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 金融時報全球政府債券指數 或者摩根大通JP全球政府債券指數的歷史數據的下載方法,急急急!!
需要bloomberg數據終端設備,通常高校會有
❷ 請問各位大俠,哪裡可以查到JP摩根的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EMBI+ 不勝感激
到貴金屬網看看
❸ 為什麼沒有別的國家買中國的國債
這是一種誤解,只不過我們了解的少,我國其實一直在發行國際債券
對外發行債券是我國吸引外國資金的一個重要渠道,從l982年首次在國際市場發行國際債券至今,我國各類籌資主體已在國際債券市場發行了100多次債券。
1987年10月,財政部在德國法蘭克福發行了3億馬克的公募債券,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後政府首次在國外發行債券。
l994年7月,我國政府在日本發行公債券;
l995年11月又發行400億日元債券,其中,20年期為100億日元,7年期為300億日元。
l996年我國政府成功地在美國發行4億美元l00年期揚基債券,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在國際資本市場確定了我國主權信用債券的較高地位和等級。
1997年和l998年,我國利用國際債券融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兩年共發行美元債券34.31億、德國馬克債券5億、日元債券l40億。
2001年5月17日,中國政府在海外成功發行了總值達l5億美元的歐元和美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自1998年12月以來首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行債券。其中,l0億美元的l0年期美元債券年息率為6.8%,由高盛、J.P.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德意志銀行及巴克萊資本等投資銀行承銷。此次發行債券不僅保持了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經常發行人的地位,而且向國際金融社會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是一次具有戰略眼光的融資行為。
❹ 請教金融史上一些主要的事件,比如87股災,327國債事件,07年次貸危機等
美國「87股災」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華爾街上的紐約股票市場颳起了股票暴跌的風潮,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創下自1941年以來單曰跌幅最高紀錄。6.5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次股市暴跌震驚了整個金融世界,並在全世界股票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強烈沖擊,股票跌幅多達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國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這一天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紐約時報》稱其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災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形成惡性循環,令股價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 (2)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3)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引發條件
引發股市股災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327國債事件
1995年時,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三年內大幅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眾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據這些數據,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成為了市場空頭主力。 而另外一邊,當時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經開),隸屬於財政部,有理由認為,它當時已經知道財政部將上調保值貼息率。因此,中經開成為了多頭主力。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當日,中經開率領多方借利好大肆買入,將價格推到了151.98元。隨後遼國發的高嶺、高原兄弟在形勢對空頭及其不利的情況下由空翻多,將其50萬口做空單迅速平倉,反手買入50萬口做多,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這對於萬國證券意味著一個沉重打擊——6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管金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收盤前八分鍾時,做出避免巨額虧損的瘋狂舉措: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做空國債。下午四點二十二,在手頭並沒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而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0億元。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並且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有所反應,使得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終於以萬國證券盈利而告終。而另一方面,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 2月23日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這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多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 2月24日,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禁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使用結構實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
07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 。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出現惡化跡象,引起美國股市劇烈動盪。投資者擔心,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會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影響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增長。 但開始許多分析家認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圍,對美國整體經濟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來,次貸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根據最新數據公布,美國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點五,這已宣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且預計美國經濟還將繼續低迷。 