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債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
一、歐元從誕生之日到次貸危機發生前夕累計升值80%之多,導致歐債廣泛受到投資者的歡迎,相應地,舉債成本也就變得十分低廉。在此基礎上,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諸國積累了大量的政府債務。高盛就曾幫助希臘政府粉飾財政狀況以便其能夠大量舉債。
二、歐元區只有統一的貨幣政策而缺乏統一的財政政策,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這就使其制度架構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某些成員國無法根據本國特有情況在適當時間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同時,歐洲《穩定與增長公約》中關於財政赤字不得超過該國GDP的3%,公共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的規定基本形同虛設,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沒有得到歐元區國家的遵守和執行。
三、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歐洲銀行業的信貸大幅擴張,積聚了大量風險。
四、歐洲人口結構老齡化以及過度的福利政策,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極大地抑制了歐元區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也是歐元區國家長期低增長、高失業,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政府債務不斷加劇的最根本原因。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機中政府加杠桿化使債務負擔加重。金融危機使得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寬松政策,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高福利、低盈餘的希臘無法通過公共財政盈餘來支撐過度的舉債消費。評級機構煽風點火,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助推危機蔓延。
評級機構不斷調低主權債務評級,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助推危機進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不斷下調上述四國的主權評級。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評級機構對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可成為危機向深度發展直接性原因。
二、內部原因:
產業結構不平衡: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發展脆弱。以旅遊業和航運業為支柱產業的希臘經濟難以抵禦危機的沖擊。在歐盟國家中,希臘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資源配置極其不合理,以旅遊業和航運業為主要支柱產業。這些產業過度依賴外部需求,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在金融危機的沖擊面前顯得異常脆弱;以出口加工製造業和房地產業拉動經濟的義大利在危機面前顯得力不從心。隨著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和競爭加劇,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義大利原有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近10 年義大利的經濟增長緩慢,低於歐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產和建築業投資拉動的西班牙和愛爾蘭經濟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業基礎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務業推動經濟發展的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葡萄牙經濟基礎比較脆弱。
總體看來,PIIGS 五國屬於歐元區中相對落後的國家,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他們的經濟更多依賴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出口和旅遊業。隨著全球貿易一體化的深入,新興市場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全球製造業逐步向新興市場轉移,南歐國家的勞動力優勢不復存在。而這些國家又不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使得經濟在危機沖擊下顯得異常脆弱。
人口結構不平衡:逐步進入老齡化。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人口老齡化是社會人口結構中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的一種發展趨勢。歐元區人口年齡結構從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轉變,人口佔比的峰值從1990 年的25-29 歲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歲,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而且這一趨勢仍在進行。
