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通俗的稱法是國庫券。它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在五六十年代經濟困難時期,國家就是靠著發行國債渡過了經濟難關。據一些老人回憶,那時候人們對國債的熱情一點兒不比現在低。
通俗地說,國債就是國家向老百姓的借款,國家為了籌集經濟建設中某些重大項目的資金,或者為了平衡財政預算而向老百姓的有償借款,所以,國債都是有息的,國家付給投資者的補償,就是投資者購買國債的收益。
目前我國發行的國債品種共有四種:憑證式國債、無計名(實物券)國債、記賬式國債及特種定向國債。
1.憑證式國債
這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記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在持有期間,持券人如遇特殊情況需要兌現,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算,經辦機構按兌付本金的2‰收取手續費。
例:國家財政部於×年×月×日起,一個月發行300億元三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期滿一年按年利率2%計算利息,滿兩年按2.4%計算,滿三年按2.9%計算。你在發行第一天就認購了10萬元的國債,取得了一張銀行出具的金額為10萬元的「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你持有該券26個月後因特殊情況急需用錢,只得將此國債提前兌付。你提前兌付實得現金計算如下:持有26個月(滿兩年不滿三年)應按2.4%計算持有期應得利息(10萬元×2.4%/121×26=0.52萬元,提前兌現支付手續費為10萬元×0.2%=0.02萬元,實際兌取金額為10萬元+0.52萬元-0;02萬元=10.5萬元。)
2.無記名(實物)國債
這是一種實物債券,以實物券的形式記錄債權,面值不等,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發行期內,投資者可直接在銷售國債機構的櫃台購買。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的投資者,可委託證券公司通過交易系統申購。發行期結束後,實物券持有者可在櫃台賣出,也可將其交證交所託管,再通過交易系統賣出。
3.記賬式國債
以記賬形式記錄債權,通過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統發行和交易,可以記名、掛失。投資者進行記賬式證券買賣,必須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由於記賬式國債的發行和交易均為無紙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4.特種定向債券
專門針對社會養老基金及待業基金發行的國債,用以保障社會福利基金的保值增值,其利率是固定的,且永不上市流通。
因此,只要不丟失,可以說國債是穩賺不賠的。
⑵ 調查有關"國債"在的發行情況,"國債"是否繳稅
國債發行情況可以在中國債券信息網上進行查詢,國債是不交稅的,屬於免稅收入。
1992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國務院令第95 號)第十二條規定,國庫券的利息收入享受免稅待遇。
國債購買方式如下:
(1)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對象主要是各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無記名式實物券國債的購買是最簡單的。投資者可在發行期內到銷售無記名式國債的各大銀行和證券機構的各個網點,持款填單購買。
(2)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其網點遍布全國城鄉,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買、兌取需要。
(3)記賬式國債的購買:購買記賬式國債可以到證券公司和試點商業銀行櫃台買賣。試點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在全國已經開通國債櫃台交易系統的分支機構。
(2)中央國債福利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是從清朝末期開始發行國內公債並大量舉借喪權辱國的外債。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政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也曾多次發行公債,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曾分2期發行總額為180萬元的「革命戰爭短期公債」。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國債發行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1950年,當時為了保證仍在進行的革命戰爭的供給和恢復國民經濟,發行了總價值約為302億元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第二階段是1954-1958年,為了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分5次發行了總額為35.46億元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
第三階段是1979年以後,為了克服財政困難和籌集重點建設資金,中國從1981年起重新開始發行國債。截止到1995年,共發行了8種內債,有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債券、定向債券、保值債券、轉換債券等,累計余額達3300億元。
⑶ 國債利息收入也免徵個人所得稅嗎
個人購買國債所獲得的國債利息收入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參見《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專 》
下列各項個屬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1、 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 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 儲蓄存款利息,國債和國家發生的金融債券利息;
3、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4、 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 保險賠款;
6、 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7、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8、 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 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10、 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免稅的所得;
