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債期貨 > 美國國債發展歷程

美國國債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1-04-09 02:43:33

㈠ 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生了什麼經濟歷史事件,其主要內容是

經濟歷史事件: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黃金時代」的時期。

主要內容: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

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注重以解決就業問題來促進生產和消費,並保持財政預算平衡。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分別提出「新邊疆」和「偉大社會」施政綱領,把大規模赤字財政最為經常性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

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經濟便開始逐步被金融寡頭所掌控,美國由此走向衰退,從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變成靠剪「外國羊毛」而剝削別國為生。

(1)美國國債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頭二十多年,美國經濟雖然發展了,位於世界各大國之首,但其國內民眾普遍不滿,被統稱為「進步主義運動」的各種民眾運動風起雲涌。它們的目標多種多樣:實現食品安全、爭取工人權益、要求婦女平等地位、反對腐敗等等。

從1919年春開始,美國物價飛速上漲。與戰前比,1920年上升了105%。通貨膨脹與其他因素一起帶來了嚴重的罷工浪潮。

在強大的社會運動的推動下,美國政府把改革放到自己工作的首位。美國政府採取的最主要改革措施是實現稅收改革和落實反托拉斯法。美國司法部一直不遺餘力地起訴壟斷企業。最大的成果是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下令解散龐大的石油和煙草壟斷企業。

美國政府不斷地改善行政機構,增加制度供給,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地方政府則進行市政管理改革。從建立委員會制到實行市政經理制,既減少腐敗也提高專業管理水平。

1944年7月1日,在美國新罕布希州布雷頓森林召開的國際會議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定》。它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奠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通過建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前身)為美國支持它國經濟建設,實際上也是促進本國生產創造了條件。

關貿總協定和布雷頓森林協定奠定了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

㈡ 從次貸危機的角度淺析美國投資銀行的發展

投資銀行是指那些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主營業務的金融機構。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主體,投資銀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資本性投資需求的初始階段,成長於股份公司制度的發展階段,成熟於證券市場的發達階段。
投資銀行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關於投資銀行業務的定義由廣到窄可分為四類:
第一,投資銀行業務包括所有金融市場業務;
第二,投資銀行業務包括所有資本市場業務;
第三,投資銀行業務僅限於證券承銷、交易業務、兼並收購和資產管理等業務;
第四,投資銀行業務僅指證券承銷和交易業務。

㈢ 國債發展的歷史

6家銀行七一開賣儲蓄國債

7月1日起,工、農、中、建、交、招六大銀行將開賣儲蓄國債。本月20日起,沈陽市民就可以到上述6家銀行開立個人國債託管賬戶。
認購起點為100元

"財政部已經確定從7月1日開始發售儲蓄國債,銀行也已經做好了發售的准備工作,先行發售的有兩個品種。 "昨天,省內某大型國有銀行儲蓄國債負責人透露。

儲蓄國債為記名國債,採用實名制,以100元為起點,以百元的整數倍辦理各項業務。上述人士還告訴記者,儲蓄國債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通過投資者在承辦商業銀行開設的人民幣結算賬戶進行資金清算。逾期兌付還給利息20多年的國債發售格局將被儲蓄國債打破,與憑證式國債逾期不加計利息的傳統相比,儲蓄國債到期後,承辦銀行自動將投資者應收本金和利息轉入其資金賬戶,轉入資金賬戶的本息資金作為居民存款由承辦銀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另外,儲蓄式國債業務只針對個人發售的特點將增加普通市民的投資機會。利息收入不用繳稅

不收利息稅應該是儲蓄國債最大的特點,雖然利率水平還沒最終敲定,但和儲蓄存款相比,收益肯定要高一些,3年期的票面利率有望確定為3.14%。

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繳20%的個人所得稅,目前銀行3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3.24%,繳稅後的實際收益為2.59%,沒有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儲蓄國債收益高。買債提醒

要先開戶

准備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和上述六家銀行中一家的存摺到開戶行開戶,存夠錢帶齊證件去認購。

債權查詢

到銀行櫃台列印個人國債賬戶對賬單據;撥打銀行客戶服務熱線電話查詢;若對以上兩種查詢方式得出的結果有疑問,可以再撥打中央國債公司的復核查詢電話(010-66005000)查詢債權(復核查詢只能查詢截至上一日的債券余額)。

