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私募的歷史起源
私募基金起源於美國。1976年,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三名投資銀行家合夥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KKR,專門從事並購業務,這是最早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國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經過30年的發展,成為僅次於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國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泛,資金來源廣泛,參與機構多樣化。西方國家私募股權投資占其GDP份額已達到4%至5%。迄今,全球已有數千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KKR、凱雷、貝恩、阿波羅、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機構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6年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從資本市場上募集到了2150億美元,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總投資額達到了7380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其中,單筆超過100億美元的私募股權交易達到9個。
中國私募發展歷史
1984-1990年:混沌時代
在每個資本大幕開啟的時候,都是少數精英和投機客的保險櫃,這個多數人不熟悉或者不看好的領域,註定將迎來歷史上最原始也是最猛烈的爆炒……
1990-1995年:瘋狂時代
一切資本力量開始悄然醞釀,很多人都在翹首以待,這場萬眾矚目的好戲誰將是主角?
1995-1999年:巨鱷時代
「327」國債風波成為券商整合大幕拉開前的序曲,以君安為主的券商紛紛崛起,涌金系、德隆系等資本大鱷先後誕生,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在這個時代里格外刺目。
1999-2001年:黑金時代
一切故事皆從1999年的「5·19」行情展開。 「無庄不歡,無股不庄」,是這個時代最逼真的寫照。
2001-2005年:價值時代
熊市的漫長教人冷靜,價值投資風潮應運而生,無聲無息地成為這個時代的新主角。
2006-2008年:理性時代
公募系基金經理形成一支驟然崛起的力量。這批「公募叛逃者」以理性的力量強勢攪動江湖。
2009年:非言時代
市場的正常化,讓私募在悄然之間進入到一個 「諸子百家」的新時代。這個舞台,每一家都有可能跳上來表演一把。而此時,私募為自己所選擇的發展路徑,似乎也決定著他們之後的道路可以行進多遠
2010年:行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目前,市場上正在運行的陽光私募累計已達500多隻。各方投資明星紛紛加盟,私募業內明星璀璨,並逐漸開始擁有自己的品牌。國內私募基金規模一般在3000萬至20多億,預計私募的總規模已超過500億,總規模雖然還有限,但成長速度驚人。此外,私募在投研團隊、絕對收益理念、營銷方面,都較早幾年有了很大變化。而政策的支持,也在逐步提高陽光私募的社會地位。
截至2010年12月31號,全國從事私募基金的管理公司共有377家,管理的證券類信託產品數量為1234個,其中,開放式產品為810個,結構化產品為424個,總規模已經超過1200億元,從發展規模來看,自2007年開始,開放式證券私募投資基金在開始迅速發行的步伐,到近兩年更呈加速之勢。
從私募基金地域分布情況來看,大部分證券私募基金管理人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其中,深、廣和上海均以32.02%占據首位,在投資收益方面2008年—2010年,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好於同期的公募基金,具體來看,2008年滬深300指數全年跌幅65.95%,同期公募基金全年虧損50.63%,私募基金則虧損32.86%,虧損幅度較公募基金明顯收窄。2009年滬深300指數全年上漲96.71%,同期,公募基金全年盈利50.41%,私募基金則達到54.92%,再度小勝公募基金。
②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什麼
股權復投資(Equity Investment),是為參與或控制某制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
③ 私募股權的私募起源
★私募基金之父
私募基金的首創者是美國投資家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1894-1976)。1900年前後,美國開始出現一些專門為富有的個人管理財富的家庭辦公室,如Phippes、Rockefeller、Vanderbilt以及Whitneys這樣一些富有家族投資了許多商業企業,包括AT&T、Eastern Airlines公司,以及Mcdonald-Douglas等,這些家族由自我管理逐漸轉化為聘請外部專業人士負責選擇和管理投資。
1923年,9歲喪父、13歲母親投資股市破產的格雷厄姆放棄了工作9年已成為合夥人的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自立門戶,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規模50萬美元,炒作的第一家股票是杜邦。
★著名的量子基金
1949年,美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瓊斯組(Jones』 Group)以私募的方式成立,引領了對沖基金的私募風潮。富有盛名的量子基金是1960年代末由美國的索羅斯和羅傑斯私募成立的。
量子基金的初始資產只有400萬美元,基金設在紐約,但出資人皆為非美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可避開SEC的監管。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公司,來源於海森伯格量子力學測不準定律。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己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
量子基金在俄羅斯金融風暴以及1997年做空港幣時遭遇挫折,對美國網路股的投資更是讓其損失了近50億美元,元氣大傷。因此2004年4月28日,索羅斯不得不宣布關閉這一出盡風頭的對沖基金。
④ 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來源
目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出資人主要還是一些私營企業和富裕的個人;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條件下,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來源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金、證券基金,以及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
另一方面,我國居民投資方式少,投資收益低。居民傳統的投資方式仍然是儲蓄、國債、基金、股票和房地產。拓寬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來源,有利於為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提供更多選擇。
