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選擇債券型私募基金
所謂債券型私募基金,是指以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我國債券私募基金行業發展時間不長,大部分公司起步於2011年-2012年債券牛市。債券私募行業的最好發展時期是2012年,當時股票私募由於熊市,發展非常艱難。2014年下半年股市向好,導致股票私募基金迅速進入爆發性增長時期,但債券私募基金發展保持穩定狀態。債券私募基金管理人由於債券交易的固有特點從而有以下幾點區別於股票私募基金管理人:第一是門檻高,不僅表現在主要管理人的從業經歷都比較長,且主要管理人都有大型金融機構管理者的從業背景;第二因為債券的交易比較復雜,進入債券私募基金行業的從業者較少;第三由於債券私募基金的主要委託機構一般是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債券私募基金管理人更加看重合規性和市場聲譽。債券私募基金目前和公募債券基金一樣,都是一個小眾市場,規模佔比很小,但發展空間巨大。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對比全球共同基金業產品類型結構分布,目前中國基金市場中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佔比將近47%明顯偏高,全球僅為15%左右;債券基金規模佔比僅7.9%,而全球共同基金中債券基金佔比為25%左右。所以,隨著銀行理財產品逐步向凈值型轉變,打破預期收益率的剛性兌付,追求穩定收益的債券型私募基金的發展空間將明顯上升。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雖然債券型私募基金是投資者較好的選擇,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債券型私募基金都是好的選擇對象。在投資時,還是要詳細了解投資機構的長期業績表現、管理規模、基金經理投資經歷等條件,選擇善於把握債市趨勢機會的、在業內口碑良好的私募機構。比如北京千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千為投資」),就以他特有的顏值和氣質,吸引了眾多銀行和投資者的青睞。他的投資團隊,是業內首支連續三屆獲得「債券策略金牛獎」的團隊(2012年至2014年私募基金金牛獎),團隊成員薈萃銀行、公募基金、券商、私募基金、信託、評級公司、IT等行業的精英人才,均來自國內外知名院校,平均金融從業時間10年以上,多年來專注於債券固定收益及低風險組合投資,管理過往債券類投資產品規模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具備豐富的投資管理經驗。
Ⅱ 私募股權基金可否以債券形式投資
簡單的解釋一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是通過專業的方法把客戶閑散的資金通過定向私募的方式聚集起來,投資到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長高回報的企業當中去,通過一系列的增值服務,促使企業快速成長,做大做強,和資本市場對接,主要通過資本市場退出使我們得到較高的收益。
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方式是股權投資,即通過增資擴股或股份轉讓的方式,獲得非上市公司股份,並通過股份增值轉讓獲利,一旦被投資公司成功上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獲利並不是百分之多少來計算,是幾倍或幾十倍的收益來計算。
Ⅲ 私募基金,私募債券,私募債三者的區別。
1、投資標的不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標的是未上市公司股權;私募證券基金則是以有價證券為投資標的,收益為浮動型。私募債和私募債券是一個意思,投資標的為公司/企業債權。
2、投資期限不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期限長,一般5-10年不等,期限不固定,收益不固定;私募證券基金一般有個封閉期,封閉期相對固定,封閉期後可以開放申購贖回,收益也是浮動型;私募債券基金/私募債則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投資期限,收益率也是相對固定的。
3、投資風險不同:私募股權投資風險與私募證券投資的風險都比較高,私募債券投資因為屬於債權投資,所以風險相對二者較小,當然還是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
(3)私募基金投債券擴展閱讀:
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
1、2014年7月11日,證監會正式公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對合格投資者單獨列為一章明確的規定。明確私募基金的投資者金額不能低於100萬元。
2、根據新要求的「合格投資者」應該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能力以及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能低於100萬元。投資者的個人凈資產不能低於1000萬元以及個人的金融資產不能低於300萬元,還有就是個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於50萬元。
3、因為考慮到企業年金、慈善基金、社保基金以及依法設立並且受到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監管的投資計劃等機構投資者均都具有比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從業人員對其所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充分了解,因此也被認可為合格的投資者。
Ⅳ 私募股權和私募債券的區別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投資於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專開交易股權的一種投屬資方式 。 從投資方式角度看,私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私募債券(Private Placement Bond)債券按發行方式分類,可分為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 私募債券是指向與發行者有特定關系的少數投資者募集的債券,其發行和轉讓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私募債券的發行手續簡單,一般不能在證券市場上交易。公募債券與私募債券在歐洲市場上區分並不明顯,可是在美國與日本的債券市場上,這種區分是很嚴格的,並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Ⅳ 私募基金可不可以購買國家債券基金
