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經常性預算收入來償還到期國債的本息其實質相當於什麼
用經常性預算收入來償還到期國債的本息其實質相當於(A.用現期的稅收來償還前期的國債)。供參考。
㈡ 國債和國券有什麼本質區別
按舉借債務方式不同,國債可分為國家債券和國家借款。
國家債券,是版通過發行債券形成國債法律關系權。國家債券是國家內債的主要形式,我國發行的國家債券主要有國庫券、國家經濟建設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
國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協議或合同,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借款是國家外債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際商業組織貸款等。
所以說,國債分為國家內債和國家外債,而國庫券又只是國家內債的一部分。
㈢ 債券的本質特點
債券的特徵
·償還性:即必須規定債券的償還期限,債務人必須如期向債權回人支付利息,償還本答金。
·收益性:一方面投資者根據固定利率,可取得穩定的、一般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可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較低價買進、較高價賣出獲得價差收入。
·流動性:即變現力,指的是在償還期屆滿前能在市場上轉變為貨幣,以滿足投資者對貨幣的需求;或到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抵押,以取得相應數額的抵押貸款。
·安全性:債券與其他有價證券相比,投資風險較小。
㈣ 國債和債券有什麼區別啊,請大神指教。
國債:其實就是一種債券,它只是國家發行的!又稱國家公債!,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
的債權債務關系。
發行主體是中央人民政府!我們目前還不允許發行地方債。信用程度高,一般稱為「無風險債券,金邊債券」
國債信譽度最大,但是一般利潤較小,但是風險最低,幾乎沒風險。
債券:一般是企業.公司發行,利潤較大但是風險高。種類也很多:有企業債.金融債.證券公司債.保證公司債等等
.都是按發行主體不同進行區分。利潤較大但是風險高!
想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
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
人)即債權人。
㈤ 債券的本質
債券知識中所謂債券,就是在籌措資金時,政府、政府關聯機構、地方公共團體、特殊金融機構、實業公司等發行體所發行的標明票面額、利率、償還日期、有無擔保等事項,從而明確發行體與投資家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票據,即資金借用證書性質的有價證券。
但是,與其它借貸關系相比較,發行債券是將所需籌措資金總額分成多份單位(票面金額),在同一時間,以同一條件,從眾多的投資家那籌措資金,從這一點看債券與一般的資金借用證書有本質的不同,而且債券可以以同當時平均的市場收益率相應的價格向第三者自由轉賣。因此,債券還具有流動性,投資家在償還期限前可以比較自由地回收投資資金,不過在市場利率水平比買入債券時有較大變動的場合下,回收金額會與投資金額有相當的差異,這一點應予注意。
債券與股票有相似之處,對發行者來說都是資金證券,對投資者來說都是收益證券,不同之處是股票分紅率的高低與金融市場的利率變化無關,不能償還本金。而債券可以得到利息或者相當於利息的收入,到期後可以償還本金。
實際上還有著各種各樣的非規則形態的債券。比如說,原則上是要發行本券的,不過象注冊位就並不發行本券,部分非公募地方債則是近似於證書抵押貸款的債券,與債券相類似的有價證券還有種種,如可作分解轉賣的德國債券證書抵押貸款、企業為籌集短期資金而發行的商業票據CP,可轉讓定期存款證書CD等。
還有債券與股票的中間形態。比如從利息的角度來看的話,股票中有分紅率確定的優先股,而債券中也有利息不確定的參與利潤的公司債。還有具有潛在股票性質的轉換公司債和附權債。
㈥ 經濟知識科普為什麼美國國債本質是不需要還的
美國本質上不需要還它的國債,這不是軍力和航母的原因,而事實上是個經濟問題。先用一個公司的例子來解釋一下。
