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央行發行大量國債,對於社會資金流動有什麼影響
從目的上來看,發行貨幣是為了增加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適用於經濟蕭條時期,刺激需求,擴大就業。而發行國債的目的是彌補財政赤字,籌措建設資金,減少市場中的流動資金,抑制消費需求。
從影響上來看,過量發行貨幣會直接引發通貨膨脹。而發行國債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是間接,但減少國債發行量卻能有效抑制通貨膨脹。
從成本上來講,國債肯定要比直接發行貨幣更節省成本。
難或者重大損失時,若無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渠道,則極有可能喪失償債能力。比如新冠狀疫情期間,多家企業倒閉,金融機構受重創。所以企業和金融的違約風險比政府的違約風險大。
而國債是由國家來償還債務。在市場經濟國家,國債是政府發行。通常,國家不容易發生經濟體系完全破壞的情況。所以政府具有較強的清償能力,國債則被認為不存在任何違約風險,幾乎為零風險投資。
B. 中央銀行買賣政府債券,中央銀行不就是代表政府么,怎麼還要買
中央復銀行買賣政府債券是中制央銀行實行的一種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購買債券的人用商業銀行的支票來進行支付,中央銀行根據支票向商業銀行提款這就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儲備金,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基礎貨幣,所以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反之則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和再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運用此些貨幣政策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宏觀經濟指標。
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監控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監測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C. 央行一定要二級市場購買國債在一級市場不一樣嗎
1、國債是由國家財政部發行的,有專門的承銷團成員(每年評選1次,大概30多個機構,一般為大銀行、券商、保險),由他們承銷國債,即對國債進行投標,如果價格中標則在分銷期內再將債券銷售給其他機構。分銷對象是在中登開立股票和基金賬戶(交易所分銷),或在中債登開立債券賬戶的各類投資者(銀行間分銷)。
A、交易所分銷,基本上也是機構投資者:券商、基金公司、信託等能參與交易所交易的機構。
B、銀行間分銷,只有機構投資者。因為【除了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情況以外,非法人(包括自然人)不能開戶】——from www.chinabond.com.cn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2〕第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商業銀行及其授權分行、信託投資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管理的各類基金、保險公司、外資金融機構,以及經金融監管當局批准可投資於債券資產的其他金融機構加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也就是說所有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各銀行、大小券商、信託、基金、保險等)都可以在一級市場買入。
2、自2009年新股發行改革以來,我國通過交易所發行的股票,都是由承銷商(券商)推介,然後有資格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進行網下詢價意向申報(含價格、數量等要素),然後確定發行價格或者價格區間。然後機構投資者(未參與之前網下詢價的)以及個人投資者按照已定的發行價格進行網上申購(俗稱打新股)的過程。
上海徐家匯(002561)商城股份有限公司2月23日完成網上發行申購和網下申購繳款,發行價為每股16元,募集資金11.2億元。位列徐家匯第十大股東的知名學者余秋雨身家暴增8298.24萬元,投資10年回報率高達34倍。
——余秋雨持有的是原始股,而不是從一級市場上買入的。即他在公司上市之前就持有了公司股份。該公司上市後,他手中既有的股份則按照該股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shed Offering,IPO)的定價16元進行計算。他的暴富很像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老闆,上市圈錢而發財。例如:持有華誼兄弟的黃曉明、張紀中,樂普醫療的蒲忠傑等。
D. 為什麼央行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會導致國內流動性增加
應該減少流動性吧?因為外匯不去購買美國國債進行投資,那麼回到國內就要結換成人民幣,因為中國實行資本強制結匯制度;這樣央行收回美圓就要放出等值的人民幣,這樣會造成人民幣流動性過剩,所以央行必須發行票據進行對沖,這也是人民幣的現狀,既中國結構性問題.同時造成資產價格(股市)和物價上漲.現在也只有讓人民幣緩慢升值,減少外匯流入而引發的流動性過剩.
什麼文章,名字叫什麼,誰寫的啊? 斷章取義我也不知道說的什麼?
如果照你引用的話說,我想是外國人寫的吧!說中國為了控制人民幣與美圓匯率,大量發出貨幣達到人民幣低估以及通脹,使得中國的商品有出口更有競爭力,從而換回更多美圓,而不得不購買美國國債,美國又用賣國債的錢對中國進行投資和購買中國商品,引起中國流動性泛濫價格上漲,說到底就是中國輸出通脹.
