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和降低稅率能擴大內需呢
發國債是從政府的角度,發了國債政府有錢了,就可以大興土木,搞回基礎設施建設。修路、修橋什麼答的,每項工程砸錢的同時就消費了東西,帶來了就業,就拉動內需了;
降低稅率是從經濟體內企業和個人的角度,稅率低了,大家交的錢少了,相當於手裡的可支配收入多了,收入多了自然花的也就多了,今天買套衣服,明天換個手機,內需就拉動了
但是像發國債,政府錢多了得同時人民手裡的錢就少了,因為拿去買國債了。這也會「擠出」一部分居民的消費,但是消費減少的部分要小於因為政府投資帶來的內需增加,所以總效果是:發國債促內需(這段可以忽略)
㈡ 如何理解1998年以來國債規模的擴大
1998年是經濟改革的關鍵性的一年,改變了過去的財政制度,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當時國企改革面臨很大的資金缺口,於是就開始的新一輪的國債的發行,來滿足當時的資金需求,隨著後來的經濟發展,特別是一些重大的基礎性工程的建設,所以轉而通過發行國債來滿足工程建設的資金,而不是將壓力轉給銀行,近十年來,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債的發行量也越來越大也是和財政支出有關的,國債的發行是國際通用的做法,可以減少通過其他措施面臨的高額的還債成本。這樣也不會增加貨幣供應量,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債同時也是政府的宏觀調控的一種舉措。但隨著當前經濟形勢的惡化,經濟面臨很大風險,新一輪的地方投資,會極大地增加債務規模,規模的擴大將影響地方經濟的平穩的發展,但總體來說,還是處在穩定的、可控的狀態不必過於擔心。
㈢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
屬於擴張性的。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相當於政府借了更多的錢,無論從版誰手裡借的,都擴大了貨權幣供應量(無論是從基礎貨幣角度說,還是從流通速度角度說)。
而且政府借來錢並不是在那裡放著等著長毛,一般是用於大型的投資,比如基本建設項目。所以,也拉動了對勞動力、資本的需求。
㈣ 經濟不好的時候為什麼要擴大國債規模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然後用這些資金興建一些工程,以擴大內需
通貨膨脹是由於流通中的貨幣過多,這時候發行國債,可以收攏一些流通中的貨幣
㈤ 目前中國國債規模有多大
1、來2015年的國債統計還沒有出來。源根據「中國行業研究網」的數據,2014年中國國債市場規模大約為3萬億美元,企業債規模則為1.5萬億美元。
(參考數據鏈接:中研網地址: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1013/093820379.shtml)
2、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㈥ 國債規模每年越來越大,以後怎麼還
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搜一搜「稅債等價論」, 這是由一位歐美的經濟學家19、20世紀提出來的專,屬 簡單地說,就是上一節政府借了錢,下一屆政府再收稅還錢。 舉個例子, 國家借了50M 去修建一條公路, 路修好了,收養路費,除了成本開銷比如公路養護,工資等成本外,另外的一部分用於還債,另一方面,要買如水泥,瀝青等建築材料, 那麼所有的成產企業就會因為國家修路產生利潤,也就是乘數效應,而這部分還是要交稅。 另一方面, 所有的花費最終會轉化成收入, 而所有的收入還是要交稅的, 所以說, 基於這個理論, 所有的債都是由稅收支付的, 而並不是說一直是50M在來回轉,而最終會多於50M, 也就是多出來了1/MPS倍, 這就是國家借錢投資產生的刺激作用。
㈦ 高一政治題。想問一下為什麼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是擴張型財政政策 買國債的人多了 花錢的人不就少了嗎
擴大國債發行復政府支出增制加,會使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這是因為政府支出的開銷提升總需求,總需求增加,消費就增加,消費增加,國民收入也會相應增加,這是一個良心的循環,因此屬於擴展財政政策。增加國債是為了拉動總需求,簡單說是希望大家花錢活躍經濟,這時候利率是降低的,取得信貸更為容易,錢多了自然會花啦,就達到了擴展財政的目的。剩下的就不解釋啦,舉一反三思考啊高一黨。
㈧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國債的發行規模,為什麼需求擴大了,不是應該都買國債了,人們手裡錢少了嗎
國家發行國債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一般在一些重大經濟事件後,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支出(比如前段時間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這必然要求財政承擔更為繁重的任務、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發行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以擴大減稅降費和支出的空間,抵消經濟下行的能量,刺激消費,進而激發經濟活力,確保穩增長。同時,其也可以穩定市場預期,帶動社會投資,提升企業活力和創新動力。
