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巨額國債是怎樣產生的
中國擔心: 1、美元貶值,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就會縮水。 2、沒有其他替代貨幣,這點才是關鍵,特別提款權隨意儲備,中國早就轉移外匯儲備了,這點中國非常擔心,所以總是提需要設立超主權的國際貨幣。可以說是巨額美國國債引發的擔心。 美國擔心: 1、中國不會再購買美國國債,這樣美國必須靠印鈔才能滿足財政赤字,印鈔就意味著美元貶值,會降低美國信譽,嚴重動搖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給其他貨幣以機會。 2、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基本上和上一個的解釋一樣。
❷ 國際債券的發展歷史
(一)歐洲債券市場
歐洲的債券市場發展源於地理大發現和殖民主義的擴張階段,為了籌集冒險資金和戰爭資金,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等先起國家和公司發行了帶有國債及企業債性質的債券,這些債券最初是被富有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債券的交易主要發生在個人投資者之間,以場外市場為主。然而,在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投資者結構中,交易者個人之間存在信用風險,場外市場無法消除個人投資者之間的結算的信用風險,因此債券市場發展非常緩慢;隨著交易所設立專門的清算機構,極大降低了信用風險,滿足了中小投資人的需求,從19世紀中到20世紀40年代,場內債券交易迅速發展,並成為債券的主要交易場所,場內交易市場清算方式的創新促進了債券市場的融資效率和交易效率;但是,隨著戰後機構投資者的壯大和債券存量的急劇擴大,大量的債券集聚在機構投資者手中,債券的大宗性和低收益性逐漸顯現,機構投資者開始在場外以詢價的方式進行交易,債券交易逐漸又從場內交易轉移到場外,截至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市場的場外交易量占整個交易量95%以上。
歐洲債券市場的發展路徑經歷了從場外交易到場內交易、再到場外交易的過程充分地反映了最優的債券市場模式並不是由政府強制外生給定的,而是由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變化主導,投資者對交易方式和結算方式等的內在需求決定了債券市場的交易方式,投資者結構的變遷決定了債券交易的市場模式。現階段,歐洲各國以場外交易為主、場內市場為輔的市場模式既滿足了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又滿足了個人投資者小額、標准化和防範對於信用風險的需要,極大促進了債券市場的發展。
(二)美國債券市場
1790年,為了償還獨立戰爭的債務,聯邦政府發行了8000萬美元債券;1792年,紐約交易所誕生,債券一直是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品種。到1920年,經濟的快速增長,股票的吸引力一直增長,場內的債券交易活躍度開始降低,並且交易空間被股票侵佔。進入20世紀60年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詢價、交易、清算和信息傳播更為快捷和低廉,場外市場交易成本大為降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機構投資者的壯大,使得債券交易逐步從場內交易轉移到場外交易,截至2004年,場內交易量還不到總交易量的1%。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債券市場模式的變遷,我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債券類型——市政債券市場模式的變遷進行分析。1926年和1927年以前,美國的市政債券交易還是很活躍,但從1928年8月開始,美國市政債券交易量急劇萎縮,從1930年5月開始,交易所市場的債券徹底失去了流動性,市政債券主要在場外市場交易。市政債券市場模式發展從場內向場外轉變的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結構發生了改變,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股票市場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10年大牛市,個人投資者都被股票市場巨大的盈利空間吸引,對傳統上的投資如市政債券不再感興趣,個人投資者的急劇減少改變了當時的市政債券的投資者結構,機構投資者在市政債券市場中顯得更加重要,成為了市政債市場的主要交易方,機構投資者發現轉移到場外交易變得有利可圖,並且可以很方便找到交易對手,因此市政債券的交易場所逐漸從場內轉移到場外。而當股票市場由於大蕭條崩潰時,個人投資者想重新投資市政債券時,由於流動性的外部效應導致重新進入場內交易已很難獲得流動性,而個人投資者在場外交易面臨高的交易成本而不得不退出交易或者通過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易,市政債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結構得到強化,美國的市政債券市場完成了從場內交易向場外交易的市場模式的轉變?
❸ 美國國債通常是怎麼發行的謝謝!