剛性的社會福利制度: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從2008到2010年,愛爾蘭和希臘GDP都出現了負增長,而西班牙近兩年也出現了負增長,這些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並沒有因此減少,導致其財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臘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達到了10.4%,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而愛爾蘭這一比重更是高達32.4%。
法德等國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機處於膠著狀態。法國堅決支持救援,德國在救援問題上的左右搖擺使得歐債危機長期處於膠著狀態。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否要對身陷危機的國家施以援手主要取決於德國和法國的態度
2. 跪求: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點:一、中國對外投資的國企、私企都面臨很大的困境,從產品銷售以及用工成本上都有很大壓力,造成非常大的損失;二、中國對歐洲的出口貿易額迅速下滑,而出口減少對中國企業來說就是出口商品需求減少,那麼用工人員減少,增加中國的失業率,形成惡心循環;三、歐債危機給歐元帶來壓力,歐元匯率降低,人民幣相對歐元升值,則出口競爭力降低;四、中國持有歐洲巨額債務,若歐洲成員國沒有償還能力就可能債務重組,那麼咱們中國老百姓的錢就打水漂了。這是幾點重要的影響。產生影響的原因就是因為歐洲和中國有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
3. 歐債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主權債務問題實際是本次金融危機的延續和深化。一般來說,經濟繁榮期,私人部門的負債相對較高,而每次危機之後,政府的財政赤字都會出現惡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也點燃了歐洲暗藏於風平浪靜海面下的巨大債務風險。
各國為抵禦經濟系統性風險的救市開支巨大,部分國家多年財政紀律鬆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歐元區16國平均赤字水平超過6%,各國財政赤字過高和債務嚴重超標直接引發了本次債務危機。
迪拜政府表示,兩家旗艦公司延期償還債務是重組迪拜世界的第一步,要求迪拜世界和棕櫚島集團的債權人允許債務到期日延後至2010年5月30日。迪拜政府稱,迪拜世界的資產包含了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業務」,重組旨在讓其能順利履行財務責任並提高未來的管理經營效率。
(3)歐洲債券危機原因擴展閱讀:
主權債務危機:
主權債務違約
現在很多國家,隨著救市規模不斷的擴大,債務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當這個危機爆發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主權違約,當一國不能償付其主權債務時發生的違約。
解決方式
傳統的主權違約的解決方式主要是兩種:
1、違約國家向世界銀行或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借款;
2、與債權國就債務利率、還債時間和本金進行商討。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當中,如果一個國家發生了主權債務違約,他是不能以自己的主權作為報酬來償還債務的。通常的主權違約發生以後一般都是以上述兩種方法進行解決。
4. 歐債危機形成的外因和內因
首先,主權債務問題實際是本次金融危機的延續和深化。一般來說,經濟繁榮期,私人部門的負債相對較高,而每次危機之後,政府的財政赤字都會出現惡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也點燃了歐洲暗藏於風平浪靜海面下的巨大債務風險。各國為抵禦經濟系統性風險的救市開支巨大,部分國家多年財政紀律鬆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歐元區16國平均赤字水平超過6%,各國財政赤字過高和債務嚴重超標直接引發了本次債務危機
其次,歐元區財政貨幣政策二元性導致了主權債務問題的產生。一方面,歐元區財政政策的溢出效應干擾了統一貨幣政策的運作,分散的財政政策和統一的貨幣政策使得各國面對危機沖擊時,過多依賴財政政策,而且有擴大財政赤字的內在傾向;另一方面,歐元區長期實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希臘等國能夠盡享獲得低廉借貸,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掩蓋了其勞動生產率低但勞動成本高等結構性問題。經濟危機下這些問題日益凸顯,希臘和西班牙等國越來越難越履行債務,最終引發大規模違約。
再次,歐元區各國(如PIIGS國家,即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內部經濟失衡是引發債務問題的深層原因。如希臘長期財政預算超支,公務員隊伍龐大,偷公共事業占總GDP的40%,稅逃稅嚴重,私人部門赤字過大,經濟危機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使得情況更加嚴重;葡萄牙的經濟增長在本世紀的前十年迅速回落,其人均GDP只有歐盟平均的2/3;愛爾蘭經濟在過去的兩年陷入衰退,其房地產泡沫破滅嚴重影響了政府稅收和民眾消費能力;義大利經濟近年來發展緩慢,並為高失業率、高稅收所困擾;西班牙的經濟在高於歐盟平均值之上增長十多年之後陷入了嚴重的衰退之中,失業率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幅上升,其財政赤字也遠遠超出歐盟所允許的上限。
第四,歐盟內外部的結構性矛盾是債務危機爆發的制度性因素。一方面,由於歐元區內部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差異的擴大,德國、荷蘭等出口大國與希臘等危機國之間存在巨額經常項目失衡。德國和荷蘭基本一直處於經常項目順差,兩國去年經常項下盈餘仍高達GDP的5%,而希臘、西班牙等危機最為嚴重的國家則出現了巨額貿易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