個人所得稅優惠的第二款是指:個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
⑷ 中國國債上限是多少
在紐約第六大道和42街交匯點的一棟大樓上,有一塊26英尺長的顯示屏,這就是著名的"國家債務鍾"。1989年老布希剛上台時建立了這個"國家債務鍾",希望提醒美國人多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經濟問題上不要"寅吃卯糧"。
8月2日,就在距離違約最後期限不到10個小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獲兩院投票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議案。如今國家債務鍾的數字突破了美國國債法定上限14.29萬億美元,還在繼續增加。
雖然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技術性違約,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全球經濟沖突的加劇並沒有因此改善。8月3日,中國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率先下調美國信用評級,8月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8月4日,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第二輪衰退以及歐洲債務危機遲遲不見解決,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4%,全球股市迎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美債或短期遭減持對於中國所持有的1.16萬億美元國債而言,由於國債面臨拋售壓力出現價格下跌,中國持有國債面臨賬面損失。
由於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這導致美國國債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權信用評級。一方面,美國政府可以憑借這一評級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融資,另一方面,美國國債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流動性、最安全的金融資產。
但這種優勢和信任正在發生變化。8月5日,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A+,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維持在3%的較低水平,失去3A評級後投資者處於避險需求可能短期減持美國國債,價格走低將推動其收益率走高,新發國債成本也將上升。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部門全球策略主管特里貝爾頓指出,信用評級降至"AA"級,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可能上升60至70個基點,意味著政府發行國債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
據媒體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多次公開警告,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處境危險,無論是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下降,都可能導致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賬面減值將達20%至30%。一旦拋售將引發貶值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佔比31%,這意味著各國央行和投資者都被捆綁在美債戰車上。
"美國此次提高國債上限暫緩債券違約,但這種解決危機的方法通過不停地印鈔票繼續加劇全球的流動性和杠桿率,無疑將危機進一步擴大。"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說。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78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八個月提高一次。自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經三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2.979萬億美元。
美國一個民間機構還專門開設了"美國債務鍾"的網站,在這個網站首頁的最中間顯要位置,列出了美國社會面臨的總債務:約55萬億美元。以2010年美國全年GDP總額14.5萬億美元作比較,這個數值是美國全年GDP的將近4倍。平均每位美國公民負債17.6萬美元,每個美國家庭負債額達到66萬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根治美國債務危機取決於美國政府債務管理能力的提升。美國的這種以債補債的模式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這是其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
美國國債很大一部分是由全球經濟買單。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持有4.45萬億美元。里昂證券中國策略師安迪·羅斯曼稱,即使中國有可能會出售部分美國債券,這也將引起其他國家出售自己所持的美國債券,進而導致中國所持債券貶值。"對中國來說,這將是金融自殺。"羅斯曼稱。
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事實上,持有美債的風險並非來自償付風險,迄今為止美債還未出現過償付問題。但美債可能隨著美元走軟等原因,導致美債持有者被動出現損失。