美國國債以其巨額的發行量、非常高的流動性以及幾乎為零的信用風險而成為債券市場的標准債券。
美國國債按期限不同,分為短期國庫券,發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內;中期票據,發行期限在一年以下;長期國債,發行期限在十年以上。短期國庫券屬於貼現債券,發行價低於面值,僅在到期日支付固定的面值,發行價與面值的差額就是投資者的收益。中期票據和長期票國債一般是有息債券,每六個月付息,到期償還本金。
隨著美國預算盈餘的不斷增長,財政部在買回已發行債券的同時,也大幅度削減國債的發行數量、次數和種類,目前的發行種類有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的國庫券,二年、五年、十年的中期票據,以及三十年的長期國債。
美國國債的發行採用定期拍賣的方式。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國庫券每星期一拍賣,一年期的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拍賣,國庫券都在星期四交割;二年在一月、二月、四月、五月、八月、十月和十一月拍賣,財政部在月中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底31日左右交割;五年和十年在每委度第二個月(二月、五月、八月和十月)拍賣;三十年每年在二月、八月拍賣一次。五年、十年和三十年國債一般由財政部在月初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中也就是15日交割。
美國國債的拍賣分競爭性投標、非競爭性投標(購買單位低於100萬美元的面值)和非公眾購買(如聯邦儲備銀行購買),拍賣總量先減去所有非競爭性投標金額和非公眾購買金額,余額再以竟爭性投標的方式進行。競爭性以收益率為基礎,投標人標明他們希望得到的收益率和購買的金額,按照收益率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分配債券,直到債券分配完畢。
美國國債的投標人主要是一級自營商即聯邦儲備銀行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對象。他們即可為自己的需求,也可代理客戶進行競爭性投標。非一級自營商必須有大量的現金存款或者提供足夠擔保品來保證他們有能力購買所投標的券債。具有一級自營商資格必須擁有足夠的資本金,以及擁有一定的國債頭寸,而且其在二級市場的交易量也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如占國債市場交易量的1%。財政部還對一級自營商進行定期的監督和考核,一旦一級自營商資本金或交易量不能達到規定的標准,或在拍賣過程中有違規行為,將被取消參加國債拍賣的資格。
❹ 歷年來,美國國債發行日期,發行量
http://www.treasurydirect.gov/
美國抄國債的官方網路
❺ 國債發展的歷史
6家銀行七一開賣儲蓄國債
7月1日起,工、農、中、建、交、招六大銀行將開賣儲蓄國債。本月20日起,沈陽市民就可以到上述6家銀行開立個人國債託管賬戶。
認購起點為100元
"財政部已經確定從7月1日開始發售儲蓄國債,銀行也已經做好了發售的准備工作,先行發售的有兩個品種。 "昨天,省內某大型國有銀行儲蓄國債負責人透露。
儲蓄國債為記名國債,採用實名制,以100元為起點,以百元的整數倍辦理各項業務。上述人士還告訴記者,儲蓄國債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通過投資者在承辦商業銀行開設的人民幣結算賬戶進行資金清算。逾期兌付還給利息20多年的國債發售格局將被儲蓄國債打破,與憑證式國債逾期不加計利息的傳統相比,儲蓄國債到期後,承辦銀行自動將投資者應收本金和利息轉入其資金賬戶,轉入資金賬戶的本息資金作為居民存款由承辦銀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另外,儲蓄式國債業務只針對個人發售的特點將增加普通市民的投資機會。利息收入不用繳稅
不收利息稅應該是儲蓄國債最大的特點,雖然利率水平還沒最終敲定,但和儲蓄存款相比,收益肯定要高一些,3年期的票面利率有望確定為3.14%。
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繳20%的個人所得稅,目前銀行3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3.24%,繳稅後的實際收益為2.59%,沒有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儲蓄國債收益高。買債提醒
要先開戶
准備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和上述六家銀行中一家的存摺到開戶行開戶,存夠錢帶齊證件去認購。
債權查詢
到銀行櫃台列印個人國債賬戶對賬單據;撥打銀行客戶服務熱線電話查詢;若對以上兩種查詢方式得出的結果有疑問,可以再撥打中央國債公司的復核查詢電話(010-66005000)查詢債權(復核查詢只能查詢截至上一日的債券余額)。
提前兌取
必須確認債券處於可以提前兌取的期間內。
付息及還本
到期直接支付到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無需任何手續。
希望採納
❻ 國債期貨最初起源於那個國家的哪個交易所
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最初創建期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民和商人的需要。假定某年5月份一位農民的狀況,他預計在9月份收獲穀物的價格將會不確定。如果當時供小於求,穀物價格可能漲到很高--尤其是當農民不急於賣出穀物時,顯示易見,此時農民及其家人面臨著很大價格不確定的風險。
下面我們假定有一位商人對穀物有長期的需求,他也面臨著很大的價格風險。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對他會很有利。但是當供小於求時,價格都有可能漲得過高。這樣一來,對農民和商人來說,在9月份(或更早)時見面,根據雙方對9月份穀物的供求的預期而達成一個一致的價格,就很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協商制定某種類型的期貨合約,這個期貨合約可以消除雙方各自面臨的因未來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 期貨的發展
從早期的農產品期貨開始後的一百多年來,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斷擴大,種類日益繁多,花樣不斷翻新。有傳統的農產品的期貨,如穀物、棉花、小麥、油菜籽、燕麥、黃豆、玉米、糖、咖啡、可可、豬、豬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貨;有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銀、鉑、銅、鋁等期貨,有方興未艾的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貨;如:外匯、利率、股票指數等期貨。
