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什麼關系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的關系總體是呈反比的,具體分解如下:
1、經濟增長時,人們風險意願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國債價格下降,表明買美債的人少,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多,美元指數下跌。收益率下降,美國國債價格上升,表明買美債的人多,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少,美元指數上漲。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反向關系。
2、經濟衰退時,人們風險意願降低,側重買國債。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增加,美元指數下降。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同向關系。
相關延伸:
國債價格總的來說,是隨著國債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國債價格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市場上的國債供過於求時,國債價格下跌,反之,國債價格則上漲。因此,分析國債價格變動的因素,可以從影響國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中找到答案。影響債券包括目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經濟發展狀況。經濟是否景氣,對國債市場行情影響很大。當經濟處於衰退時,市場利率下降,資金紛紛轉向國債投資,國債價格也隨之上升。
2.利率水平。債券是一種典型的利率商品,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高低與債券價格的漲跌有密切關系。當市場利率上升時,信貸緊縮,投資於國債的資金就減少,於是國債市價下跌。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信貸放寬,流入國債市場的資金就增加,需求增加,國債市價上升。國債的價格與市場利率之間的關系成反比,即:利率上升,國債市價下跌;利率下降,國債市價上漲。
3.物價水平。物價的漲跌也會引起國債價格的變動。當物價上漲時,出於保值的考慮,人們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或其他可認為保值的物品,國債供過於求,從而引起國債價格下跌。另外,物價上漲會阻礙經濟的正常發展,這時,中央銀行會採取提高再貼現率等金融控制措施來平抑物價。這樣,隨著利息的上升,國債的收益率也會提高,而國債市價則隨之下降。同樣,在物價下跌時,預計利息下降,使國債的收益率降低,造成國債市價上漲。
4.新發國債的發行量。對市場來說,新發行的國債構成了提拱金融商品的一個要素。如果隨著發行量達到一定程度,金融資產相應增加了,就不會給市場造成壓力。然而,當新發國債的發行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打破國債市場供求平衡,使國情們格下跌。
5.財政收支狀況。財政在整個年度內,有一直是盈餘的情況,也有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當出現結余時,財政可以把結余資金存在銀行;當財政處於赤字或短暫性的收不抵支時,可以依靠向社會發行公債而取得收支平衡。前一種情況使國債市價趨漲,後一種情況則使國債市價趨跌。
6.匯率。匯率變動對國債市價行情也有較大影響。當某種外匯升值時,就會吸引投資者購買以該種外匯標值的債券,使債券市價上漲;反之,當某種外匯貶值時,人們則拋出以該種外匯標值債券,債券市價下跌。
7.國債的期限長短。期限長短與票面利率同向變動,它通過影響票面利率直接影響著國債的發行價格。期限長本身就意味著不可測度的風險,只有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才能保證投資者有較大的收益。
8.金融政策。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力量的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工具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債市場行情。為調節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於信用擴張時,在市場上拋售債券,債券價格就會下跌;當信用緊縮時,中央銀行又從市場上買進債券,這時債券價格會上漲
㈡ 請問債券分析人員都看哪些專業的網站
圍繞對沖基金的三個核心問題是:什麼是對沖基金?對沖基金是否導致高風險,特別是是否引發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要不要對對沖基金加強監管以及如何加強監管?
雖然對沖基金早已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但國內的研究並不多見。本文的報告分三部分:一是介紹對沖基金的概況,揭開對沖基金神秘的面紗;二是分析對沖基金是否一定導致金融風險,是否導致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三是介紹是否要對對沖基金加強監管的討論。
一、對沖基金概況
1、什麼是對沖基金(定義和特點)
能說出對沖基金的許多別名,如套頭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險基金,但要說清對沖基金是什麼並非易事。9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的多種大型金融工具書,如《新國際金融辭海》(劉鴻儒主編,1994年)、《國際金融全書》(王傳綸等主編,1993年),選入了「對沖(hedging)」、「基金(fund)」、「套利(arbitrage)」、「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條目,卻沒有「對沖基金」的條目,說明直到90年代中期,雖然對沖基金的一些相關術語早已進入,對沖基金卻還聞所未聞。
國外對對沖基金的理解也頗為混亂不一,試列舉一些最新的研究文獻對對沖基金的定義如下。IMF的定義是「對沖基金是私人投資組合,常離岸設立,以充分利用稅收和管制的好處」。美國第一家提供對沖基金商業數據的機構Mar/Hedge的定義是 「採取獎勵性的傭金(通常佔15—25%),並至少滿足以下各標准中的一個:基金投資於多種資產;只做多頭的基金一定利用杠桿效應;或者基金在其投資組合內運用各種套利技術。」美國另一家對沖基金研究機構HFR將對沖基金概括為:「採取私人投資合夥公司或離岸基金的形式,按業績提取傭金、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著名的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VHFA的定義是 「採取私人合夥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主要投資於公開發行的證券或金融衍生品。」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向美國國會就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問題作證時給出了一個對沖基金的間接定義。他說,LTCM是一家對沖基金,或者說是一家通過將客戶限定於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個體的組織安排以避開管制,並追求大量金融工具投資和交易運用下的高回報率的共同基金 。
