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債券違約風險的調查哪些機構研究比較多些
對呀,在家維權風險調查機構很多的。
Ⅱ 華晨汽車10億債券違約,行業媒體有什麼看法
對於華晨汽車10億債券違約事件,行業媒體和財經大V也都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1、券商中國公眾號今天的文章寫到:對於華晨汽車來說,由於華晨中國公告計劃於2022年轉讓25%的華晨寶馬股權,市場擔心對公司的盈利及償債能力產生較大影響,導致流動性壓力加大。
2、廣發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郁認為:華晨汽車違約的原因主要在於自主品牌盈利弱,盈利嚴重依賴華晨寶馬(長期以來,華晨寶馬系列產品營收佔比超過90%),即將剝離華晨寶馬對公司再融資能力產生沖擊。
3、微信號中證鵬元評級今天文章說到:從華晨集團違約,有三點值得投資者關注地方。
首先,目前「子強母弱」企業,需注重關注母公司實際對子公司的管控能力,由其子公司是獨立的上市主體,信用需要分開來看,往往對子公司掌控弱或者子公司為上市公司企業,實際集團信用都要明顯弱於子公司。
(2)債券違約的行業擴展閱讀
中短債基金是否安全
首先說短債基金,它是一種短期純債型基金,不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投資的固收類資產也以流動性較好,剩餘期限在三年內的中短期債券為主。
如果繼續細分,那麼根據所投資債券資產的剩餘期限的不同,短債基金又可分為三類,分別是超短債、短債和中短債。
和貨幣基金想比短債基金可配置的品種、久期選擇更多,而且杠桿比例上限也更高,整體上近兩年收益明顯大於貨幣基金。
Ⅲ 哪個機構對債券違約統計做的比較詳細
市場上大部分的關於債券違約的統計都只是簡單的做了個數據統計,沒有深層的分析其中的規律,蒙格斯智庫他們發布的那個《中國債券違約調查報告》就做的很全面。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採納
Ⅳ 如何看待債券違約事件
債券違約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正常市場現象,本質是信用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回。蒙格斯在債券違約這答塊調查研究比較深入,分析透徹,有興趣想深入了解債券違約的可以去看看蒙格斯發布的調查報告。謝謝您能採納我的回答,有不明白的隨時提問
Ⅳ 商業銀行債權違約風險主要集中在什麼企業
商業銀行債券違約風險主要集中在企業,因為企業只要效益不好,會引起倒閉還不了款
Ⅵ 哪些行業的信用債企業存在較大的違約可能
貸款流向「五小」(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專小煤礦、小煉油、屬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和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產能過剩)等國家限制、控制甚至淘汰類的行業。這類行業本身就對社會發展存在不良的影響,加上國家政策(如稅收、財政等)的限制,很難有大的發展,甚至可能成為政府直接勒令退出市場和破產關閉的對象,從而造成信貸機構不良貸款和呆賬、壞賬的出現。這一類企業違約可能非常高。
一般的話慎入行業有:房地產、建築、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化工、煤炭、鋼鐵等風險較大,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且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的行業。
嚴格控制或退出類:
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造紙等行業國家明確淘汰落後產能的行業,主要包括小鋼鐵、小水電、小水泥、小煉油、小煤窯、小玻璃、小造紙、小礦山、小化工、小葯廠、小火電等行業。
Ⅶ 簡要分析當前債市違約接連爆發的原因
(一)產能過剩唱主角
從行業來看,現有信用違約事件多發生在化工、機械設備等強周期且產能過剩的行業。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這些行業往往出現開工率低、收入下滑、經營虧損的局面。如果再遇上銀行收縮信貸、政府政策調整,這些行業原本資金佔用率就很高,此時就很容易發生資金錯配和現金流斷裂,進而演變成債務連鎖違約問題。
公募中的超日太陽、華銳風電,私募中的中森通浩,起初都是由於產能過剩而導致信用風險蔓延和釋放。
(二)私募債違約「常態化」
從現有統計數據來看,信用違約事件仍是主要爆發在私募債中,且最終構成實質性違約的也主要分布在私募債中。私募債的發行主體多是民營中小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小,信用資質比較差,風險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在出現資金緊張和兌付危機時,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支援也比較有限。此外,有的中小企業為了能順利發債,不排除信息披露不全面、甚至故意造假的情況。
鑒於2015年私募債到期量的增多,上述私募債違約事件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未來私募債違約或將呈現出「常態化」的特徵。
(三)擔而不保屢屢發生
由於民營中小企業資質不足,普遍需要通過擔保進行增信,擔保人多為當地城投企業和第三方擔保公司。迄今為止涉及擔保代償的信用違約事件中,很多擔保方不履行代償責任,「擔而不保」的現象十分普遍。
許多地方融資平台資金周轉壓力同樣較大,在債務兌付危機出現之後並沒有「兜底」。例如12東飛01,12蒙恆達,其擔保方均拒絕代償;12津天聯的擔保方,同樣是政策性擔保公司,但自身難保。此外,中海信達多次拒絕擔保的幾只違約私募債——13華珠債、12藍博01、12致富債。像這類擔保方,其擔保意願和能力都值得懷疑。
三、結論
2014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但公募債實質性違約尚未形成,ST湘鄂債違約之後,或將促進債券市場規范化、市場化的轉型。未來債券的信用違約風險將會逐步釋放。信用違約事件仍將集中在機械、化工、房地產等強周期行業和私募債上,需要關注擔保公司的違規擔保和過度擔保行為。
Ⅷ 中國已發生的五例債券違約是哪些
建議減持各類債券基金
統計顯示,年初至今,國內債券市場已發生的實質違專約或擔保人代償屬事件多達18起,涉及債券24支,其中僅3月份以來就有11起,涉及債券12支。各種降級事件也頻頻發生,根據海通證券統計,今年以來評級下調或展望下調的主體多達13家。按照慣例,年報發布之後的5至7月份往往是評級調整的高峰期。有業內人士推測,今年初以來,負面評級事件明顯多於往年,降級潮可能將集中襲來。公開信息顯示,公募債券自11超日債出現違約以來,12湘鄂情(5.47, 0.00, 0.00%)、11天威MTN2、12中富01、10英利MTN1、15山水SCP001、12聖達債、13山水MTN1、15山水SCP001、15亞邦CP001、11天威MTN1、15宏達CP001、15雨潤CP001、15東特鋼CP001和15華昱CP001等多隻公募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違約事件已超過30起;三月末以來債券二級市場單邊賣出報價大幅低於市場估值的有30多隻(有違約風險的債券)。雖然部分債券通過政府出面協調幫助發行人、銀行和承銷商等相關機構解決處置,或發行人債務重組等方式最終實現償付,但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已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