提前兌取

必須確認債券處於可以提前兌取的期間內。

付息及還本

到期直接支付到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無需任何手續。
希望採納

㈣ 有什麼書是介紹外國證券行業發展歷程的

書名:海外證券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證券業培訓中心編寫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3-25
目錄
第一章 美國證券市場
第一節 美國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一.最早發行的政府債券
二.股份制的建立
三.交易所的形成
第二節 紐約證券交易所
一.紐約證交所的組織與管理
二.交易的方式與種類
第三節 美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模式
一.美國證券市場管理概況
二.美國證券管理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能
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第四節 美國的股票市場
一.美國股票發行市場
二.美國股票流通市場
第五節 美國的債券市場
一.債券發行市場
二.債券流通市場
第六節 共同基金及衍生工具
一.美國的共同基金
二.衍生工具
第七節 美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
一.聯邦政府債券的發展趨勢
二.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趨勢
三.美國金融衍生市場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英國證券市場
第一節 英國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一.早期的證券發行市場
二.早期的證券交易市場
三.近現代的英國證券市場
第二節 英國證券市場的結構及其監管模式
一.證券發行市場
二.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和基金使用者
三.證券交易市場
四.倫敦證券交易所
五.證券市場監管模式
第三節 英國的股票市場
一.英國股票發行市場
二.英國股票交易市場
三.國際股票市場
四.英國的股價指數
第四節 英國的債券市場
一.債券發行市場的主體
二.債券發行方式
三.英國國內債券發行種類和特點
第三章 德國證券市場
第一節 德國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第二節 德國證券市場的結構及其監管模式
一.證券市場的結構
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
三.證券市場的監管
第三節 德國的債券市場
一.債券的種類
二.債券的發行
三.債券的交易
第四節 德國的證券期貨市場
一.DTB市場結構
二.交易系統
三.交易費用
四.交易品種
第五節 德國證券市場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一.德國證券市場的特點
二.德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 日本證券市場
第一節 日本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一.戰前證券市場
二.戰後至70年代的證券市場
三.70年代以後的證券市場
第二節 東京證券交易所
一.東京證交所的組織機構
二.東京證交所的管理制度
三.交易時間與交易方式
四.結算制度
五.債券上市條件與股價指數
第三節 日本證券市場的結構及其監管模式
一.證券市場結構
二.證券市場的管理
第四節 日本的股票市場
一.股票發行市場
二.股票交易市場
三.戰後日本股票市場的變化及其原因
第五節 日本的債券市場
一.債券發行市場
二.債券流通市場
第六節 日本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
第七節 投資基金及衍生工具
一.投資信託基金
二.證券期貨交易
第五章 東南亞、澳洲及韓國證券市場
第一節 東南亞證券市場概況
一.新加坡的證券市場
二.馬來西亞的證券市場
三.泰國的證券市場
四.菲律賓的證券市場
五.印度尼西亞的證券市場
第二節 澳洲證券市場概況
一.澳大利亞的證券市場
二.紐西蘭的證券市場
第三節 韓國證券市場
一.韓國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二.市場構成要素
三.韓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第六章 香港和台灣地區證券市場
第一節 香港證券市場概況
一.香港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二.香港證券市場發展概況
三.市場的構成要素
四.證券上市制度
五.證券交易制度
六.證券經紀人制度
七.股價指數及恆生指數期貨市場
第二節 「黑色星期一」與香港證券市場的改革
一.十月股災與《戴維森報告書》
二.市場監管體系的改革與重組
三.最近的發展目標和計劃
第三節 台灣證券市場概況
一.台灣證券市場發展簡史
二.台灣證券市場的組成機構
三.台灣證券上市制度
四.台灣股市交易情況分析
五.台灣的債券市場
六.有關外國投資者的規定
第四節 台灣地區加快證券市場發展的措施
一 信息公開制度
二.發展市場信息系統
三.保證金交易制度
四.放寬對外國投資者的限制
後記

㈤ 美國股市是從哪年哪月哪日開始的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1、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2、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3、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4、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5)美國國債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1790年,當時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規模發行債券直接導致了證券市場的活躍。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為軍費融資,證券市場得到空前發展,股票發行也迅速增加。