首先,美國的許多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急中「中標」,而且其次貸問題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 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這是因為美國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當的時間內沒有國家和組織能撼動;而且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像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就有效的緩解了當時的危機。 而有論者認為,7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本上沒有解決,負債逐年增加,從1975年至今沒有出現過貿易順差。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的羅斯福新政也好,還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義也好,沒有解決社會分配和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缺口問題,美國就從根本上無法擺脫其經濟危機。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盡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另外,《經濟學家》還指出,全球經濟抵禦美國經濟疲軟的能力也不應被誇大。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必然將損害其他地區的經濟。
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我國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2007年,由於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於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 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我國已經截止到目前我國CPI已連續兩個月低於4% ,分別為10月4.0% ,11月2.4% ,而PPI為10月3.2% ,11月2% ,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只有4.9%,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現在我們國家頭等的經濟大事就是保增長,促就業。 最後,次貸危機將加大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從超過1.9萬億美元減少到1.89萬億美元,美元貶值10%—20%的存量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❺ 誰能給我一下摩根大通的詳細資料嗎
摩根大通的總部位於紐約,它為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政府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擁有7930億美元資產,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J.P.摩根公司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 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9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8500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摩根大通 (NYSE:JPM,TYO: 8634) 是一間1968年在Delaware法律之下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市,是一間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50個國家。
摩根大通是2000年由美國大通銀行及JP摩根合並而成,業務包括投資銀行,個人及商業金融服務,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個人銀行等。旗下有超過9000萬名客戶,包括多間大型批發客戶。
2004年,摩根大通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把芝加哥第一銀行的行政總裁Jamie Dimon委任為營運總裁,成為現行政總裁的接班人。
辦事處
摩根大通的總部設於曼克頓區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份銀行業務則轉移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摩根大通大廈(JPMorgan Chase Tower)。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二,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摩根大通公司發展歷程
J·P·摩根公司是1968年12月20日建立的持有摩根銀行全部股權的銀行持股公司。
摩根銀行原名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是1959年4月20日由兩家商業銀行合並而成的,一家也稱為J·P·摩根公司,一家是紐約擔保信託公司。
組成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於1860年,以J·皮爾龐特·摩根名字命名。創建之初,該公司只是一家個人經營的辦事處,專門買賣外匯。爾後業務不斷發展。1864年更名達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稱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1895年改為J·P·摩根公司。該公司從早期開始,就同美國金融界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著密切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包攬美國對西歐的金融業務,大發其財。根據1933年銀行法,摩根公司改為商業銀行,把原來經營的投資銀行業務交付給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後,摩根公司由合夥公司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經營信託業務。
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建於1864年,1896年改名為紐約擔保信託公司。1910年合並莫頓信託公司和第五大道信託公司,1912年合並標准信託公司,1929年合並商業銀行。
二戰以後,美國銀行界的競爭日趨劇烈。摩根公司同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合並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就加強了實力,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競爭。60年代末期,作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即摩根銀行的持股公司――J·P·摩根公司建立之後,經營范圍進一步擴大。為了適應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變化,該公司先後建立了一些新的附屬機構,其中包括1971年建立的23――六公司(1976年更名為摩根社會發展公司)1981年建立的摩根期貨公司,1986年建立的J·P·摩根證券公司等。
