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切想了解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文化,狀況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
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文化:
19世紀的啟蒙運動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解放運動,代表人物包括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強烈批評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獲得支配地位提供了思想和意識形態,理論准備。
(1)19世紀法國國債擴展閱讀:
十九世紀對於法國文學來說,是從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向「現代性」轉折的歷史關鍵時刻;而處於初生狀態的「現代性」,在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中,從一開始便顯示出它那生氣勃勃、同時充滿矛盾的「不確定性」的品格特徵。
不同風格和氣韻的文學同時並存和交錯,使當時的法國文壇成為燦爛絢麗的自由創作園地;文學大師輩出,天才巨星雲集;而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的「咖啡沙龍」,由此更成為靈感交集、激情遞起的各種創作流派的聚匯處。
各種文學浪漫神話,在左岸的一個又一個咖啡館之間,此起彼伏,沉浮流轉,不脛而走,更使此處天空重疊著層層鮮艷奪目的氛圍光寰。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相互連接、又相互穿插和彼此滲透的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浪漫主義時期,囊括了十九世紀整個上半葉。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們,德斯泰爾夫人、本雅明.康斯坦、施農古爾和夏多布里昂 等人,在十九世紀的最初二十年,面對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稱帝執政之後所激起的社會變革,在新舊兩種社會制度交接時刻,作家和詩人們表現出矛盾、困惑、懷舊、憧憬等復雜情感相互交錯的特徵。
他們試圖在已被毀滅的舊秩序中,尋找記憶裂痕里仍然保留著的精神慰藉,又對新起而尚未穩定的社會,寄託某種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確定的不清不楚的期望。
因此,他們把激情轉向現實社會的彼岸,作品中凝聚著對於超現實結構的各種夢幻,寧願歌頌客觀中立、而又內涵豐富的自然,幻想著一種漫無邊際的游盪生活,以為可以在那裡建構和實現他們所嚮往的理念和價值。
『貳』 請介紹19世紀的法國歷史
霧月政變
11月9日,拿破崙以解除雅各賓派過激主義威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借口,開始行動,他派軍隊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務,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這一天是法國共和歷霧月18日,所以,歷史上稱拿破崙在這天發動的政變為「霧月政變」,史上通稱「霧月18日政變」。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推翻了君主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權。但是資產階級並沒有從此坐穩江山,相反是革命陣營內部矛盾加劇。法國大資產階級、大銀行家既反對君主專制,也反對資產階級革命派,特別害怕革命群眾。他們在1791年發動「熱月政變」,打擊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和廣大群眾,推翻了革命的雅各賓派專政,建立起大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但是,1795年夏天,反動的王黨又舉行叛亂,於是大資產階級不得不回過頭來求助於革命的雅各賓派,以對付王黨,而王黨叛亂鎮壓下去,雅各賓派又活躍起來,大資產階級的督政府這種左右搖擺的鞦韆政策,無力維持穩定的統治,國內政局動盪不定。大資產階級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這個政權既能防止王朝復辟,又能有力地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於是,大資產階級開始選擇對象了。拿破崙當時正在埃及作戰,他從弟弟由國內寄來的信中知道這些情況,便把近東方面軍的指揮權交給克萊貝爾將軍,自己乘快速船迅速回國。果然,他到巴黎之後,很快就被在資產階級看中了。巴黎大銀行家巴洛拿出50萬法郎,支持他發動政變。
而當時法國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1798年底,俄羅斯帝國、英國、奧地利、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國組成了第二次反法聯盟。策劃者和組織者是英國,軍事行動的支柱是俄國和奧國。反法聯軍從義大利、瑞士、荷蘭、萊茵地區四個方面進攻法國。1799年初,蘇沃洛夫率領的俄奧聯軍擊敗義大利的法軍,4月底佔領了米蘭,7月底攻下曼圖亞和亞歷山大里亞,8月底又在諾維獲得了一次決定性勝利,法國著名將領儒貝爾戰死,法軍損失12000人。義大利北部又成為奧地利的殖民地。
在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下,11月9日,拿破崙以解除雅各賓過激主義威脅共和國為借口,開始行動,他派軍隊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務。這一天是法國共和歷霧月18日,所以,歷史上稱拿破崙在這天發動的政變為「霧月政變」。第二天,拿破崙把法國議會——元老院和500人院全部解散,奪取了議會大權,並宣布成立執政府。不久,公布了法蘭西共和國八年憲法,重申廢除封建等級制,法國為共和國,規定第一執政(拿破崙)的許可權:「公布法律;並可隨意任免參政院成員、各部部長、大使和其他高級外交官員、陸海軍軍官。不久,他又取消了革命時期的地方自治機構,使法國成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在執政府中,他自認第一執政,大權獨攬,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霧月政變使拿破崙掌握了法國軍政大權,此後,他連續採取軍事行動,決定性地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對法國的幾次反撲。1800年,拿破崙擊潰奧地利軍隊,並進逼奧地利南部地區,迫使奧皇簽訂和約。1802年,以沙俄為首的第二次反法聯盟又被拿破崙擊潰,使俄國對法國的威脅解除了。