1860至1870年,鐵路股票在美國大量上市,出現了鐵路股票泡沫,使美國證券市場開始從過去的債券市場向股票市場轉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證券市場以國債、地方政府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為主,19世紀的後幾十年股票市場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華爾街的主角。

㈥ 國債將如何影響美國的投資環境利率在這個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一、國債將如何影響美國的投資環境
第一,美國國債促進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是由於其基於市場自發而形成的。由於Q法案的限制,銀行的存款率非常低。為了擺脫利率管制,貨幣市場基金應運而生。在此過程中,美國國債起到了基礎、穩定的作用。由於國債是貨幣市場基金的主要持有財產,國債的存在使得貨幣市場基金可以維持其流動性和收益的穩定性。此外,國債成為了金融創新的有效參考。如貨幣市場6個月存單、小額儲蓄30天存單、91天賬戶等這些創新都極大地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第二,美國國債決定市場基準利率。由於美國國債以美國政府的信用為後盾,因此它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基礎。另一方面它位於市場利率體系的底部,它的變動影響將影響整個利率體系的變動。
第三,美國國債發揮著利率傳導作用。美國政府可控制的是聯邦基準利率,聯邦基準利率通過聯邦基金市場向美國國債市場、商業票據市場和再貼現市場傳遞影響。投資者會以國債形成的市場基準利率為依據,調整資產價格。由此美國政府構成了利用可控基準利率間接作用於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宏觀調控機制。
第四,美國國債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重要媒介。美國的公開市場操作絕大部分是利用國債進行的。美聯儲實行貨幣政策時採用公開市場操作,即交易美國政府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和銀行承兌匯票,確保公開操作市場有足夠的深度、廣度和穩定性。由於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因其的安全性,美國國債依舊是大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外匯儲備之一。因其在國內外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國債市場成了美國對內拉動經濟增長,對外鞏固其經濟地位的基石。
國債對每個國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我們國家發國債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呢,無論怎樣國債在每個國家的經濟上都起著重大的作用!都促進了各自國家的發展!
二、利率在這個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利率的高或者低還會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心態。當利率走高時,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削減支出。這就會導致企業盈利縮水,股價下跌。相反,當利率大幅度降低,消費者和企業就會增加支出,推動股票價格上漲。
利率也在影響著債券的價格。債券的價格和利率是反向關聯的,意味著當利率上漲,債價就會下跌,相反利率下跌時,債價就會上漲。債券的期限越長,其波動與利率的關聯就越密切。
高利率就意味著消費者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減少,必須考慮削減支出了。當高利率和放款標准提升同時出現,銀行就會較少放款。不單單是消費者,企業和農戶也會減少新設備支出,於是就會遏制生產率提高,減少用工數量。放款標准越嚴格,就越是意味著消費者需要削減支出,這會讓許多企業的利潤都受到影響。

㈦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為什麼會歷史新高 具體是什麼原因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全球債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從2017年12月31日的238萬億美元,增長超8萬億美元,至歷史新高2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據國外媒體統計,如果把全球所有國家政府債務加在一起,總量已經高達63萬億美元。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的上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各國的債務規模情況。首先,我們來看看全球債務規模的分布情況:

美國和日本合計佔全球債務總額一半

據統計,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已經達到20萬億美元的水平,佔全球債務總額的31.%。日本緊隨其後,佔全球債務總額的18.8%,其中債務占日本GDP239.3%。美國和日本合計差不多背負了全球一半的債務。

其他國家較多的有中國(7.9%)、義大利(3.9%)、法國(3.8%)、英國(3.7%)、德國(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國佔全球債務的比例

全球債務最多的五個國家

排名前五的國家,累計債務總額合計為41.6萬億美元,佔了全球的66%。美國和日本毫無懸念的排名前兩位。其中,美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達239.3%。中國排名第三,總額為4.97萬億美元。義大利和法國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㈧ 近代中美關系發展歷程演變及啟示

