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之中的 擠出效應 產出效應, 是什麼意思啊
財政政策的產出效應是指利用財政政策工具手段引起的一個國家的總產出水平或總收入水平的變化。通俗來說,假定我是央行行長,我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降低利率來促進投資與投機行為,從而達到了增加總產出水平或總收入水平的目的。
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支出的擴張或縮減引起的對私人投資的影響,擠出私人投資使私人投資所佔的份額減少,從而達到抑制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通俗來說,假定我是央行行長,經濟不景氣,我花錢僱人挖坑然後再把坑填掉,相當於發錢給老百姓,從而達到促進經濟的目的,但是同時我也對私人投資造成了影響。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後的羅斯福新政就是這樣的。
如下圖表所示,隨著財政支出的擴大,引起的IS曲線的右移,利率水平的升高,導致經濟份額的擴大,但是隨之而來也有一部分市場投資被擠掉了。
結合IS-LM曲線分析會更好理解一點。在圖表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被擠出和新增加的市場。
而且這是可以計算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② 宏觀經濟學:擠出效應
理解都對啊
第一句擠出」效應說商品價格上漲然後居民收入和消費減少
商品價格上漲也就相當與那時利率上升了.抑制投資.國民收入和消費減少了.
第二句物價上升快時公眾希望盡快把貨幣花費出去,即公眾願意增加消費
同樣是在利率很高的情況下,首先你要知道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第3種需求是 投機需求 即貨幣需求量和利率成反相關.這個問題是對國民進行投資而言的.
當利率很高時候 說明此時債券價格很低 人們認為他不會再低了會漲的.
所以都不願把貨幣留在手中而是去進行投資了.這個增加的消費是對於投資貨幣需求而言. 對與實體經濟沒什麼影響.不要誤會了.
你看的是什麼書呢.寫的蠻偏的.建議你看 宏觀經濟學..當然上面都是自己理解所得 錯的請見諒了.
③ 簡述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是指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從而導致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在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資出現抵消性的減少: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可用於投機目的貨幣量減少。
結果,債券價格就下跌,利率上升,進而導致私人投資減少。投資減少了,人們的消費隨之減少。這就是說,政府「擠占」了私人投資和消費。
(3)貨幣供給變化情況下的國債擠出效應擴展閱讀
擠出效應的影響因素
1、支出乘數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會使利率上升,乘數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資減少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減少也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2、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貨幣需求函數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產出水平增加所導致的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3、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即貨幣需求函數中h的大小,h越小,貨幣需求稍有所變動,就會引起利率的大幅度變動,因此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貨幣需求增加所導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擠占效應越多;反之, 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
發生機制
對擠出效應的發生機制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是:財政支出擴張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間支出,特別是抑制民間投資。
另一種解釋是:政府向公眾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間部門在借貸資金需求上的競爭,減少了對民間部門的資金供應。
④ 什麼是「國債的擠出效應」啊。。。
亂說,所謂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指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 即當政府支出增加時,或稅收減少時...利率會上升,私人部門(廠商)的投資會受到抑制,產生政府支出擠走私人投資的現象,這就是「擠出效應」。
簡單的說,國債的擠出效應也就是說國債的信用風險很小,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很多投資者喜好這種投資工具,因而大量購買,導致資金用於非生產而導致企業用於非生產的資金減少,造成企業與政府爭資金的情況。如果政府將用國債所湊集的資金用於彌補財政赤字,那麼這種國債的擠出效應就非常明顯,是有有害於生產的,所以,基於這個原因,很多古典經濟學家提出國債有害論。
當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完全是游余資金,即處於游離狀態的資金,並且用於國家項目投資而不是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即用於社會生產的話),這種擠出效應的不利之出便被減到最小。
樓上答的不完全,那各8級魔法師的答的有太多,把人搞糊塗了。
⑤ 條件同上,要消除上述求得的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貨幣供給量應如何變化
我說供應量變化的話,我覺得跟他當時的一個環境的話有很大的關系
⑥ 貨幣政策和擠出效應對IS LM曲線的變動影響一樣嗎 都是曲線順時針旋轉的時候 該政策越明顯嗎
這屬於西方經濟學方面的問題,題主首先要先搞清楚兩個概念:
第一,貨幣政策是央行通過政策工具調整經濟社會中的貨幣供應量與利率,主要對LM曲線產生影響,當LM曲線越陡峭時,貨幣政策的效果越強。
第二,擠出效應是指擴張性財政政策中政府部門支出對私人部門投資的擠出,其變化與IS-LM曲線移動同時發生,因此不能說擠出效應對IS-LM曲線的影響,而應是財政政策變化對IS-LM曲線的影響。財政政策主要對IS曲線產生影響,IS曲線越陡峭時,財政政策的效果越弱。
因此,貨幣政策(擴張或收縮)會使IS-LM曲線中的LM曲線移動(右移或左移),由於LM曲線一般為右上方傾斜,所以隨著曲線順時針旋轉,LM由陡峭變平緩,貨幣政策的效果減弱。
財政政策(擴張或收縮)會使IS-LM曲線中的IS曲線移動(右移或左移),由於IS曲線一般為右下方傾斜,所以隨著曲線順時針旋轉,IS由平緩變陡峭,政府支出對私人投資的擠出效應增大,財政政策的效果減弱。
⑦ 如果政府支出增多的同時貨幣供給減少了,那擠出效應會增多還是根據投資者對利率的敏感性來確定啊
樓主你好。
明顯是擠出效應增強了。
政府支出增多擠出了民間投資,是源於政府支出增加造成的利率上升,減少了民間投資需求。
現在貨幣供給也減少了,利率也是上升,擠出效應就會增強。
-------------------------------------------------------
如對回答滿意,望採納。
如不明白,可以追問。
祝學習進步!O(∩_∩)O~
⑧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有擠出效應嗎
1、財政政策有擠出效應。貨幣政策沒有。
2、擠出效應是指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從而導致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3、在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資出現抵消性的減少: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可用於投機目的貨幣量減少。結果,債券價格就下跌,利率上升,進而導致私人投資減少。投資減少了,人們的消費隨之減少。這就是說,政府「擠占」了私人投資和消費。
⑨ 急!期末復習:古典主義極端下的擠出效應為零 從長遠來看,貨幣供給的增加主要是對實際產量有影響
LM曲線水平:沒有擠出效應
古典情形:完全擠出
從長遠來看,貨幣供給的增加將直接增加社會產品的需求量,而不是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