理論是可以,不過這樣的收益不高,一般不會投。
Ⅵ 如何購買債券型私募基金
可以通過證券行,購買債券型私募基金,金額自己定。
Ⅶ 私募基金、私募債券、私募股權三者的定義、關系和區別都是什麼
私募基金:相抄對公募,襲募集對象非全社會,投資採取方式很多(股權、債權等等)
私募股權:實際上全稱就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私募基金的一種,投資方式以資金交換股權為 主
私募債:指企業以債權方式募集資金為目的,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對象主要針對投資機構或者規模以上投資人的債券。
Ⅷ 私募股權基金可以從事債權投資嗎
一、《私募管理辦法》未禁止債權投資
根據證監會頒布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管理辦法》」)以及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備案及信息更新填表說明》的規定,依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將私募投資基金區分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創業投資基金及其他投資基金四大類別。通常理解,債權投資基金是指以非標債權、委託貸款等方式對被投企業進行投資的私募基金,一般不包括私募投資基金直接向被投資企業發放貸款方式。
《私募管理辦法》第二條對於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採取的是列舉方式而非限定方式,同時原則規定了「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並未排除債權投資的范圍;其次,《私募管理辦法》秉承「負面清單式」原則,私募基金通過銀行發放委託貸款等方式實施債權投資,並未違反中國現有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因此,雖然沒有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私募投資基金開展債權投資並無不當。
二、債權投資已有先例與規定
雖然《私募管理辦法》沒有明確列舉債權投資范圍,但是也並非沒有出處。目前仍在實施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第九條規定,資產管理計劃資產應當用於下列投資:「…(二)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
依據該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可以通過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開展債權投資業務。在實踐操作中,基金子公司的多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也都是通過債權方式或者債權加股權等夾層方式進行對外投資。
三、委託貸款方式合法合規
委託貸款業務,屬於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業務之一。《貸款通則》第十二條規定,委託貸款,系指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貸款人(即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而代理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其風險由委託人承擔,貸款人(即受託人)收取手續費,不得代墊資金。
私募投資基金作為委託人,將其資金委託給商業銀行發放委託貸款實施債權投資,在遵守《貸款通則》規定的情況下,屬於合法業務模式,並未違反法律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
四、非法金融活動並不包含委託貸款
《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所規定的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主要是指企業違反《貸款通則》等金融管理規定,直接或變相經營借貸融資業務。
《貸款通則》第六十一條規定:「各級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供銷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不得經營存貸款等金融業務。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
私募投資基金所開展的債權投資,一般是通過銀行委託貸款方式實施的,並非私募投資基金直接與被投資企業之間開展借貸業務或變相經營借貸融資業務。因此,現有規定所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動,並不包括委託貸款等合法債權投資方式。
五、企業之間直接借貸與委託貸款有所區別
根據《人民法院報》2013年9月25日刊載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全國法院商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於企業間借貸的借款合同的效力,應當區分情況認定不同借貸行為的性質與效力:(1)對不具備從事金融業務資質,但實際經營放貸業務、以放貸收益作為企業主要利潤來源的,應當認定借款合同無效。(2)對不具備從事金融業務資質的企業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所進行的臨時性資金拆借行為,如提供資金的一方並非以資金融通為常業,不屬於違反國家金融管制的強制性規定的情形,不應當認定借款合同無效。
此處討論的借款合同效力問題,是指企業之間直接借款的合同,並不包含企業通過委託貸款發放的貸款合同。私募投資基金通過委託貸款銀行發放委託貸款實施債權投資,並不在此處討論的企業間借貸的借款合同效力的范圍之內。委託貸款合同法律關系有法律依據並且得到司法確認。
六、建議與理解
當前國務院與證監會均強調堅持「負面清單式」監管原則,對於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減少事前許可准入,強化事中與事後監管。在目前各方對於私募投資基金能否開展債權投資存有爭議或疑問的情況下,建議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意見,避免市場主體抱持觀望狀態,調動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