對國內,拿破崙也採取了一系列維護其資產階級統治的措施。他用武力征討和分化瓦解的手段,鎮壓了保王黨的復辟活動,同時,又採取了其他統治措施,鞏固了他的統治基礎。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禮,自稱皇帝,將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之後,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維護帝國統治的戰爭。1805年,擊敗了由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組成的第三次反法聯盟。1806年,擊敗了以俄國、普魯士為主的第四次反法聯盟,迫使普魯士投降法國。1807年,拿破崙又逼迫沙皇俄國簽訂了梯爾西特和平條約,條約承認了法國在歐洲的統治。
關於拿破崙稱帝
1799年11月9日 法國的「霧月18日政變」
『叄』 19世紀初法國的大革命史是怎樣的
法國在1789年的大革命前,仍然頑固地維持著封建等級制度,第三等級反對王室的政治斗爭日趨激烈。1789年5月5日在凡爾賽宮召開的三級會議。已成為矛盾沖突一觸即發的焦點。會議進行的同時,巴黎人民的革命情緒不斷高漲,他們常常舉行示威遊行,支持代表的斗爭。並最終在與王軍的沖突中爆發了人民起義,於7月14日包圍了象徵封建統治堡壘的巴士底獄,並攻破了大獄,將其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個廣場。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革命,標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革命開始時斗爭異常激烈,以馬拉,羅伯斯庇爾和丹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所宣傳的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出現了許多革命俱樂部。1793年在人民群眾和雅各賓派的堅持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同年10月,王後也被處死。
雅各賓派建立了革命民主專政,保住了年輕的共和國,然而雅各賓派的內部的嚴重分裂現象削弱了他們的力量,1794年7月27日,即熱月9曰。反對革命政府的陰謀集團政變成功,雅各賓派的革命專政徹底崩潰,這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告一段落。
熱月黨人取得了政權,成立了代表大資產階級的督政府。1799年11月9日,即霧月18日,拿破崙發動政變,掌握了政權。1804年5月再次修改憲法,變共和國為資產階級帝國。12月,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從此開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4年)。
拿破崙執政後,連年發動了對外戰爭,其目的是為了掠奪歐洲的財富和土地,搶占殖民地,為大資產階級在歐洲和海外奪取工商業霸權。到了1810年,法國已經控制了除英國以外的幾乎全部西歐國家。1812年拿破崙發動侵俄戰爭的失敗成了帝國崩潰的重要因素。1815年的滑鐵盧大戰,法軍大敗。拿破崙帝國覆滅。在其後的1814年—1830年間是復辟王朝的統治時期,這個政府代表了貴族大地主和高級教士的利益,對革命者進行了瘋狂的報復,甚至連資產階級的選舉權和言論出版的自由也被剝奪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巴黎人民在1830年7月爆發了革命,築起了堡壘,在短短三天里就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這就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史上的「7月革命」。革命的結果是把他們的代理人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捧上了王座,史稱七月王朝。
從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到,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是法國歷史上階級斗爭空前尖銳復雜的時期,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必然會對當時的美術產生重要的影響。走馬燈式政權更替以及革命時期的各個階級、政黨和派別都需要文藝作為斗爭的武器,美術也同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鮮明地表現出了政治傾向性。以大衛特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美術就是這一歷史階段的產物,它像一面多棱鏡,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法國革命的史實。
『肆』 關於十九世紀法國貨幣
1795年法郎正式代替利佛爾(livre)成為法國的本位貨幣單位,1834年其他貨幣全部退出流通領域,法郎成為法國唯一的貨幣。1803年法國實行金銀復本位制,規定1法郎含金量為0.2903225克,含銀量為4.5克。
但由於金銀比價在19世紀後期不斷跳動,導致金銀復本位制度的崩潰。1876年實行金本位制。廢止5法郎銀幣的流通,並規定法郎含金量為0.2903225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郎幣值與黃金脫鉤。1928年6月法國制訂新貨幣法,正式實行金塊本位制,規定1法郎含金量為0.05895克,比1803年貶值79.69%。1936年被迫放棄金塊本位制。次年6月取消法郎含金量,法郎成為不能兌現的紙幣。
(4)19世紀法國國債擴展閱讀
法郎最初為金銀復本位貨幣。1865年在法國的倡導下,法國、義大利、瑞士和比利時在巴黎召開會議,宣布組建拉丁貨幣同盟(希臘、西班牙、羅馬尼亞、委內瑞拉等國後來加入),實施基於法國體系的金銀復本位貨幣制度。
其成員國承諾只鑄造100法郎、50法郎、20法郎、10法郎和5法郎的金幣,以及5、2、1法郎和50、20生丁的銀幣。
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後發行的5美元鷹徽金幣和英國的沙弗林金幣(Sovereign,合30先令或1.5英鎊)價值均接近25法郎,因此兩國提出以法國發行25法郎金幣的方式同拉丁貨幣同盟建立聯系,但這一建議被擔心貨幣重鑄成本的法國拒絕。
由於金銀比價在19世紀後期不斷跳動,導致金銀復本位制度的崩潰。在法國,金銀比價從1807年至1870年的1:15變為1874年的1:16.17,黃金大量流出,法國不得不於1876年實行金本位制度,廢止5法郎銀幣的流通,並規定法郎含金量為0.2903225克。
『伍』 19世紀的法國是什麽時期
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在19世紀30和40年代是黃金時代
19世紀30和40年代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三個代表:司湯達、巴爾扎克、普羅斯佩爾·梅里美
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司湯達和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人。
