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炒股跟數學有什麼關系統計學學的好就穩賺嗎我認識一個數學老師炒股,好像是憑靈感了
哈哈,那你說的不就是運氣差不多了,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定的經驗和分析能力的,像我自己就不會分析,我也不知道我現在用的華中股票預警軟體里的分析師是怎麼分析出好的股票的,他們一般推的票都還蠻強勢
㈡ 多少日均線在炒股實戰中最有意義具體怎麼應用
各種說法很多。有的認為30日線對短線操作重要。有的認為5日線或10日線重要。有的認為90日或120日線重要。我個人認為60日和250日線重要。250日線是牛熊分界線。就是說股價高於250均線,就是牛市,可以開始買股;低於250線就是熊市,必須空倉。60日線作為中短線操作參考。就是說股價高於60日線,中短線上漲概率大,低於則中短線下跌概率大。
用法很簡單,股價高於個人設定的均線(如60線)就買入,低於設定線就賣出。這種操作的基本原理在於跟隨趨勢。就按上面的方法操作,結果是成功多、失敗少,長久堅持一定盈利。
推薦60線。均線天數少,則操作過於頻繁;均線天數多則操作反應太遲鈍,容易滯後於漲跌變化。
㈢ 用均線炒股的成功率到底多大
敢問樓主
用刀 殺人的成功率 有多大?
不管均線還是任何指標,
只不過是工具,得與失,
全在於自己怎麼用。
㈣ 5日均線炒股法好嗎
以5、10、20我都試過,賠的非常多。。。後來學了趨勢交易法,k線分析法之專後雖然經常賺錢了,但是屬賠的還是不少,導致利潤很低,某個月還是賠的。
但是我看到30、60日均線炒股法以後反而開始賺錢了,而且還不錯,這才明白,5、10、20都是短期均線,最穩的炒股方法是按60日均線,同時兼顧30日均線,當展開上升波段的時候再關注5、10日均線,這種方法最最最靠譜。
㈤ 炒股短線穩定贏利靠均線、K線、還是成交量
短線要能把握住熱點 並且對K線+分時有很深的認識 做短線最好只做幾只股 這樣就可以摸清這幾只股的股性 做到了熟於心
㈥ 為啥炒股不要看均線,更不要學習均線理論
首先,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均線,就是移動平均線,也就是MA均線,說到均線,我們必須先了解均線的構成,含義。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簡稱MA,原本的意思是移動平均,由於我們將其製作成線形,所以一般稱之為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 比如日線MA5指5天內的收盤價除以5 。日線MA10指5天內的收盤價除以10 。這樣如此類推
移動平均線 常用線有5天、10天、30天、60天、120天和240天的指標。其中,5天和10天的短期移動平均線。是短線操作的參照指標,稱做日均線指標;30天和60天的是中期均線指標,稱做季均線指標;120天、240天的是長期均線指標,稱做年均線指標。
均線基本特點: 以下4點是傳統教程中的定義
1.:延續性,2:滯後性: 3:助漲助跌性。4: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性
那我們現在回到主題,說說,為啥炒股不能學均線,他到底有什麼害處,首先在開始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均線的構成,他是由N天的收盤價除以N天的視覺周期,得到的,是一個平均值,相對一天來說,那平均的價格,就比一天的價格,產生的波動要小,這也是平均線的優點吧,這一點我們不可否認
由於均線的構成,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均線來源於價格,所以大家要清楚的知道。價格和均線,是價格在先,均線在後,這也是就是均線的一個致命的特點——滯後性,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這一點大家在實踐中,發現股價原有趨勢發生反轉時,由於均線的滯後性過於遲緩,調頭速度落後於大趨勢。等MA均線發出反轉信號時,股價調頭的幅度已經很大了。
舉個例子:大家根據均線理論,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形成向上金叉,這個時候買入,就會發現股價已經漲了很多點了,有的甚至漲停或者將近漲停,第二天馬上就套牢,這種情況很多,這就說明這個理論不靠譜,為啥不靠譜啊,因為是價格漲了,均線才會金叉,是因為價格在先,金叉在後,是因為價格決定了均線的走勢,所以均線也可以說是馬後炮,見風草,