另一方面,迫於政黨和工會組織的壓力,希臘等國多年來過度提高工資和養老金等社會福利待遇水平,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這不僅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也提高了單位勞動成本,使希臘在與亞洲低成本國家的競爭中不斷處於劣勢,長時間的積累導致政務債務和對外債務不斷攀升。我們用1999-2008 年部分歐洲國家的單位勞動成本和財政赤字佔GDP比重的散點圖,結果發現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財政赤字也較高。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面對亞洲市場的競爭,以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優勢盡失。歐元區統一的貨幣政策使得這種歐元區內外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平衡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等手段來糾正和調節,政府只能採用財政政策來刺激和維持國內經濟,加劇了財政赤字和債務的產生,成為本次危機的導火索。
最後,國際炒家的投機炒作加速了本次債務危機。10年前,高盛公司幫助希臘政府掩蓋真實債務問題而加入歐元區,2002年起,誘使希臘購買其大量CDS等金融衍生產品,導致當前債務危機。危機後,大肆沽空投機歐元,在金融衍生品的助漲下,希臘貸款成本飆升,危機被放大蔓延至整個歐元區。
5. 歐盟為什麼會出現歐債危機 原因是什麼
歐洲債務危機即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所發生的債務危機。
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機中政府加杠桿化使債務負擔加重。金融危機使得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寬松政策,高福利、低盈餘的希臘無法通過公共財政盈餘來支撐過度的舉債消費。 評級機構煽風點火,助推危機蔓延。
評級機構不斷調低主權債務評級,助推危機進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不斷下調上述四國的主權評級。評級機構對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可成為危機向深度發展直接性原因。
二、內部原因:
產業結構不平衡: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發展脆弱。以旅遊業和航運業為支柱產業的希臘經濟難以抵禦危機的沖擊。在歐盟國家中,希臘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資源配置極其不合理,以旅遊業和航運業為主要支柱產業。這些產業過度依賴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機的沖擊面前顯得異常脆弱;以出口加工製造業和房地產業拉動經濟的義大利在危機面前顯得力不從心。隨著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和競爭加劇,義大利原有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近10 年義大利的經濟增長緩慢,低於歐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產和建築業投資拉動的西班牙和愛爾蘭經濟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業基礎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務業推動經濟發展的葡萄牙經濟基礎比較脆弱。
總體看來,PIIGS 五國屬於歐元區中相對落後的國家,他們的經濟更多依賴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出口和旅遊業。隨著全球貿易一體化的深入,新興市場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全球製造業逐步向新興市場轉移,南歐國家的勞動力優勢不復存在。而這些國家又不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使得經濟在危機沖擊下顯得異常脆弱。
人口結構不平衡:逐步進入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是社會人口結構中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的一種發展趨勢。歐元區人口年齡結構從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轉變,人口佔比的峰值從1990 年的25-29 歲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歲,而且這一趨勢仍在進行。
剛性的社會福利制度:從2008到2010年,愛爾蘭和希臘GDP都出現了負增長,而西班牙近兩年也出現了負增長,這些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並沒有因此減少,導致其財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臘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達到了10.4%,而愛爾蘭這一比重更是高達32.4%。
法德等國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機處於膠著狀態。法國堅決支持救援,德國在救援問題上的左右搖擺使得歐債危機長期處於膠著狀態。是否要對身陷危機的國家施以援手主要取決於德國和法國的態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貨幣制度與財政制度不能統一,協調成本過高。根據有效市場分配原則,貨幣政策服務於外部目標,主要維持低通脹,保持對內幣值穩定,財政政策服務於內部目標,主要著力於促進經濟增長,解決失業問題,從而實現內外均衡。歐元區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區域貨幣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得歐元區長期被隱藏的問題凸現出來。