1823至1825年,司湯達陸續發表文學評論集《拉辛與莎士比亞》是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宣言書。
1830年,司湯達的長篇小說《紅與黑》實踐了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它的發表,標志著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使現實主義從理論到創作都臻於完善,它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
普羅斯佩爾·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義藝術品格的現實主義作家。喜歡寫異國題材,塑造純朴真誠而又彪悍粗獷的人物,表現反現代道德文明的主題。作品有《高龍巴》(1840)和《嘉爾曼》(1845)、《小東西》(1868)。
現實主義是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西歐的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後波及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於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及基本特徵: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條件下產生的,因此,盡管它流行的范圍很廣,時間也有先後,但在思想與藝術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特徵。
在思想特徵上:
首先,現實主義把文學作為分析與研究社會的手段,為人們提供了特定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歷史畫面,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
其次,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思想為武器,深刻地揭露與批判社會的黑暗,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提倡社會改良。
第三,現實主義文學普遍關心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人的生存處境問題,表現出作家們對人的命運與前途的深切關懷。
在藝術特徵上:
首先,現實主義文學追求藝術的真實模式,強調客觀真實地反映生活。
其次,現實主義文學重視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的描寫,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內傾性和外傾性兩種傾向。第四,現實主義以敘事文學為主,小說創作特別是長篇小說走向了成熟與繁榮。
法國財政改革(20世紀20年代),促進了法國戰後經濟的恢復。⑧、羅斯福17—19世紀初,英、法、美等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②
『陸』 法國19世紀的歷史,具體一點,完整一點
第五節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三級會議的召開;攻佔巴士底獄;君主立憲派統治;《人權宣言》;吉倫特派統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雅各賓專政;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督政府時期;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的統治政策;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啟蒙思想的傳播與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危機的關系,培養學生運用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的觀點分析歷史發展進程的能力。
2.通過分析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的作用,以及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分別在革命中的歷史貢獻,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的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本節教材中的有關資料,比較它們的異同,提高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過對羅伯斯庇爾、拿破崙等人物功過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對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是導致法國大革命前階級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封建王朝的財政危機削弱了專制統治的力量,為法國大革命的成功和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創造了條件。
2.通過對巴黎人民在革命中作用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為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打退國內外封建勢力的進攻作出了積極貢獻。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斷推向高潮。
3.通過對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和結果的講述,引導學生認識:法國大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斗爭最激烈、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而且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統治,並為以後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因而具有世界意義。
4.通過對拿破崙上台、他採取的措施及其對外戰爭的講述,使學生認識:拿破崙取得政權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他所實施的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大革命的成果,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統治,但他迷信強權、發動對外征服戰爭,最後導致帝國的滅亡。
教學要點