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5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的第一持有主體,佔比高達12%,比美聯儲還高出2個百分點。而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中,71%為美元資產。換言之,中美在美國債務問題上的關系屬"唇亡齒寒"。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金融服務公司Mesirow Financial HoldingsInc.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萬克說:"美國沉迷於消費,且中國是惟一一個能滿足我們這種慾望的國家。想要戒掉這種癮並不容易。"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美元的購買力即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對外投資,因此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非人民幣幣種的走勢,將直接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然而,反映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從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6附近,下跌超過20%。此外,國際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如果美元貶值這些商品的價格就要漲價,從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下降。
"美元時間"網站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1990年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10年的1.71美元,也就是說,1990年需要花1美元購買的東西到了2010年要花1.71美元才能買到。
中國出口面臨壓力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債務問題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元走軟等問題將影響全球貿易,其中最大的出口國是中國。
美國政府此次提高舉債上限的代價是未來十年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這對於高福利的美國來說並非易事。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在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佔比高達58%,這種義務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是美國歷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所以異常地剛性,很難壓縮。有學者擔心,削減赤字將打壓不穩定的美國經濟,經濟衰退或不可避免。
從外需角度看,201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3853.4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2.9%。中國最大的出口地是歐盟,其次是美國,歐洲同樣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美債危機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進出口企業可能面臨外需持續疲軟、人民幣繼續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不利環境。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太多辦法來應對。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是,在美國債務違約問題出現後,美元走軟導致其他貨幣被動升值,日本和瑞士上周都不得不出手干預各自外匯市場。美元走軟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會抑制中國出口的增長。
⑸ 央行在一級市場購買國債資產負債表怎麼變化
那肯定是有一個相當的變化的,因為是中央的國債資源,所以一定情況上是有很大的福利的。
⑹ 為什麼經濟衰退時,國家採取的政策是發行國債
我也在搜這個問題?看到幾個持經濟下行,國家應發行國債的觀點的答主都被點贊了,忍不住說兩句。
先看下面這段21世紀經濟報在2020.1.18日報道《央行買賣國債建議之爭》的一段話:「在2009年3月,美聯儲曾經直接購買過高達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當時,美國也有和現在中國相同的背景,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另外,通縮風險也是相同的條件,只有這樣通縮風險下,才能在大規模購買國債、對經濟進行流動性投放之後,不會引起通脹大幅度上升。」李赫對記者表示。」
現階段,權當大家回答得不錯,理由是:經濟下行,國家賣(發行)國債,收攏大家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大規模投資,基建,帶動經濟發展,這種手段確實在用,但經濟下行,大家信心破滅,首先受災的是股市,樓市,奢侈品,高端消費品,直至普通商品,大量市值蒸發了,國民財富大幅縮水,流動性不足了,貨幣資金緊縮了,這種情況下,國家發行國債給大家購買,大家手頭變得更不寬裕,購買慾望更低了,如果國家投資,基建做得好,帶動了大部分產業,浸潤到細化分工產業,每個人都受益了,大家賺到錢了,熱衷消費了,當然經濟順勢而起,若不是,投資帶來一地雞毛,分配不均,大量壞賬,老百姓大部分又沒享受到國家投資帶來的福利(工資或工程收入),只會陷入通貨緊縮的魔咒。
所以,才有了21世紀經濟報的這篇討論。
現制度下,央行是不參與購買國內國債的,這也是一張底牌,因為大量購買國債基本等同於QE,財政負債轉移給央行,央行只能發行鈔票,鈔票被購買者贖回,增強了貨幣流動性,大家有錢了更願意消費,盤活經濟。問題是央行有更多手斷調控經濟,國債指數是一根基準線,央行本就進行SLF/MLF/逆回購,抵押品大部分就是國債,購買國債是通脹緊縮情況下的最後一張王牌,用不好,美國國債就是前車之鑒,10年期國債利率一直下降,民中還不停購買,推升債券價格,這就是悲觀情緒,在我國利率空間較大,經濟還未倒退,中央財政寬裕的情況下,國家是無需購買國債的。
⑺ 國債的發行主體是誰國債是不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
國債的發行主抄體是國家。國襲債不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
國債,就是我們說的國家公債,它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中央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它是國家貨幣政策的制訂者和執行者,也是政府幹預經濟的工具;同時為國家提供金融服務,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
⑻ 為什麼國家要發國債,直接增稅不就能增加財政收入,有更多的錢能花了嗎
其實是等價的,李嘉圖已經分析了這個問題,就是李嘉圖等價定理。不過這有一定的前提,就是封閉經濟和政府活動的非生產性。現實中這個前提幾乎是不存在的。
征稅和舉債是否等效,引起了經濟學家們的極大興趣。托賓(Tobin,J.)在其著作《財產積累與經濟活動》(《Asset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y》)一書中,對李嘉圖等價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李嘉圖等價定理的失效,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財產為正值