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來源,逐步建立起一個包含金融機構、境外資本、保險基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企業資金、富裕個人及社會閑余資金在內的多元化資金來源體系,豐富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
⑤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幾個收入來源
目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出資人主要還是一些私營企業和富裕的個人;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條件下,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來源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金、證券基金,以及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另一方面,我國居民投資方式少,投資收益低。居民傳統的投資方式仍然是儲蓄、國債、基金、股票和房地產。拓寬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來源,有利於為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提供更多選擇。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來源,逐步建立起一個包含金融機構、境外資本、保險基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企業資金、富裕個人及社會閑余資金在內的多元化資金來源體系,豐富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發展騰訊眾創空間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有效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著力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⑥ 什麼叫私募股權基金
私募股權基金的募集對象范圍相對公募基金要窄,但是其募集對象都是資金實力雄厚、資本構成質量較高的機構或個人,這使得其募集的資金在質量和數量上不一定亞於公募基金。可以是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是機構投資者。除單純的股權投資外,出現了變相的股權投資方式(如以可轉換債券或附認股權公司債等方式投資),和以股權投資為主、債權投資為輔的組合型投資方式。這些方式是私募股權在投資工具、投資方式上的一大進步。股權投資雖然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式,其主導地位也並不會輕易動搖,但是多種投資方式的興起,多種投資工具的組合運用,也已形成不可阻擋的潮流。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首先源於其相對較長的投資周期。因此,私募股權基金想要獲利,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不僅要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還要為企業帶來利益,這註定是個長期的過程。再者,私募股權投資成本較高,這一點也加大了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高額的回報,誘使巨額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PE市場。一般而言,私募股權基金中有一支專業的基金管理團隊,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市場運作經驗,能夠幫助企業制定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展戰略,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進行改進。但是,私募股權投資者僅僅以參與企業管理,而不以控制企業為目的。
⑦ 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史 我想知道
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組織,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簡單瀏覽這一過程,不僅能夠讓我們對這種金融組織形式有完整的理解,更可以感受金融體系如何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完善。對歷史的一瞥,也許能夠對我們今天面臨的抉擇具有重大的啟發意義。
基金的出現和發展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以股票和債券市場直接融資為核心的金融體系的必然結果。當國民的財富主要體現為金融資產而非銀行存款的時候,對專業的資產管理的需求就會旺盛起來,從而推動基金這種集合資產管理機構的發展。
歷史學家們對基金起源的爭論至今沒有定論,有些人認為起源於威廉姆斯國王於1822年在荷蘭成立的封閉式的投資公司,然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是一個名叫Adriaan Van Ketwich的荷蘭商人在1774年創建的投資信託公司啟發了國王。
英國是現代投資基金的發源地。18世紀中期,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憑借發展工業和對外擴張積累的大量財富,使得國內利率不斷下降,資金開始向外尋求增值的出路。但在那個年代,投資者本身極度欠缺國際領域的投資知識,對國際投資環境沒有一個明確的了解。一些投機欺詐分子利用他們急於向外投資的熱情,設立了大量的股份公司,鼓勵投資者高價購買他們的股票,然後宣布公司破產,攜款逃之夭夭。大批投資者虧損嚴重,經過慘痛教訓後,便萌發了集合眾多投資者的資金,委託專人投資和管理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支持,政府出面組織投資公司,委託具有專門知識的理財能手代為投資,並分散風險,讓中小投資者能和大投資者一樣享受國際投資的豐厚報酬,同時委託律師簽訂文字契約以確保投資的安全與增值。這種集合眾人資金委託專家經營的投資方式,很快得到了投資者的熱烈響應。這便是早期的投資信託公司的原型。
1868年,世界上第一個投資信託—外國和殖民地政府信託(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國誕生,是第一個專門為小額投資者取得規模經濟的投資目的而進行集資的機構。此信託以分散投資於國外殖民地的公司債券為主,總額達48萬英鎊,信託期限為24年,投資者每年達7%以上的回報率比英國政府債券當時3.3%的年利率要高出1倍多。這種基金跟股票類似,不能退股,也不能單位兌換,權益僅限於分紅和派息。其操作方式類似於現代的封閉式契約型基金,通過契約約束各當事人的關系,委託代理人運用和管理基金資產並實行固定利率制。這只基金的一些特徵還體現了現代共同基金的特點,如3%的銷售費用以及25個基點的管理費用等。