假設有一家運轉非常良好的公司,每年的業務相當好,凈利潤率每年是10%。初始資產有100萬,那麼第二年可以變成110萬,第三年121萬,按指數級數遞增。相當良好的經濟狀況。再假設他們用初始資產向銀行貸款了,也貸了100萬,年息8%。按年付息。一年之後資產變成220萬,還8萬利息,還有212萬,第三年資產變成233萬,還8萬利息,還有225萬。本金要不要還呢?理論上要還,但還了之後因為資信良好,還可以貸出來,所以這100萬其實一直沒還過,只要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本質是沒還的。
這還不是最絕的,因為每年的利息都還了。另一種方式,貸款100萬,第二年變成220萬,還還8萬利息,還有212萬,這時扣除貸款,還有凈資產112萬,而貸款額是100萬,可以再貸10萬出來。這樣變成總資產222萬,貸款110萬。第三年總資產244.2萬,付利息8.8萬,還有235.4萬,再加貸10萬出來。只要經營狀況好,利息的部分本質上也是沒有還的,相當於沒有還過銀行一分錢。
這個經營例子,能一直不還貸款,而經營良好的關鍵,在於每年的收益率要大於貸款利率,在這個基礎上,貸的越多,你的收益越大,同時銀行收益也越大。因為銀行貸出來的錢多,他掙的也越多。
回到美國國債。美國國債現在是16.8萬億,看起來一個非常驚人數字,也的確存在風險。但風險的本質不在這個數字,而在於每年美國的財政赤字都不小,這幾年平均達到1萬億。如果美國能達到財政平衡,各國都不會有什麼擔心了。但以美國的現狀,財政平衡也是達不到的。目標美國每年的赤字能達到小於GDP的3%,大約4500億美元,就可以滿足了。因為美國每年的GDP增長大約3%(不扣通脹數字),赤字小於4500億,相當於國債和GDP之比基本能不變。
美國國債,中國真正擔心的是一旦違約,全球經濟將大動盪。按經濟界的說法,美國國債違約,威力至少相當於四五倍的雷曼破產,2008雷曼破產後的世界金融危機讓當時的中國夠頭痛的了,四五倍的威力更不得了。
㈦ 經濟知識科普:為什麼美國國債本質是不需要還的
1、國債被認為是無風險收益證券,國債等於持有無風險收益證券。存款保險有額度限制,比如,中國只對50萬以下的存款絕對賠付,超過50萬的部分,如果銀行破產,可能無法得到全額清償。美國則只對10萬以下的存款絕對賠付。因此購買國債優於存銀行。
2、另一方面,國債是流動性最好的證券產品,任何股票和其他債券都無法和國債的流動性相提並論。
3、國債是各國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對象證券,因此,國債的收益率也就成為了自由市場中的市場利率,因此意義也很重大。
4、從各國的情況來看,美國國債屬於最安全的國債品種。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如果不進行,也會貶值,原理和個人把錢放在家裡,不存銀行一樣,存銀行多少還有利息。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㈧ 國債與債券是什麼區別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是國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發行國債的目的往往是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一些耗資巨大的建設項目、以及某些特殊經濟政策乃至為戰爭籌措資金。由於國債以中央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因此風險小,流動性強,利率也較其他債券低。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信譽度非常高,歷來有「金邊債券」之稱,穩健型投資者喜歡投資國債。其種類有憑證式國債、實物式國債、記賬式國債三種。
債券(Notes)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想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投資者出具的,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利息證券。
㈨ 國債的本質,國家為什麼發國債
就是國家向人民借錢,有利息的!
國家發行國債的原因,主要是用來調節貨幣流通量的。
國債發行一般來說有兩種用途,一是政府籌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另一種用途就是政府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目的在於調節市場上的資金量,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第二種意義更大,當市場上的錢太多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來收集市場上的資金以防止通貨膨脹,調節利率.