根據以上定義,尤其是格林斯潘的間接定義,我們認為,對沖基金並非 「天外來客」,實質仍不外乎是一種共同基金,只不過組織安排較為特殊,投資者(包括私人和機構)較少,打個形象的比方,它就像是「富人投資俱樂部」,相比之下普通共同基金便是「大眾投資俱樂部」。由於對沖基金特殊的組織安排,它得以鑽現行法律的空子,不受監管並可不受約束地利用一切金融工具以獲取高回報,從而衍化出與普通的共同基金的諸多區別開來。
有人認為,對沖基金的關鍵是應用杠桿,並投資於衍生工具。但實際上正如IMF所指出的,另外一些投資者也參與對沖基金完全相同的操作,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自營業務部門持倉、買賣衍生品並以與對沖基金相同的方式變動它們的資產組合。許多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大學捐款參與一些相同的操作並且名列對沖基金的最重要投資者。此外,從一個細分的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和債務是它們的資本的好幾倍這個意義上看,商業銀行也在運用杠桿。
通過對文獻的解讀,試將對沖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作如下對比(表1),從中可清楚地看出對沖基金的特點,進而確切把握究竟什麼是對沖基金。
表1 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特徵比較
對沖基金 共同基金
投資者人數 嚴格限制 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裡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 無限制
操作 不限制 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證券的交易和杠桿 限制
監管 不監管 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曾規定不足100投資者的機構在成立時不需要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等金融主管部門登記,並可免於管制的規定。因為投資者對象主要是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的個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強。 嚴格監管 因為投資者是普通大眾,許多人缺乏對市場的必要了解,出於避免大眾風險、保護弱小者以及保證社會安全的考慮,實行嚴格監管。
籌資方式 私募 證券法規定它在吸引顧客時不得利用任何傳媒做廣告,投資者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依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直接認識某個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通過別的基金轉入;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 公募 公開大做廣告以招徠客戶
能否離岸設立 通常設立離岸基金 好處:避開美國法律的投資人數限制和避稅。通常設在稅收避難所如處女島(Virgin Island)、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鱷魚島(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這些地方的稅收微乎其微。MAR於1996年11月統計的對沖基金管理的680億美元中,有317億美元投資於離岸對沖基金。這表明離岸對沖基金是對沖基金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WHFA統計,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計算在內,離岸基金管理的資產幾乎是在岸基金的兩倍。 不能離岸設立
信息披露程度 信息不公開,不用披露財務及資產狀況 信息公開
經理人員報酬 傭金+提成 獲得所管理資產的1%-2%的固定管理費,加上年利潤的5%-25%的獎勵。 一般為固定工資
經理能否參股 可以參股 不參股
投資者抽資有無規定 有限制 大多基金要求股東若抽資必須提前告知:提前通知的時間從30天之前到3年之前不定。 無限制或限制少
可否貸款交易 可以自有資產作抵押貸款交易 不可以貸款交易
規模大小 規模小 全球資產大約為3000億。 規模大 全球資產超過7萬億
業績 較優 1990年1月至1998年8月間年平均回報率為17%,遠高於一般的股票投資或在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中的投資(同期內華爾街標准-普爾500家股票的年平均增長率僅12%)。據透露,一些經營較好的對沖基金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50%。 相比要遜色
2、什麼是「對沖(hedging)」,為什麼要對沖?
「對沖」又被譯作「套期保值」、「護盤」、「扶盤」、「頂險」、「對沖」、「套頭交易」等。早期的對沖是指「通過在期貨市場做一手與現貨市場商品種類、數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約交易來抵消現貨市場交易中所存價格風險的交易方式」(劉鴻儒主編,1995)。早期的對沖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於農產品市場和外匯市場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實際生產者和消費者,或擁有商品將來出售者,或將來需要購進商品者,或擁有債權將來要收款者,或負人債務將來要償還者,等等。這些人都面臨著因商品價格和貨幣價格變動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對沖是為迴避風險而做的一種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風險用期貨或期權等形式迴避掉(轉嫁出去),從而使自己的資產組合中沒有敞口風險。比如,一家法國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個月後要出口一批汽車到美國,將收到100萬美元,但他不知道三個月以後美元對法郎的匯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將蒙受損失。為避免風險,可以採取在期貨市場上賣空同等數額的美元(三個月以後交款),即鎖定匯率,從而避免匯率不確定帶來的風險。對沖既可以賣空,又可以買空。如果你已經擁有一種資產並准備將來把它賣掉,你就可以用賣空這種資產來鎖定價格。如果你將來要買一種資產,並擔心這種資產漲價,你就可以現在就買這種資產的期貨。由於這里問題的實質是期貨價格與將來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所以誰也不會真正交割這種資產,所要交割的就是期貨價格與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從這個意義上說,對該資產的買賣是買空與賣空。
