務來源中佔有的比重還不足3%,壽險所佔比重則更低,而在西方一些保險業較為發達的國家,這一比例已接近80%。另外,保險中介自身發展的不規范和創新力度的不足,也是造成我國保險中介市場佔有率較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國有些保險中介機構還存在擅自擴大承保范圍等不規范的現象,理賠時公估機構很難站在中立的角度,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公司之間手續費結算不規范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給保險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我國保險中介機構涉足的業務大多與保險公司的業務重疊,中介機構對新領域開拓力度相對不足,市場定位不準確。
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
1、加強對保險業的正確宣導。
保險在我國改革開放後真正走進人們生活的時間還很短,加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很不平衡,整體教育水平比較落後,人們風險意識不強,有的還沒有從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對國家、組織的依賴意識中擺脫出來,沒有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意義和風險防範的必要性。同時,由於部分保險機構和保險從業人員出於利益驅動,對保險業、保險產品做了一些虛假宣傳甚至有意誤導,很大一部分人又往往把保險產金融與投資就會產生許多糾紛,保險市場秩序因此被擾亂。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加強對保險業監管的前提下,治本性的措施在於提高全社會對保險的正確認識,保險監管部門、保險業、社會各界都要加強對保險相關知識的正確宣導,充分說明保險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特徵,澄清對保險的錯誤認識。在加大對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的同時,提高人們對保險誤導和欺騙宣傳的辨別能力。
2、促使保險企業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由於在信息缺乏披露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很難對保險公月的財務實力·資信等級、經營狀況、服務質量和發展前景做出正確的評價,這樣出現被保險人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所以要求保險公司對保險需求者披露有關信息,包括企業的經營狀況、條款的詳盡信息(尤其是新型壽險產品)。同時保險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保險行業內部信息的公開,建立保險從業人員(包括代理人和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信息庫,以利於社會查詢。在的資源集合體,這些資源是同某種持久性的麗佔有分不開的,而該種網路是大家都熟悉的,得到公披露的方式:(l)建立公開的信息載體,如報紙、網站等,由監管部門發布行業內部的一些信息;(2)建立規章制度,引導保險企業定期通過媒體披露企業的動態;(3)建立完善的評級制度,促進設立評級機構,對保險企業的資產規模、財務穩健性、經營管理和信用等方面進行評估,並對外公布。
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建設保險市場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完善的保險法規體系是一國保險市場健康發展的保證。通過立
法,使我國保險機制在建立的初始階段就納人法制化的軌道,以實現法律法規框架范圍內的規范操作和健康發展。目前,針對我國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違規操作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風險的情況,需要盡快出台《中國保險監管基本法》、《保險信用評估法》等保險監管法律體系,從而使我國的保險監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障保險信譽機制發揮作用。
4、重建保險市場的社會誠信。