其實,中國現在的經濟國內也有很多說法,但外國人也常來參合,其實質為某種利益而來,要麼代表華爾街利益集團要中國開放金融市場,要麼代表美國的過時的工業產業集團堵擊中國的出口,所以他們的文章都有目的性,用不著盲目相信!關鍵取決自己的判斷,說了這么多這次應該給分獎賞了吧!
「說中國為了控制人民幣與美圓匯率,大量發出貨幣達到人民幣低估以及通脹,使得中國的商品出口更有競爭力」。那些話都是國外人士說的,其實日本現在也是通過操縱日圓貶值來擴大出口,美國也是這樣爛發美圓來提高出口競爭力.美國不爽中國就是中國名義匯率在上升,其實質是實際匯率還是在貶值.所以說本幣貶值助長出口,同時也會抑制進口,既對對凈出口產生影響,但恰恰好的是美圓也在貶值,就是美國助中國中國一臂之力,使得中國現在依然是雙順差.也是美國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35分夠了,謝謝!什麼時候給啊?呵呵!
E. 假如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購買政府債券,會出現哪種情況( )
B、D
中央銀行大量買進政府債券,必然導致債券價格漲,那麼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存的錢取出來,投入債券,那麼儲蓄相應的肯定就減少了。
債券是一種融資方式,中央銀行帶頭購買政府債券,也就是為政府融資,政府拿這些錢干什麼?肯定是投資,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投資增加
中央銀行購買國債與利息率的升降沒有必然聯系,雖然降低利率和購買國債都是中央銀行刺激經濟的一種手段,但是不一定同時使用,並且也沒有一定的因果關系。
中央銀行購買國債不一定會直接使人民的收入增加,當然購買國債投機套利的人收入會增加,但是不是普遍現象。
F. 央行購買國債為什麼說會增加流動資金
因為央行在市場中買入國債,自然來源是商業銀行,這時商業銀行手裡的錢就多了,相應的,市場中的貨幣量就多了。
G. 央行買政府債券是什麼意思央行買國債嗎央行不是國家的嗎
當經濟處於蕭條時期時,需要放鬆銀根(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中版央銀權行可以買進政府債券以增加貨幣供給量;反之,當經濟處於繁榮期時,需要抑制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中央銀行可以出售政府債券以減少貨幣供給量。
由於市場上購買中央政府債券和向中央政府銷售政府債券的,主要是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因此,中央銀行在公共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和工商企業的生產與流通,從而能夠保證經濟的協調發展。
公共市場業務通過買賣政府債券來影響貨幣供給,最終影響投資與消費需求、產出與價格水平。
H. 央行大量購買政府債券,有什麼樣的意圖啊哈
意圖:
變相發行貨幣,流通中的貨幣增多,錢不再像以前那樣值錢,物價上漲,短期內企業營利增多,願意擴大生產。存貸款利息下降,企業貸款成本降低,投資增加。
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手段。
I. 如果央行把國債買下來,政府還需要還錢么
經濟本來就是一種游戲,央行歸國家管,但其本身並不是國家。國家發放國債的目的就是從企業和私人手裡籌集資金進行建設,所以央行不大可能自己去買國債,即使買也只是買很小的一部分。在進一步,央行買下來的國債還是要給錢的,這錢要上交國庫,也就是說這是一道手續,不可能免掉的。
J. 央行購買國債的錢是從哪裡來的,自己開機器新印的鈔票還是有其他來源
就是通過存款准備金,這樣一來就促使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了 是政府公開市場上回籠貨幣的一種方法
-------------------------------------------------------------------------
發行國債不一定都是為了刺激經濟,比如印度的法定流動性制度 就是強迫銀行購買政府發行的國債,這個制度的目的不是為了刺激經濟,而是為了降低市場流動性,回籠貨幣。因為銀行的部分資本被強迫用於買國債了,就減少對市場的信用釋放。
要知道,長期國債對短期市場流動性是利空,而讓銀行購買債券又進一步收緊流動性。
--------------------------------------------------------------------------------------------
。。。。。咱兩說的不是一個東西。。我說的前提是流動性過剩 ,政策的目的是壓制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