那麼什麼是對沖基金的「對沖「?不妨舉出對沖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對沖是一種市場中性的戰略,通過對低估證券做多頭和對其它做空頭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將投資資本放大倍數,並使得有限的資源可以進行大筆買賣。當時,市場上廣泛運用的兩種投資工具是賣空和杠桿效應。Jones將這兩種投資工具組合在一起,創立了一個新的投資體系。他將股票投資中的風險分為兩類:來自個股選擇的風險和來自整個市場的風險,並試圖將這兩種風險分隔開。他將一部分資產用來維持一籃子的被賣空的股票,以此作為沖銷市場總體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將市場風險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時利用杠桿效應來放大他從個股選擇中獲得的利潤,策略是,買進特定的股票作多頭,再賣空另外一些股票。通過買進那些「價值低估」的股票並賣空那些「價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論市場的行情如何,都可從中獲得利潤。因此,Jones基金的投資組合被分割成性質相反的兩部分:一部分股票在市場看漲時獲利,另一部分則在市場下跌時獲利。這就是「對沖基金」的「對沖」手法。盡管Jones認為股票選擇比看準市場時機更為重要,他還是根據他對市場行情的預測增加或減少投資組合的凈敞口風險。由於股價的長期走勢是上漲的,Jones投資總的說來是「凈多頭」。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以後會怎麼樣?不妨再舉個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現價為150元,估計月底可升值至170元。傳統的做法是投資該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獲利20元,則利潤與成本的比例為13.3%。但如果用期權,可以僅用每股5元(現股價)的保證金買入某公司本月市場價為150元的認購期權,如果月底該公司的股價升至170元,每股帳面可賺20元,減去保證金所付出的5元,凈賺15元(為簡便計,未算手續費),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獲利15元,利潤與成本的比率為300%,如果當初用150元去作期權投資,這時賺的就不是20元,而是驚人的4500元了。
可見,如果適當地運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較低成本就可以獲取較多利潤,就象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在遠離支點的作用點以較小的力舉起十分靠近支點的重物。金融學家將之稱為杠桿效應。這種情況下,假如說不是為了避險(也就是實際上不對沖),而純粹是作市場的方向,並且運用杠桿來進行賭注,一旦做對了,當然能獲暴利,不過風險也極大,一旦失手損失也呈杠桿效應放大。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資金22億美元作抵押,貸款1250億美元,其總資產1200多億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涉及的各種有價證券的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杠桿倍數達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風險就可遭滅頂之災。
3、對沖基金類別(Strategy Defined)
Mar/Hedge根據基金經理的報告將對沖基金分為8類:
1、宏觀(Macro)基金:根據股價、外匯及利率所反映出來的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操作。
2、全球(Global)基金:投資於新興市場或世界上的某些特定地區,雖然也像宏觀基金那樣根據某一特殊市場的走勢進行操作,但更偏向選擇單個市場上行情看漲的股票,也不像宏觀基金那樣對指數衍生品感興趣;
3、多頭(Long Only)基金:傳統的權益基金,其運作結構與對沖基金相類似,即採取獎勵性傭金及運用杠桿。
4、市場中性(Market-neutral)基金:通過多頭和空頭的對沖操作來減少市場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的投資哲學與早期對沖基金(如Jones基金)最為接近。這一類基金包括可轉換套利基金;對股票和期指套利的基金;或者根據債券市場的收益曲線操作的基金等;
5、部門(Sectoral)對沖基金:投資於各種各樣的行業,主要包括:保健業、金融服務業、食品飲料業、媒體通訊業、自然資源業、石油天然氣業、房地產業、技術、運輸及公用事業等;
6、專事賣空(dedicated short sales)基金:從經紀人處借入他們判斷為「價值高估」的證券並在市場上拋售,以期在將來以更低的價格購回還給經紀人。投資者常為那些希望對傳統的只有多頭的投資組合進行套期保值,或希望在熊市時持有頭寸的投資者;
7、重大事件驅動(Event-driven)基金:投資主旨是利用那些被看作是特殊情況的事件。包括不幸(distressed)證券基金,風險套利基金等。
8、基金的基金(Funds of funds):向各個對沖基金分配投資組合,有時用杠桿效應。
美國先鋒對沖基金研究公司(1998)則將對沖基金分為15類:
1、 可轉換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基金:指購買可轉換證券(通常是可轉換債券)的資產組合,並通過賣空標的普通股對股票的風險進行對沖操作。
2、 不幸證券(Distressed Securities)基金:投資於並可能賣空已經或預期會受不好環境影響的公司證券。包括重組、破產、蕭條的買賣和其它公司重構等。基金經理人運用標准普爾賣出期權(put Option)或賣出期權溢價(put option spread ) 進行市場對沖。
3、 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基金:投資於發展中或「新興」國家的公司證券或國家債券。主要是做多頭。
4、 權益對沖(Equity Hedge)基金:對一些股票做多頭,並隨時賣空另外一些股票或/和股指期權。
5、 權益市場中性基金(Equity Market Neutral):利用相關的權益證券間的定價無效謀求利潤,通過多頭和空頭操作組合降低市場敞口風險(Exposure)。
6、 不對沖權益基金(Equity Non-Hedge):盡管基金有能力用短賣股票和/或股指期權進行對沖操作,但主要是對股票做多頭。這類基金被稱為「股票的采擷者」。
7、 重大事件驅動型基金(Event-Driven):也被稱作「公司生命周期」投資。該基金投資於重大交易事件造成的機會,如並購、破產重組、資產重組和股票回購等。
8、 固定收入(Fixed Income:)基金:指投資於固定收入證券的基金。包括套利型基金、可轉換債券基金、多元化基金、高收益基金、抵押背書基金等。
9、宏觀基金(Macro):指在宏觀和金融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直接對股市、利率、外匯和實物的預期價格移動進行大筆的方向性的不對沖的買賣。