這是我國發行國債和其他國家的比較:一、我國現行的國債發行方式。(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即「是什麼」。
二、國際主要的國債發行方式。
三、我國與國際發行方式的利弊比較。即「存在什麼問題」。
四、如何改進。即「解決問題」。
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二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一般說來,國債發行有四種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日子越過越富裕,余錢剩米多了,就會想著去投資,於是有炒股的、做期貨的,集郵的,搞藝術品收藏的等等,投資方式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而在諸種投資方式中,國債可說是一枝獨秀,倍受投資者青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國債是國家發行的,國家財大氣粗,政府決不會有借無還。投資國債不僅風險小,而且收益又比銀行儲蓄高。因此,國債被譽為"金邊債券"。
私人之間的借債,程序比較簡單。往往找一個公證人或擔保人,借貸雙方立個字據,一手簽字蓋章,一手交付借款便可告成。國債則復雜得多,它必須通過國債市場,才能流入投資者手中。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中央財政通過該市場,將新發行的國債銷售給資金比較雄厚的投資者。與國債發行市場對應的,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打個比方,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在二級市場上,那些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再將手中的國債轉讓、出售給更多的中小投資者。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
在我國,國債的發行方式幾經變遷。上個世紀80年代,採用行政分配的方式,攤派發行國債。到了90年代初,便改為承購包銷,主要用於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時至今日,已演變為四種發行方式並存,它們分別是: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直接發行方式,指的是財政部面向全國,直接銷售國債。這種發行方式,共包含三種情況,一是各級財政部門或代理機構銷售國債,單位和個人自行認購。第二種情況,也就是80年代的攤派方式,屬帶有強制性的認購。第三種是所謂的"私募定向方式",財政部直接對特定投資者發行國債。例如,對銀行、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基金等,定向發行特種國債、專項國債等。代銷發行與直接發行正好相反,財政部委託代銷者負責國債的銷售。我國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運用過這種方式。至於承購包銷,顧名思義,就是指大宗機構投資者,先承購國債,只有包銷出去以後,才能獲利。倘若銷售出了問題,那麼售不出的部分,只能自己消化。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承購包銷成為我國國債發行的主要方式。事實上,不僅我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用這種方式。
國債發行第四種方式,是招標拍賣方式。採取這種方式,國債認購價格或收益率等,都不是由政府自己說了算,而是在拍賣場上投標競價確定。在這里,招標有兩種具體方式,競爭性招標和非競爭性招標。前者既然冠名為競爭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競爭性招標條件下,投標者把認購價格和數量提交招標人,招標人據此開標。決定中標的依據,就是發行價格的高低。投標者認購價格高,招標者受益就大,所以出價高者勝出。而非競爭性招標,乍一看與競爭性招標相似,實則差異巨大。說它們相似,是因為,非競爭性招標沿用競爭性招標的方式開標;說它們不同,是指結果不同。實行競爭性投標,只有出價最高的投資者獲得國債發行權。而採取非競爭性招標,卻類似於吃大鍋飯,參加投標的投資者人人有份。
通過非競爭性的招標拍賣方式發行國債,在中標價格確定上,有兩種有代表性的招標規則:"荷蘭式"招標和"美國式"招標兩種。所謂"荷蘭式"招標,指的是中標價格為單一價格,這個單一價格通常是投標人報出的最低價,所有投資者按照這個價格,分得各自的國債發行份額。而"美國式"招標,中標價格為投標方各自報出的價格。舉個例子,在一場招標中,有三個投標人A、B、C,他們投標價格分別是85元、80元、75元,那麼按照"荷蘭式"招標,中標價格為75元。倘若按照"美國式"招標,則A、B、C三者的中標價分別是85元、80元和75元。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競爭機制引入國債發行,而且從2003年起,財政部對國債發行招標規則進行了重大調整,即在原來單一"荷蘭式"招標基礎上,增加"美國式"招標方式,招標的標的確定為三種,依次是利率、利差和價格。