進入9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的浪潮,公司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如推出網上銀行、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服務等等。銀行的業務已遍布全球,公司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但公司仍始終本著真誠、公正與公平的原則,為全球千千萬萬個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優秀、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在執行香港復雜上市發行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成功發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額為43億美元的交易中作用舉足輕重,接獲機構需求量為承銷團之首,占機構投資者訂單總量的32%,零售訂單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開始在中國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過許多國企發行項目,包括多起H股重組上市項目:華能國際電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內蒙古伊泰煤礦等,以及N股:華能國際電力。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國財政部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發行中擔任聯席牽頭行及薄記行。此前,還為財政部1億美元世紀債券和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擔任過主承銷。摩根大通於2000年為華能國際收購山東華能擔任財務顧問。
2004年6月14日,美聯儲發表聲明,批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第一銀行的兼並方案。合並後的新摩根大通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美元,一舉超過美洲銀行,與1.19萬億美元資產的第一大銀行花旗僅一步之遙,而且業務也將從紐約擴展到整個中西部,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第二家真正跨地區的銀行。
摩根大通中國戰略
[編輯本段]
進軍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9年,JP摩根擔任湖廣鐵路債券的承銷商。1920年代,大通銀行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辦事處,為當地及外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
摩根大通與新中國的關系始於1973年,當時擔任大通銀行主席的大衛·洛克菲勒帶領第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大通銀行當年就成為中國銀行首家美國代理銀行,並於1982年成為首家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美資銀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國證監會批准,取得了QFII資格。這是摩根大通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又一重要步驟。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與上海國投簽署協議,合資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為商業銀行取得了經營人民幣業務和外匯兌換牌照,這為其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摩根大通董事長哈里森指出,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性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其寶貴經驗,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創新的金融服務行業。他們掌握這個過程所必需的種種工具,例如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對全球范圍資本市場的廣泛接觸,創造分散風險及促進競爭的新型金融市場的第一手資料等。哈里森表示將與中國分享這些財富並將這些工具中國化。
投行業務進入亞太三甲
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大通在中國並不很受關注,無論是商業銀行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盡管它是美國第二大金融機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典範。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批發銀行業務,很少做零售銀行業務。因為在其經營哲學中,做批發業務更有利於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國也秉承這個原則,因此並沒有受到公眾的重視。從投資銀行業務來說,2000年9月合並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都是商業銀行,盡管JP摩根已經得到美國證監會的特批,可以從事證券業務。合並後的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業務幾乎是從零起步,在中國更是如此。
經過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全球投資銀行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在亞太地區更是進入三甲,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已經拔得頭籌。
僅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國內地市場做成了六項業務:
在中國政府海外發行的合計15億美元的國債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聯席賬簿管理人之一;
中國電信在以近800億人民幣從母公司收購六省市網路資產的項目中,摩根大通是獨立財務顧問;
中海油簽署了收購澳大利亞的Gorgon項目,估計金額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財務顧問之一;
中信國際金融發行的1.8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全球聯席協調人;
中旅國際投資發行的1.5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獨立全球協調人;
在摩托羅拉對中興通信晶元廠的收購中,摩根大通擔任摩托羅拉的財務顧問。
招攬高級人才
摩根大通以中國市場為戰略性發展重點,有超過1/3的亞洲員工派駐在大中華地區。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國區的力量,從其他機構挖來了幾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投行人才。
摩根大通秉承著全球一盤棋的策略,利用綜合性金融控股的優勢,在全球每一個地方都全方位地開展業務。
❻ 中國國債上限是多少
在紐約第六大道和42街交匯點的一棟大樓上,有一塊26英尺長的顯示屏,這就是著名的"國家債務鍾"。1989年老布希剛上台時建立了這個"國家債務鍾",希望提醒美國人多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經濟問題上不要"寅吃卯糧"。
8月2日,就在距離違約最後期限不到10個小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獲兩院投票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議案。如今國家債務鍾的數字突破了美國國債法定上限14.29萬億美元,還在繼續增加。