10、市場時機基金(market timing):買入呈上升趨勢的投資品,賣出呈下滑趨勢的投資品。該基金主要是在共同基金和貨幣市場之間進行買賣。
11、合並套利基金(Merger Arbitrage):有時也稱為風險套利,包括投資於事件驅動環境如杠桿性的收購,合並和敵意收購。
12、相對價值套利基金(Relative Value Arbitrage):試圖利用各種投資品如股票、債券、期權和期貨之間的定價差異來獲利。
13、部門(Sector)基金:投資於各個行業的基金。
14、空頭基金(Short Selling):包括出售不屬於賣主的證券,是一種用來利用預期價格下跌的技術。
15、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在基金的多個經理人或管理帳戶之間進行投資。該戰略涉及經理人的多元資產組合,目標是顯著降低單個經理人投資的風險或風險波動。
盡管有以上許多種對沖基金的類別,但一般說來,主要是兩大類。
一是宏觀(Macro)對沖基金,最著名的就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以為宏觀對沖基金是最凶惡的基金,風險最大,其實宏觀對沖基金的風險並非最大,一般只使用4-7倍的杠桿。雖然宏觀對沖基金追求投資戰略的多元化,但這類基金仍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A、利用各國宏觀的不穩定。尋找宏觀經濟變數偏離穩定值並當這些變數不穩定時,其資產價格以及相關的利潤會劇烈波動的國家。這類基金會承擔相當的風險,以期有可觀的回報。
B、經理人尤其願意進行那些損失大筆資本的風險顯著為零的投資。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投資者判斷泰銖將貶值,雖然無法准確預料具體貶值的日期,但可斷定不會升值,因此敢放膽投資。
C、當籌資的成本較低時,最有可能大量買入。便宜的籌資使它們即使對事件的時期不確定時也敢於大量買入並持倉。
D、經理人對流動性市場很感興趣。在流動市場上它們可以以低成本做大筆的交易。而在新興市場,有限的流動性和有限的可交易規模對宏觀對沖基金和其他試圖建倉的投資者造成一定的約束。新興市場對與離岸同行有業務往來的國內銀行進行資本控制或限制使得對沖基金很難操縱市場。由於在較小的、缺乏流動性的市場,無法匿名投資,經理人還擔心會被當作政府或中央銀行交易的對立方。
另一類是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e)基金,它對密切相關的證券(如國庫券和債券)的相對價格進行投資,與宏觀對沖基金不一樣,一般不太冒市場波動的風險。但由於相關證券之間的價差通常很小,不用杠桿效應的話就不能賺取高額利潤,因此相對價值基金比宏觀對沖基金更傾向於用高杠桿,因而風險也更大。最著名的相對價值基金就是LTCM。LTCM的總裁梅里韋瑟相信「各類債券間的差異自然生滅論」,即在市場作用下,債券間不合理的差異最終會消彌,因此如果洞察先機,就可利用其中的差異獲利。但債券間的差異是如此之小,要賺錢就必須冒險用高杠桿。LTCM在歐洲債市一直賭「在歐元推出之前,歐盟各國間債券利息差額將逐漸縮小」,因為德國和義大利是第一批歐元國成員,希臘也於今年5月宣布加入單一歐幣聯盟,於是LTCM大量持有義大利、希臘國債以及丹麥按揭債券的多倉,同時也持有大量德國國債的空倉。與此同時,在美國債市,LTCM的套利組合是購入按揭債券和賣出美國國債。1998年8月14日俄羅斯政府下令停止國債交易,導致新興市場債券大跌,大量外資逃離並將德國和美國的優質債市視為安全島。於是德、美兩國國債在股市面臨回調的刺激下,價格屢創新高,同時新興市場債市則暴跌,德、美國債與其他債券的利息差額拉大。1998年年1至8月,義大利10年期債息較德國10年期債息高出值A1的波動基本保持在0.20-0.32厘之間;俄羅斯暫停國債交易後,A1值迅速變大,更在8月底創出0.57厘的11月來新高;進入9月,A1變化反復,但始終在0.45厘上的高位;9月28日更是報收0.47厘,A1的增高意味著LTCM「買義大利和希臘國債,賣德國國債」的投資組合失敗了(希臘國債虧損同理於義大利國債);同時持有的大量俄國國債因為停止交易而成為廢紙;丹麥按揭債券自然也難逃跌勢。在美國,市債交易異常火爆,國債息減價增。自1998年8月1日後,市場利率較10年期美國國債利息高出值A2大幅攀升;8月21日,美國股市大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掉512點。同時,美國公司債券的拋壓同國債強勁的買盤形成鮮明對比,國債的利息被推到29年來低位,LTCM逃離持有的美國國債空倉被「逼空」。因此,LTCM在歐美債券市場上的債券投資組合上多空兩頭巨損,9月末,公司資產凈值下降78%,僅餘5億美元,瀕臨破產的邊緣。
3、 對沖基金的歷史與現狀
(1)創始階段:1949-1966年
對沖基金的鼻祖是Alfred Winslow Jones。瓊斯最初是一個社會學家,後來成為一個記者,再後來成為基金經理人。1949年Jones任職於《財富》雜志期間,受命調查市場分析的技術方法並撰寫文章。結果無師自通,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新手成為一個精通者,並在文章發表兩個月前,建立起一家合夥的投資公司。公司帶有後來的對沖基金的經典特徵,所以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家對沖基金。存在一個獎勵傭金制和把他自己的資本投入基金,向一般經理人員支付的薪水占所實現利潤的20%。此外,Jones在隨後的十年裡還創建了一套模擬指標。
Jones公司起初是一家普通合夥公司,後來則改為有限合夥公司,其運作保持著秘密狀態,業績良好。
(2)初步發展和變化階段:1966-1968年
1966年《財富》的另一位記者Carol Loomis發現了業績不凡的Jones基金,撰文盛贊 「Jones是無人能比的」。該文詳細描述了Jones基金的結構和激勵方式,以及jones在後來幾年創建的模擬指標,並列出Jones基金的回報率-酬金凈額,發現大大超過了一些經營最成功的共同基金。例如,它過去五年的回報率比誠信趨勢(Fidelity Trend )基金高出44%,過去10年的回報率則比Dreyfas基金高87%。這導致了對沖基金數目大增,雖然並不知道在隨後幾年中所建立的基金的准確數字,但根據SEC的一項調查,截至1968年底成立的215家投資合夥公司中有140家是對沖基金,其中大多數是在當年成立的。
雖然對沖基金的迅速成長與強勁的股票市場同步,但一些基金經理發現通過賣空來對沖投資組合不僅難度大、耗時,且成本高昂。結果,許多基金越來越求助於高額頭寸來放大股票多頭的戰略,從而對沖基金開始向多種類別發展,所謂「對沖」,不過是象徵性的意義罷了。
(3)低潮階段:1969-1974年
1969—1970年的股市下跌給對沖基金業以災難性的打擊,據報道,SEC在1968年底所調查的28家最大的對沖基金,至70年代末其管理的資產減少了70%(由於虧損和撤資),其中有5家關門大吉。規模較小的基金情況則更糟。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再次使對沖基金急劇萎縮。
(4)緩慢發展階段:1974-1985年
從1974—1985年,對沖基金重新以相對秘密的姿態進行運作。雖然宏觀對沖基金在此期間嶄露頭角,但總的說來發展不是太快。
(5)大發展階段:90年代之後