一、大革命的爆發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2.三級會議的召開
3.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二、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1.君主立憲派採取的各項措施
2.《人權宣言》
3.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起義
三、吉倫特派的統治
1.進一步摧毀封建制度殘余
2.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義
四、雅各賓派專政
1.雅各賓派採取的革命措施
2.熱月政變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五、拿破崙帝國
1.熱月黨和督政府的統治
2.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
3.拿破崙的統治政策
4.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敘述了18世紀下半期到19世紀初期的法國歷史。主要講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的統治政策;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拿破崙的內外政策及其評價。
本節教材的難點是: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君主立憲派對革命的貢獻;雅各賓派及其垮台的原因;拿破崙對外戰爭的雙重性質。
本節講授2課時。
教材從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大革命的爆發、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吉倫特派統治時期、雅各賓派統治時期五個方面,敘述了法國大革命發生的原因、發生、發展和結束。
一、「大革命的爆發」一目,教材主要寫了以下兩個方面: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第一,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於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佔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並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乾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第二,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封建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第三,財政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鋰,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綜上所述,18世紀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意識方面,都已經出現全面危機,專制統治已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它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這不僅削弱了它的統治力量,也為法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2.關於大革命的爆發,教材寫了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三級會議的召開。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於1789年5月5日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他企圖對第三等級徵收新稅,以減輕財政壓力,解除燃眉之急。但第三等級的代表決意反對專制統治,他們要求把三級會議變成制憲議會,制訂一部憲法,限制王權,實行社會改革,他們還要求改變陳舊的開會形式和表決方式,但這些要求遭到特權等級的反對。第三等級毫不退縮,他們退出會場,宣布單獨成立代表人民意志的國民議會。6月20日,路易十六下令封閉國民議會會場。當日,第三等級在一個網球場進行了「網球場宣誓」:不制訂出一部憲法,並使之實施,議會絕不解散。第三等級代表的意圖十分明確,就是要把法國改造成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三級會議的召開,無異於在乾柴上點了一把火,它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線,而積極主張在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君主立憲派也成為革命初期的直接領導者。
第二,攻佔巴士底獄。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統治開始瓦解,感到十分恐慌。他表面上接受了第三等級的要求,暗地卻調兵企圖鎮壓制憲議會,但他的陰謀敗露,巴黎人民立即走上街頭示威,後來又演變為起義。7月14日,他們攻佔了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巴士底獄。這一行動,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消息傳出,各地城市紛紛響應,農民也積極行動起來,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猛烈地沖擊著封建王朝,專制統治土崩瓦解。
二、「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一目,是本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君主立憲派採取的各項措施。大革命爆發後,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君主立憲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權。君主立憲派是通過制憲議會來行使權力的。君主立憲派為法國大革命作出了很多貢獻,這表現在從政治上、經濟上和法律上改造了封建的舊制度,創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其具體表現是:在政治上,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包括取消教會和貴族的封建特權;在經濟上,沒收教會和逃亡貴族財產,取消關卡,規定一切公民和財產都應納稅,這使得大批屬於封建貴族和教會的土地,都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在法律上,君主立憲派於1791年頒布了《1791年憲法》,這部憲法除肯定了制憲議會以往頒布的各項反封建法令外,還規定了法國是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這就適應了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確保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合法性。但這部憲法又規定了有財產限制的選舉制度,這是與在它之前通過的《人權宣言》的有關內容大相徑庭的,這反映了以君主立憲派為代表的法國資產階級的階級局限性。