金融期貨自從本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勢。金融期貨主要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目前主要的外匯期貨包括日元期貨、德國馬剋期貨、加元期貨、歐元期貨等。利率期貨包括美國政府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期貨等。股票指數期貨有標准·普爾500股價指數(S&P500)期貨、道·瓊斯指數期貨、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期貨等。
近十年來期貨交易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幾近成為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的標志性特徵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貨交易量的增長十分驚人。在當今全球期貨交易量中金融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佔全部總成交量的80%以上。在歐洲,隨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深化,金融期貨交易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期貨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
❼ 美國國債發行時間是如何安排的一年有幾次具體時間是謝謝
美國國債的發行採用定期拍賣的方式。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國庫券每星期一專拍賣,一年屬期的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拍賣,國庫券都在星期四交割;二年在一月、二月、四月、五月、八月、十月和十一月拍賣,財政部在月中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底31日左右交割;五年和十年在每委度第二個月(二月、五月、八月和十月)拍賣;三十年每年在二月、八月拍賣一次。五年、十年和三十年國債一般由財政部在月初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中也就是15日交割。
❽ 中國持有的龐大美國國債是如何形成的其將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要知道外匯怎麼來的,出口企業進行國際貿易通常以美元結算,美元到國內會兌換成人民幣,企業拿到人民幣,美元就留給了中央銀行,所以那些說拿外匯儲備投資國內的都是白痴,國內已經有同價值的人民幣在流通了,在國內即使用美元結算,也是一錢二用,等同於通貨膨脹。何況國內美元並不流通。那隻有三條路了
放家裡不用,美元坐地貶值,不可能。那就要到國際市場上花,怎麼花?股票期貨風險投資之類?不可能大額投入,國家的財政實力太強,能直接影響市場,這是不可接受的,何況這類投資風險太大。
國家的財政儲備大部分只能使用穩健型投資。存銀行?估計沒幾個國家會存在外國銀行,只有投資債券了。企業債卷依照上文不可能大額投資,只有國債了。哪個國家國債利率最高,信用最好,美國。哪個國家實力最強,國家最富?美國。好吧就它了
實際上還有一條路就是出去買東西。現在中國也就在這么多,但這條路並不太平坦
❾ 中國的美國國債是怎樣形成的
中國的美國國債是怎樣形成的?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挺專業的,筆者做最淺層次的回答,讓各位讀者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就可以了。要了解我們國家持有美國國債的形成過程,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一個國家為什麼要持有外匯?1、一個國家為什麼要持有外匯?廣東人去江蘇省采購物資,他必須得有支付的貨幣,這個貨幣就是人民幣,因為我們是一個國家,都是使用人民幣,所以我們不存在兩個地區之間要進行貨幣兌換的問題。那麼現在我們中國企業要去美國采購物資,那麼也必須給對方支付貨幣,而這個貨幣就是美元,那麼中國企業的這個美元從哪裡來?中國的企業自己持有的貨幣是人民幣,要想獲得美元就必須有地方可以去兌換。這個就要求我們國家是擁有外匯的,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和個人有外匯可以兌換,可以兌換成國際貨幣讓後出去交易。
美國的政府部門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和比例是最大的,其次是美國國內的私人部門,國際投資者排在第三位,而日本和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兩個持有國。總結:因為我們國家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所以有巨大的貿易順差, 這為我們賺錢了巨額的美元外匯,但是單純的持有美元現金是會損失利息的,於是就要尋找投資渠道,而美元資產是最佳的渠道, 美元資產當中的美國國債又是最好的選擇。
❿ 美國的國債都是賣給誰的
美國新財長斯諾上台以後,日本就開始大量增持美國國債,2004年下半年加大了增持美國中長期國債的力度。從中長期國債的增持數據看,2004年下半年美日官方很可能在支持美國中長期國債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合作。日本財政既為支持美國經濟復甦做了相當大的貢獻,同時也成為形成格林斯潘之「謎」的重要國別原因之一。
英國是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支撐美國中長期國債需求最重要的國家,也是形成格林斯潘之「謎」的另一個國別原因。從數據看,英國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注入美國債市的資金達800多億美元。2004年下半年為美國經濟復甦做了337億美元的貢獻,提息後期在日本的中長期國債增持能力削弱後,利用其石油漲價的大量收益和強有力的全球融資條件,為擴張美國中長期國債需求提供了465億美元的資金。所以,從數據推斷看,在擴張美國長期國債需求和壓低收益率方面,美英官方也存在某種程度的政策默契。從擴張的影響程度看,對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美國中長期國債需求擴張影響最大的國家(地區)有英國、中國、挪威、加拿大、德國和開曼群島;上述國家(地區)對兩階段中長期國債需求擴張也具有較大影響。單純對2004年下半年中長期國債需求擴張影響最大的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有日本、韓國、OPEC、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和葡萄牙。單純對提息後期中長期國債需求擴張影響較大的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有百慕大群島、巴哈馬群島、墨西哥、泰國、巴西和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