當然你說的一點是對的,發行國債會導致人民手中的錢少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消費和其他方面的個人投資,但是非常有限,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應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遠遠超過消費和個人投資所產生的影響。
通俗點說,就是國家向個人借錢辦更大的事,比如對部分企業降費減稅,扶持企業,保證就業穩定;加大投資5G和大數據,拉動經濟增長;在危機的時候保證經濟的穩定等等。
所以我們說發行國債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
當然國家也可以通過增發貨幣讓國庫更有錢,但是這個肯定會導致通貨膨脹,這個太激進,增發國債是比較穩定宏觀經濟調整政策。
㈨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的有利作用
國債就是以國家財政為債務人,以國家財政承擔還本付息為前提條件,通過借款或發行有價證券等方式向社會籌集資金的信用行為。有的人認為,國債有以下作用:
(1)彌補財政赤字。發行國債是一種自願、有償、靈活的方式,國債發行只涉及資金使用權的讓渡,是對社會資金和國民收入的一種臨時分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沒有改變,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增加需求總量,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有利於供求平衡。用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彌補財政赤字,是各個國家的通常做法。
(2)籌集建設資金。發行國債籌集建設資金、擴大建設規模是國債的主要目的。國家通過發行國債,可以有效地集中數額巨大的建設資金,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3)調控宏觀經濟運行。國家通過國債的發行,可以靈活、有效地執行不同時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促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4)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統投入或撤走准備金,來調節信用規模、貨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
公開市場業務作為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債的主要功能是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提供理想的工具,國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是藉助於公開市場操作而間接地發揮出來的。
有的人認為,國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佳連接點。近幾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短期拉動效應是明顯的,但財政政策本身不會改變社會的貨幣供給規模,因而從貨幣供給決定總需求這一基本角度考慮,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長期拉動效應有限。因此,我國央行應加強公開市場操作,使貨幣供給規模維持在適度的水平上,以便從根本上對總需求產生長期影響。
國債作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佳連接點,一方面加大發行國債力度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國家彌補財政赤字和籌集建設資金的直接途徑;另一方面,隨著國債余額規模的快速上升、國債期限和品種的多樣化和記賬式國債在國債余額中比例的提高,為中央銀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創造了條件。因此,今後我國政府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如果能控制好國債的發行規模和節奏,設計好國債的品種和期限,同時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將會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
有的人認為,巨額國債有益於經濟發展。負債搞建設有利於經濟的超前發展,而不是經濟的衰退。債務規模較大不可怕,只要把借來的錢花在生產建設方面,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債務就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所以答案選擇D
㈩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要擴大國債規模還是縮小國債規模,為什麼
要擴大國債規模。記住,發國債,促投資!通貨緊縮(供給>需求)時,要回實行擴張性的答財政政策(花錢),拉動內需必然要以擴大國債發行規模為代價,即把我們手裡的錢歸攏起來,再花出去,搞建設,促投資,刺激消費。若發行規模過大,又會導致總需求過度,即通貨膨脹(花太多),此時要減少國債發行規模,鼓勵人們存錢進銀行。!通貨緊縮→需求不足→要擴張→擴大國債→通貨膨脹→要緊縮→減少國債!為方便理解,個人整理得並不嚴謹,將就一下( •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