2.《人權宣言》。它是1789年8月由制憲議會頒布的,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其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以法治國的主張。發表《人權宣言》的目的在於,把啟蒙思想家主張的「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壓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和「天賦人權」等觀念,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作為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這就要徹底否定並摧毀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它無疑是進步的、革命的。
3.君主立憲派統治的結束。其原因在於,1791年秋季,法國革命的發展遇到了嚴重問題,在國內,因戰爭造成的生產停滯導致人民生活惡化,造成群眾的不滿;在國外,以俄、奧、普為代表的歐洲封建君主勢力組成「反法同盟」,公開干涉法國內政。為保衛革命成果,1792年4月制憲議會向奧地利宣戰,但由於沒有充分發動群眾,王黨勢力出賣情報,導致戰場上的失利。1792年8月,法國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起義,攻佔王宮,推翻了君主制度。同時,也結束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把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推上了歷史舞台。法國大革命由此進入第二個階段。
三、在「吉倫特派統治時期」一目中,教材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1.進一步摧毀封建制度的殘余。第一,8月起義後掌握了政權的吉倫特派吸取了君主立憲派的教訓,注意進一步擴大公民權。吉倫特派宣布實行「普選制」,取消按財產享有公民權的規定,並據此選出了新的權力機構——立法議會。第二,頒布新的土地法,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在農村中按戶分配公有土地,無償廢除「沒有領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權利。吉倫特派的上述政策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9月1日,當凡爾登要塞失陷的消息傳到巴黎後,首都立即沸騰起來,廣大市民在革命派的激勵下,拿起武器奔赴前線,9月20日法軍在瓦爾密高地擊敗普魯士軍隊,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第三,進一步摧毀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9月22日,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的決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共和國建立後,圍繞如何處置國王的問題,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在廣大人民的強烈要求下,1793年初,國民公會以「陰謀反對公眾自由和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法國大革命又向前進了一步。
2.吉倫特派統治的結束。這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共和國成立後,法國面臨的局勢仍然十分嚴峻:國內物資短缺,物價高漲,不法商人乘機囤積居奇,人民苦不堪言。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與吉倫特派實行的「自由貿易」政策有關。為此,全國各地出現了群眾要求限價的示威活動。與此同時,王黨又在西部發動暴亂。1790年春,由英國發起,奧、普、荷、西等國參加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也從四面八方撲向法國。面對如此危急的局面,雅各賓派堅決要求實行限價政策。但吉倫特派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對限價的要求持敵視態度,甚至採取行動,要鎮壓雅各賓派,致使吉倫特派與人民之間的矛盾激化,從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導致統治的垮台。1793年5月底至6月初,雅各賓派領導人民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的統治。法國革命進入第三個階段。
應當承認,吉倫特派在法國革命的第二階段,在廢除君主制、創建法蘭西共和國以及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廢除農民的封建義務上,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然而,他們在共和國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不能暫時地限制和犧牲自身的利益,結果招致人民的唾棄,遭到垮台的命運。
四、「雅各賓派統治時期」一目,也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雅各賓派的革命措施和作用。第一,教材將革命措施概括為三點:其一,頒布法令,摧毀封建制度。國民公會在6月頒布法令,宣布將逃亡貴族的地產分成小塊出售,地價10年付清;農村公有土地可按當地人口分配。7月,又頒布土地法令,發展了吉倫特派關於地主必須出具原始契券才能繼續享有封建權利的規定,宣布無條件地廢除一切封建權利,解除了農民負擔的封建義務。這對爭取農民對雅各賓派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其二,實行恐怖政策——經濟和政治的措施。雅各賓派執政後,反法同盟攻入法國北部,英軍佔領土倫港;國內的王黨分子乘機作亂,物價繼續飛漲,馬拉遭到暗殺。當時雅克·盧的請願書《現今法蘭西災難的緣由》這樣寫道:「當一個階級可以不受懲罰地使另一個階級挨餓時,自由就是虛幻。當富人可以利用囤積壟斷操縱其同胞的生死大權時,平等也是虛幻的。當反革命日益操縱物價而3/4的公民無力購買時,共和國同樣是虛幻的。」在這種形勢下,國民公會於9月5日通過決議,「將恐怖提上日程」。其三,發布總動員令,宣布祖國處於危急狀態,由於雅各賓派以前頒布的法令順應了廣大群眾的要求,所以總動員令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大批青年應征入伍,到1793年底,已經組織了一百萬人的軍隊。法軍在戰場上擊敗干涉軍,戰場也從國內轉移到國外。