雖然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技術性違約,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全球經濟沖突的加劇並沒有因此改善。8月3日,中國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率先下調美國信用評級,8月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8月4日,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第二輪衰退以及歐洲債務危機遲遲不見解決,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4%,全球股市迎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美債或短期遭減持對於中國所持有的1.16萬億美元國債而言,由於國債面臨拋售壓力出現價格下跌,中國持有國債面臨賬面損失。
由於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這導致美國國債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權信用評級。一方面,美國政府可以憑借這一評級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融資,另一方面,美國國債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流動性、最安全的金融資產。
但這種優勢和信任正在發生變化。8月5日,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A+,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維持在3%的較低水平,失去3A評級後投資者處於避險需求可能短期減持美國國債,價格走低將推動其收益率走高,新發國債成本也將上升。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部門全球策略主管特里貝爾頓指出,信用評級降至"AA"級,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可能上升60至70個基點,意味著政府發行國債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
據媒體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多次公開警告,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處境危險,無論是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下降,都可能導致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賬面減值將達20%至30%。一旦拋售將引發貶值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佔比31%,這意味著各國央行和投資者都被捆綁在美債戰車上。
"美國此次提高國債上限暫緩債券違約,但這種解決危機的方法通過不停地印鈔票繼續加劇全球的流動性和杠桿率,無疑將危機進一步擴大。"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說。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78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八個月提高一次。自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經三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2.979萬億美元。
美國一個民間機構還專門開設了"美國債務鍾"的網站,在這個網站首頁的最中間顯要位置,列出了美國社會面臨的總債務:約55萬億美元。以2010年美國全年GDP總額14.5萬億美元作比較,這個數值是美國全年GDP的將近4倍。平均每位美國公民負債17.6萬美元,每個美國家庭負債額達到66萬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根治美國債務危機取決於美國政府債務管理能力的提升。美國的這種以債補債的模式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這是其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
美國國債很大一部分是由全球經濟買單。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持有4.45萬億美元。里昂證券中國策略師安迪·羅斯曼稱,即使中國有可能會出售部分美國債券,這也將引起其他國家出售自己所持的美國債券,進而導致中國所持債券貶值。"對中國來說,這將是金融自殺。"羅斯曼稱。
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事實上,持有美債的風險並非來自償付風險,迄今為止美債還未出現過償付問題。但美債可能隨著美元走軟等原因,導致美債持有者被動出現損失。
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5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的第一持有主體,佔比高達12%,比美聯儲還高出2個百分點。而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中,71%為美元資產。換言之,中美在美國債務問題上的關系屬"唇亡齒寒"。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金融服務公司Mesirow Financial HoldingsInc.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萬克說:"美國沉迷於消費,且中國是惟一一個能滿足我們這種慾望的國家。想要戒掉這種癮並不容易。"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美元的購買力即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對外投資,因此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非人民幣幣種的走勢,將直接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然而,反映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從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6附近,下跌超過20%。此外,國際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如果美元貶值這些商品的價格就要漲價,從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下降。
"美元時間"網站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1990年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10年的1.71美元,也就是說,1990年需要花1美元購買的東西到了2010年要花1.71美元才能買到。
中國出口面臨壓力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債務問題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元走軟等問題將影響全球貿易,其中最大的出口國是中國。
美國政府此次提高舉債上限的代價是未來十年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這對於高福利的美國來說並非易事。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在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佔比高達58%,這種義務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是美國歷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所以異常地剛性,很難壓縮。有學者擔心,削減赤字將打壓不穩定的美國經濟,經濟衰退或不可避免。