保險合同是涉信合同,對誠信要求很高。目前,國內整體社會信用文化制度的缺失已經成為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之一,誠信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從而在各個層面上掀起了重建社會誠信體系的浪潮。從市場經營的本質去理解,信用或誠信其實是一種「社會資本」,後者的含義是指實際或潛認的一種體制化的網路。顯然,按照這一定義,誠信所具有的特徵應該是一種得到社會化公認的、較長期的、但又需要不斷進行維護與投人的資源集合體。在以貫徹「最大誠信」為首要原則的保險業中,誠信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提供了保險業經營的一種競爭力要素,即內嵌在產品服務之中、基於共同利害關系的取向而將給公司經營帶來持續利潤源的一種投人。我們以保單的交易事項為例進行分析,投保人購買的是一種承諾,用現在確定的支付(保費)來換取未來不確定事故發生時的給付(保險補償)。從投保人的角度來看,可以保障其交易合法性的依據在於保單這一契約,保單法律契約的背後,尤其是跨越相當長時間段的交易承諾賴以實現的基礎就是其中內嵌的社會誠信資本要素。顯然,在誠信這一社會資本要素的維持過程中,它所依附的一個體制化網路的有效運營包括了保險監管部門、保險經營機構與廣大保險利益相關人的不斷投人與精心維護。這種投人既包括法律與政策威懾下的影響,也融合了各種社會習俗的良好秩序與氛圍,甚至包括社會觀念與意識的普及。
5、規范保險中介市場。
提高保險市場集約化經營的程度。集約化經營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公司之間的業務分工。首先要加大各保險公司的體制改革力度,借鑒國外同行的先進經驗,轉變業務經營觀念,逐步將那些應由保險中介公司承辦的業務剝離出來,交由保險經紀公司、保險公估公司和保險代理公司去做,如英國,獨立的保險經紀公司有3000多家,各種直接保險經紀人和再保險經紀人達7萬多人。在美國,保險經紀公司有170多家,獨立經紀人控制著保險市場份額的巧%左右。在美國和日本,保險公估人經營的理賠和承保公估業務占整個保險人理賠和風險評估業務的80%以上。在我國香港,其所佔比重更是高達90%以上。這樣何以加快保險公司集約化經營的步伐的經濟發展么勢,以適應專業化經營和社會化分工,為保險中介業的發展提供空間。其次要充分發揮保險中介公司的專業化優勢,設身處地地為保險公司著想,經常給被保險人進行風險管理的培訓,將風險發生的事故率控制在最低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保險公司歡迎和接受保險中介公司,攜手並進,共同發展我國的保險事業。做到這一點要加強中介機構人員的素質培養,經常地進行政治道德教育,同時做到切實為保險公司和投保人利益著想。
6、規范保險監管程序,制定科學的監管內容。
保險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一樣,監管的意義比其他行業和市場要顯得重要得多。在我國,保險業的正式監管部門—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IRC)直到1998年才正式成立,此前的監管職責一直由央行承擔。由於我國保險監管部門成立的時間短,監管經驗和對保險市場的認識並不充分,加上監管機構的行政化、官僚化意識還很濃,存在著監管程序不規范、監管內容不科學、不適應保險業這一新興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等問題。另外,某些監管機構和部門還存在權力泛化的傾向,對保險市場的一些沒有必要監管的問題抓住不放,給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造成障礙。同時,某些監管內容陳舊過時,客觀上使保險市場不得不採用迂迴、甚至違規的辦法進行回應,影響了保險市場的正常運行。另外,對應當及時發現和監管的問題,目前的監管有時並不到位,也使得保險市場的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正確解決,留下風險和隱患。
因此,應當下大力氣研究制定規范的監管程序和科學的監管內容。比如,可以考慮根據目前的保險市場現狀,將償付能力監管和行為監管一起作為監管中心,並由此出發來設計監管程序、制定監管內容,使監管程序規范化,監管內容科學化,既可以約束監督者,又使得保險市場能夠對監管有明確的預期,從而調整市場運行行為、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強對監管內容的研究,確保監管在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同時,能夠促進保險市場規范運行和快速健康發展。
7. 國外的個人理財規劃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和國內比有哪些不同
盡管近幾年內地人紛紛跑到香港購買保險和進行境外資產配置,並且早起來香港做這些事情的都是國內的中高凈資產人群,但是,據2014年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最終香港這一行業的營業額還是有80%是由香港本地居民和企業貢獻的,內地居民所貢獻的額度不超過20%。從這一數據就可以看出,內地居民在這一方面的觀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香港,即使是讀中學的學生也會明白和接受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的概念,甚至很多同學在中學階段就有了炒股,理財的經驗,所以為什麼香港媒體不時報道說香港又出了一個還在讀小學或中學的百萬千萬股神等等。這只是一個例子證明香港人的理財意識是多麼普遍,並不是為了讓你也去炒股,那位走遠的同學你給我回來聽我繼續講啊喂~。~