第二,歐盟各國勞動力無法自由流動,各國不同的公司稅稅率導致資本的流入,從而造成經濟的泡沫化。最初蒙代爾的最優貨幣區理論是以生產要素完全自由流動為前提,並以要素的自由流動來代替匯率的浮動。歐元體系只是在制度上放鬆了人員流動的管制,而由於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社會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歐盟內部勞動力並不能完全自由流動。
第三,歐元區設計上沒有退出機制,出現問題後協商成本很高。由於在歐元區建立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退出機制,這給以後歐元區危機處理提出了難題。目前個別成員國在遇到問題後,就只能通過歐盟的內部開會討論,來解決成員國出現的問題,市場也隨著一次次的討論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討論使得危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歐元區銀行體系互相持有債務令危機牽一發動全身近年來歐洲銀行業信貸擴張非常瘋狂,致使其經營風險不斷加大,其總資產與核心資本的比例甚至超過受次貸沖擊的美國同行。
6. 歐債危機的根源是什麼歐洲央行應從中汲取怎樣的教訓
首先,主權債務問題實際是本次金融危機的延續和深化。一般來說,經濟繁榮期,私人部門的負債相對較高,而每次危機之後,政府的財政赤字都會出現惡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也點燃了歐洲暗藏於風平浪靜海面下的巨大債務風險。各國為抵禦經濟系統性風險的救市開支巨大,部分國家多年財政紀律鬆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歐元區16國平均赤字水平超過6%,各國財政赤字過高和債務嚴重超標直接引發了本次債務危機
其次,歐元區財政貨幣政策二元性導致了主權債務問題的產生。一方面,歐元區財政政策的溢出效應干擾了統一貨幣政策的運作,分散的財政政策和統一的貨幣政策使得各國面對危機沖擊時,過多依賴財政政策,而且有擴大財政赤字的內在傾向;另一方面,歐元區長期實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希臘等國能夠盡享獲得低廉借貸,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掩蓋了其勞動生產率低但勞動成本高等結構性問題。經濟危機下這些問題日益凸顯,希臘和西班牙等國越來越難越履行債務,最終引發大規模違約。
再次,歐元區各國(如PIIGS國家,即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內部經濟失衡是引發債務問題的深層原因。如希臘長期財政預算超支,公務員隊伍龐大,偷公共事業占總GDP的40%,稅逃稅嚴重,私人部門赤字過大,經濟危機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使得情況更加嚴重;葡萄牙的經濟增長在本世紀的前十年迅速回落,其人均GDP只有歐盟平均的2/3;愛爾蘭經濟在過去的兩年陷入衰退,其房地產泡沫破滅嚴重影響了政府稅收和民眾消費能力;義大利經濟近年來發展緩慢,並為高失業率、高稅收所困擾;西班牙的經濟在高於歐盟平均值之上增長十多年之後陷入了嚴重的衰退之中,失業率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幅上升,其財政赤字也遠遠超出歐盟所允許的上限。
第四,歐盟內外部的結構性矛盾是債務危機爆發的制度性因素。一方面,由於歐元區內部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差異的擴大,德國、荷蘭等出口大國與希臘等危機國之間存在巨額經常項目失衡。德國和荷蘭基本一直處於經常項目順差,兩國去年經常項下盈餘仍高達GDP的5%,而希臘、西班牙等危機最為嚴重的國家則出現了巨額貿易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
另一方面,迫於政黨和工會組織的壓力,希臘等國多年來過度提高工資和養老金等社會福利待遇水平,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這不僅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也提高了單位勞動成本,使希臘在與亞洲低成本國家的競爭中不斷處於劣勢,長時間的積累導致政務債務和對外債務不斷攀升。我們用1999-2008 年部分歐洲國家的單位勞動成本和財政赤字佔GDP比重的散點圖,結果發現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財政赤字也較高。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面對亞洲市場的競爭,以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優勢盡失。歐元區統一的貨幣政策使得這種歐元區內外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平衡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等手段來糾正和調節,政府只能採用財政政策來刺激和維持國內經濟,加劇了財政赤字和債務的產生,成為本次危機的導火索。
最後,國際炒家的投機炒作加速了本次債務危機。10年前,高盛公司幫助希臘政府掩蓋真實債務問題而加入歐元區,2002年起,誘使希臘購買其大量CDS等金融衍生產品,導致當前債務危機。危機後,大肆沽空投機歐元,在金融衍生品的助漲下,希臘貸款成本飆升,危機被放大蔓延至整個歐元區。
7. 歐債危機的根源是什麼
歐債危機的根源:
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的長期過度負債行為,是造成這場危機的直接原因。
政府失職與制度缺陷。
歐元區存在體制性缺陷。
歐洲式社會福利拖累。
國際金融力量博弈。
歐洲各國發展存在差異,彼此聯系甚為密切,資源、資金積聚在經濟發展好、安全性高的地區,歐洲各國由此形成了二元結構。過去20年,歐洲的良好發展使得歐洲各國過度自信,過度消費,高消費的格局必須由高水平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來維持,國家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都用於轉移支付,維持社會福利制度。