第二,恐怖統治及其作用,是教材的難點。恐怖統治主要有兩個方面:經濟恐怖和政治恐怖。前者以全面限價法令為標志,嚴禁囤積居奇,對日用必需品實行最高限價政策,規定不得超過1790年物價的1/3。這是一種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體制。在政治方面,頒布了《懲治嫌疑犯條例》,並建立了集權統治,以加強對敵斗爭。恐怖統治是雅各賓派在內憂外患的空前嚴重的情況下被迫採取的措施。它是一種「戰時體制」,它暫時犧牲資產階級的某些利益,以滿足了群眾的某些要求。其結果,在經濟上囤積居奇和哄抬物價的投機行為得到了遏制,經濟上的混亂局面得到一定的克服。在政治上,叛亂被平息,秩序得以穩定,共和國的危機得以解除。其功不可沒。
對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的正負面作用,教材做了評述。既肯定其在「挽救共和國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也指出它違反法制,「打擊面過寬,處決的人太多」,甚至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態。當危機過後,當權者羅伯斯庇爾不盡早結束它,還想以此消除異己,維護權力。這就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成為雅各賓派喪失民心,內部分裂,導致垮台的根本原因。
2.熱月政變。由於危機過後,羅伯斯庇爾不能根據形勢改變政策,相反繼續以殘暴手段對付持不同見解的革命家和其他政治派別的人,這招致雅各賓派內部的分裂,政權陷於孤立境地。1794年7月27日(熱月9日),國民公會中反羅伯斯庇爾的勢力發動政變,把羅伯斯庇爾和他的夥伴送上了斷頭台。這一事件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共經歷了5年歷程。對於這場革命的意義,教材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其一,就其規模而言,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其二,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在革命的轉折關頭,都推動革命向前發展;其三,大革命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它「是真正把斗爭進行到底,直至交戰的一方即貴族被消滅而另一方即資產階級完全勝利的首次起義」;其四,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而具有世界意義。正如列寧所說:「它被稱為大革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
如第1課時到此結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結:這一節課我們通過學習,了解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大革命的爆發、革命的三個階段以及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在法國大革命中所作的貢獻。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麼法國大革命對封建制度的掃除,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要經歷三個階段?法國人民在革命中起了什麼作用?這又說明了什麼?
五、「拿破崙帝國」一目,教材敘述了1794~1814年的法國歷史。主要介紹了四個問題:
1.熱月黨人和督政府的統治。「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但熱月黨人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代表,而是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所以,他們結束雅各賓派專政,廢除雅各賓派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的政策,使資產階級解脫了恐怖時期受到的種種束縛。1795年秋,熱月黨人成立了督政府。然而,督政府的統治卻讓資產階級大失所望。由於它在政策上的搖擺不定(歷史上稱其為「鞦韆政策」),對內不能鎮壓王黨勢力的叛亂,穩定政局;對外不能擊敗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武裝侵略,使得法國革命又面臨危機。資產階級又希望建立更強有力的政權來鞏固革命成果。
2.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督政府統治時期的內憂外患,使法國資產階級迫切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現,以保護他們的利益,於是,拿破崙便應運而生了。拿破崙是在1793年收復土倫的戰役中嶄露頭角的,他在戰斗中採用以炮兵配合步兵進攻的戰術,趕走了英國艦隊,收復了土倫港,一舉成名。1796年他率軍遠征義大利,出其不意地打敗了反法同盟的主力奧地利軍隊。他還幫助督政府平息了巴黎的王黨分子叛亂。他才能卓越,處事果斷,因而聲望大增,得到軍官和士兵的信任和擁護。於是,在法國處於危急的時刻,拿破崙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救星,成為革命的領頭羊。1799年8月,他從埃及冒險回國,10月回到巴黎,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成立執政府,開始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對拿破崙的掌權,恩格斯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若沒有拿破崙這個人,他的角色就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
拿破崙上台後果然沒有辜負法國資產階級的希望,他連續打敗強敵,尤其是在1804年的奧斯特利茨戰役中,他率領法軍以少勝多,打敗了俄奧聯軍,達到了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頂點。也就在這一年,他不再滿足於有關可以連續執政10年的規定,要元老院頒布法令,規定他可以終身執政。同年底,他又廢除終身執政,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至此,共和國結束,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這是一個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