從外需角度看,201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3853.4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2.9%。中國最大的出口地是歐盟,其次是美國,歐洲同樣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美債危機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進出口企業可能面臨外需持續疲軟、人民幣繼續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不利環境。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太多辦法來應對。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是,在美國債務違約問題出現後,美元走軟導致其他貨幣被動升值,日本和瑞士上周都不得不出手干預各自外匯市場。美元走軟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會抑制中國出口的增長。
❼ 如果美國國債違約,將會有怎麼樣的後果
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總裁克里斯汀·拉加德敦促美國盡快打破債務談判僵局及時版提高債務上限,權同時警告說如果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或出現債務違約,將產生嚴重後果波及全球經濟。
標准普爾、穆迪、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此前已經明確表示,如果美國長期的債務和減赤問題這次得不到妥善解決,它們也將下調美國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主權債務最高評級,即使是提高了債務上限而暫時不會違約。
如果美國債務違約和主權債務評級下調,很可能使美元貶值,退休儲蓄縮水,政府機構裁員,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遭遇拋售,並全面推高利率和市場融資成本,造成新的金融和經濟動盪。此外,美國地方政府和家庭、居民的債務負擔也將隨之加重。
❽ 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和聯邦基金利率的區別
010年11月4日實行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市場注資6000億美元。下面是復制的
美國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干預措施
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包括傳統的政策手段、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經濟刺激方案、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出台《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等。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從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到現在已一年半的時間。次貸危機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研判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不同階段所相應採取的各類政府幹預措施的經驗和做法,具有重要意義。
危機之初的政府幹預:傳統政策手段
盡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美國有關部門和機構已注意到次級抵押貸款寬松的貸款標准、掠奪性貸款等蘊含的市場風險,但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直到2007年3月份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次貸危機問題開始引發廣泛關注。
在2007年7月份之後,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急劇惡化,大批房屋所有者難以支付購房款,面臨著喪失房屋贖回權的風險。為了幫助屋主應對喪失房屋贖回權問題,總統布希等行政部門相繼推出了多項措施。2007年8月FHA推出的再貸款計劃(FHA?Secure Program),為陷入困境的房主提供FHA擔保的融資。2007年10月份重組了由貸款公司、投資者等機構參與的希望聯盟(HOPE NOW Alliance),尋求通過各方的協調、條款修正等方式增加抵押貸款融資。盡管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未能根本上扭轉次貸市場日益惡化的局勢。
隨著次貸風險加速暴露和違約率的上升,直接沖擊到發放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波及持有次貸債券的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市場恐慌快速蔓延,並引發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劇烈波動。金融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大量投資者拋出高風險債券,轉向低風險國債市場進行避險,造成債市和股市資金供應緊張,次級債券市場更是大幅下跌。
這一時期,美聯儲悉數使用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相應的政策手段,對金融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干預。
(一)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從8月9日開始的整個8月份,美聯儲頻繁使用了公開市場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動性。除通常採用的隔夜回購交易外,根據需要,還多次使用14日回購交易等滿足市場持續流動性需求。8月10日當日注入流動性更高達350億美元,遠遠數十億美元日均交易規模。
(二)降低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盡管面臨著通脹的壓力,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由5.25%降為4.75%,是2003年6月以來首次降息。此後,聯邦基金利率多次下調,最近已經下調至2%。
(三)降低貼現率。2007年8月17日,美聯儲決定下調貼現率0.5個百分點,從6.25%降至5.75%,並將貼現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暫時延長到30天,還可以根據需要展期。同時,貼現貸款的抵押品包括房屋抵押債券等多種資產。至2008年8月30日已經先後十餘次降低貼現率,貼現貸款余額大幅上升,為銀行業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蔓延,各國央行在此次危機處理中都深度介入,形成了對美聯儲流動性操作的「配合」。歐洲央行連續數日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8月9日、10日、13日分別向銀行系統注資948億、610億、476億歐元,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央行也紛紛注資。
美聯儲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由於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暫時性地緩解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但進入2007年底來,陸續披露的主要金融機構的損失超過人們預期,顯示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利率政策效應並不明顯,經濟走向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就加大。隨著次貸危機又向債券保險領域的擴散,市場信心再度受挫,金融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
隨著危機的擴散和升級,美聯儲在2007年12月之後,相繼推出了三種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一)期限拍賣融資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是一種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向合格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融資的政策工具。它融資額度固定,利率由拍賣過程決定,資金期限可長達28天,從而可為金融機構提供較長期限的資金(見表1)。從2007年12月至今,美聯儲每個月都操作2-3次,每次額度約300-800億美元。