對沖基金是隨著金融管制放鬆後金融創新工具的大量出現興盛起來的,特別是90年以後,經濟和金融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對沖基金迎來了大發展的年代。1990年,美國僅有各種對沖基金1500家,資本總額不過500多億美元。90年代以來,對沖基金高速增加,最近兩年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據美國《對沖基金》雜志調查,目前約有4000家基金資產超過4000億美元。據基金顧問公司TASS的資料表明,目前全球約有4000多對沖基金,比兩年前的數目多出逾一倍,所管理的資產總值則由1996年150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目前的4000億美元。而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的資料則認為,對沖基金目前在全球已超過5000個,管理資產在2500億美元以上。另據預測,今後5-10年間,美國的對沖基金還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其資本總額的增長將高於15%。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正在把退休資金以及各種基金會和投資經理人吸引過來,形成更強大的勢力。5年前,退休資金和各種基金會的投資在對沖基金資本總額中僅佔5%,現在已猛增到80%。
5、目前國際上主要的對沖基金組織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有對沖基金。歐洲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基金,但正式名稱不叫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聲名顯赫,許多人猜想它一定是「巨無霸」(「600磅的大猩猩」),其實大部分的對沖基金規模並不大。按資本總額來區分:5億美元以上的僅佔5%;5000萬-5億美元的約佔30%;500萬美元以下的約佔65%。約有四分之一的對沖基金總資產不超過1000萬美元,有人說,「它們的運作像個小作坊,通常是在僅有一兩個人的辦公室里工作。」
排名前10位的美國國際對沖基金依次為:美洲豹基金(資產100億美元)、量子基金(資產60億美元)、量子工業基金(資產24億美元)、配額基金(資產17億美元)、奧馬加海外合夥人基金(資產三類17億美元)、馬弗立克基金(資產17億美元)、茲維格-迪美納國際公司(資產16億美元)、類星體國際基金(資產15億美元)、SBC貨幣有價證券基金(資產15億美元)、佩里合夥人國際公司(資產13億美元)。
排名前10位的美國國內對沖基金依次為:老虎基金(資產51億美元)、穆爾全球投資公司(資產40億美元)、高橋資本公司(資產14億美元)、帽際基金(INTERCAP,資產13億美元)、羅森堡市場中性基金(資產12億美元)、埃林頓綜合基金(資產11億美元)、套利稅收等量基金(資產10億美元)、定量長短賣資金(資產9億美元)、SR國際基金(資產9億美元)、佩里合夥人公司(資產8億美元)。
二、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
90年代以來,對沖基金行業獲得極大的發展,其表現引人矚目,而90年代也是國際金融動盪不安,風險日增的年代,從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1994年債券市場危機機墨西哥危機,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世界似乎越來越不得安寧。許多人指責對沖基金是金融風險之源,特別是導致了亞洲金融危機。對於這一流行的說法,我們先作一般性的討論,然後再引證資料,介紹一些對對沖基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所作的實證分析。
1、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一般性討論
一般來說,對沖基金並不具有較其他機構投資者更不安全的特性,理由如下:
(1)相對較小的規模。到1997年底,對沖基金全球資產僅3000億美金,而成熟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所管理的資產超過20萬億美金,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及非金融性公司所管理的資金高達11萬億美元,全球共同基金則在1996年就已有7萬億美元之多。
(2)大部分對沖基金不用杠桿或所用的杠桿比例小。有人或許會說,對沖基金雖然規模小,但使用杠桿作用大。事實並非如此。VHFA的研究表明,對沖基金整體上運用的杠桿比較適度。約30%的對沖基金不運用杠桿,約54%的對沖基金運用小於2:1的杠桿(1美元當作2美元投資),只有16%的對沖基金運用大於2:1的杠桿(即借貸額超過了其資本額)。極少數的對沖基金的杠桿大於10:1。並且大多數運用高杠桿的對沖基金進行各種各樣的套利戰略,因此其杠桿的量不一定是其實際市場風險的一個准確尺度。與此同時,銀行、公司及機構投資者也運用杠桿,考慮到它們管理的資產加起來數倍於對沖基金,誰的作用更大不難想像。
(3)對沖基金信息匱乏。有人認為,對沖基金還可利用「羊群效應」,自己作領頭羊。如果這是真的話,將取決於信息及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上,對沖基金的管理費用較低,人員很少,同時
㈢ 請問各位大俠,哪裡可以查到JP摩根的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EMBI+ 不勝感激
到貴金屬網看看
㈣ 國際債券指數有哪些
目前,國際債券指數主要有三個,是花旗全球國債指數(WGBI)、摩根大通回國債-新興市場答指數(JPM GBI-EM)以及巴克萊資本債券綜合指數(BarclaysGlobal aggregate index)。
其中,花旗公司管理的債券指數基金資產規模是最大的。
㈤ 若預期股市將會大幅增長,股票指數
在我們中國證券市場一直有一個「千古之謎」:股票市場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前一段有人翻出1994年的報紙,當時預測20年後A股指數要漲到27000點。然而,雖然過去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是全球所有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國家。但是這種快速增長背後並沒有體現在不斷創新高的股市。2019年A股指數,比2009年十年前的水平還低。另一邊,美國股市節節創新高,不斷反應了其強勁的基本面。連巴菲特都說,其投資最大的秘密是美國國運(American Tailwind)。
關於這一點,有許多不同討論,我們也曾經寫過一些文章。有人說,你把指數拉到1996年500多點的水平,過去二十幾年也漲了5倍,和美國差不多。也有人說,美國歷史上也有一段時間指數沒怎麼漲。
事實上股票市場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問題不僅僅出現在中國,也在許多其他國家出現。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給大家提供一個視角。
長期驅動股票回報的因素:企業分紅!
股票市場的長期回報由兩個關鍵指標決定:企業的分紅率和企業盈利的增長。從價值投資教科書的定義看,價值投資就是預期回報完全來自資產本身的現金流和盈利。從簡單的邏輯出發,當經濟高增長的時候,企業盈利的增長也會更快,股票市場就應該表現很好。當經濟低增長甚至衰退的時候,股票市場企業也低增長甚至負增長,股票市場就會表現很差。由於和增長速度相關性很高,股票市場大概率在經濟不好時,表現更差,在經濟好的時候,表現更好。
從這個邏輯出發,那麼應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股票市場表現最好?