3.拿破崙的統治政策。拿破崙執政以後,在政治上確定了以穩定政局為首要任務的政策,為達到這一目的,他以靈活有效的策略,應付各種反對勢力,確保局勢的穩定。在經濟上,他改革財政,創辦法蘭西銀行,採取發放津貼和補貼的辦法,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政治的穩定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財政改革又使資產階級獲得了實際利益,從而推動了法國的經濟振興。在法律上,他重視法制建設,注意依法治國,1804年,由他主持修訂的《民法典》(也稱《拿破崙法典》)公布。這部法典共計3篇35章228條。從整體上看,這部法典「總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規」,在法律上承認了大革命中所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並對它們在法律上加以保護。所以,它是「一部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典」。這部法典對後來許多國家民法典的制訂都產生了影響。法典也照顧到廣大農民的利益,它在法律上保證了在大革命中新建立起來的小農土地所有制,這不僅有利於法國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也使得拿破崙在進行對外戰爭時能得到來自農村的兵源。所以,拿破崙不無得意地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以後,法國還制訂了《商法典》和《刑法典》,它們同《民法典》一起,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在文化教育上,拿破崙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建立了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由國家撥款,聘請本國或外國著名學者、專家擔任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和文化知識的傳授,培養有用人才。
上述政策的實施,使法國擺脫了督政府時期出現的困境,使得在法國大革命中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得以鞏固和發展,也使法國的經濟得到調整和振興。拿破崙的對內政策不僅適應了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也為他自己贏得了極大的榮譽。然而,這些成果,都是拿破崙上台後憑借武力和專制獨裁而取得的,這充分反映了拿破崙帝國是資產階級性質的軍事獨裁政權。
4.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從拿破崙掌權到帝國崩潰,拿破崙的對外戰爭連綿不斷。1800~1801年,拿破崙以少勝多,取得對奧地利的決定性勝利,粉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武裝干涉。1805年,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取得輝煌戰績,在抗擊第三次反法同盟的武裝干涉中獲得勝利。1806年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進攻。這些早期戰爭給歐洲的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復辟。到1810年左右,歐洲大陸上已沒有堪稱法國敵手的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控制了東至波蘭、西到西班牙,北起荷蘭、南至義大利的廣大領土,帝國盛極一時。在歐洲的大舞台上,拿破崙扮演著歐洲主宰的角色。拿破崙力圖建立一個歐洲大陸體系,為實現這一目的,他開始擴大戰爭,使法國進行的戰爭由革命性轉變為侵略性。1807年,法軍翻過比利牛斯山,侵犯西班牙,奴役那裡的人民,結果遭到當地人民的反抗,陷入西班牙人民的抵抗洪流中而不能自拔。拿破崙與英國的戰爭,是兩國之間為本國資產階級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而進行的戰爭;而與俄國的戰爭也是要爭奪歐洲的霸權。在不斷的征戰中,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內部矛盾日趨嚴重,拿破崙陷入困境。但他依然迷信強權,聲稱「要主宰世界只有一個訣竅,那就是強權」。他決定以新的征服來加強自己的地位,於是遠征俄國,結果僅半年時間,法軍消耗殆盡,元氣大傷。遠征俄國的失敗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點。1813年,在德意志境內的萊比錫戰役,對被法國奴役的歐洲各國人民來說,是一次「民族之戰」,即決定歐洲各民族命運的戰爭。結果,法軍遭到慘敗,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瓦解。1814年3月底反法聯軍進入巴黎,4月4日拿破崙不得不宣布退位。20日,他被押到地中海中的厄爾巴島,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波旁王朝復辟。後來,因為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使得法國人民難以容忍,10個月後拿破崙奇跡般地逃離小島,回到巴黎重建帝國。但歐洲封建勢力不給拿破崙以喘息之機,他們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1815年6月的滑鐵盧決戰中,再次擊敗拿破崙。拿破崙的這次執政僅97天,因而有「百日王朝」之說。接著,拿破崙被押往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死於該島。
對於拿破崙對外戰爭的評價,可以從功過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他前期所進行的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並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而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洪流,是勢不可擋的。另一方面,他後期進行的戰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掠奪和奴役了這些國家的人民,具有侵略性,招致了人民的反抗並導致了他的最終失敗。此外,拿破崙是法國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這就決定了他的戰爭必然要反映法國大資產階級的要求,必然具有侵略性和掠奪性。
小結:這一課我們講述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歷史背景、拿破崙的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請同學們考慮,拿破崙在歷史上對法國的社會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些貢獻?
