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杏可轉債合規嗎
這是貴州股交中心備案發行的私募可轉債。2017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2017年5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督管理試行辦法》,這兩個文件在從中央政府層面對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定位和監管要求等做出了明確規定的同時,允許區域股權市場開展私募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貴州股交中心發行的銀杏可轉債,採用了「地方政府國有企業+中小微企業」合作的創新模式,由貴州省內地方國有企業作為發行主體,由同等級別的國有企業為債券本息的到期兌付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募集資金由發行人用於向所在地區的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❷ 余西鎮的余慶場
《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史載:余慶場始於唐代。北宋天聖初,范仲淹出任泰州西溪鹽官,見風潮泛濫,淹沒田產,毀壞亭灶,乃向淮南鹽運發運使張綸建議,請求重修捍海堰。張綸即向朝廷奏請,允准後,於天聖二年(1024年),征調民夫4萬多人,開工重修,並採納范仲淹方案,將堰址稍向西移,以避潮勢。正當工程進行之時,范仲淹因母喪離官,特留言說明此舉關系民生利弊,以堅定張綸將工程進行到底的決心。歷三年,新堤告成,北起掘港,南迄通州之餘西場,堤底寬三丈,堤面一丈,堤高一丈五尺,全長140餘里,外鹽內稼,人民賴以安生。 北宋至和年間(1054年—1055年),海門知縣沈起調集民夫灶丁,築堤70里,連接范堤,並延伸至呂四場,稱「沈公堤」。
范公堤與沈公堤連結點在余西鎮東北方向,龍游溝之北端,此地即范公堤之最南端.龍游溝由此彎彎曲曲向南延伸,直至古長江邊,即今之海界河,龍游溝乃古海漕遺跡,余西鎮因龍游溝而得名龍城.
余西龍城呈「工」字型, 「工」字中間一豎,南北長半里許,乃余西正街,街北頭築有「登瀛門」,寓繼承曹頂未竟之志,登瀛州,永除倭患之意。
「工」字底是北大街。衙門建在「登瀛門」外。北大街北側,隔將軍小廟,南臨北大街,正對「工」字中豎;寓北方壬癸水意,乃龍首,導領余西鹽場。衙門東北西三面環水,東為嬰堂溝,隔溝有育嬰堂,現已建為民宅;西為衙門溝;北為北護城河。
衙門東西兩眼古井,乃兩龍目,保存完好;在開通自來水前,筆者家中飲、用水,多取自東龍目井水.
北大街東端,護城河上建有東虹橋,為抗日戰爭需要而拆除,現已建成帶護攔的水泥橋. 余西城東為古黃海,東虹橋內,北大街東頭,築有「鎮海門」,寓鎮海潮保平安之意.鎮海門內,北大街東段建有一諾堂季氏百歲花崗石牌坊,此乃坊北一里外,季氏宗祠-大悲殿之山門,此地得名山門堂.今,石坊已毀,地名猶存.山門堂與大悲殿之間有夾河車路相通,此乃東龍須。大悲殿乃東龍須頂珠。大悲殿內有宋代古春梅兩株,俠家兒時仍食過此梅,酸極而搖頭。上世紀六十年代,大悲殿被改建成余西初中;殿內一株宋梅,被余西小學破壞性搬遷,枯死!另一株宋梅余西初中保護不力,亦枯死!俠家畫有一株宋梅淡彩水墨追憶圖。殿內另一株古紫微,在余西初中建房時被毀;僅存古銀杏一株,急需保護!現余西初中已合並至海洪初中,校舍由余西小學代管,部份出租給個體戶,辦玻璃儀器廠。
❸ 余慶2014銀杏債券錢交了怎麼辦
等明年拿利息就行了啊