作為A股投資者,我們肯定會舉雙手反對這個邏輯。經濟增長更快的中國,股市過去十年處於震盪向下,表現遠不如經濟增速不如我們的美國。事實上,基於對於大量的數據分析,我們也發現經濟和股票市場表現的相關性,變得越來越弱。如果看1900到2013年,21個國家的股市表現,會發現名義GDP增速和股票市場表現是正相關的。但是我們選取1987到2010年的45個市場數據,會發現名義GDP增速和股票市場表現居然沒什麼相關性。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對股票市場的回報率做一個更加量化的歸因分析。我們對所有國家的股票回報歸為三個因素:分紅率,估值變化和美股分紅的增長(Dividend Per Share Growth)。
美國沃頓商學院的傑里米西格爾教授在《股市長線法寶》中列舉了一個案例:假設1802年,三個美國人手裡各有一美元,他們基於各自的風險偏好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投資決定,第一個人害怕風險,購買黃金作為保障;第二個人願意承擔一定風險,買了風險相對較小的債券;第三個人膽大包天,購買了風險較大的股票。那麼,長期投資的結果會如何呢?
如果長期持有,到了2006年,扣除通脹影響後,1美元的黃金價值1.95美元,1美元的債券價值1083美元,1美元的股票價值75.52萬美元。同樣的本金,只因為選擇投資標的不同,最終的結果天壤之別。如果啥都不做,1802年的1美元現金,到2006年的真實購買力只有0.06美元,貶值了99.4%,無異於坐吃等死。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股票市場年化的回報率為8.4%,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回報來自股票分紅。如果再對21個市場從1900到2013年的回報率進行一個分析,結果更讓人震驚。這些國家的算數平均年化回報率為4.54%,而他們的算數平均股票分紅率為4.35%。分紅率解釋了96%的股票回報率。
為了再次驗證企業分紅對股票市場回報所產生的影響,幾位經濟學家選取了1997到2017年MSCI全球股票市場的43個國家區域股票市場樣本。這些數據全部來自公開的MSCI和Factset數據。這些國家在21年的平均年化分紅率是2.9%,而他們股票市場回報率為4.7%。可以說,企業分紅驅動了大約60%的股票上漲因素。相反,估值的變化長期看非常少,對股票市場年化回報率驅動為負貢獻:-0.3%。並且有55%的股票市場中,過去21年估值是被壓縮的。
對於估值變化的研究,也解釋了另一個問題:股票市場周期性特徵。從這些國家長期估值變化看,基本上估值變化不會很大。但是短期一兩年的估值波動比較大。所以,估值的波動解釋了市場自身波動的來源。這一點和巴菲特說的「市場先生」理論非常類似。估值的變化,是市場的一種風險因素。在低估值的時候,會向上回歸;在高估值的時候,會向下回歸。而周期最重要的因素是:均值回歸。
經濟增長和股票回報的不相關
我們理解了股票市場回報率主要和企業分紅率相關。隨著經濟的增長,企業盈利也會更加快速增長,他們賺了更多的錢就會分給股東。有了這樣一個大致的思維框架,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各國的股票回報率和其經濟增長的相關性。
下面這兩張圖是對全球43個市場從1997到2017年的年化回報率進行統計。這裡面用了兩個不同的圖,第一張圖對應人均GDP增速,第二張圖對應了名義GDP增速。但是這兩張圖得出的結論都是驚人相似:大部分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股票市場回報率和經濟增長並不相關。中國是一個特別突出的案例,經濟增速是最快的,但是對應了最低的股票回報率
㈥ 美國30年期債券利率與道瓊斯30指數走勢圖
認識真正的藍籌-美國達瓊斯30指數股初探
相信這篇文章有收藏意義,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到底什麼是藍籌股,他們的行業背景是那些,這些公司及他們的產品你是不是耳熟能詳,作為一個外國人,你是不是也或多或少的使用或享受著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不要以為他們很遙遠,許多不接觸證券市場的人也幾乎天天和她們打交道,衣有杜邦纖維(萊卡/尼龍/的確涼),食有麥當勞,可口可樂,住(霍尼維爾的控制儀表,杜邦與3M的建材與裝飾料,GE的家用電器,美國家居的各類生活用品),行有波音飛機和通用汽車以及埃克森美孚石油,休閑娛樂有迪斯尼,柯達膠卷,莫里斯煙草的萬寶路香煙,工作有惠普的電腦英特爾的晶元和微軟的軟體等等,生活有寶潔與強生的各類家用輕工洗滌與化妝品,醫療有大制葯商默克制葯,3M的醫療器械與齒科材料,通訊由電報電話公司,而購物則有可以提供非常全面產品銷售的大買場沃爾馬等等,我想說藍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我上面所列的這些品牌,一般生活在中國的城市居民都能接觸到,其實很多農村也對此不陌生了,所以,中國要成為工業強國的路還很遠,我們所謂的那些藍籌實在小兒科的很,我們還須更加倍的努力,可能二十年後會有真正我們中國的強勢企業來取代我上面列舉的美國品牌,相對於此文的原旨,這是題外話,大家看了此文,可以知道到底什麼是藍籌股,這可比那些所謂的定義來的直觀和准確的多,中國的投資機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美國道瓊斯30指數股詳錄:(排名按字母順序,所有數據以2006/12/12日收盤為基準)
代碼 AA (美國鋁業):
市值:265.42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5,97萬股 市價:30.61市盈率:12.68
行業:礦業與製造
美國鋁業, Alcoa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是全球第一大鋁製造商. 在全球28個國家擁有業務, 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礬土製造商. 美國鋁公司的營業項目包括鋁礦砂開采, 礬土製成及鋁精鍊. 主要產品包括鋁及鋁化學品, 汽車零件及飲料罐. 美國鋁公司亦供應許多包裝用的鋁產品, 汽車用鋁產品, 貨物運輸用鋁產品, 建築用及航空用鋁產品. 為了取得新興市場的利益, 美國鋁公司在東歐及拉丁美洲均有投資.