有的人會說,那我有時候,根據均線理論金叉買入,我確確實實賺到錢了呀,其實這不是你靠均線金叉的緣故,才賺錢的,金叉不金叉,他本身都會上漲,你金叉買入,只不過你趕上了,趕巧的,因為還是那一句話,因為價格在先,因為價格在漲,所以,才會金叉,如果今天金叉,你能就此判斷,次日會繼續上漲嗎,不能,因為這要看價格是不是願不願意,次日開盤就來一個大跌,這個時候,你的金叉,馬上就會變成死叉,所以想金叉死叉,想均線多頭排列還是拐頭向下,是我價格先說了算,我想讓你金叉就金叉,我想讓你死叉就得死叉,
均線不靠譜,為啥還要很多老師,股評,已經眾多的分析師等等,他們還在傳授這種錯誤的理論呢,
首先:移動平均線是由著名的美國投資專家Joseph E.Granville(葛蘭碧,又譯為格蘭威爾)於20世紀中期提出來的。時光到了21世紀,經歷這么長的時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變的
第二,均線理論也有他的正確的一面,不是所有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也有可取的一面,那就是平均,這一點在忽略短期的波動的情況下,對於中長線來說,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第三:不同的投資理論,看待的角度不一樣,對均線理解也不一樣,美國的股市在於價值投資,而中國的股市多適合投機,但但從技術而言,用均線理論去判斷價格的走勢,就是錯誤的
很多股評,播主,和老師,他們有的不懂,有的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主要的技術理論僅僅是停留在均線和指標上,所以會傳遞這種錯誤的理論,也正是這樣,才會在這次的大跌中頻頻發出錯誤的觀點,有的人會說均線理論要結合其他的因素,比如,不同的級別,結合K線,量能,結合各種指標,其實這樣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大家想啊,均線的構成,本身就出自K線的收盤價,那幹嘛不直接在根源上找,均線是價格產生的產物,本身就是一個附屬品,如果K線能解決的問題,幹嘛還要均線啊,另外指標比如我們常用的KDJ 指標,MACD指標,這些都是根據價格來制定,和均線的原理是一樣的,那在參照這些東西,那還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記得郭冬臨有一個小品【一句話的事兒】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一定是謊言。均線本身構成就是缺陷,本身就是錯誤的,就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因為你的出發點就錯了,有因就有果。假如你面對謊言,但你卻用真實應對,那麼結果就可能打破謊言這個結局。可是當你繼續用謊言去驗證時,謊言就會因為前提是謊言而結出謊言的果。
我們在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均線理論可以預測走勢,那就這么幾條均線,為啥還會出現10個股票7個虧損的結果呢,難道這7個人都是傻子,連這幾條均線理論都學不會啊,學不會的理論,這本身就說明問題了
我在很多年前,曾經在一個私募公司待過一段時間,知道私募的操作,他們也看均線,但他們更多的是製造均線和指標,製造金叉和死叉,目的是利用人們對這個理論的錯誤理解,來逆向操作,或誘空或者誘多,一個真正的高手,是不會根據均線來操作的,
大家看均線,無非就是了解趨勢和支撐壓力,但我要告訴大家,對於過去了的走勢趨勢,每個人都會看,但對於未來的走勢,是無法用均線可以看出來的,而對於支撐壓力的參考,有很多方法,比如,通過劃線,通過籌碼,K線的高低點,市場成本,缺口等,這些無論哪一種都比均線要來的靠譜,如果大家主圖上習慣有一個均線指標,那大家就去看CYC指標,也就是成本均線,他和移動平均線的區別,就是加入了成交量這個因素,就這一點,也比移動平均線靠譜的多了,是標準的量價合一的指標均線
總之,大家炒股,要脫離移動平均線,不要去看他,更不要去學習他,否則你即便學了十幾年,你的技術也不會進步的,也不會有一個高的層次,不會有突破的,多學習學習主力的運行技術,多學習K線的形態,籌碼的運動和分布,學習量能的結構組合,分時盤口,多學習時間周期這些東西,這些才是真正的技術,不要學習均線,不要學習指標,不要學習波浪理論,不要學習纏論,否則會深受其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