將資金組合起來分散投資風險的方法在英國迅速生根發芽,並在19世紀90年代傳到美國。波士頓的個人財富信託(The Boston Personal Property Trust)成立於1893年,是美國的第一個封閉式基金。1907年成立於費城的亞歷山大基金(Alexander Fund)被認為是向現代的開放式基金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一基金每半年發行一次基金份額,並且允許投資者贖回投資。創建於波士頓的「麻省投資者信託」(Massachusetts Investors?Trust)被認為是第一隻完整意義上的現代開放式共同基金。它從投資於19隻藍籌股、14隻鐵路股、10隻公共事業股和2隻保險公司股開始,並把銷售費用有效控制在5%的水平上。它最初是由哈佛大學200名教授出資組成的,宗旨是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化的投資管理,其管理機構是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第一年內,這只基金的32 000份單位信託共價值39.2萬美元,發展到今天,其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有85 000多位投資者。開放式基金作為新生事物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誕生了。
1926~1928年3月間,美國建立的公司型基金多達480家,到1929年年底基金業資產高達70億美元,為1926年的7倍。但由於當時相關法律不
完備,因此隨著20世紀20年代末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全球股市的崩潰,剛剛興起的美國基金業遭受重挫,大部分基金倒閉或停業,少數殘存者也因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懷疑操縱股市而倍受冷落。基金業的總資產在1929~1931年間下降了50%以上。
1929年以前,美國政府基本上不對基金業施加管制,大危機使美國股市暴跌,許多共同基金公司倒閉,特別是以發行債券集資的封閉型投資公司更慘。美國政府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加強了對經濟、金融、股市的宏觀管理,特別是對金融業進行了規范。1932年,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開始執行政府調控政策代替共和黨自由放任的政策。聯邦政府努力制定一些保護措施,遏止之前自由放任時期在金融服務領域造成的諸多問題。伴隨著金融業立法活動的展開,國會通過了四個影響共同基金行業的主要法律:
?1933年公布了《證券法》,涵蓋了較共同基金更為廣闊的領域,建立了公開發行證券的規則。
?1934年公布了《證券交易法》,提出了公開交易有價證券的交易規則;建立了銷售機構和代理人必須遵守的規則;代理人必須在相應的政府管理機構注冊登記。
?1940年公布了《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的組成及管理的要件,特別關注實踐中發生的對國家公共利益和投資者造成的不利影響等問題,為投資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護,從而奠定了投資基金健全發展的法律基礎。
?1940年公布了《投資顧問法》,要求任何為共同基金提供投資咨詢服務的組織必須在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還對投資顧問和基金公司所簽合約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當1934年《稅法》頒布時,共同基金行業獲得了重要的稅收減讓,較封閉式基金而言,開放式基金具有了明顯的優勢,從而促進其日趨流行。1929年,封閉式基金在大約30億美元的基金總資產中所佔比重超過95%;到1940年,封閉式基金所佔份額下降到57%;1943年,開放式基金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封閉式基金,並且相對份額此後一直保持增長。
1940年,美國頒布《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的組成及管理的要件,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基金的宗旨、作用以及運作規范,嚴格限制投資公司各種投機活動,為基金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當時,美國僅有68隻基金,投資者共設了30萬個基金持股賬戶,基金總資產為4.48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在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增長,帶動了投資基金的發展,50~70年代,是美國基金業高速增長期。
到1960年,共同基金的增長使得國會對基金行業的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1962年、1963年和1966年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及委託調查的3份報告,關注基金份額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間存在的潛在利益沖突。這些報告敦促國會起草1970年修訂案,對1940年《投資公司法》進行修訂,以調整對共同基金的管理特別是增加對國家、對基金份額持有人的保護,防止基金公司收取超額管理費。
到1970年時,美國已有投資基金361隻,總資產近500億美元,投資者逾千萬人。70年代中,大部分投資基金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封閉式基金不斷萎縮。開放式基金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其產品和服務趨於多樣化,其局面和規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早在1970年以前,大多數開放式基金是股票型基金,僅在組合中包括一部分的債券。到了1972年,已經出現了46隻債券型基金,1992年更進一步達到了1 629隻。
20世紀70年代是基金業進行調整和創新的年代。除了共同基金在規模、品種和服務上的進步之外,私募基金的出現和發展也成為基金業發展的重要事件。與共同基金不同的是,私募基金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為機構投資者進行理財服務,而共同基金面向的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在美國的基金產業中,個人投資者占共同基金資產的大部分份額,機構占的共同基金資產的比重較小。2005年年末,個人持有共同基金資產達77 968億美元,占共同基金總資產的87.6%,機構持有11 083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資產,占共同基金總資產的12.4%。個人和機構的比例自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不變。
⑧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渠道包括哪些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期限非常長,因此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長期投資者。一般來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資金會大量來自於其主要投資地域的機構投資者。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籌集方式不同於普通基金,通常採用資金承諾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在設立時並不一定要求所有合夥人投入預定的資本額,而是要求投資者給予承諾。當管理者發現合適的投資機會時,他們只需要提前一定的時間通知投資者。這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投資者未能及時投入資金,他們按照協議將會被處以一定的罰金。因此,基金宣稱的籌集資本額只是承諾資本額,並非實際投資額或者持有的資金數額。
在實際的籌資活動中,基金有一定的籌集期限。當期限滿時,基金會宣布認購截止。同一個基金可能會有多次認購截止日,但一般不超過3次。實踐中,基金可能會僱傭代理機構來進行籌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