淺談中美關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近代外交始於西方民族國家紛紛獨立之際,而奉行「民族國家至上」原則的外交則始於法國樞機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對近代外交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拿破崙滑鐵盧之役戰敗到維也納會議,梅特涅時代的外交奉行「歐洲協調原則」即是歐洲的保守勢力出於共同的國家利益對革命勢力的遏制而團結在一起。俾斯麥統一德國後打破了均勢外交,奉行「現實政治原則」即以國家實力及利益來制定國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說「國家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中國在1840年被迫打開國門後,實際上已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是列強角逐魚肉的對象。正所謂「弱國無外交」中國在新中國建立前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獨立外交。在此要討論的是中國在1949年後外交政策的變化。建國後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也有國家利益的考量,中國實行的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即是與蘇聯結盟來對抗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1960年因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蘇修,事實證明這種純粹以意識形態外主,犧牲國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從1960—1971年中國實行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
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打破了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了中美蘇三角關系。中美聯手對抗當時如日中天的蘇聯,以遏止蘇聯的擴張。這個歷史性的外交轉變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不再以意識形態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據,而改以國家利益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為對美關系的改善客觀上也促進了後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逐漸融入了國際經濟秩序。當今的中國外交政策即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一超獨霸,俄羅斯雖已雄風不在,但對世界還有一定的影響力,歐洲離國家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距離,暫還不能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但歐盟一直希望聯合起來以擺脫美國的影響力。日本自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後一直在追求恢復正常國家的地位,以改變「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國際地位。而印度隨著經濟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國的地位,稱霸南亞。處理與這些國家的關系是當代中國外交的重點。
而對美關系則是重中之重。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二戰後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警察」角色。雖有些學者說美國正處於衰落之中,比如「911」後,伊拉克戰爭,還有目前的金融危機等,但其仍擁有無可比擬的超級實力。如何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將關繫到中國未來的發展及復興。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一直奉行「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的現實主義外交。改革開放即是中國追求國家利益的表現形式之一。同時也表明了中國願意遵守個維護現今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成為一個利益攸關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戰當今的國際經濟,政治體系。
中美關系中最敏感的是「台灣問題」,「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它關繫到國家的統一與復興。因為國家實力的問題,中國尚沒有能力武力統一台灣,也承擔不起戰敗的後果。美國由冷戰時期的希望台灣成為遠東不沉的航空母艦到現在希望台灣成為亞洲民主的燈塔,美國之所以制止台灣獨立,維護「不獨」,「不武」的現狀是因為台灣獨立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不願為台獨而冒美國可能衰落的風險。中美都是當今世界的大國,雙方都具備使對方癱瘓甚至毀滅的實力,雙方都承擔不起戰爭帶來的後果,所以說維持台海現狀乃中美妥協的產物。但中美在政治體制,意識形態方面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美國自威爾遜總統以來一直奉行理想主義外交政策,威爾遜認為國際的和平只能寄希望於「集體安全」的體制。而只有民主國家之間才不會發生戰爭,如果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實行民主體制,世界將永享和平。他曾說「美國的締造是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僅是為美國人民,也是為世界人民,如不這樣,美國的榮譽將不存,實力也將消散。」這是典型的天賦命運說。威爾遜之後美國的領導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響。這也是為何美國總是說「人權」高於「主權」的原因。筆者認為人權,自由,民主理念的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但美國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時候不全是理想主義,國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國外交的基石。美國總是拿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干涉別國內政行美國霸權之實。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經濟關系越來越緊密,彼此不可分離,中國持有美國第二大的國債,有人曾說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美國經濟可能崩潰。美國雖不斷指責的人權狀況,但仍和中國保持緊密的經濟關系,這是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除了經濟方面,還有朝核問題,核不擴散,恐怖主義,環保等國際問題需要與中國合作。但畢竟中美在意識形態分歧很大,出於對中國崛起的恐懼,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會威脅美國在東亞的區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國家利益,美處心積慮的聯合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實行遏制政策。

㈨ 美國興盛的歷史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障礙--英國的殖民統治。
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黑人奴隸制,使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起來。
兩次工業革命,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採用最新技術和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工業產值躍居世界首位。
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大法戰爭橫財。

二戰後,美國援助歐洲和日本,促進了 美國經濟的發展。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寶座。

㈩ 建國三十年裡中美關系走了一個怎樣的歷程

對中美關系的認識

----以新千年後中美關系發展為例

關鍵詞:中美關系 密切 不信任 合作假戲

內容提要

中美兩國至1949年以來,關系發展大致經過一下四個階段:(一、)隔絕與對峙時期)(1949——1971此文對此不做探討)(二)破冰與建交時期(1972 ——1978)(三)中美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時期(1979——1989)(四) 中美關系在曲折中前進(1990至今)。