(二)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是一種針對投資銀行等市場交易商的隔夜融資機制,旨在緊急狀況下為市場交易商提供援助來拯救瀕臨倒閉的公司。
(三)定期證券借貸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是一種通過招標方式向市場交易商賣出高流動性國債而買入其他抵押資產的融資方式,交易商可以提供聯邦機構債、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聯邦機構債券資產。它期限一般為28天,可用於改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從而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迄今仍被廣泛使用。
此外,美聯儲還加強與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等合作,緩解各地貨幣市場資金需求,如分別和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央行合作建立20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機制,平抑離岸市場的美元拆借利率。
美聯儲這些非傳統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延長了流動性管理的期限,改變了以往美聯儲主要採用隔夜等短期政策工具的慣例,增強了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流動性的操作大量通過國債、機構債、資產抵押債券等交易進行,增強了對市場利率的管理。但與此同時,美聯儲將監管和援助范圍從商業銀行擴展到了投資銀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國會與總統的共識:經濟刺激方案
針對2007年底次貸危機的加深,在美聯儲之外,美國政府各部門又陸續推出抵押貸款市場若干救助措施,並最終促成了總規模1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台。
2007年12月,美國財政部牽頭提出了市場救援計劃並經總統批准,該計劃通過與貸款公司、投資者等談判,凍結兩年以內發放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以減輕房屋貸款的還貸壓力。12月20日,總統簽署了《抵押貸款債務減免的稅收豁免法案》(Mortgage Forgiveness Debt Relief Act)對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貸款減免的同時進行稅收豁免援助,增強他們的債務償付能力。
2008年2月美國政府聯合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6家房貸公司推出了「生命線工程」(Project Lifeline),主要針對每月抵押貸款還款逾期90天以上的屋主,規定房主可以向房貸機構申請獲得30天的緩沖期。
經過總統和國會數月的醞釀和討論,應對危機的經濟刺激方案終於達成一致共識。2008年2月14日,總統布希簽署了總額約為1680億美元的法案,擬通過大幅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以避免經濟衰退。
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納稅人將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納稅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過15萬美元,每個家庭將得到1200美元的退稅;有兒童的家庭每個兒童將得到300美元的額外退稅。此外,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納稅人或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也將獲得部分退稅。同時,大量中小企業還可獲得總額為50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此外,方案提高了政府支持企業(GSE)抵押貸款持有的最高限額。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刺激方案將對美國經濟增長將發揮積極效果。美國政府近期頒布的財政經濟刺激方案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明顯顯現。如果沒有總額1,52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將可能僅僅增長2.5%左右;預計經濟刺激方案將在第三季度產生近三個百分點的影響,在相關政策支持下,經濟增長可能達5.25%的增長率。但同時,刺激方案也可能對長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
兩房危機與《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出台
2008年7月份以來,美國住房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仍未有好轉,由於市場對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ie Mac)兩家房貸機構面臨嚴重資金短缺的擔憂,兩家公司股票出現暴跌並觸發股市的大跌,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當月13日,美國財政部緊急宣布救助計劃,包括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信用額度,買進兩家公司股票以及改進監管等內容。美聯儲行同日宣布,接受兩家公司的債券為抵押品,以保障公司的充足流動性。
在不容樂觀的形勢面前,歷經波折的《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The Hous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Act of 2008)最終終獲通過。並於7月30日經總統簽署發布。法案一方面宣布撥款3000億美元在聯邦住宅管理局(FHA)管理下建立專項基金,為40萬個逾期未還按揭貸款的家庭提供擔保;另一方面授權美國財政部可以「無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貸款信用額度,並承諾在必要時刻美國政府將出資購買這兩家機構的股票。此外,還計劃向地方政府提供應急基金,用於購買空置、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房產,出租或低價出售給低收入家庭。
《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通過,在提供住房抵押貸款直接救助措施的同時,對解決次貸危機中的一些深層因素也提供了解決方案,因而對於穩定市場信心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機構長期積累下的諸多問題的處理,又涉及諸多結構性問題,勢必會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改革和調整過程。
次貸危機:政府仍在行動
目前,美國政府針對次貸危機的干預措施仍在陸續推出。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
盡管各界普遍認為,次貸危機尚未過去,危機進一步可能發展仍有待觀察,美國之外也陸續出現危機新的發展。但最近一段時間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則開始出現經濟回調的跡象。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觸底跡象,6月新屋開工止跌回升0.9%,美國可口可樂、花旗集團、美國銀行一批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第二季業績,普遍優於預期,或許危機已經度過了最嚴重之時。
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任職單位:全國人大財經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