歐債危機爆發,要求別國參與救助的前提是歐洲必須先自救。從長期來看,一個財政穩健的歐洲,一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能與美元抗衡的歐元符合中國的利益。打破美國和美元一統天下的壟斷地位,有利於世界的多極化趨勢。
8. 歐債危機發生的原因和對中國的影響
對歐洲與中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相互影響有正確認識,特別是對中、美、歐三角關系的認識,從而理解中國政府對歐債危機所採取的對策。
(一)主權債務的度量應包括「隱性債務」部分
從70個國家兩個世紀的主權債務違約歷史中全面清晰地描述了「隱性債務」問題的重要性——政府常常存在遠高於記錄水平的隱性債務。而Winkler(1933)關於外債的經典研究中,早已提到了隱性債務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1)》中指出:「政府部門債務水平較低,但隱性負債問題值得關注」。 其中,政府部門隱形負債規模較大,可從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維度分析。從中央來說,隱性債務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共管基金 ; 一些政策性或准政策性金融機構大量發債,以及一些政企不分的部門負債較高。同時,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也存在缺口。
隱形負債的第二個維度是地方政府。央行報告顯示,2010 年,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貸款余額占同期一般貸款的比重仍然較高, 部分地方融資平台運作不夠規范,在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出現損失的可能性加大。此外,地方政府在社會保障資金和住房公積金等方面存在欠賬,以及村鎮債務等隱性負債問題,都增加了財政風險。
此外,央行還著重強調了房地產信貸風險。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末,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9.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5%,增速超過各項貸款余額增速7.6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0.5%,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貸款新增2.02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額的27.4%。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人民幣「被升值」。最近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美元指數先後突破85、86和87,美元對歐元、英鎊、澳元和瑞郎等貨幣紛紛升值。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
(二)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周期較短
歷次主權債務危機的演變過程表明,主權債務危機對宏觀經濟造成的沖擊具有周期較短的特點: IMF用1972 年至2000年數據發現,主權債務在違約後的第一年借貸成本在違約前的基礎上平均上升4%,而該額外成本到了第二年就會下降至2.5% 而在違約兩年以後,主權債務利差基本可以回落到違約前的水平。
影響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盡管中國對希獵、西斑牙等國的出口童不大,但由於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競爭力將出現下降。如果出口企業用歐元和英鎊收匯,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此外,、由於歐系貨幣貶值,歐盟對中國動出口將會增加,中國的貧易盈餘還可能會繼緣下滑。
(三)重組進程順利與否對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至關重要
從經濟增長速度角度出發,主權債務違約國家在債務重組過程中的GDP平均增長速度要比沒有經歷主權債務違約的國家(其他情況類似)低1.2%,不過該現象也集中在違約後的第一年。未能順利重組違約債務的國家所受到的沖擊要比成功重組的國家大很多。根據英國央行的研究結果,未能和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國家的GDP所遭受的損失要三倍於順利重組債務的國家——順利重組一般意味著債權人得到了較為滿意的補償或承諾。
主權違約國對其所在地區其他國家的牽連十分明顯:上世紀80年代新興市場債務危機爆發之後,整個發展中國家的信貸驟減,這其中包括並沒有違約的主權經濟體。而目前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也已經擴散到主要經濟國家,投資者對整個歐洲經濟體債務問題的擔憂導致很多國家的資本市場出現大幅震盪。
隨著人民幣對非美貨幣升值,投機資本流入可能增加。實際上,以前我們關心的是人民幣對美元有升位預期,美元投機資本流入賭人民幣升值,「熱錢」流入琳加。但筆者認為.現在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升值,歐元和英鎊投機資本流入同樣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因此防範熱錢的流入,不應該只關注美元資產的流入,也要防範走弱貨幣如歐元和英鎊等資產的流入。
(四)財政紀律至關重要
擴張性財政政策不僅效用有限,而且財政失衡可通過實際經濟、金融市場和機構破壞金融市場的穩定。
第一,大量國債的發行將導致利息率的上升,並會對私人投資產生凈「擠出效應」,從而降低財政支出的乘數作用。
第二,用國債彌補財政赤字,使人們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前景產生懷疑,李嘉圖等價將會起作用。理性的人們會意識到,用國債彌補赤字,意味著把當前的困難轉嫁給下一期,為了應付下一期的多納稅,人們在現期就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從而使政策失效。