中美關系在建交後的三十年裡,得到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在奧巴馬繼任後,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打背景下,雙方關系被歷史性、第一次推上歷史的前台。可以說中美關系的走向牽動著全球的神經,在國際政治這個詭計多變的環境中,這一問題更顯的撲朔迷離。也正是如此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謂人言言殊。我認為中美關系在歷經三十年的風雨後,在各方面關系發展日益成熟時,互相間的不信任也在增大。換句話說,中美兩國在一系列廣泛問題上變得不成熟時,雙方對對方長期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增大。

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回顧

1971年雙方以乒乓外交拉開了兩國建交的序幕。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開始實質意義上的雙邊關系。1986年十一月,美國太平洋艦隊訪問中國青島,中美雙邊關系有政治、經濟領域向軍事領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雙邊關系向戰略高度發展。2009年美國信任總統奧巴馬上任不久,新任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國,以密切同中國的聯系。此舉本外界普遍認為是中美關系新發展階段到來的前奏。

從以上發展歷程來看,中美雙邊關系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的合作還會更加密切。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會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認為侵害美國利益或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這顯然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有直接關系。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以後的一個時期里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將更加凸顯。美國對中國是「既愛又恨」,這似乎聽起來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細的研究一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後,就不會再感到驚訝了。事實上,美國對華的大政策沒變,可中國卻是在不斷的變化著,變得日益強大了,而中國的強大無論以何種方式展現出來,都會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國利益。但另一個方面,美國和中國的依存度,以及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美國不敢採取過於激烈的措施。由於這種「蘿卜加大棒」的情況的存在,在暫時的時期內蘿卜被時局推到最前沿,但也應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漸強硬起來。這一切決定了中美關系必須在前進與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中美關系發展狀況及原因

一、戰略角度方面

美國是全球霸主這一現狀是美國制定自己戰略政策的基點,也就是全球霸權政策。其他的不說,就看看大家熟知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南聯盟大使館事件」還有近期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會知道什麼叫囂張,什麼叫霸權!因而中國的崛起,讓多年沒有對手的」山姆大叔」很不習慣。畢竟歐盟、日本雖然很強,但是美國對他們還是自己感覺可以控制的,至少美國自己認為還是可以琢磨透他們的意圖的。可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卻不是這樣的,盡管她的實力還遠不如歐盟和日本,但她的很多舉動確實有些讓美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一點美國心裡很清楚:雖然很多事務上美國和中國有密切的合作,但更多重大事務的決策上北京絕不會按美國的意圖走,即使華盛頓向北京施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涉及到國家根本利益時。這一切讓習慣了「我是老大,聽我的」的美國很不適應,卻也有些奈何不得。畢竟美國自己明白,中國這個東方的「龐然大物」不是自己能一口氣吃得消的。這也就決定了美國對中國的防範的必然性。

在防範的同時,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這讓美國不防範中國更多的是與中國合作,當然共同利益是根本。而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也是讓美國意識到很多事情必須要有中國的參與。所以中美之間關系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

二、政治方面:

發展中美關系的最大障礙是台海關系,而美國一直把台灣問題視為牽制中國的一張「王牌」。美國在太灣問題的作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台海之間的局勢,這也是三十年來中美關系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一問題也成為中美最易出現摩擦的敏感問題。美製定的安全戰略特別是亞太安全部署,更是吧「圍剿中國」視為第一要務。中國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潛在對手。隨著「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形成,美國對中國新一輪海上封鎖實際上已經形成,這難免給中美關系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另一方面,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提出和成功應用,使美國在亞太地區所作的安全戰略布署很大程度上成為徒勞。國民黨在台灣「大選」中獲勝後種種想緩和兩岸關系的舉動,又使台灣問題暫時性的緩和下來。中國在西北地區的戰略部署更是讓美國「完全封殺」戰略化為了泡影。因此從這些層面看,中美發生大摩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少近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中美關系近期不會有太大的波折。

三、處理國際事務方面:

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毫無疑問仍是絕對的「老大哥」,但如果理解成對國際事務的絕對話語權,卻也是不合理的。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成為美朝雙方斡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協商的平台,雖然朝鮮近日宣布成功進行了核爆實驗,但中國與美國的密切合作對六方會談的巨大促進作用,也是國際公認的。在反恐方面,中美之間也在積極尋求相互間的合作。「天劍行動」毫無爭議的昭示了中國在反恐事務中的態度和地位。在伊朗核問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以及對全球變暖和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機上,中美雙方大都有這密切而有效地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似乎和美國是一個步調,但卻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的第一要務,而在現在這個有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無疑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根本沒實力、更沒必要去試圖改變這種國際秩序。換句話說,中國現在沒必要、也沒資本和美國公開的一對一叫板。所以呢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中美之間的合作是大於競爭的,至少近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四、經濟方面: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不僅成功融入世界經濟,更是在2006年實現對世界經濟貢獻額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火車頭。並成功的坐上了「世界工廠」的寶座,與世界經濟高度影響力。也正是這些才使西方經濟學家稱:我們害怕中國失敗遠勝於害怕中國成功!特別在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上佳表現更讓許多美國經濟人士呼籲應給予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更大話語權。更有人批評美國和西方說:「如果你不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你們最終會明白你們開出的葯方遠比問題本身更嚴重。」於是乎又出現了讓中國人都大跌眼鏡的「G2"理論。這些都讀不免有恭維之嫌,畢竟中國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家底」,畢竟現在中國正處在時代的岔路口,更需要冷靜,最忌飄飄然。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國際對中國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重視。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美合作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程度。

在貿易逆差方面,對於其真實原因美國高層更是心中肚明。中美兩國分屬兩個不同鏈條斷,一個是上游,一個可以說是絕對的下游。美國如果想改變貿易逆差的現象,只要放鬆一下對華貿易限制,就不存在所謂貿易逆差問題了。說白了,貿易逆差問題就是為了政治的需要而已,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美一直向中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全球經濟形式帶動了人民幣升值,可人民幣剛升值美有望指責中國操縱匯率。這一問題也就等於挑明了,就是一個政治游戲,沒有現實價值。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清楚的知道巨額外匯對中國所意味的風險,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而這一切的「元兇」就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但無奈的是中國必須和全世界一起為美國買單——不得不繼續買入美國國債,特別是中國!因為美國國債是現在相對最好的避風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容下2萬億美元這個近乎可以成為「巨無霸」的外匯儲備。盡管美元貶值的話,外匯會巨額縮水,可也沒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不買進美國國債,美國經濟可能會很快崩盤,這樣對外匯以美元為主的中國來說損失會更大。也許有人會說,拋售美國國債或用美元資產到國外並購來減少外匯不就行了。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敢賣出美國國債誰能買、誰敢買?再者說你這個最大債權國都急著拋售美國國債,那其他的國家不就更急著拋售出去嗎?這只會更快的加速經濟的衰退!還有,買入別國資產,可對於如此大塊的外匯湧入,別的不說,單就國家經濟安全考慮也沒有國家敢接啊。所以對中國來說這更多是一個無奈之舉,中不想美經濟崩盤,以減少損失,美國更不想了。所以美中形成了一個「金融恐怖平衡」,把雙方結實的困在了一起。

其他一些方面,中國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中國模式是合法性和親和力,相應的美國對中的體制壓力會有很大的減弱。這向西方發起的沖擊,不可避免的會削弱美國的「軟實力」。勢必會引起美國方面更多的「戒心」,這也是影響中美關系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因素。

結 語

總之,中美雙邊關系的不斷想前發展是必然的,爭端與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鑒於雙方的現實狀況和國際的大背景,相當的一段時期內不可能有大的沖突。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美國自認為可以控制、可以容忍中國的前提下。當然也是出於這樣一種認知:中國以維護國家統一和維護國家利益為第一原則,其次才是發展對外勢力意圖民族崛起。事實上中國也就是在這個層次沒發展著,這也就成了現在中美關系合理的一個狀況原因。所以說,中美關系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總趨勢是好的。也就是說,在短期的可見對方意圖的時段內在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問題上雙邊關系會變得愈發成熟,而對對方長期政略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不斷增長。

閱讀全文

與美國國債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