教學建議
一、本節教材用2課時講授。建議教師:
1.注意本節教材有內容多、頭緒多、重點難點多和課時緊的特點,教師應力求在講授時向學生講清大革命的起因、各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革命的成果和影響。課時的具體劃分應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2.注意在講述中,史論結合,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史實和歷史資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法國大革命中的具體問題,評價歷史人物。
3.注意初中、高中教學側重點的不同,依據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設計教法。注意能力的培養。
二、關於「大革命的爆發」一目的講授,建議教師著重向學生說明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在講述有關三級會議的內容時,應指出三級會議的召開和第三等級的斗爭,是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法國政治舞台的開始;對攻佔巴士底獄不必多講細節,只要求學生知道它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日子和標志即可。
三、「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一目,是本節講授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師應結合教材中的史料,重點講清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君主立憲派在政治、經濟、法律三方面對法國舊制度的改造,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原則確立的歷史貢獻。《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中最重要的歷史文獻,建議教師在講述時,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較為客觀地說明它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四、「吉倫特派統治時期」一目是本節講授的又一難點。建議教師在講述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吉倫特派在法國大革命中的正反兩方面作用,注意揭示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以便為以後講述巴?/ca>
參考資料: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 教師教學用書
『柒』 19世紀法國一萬法郎相當於現在中國多少錢
1803年法國實行金銀復本位制,規定1法郎含金量為0.2903225克
1萬法郎=2903.225克黃金
目前,1克黃金大約300元人民幣,1萬法郎=2903.225克黃金=870967.5元人民幣
當然,由於現代社會通貨膨脹,所以當時的法郎購買力要更高
『捌』 19世紀後期法國社會經濟狀況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法國和美國是繼創始者英國之後展開工業革命的國家。這次工業革命使法國經濟迅速發展,一越成為世界強國。然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積累了一定資本之後的法國開始發展高利貸資本,一直持續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國際高利貸的發放可以使法國坐收漁利,導致法國本國的生產力發展緩慢,國家機器陳舊不堪,素有「後院草坪上的廢鐵之稱」。法國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上作為甚少。而其他許多國家則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使經濟迅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轉型,法國的高利貸經濟模式變成了高利貸帝國主義。(同時期英國發展為殖民帝國主義,美國發展為托拉斯帝國主義,德國發展為容克帝國主義)這種放高利貸坐收漁利的模式讓法國長期生產力滯後,隨著德意志的統一,法國干涉德國統一的計劃宣告失敗,作為戰敗國的法國向德國賠償了大批戰爭賠款,並割地阿爾薩斯和洛林賠償德國。這樣,法國經濟再次受挫,經濟發展緩慢前行 PS:有些地方可能表述不太准確,但大體內容不會錯。
『玖』 18、19世紀的法國是什麼狀況
一、當時法國一家獨大,經濟實力雄厚:
1、宏觀環境上嘛,主要是因為法國當時經濟發展比較順利,社會思想活躍開放,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等原因
2、18世紀後期,西班牙、荷蘭這些西歐的老牌強國已經衰落,競爭力大不如16、17世紀。
3、18世紀中期的英國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當時國力最多和法國相當,美國還沒有建國,我們中國還處在清朝閉關鎖國的狀態,對西方國家影響力不大。所以在西方世界當然是法國一家獨大了。
二、法國涌現出一大批能人:
法國在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出現了很多牛人啊.拿破崙、伏爾泰、盧梭、笛卡爾、孟德斯鳩、司湯達、大仲馬、巴爾扎克、拉瓦錫等等。
三、由於戰爭經濟發展落後英國:
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前期,雖然法國一躍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但是它的經濟沒有因此超越英國,而英國卻發展成為「世界工廠」。
四、法國經歷了兩大革命:
1、資產階級革命。
2、思想運動。法國大革命,思想上產生了啟蒙運動 。這兩場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革命可以說對法國對全世界都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