代碼 AXP (美國運通公司):
市值:712.26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440萬股 市價:59.12市盈率:20.88
行業:金融業-多樣服務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Company)為全球最大的旅行社,並以其美國運通記帳卡聞名全球。其業務主要可分為旅行、財務顧問和銀行等部份,分別以Travel Related Services、American Express Financial Advisors及American Express Bank為主體。Travel Related Services提供包括記帳卡、卡友貸款、旅行支票、個人及企業旅行服務;American Express Financial Advisors服務內容有財務規畫和建議、投資建議、保險及年金和共同基金;American Express Bank則有企業金融、私人銀行、個人金融服務和全球交易等服務項目。
代碼 BA (美國波音公司):
市值:714.12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3,54萬股 市價:90.31市盈率:42.04 每股收益:2.15
行業:航太/國防業
波音公司在1997買下McDonnell Douglas( 麥道公司)後,成為全世界最大商用噴射機和航太公司. 業務主要分成三個部份: 商用飛機, 軍用飛機及導彈, 太空及通訊. 商用機由波音商用機集團負責研發, 生產及行銷. 軍用機部門則包括運輸機, 攻擊機及相關系統. 太空和通訊部門涉及太空系統, 火箭引擎, 資訊及作戰管理系統等. 波音的商用客機包括767 747 以及 737 ,軍用機則包括F/A-18 Hornet攻擊戰機,F-15E Eagle C-17 Globemaster III運輸機,AH-64D Apache Longbow直升機等.
代碼 CAT (美國開拓重工或卡特彼勒重工):
市值:251.3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233萬股 市價:62.28市盈率:18.59 每股收益:3.10
3.10
行業:機械業-營建/製造
開拓重工業務為生產營建及采礦設備、伐木機械、柴油及天然氣及工業汽油渦輪機、卡車、拖車頭、船舶及發電設備引擎,成為農業設備的領導供應商以及全世界陸上機械排名第一的製造商。該公司產品主要乃是以Caterpillar、Cat、Solar、 Barber-Greene及MaK等品牌銷售。公司設計、行銷及製造多種營建、采礦、農業用機械、引擎及渦輪機。Caterpillar的機械包括履帶及輪軸牽引機、履帶及輪軸載重車、動力平地機、輪軸及履帶鏟路機、輪軸及履帶挖土機及載重砂石車。Caterpillar的引擎被使用在陸上及營建機械、高速卡車及拖車頭、海上、石化、農業、工業、發電設備及其他應用等。該公司的渦輪機也被用來生產、處理及運輸原油及天然氣或提供電力。除此之外,它也為其經銷商及客戶提供融資及保險服務。該公司在全球六大洲皆有生產工廠。為善用其龐大的銷售體系,該公司亦銷售自有品牌Cat的牛仔褲及皮靴、汽車零件及其他廠商所製造的產品
代碼 3.29 (美國花旗集團工):
市值:2363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1233萬股 市價:52.25市盈率:12.48 每股收益:3.29
行業:金融業-多樣服務
花旗集團(Citigroup)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為一金融業之控股公司. 由合並Citicorp 和 Travelers Group而成, 其服務產品項目包括國際化消費者金融服務, 國際化企業金融服務, 以及投資銀行, 資產管理, 和投資管理服務等. 子公司包括所羅門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 (證券業), Primerica (壽險和基金), 和Travelers Property Casualty (產物和意外保險). 花旗集團的e-Citi 事業部開發了線上金融服務產品. 此外, 花旗集團收購了Schroders PLC 的投資銀行業事業部並計劃買下Associates First Capital Corporation. Citigroup 在100 個國家提供信用卡融資保險和投資服務.
代碼 DIS (沃特迪斯尼娛樂公司):
市值:714.45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1225萬股 市價:34.54市盈率:21.13每股收益:1.635
行業:媒體集團業
沃特迪斯尼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傳媒集團. 沃特迪斯尼在電視電影(包括波納唯維士達Buena Vista電視, 蜜拉梅克斯Miramax電影公司與摸石Touchstone電影公司), 游樂場(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迪士尼樂園, 巴黎迪士尼樂園, 艾波卡中心Epcot Center, 與北美最受歡迎的魔術王國Magic Kingdom), 出版公司(迪士尼雜志, 亥普利恩Hyperion雜志與老鼠工作室 Mouse Works), 以及職業運動球隊(加州安納漢Anaheim的冰上曲棍球隊Mighty Ducks). 迪士尼的美國電視廣播公司ABC擁有數十家電視台並有五個有線電視頻道, 包括全球最有名的ESPN運動台.
代碼 DD (杜邦公司):
市值:418.8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362萬股 市價:47.20市盈率:39.19 每股收益:2.06
行業:化學業-多種
杜邦公司E.I. DuPont de Nemours是全球最大化學工業高科技公司. 杜邦公司專注於化學及材料科學及生物科技等產業, 在全球經營20個策略事業單位. 製造及銷售約70種產品涵蓋市場包括交通, 紡織, 建築, 汽車, 農業, 營養, 健康, 醫葯, 包裝, 電子等. 其由化學品(冷凍劑, 色素與聚合體催化劑), 布料(萊卡, Tyvek, 紡織物與尼龍), 聚合物(松緊帶, 尼龍脂, 底片, 塗料與包裝材料), 石油業(康納科Conoco加油站), 生命科技(農產品, 生化科技與葯劑)和多樣化的商業(底片, 照相用聚合物, 電子, 印刷, 出版與煤業)等商業部門組成. 杜邦在約70個國家有營業據點. 其石油與天然氣子公司康納科Conoco加油站提供幾乎其一半的營業額
代碼 EK (伊斯曼柯達公司):
市值:72.40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281萬股 市價:25.83市盈率:27.11 每股收益:1.37
行業:攝影器材&用具業
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發展、製造並銷售大眾、專業及健康醫療所需的影像產品及影像加工服務。柯達不只提供一般大眾所使用的軟片、相紙、攝影機、即可拍相機、投影機、顯像劑、影像處理設備及加工服務,更有專業用的上述相關產品、印表機、掃描器及數位攝影機等的產品。柯達亦提供醫療業者所需的醫學用軟片及顯像劑。其他影像產品還包括電影用膠卷、影音設備、縮微膠片等,以服務電影、電視界、辦公室自動化、和政府市場
代碼 GE (通用電氣公司或奇異電器公司):
市值:3,673.81億美元 日均交易量:2846萬股 市價:35.64市盈率:21.67每股收益:1.65
行業:多元化經營巨摯
由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創建的工業巨子通用電器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的營業范圍甚廣, 包括電視網國家傳播公司NBC, 至電力發電廠用零件製造. GE生產飛機零件, 家電產品(廚房與洗衣家電), 工業產品與系統(照明, 電子配備與控制系統), 以及材料(塑膠, 硅膠, 美耐板與黏著劑). 其金融服務部門通用電氣資本公司GE Capital Corp. 是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 通用電器在美國及波多黎各擁有約150個工廠並在其他25個國家擁有超過100個工廠.