第三,較高赤字導致的較高國債發行量意味著較高的利息支付額,人們會對財政可持續性產生懷疑,投資者將要求更高的風險貼水以補償承受越來越嚴重的信用風險。風險貼水的上升將提升金融機構和眾多私人部門的融資成本,從而影響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轉。
外匯儲備縮水問題。盡管不清楚歐元和英鎊資產在我國外匯資產中所佔比例有多高,但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縮水。最近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外電報道「中國外管局正在評估所持歐元債券」予以否定,表示對歐本區克服債務危機充滿信心,也是對歐元貨幣的一種支持。但筆者認為我國防範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採取動態的資產管理模式,外匯資產時管理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五)削減開支、調整結構、轉變方式是當務之急
歐洲國家都被迫開始大幅削減開支,紛紛草擬計劃削減財政赤字,一些國家正計劃提高退休年齡,取消一些福利。但僅僅依靠簡單全面的緊縮政策不足以走出危機,只能暫時安撫緊張不安的國際金融市場。削減開支幅度過大,將顯著抑制需求,很容易使來之不易的復甦勢頭發生逆轉。而且政府產生的赤字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拯救金融機構,現在卻要通過簡單地削減全民福利來彌補,在政治上也不得人心。此起彼伏的罷工潮反過來又會拖累經濟復甦。阿根廷總統最近就警告說,希臘政府為應對債務危機採取的經濟緊縮政策正在重蹈當年阿根廷金融危機的覆轍。當年阿根廷政府為了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援助也同意了類似的經濟緊縮方案,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造成阿根廷經濟衰退和社會動盪。
要走出危機,實現持續復甦,不但要通過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恢復供需平衡,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積極的調整和改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收入分配趨於合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實現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方面,北歐一些國家做得較為成功。丹麥等北歐國家積極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如它們的失業救助體系關注的是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既增加僱主用工的靈活性,又向勞動者提供一定保障和相關培訓,讓他們為新工作做好准備,而不是僅僅提供生活保障。美國施行的醫保改革和即將通過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也表明,美國的發展方式轉變也在艱難推進。值得稱道的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在轉變發展方式方面,要數中國達成的共識最為明確。
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和宏觀經濟政策退出影響較大。盡管希獵、西班牙等「歐洲五豬」在歐洲的經濟影響力不大,但目前來看,這場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二歐盟各國不僅提出了巨頂的援助計劃,還勒緊腰帶准備縮減本國的財政赤字。歐債危機增加了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承壓。由於主權債務風險仍然存在蔓延的可能性,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退出也將面臨挑戰。
(六)提高債務透明度,建立常態的財政風險釋放通道
一是提高債務透明度。當前,銀行信貸規模收緊,很多地方政府融資面臨資金斷流的風險,嚴重影響了其償債能力。因此,應建立公開、透明的資產負債表,利用審計等方式明晰地方政府債務的真實情況,通過信息披露將隱形風險顯性化,為防範化解債務風險提供基本依據。
二是建立常態的財政風險釋放通道。任何危機的爆發都不是一日形成,局部風險逐漸累積形成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惡化才爆發危機。我國要從長期化解財政風險的角度,建立常態的風險釋放通道。例如,可以考慮充分利用債券市場,使政府的資金來源多元化,通過市場化手段約束政府舉債行為,進而分散風險。
9. 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歐洲人口結構老齡化以及過度的福利政策,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極大地抑制了歐元區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也是歐元區國家長期低增長、高失業,分析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政府債務不斷加劇的最根本原因。
10. 歐債危機的原因, 通俗易懂的!
我認為以前的歐洲各干個各的,各國百花齊發,如果一個富國幫助窮國,窮國必然是感恩戴德,怎麼地也要把錢還上、人情也要還上。現在是歐盟了,一家子人了。吃家裡用家裡那是應該!因為我也家庭的一份子啊,我有這個權利啊,要咱么分家過,到時候美國、俄羅斯、中國就笑話歐洲了,你瞧這一家子沒過幾天就分家了。這就是歐盟、這就是一笑話!你小國不要臉沒事,那法國、德國都是里子面子都要的主兒,丟不起那人啊!也不差這點錢,借點就借的吧!要把利息還上啊,那麼一說的不得了,全世界的鬧騰,這還不過不過了、還是不是一家人啊!這不就歐債危機了么。也不是什麼大事,就跟過去大戶人家出幾個敗錢的親戚一樣。
我都寫成郭德體了,夠通俗了吧!記得給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