單就香港個人理財規劃而言,這邊的居民還是有很強的『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概念的,他們會涉足非常多種類的理財領域, 進行嘗試。其中最為普遍的當然還是保險,其次如果資金寬裕就會進一步設立養老基金或者教育基金還是家庭基金(大多數富豪家庭會選擇直接建立家族基金而非小的家庭基金),在其次就會選擇投資房產或股票,總之是按照個人的資金寬裕程度來進行不同等級風險的投資。而且,股票作為風險最高的投資,一般家庭會在安排好前兩項(加保險和基金)之後才開始涉足股票領域。這樣的話,即使出現損失也並不會降低家庭的基本生活水準。
對於企業而言,這邊的保障體系就更是發達,可以說香港的保險額度大部分也是這些企業所貢獻的。各行各業當然都存在不同的風險,很多企業在建立之初,就會找專業的保險經紀人為企業設置最為符合他們需求的保險組合,有覆蓋到員工的員工福利險,也有覆蓋到公司業務的公司險等等,盈利狀況樂觀的公司都會選擇設立公司基金,也有一些公司會選擇進行股票投資,當然到最後做的越來越大收購掉某些企業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還是蠻普遍的。
8. 求2018年-2019年美國家庭財產保險發展現狀或者保費收入數據
2018年,2019年美國家庭財產保險發展現狀,或者保費收入數據,不好意思對這塊不熟悉,抱歉點快了進來。
9. 美國萬能險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是怎樣的
萬能保險(簡稱萬能險),萬能保險是指包含保險保障功能並至少在一個投資賬戶擁有一定資產價值的人身保險產品。萬能保險除了同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護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帳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將保單的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帳戶資金的業績聯系起來。大部分保費用來購買由保險公司設立的投資賬戶單位,由投資專家負責賬戶內資金的調動和投資決策,將保護的資金投入到各種投資工具上。對投資賬戶中的資產價值進行核算,並確保投保人在享有帳戶余額的本金和一定利息保障前提下,藉助專家理財進行投資運作的一種理財方式。
萬能保險具有較低的保證利率,這點與分紅保險大致相同;保險合同規定交納保費及變更保險金額均比較靈活,有較大的彈性,可充分滿足客戶不同時期的保障需求;既有保證的最低利率,又享有高利率帶來高回報的可能性,從而對客戶產生較大的吸引力。提供了一個人一生僅用一張壽險保單解決保障問題的可能性。彈性的保費繳納和可調整的保障,使它十分適合進行人生終身保障的規劃。
萬能保險的概念最早由國外傳入,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險費以及任意調整死亡保險金給付金額的人壽保險。也就是說,除了支付某一個最低金額的第一期保險費以後,投保人可以在任何時間支付任何金額的保險費,並且任意提高或降低死亡給付金額,只要保單積存的現金價值足夠支付以後各期的成本和費用就可以了。而且,萬能保險現金價值的計算有一個最低的保證利率,保證了最低的收益率。
萬能壽險之「萬能」,在於在投保以後可根據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調整保額、保費及繳費期,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萬能險是風險與保障並存,介於分紅險與投連險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所繳保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保險保障,另一部分用於投資賬戶。保障和投資額度的設置主動權在投保人,可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調節;賬戶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理財,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
1979年,世界上第一款萬能壽險在美國應運而生。由於繳費靈活與保障可調等特點,萬能險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青睞。根據LIMRA(美國壽險協會)統計顯示:美國市場1985年萬能險佔比為38%,此後一直保持在25%左右;在2003年第一季度,萬能險市場佔比又提升至32%。從80年代中期開始,萬能壽險在歐洲各國也顯示了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搶佔了英國、荷蘭等國的保險市場。在萬能壽險登陸亞洲市場以後,也迅速風靡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成為市場銷售的主力險種之一。萬能壽險在中國已經經過了若干年的發展,保險監管部門為此出台的各項有關萬能險的法律法規顯示出政府對萬能險的監管正更加規范。可以說萬能壽險在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正面臨著歷史最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