從國債開始發行那刻起,它就有章可循。只不過,在不同時期,人們對規則的理解各不相同。隨著國債發行在各國實踐的深入,很多舊的原則不再適用。而有些原則,卻經過反復考驗,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以景氣發行原則為例,它是指發行國債,要根據社會經濟狀況,確保經濟的景氣,也就是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這就要求國債發行者審時度勢,相機抉擇。例如,經濟萎縮低迷,需要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時,短期國債就要披掛上陣,身先士卒。此中原因,不難理解:短期國債流動性強,能在較短時間內籌集更多的資金,就如冬天裡點燃的一堆堆烈火,有助於經濟快速回升。相反,經濟過熱時,長期國債就當仁不讓,挺身而出,它的比重增大,無疑將減弱貨幣的流動性,對於"發燒"的經濟,正如夏日裡的清涼飲品,消熱解渴,靜氣安神。
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人們借錢,總是事先掂量清楚,有把握償還,才好意思開口。國家向百姓借錢,發行國債,也是一樣。在對國債規模的管理上,大多數發達國家,採取的是國債余額限額管理,這意味著,國會負責審定一段較長時期的國債余額限額,只要不超過限額,國會對國債發行不予干涉,政府在限額內,可以自由行事,自主確定每一年度的發行規模。當然,如果國債余額膽敢跨越雷池一步,超出限額的話,那麼國會就出手干預。這很像巡警的風格,假如你在路上遵紀守法,你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是如果你違反交通法規,或逆行,或闖紅燈,巡警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你面前,懲治你。
在我國,對國債發行規模,實行年度額度管理制度,即下一年度國債發行計劃,通常是在上一年第四季度編制,對國家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的測算,是編制國債發行計劃的主要依據。這個計劃將作為國家預算的一部分上報國務院,由國務院在下一年三月的全國人大會上提請審議。一旦通過,國債發行計劃就如同法律文本一樣具有法律效力。倘若在年度內,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變化,需要追加或削減國債,政府無權隨意為之,必須像修改法律法規一樣,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經其審議批准後才能執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債發行方式經歷了80年代的行政分配,90年代初的承購包銷,到目前的定向發售、承購包銷和招標發行並存的發展過程,總的變化趨勢是不斷趨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發行方式,逐步走向規范化與市場化。
(1)定向發售。定向發售方式是指定向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金融機構等特定機構發行國債的方式,主要用於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等品種。
(2)承購包銷。承購包銷方式始於1991年,主要用於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它是由各地的國債承銷機構組成承銷團,通過與財政部簽訂承銷協議來決定發行條件、承銷費用和承銷商的義務,因而是帶有一定市場因素發行方式。
(3)招標發行。招標發行是指通過招標的方式來確定國債的承銷商和發行條件。根據發行對象的不同,招標發行又可分為繳款期招標、價格招標、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
①繳款期招標。繳款器招標,是指在國債的票面利率和發行價格已經確定的條件下,按照承銷機構向財政部繳款的先後順序獲得中標權利,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
②價格招標。價格招標主要用於貼現國債的發行,按照投標人所報買價自高向低的順序中標,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如果中標規則為「荷蘭式」,那麼中標的承銷機構都以相同價格(所有中標價格中的最低價格)來認購中標的國債數額;而如果中標規則為「美國式」,那麼承銷機構分別以其各自出價來認購中標數額。
舉例來說,當面值為100元、總額為200億元的貼現國債招標發行時,若有A、B、C三個投標人,他們的出價和申請額如表5-1所示,那麼,A、B、C三者的中標額分別為90億元、60億元和50億元,在「荷蘭式」招標規則下中標價都為75元,而在「美國式」招標規則下,中標價分別是自己的投標價,即等於85元、80元和75元。
由上可見,「荷蘭式」招標的特點是「單一價格」,而「美國式」招標的特點是「多種價格」。我國目前短期貼現國債主要運用「荷蘭式」價格招標方式予以發行。
③收益率招標。收益率招標主要用於付息國債的發行,它同樣可分為「荷蘭式」招標和「美國式」招標兩種形式,原理與上述價格招標相似。
招標發行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國債發行過程,從而能反映出承銷商對利率走勢的預期和社會資金的供求狀況,推動了國債發行利率及整個利率體系的市場化進程。此外,招標發行還有利於縮短發行時間,促進國債一、二級市場之間的銜接。基於這些優點,招標發行已成為我國國債發行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