㈦ 什麼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
信貸危機久拖未決,全球經濟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避險心態日益加重的投資者們對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前景的看法正變得越發地謹慎。不少投資者認為,新興市場呈現泡沫化,並已經開始從新興市場撤資。◎ 新興市場長期投資回報率僅略勝一籌而已月初以來,主要是受亞洲市場影響,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按美元計算已經下滑11.4%,金磚四國指數則下滑了11.8%。其中,亞洲指數本月跌14.6%,遠東指數下跌16%。同時,工業用金屬價格也大幅下挫,較上月同期下跌11%。
盡管本月表現不佳,但這一地區近年來的表現依然良好,2007年亞洲和遠東指數漲幅約為30%;亞洲指數在過去的3年中摺合成年率的升幅為31%,遠東指數為28%。金磚四國指數表現甚至更好,2007年上漲45%,過去3年摺合成年率的升幅為49%。然而,長期來看,新興市場的表現令人失望。即使經過最近4年的大幅上漲,新興市場10年來摺合成年率的漲幅仍然只有11.2%,與歐元區同期9%的平均漲幅相比僅有微弱優勢。而由於科技股泡沫的破裂和近幾年美元的大幅貶值,同期美國市場升幅只有3.8%。◎ 新興市場中只有中國呈現泡沫化?但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卻認為,新興市場明年確實可能出現泡沫,但現在除中國以外的其他新興市場還沒有泡沫化。瑞士信貸指出,鑒於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勁的資本流入和快速的經濟增長,其他市場出現泡沫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市場仍有投資價值。瑞士信貸使用一份評分表來評估新興市場是否已經泡沫化。評估指標包括:利率、本益比、股價、交易量、波動性和反轉跡象。他們對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南非、印度、巴西、台灣和香港等所有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分析,已經呈現出泡沫化的只有中國A股市場一個。但是,債券基金巨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分析師Michael Gomez本周在報告指出,即使中國市場泡沫破裂,其影響也會因為中國實體經濟的強勁增長而受到限制。
Gomez表示,中國股市和樓市雙重泡沫即使破裂,也不會改變中國整體經濟的增長勢頭。強有力的城市化趨勢和有利的勞動力狀況都會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繼續維持一段時間。所以,一旦泡沫得到擠壓,中國市場又會恢復漲勢。
㈧ 債券指數的發展
除了保留總指數及不斷完善編制方法外,指數的板塊越分越細,指數也越編越多,不斷出現針對特定投資者的特徵指數。
「指數家族」的系統化
設計思路綜合指數由各子指數板塊組成,而同一子指數板塊可以是不同綜合指數的組成部分。這不僅方便了指數的跟蹤和新指數的創建,而且綜合指數的板塊劃分方式趨同,使指數投資者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新指數。 國際指數發展變化的一個趨勢是提高進入指數中的債券流通額的下限。
指數編制規則的細化和統一化趨勢
由於固定收益工具本身的特點及交易、結算規則的異同,盡管人們一直強調指數的編制應盡量做到簡單適用,但因編制對象的復雜和不斷創新而使指數編制規則不得不細化。由於各國或各機構編制債券指數所用的公式和選擇的標准並不相同,所以不能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比較, 為此歐洲金融債券分析師協會(EFFAS)和歐洲債券委員會覺得有理由要重新檢查債券指數建立的基本規則,並努力統一規則和方法,期望能確定一個類似國際 證券市場協會(ISMA)計算債券收益公式的標准方法,以便於各指數間的比較和復制。當然由於債券市場呈現極不相同的證券產品、市場慣例和操作規章要達 到一致所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不過這倒為新興市場國家編制債券指數提供了借鑒意義。
㈨ 股票中剔除指數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規定時期比如1月、5月、9月,一些指數都會對其中的標的證券重新做篩選,不符合條件的股票將被剔除出去,而遞增一些其他更符合條件的股票進入指數股票池。
比如2011年的滬深300指數中要更換26隻股票,中證100指數更換6隻股票,中證紅利指數更換20 只樣本股,中證香港100指數更換4隻股票。
剔出指數不能說是單純的好或壞。不利的方面大致是由於剔出股指,可能基金等大的資金出於重新配置資金的考慮調整持倉結構,特別是一些指數型基金就會減少它的配置,
這些賣壓會對股價造成壓力和動盪。但如果上市公司本身質地比較優良,那麼無論是不是成分股,長線來看都會有較好的表現。
(9)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擴展閱讀:
由於固定收益工具本身的特點及交易、結算規則的異同,盡管人們一直強調指數的編制應盡量做到簡單適用,但因編制對象的復雜和不斷創新而使指數編制規則不得不細化。
由於各國或各機構編制債券指數所用的公式和選擇的標准並不相同,所以不能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比較, 為此歐洲金融債券分析師協會(EFFAS)和歐洲債券委員會覺得有理由要重新檢查債券指數建立的基本規則,
並努力統一規則和方法,期望能確定一個類似國際 證券市場協會(ISMA)計算債券收益公式的標准方法,以便於各指數間的比較和復制。
當然由於債券市場呈現極不相同的證券產品、市場慣例和操作規章要達 到一致所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不過這倒為新興市場國家編制債券指數提供了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