首先,等價定理的成立,不但要求各代消費者具有利他動機,而且還必須保證消費者遺留給後代的財產為正值。而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看到具有利他動機的消費者 遺留給後代的財富並不總是正值。比如,雖然消費者關心其後代的效用,但如果後代比他本人更富裕,他便會認為即使從後代那裡獲得財富,也不會影響後代的效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留給後代的財富就不一定會是正值,這並不改變消費者的利他屬性。
實際上,消費者也許並沒有遺贈動機,因為可能他們沒有子女,或許他們根本就不關心他人的福利。因而,當政府採用公債替代征稅時,消費者便不會將債券留給後 代,讓其用於應付未來稅負的增加。相反,由於償還公債本息所需增加的稅收要在他死後才開征,因而他所要承擔的稅負的現值下降,財富會增加,因而消費者當期 的消費支出完全可能會隨之而增加。
數額相同
其次,支撐等價定理的假設是政府對每個消費者減少稅負的數額相同,並且每個消費者的邊際消費傾向沒有差異。這一假設很容易遭到攻擊,因為現實生活中一次性總付的人頭稅並不存在,政府的財政政策常常會造成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
對每個消費者來說,稅收減少的數額不可能相同,並且消費者之間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差異。為了方便說明,假定政府減稅政策的受益者為消費者人數的一半,受益 者當期稅負減少200元。由於政府的財政支出規模要保持不變,因此,減稅而引起的收入減少,政府將通過向所有的消費者發行100元的債券來籌措。假如政府 債券利息為年息5%,人口不變,若政府在第二年償還本息,採取向每個消費者徵收105元的新稅來實現。
范圍的不一致性
公債持有者與稅負承擔者范圍的不一致性,以及同為公債持有者、稅負承擔者,其公債持有比例與稅負承擔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會資源從稅負不變的消費者轉移到 了稅負減少的消費者手中。其結果是,減稅的受益者將會增加當期消費,受損者將會減少當期消費。消費結構的這一改變,是否會對總需求產生影響,取決於受益者 和受損者之間邊際消費傾向的對比。如果二者相等,不會影響社會總需求。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於後者,社會總需求會增加;而前者小於後者,則社會總需求便會 減少。消費者之間邊際消費傾向存在的差異,使李嘉圖等價定理不能成立。
⑼ 中國這么有錢買美國的萬億國債,為什麼還要發行國債
那個外匯儲備是放在央行的,不一定全是我們自己的,因為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那麼我們的銀行收到美元就會放出等額的人民幣;所以這些美元不全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把這些錢發出來,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因為這些美元對等的人民幣已經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來,就會造成貨幣越來越多,引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那麼普通老百姓的儲蓄存款就會縮水。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招,到時就會出現解放前那樣抱一捆鈔票只是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我們發行國債,是財政部發行的,財政部是管理一個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是稅收;而支出,就很多了,例如公務員、教師的工資、國防開支、社會福利和醫療等;當收入不能滿足支出了,就需要發行國債,向社會企業、個人借錢了。
補充:
我們不差錢,但是那個錢是在中央銀行手裡,中央銀行是負責發行貨幣和管理外匯的。而我們國家自己發行國債,是財政部在發行;財政部和央行是兩個單位。法律規定央行是不能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那樣的話,意味著是印刷鈔票,會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⑽ 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喜歡發行國債,難道不多存些錢不好些嗎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其實國家發行國債要區別對待,比如英國發行國債是沒有辦法的是,因為英國的貨幣發行是與國債聯系在一起的,如果英國要增加貨幣的發行就必須增加國債的發行,即每發行一英鎊的貨幣就必須發行一英鎊的國債,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貨幣的需求必然增加,所以國債也會不斷增加。而像其他國家,例如美國,這不是國家存錢的問題,如果你學過會計的話,就相對容易理解,在國家的賬戶中分為收入和支出,當支出超過收入時就要發行國債來填補不足,為什麼國家難以存錢呢,這是因為在國家出現經濟蕭條時採用政府大規模支出的方式來刺激經濟,當經濟刺激政策實行後,有很多支出變成了一種慣性,很難取消,加上現在很多國家為了加快經濟發展的,都喜歡採用這種方式,如我們中國,而發達國家增更多是因為社會福利支出太大,且每年的支出越來越大,因為人口老齡化,工作的人越來越少,經濟增長緩慢,使得財富的增加緩慢,導致收入的增長極為有限,而支出的擴大卻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要削減支出就是拿社會福利開刀,但這樣老百姓是不會答應的,這也是目前發達國家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的難點所在。而至於你說國家多存錢,其實國家存錢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這與我們家庭存款不一樣,因為國家的收入如果超過了支出,即表示貨幣在賬戶中沒有發揮作用,怎麼理解呢,國家財富的增加不是貨幣的增加,因為我們知道貨幣只是物質的等價替換物,起一個媒介作用,國家財富的增長包括了隱形實力如果科技教育等等,還有物質儲備的增加,如果資源,還有建築如果房屋橋梁的增加等等,貨幣對國家來說的作用在於促進經濟增長,方便社會發展,所以如果國家的賬戶上還有錢就應該拿出來投資到社會中去,發揮貨幣的真正價值,這和企業不會留著大量現金在賬戶里的道理是一樣的,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錢存在銀行里越存越多並不是,是因為我們能夠換到的物質和服務更過這才是存錢的意義所在,如果存的錢失去了交換的功能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不知道你同意不,建議你去看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書,就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